语文教案9古诗两首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通过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早发白帝城》的内容;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学生能够欣赏并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早发白帝城》全文;相关的历史和地理背景资料;古诗朗读和分析的辅助材料;3.2 教学环境:教室里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学生朗读和活动;需要有投影仪或者白板,以便展示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白帝城的图片或者地图,引起学生对诗中地理背景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要早发白帝城;4.2 新课内容:让学生朗读《早发白帝城》,并指导学生注意诗的韵律和节奏;解释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4.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例如诗中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意;4.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类似的绝句,或者让学生选择另一首相关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4.5 总结与反思:通过提问或者讨论,检查学生对诗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引导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五、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并在下一堂课前进行默写检查;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并在下堂课分享;5.2 评价:通过学生的默写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诗的背诵和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6.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李白的诗,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准备进行小组分享;6.2 诗歌朗诵会:组织一场诗歌朗诵会,邀请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李白的诗,通过朗诵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6.3 绘画创作:邀请学生根据《早发白帝城》的内容,进行绘画创作,通过绘画展示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
2.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
2.感受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为什么?二、学习《咏鹅》1.朗读古诗: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咏鹅》,注意语气、节奏。
2.理解诗意:教师逐句解释诗意,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
3.感受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出古诗中的画面。
4.背诵默写: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背诵并默写《咏鹅》。
三、学习《静夜思》1.朗读古诗: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静夜思》,注意语气、节奏。
2.理解诗意:教师逐句解释诗意,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
3.感受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出古诗中的画面。
4.背诵默写: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背诵并默写《静夜思》。
四、巩固练习1.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背诵。
2.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背诵展示。
3.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古诗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咏鹅》和《静夜思》。
2.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两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味和意境,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同时,要加强背诵和默写的训练,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两首古诗。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时,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如《咏鹅》中的“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时,通过趣味性的记忆方法,如编故事、画图记忆等,帮助学生记忆。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古诗两首》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诗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敕勒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语文版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荷语无声- 荷语无声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五、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1、古诗两⾸之《村居》 教学⽬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字。
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激发情趣、导⼊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些什么?清朝诗⼈⾼⿍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睹了⼉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留下了⼀⾸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
(板题,⽣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范读课⽂、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
三、⾃读课⽂、⾃学⽣字 1.利⽤拼⾳⾃读古诗,边圈画⽣字,要求把字⾳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组合作,交流识字⽅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
(2)“烟”韵母是前⿐韵母。
(3)“童”可以⽤熟字相加的⽅法认记(⽴+⾥)。
(4)“散”是平⾆⾳;偏旁是反⽂旁,不是折⽂旁。
(5)“忙”书空;扩词;⽤“急忙”说话。
3.⾃读古诗,然后谈⼀谈你最喜欢这⾸诗的哪⼀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
(演⽰课件或出⽰图⽚,帮助学⽣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乐听xx同学朗诵这⾸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读出你的感受。
(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
(2)运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通过古诗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的基本内容。
难点:学会生字词,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古诗的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两首古诗。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古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3. 互动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古诗的主题、意象、情感等方面进行讨论。
(2)角色扮演: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古诗,进行角色扮演,体会古诗的意境。
4. 课堂练习:(1)练习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运用生字词进行句子仿写或创作。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合作交流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案古诗两首(秋浦歌

教案古诗两首(秋浦歌一、教学内容《古诗两首》(秋浦歌)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第一课。
本课包括《枫桥夜泊》和《登高》两首古诗。
其中,《枫桥夜泊》描绘了诗人夜晚泊船枫桥附近,欣赏江南水乡美景的情景;《登高》则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3. 学会诗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情感;2. 重点:朗读和背诵古诗,掌握诗文中的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文打印稿;3. 生字词卡片;4. 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江南水乡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景色?诗人是如何描绘这种美景的?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诗文,圈出生字词,并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诗文内容;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4. 讲解诗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内容,讲解生字词,并结合PPT展示诗文意境;5. 朗读与背诵:学生跟读、齐读诗文,并进行背诵练习;6. 实践运用:学生运用诗文中的生字词造句,体会词语的用法和情感。
六、板书设计《古诗两首》枫桥夜泊思念家乡登高思念亲人七、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两首古诗;2. 运用诗文中的生字词造句,并写在作业本上;3. 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诗文的朗读和背诵较为熟练,但对诗文意境的理解还有待提高;2.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将继续学习《古诗两首》(秋浦歌)的后续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制定;2. 教学难点的确定;3. 教学过程的设计;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指导整个教学过程。
二年级下语文《古诗两首》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二年级下语文《古诗两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学会生字,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
3.学会生字。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课件:古诗的图片、生字卡片。
2.黑板:用于板书生字和古诗。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内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古诗的初步理解。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第一首古诗,注意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读古诗,注意生字的读音。
3.教师讲解古诗的大意,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4.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古诗的大意。
5.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
6.学生组内交流,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三)学习第二首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第二首古诗,注意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读古诗,注意生字的读音。
3.教师讲解古诗的大意,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4.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古诗的大意。
5.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
6.学生组内交流,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四)巩固与拓展1.学生互相背诵两首古诗。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中的画面。
3.学生尝试用学到的生字造句。
4.教师出示一些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1.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古诗过程中的收获。
3.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作业布置1.背诵两首古诗。
2.用学到的生字造句。
3.家长签字确认。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了两首古诗。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了不同的关注和支持。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有了较深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同时,要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教案古诗两首(秋浦歌

教案古诗两首(秋浦歌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分别为《秋浦歌》和《歌》。
《秋浦歌》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歌》则以山水为背景,赞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秋浦歌》和《歌》的诗歌内容、背景及诗人情感。
2. 领悟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的韵律、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引入《秋浦歌》的学习。
2. 诗歌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诗歌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4.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秋浦歌》,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以《秋浦歌》为例,讲解古诗的韵律、表现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歌》的韵律、表现手法。
六、板书设计1. 《秋浦歌》《歌》2. 诗人及背景介绍3. 诗句解析4. 古诗韵律、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秋浦歌》和《歌》的异同点,结合诗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古诗韵律、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秋天或山水的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解析过程中的难点理解。
2. 古诗韵律、表现手法的教授与练习。
3. 课后作业设计及反思拓展。
一、诗句解析1. 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关键词,如描绘景象的“秋浦”、“山水”等,以及表达情感的“向往”、“赞颂”等。
2. 通过分析诗句的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例如,《秋浦歌》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两句,通过描绘白鹭在秋天的水中嬉戏,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4.情感教育,全面发展:将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5.课后延伸,拓展视野:布置富有创意的课后作业,如古诗配画、诗歌手抄报等,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感受古诗的魅力,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
2.态度层面: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育学生尊重他人观点,学会倾听、理解和欣赏他人。
3.价值观层面:通过学习古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要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同时,要关爱自然、珍惜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学情分析
(2)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3)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
(4)学生再次进行朗读和书写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梳理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韵律、意境等。
5.研究性学习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诗人的生平背景、创作特点以及古诗的历史价值等,形成一份研究报告。
6.家庭亲子活动: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选择一首古诗进行家庭朗读比赛,增进亲子关系,共同感受古诗的魅力。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1.作业难度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2.书写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用规范的正楷字体抄写下来,注意字迹工整、美观,体现古诗的韵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并能够想象出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
2.想象出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1.默写《望天门山》。
2.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课件。
2.学生准备笔、纸以及工具书(如字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学习: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非常著名的古诗,请同学们看课题,一首是《望天门山》,一首是《饮湖上初晴后雨》。
2.教师出示《望天门山》的课件,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情?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进入《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学习。
二、学习《望天门山》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望天门山》,并指名几个学生分别朗读整首诗。
2.教师出示注释,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并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出来。
4.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并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5.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6.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整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7.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默写练习。
三、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1.教师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课件,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情?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进入诗句的学习。
3.教师出示注释,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4.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并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出来。
5.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并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6.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然景观,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难点:(1)分析两首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古诗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字典,理解古诗中的生词和难点。
3. 合作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主题思想、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
(2)重点讲解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5. 欣赏与拓展(1)教师播放与两首古诗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结与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早发白帝城》。
(2)理解并掌握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诗句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早发白帝城》。
2. 理解并掌握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早发白帝城》的全文。
2. 准备相关的注释和解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向学生介绍《早发白帝城》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早发白帝城》,注意语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2)鼓励学生背诵古诗,加强口语表达能力。
3. 词语解释:(1)解释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义。
(2)引导学生通过词语的解释,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4. 句子分析:(1)分析古诗中的重要句子,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
(2)通过句子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活动,如写一篇关于古诗的短文或者进行古诗的绘画创作。
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古诗的意境。
3. 采用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早发白帝城》。
2. 讲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3. 分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句子。
4.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2024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3篇)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3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是编辑帮助大家收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3篇),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
古诗文教学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和感染。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以“情”为切入点,通过“寄情酒更浓、触景情更深、事世难料情难舍”层层推进的诵读来帮助学生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实现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
强调学习方法的传授、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正确书写“陵”字。
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
背诵古诗。
2、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
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一、阶梯引领,逐层悟情1、晓诗音:学习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送元二使安西》。
[]学情调查:哪些同学课前接触过这首诗。
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借助注释把它读正确。
学生自由读诗。
(老师板书课题。
)指名读。
预设:⑴读准多音字“舍”“朝”“更”。
⑴题目的正确朗读是教学的难点,可引导学生在弄懂题目的意思之后,再正确朗读。
齐读古诗,检测学习效果。
2、明诗意:⑴我们学古诗仅仅会读还是不够的,板书:知诗音还要──板书:明诗意⑴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办法?预设:朗读品悟;了解诗人;串词连句法;读诗文、想画面,结合注解。
⑴同桌之间试着来说说《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意思:预设:“浥”“更尽”“新”的理解。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学过的古诗,引出课题《古诗两首》。
2.学习《回乡偶书》(10分钟)(1)教师出示《回乡偶书》的生字词卡片,带领学生朗读生字词。
(2)教师播放《回乡偶书》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认真听读,并尝试体会诗人的情感。
(3)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自己朗读《回乡偶书》,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学习《赠汪伦》(10分钟)(1)教师出示《赠汪伦》的生字词卡片,带领学生朗读生字词。
(2)教师播放《赠汪伦》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认真听读,并尝试体会诗人的情感。
(3)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自己朗读《赠汪伦》,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将这两首古诗的情景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之后,各小组代表汇报表演,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包括:识字卡片展示、多媒体资源呈现、互动环节等活动。
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来进行。
对于学生的发音和书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进行纠正并强化练习。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并进行课堂讨论,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达水平进行评价。
2.作业布置: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日记经历,写一篇小日记。
要求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字迹工整。
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进行评价。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优秀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四、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古诗。
2.生字词卡片。
3.彩笔、纸张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老师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本课的两首古诗。
(二)学习《静夜思》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静夜思》,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
2.学生自读《静夜思》,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3.老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4.学生再次朗读《静夜思》,感受诗句的韵律美。
5.学生背诵《静夜思》。
(三)学习《春晓》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春晓》,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
2.学生自读《春晓》,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3.老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4.学生再次朗读《春晓》,感受诗句的韵律美。
5.学生背诵《春晓》。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老师提问学生关于《静夜思》和《春晓》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2.学生齐读两首古诗,巩固记忆。
(二)拓展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静夜思》和《春晓》的意境。
2.学生选择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进行创作,描绘出诗句中的画面。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老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课后作业1.抄写《静夜思》和《春晓》。
2.家长签字确认孩子已背诵两首古诗。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两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美,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发音不准确,需要老师进一步关注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早发白帝城》的背景和寓意,感悟诗人李白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升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2.学习描绘画面,培养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等。
2.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真挚情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诗人李白,引导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和诗歌创作风格。
2.引导学生关注《早发白帝城》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二、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自主朗读《早发白帝城》,感受古诗的韵味。
2.教师示范背诵,学生跟随背诵。
三、理解与分析1.教师逐句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等。
四、描绘画面1.让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诗句中的画面。
2.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回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2.回顾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巩固知识点。
二、深入探讨1.分析诗句中的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讨论诗句中的寓意,探讨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
三、拓展阅读1.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李白的诗歌,感受其诗歌风格。
2.选取一首与《早发白帝城》主题相近的古诗进行对比阅读。
2.布置作业:背诵《早发白帝城》,描绘诗句中的画面。
五、教学反思1.部分学生对古诗的朗读和背诵能力较弱,需要加强训练。
2.在描绘画面的环节,部分学生想象力不足,需要引导和鼓励。
1.加强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
2.多为学生提供描绘画面的机会,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早发白帝城》的理解更加深入,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同时,学生的朗读、背诵和描绘画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辅导和鼓励,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3)分析两首古诗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的艺术风格;(3)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理解作者的思想观念;(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现象,提升个人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3)分析两首古诗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古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思想观念的深入理解;(3)分析古诗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对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2)准备好相关的学习用品,如课本、笔记本等;(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引入与古诗相关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和题材,初步了解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注意认读生僻字词;(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阅相关资料,对古诗进行初步理解;(3)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2)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总结古诗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
4. 课堂小结:(1)教师对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进行总结和归纳;(2)教师强调古诗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的重要性;(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惠崇春江晚景》和《江南春》两首诗。
2.分析诗人的写作背景及情感表达。
3.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点1.诗中的关键词句及意义。
2.诗人的情感表达。
3.诗的意境与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诗中的修辞手法及意义。
2.诗的意境与情感表达的融合。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诗人:苏轼和杜牧。
2.简要介绍两首诗的背景。
二、学习《惠崇春江晚景》1.让学生齐读诗歌,感知诗的节奏与韵律。
2.分析诗中关键词句,如“春江水暖鸭先知”、“翠竹覆幽径”等,理解其意义。
3.讨论诗人的情感表达,如对春天的喜爱、对自然的赞美等。
4.分析诗的意境,如春江水暖、翠竹覆幽径等。
三、学习《江南春》1.让学生齐读诗歌,感知诗的节奏与韵律。
2.分析诗中关键词句,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等,理解其意义。
3.讨论诗人的情感表达,如对江南春天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4.分析诗的意境,如千里莺啼、水村山郭等。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诗中的修辞手法及意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二、深入分析1.分析《惠崇春江晚景》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2.分析《江南春》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
3.让学生举例说明诗中的修辞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三、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首诗的意境。
2.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
四、课堂小结2.强调学生在欣赏古诗时,要关注诗的意境、情感与修辞。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学习的内容。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首诗对你们有什么启示?二、拓展阅读1.让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春天的古诗,如《春晓》、《江南春梦》等。
2.让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不同诗人对春天的描绘。
三、写作训练1.以“春天”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1课《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门山》和号称东坡居士的北宋诗人苏轼所著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
两者相比,都是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
但前者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后者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根据本组教材安排2课时教完,我想第一课时先教《望天门山》。
下面我就重点分析《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
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
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案-9、古诗两首
9、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学习本科,意在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学习这两首古诗,可以通过反复吟诵,感受是个优美的音韵。
二、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课外古诗。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诗句,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2、感受诗人热爱秋天、热爱家乡的情感。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3、学生自由背诵自己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4、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挂图,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5、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流利、杜正确这首古诗。
6、同桌互读互查。
7、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的指导识记。
8、指名朗读。
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
9、借助字典和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圈出不理
解的问题。
10、小组一起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
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那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还有什么问题或那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
(一是动思乡之情,而是钩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的朗读。
五、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
方法:
(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老师点挂图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
方法
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板书设计
梧叶景物
夜书所见秋风思乡之情儿童追忆童年
灯明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