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城市规划
理论之思考
——和谐社会的城市社区建设
课程: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
学院:建筑学院
任课老师:蔡辉
成员:李会会李美辰
曾娟马西娜
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之思考
——和谐社会的城市社区建设
摘要:长期以来,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下,城市社会基层管理体制是一种在城市街区范围内以单位制度为主体,以社会控制为目标,以管理的单一性、行政导向性为主要特征,以管理范围和内容的全能性为核心的社会管理体制,因此,社区的真正概念,是在这种单位制社区逐渐被打破后,才被我们熟知的。而城市社区的治理问题,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重要的社会民生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和总结和谐社会下城市社区的建设和演进,分析在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的城市社区规划现状,并根据现状的分析和总结提出我们对和谐社会下现代城市社区规划建设的构想和建议。现代城市社区的规划建设,不是一整套规则条例,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
关键字:和谐社会城市社区生态社区绿色社区开放社区主题社区和谐性社区
一、和谐社会、城市社区的概述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是古今中外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也是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
根据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现阶段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基本表现为社会主义民主能得到充分发扬;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主要活动区域。它是构成城市人居环境的“细胞”单元,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也和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城市社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是经济运营的主要平台,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空间载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城市社区的良好建设,城市社区的发展必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下进行。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树木砍伐、耕地占用、空气污染、垃圾成堆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健康发展、构建和谐城市社区的致命伤。因此,消除城市社区发展中的不和谐现象、构建和谐城市社区就成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样,在和谐的城市社区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才能得以和谐发展。
因此,和谐社会下城市社区的建设随之成为规划师关注的问题。因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社区建设从以社区服务为主发展到以文明小区建设为主的社区组织体制建设阶段。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推动下,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和谐社区建设活动。从我国社区建设实践出发,和谐社会下的城市社区可看作是使社区人、自然、社会三者得到均衡、永续发展的生活共同体。
二、我国当前城市社区建设的特点和现状分析
通过对和谐社会下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状况、居民对城市社区建设的看法以及对社区建设的满意度等诸多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现代城市社区的建设既要满足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要求,又要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开放性需求。因此,《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人类住区发展的目标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并动员全体民众参加,建成规划合理,环境清洁、优美、安静,居住条件舒适的人类住区”。因此,目前我国大多数社区的规划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为原则进行建设的。
城市社区建设,作为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应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目标管理体系,使社区建设的各项目标达到聚合、协调、有序,推动社区建设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短视行为
和管理上的疏漏、脱节,人为加大了改革的成本,产生了大量的“边缘地带”、“城中村”等现象及其问题。又由于社区建设尚处起始阶段,发展与规划建设不同步,社区建设的配套硬件匮乏等,客观上为社区建设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就以当前比较典型的生态社区来说,生态社区的建设不仅包括绿化、美化和改善居住条件等内容,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生态社区的理论基础社区(community)最早于1871年由英国学者H·S·梅因提出。1887 年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在他的著作《社会与社区》中,第一次从社会学范畴阐述了社区的概念,认为社区是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社会共同体。20世纪20 年代巴洛斯和波尔克等人提出“人类生态学”,把生态学思想运用于人类聚落研究,是生态社区思想的雏形。1987 年出版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随后“可持续社区”(sustain able community)的概念逐步被学者接受。可持续社区强调现在和未来、生活和工作、安全性和包容性、生活品质和环境保护等统筹协调,规划合理,建设和运营良好,为社区居民提供平等的机遇和优质的服务。
我国学者于1990 年代末提出并逐步认可了生态社区的概念,生态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生态关系的整合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强调城市社区中居民家庭、建筑、基础设施、自然生态环境、社区社会服务等要素的有机融合,注重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设计者、房地产开发商、政府部门、社区居民、物业管理部门和居委会等多主体的参与和协调。
但是,很多人对于生态社区的认识是不足的,对和谐社会下生态社区的建设是片面的。刘彦声说“除城市层面外,社区也在比较简单化地进行着生态建设,基本体现在绿化环境上,被统称为‘生态住区’,一般认为,有绿色就是生态了,所以大力推进绿化。应该说,这种看法过于肤浅片面,但这样的做法也是对推进生态化的一个积极响应,而且全面城市生态化的具体做法尚没有定论,在各有各的看法和做法的时期里,力所能及地做些工作,是很值得鼓励的。” 因此,我们在坚持做到这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的同时,也要找寻适合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社区建设的方法和道路。
三、关于现代中国城市社区规划建设的构想
根据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目标,我们提出以下关于现代中国城市社区规划建设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