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疗法中心)

合集下载

科室5年规划2013-2017

科室5年规划2013-2017

骨关节康复科中长期
(2013年~2017年)发展规划骨关节康复科以针灸,理疗,牵引,推拿,小针刀等传统康复手段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精华的多功能临床科室。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及全科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业务快速发展,为进一步规划好科室发展,争创市级重点专科,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发展规划:
一、发展计划
未来5年目标发展:首先,科室业务在重点发展骨关节康复的基础上,全面发展中医传统康复。

我科发展成1层楼拥有:专科康复病房、针灸推拿病房、传统疗法中心、现代康复治疗中心。

另外,我科目标希望做到广大市民康复意识有所提升,做到人人知康复,户户懂康复。

届时,将成为我市最大、最具特色的康复医学中心。

二、业务计划
治疗组分为传统康复治疗和现代康复治疗两大组。

1、传统康复治疗分为针灸、推拿、针灸减肥、亚健康干预四组。

开展各种针法、灸法、推拿、整脊、拔罐、刮痧、埋线、穴位注射等项目。

2、现代康复分为运动治疗、作业疗法、理疗、言语吞咽治疗、康复工程等。

3、疼痛康复: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射频+臭氧微创治疗。

三、科室人员继续教育
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与上级教学医院联系,吸纳优秀人才。

每年聘请知名专家教授来院讲学培训2~3次,并指导我们进行神经康复、疼痛康复、骨科康复的科研活动。

每年派遣1~2名医师(治疗师)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四、远期目标
争取5年内把我科建设成全市规模最大、设备最全、环境最好、服务最优、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康复基地。

中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院建设标准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标准.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60~500张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022~027张床测算.中医医院建设应立足于改扩建为主,在现有床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宜增加床位.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60床,100床,200床,300床,400床,500床六种.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的日门(急)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35倍相匹配.具有中医专科特色的中医医院日门(急)诊量可按专科实际日门(急)诊量做相应调整.第十三条中医医院的用房由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和药剂科室等基本用房及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服务等辅助用房组成(见附录一).第十四条中医医院中药制剂室,中医传统疗法中心,大型医疗设备等项目的用房应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建筑面积单列.承担科研,教学和实习任务的中医医院,根据其承担的任务量,增加相应的科研和教学等设施用房的建筑面积.第十五条中医医院配套设施的建设,应坚持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尽量利用社会协作条件统筹解决.第十六条中医医院业务科室设置及病床分配比例,应按照医院规模,工作量和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应突出中医重点科室.2第三章建筑面积指标与建筑标准第十七条中医医院的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和药剂科室等基本用房及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服务等辅助用房的床均建筑面积应符合表1的指标.中医医院建筑面积指标(m2/床)表1建设规模床位数60100200300400500日门(急)诊人次210350700105014001750建筑面积(m2/床)69~7272~7575~7878~8080~8484~87注:①根据中医医院建设规模,所在地区,结构类型,设计要求等情况选择上限或下限.②大于500床的中医医院建设,参照500床建设标准执行(下同).第十八条中医医院基本用房及辅助用房在总建筑面积中的比例关系见表2.中医医院各种功能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表2床位数60100200300400500急诊部31323232323 3门诊部167175182185185190住院部292305330345355357医技科室197175170166160160药剂科室13512194858380保障系统1041041041009890行政管理373838373738院内生活服务37505050505 2注:①使用中,各种功能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可根据不同地区和中医医院的实际需要做适当调整.②药剂科室未含中药制剂室.第十九条当日门(急)诊人次与病床数之比值与本建设标准取用值相差较大时,可按每一日门(急)诊人次平均2m2调整日门(急)诊部与其他功能用房建筑面积的比例关系.第二十条中药制剂室,中医传统疗法中心单列项目用房建筑面积指标可参照表3.中医医院单列项目用房建筑面积指标表3建设规模建筑面积(m2)(床位数)项目名称100200300400500中药制剂室(小型)500~600(中型)800~1200(大型)2000~2500中医传统疗法中心(针灸治疗室,熏蒸治疗室,灸疗法室,足疗区按摩室,候诊室,医护办公室等中医传统治疗室及其他辅助用房)3505006503第二十一条承担科研,教学和实习任务的中医医院,应以具有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0%为基数,按每人30m2的标准另行增加科研用房的建筑面积.中医药院校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的教学用房配置,应符合表4的规定.中医医院教学用房建筑面积指标(m2/学生)表4医院分类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面积指标8~1042 5注:学生的数量按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临床教学班或实习的人数确定.第二十二条中医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单列项目用房建筑面积参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执行. 第二十三条门诊楼,病房楼,医技楼等主要建筑,宜采用框架结构.中医医院建筑宜以多层为主, 医院改建,扩建用地特别紧张时,可采用高层建筑.中医医院建筑中的水平或垂直交通宜便捷,顺畅.第二十四条当中医医院作为抗震防灾的医院时,主要建筑物的抗震要求应按乙类建筑设防.第二十五条中医医院的建筑节能设计必须严格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和有关的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达到节能,节水,节材的要求.第二十六条中医医院50%以上的病房应有良好的日照.门诊部,急诊部和病房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第二十七条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药剂科室和实验室等医疗业务用房的室内装修应选用安全,卫生,耐用的材料,并符合下列规定:一,顶棚应便于清扫,防积尘;照明宜采用吸顶灯具.二,内墙墙体不应使用易裂,易燃,易潮湿,易腐蚀,不耐碰撞,不易吊挂的材料;有推床(车)通过的门和墙面,应采取防碰撞措施.三,除特殊要求外,有患者通行的楼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铺装.四,所有卫生洁具,洗涤池,应采用耐腐蚀,难沾污,易清洁的建筑配件.五,不应使用易产生粉尘,微粒,纤维性物质的材料.第二十八条中药饮片贮存及质量检测用房和设施,中成药,辅料,半成品和成品等的储存区用房,应有防尘,防蚊,防蝇,防虫,防鼠等措施.中药制剂用房应设必要的通风,空调,除湿等设施.有条件的应设空气净化设施.室外下水道必须畅通良好,室内下水道应有可靠的液封装置.第二十九条针灸科,推拿科等科室的中医治疗室,宜配置保持室内温度的设施,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第三十条中医医院的诊疗用房和病房,宜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不同气候区的中医医院应根据以上原则设置相应的采暖和空调设施.对空气洁净度有特殊要求的医疗用房,应设空气净化装置.第三十一条二层及二层以上的医疗用房宜设电梯,三层及三层以上的医疗用房应设电梯,且不应少于两台,其中一台为无障碍电梯.病房楼应单设污物梯.第三十二条中医医院的蒸汽,冷热水和冬季采暖均宜采用分区专线供应.院内的管道应采取利于保养,维修和改造的措施.患者使用的卫生间下水管道口径应按一般设计规范计算结果加大一级,并应采取防堵,防渗漏,防腐蚀措施.第三十三条中医医院必须具备不间断供电条件,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当双回路电源不能保证时应设自备电源.院区内应采用分回路供电方式.第三十四条中医医院锅炉设施应按蒸汽和采暖设备总容量乘以高峰同时利用系数设置,且不宜少于两台.第三十五条中医医院的建筑设计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450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满足不同患者对无障碍设施的需求.第三十六条中医医院的医疗废物,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分类,归集,存放及处置,应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5第四章选址,用地与总平面布置第三十七条中医医院选址应在地质条件,水文条件较好的地方;应选择在患者就医方便,卫生环境好,噪音较小,水电源充足的地方;并应远离托儿所,幼儿园及中小学等.同时应考虑中医医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第三十八条中医医院的建设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道路,广场,停车用地;绿化用地及发展用地.第三十九条中医医院总平面布置,要功能分区明确,满足医疗,卫生,防火,防灾,隔离等要求.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以满足安全疏散和洁污分流的要求.感染性疾病科应设独立出入口,避免交叉感染.院内交通通道设置合理,标识清晰,科学地组织人流和物流.室内采光,色彩设计应符合医疗功能及患者心理需求.第四十条建筑物布置应尽量使诊室,病房等主要医疗用房有良好的朝向,日照和自然通风,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第四十一条中药饮片,中成药及灭菌制剂等用房的周围环境应整洁,无污染.人流,物流,车流及医疗垃圾通道宜分开布置.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的设施应分开设置,并应远离诊疗区域.第四十二条住院,手术,功能检查等用房应有较安静的环境,避免环境噪声的干扰,特别是避免通噪声的干扰.第四十三条太平间应设于隐蔽处,与其他功能区域相隔离.太平间宜单独设通向院外的通道,避免与主要人流出入院路线交叉.第四十四条营养食堂,锅炉房,厨房,煎药室,动物饲养房,发电机房,冷冻机房等与主要医疗用房,周围院外房屋之间应处理好噪音,气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第四十五条新建中医医院要充分考虑医院用车特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面积,停车的数量,可按当地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第四十六条新建中医医院的绿地率宜为30%~35%,改建,扩建中医医院的绿地率宜为25%~30%.建筑密度宜为25%~30%,新建建筑容积率宜控制在06~15之间,当改建,扩建用地紧张时,其建筑容积率可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2 5.具体指标应以当地规划部门所规定的指标为准. 6第五章设备配置第四十七条中医医院的设备配置应遵循下列原则:一,一般医疗设备的配置,应按综合医院医疗器械装备标准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规定执行. 二,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应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的可能,并按《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三,中医药专用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四,中医特色科室所需特殊诊疗设备,应保证专科专病的需要.第四十八条中药饮片炮制加工,制剂设备及质量检验设备应符合国家药监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九条中医医院应根据需要配置计算机网络及通信设备等信息系统,合理布点并预留发展余地.承担教学任务的中医医院应有一个手术室设闭路示教系统.第五十条中医医院的装备标准,应以实用,耐用为原则,满足功能要求.7第六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五十一条新建中医医院的投资估算,应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进行编制.投资估算中建筑安装工程费参照工程所在地办公楼的11~13倍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按工程所在地的标准执行.第五十二条中医医院工程建设工期定额可参照表5.中医医院工程建设工期定额表5建设规模床位60100200300400500建筑面积(m2)4140~43207200~15000~1560023400~2400032000~3360042000~43500建设工期(月)8~1216~2422~28注:①建设工期指从基础工程破土开工起至全部工程结束,并达到国家验收标准止的时间.②严寒地区可适当延长工期,但最多不超过规定工期的20%.③本建设工期为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值.由于各地施工条件不同,允许各地在15%幅度内调整.当有一层地下室时工期增加1~2个月.第五十三条中医医院工作人员的编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中医医院的特点,床位数与人员编制的比值,一般应控制在1:13~1:17,承担科研,教学和实习任务的中医医院,以临床编制人员数量为基数,可按适当的比例另外增加编制.各中医医院可根据自己的医疗特点,适当增加或减少各类工作人员的比例,以适应中药调剂,专科建设,医院发展等需要.8附录一中医医院基本用房及辅助用房组成内容1急诊部:内科诊室,外科诊室,妇(产)科诊室,儿科诊室,骨科诊室,中医治疗室,留观室,抢救室, 输液室,治疗室,医护休息室,办公室,护士站,收费室,挂号室,药房,化验室,放射室等.2门诊部:①内科诊室,外科诊室,妇(产)科诊室,儿科诊室,皮肤诊室,眼科诊室,耳鼻咽喉诊室, 口腔诊室,肿瘤诊室,骨伤科诊室,肛肠诊室,老年病诊室,针灸诊疗室,推拿诊疗室,康复诊室,门诊治疗室,中心输液室,中医换药室,体检中心.②感染性疾病科(诊室,挂号,收费,化验,放射,药房).3住院部:住院病房,产房等.4医技科室:检验科,血库,放射科,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手术室,病理科,供应室,营养部(含营养食堂),医疗设备科,中心供氧站,核医学科,介入室,核磁共振室,办公室,休息室等.5药剂科室:中药饮片库房,西药库房,中药调剂室,西药调剂室,临方炮制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门诊药房,住院药房,中药煎药室,办公室,休息室等.6保障系统:锅炉房,配电室,太平间,洗衣房,总务库房,通讯机房,设备机房,传达室,室外厕所, 总务修理,污水处理房,垃圾处置房,汽车库,自行车库等.7行政管理:办公室,计算机房,中医示范教学培训室,图书室,档案室等.8院内生活服务:职工食堂,浴室,单身宿舍,小卖部等.9附录二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2本标准中指定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01附加说明主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编制组成员名单主编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务司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武东洪森杨荣臣王建中编制组成员:王志勇许志仁查德忠武东董霄龙杨荣臣王建中洪森朱先年金章安刘群峰王振宇李正刚朱为振贾萌11附件中医医院建设标准条文说明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函〔2006〕172号《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主编,具体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务司,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的《中医医院建设标准》,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2008年5月26日以建标〔2008〕97号文批准为全国统一标准,现发布施行.为便于有关部门和咨询,设计,科研,建设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建设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的规定,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条文说明",供有关部门和单位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条文说明"有欠妥之处,请将意见寄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务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8年5月31目录第一章总则(15)………………………………………………………………………………………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17)…………………………………………………………………………第三章建筑面积指标与建筑标准(21)……………………………………………………………………第四章选址,用地与总平面布置(24)……………………………………………………………………第五章设备配置(25)………………………………………………………………………………………第六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6)……………………………………………………………………………4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条明确编制本建设标准的目的.中医药学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独具特色和优势,有其自身的主体特征和发展规律.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服务网络的骨干主体,是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主要阵地,也是继承与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基础.加强中医医院建设,是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之一;是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卫生事业的重要内容;对于继承和创新中医药学,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增进和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中医药政策指引下,中医药事业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到2006年底,中医医院已达到3072所.但由于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中医医院的标准,规范化建设相对滞后.科学规范中医医院建设标准,能够更好地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打好基础,使中医医院的建设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为了加快中医医院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建设,完善中医医院的内部结构布局,提高中医医院的建设和设计水平,亟须结合中医医院的功能和特点,编制《中医医院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本建设标准").第二条本条阐明本建设标准的作用.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由政府投资的中医医院建设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本建设标准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审批发布的,是中医医院项目决策和合理确定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中医医院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中有关政策,技术,经济的综合性宏观指导文件.本建设标准规定的内容为强制性与指导性相结合.对涉及建设原则,贯彻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方针,行业发展政策和有关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土地以及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规定,以强制性为主,在项目建设中有关各方面应认真贯彻执行.对涉及建设规模,项目构成,装备标准,建筑标准,配套工程和其他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的规定,以指导性为主,由投资者,建设中医医院的有关各方在项目的决策和建设中结合具体情况参照执行.本建设标准的作用是使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决策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轨道,也是有关部门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第三条本条规定了本建设标准的适用范围.第四条本条主要强调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和指导思想.中医医院的建设要贯彻勤俭办事的原则,并着眼于中医医院发展的长远要求,在设计上体现适度的前瞻性,更好地为患者就医提供便利条件.第五条本条提出了改建,扩建的原则.随着中医药科技的发展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增加,特别是我国现有中医医院床位,建筑面积都比较紧张,在达不到标准要求的情况下,更面临大量的改建,扩建任务.因此,中医医院改建,扩建要注意利用原有资源,以节省投资.不得借改建,扩建名义新建.中医医院建设在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具体标准确定上,既要能够正确履行政府职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因此提出了从国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群众服务需求和当地财力可能,合理确定建设水平.同时,应当遵循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推动中医医院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中医医院的建设除了体现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和医院的特点外,还要体现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51第六条我国宪法中关于"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的规定是项目建设的法律依据,党和政府关于"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积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等政策是中医医院建设的基本保证.第七条本条明确中医医院建设的投资渠道.中医医院的建设属于政府行为,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应确保工程资金纳入政府安排的投资项目中.中医医院的建设和发展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及卫生事业发展目标,也要满足和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要求.第八条中医医院建筑功能性强,设计内容复杂,总体规划是中医医院建设的关键,故本条提出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但又考虑到一些地方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允许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当中医医院采取分期建设时,若不重视总体规划,只顾应急需要随地建房,见缝插针,势必造成功能分区混乱,管理困难,交叉感染也难以避免,甚至还会因无法改造而不得不重建.因此,要求中医医院管理人员和建筑设计师按照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较长远的总体规划.同时总体规划必须符合当地行政规划部门的相关要求.规划一经科学论证确定,不得随意变动,应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一次或逐步完成已制定的总体规划.第九条本条阐明本建设标准与现行其他有关标准,规范和定额指标的关系.中医医院的建设涉及各有关方面的技术,经济等标准,规范和规定,本建设标准不能一一列出.因此在执行本建设标准的同时还需执行国家和地方现行的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61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条本条规定是确定中医医院建设规模的依据.中医医院建设规模取决于其服务量的大小,而服务量与区域人口有直接关系.因此,以区域人口数量(包括流动人口)为基本依据是适当的,加之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设施,医疗服务半径等综合因素,最终确定其建设规模.近年来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的床位数与千人口的比例数见附表1~附表3. 2004年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床位数/千人口统计附表1地区床位数地区床位数地区床位数北京0461安徽0137重庆0181天津0471福建0246贵州0137河北0239江西0200云南0205山西0263山东0221西藏。

治未病中心管理制度(四篇)

治未病中心管理制度(四篇)

治未病中心管理制度中医预防保健科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对医院医务人员、患者及社区群众医疗卫生知识宣传和普及,促进中医预防保健工作有效的进行,特制订本制度。

一、对中医预防保健工作有明确的计划,定期给予专项经费预算并纳入医院的工作计划。

二、医院领导分管医院中医预防保健。

设立体质辨识门诊、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疗法门诊,配备专职中医预防保健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全院的中医预防保健业务计划、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和方案实施,并对本院的预防保健工作建立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

三、在本院所开展的预防保健内容、方法、形式等,要与医院的总体发展目标相适应,对业务指导和业务培训(包括预防保健的文字图象资料、各种标牌、标志的悬挂、张贴)要有统一领导和管理。

在门诊或病房各种候诊区域醒目位置可提供闭路电视、预防保健专栏,传播各种常见病和季节性传染病的预防、急救、健康行为及生活方式教育等知识。

四、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学习预防保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传播手段和沟通技巧。

五、积极组织本院医务人员参与市(区)的社会性预防保健活动:有专人负责所属社区中医预防保健工作,严格按照《社区健康服务工作方案》中有关中医预防保健的规定,完成各项中医预防保健任务;制定出详细具体结合法定宣传日的活动计划,对特殊人群教育要铁岭市中医医院有针对性、有内容,通过各种宣传媒介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

六、医院行政职能部门应对医护人员为病人实施的预防保健计划(包括内容、方式、效果)有定期的评估和反馈,并对反馈情况有落实、有记录。

七、积极开展有关中医预防保健方面的调研工作、理论研究、课题设计等,指导各部门、科室的预防保健效果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并交流推广。

铁岭市中医医院首诊负责制度一、首诊负责是指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对所接诊病人的咨询、检查、诊断、治疗、转科和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

二、首诊医师除按要求进行病史、身体检查、化验的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已明确的病员应积极治疗或收住院治疗;对诊断尚未明确的病员应边对症治疗,边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诊断明确后即转有关科治疗。

治未病中心管理制度(五篇)

治未病中心管理制度(五篇)

治未病中心管理制度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我院决定在港口门诊部筹建“治未病中心”实施方案如下:一、目标经过____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满足开平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

具体目标包括:1、建立、完善体检中心。

2、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3、创新“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建立规范的技术方案和服务流程。

二、组织结构成立“治未病中心”领导小组三、主要任务(一)构建服务提供体系在港口门诊部设立的“治未病”中心应用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建立规范的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完善运行机制,形成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网络。

(二)完善服务技术体系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建立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医学及其他多学科技术方法,针对人体健康状态动态辨识、评估、干预及其效果的动态再评估等“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各个环节。

四、主要内容与实施计划(一)构建服务提供体系1.目标计划(1)初步计划今年____月完成治未病中心的场地建设工作。

(2)今年____月全面规范开展、运行“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

2.主要内容及运行流程治未病中心由体检部、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治疗中心、名医工作室组成。

中心的结构将随着其功能的日益丰富而逐步完善。

治未病中心内,体检部、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治疗中心、名医工作室分工合作,相互促进,形成“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与医疗服务的有机联系,其主要功能和运作流程可简单归纳如下:体检部提供独具中医特色辨识体检,也就是中西结合体检,既有中医体质辨识,从宏观上把握健康状况,又有现代医学的常规体检,两者交融,优势互补。

通过将中医体质辨识与现代医学和现代科技中各种检查手段相融合,对受检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个性化评估,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识体检结论和报告,它是实现1“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的基础。

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为了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县中医医院制定了2020年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该计划旨在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面向社会开展经常性的中医药预防疾病与养生保健服务活动。

为此,县中医医院决定筹建“治未病中心”,并制定了以下年度工作计划:1.由治未病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

在实际工作中,将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优质资源,加强运用中医药理论,特别是中医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理论,指导居民预防调摄、养生保健,提高居民防病治病意识。

2.加强中医队伍建设,做好相关人员专业培训,制定适宜的相关中医健康教育内容,完善服务流程,将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贯穿到健康服务工作中去。

3.加大“治未病”科的宣传力度,通过院内宣传栏及发放宣传资料普及大众对治未病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中医预防的认识,内容实用化、大众化、特色化、丰富化,形式多样化。

4.开办院外义诊咨询活动,深入社区、开设中医知识系列讲座,普及中医治未病知识,传播中医文化。

5.根据治未病科人员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确定不同的研究方向,积极开展有特色的服务项目,如拔罐、刮痧、灸法、中医减肥、推拿等干预治疗,同时根据不同中医体质人群制定不同的养生方案。

6.加大对中西医体检宣传,增加体检人数。

7.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科室内部研究,同时通过外出考察等方式增加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

8.加强学科内涵建设,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通过以上工作,县中医医院计划本年度初步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满足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得、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需求。

实施方案如下:一、目标:1.建立、完善体检中心。

2.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3.创新“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建立规范的技术方案和服务流程。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总结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总结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总结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总结1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中医药文化,大力构建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的医院核心价值体系。

以营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为重点,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进中医药文化创新,增进中医药文化底蕴,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增强医院发展活力。

实现医院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有机统一,使患者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魅力。

二、基本原则坚持新安医学特色,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

坚持统筹规划。

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做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技术特色和医院管理的有机统一。

坚持因地制宜。

按照总体要求,从医院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建设工作充分体现医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

坚持促进发展。

紧紧围绕医院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管理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主要目标医院要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技术特色、医院管理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进一步增强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机统一,达到医院内部、医院与社会和谐,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通过中医药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独特的中医药服务。

四、主要内容塑造医院精神,培育医院先进的精神文化。

1、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是中医药发展进程中积累形成的文化精髓,是医院的内在精神和根本,主导着医院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

教育广大职工认清自身简直需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键,在培育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

康复科发展规划

康复科发展规划

康复医疗科建设规划欧阳学文项目负责人:一年规划()一、学科建设(1.发展思路2.具体措施3.床位数4.人才梯队5.科研规划)1.发展思路:扩大骨科康复治疗影响,完善康复治疗内容,建立骨科康复治疗系统工作。

2.具体措施:继续发展四肢关节骨折(术后)功能障碍、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康复治疗,完善康复治疗核心品牌,完成骨科康复病例汇总,制定系统规范化康复治疗流程。

3.床位数:一年内完成康复床位增长达30张。

4.人才梯队:建立健全康复诊疗队伍,康复医师23名,康复治疗师1012名,言语治疗师1欧阳学文创作名,康复理疗护士68名。

5.科研规划:发表省级论文1篇。

市级科研立项1项。

二、设备规划(需求及购置)运动疗法:PT床(1012张)、PT凳(12个)、站立架(2个)、电动起立床(56张)、上下肢CPM训练器(23台)等。

作业疗法:OT桌(3张)、OT综合训练工作台(2个),功率车(2个)、分指板(34个)等。

理疗设备:经皮神经电刺激仪(1台)、直流电离子导入机(12台)。

三、人才引进引进并培养专业康复治疗师12名,能配合康复医师从事康复治疗工作。

四、人才培养欧阳学文创作培养科内康复医师、治疗师,加强与国内各康复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学习。

五、引进及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减重支持系统步态训练技术。

在已有的步态训练器械的条件下,指导完成截瘫病人、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步态训练,完成减重支持系统步态训练技术全面开展。

六、学术交流(内、外交流)1.参加省内外的康复治疗新技术、新发展学术研讨会,加强与国内先进康复机构的交流学习。

2. 每季度请省内知名专家讲座一次。

七、对外合作1.与河南中医学院康复专业建立联系,临床与理论结合,发展骨科康复。

2. 加强社区康复科普知识宣教工作,积极参加社区义诊与康复知识大讲堂等活动,提高我欧阳学文创作院康复科的社会知名度八、继续教育(举办学术会议)九、综合实力达到郑州市骨科康复知名,实现骨科康复最优选择目标。

河北省县级标准化中医医院建设标准2012-5-31

河北省县级标准化中医医院建设标准2012-5-31

附件:河北省标准化县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试行)编制说明《河北省县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依据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县级中医医院的具体实际情况而制定。

本标准共三部分,既是我省县级中医医院建设的标准,也是开展县级中医医院管理、评价、评审,以及医院监测与追踪的依据。

第一部分总论是对县级中医医院标准建设工作提出的整体思路与要求。

第二部分医院设置是准入要求,是县级中医医院在规模、设置、配备、人员、能力、管理、中医药特色等方面必须达到条件。

第三部分医疗服务与综合管理要求,是促进县级医院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等医疗过程的质量要求与控制,并可作为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之用。

第三部分第七章为监测指标,用于对县级中医医院的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

特别说明: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

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1)一、标准化的目的与意义 (1)二、标准化建设适用范围 (1)三、标准化建设原则 (1)四、标准化建设目标 (1)第二部分医院设置 (3)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突出中医特色 (3)一、办院思想 (3)二、基本功能任务 (3)第二章医院规模和基础设施 (3)一、规模 (3)二、基础设施 (4)第三章科室设置与要求 (5)一、科室设置 (5)二、设备装备 (6)三、人员配备 (6)四、科室建设与医疗能力 (7)五、临床医学教育 (14)六、科研及其成果推广 (14)七、中医药文化建设 (14)八、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15)第三部分综合服务能力 (16)第一章医院服务 (16)第二章患者安全 (16)第三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17)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与制度 (17)二、医疗技术管理 (17)三、医技科室质量管理 (18)四、其他科室质量管理 (19)五、病历(案)质量管理 (24)第四章药事管理 (24)第五章护理质量管理 (25)第六章医院管理 (26)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 (27)一、资源配置指标 (27)二、工作负荷指标 (27)三、治疗质量指标 (27)四、工作效率指标 (27)五、患者负担指标 (28)六、资产运营指标 (28)七、科研成果指标 (28)八、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28)九、其他指标 (28)附件 (29)附件1:二级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 (29)一、临床科室 (29)二、医技科室 (45)三、中药房 (48)附件2: 县级中医医院中医特色设备表 (50)第一部分总则一、标准化的目的与意义为了促进我省县级中医医院发展,合理确定建设规模,确保医院内涵建设,强化县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改善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依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决定》、《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及中医院质量管理、评审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制定本标准。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120_年10月8日上午9时整,在黄梅县中医医院四楼大会议室,黄梅县首届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开幕式正式拉开了帷幕!参会人员有黄梅县各乡镇乡村医生代表及黄梅县中医医院新引进的青年医技人员50余名。

会上,黄梅县卫生局副局长柯妹牛同志代表县卫生局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同时对全体参会的学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殷切的期望。

黄梅县中医医院院长柳朝阳同志代表承办单位县中医医院致了欢迎辞,并作出承诺,学习结束后对考试成绩优秀的学员予以重奖!为了落实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及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缓解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自20_年以来,中央财政安排专款用于在农村和社区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惠农政策,黄梅县中医医院在有幸成为黄梅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后,在县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于10月8日开办了黄梅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首届培训班。

简短的开幕式结束后,即进入正常授课。

此次黄梅县中医医院经过精心筹备,安排了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医生9名,历时30余天分别就涉及内、外、妇、儿、骨伤、针灸等科常见病、多发病38种,如:感冒、哮喘、呃逆、头痛、中暑、急性胃痛、腹痛、腹泻、泌尿系结石、尊麻疹、手足癣、口疮、面瘫、颈椎病、落枕、肩周炎、跟痛症等的中医中药疗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讲解和示范。

任课教师认真备课,传授丰富的理论实践知识,讲课深入浅出,受到了全体学员的一致好评!学员们把握难得的学习机会,克服多种困难,认真听课,在中医药理论和应用方面得到了质的飞跃。

在圆满完成培训内容后,为了检验此次培训成果,黄梅县中医院于20_年11月14日进行了闭卷考试,经认真阅卷,所有学员均取得了满意成绩,其中来自黄梅县刘佐乡卫生院的学员胡明同学获得了乡村医生组第一名,荣获奖金IooO元,蔡山中心卫生院的王东同学获得第二名,荣获奖金800元,独山卫生院的柯芬同学获得第三名,荣获奖金600元,来自新开卫生院的魏龙医生虽年逾半百,学习却一丝不苟,被评为优秀学员并荣获奖金300元;黄梅县中医医院对成绩优异的‘青年医生魏贤光、熊潘红、刘润等同学给予了100至300元的奖励。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修订对照表(2008-2020)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修订对照表(2008-2020)
第三十九条中医医院总平面布置,要功能分区明确,满足医疗、卫生、防火、防灾、隔离等要求。至少应有二个出入口,以满足安全疏散和洁污分流的要求。感染性疾病科应设独立出入口,避免交叉感染。院内交通通道设置合理,标识清晰,科学地组织人流和物流。室内采光、色彩设计应符合医疗功能及患者心理需求。
第十六条中医医院的规划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五、医疗业务用房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营造舒适的医疗和工作环境,建筑间距应达到相关标准;
六、停车场宜设在门诊部、住院部出入口附近。
第四十条建筑物布置应尽量使诊室、病房等主要医疗用房有良好的朝向、日照和自然通风,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
第四十一条中药饮片、中成药及灭菌制剂等用房的周围环境应整洁、无污染。人流、物流、车流及医疗垃圾通道宜分开布置。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的设施应分开设置,并应远离诊疗区域。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60~500张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的用房由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和药剂科室等基本用房及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服务等辅助用房组成(见附录一)。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由场地、房屋建筑、建筑设备、附属设施和医疗设备组成。场地包括建设用地、道路、绿地、室外活动场地和停车场等。房屋建筑主要包括急诊、门诊、住院、医技科室、药剂科、中药制剂室、中医综合治疗区(室)、康复治疗区、治未病科(中心)、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用房等(见附录一)。建筑设备包括电梯、物流、暖通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电气设备、通讯设备、智能化系统与设备、动力设备、燃气设备、绿色医院建筑所需设备等。附属设施包括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暂存设施等。

治未病中心简介

治未病中心简介

中医治未病中心中医治未病中心包含体质辨识中心(体检中心)、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疗法中心3个部门,共2个临床科室,占地面积逾300平方米,每年的服务人次呈不断上涨的趋势,年服务近5000人次,区域外病人占1/3以上,门诊中医治疗率达百分九十五以上。

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1人,高级职称人员1名,中级职称3人,具有良好发展潜力。

中医治未病即通过中医独特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诊病手段,来进行体质辨识,及时发现您体内存在的发病信息,确定有效的养生保健措施,从而矫正您身体出现的体质偏颇趋势,使之朝着健康方向转变。

治未病中心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围绕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针对健康、亚健康、易患疾病人群、慢性病患者及病后康复等服务对象,开展了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健康指导(包括起居、情志、饮食、睡眠、经络等方面)、中医传统非药物疗法(包括针、灸、正骨推拿、熏蒸、火罐、沐足、贴敷、砭石等技术),中医临床营养指导等特色服务项目。

主要对慢性疲劳综合症,睡眠障碍,轻度代谢异常(血脂、血糖、尿酸、肥胖等),脂肪肝,习惯性便秘,颈肩腰腿痛,尿道综合征,过敏性鼻炎,咽部异物感,虚人感冒,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治,更年期综合征,妇科疾病的防治,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咨询,乳腺疾病的防治,肿瘤的预防及放、化疗后等方面进行干预和调理。

一、治未病适合人群:1.身体健康、无异常指征,需保持最佳状态者;2.体质偏颇、有疾病易患倾向者;3.自觉症状明显,但理化指标无异常者;4.理化检查指标处于临界值、但尚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者,即疾病的易患人群;5.慢性疾病稳定期,需延缓发展、预防并发症者;6.病已痊愈,但需预防复发者;或大病初愈、大手术身体虚弱,需进一步调养康复者。

二、体质辨识专家将根据您的身体情况,检查出您是属于以下何种体质: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血虚质、气虚质、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特禀质。

三、健康咨询(养生保健)门诊专家将根据您的体质及西医的体检指标,为您单独制定一套适合您养生的运动、饮食、起居、补品、药物等调养方案。

高等中医院校服务学习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戴路明

高等中医院校服务学习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戴路明

高等中医院校的附属医院与社区合作建立“治未病中心”,以“治未病中心”为平台,开展高校实践教学活动,构建高等中医院校“服务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

1研究内容1.1构建中医高校社区“治未病中心”模式(以下简称“治未病中心新模式”),设置机构,明确职责在三甲中医院建立“治未病中心”(包括体质辨识中心、健康调养咨询中心、传统疗法中心),负责指导开展治未病具体诊疗工作。

集中一批医院、学校的中医专家组建“专家指导组”负责专项指导、培训、现场坐诊。

在中医高校集中一批学生工作干部,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心”,负责社区实践活动的联络、组织、开展工作。

实践中心下设与医院对应的工作机构,包括科研创新部、卫生实践部、信息管理部,机构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其中科研创新部协助三甲医院专科设计问卷开展体质辨识、设计问卷进行疗效评价反馈、根据反馈信息提供动态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形成社区推广项目、疾病预防保健规范;卫生实践部接受三甲医院培训,在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下,开展健康调研、疗效追踪、健康咨询、宣教、技能培训、传统疗法;信息管理部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理健康状况信息、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重点人群疾病档案。

(见图1-3)图1“治未病中心”新模式构成关系图治未病中心社区三甲中医院高等中医院校实践教学环节高校服务社会功能附属医院实践基地服务社会平台高等中医院校“服务学习”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戴路明1,刁佳2(1.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46)[摘要]课题组为探索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思路,对高等中医院校的附属医院与社区合作建立“治未病中心”,以“治未病中心”为平台,开展高校实践教学活动,构建高等中医院校“服务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式,为推进以“服务学习”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系统工程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服务学习;实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51X (2013)01-0125-02Study on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Service-Study"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CollegeDAI Lu-ming 1,DIAO Jia 2(1.Jiangs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China;2.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46,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offer idea for the innovating and developing about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alent nurturing mode inhigher education,the task group builded "Disease prevention center"wi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llege and community,and take "Disease prevention center"as the forum to carry out practice teaching activity as well as form the mode of "Service-Study",so as to offer enlightening for the further steps of education reforms,with the core of "Service-Study".[Key Words]"Service-Study";Practice Teaching Mode;Talent nurturing mode;Reform*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2012SJDFDY062);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度临床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重点项目(LCJG/A/1205);2011年度南京中医药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XSK10)图2“治未病中心”新模式机构设置及主要功能图3“治未病中心”新模式工作流程1.2选取试点,模式试运行选取江苏省中医院消化、风湿免疫等内科科室(以下简称“中医内科”),以及南京西岗街道听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所学校、2所敬老院、3所康复中心、2所干休所的10所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以下简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

(建标106—2020)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建标106—2020)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06—200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60~500张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

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

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

上工“治未病”

上工“治未病”

上工“治未病”上工“治未病”“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上工治未病这一流传至今的医学名言出于《黄帝内经》中的《灵枢・逆顺》篇。

它强调在疾病发作之先或未进一步发展之际,把握时机,予以治疗,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上工治未病”,既体现了医学的本质,追求人类健康,又反映了医生的境界。

能预防疾病的发生,使人不生病的医生才是好医生,才是“上工”。

中国传统医学理念治未病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产生和发展的治疗原则,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它是我国几千年来祖先留下的宝贵的医学经验。

是我们现代中医学说的基本法则和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

这医学理念是在我国古代一直受医生们和广大百姓推崇。

早在几千年前,我国的中医学理论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就最早提出了“治未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这里的“治未病”就是指调养、调摄尚未患病的机体,防患于未然,防止疾病发生。

以此为源,历代中医名家对“治未病”屡有发挥,据《史记》记载,神医扁鹊曾三次为齐桓公诊治,观其面容,发现他有病情,并告诫他需要马上治疗,以防病情加重。

然而齐桓公不相信他的话,最后扁鹊也无力救治,齐桓公病至膏肓死去。

这个病案反映了扁鹊关于疾病要“早发现、早治疗”的观点,体现出他“治未病”的思想。

而东汉医圣张仲景在名著《金匮要略》中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成为指导“治未病”的一大法则。

唐代孙思邈强调“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将医学的功能区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

元代朱丹溪在其著作《丹溪心法》中专论《不治已病治未病》,将“治未病”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清代叶天士更是提出“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预防学观点,强调采取主动措施防变于先的重要意义。

那么,治未病从古到今遵循的方法是什么呢?四川省名中医、硕士生导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吴节教授介绍说,中医“治未病”理论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大主题。

2019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总结

2019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总结

元江县中医医院2019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总结根据“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部署,医院积极落实各项重点工作,以创新举措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玉溪建设、打造人人向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对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提出了新要求,医学发展、科技进步、医改深入为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具体总结如下:一、建立制度自2018年起,医院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

(一)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医院逐步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增加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比例,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

(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

医院通过省、市级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

医联体内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三)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

医院探索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

二、创新医疗服务模式重点在以下11个方面创新医疗服务:(一)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

针对住院患者,探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

探索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

医院持续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术特点,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

(二)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

医院积极创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

医院内部实现各中心相关专业统筹协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

传统疗法中心实施方案模板

传统疗法中心实施方案模板

传统疗法中心实施方案模板一、背景介绍传统疗法是指源自古老民间的治疗方法,经过长期实践的检验,被认为对某些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重拾,传统疗法在当今社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普及传统疗法,我们决定建立一个传统疗法中心,为广大患者提供传统疗法的服务。

二、中心目标1. 提供专业的传统疗法服务,包括中医、针灸、推拿等多种疗法。

2. 传授传统疗法知识,增强患者对传统疗法的了解和信任。

3. 推广传统疗法,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传统疗法的疗效。

三、实施方案1. 人员配置为了保证传统疗法中心的服务质量,我们将招聘具有中医、针灸、推拿等专业背景的医生和技师,他们需要具备相关的执业资格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2. 设备设施传统疗法中心需要配备相应的治疗设备和器材,确保患者能够得到专业的治疗服务。

同时,中心的环境需要舒适整洁,营造出良好的就医氛围。

3. 服务流程我们将建立完善的患者就诊流程,包括预约挂号、诊断治疗、用药指导等环节,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全面的服务和照顾。

4. 宣传推广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信任传统疗法,我们将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包括线上线下宣传、健康讲座、社区义诊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受益于传统疗法。

四、实施效果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执行,我们相信传统疗法中心将能够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

首先,患者将能够得到专业的传统疗法治疗,缓解疾病症状,提升身体健康。

其次,通过宣传推广,更多的人将了解传统疗法,增强对传统疗法的信任和认可。

最终,传统疗法中心将成为人们寻求健康的首选之地,为社会健康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五、总结传统疗法中心的建立是为了推广和普及传统疗法,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传统疗法的疗效。

我们将以高标准、严要求,确保传统疗法中心的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服务。

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人加入到传统疗法的推广中来,共同为传统疗法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疗法中心简介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下称“中心”)是全国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亲自题词和积极倡导下创办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和保健于一体,汇集全国名老中医、各派名家和民间的多种传统中医外治法,是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和中医特色的诊疗中心。

“中心”副主任陈秀华副教授是中国针灸学会腹针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广东省针灸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分会委员。

“中心”积极引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百项诊疗技术和推广项目,如石学敏院士“中风单元疗法”、薄智云院长“腹针疗法”王文元教授“平衡针技术”(含平衡针灸、火罐、推拿、药浴和膳食等技术)、赵时碧所长“雷火灸疗法”、陈日新教授“热敏灸疗法、施安丽教授“砭术综合疗法”、刘剑锋教授“掌诊掌疗技术”、俞云教授“切脉针灸技术”等,积极挖掘开展“灵龟八法”、“董氏气穴疗法”等特色疗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哮喘、过敏性鼻炎、颈腰椎病、睡眠障碍、神经性耳鸣、乳腺增生、不孕症等各类常见疾病及疑难病。

此外,“中心”还开展如中药熏蒸、中药浴足、药膳膏育、中医五音和情致疗法等各类特色疗法、针对各种慢性疾病和亚健康状态进行综合调养和干预治疗,体现传统医学“治未病”、“防重于治”、养生保健和健康调养的学术思想。

“中心”开科以来,得到各级领导和全国名老中医的大力支持和学术指导,卫生部高强部长、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佘靖局长、国家中医药局于文明副局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李振吉副会长等各级领导先后到中心视察,邓铁涛、吉良晨、周仲瑛、张学文、罗金官、石仰山、孙树椿、薄智云、王文远、俞云、焦顺发、王岱、陈日新、施安丽、刘剑锋等全国名老中医和专家学者先后到中心学术指导和带徒。

“中心”在大德路总院和芳村分院均设有特色门诊,拥有特诊室一间,腹针门诊一间,传统治疗室六间,灸疗室2间,按摩室2间,情志治疗室1间,砭石养生房1间,中药熏蒸间6间,足疗室3间,其中含中药熏蒸床8张,中药熏蒸椅1张,全身中药蒸汽仓2台,其中针灸治疗床44张,按摩床7张,足疗椅17张。

开展的特色疗法针刺类腹针疗法“腹针疗法”是继承祖国传统医学和结合现代医学对经络的研究成果、经过20多年的反复临床实践整理出来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新的针灸方法。

腹针临床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尤其在颈肩腰腿痛,失眠,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等慢性疾病、疑难病方面有独到的疗效。

平衡针灸疗法“平衡针灸疗法”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主任王文远教授所发明的特色技术。

临床治疗疼痛领域(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风湿、类风湿等)、骨伤软伤运动损伤领域(全身各部位的软组织损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腰间盘突出、莱姆病、面瘫后遗症、脑血管症等常见疾病、多发病、疑难病,常常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切脉针灸疗法“切脉针灸疗法”是俞云教授经过四十年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总结出常见病、疑难杂症和癌症的治疗方法。

尤其在治疗癌症的患者,就好像拔刺、洗涤污秽、解开绳结、疏决河道一样,俞云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找到了久病可救治的方法和规律,无论多久的疾病,都是可以治愈。

切脉针灸是运用中医理论,以及中医切脉辩证与针灸治疗技术的结合配合中药来提高疗效的治疗手段,经过西医现代化设备的检查来完成整个治疗过程的方法。

临床观察过对食管癌、肝癌、肺癌、胆囊癌、胃癌、胰腺癌、结肠癌、直肠癌、鼻咽癌、卵巢癌、乳腺癌、甲状腺癌都有很好的疗效。

刺血疗法“刺血疗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放血祛除邪气而达到和调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目的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适用于“病在血络”的各类疾病。

奇穴疗法董氏奇穴乃董景昌先生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技,是一套源于民间的独特针灸体系,具有极强的临床实效性,在台湾享有“当代针圣”的美称,被针灸界称作“江湖秘术”,其疗效在海外影响极大,《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设立七百余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者,区分为十个部位,其特点是讲求经络的阴阳气血平衡,不会局部取穴,仅在四肢、耳朵及头面部施针,便足可治疗全身诸病,如需刺胸腹及腰背部时,亦仅以三棱针浅刺即可,安全性非常之高,针法以刺血针法、倒马针法、牵引针法、疏通针法为手段,通过全息,对应经络、脏腑等理论指导,治疗各种痛证:如妇科疾病、消化疾病、心血管疾病、四肢骨关节疾病等。

针刺导气疗法“针刺导气疗法”是《内径》主要针法之一,导气法具有取穴少,疗程短,疗效显著的特点。

有的疾病气至病所甚至能一次见效。

“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不可不通”,而导气法则能有效地“通其经脉,调其气血”,故有如此神奇的疗效。

在临床上运用于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如亨特氏综合症、面肌痉挛、闭经、卵巢早衰、不孕等症,均取得了显著效果。

耳穴疗法耳穴是耳廓上的腧穴或反应点。

“耳穴疗法”是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是防治疾病和调理机体的一种方法。

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副作用少、经济安全。

疗效较好等特点。

到目前耳穴调理疾病范围更加广泛,已达150多种病症。

不但能防治疾病,而且还应用于美容以及瘦身等领域。

埋线疗法“埋线疗法”是以线代针,这种线可不是缝衣服的线,而是一种可被人体吸收的“生物蛋白线”(一般为羊肠线),利用特殊的针具埋入穴道,透过穴道调整体内的内分泌、神经系统及新陈代谢,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植入人体内的生物蛋白线体将会在人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穴位埋线法”在临床各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主要用于肥胖症、颈肩腰腿痛、关节痛、胃痛、面瘫、中风后遗症、美容等。

梅花针疗法“梅花针疗法”是民间疗法精华之一,为丛针浅刺法,是以多支短针浅刺人体一定部位(穴位)的一种针刺方法。

一般针刺适应的范围,均可用梅花针治疗。

多用于治疗感冒、头痛、急慢性气管炎、关节痛、皮肤麻木、腰肌劳损、失眠高血压、痛经、脱发、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多发性神经炎、三叉神经痛、小儿麻痹以及多种皮肤病。

灸类雷火灸疗法“雷火灸疗法”又称雷火神针疗法,是中药粉末加上艾绒制成艾条,施灸于穴位上,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以芳香走窜的药物做引经药,使其具有祛风,散寒,利湿,通络作用的药力,渗透入穴位,产生温通经络,流畅气血,祛寒除湿的目的。

本中心目前引进开展的赵氏雷火灸,是有赵氏雷火灸研究所副主任医师赵时碧所长根据祖传秘方研制,灸具独特,使用方便。

热敏灸疗法“热敏灸疗法”是在“热敏点”进行集中灸疗的一种灸法。

“热敏点”是灸疗的最佳治疗点;用艾条灸病人体表的“热敏化穴”,激发病人的经络传感现象,促进精气运行使气至病所,从而达到高效、速效的治疗效果。

人体腧穴存在静息态和敏化态两种功能态,而敏化的腧穴最具穴效的特异性;经研究表明热敏灸疗像针刺一样,可以产生经络传感现象,而一旦出现经络传感,疗效便会随之大幅度增高。

“热敏疗法”的适应症几乎涵盖了内、外、妇、儿各科的疾病,特别是对现代医学治疗比较棘手的一些疾病,如中风偏瘫、脊柱关节疾病以及面部神经疾病等疗效更为显著。

温箱灸疗法“温箱灸疗法”是用艾绒做成艾条,放于灸箱中,放置在穴位上(或疼痛部位)熏灸的一种治疗方法。

由于艾叶性温而味芳香,灸以火燃艾,烘灼腧穴,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感传从而达到温经通络、祛寒除湿、回阳救逆、强壮保健等作用,胃脘痛、泄泻、脱肛、肾下垂、习惯性流产者有良好的疗效。

火罐类火罐疗法“火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以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映,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火罐常用于治疗腰背痛、颈肩痛、风湿痛、落枕、感冒、消化不良、失眠和更年期综合症等。

平衡火罐疗法“平衡火罐疗法”主要运用闪罐、走罐、飞罐,旋罐、抖罐、振罐、针罐、药罐等手法,选择相对修复病变其平衡作用的特定部位,实施熨刮、牵拉、挤压、弹拨等良性刺激,利用火罐的温热效应,连续不间断的向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反馈信息,使机体相应修复到平衡状态。

平衡火罐通过以上良性刺激及火罐的温热效应,调理全身脏腑,疏通经络,从而达到调理肝脾肾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疗效。

砭术综合疗法类“砭石疗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非药物疗法,砭石与经络及腧穴相结合,可以促进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

砭石疗法才用的泗滨浮石具有微晶结构超声波脉冲及远红外线三大特点。

现代人的根据需要应用泗滨浮石砭板、砭锤,砭棍,电热砭。

圆砭、砭袜、砭石耳塞等新砭具,具有温助阳气,养筋荣脉,宣导气血,疏通经络;逐寒祛湿,消痹止痛;祛瘀止痛,清热消肿;潜阳安神,止悸定惊等功能。

中药外治类中药熏蒸疗法“中药熏蒸疗法”又称“气浴疗法”,是利用药物加水煮沸后所产生的药蒸汽熏蒸患处,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其实应征包括中风、(偏)头痛、睡眠障碍、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疾病,肩周炎、退行性骨关节病等骨科疾病,盆腔炎、附件炎、痛经等妇科疾病,痔疮、前列腺炎等外科疾病,湿疹、荨麻疹、痤疮等皮妇科疾病,以及慢性疲劳综合症、亚健康等。

沐足疗法“沐足疗法”是用药液浸泡洗脚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其实应征包括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肩周炎、网球肘。

颈椎病。

腰间盘突出证等骨科疾病,月经失调、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更年期综合症等妇科疾病。

糖尿病、肥胖症等内分泌疾病,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也可用于慢性疲劳综合征及健康保健等。

敷脐疗法“敷脐疗法”是利用各种治疗手段作用于脐部,通过经络以调整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治愈疾病的目的。

几千年的历史与临床实践证明,脐疗可治疗全身数百种疾病,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及一些疑难病症,药醋疗法“药醋疗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利用药、醋煮沸后热敷于患处,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他可以起到祛除风寒湿邪软化骨刺等功效是一种有效地外治法。

醋,本草弥苫酒或淳酢,通称米醋或酸醋;味酸苦,性温。

本疗法通过热、药。

醋三种作用起效。

温热作用能疏松腠理,开发汗孔,舒筋活络,软化筋骨;药醋作用主要针对不同病症辨证施治,疗病除疾,两者配合而用,则取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对于骨科疾病:肩周炎、网球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增生性骨关节病、膝关节炎等有良好的疗效。

穴位注射疗法“穴位注射疗法”是通过药水对穴位地持久渗透刺激,将针刺与药理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因而疗效显著。

常用以治疗神经及运动系统疾病。

推拿类“整固推拿疗法”是以骨盆为基础,脊柱为中心,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入手,通过手法的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和气血功能,达到手法整复关节,脊椎小关节调整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

中医正骨手法疗效非常肯定的一种方法,从临床上观察,治疗范围包括中医的内、外、妇、儿、骨科等许多领域疾病,具有安全、速效、疗程短等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