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经鼻内镜术治疗
经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不同切口的选择
经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不同切口的选择作者:陈菁华海笑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0年第02期鼻中隔偏曲为鼻科常见病、多发病。
据报道人群中发病率为51%,其中有症状需要治疗者为12%[1]。
目前,随着鼻内镜手术技术的成熟,经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已成为主要治疗方式,也使得根据病情选择不同切口进行手术成为可能。
我科于2007年3月~2009年5月共收治鼻中隔偏曲患者117例,根据鼻中隔偏曲的部位、形态和范围,选择了不同的手术切口,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17例,均为男性,年龄18~37岁,平均21.7 岁。
术前均行前鼻镜、鼻内镜检查,部分患者行CT检查,了解偏曲部位、形态及范围。
采用改良Killian手术切口62例,鼻前庭皮肤“L”形切口26 例,鼻中隔棘或嵴尖部横形切口23例,鼻中隔棘或嵴前粘膜纵形切口6例。
其中有24例伴有单组或多组鼻窦炎(其中10 例伴有鼻息肉),78 例伴有下鼻甲肥大。
主要临床表现:101例伴有不同程度鼻塞,36例伴头痛,67例伴脓涕,11例伴有打喷嚏、流清水样涕等变态反应症状,23 例伴有鼻出血。
1.2手术方法:根据患者鼻中隔偏曲的部位、形态和范围,笔者选择以下4种手术切口。
1.2.1对鼻中隔广泛偏曲或高位偏曲患者,采取改良Killian切口,即鼻中隔皮肤粘膜交界处偏皮肤侧切口,分离同侧粘骨膜直达筛骨垂直板和犁骨上后部,于切口后1mm处切开软骨,分离对侧粘骨膜,充分暴露偏曲部位,取出大块四方软骨,修整削平,放入生理盐水中存放,待鼻中隔完全矫正后回复原位。
骨质偏曲不行大块切除,仅切除嵴或棘,高位偏曲行“青枝骨折”复于正中位。
切口缝合或不缝合。
1.2.2对于鼻中隔前端软骨偏曲或鼻中隔软骨前脱位患者,选择鼻前庭皮肤“L”形切口,切口在鼻中隔皮肤偏曲部位前1mm处 ,并沿鼻底向后延长2~3mm,切开皮肤、软骨膜,软骨偏曲根据偏曲程度和部位行划痕减张,深度为软骨厚度的2/3或全层,使之减压变直。
经鼻内窥镜治疗下鼻甲肥大
有效率达 8 8 . 9 7 %。无效者 3 个月后行传统 的下鼻 甲部分切除术 , 术 后随访 3 个月, 术后效 果较好 。
3讨 论
1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2 0 0 9 年6 月~ 2 0 1 2 年5 月到我科 门诊就诊 的下鼻 甲肥 大患者 , 男6 3 例, 女8 2 例, 年龄 1 5 ~ 6 9 岁, 平均年龄 4 3 岁, 病程 1 a ~ 2 0 a 。临床表现 主要 为长期鼻 阻 , 通气不畅 , 部分患者伴有头 昏、 头痛 症状 , 所有 患者均行鼻 内窥镜检查为 下鼻 甲肥大 , 鼻腔 无异常增生 , 术前行副鼻窦 C T检查排除下鼻 甲骨肥大 、 鼻腔 占位病变 、 鼻窦炎及 鼻中隔偏曲 ( 轻度鼻中隔偏曲但 不影响术中视野 者可行 手术 治疗 ) ,
8 2 %, 取器成功率为 8 7 %, 两组 宫颈软化优 良率与取器成 功率对 比, 均P < O . 0 5 , 具 有 明显 统 计 学 意 义 。 充 分 说 明 宫 术 宁 胶 棒 在 绝 经 取 器
与节育器 的认识 与了解 , 定期进行宫 内节育器复查 , 严格按要求年限 更换节育器 , 在绝经 1 a 左右取出 , 以减轻置器女性 的痛苦 , 保 证女性
『 4 1 贾丽 丽 , 李艳 , 薛梦 洋 , 等 宫 术 宁胶 棒 联 合 吲哚 美 辛 栓 在 人 工流 产 中 的 应 用 I J ] . 中 国 医 药导 报 , 2 0 1 1 , 0 8 ( 3 6) : 1 8 9 —1 9 0 . [ 5 1 韩文菊, 纪巍, 周 翠 英. 宫 术 宁联 合 戊酸 雌 = 醇 在 绝 经妇 女 取 器 的 应 用 Ⅱ 床
回顾 2 0 0 9年 6月 ̄ 2 0 1 2年 5月 到 我 科 就诊 的 下 鼻 甲 肥 大 患 者 1 4 5例 , 所 有 患者 均 经 鼻 内窥 镜 行 等 离子 射 频 消融 术 . 观 察 术 中 出血 及 术 后 鼻 腔
鼻中隔偏曲手术治疗方案
一、引言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导致鼻腔通气不畅、嗅觉减退、头痛、鼻出血等症状。
鼻中隔偏曲是常见的鼻部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对于症状明显的鼻中隔偏曲患者,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鼻中隔偏曲手术治疗方案。
二、手术适应症1. 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腔通气不畅,反复发生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保守治疗无效者;2. 鼻中隔偏曲导致嗅觉减退、鼻出血等症状,保守治疗无效者;3. 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窦炎、鼻息肉等疾病,保守治疗无效者;4. 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中耳炎、听力下降等症状,保守治疗无效者;5. 鼻中隔偏曲导致的面部发育畸形、鼻梁塌陷等症状,需进行美容整形者。
三、手术禁忌症1. 急性鼻炎、鼻窦炎等鼻腔疾病活动期;2. 慢性鼻炎、鼻窦炎等鼻腔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3. 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4. 手术区域皮肤感染、溃疡等;5. 对麻醉药物过敏者。
四、手术方法1.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采用鼻内镜技术,在鼻腔内直视下进行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1)术前准备:术前进行全面检查,了解患者病情,排除手术禁忌症。
术前禁食禁水4-6小时。
(2)手术步骤:1. 鼻腔内表面麻醉;2. 鼻内镜下探查鼻中隔偏曲情况;3. 根据偏曲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如鼻中隔部分切除、鼻中隔复位等;4. 术中止血,术后放置鼻腔填塞物;5. 术后观察患者病情,调整鼻腔填塞物。
2. 开放式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在鼻中隔偏曲较严重、伴有鼻中隔软骨畸形、鼻中隔穿孔等情况下,采用开放式手术。
(1)术前准备: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2)手术步骤:1. 麻醉: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2. 切口:在鼻中隔偏曲侧作切口,暴露鼻中隔;3. 手术操作:根据偏曲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如鼻中隔部分切除、鼻中隔复位等;4. 术中止血,术后放置鼻腔填塞物;5. 术后观察患者病情,调整鼻腔填塞物。
五、术后护理1. 术后保持鼻腔湿润,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2. 术后3-5天取出鼻腔填塞物;3. 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擤鼻涕等;4. 术后1个月内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5. 定期复查,观察鼻腔恢复情况。
手术讲解模板: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科室:耳鼻喉科 部位:鼻部 麻醉:全身麻醉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概述:
图1 手术切口正侧位 图2 分离粘骨膜 图3 切开鼻中隔软骨 图4 分离对侧粘骨膜 图5 用中隔旋转刀切除鼻中隔软骨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3.分离粘骨膜 用鼻中隔剥离器由切口处 伸入,剥离粘骨膜,暴露白色软骨,然后 紧贴鼻中隔软骨,沿粘骨膜上作上下平行 的分离动作宜轻巧、上下剥离的幅度应由 小而大,由前向后超越偏曲的部分(图 2)。分离软骨与骨部连接处时,如有结 缔组织粘着。不易分离时,可用小刀轻轻 切开;遇有尖锐突起处可用有上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5.分离对侧粘骨膜 经软骨切口用同法剥 离右侧粘骨膜(图4),此时可用窥鼻器 扩张右侧鼻孔,直接观察粘骨膜下剥离情 况。鼻中隔两侧粘骨膜完全分离后,经切 口置入鼻中隔固定扶钩,使中隔软骨固定 于中隔固定扶钩两片叶片之间。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1.体位 一般多采用坐位,术者坐于患者 对侧。如取半卧位,则术者立于患者右侧。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2.切口 用左手持窥鼻器,扩张左侧前鼻 孔右手持小圆刀,于鼻中隔左侧皮肤与粘 膜交界处作一凹面向后的稍带弧形切口, 起始鼻中隔前端上方,下至底部,完全切 开粘骨膜(图1)。若嵴突或矩状突位置 较低,可于切口下端沿鼻底向后方延长如 “l”形,以减少粘膜张力;如鼻中隔偏 曲部位较前,则切口可稍向前移。
手术步骤:
青少年鼻中隔偏曲鼻内镜下手术治疗45例
生国塞旦医刊!!!Q生!旦筮!!鲞筮!翅g塾i望!塑』!坚望!!!!!!!鲤!型丛!堕塑ne垒P!:!Q!!:∑!!:!!:塑!:!青少年鼻中隔偏曲鼻内镜下手术治疗45例杨雪华马文新张春业黄晓阳郭自奇7李秋菊69临床实践【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在青少年中的应用。
方法对45例青少年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中尽量保持微创,选择性地切除或矫正鼻中隔偏曲部分,同期对肥大的下鼻甲行根部骨折外移。
结果45例青少年患者术后鼻中隔居中,无穿孔,无飘动,鼻腔通气良好,促进鼻腔鼻窦黏膜的恢复。
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好,对青少年是适合的。
【关键词】青少年;鼻内镜;微创;鼻中隔偏曲矫正对于青少年鼻中隔偏曲,过去常采用保守治疗,正是由于经常采用保守治疗,其症状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常使合并鼻窦炎或鼻出血等症状加重,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将鼻中隔偏曲部软骨切除,偏曲的骨部咬除、削平或磨平使鼻中隔处于居中或接近居中,改善鼻腔功能。
使偏曲得以矫正,功能得以恢复。
目前,随着鼻内镜的广泛应用,使得整个手术视野更清楚,操作更方便、微创,治疗更彻底。
对我院2004年7月至2009年7月45例青少年鼻中隔鼻内镜下矫正术进行回顾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10~16岁,平均14.6岁,病程6个月一6年。
术前常规进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 T扫描检查,其中“C”型偏曲23例,“S”型偏曲10例,嵴状或棘状突起12例。
鼻CT扫描示软骨部偏曲10例,骨部偏曲11例,24例为混合型偏曲,其中偏曲压迫中鼻甲12例,压迫下鼻甲11例,22例伴有鼻窦炎。
45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鼻塞,其他表现头痛24例,鼻出血6例,脓涕13例和耳闷感2例。
1.2手术方法:采用0。
或30。
德国W O L F内镜系列设备,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头略偏向术者,75%酒精消毒鼻及面部,铺消毒巾。
鼻内镜下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
鼻内镜下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摘要】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鼻内镜下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显著,多数患者在手术后即可感受到较大的改善。
手术效果持久性分析显示,大部分患者手术后症状能够明显减轻并持续较长时间。
手术并发症情况较少且轻微,相对安全。
针对不同的病例,该手术都表现出较好的适用性。
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鼻内镜下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和效果。
该手术对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手术在治疗该疾病中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鼻内镜下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慢性肥厚性鼻炎,效果,手术前后症状改善,持久性分析,并发症,适用病例,治疗方法对比,生活质量,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慢性肥厚性鼻炎疾病背景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其主要特征为鼻黏膜长期的炎症和增生。
患者常表现为鼻塞、流清涕、嗅觉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因素、鼻腔解剖结构异常、鼻腔过敏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
研究表明,慢性肥厚性鼻炎的发病率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空气污染、饮食习惯等。
1.2 鼻内镜下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介绍鼻内镜下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手术方法。
该术式利用先进的鼻内镜技术,通过激光或电刀等工具对鼻腔内的下鼻甲进行部分或完全切除或调整,以达到改善鼻通气功能,减轻鼻部炎症反应的目的。
鼻内镜下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的优势在于可以精准地切除或调整鼻腔内的组织,保留正常的鼻黏膜,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由于手术视野清晰,医生可以更准确地操作,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通过鼻内镜下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感受到明显的改善,包括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的减轻。
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以确保手术效果的持久性。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32例分析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32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方法、优点及疗果。
方法对3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其中C 形偏曲12例, S 形偏曲8例,嵴突或棘突5例,兼有两种或以上类型者7例。
32例中8例伴有下鼻甲肥厚。
结果 32例病人鼻中隔偏曲全部得到矫正,无一例发生鼻中隔血肿、穿孔、鞍鼻等并发症。
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术野暴露清晰,操作精确,损伤小,安全,效果满意, 手术并发症少。
【关键词】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鼻中隔偏曲【中图分类号】R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139-02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离中线并且引起了临床症状的一种鼻内部畸型,临床常表现为持续或间歇性的鼻塞、流脓涕、头晕、头痛、鼻出血等。
鼻中隔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根本措施。
我院耳鼻咽喉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鼻内镜实施鼻中隔矫正术治疗32例鼻中隔偏曲包括部分合并下鼻甲肥大的病人,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21~62岁,病程2~8年。
其中C 形偏曲12例,S形偏曲8例,嵴突或棘突5例,兼有两种或以上类型者7例。
32例中8例伴有下鼻甲肥大,予行同期手术。
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鼻塞、头痛、脓涕,其中5例伴有喷嚏、流清涕等变态反应鼻炎症状,3例伴有鼻出血。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按常规行术前检查,排除心肺肝肾等疾患,且均行副鼻窦冠状位CT扫描。
1.2 手术器械杭州桐庐手术器械厂生产的0°、4mm鼻内镜,鼻中隔撑开器,传统鼻中隔矫正术所使用的剥离子和咬骨钳。
1.3 手术方法患者取平仰卧位,用1%的卡因20ml加1‰肾上腺素2ml的棉片行鼻腔粘膜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10ml 加1‰肾上腺素少量行鼻中隔两侧粘膜软骨、骨膜下注射。
局部麻醉后在0°内镜下仔细检查并结合副鼻窦CT窥清偏曲的部位、形态和范围。
手术记录: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双侧筛
手术记录: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双侧筛
术前及术后诊断:
患者男性,年龄35岁,因长期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就诊。
术前诊断为鼻中隔偏曲,并经鼻内镜检查和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
术后诊断为鼻中隔偏曲。
手术方式:
本次手术采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双侧筛。
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通过鼻内镜对鼻中隔进行矫正,使鼻腔结构恢复正常。
麻醉方式:
本例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患者麻醉后,心肺功能及血压等生命体征均得到有效监测,确保了手术安全。
手术经过:
1.在患者仰卧位姿势下,给予全身麻醉药物静脉注射。
2.常规消毒铺巾,用鼻内镜和电动切割器对鼻中隔进行矫正。
3.术中发现鼻中隔偏曲严重,左侧鼻腔有明显狭窄,为改善鼻腔通气,决定行双侧筛
窦开放术。
4.用电动切割器将筛窦内的黏膜切除,开放筛窦,使鼻腔结构恢复正常。
5.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
2.术后24小时内禁止洗热水澡,避免剧烈运动。
3.术后常规使用止血药和镇痛药,缓解患者不适症状。
4.术后需定期进行复查,观察鼻腔恢复情况。
5.手术后1周内禁止抠鼻、挖鼻孔等不良习惯,防止鼻腔黏膜受损。
6.术后1个月内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免对鼻腔恢复造成影响。
7.患者需要保持乐观情绪,增强自信心,有利于身体康复。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29例治疗体会
血、 反射性头痛等临床症状。 我院 自 20 04年 5月至 20 0 7年 6
月在鼻内窥镜下行鼻 中隔偏曲矫正术 2 9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
1资 料 与方 法
1 . 般 资料 1一 2 9例 中男 2 5例, 4例 , 龄 I 一 2岁 。所 有 患 者 中 ” 女 年 5岁 5
鼻中隔偏 曲是耳鼻喉科常见病 、 多发病 , 也是引起鼻窦慢 性炎症的常见局部 因素之一。 据文献 报道 8 %的鼻窦炎可见 8
同侧鼻 中隔畸形 J z . 鼻中隔偏 曲不仅可 以引起 同侧窦 口鼻道
复合体病变, 的是引起双侧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 更多 可引起 窦口鼻道复合体通气引流障碍,从而导致慢性鼻窦炎 的发生
维普资讯
医学信息 2 0 年 5 08 月第 2 卷第 5 M dcln r a o. a. 0 8 V 12 . 0 I 期 e i f m t n M y 2 0 . o 1N . a Io i . 5
鼻 内窥镜下鼻中隔偏 曲矫正术 2 例治疗体会 9
小及照明等条件所限。 深部的盲 目操作性大, 切除组织多, 损伤
大, 易引起中隔穿孔, 尤其是对高位及后段鼻中隔偏 曲的矫正, 术者多凭经验进行操作, 更由于术 中术者常有” 过分矫正易致 鼻梁塌陷” 之虑而往往致矫正不够。与传统的 中隔矫正手术
相 比, 内窥镜 下行鼻中隔偏 曲矫正术照明好, 鼻 术野清晰, 操作 准确。 鼻内窥镜 的应用, 可以清楚地看到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 直板 的结合处, 以及梨骨 、 上颌 骨鼻嵴 与鼻中隔软 骨下 部的”
李 明涛
( 黑龙 江 东宁县 g一 人 民 医 院 , 黑龙 江 东 宁 1 7 0 ) 5 2 0
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20 0 7年 1 2月
变应 性 鼻 炎合 并 鼻 中隔偏 曲的鼻 内镜 手 术治 疗
姚立 平
( 广西北海市人 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广西 北海 5 60 ) 300
摘 要 :目的 探讨鼻 内窥镜 下鼻 中隔矫 正、 下鼻 甲成形及鼻丘 划痕 术治疗 变应性鼻炎伴 鼻 中隔偏 曲的 临床 效果。方 法 8 例变应性鼻炎伴鼻 中隔偏 曲患者行 鼻 内 6 窥镜 下鼻 中隔矫 正、 下鼻 甲成 形及 鼻 丘划痕术 , 术后 随访 2 。结 果 年 术后 6 个月有效率为 9 .8 术后 1 76 %, 年有效率为 9 .8 术后 2 44 %, 年有效率为 9.2 30 %。无 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 内 窥 镜 下鼻 中隔矫正 、 下鼻 甲成形及 鼻丘划痕术治疗伴鼻 中隔偏 曲的变应性鼻炎, 疗效好 , 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关键词 :鼻 炎, 变应性, 常年 ; 中隔; 鼻 外科手术 ; 内窥镜检查 中图分类号 :R 6 .3 7 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5 1 (0 7 0 —0 3 —0 0 1 8 72 0 ) 6 9 7 2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 , 主要 与机 体对某种 致敏 原过敏和慢性 刺激 有关 , 是发生 在鼻 粘膜 的变 态 反应 , 以阵发 性喷嚏、 水样 涕及鼻塞 为主的临床特征 。该 病呈 全球性逐 渐成 倍增加 的趋势 , 国 尚无 确切 的统计 数字 … , 我 发病 原 因主要 是 变应原所致的 I型变 态反应 , 同 时与副 交感 神经 亢进 有关 , 但 临床上 以药物治疗 为主 , 当药物 治疗 效果 不 明显 , 出现持续 并 性鼻塞 , 明显 的增生性 病变 时 , 有 则采 用手 术治 疗 。对伴 有 鼻 中隔偏曲的患者 , 单纯 通过抗 组胺 药 、 若 激素 药或 脱敏 治疗 等 保守治疗 , 无法从 根本上 解除鼻 中隔偏 曲这种 解剖 异常 因素 , 临床 治疗效果不好 , 也需要采取手术 治疗 。20 0 2年 1月 -2 0 05 年 1月我科对 8 6例变应性鼻炎合并 鼻 中隔偏 曲以及 下鼻 甲肥 大的病人采用鼻内镜下行 鼻中隔矫正 、 下鼻 甲成形及 鼻丘粘 膜 划痕术 , 取得满意疗效 , 现报 告报 下。
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经鼻内镜术治疗论文
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经鼻内镜术治疗[摘要]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采用鼻内镜术行鼻中隔矫正术,作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
总结该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随访6-12个月,60例患者均痊愈,有效地减少下鼻甲体积,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鼻的通气功能得到了显著性的改善,无鼻中隔血肿、脓肿、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经鼻内镜术治疗鼻中隔伴下鼻甲肥大安全满意,能保存下鼻甲的正常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鼻内镜;鼻中隔;下鼻甲肥大;治疗[中图分类号] r765.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其在治疗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经鼻内镜术治疗鼻中隔伴下鼻甲肥大患者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的患者,所有病例术前均行鼻内镜检查,伴有下鼻甲肥大,且对麻黄碱不敏感,术前血常规,胸片等检查结果均无手术禁忌症。
排除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18-55岁,平均32.5±4.5岁,病程2-20年。
鼻中隔偏曲呈“c”型弯曲27例,“s”型弯曲18例,“嵴”型弯曲9例,“棘”型弯曲6例,偏曲程度:ⅰ度12例,ⅱ度36例,ⅲ度12例。
伴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头痛、鼻出血、涕多等。
1.2 治疗方法该组患者均采用鼻内镜术行鼻中隔矫正术,作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
应用wolf公司生产的0°鼻内镜,内窥镜手术系统及电视监视设备。
患者取仰卧位,1%地卡因加0.1%肾上腺素少许棉片行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取1%利多卡因加0.1%肾上腺素溶液作鼻中隔切口及肥大下鼻甲的浸润麻醉。
鼻内镜下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比较
鼻内镜下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比较引言鼻中隔是连接两个鼻腔的具有软骨和黏膜的隔板。
过度生长或不恰当的骨骼发育可能导致鼻中隔偏曲,这可能导致一系列鼻腔问题,例如鼻塞、流涕、头痛、面部疼痛和睡眠障碍。
传统上,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治疗需要开鼻子,可能伴随着术后恢复期的疼痛和额外的并发症。
然而,随着鼻内窥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选择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
本文将介绍鼻内镜下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比较。
鼻内镜下手术鼻内镜下手术是通过鼻腔进行的微创手术。
该技术使用一个细小的摄像头将手术区域放大并呈现在监视器上。
医生使用小型手术工具进行手术,切除或重塑鼻中隔软骨和黏膜。
该技术通过小孔进行操作,在术后恢复期较短,可以在病人出院时完成手术,病人可以立即回到家中。
传统手术传统上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手术通常使用外科手术方法。
在外科手术中,医生通过一个切口从鼻子外部切开,切除或重塑鼻中隔。
这种手术需要更长的术后恢复期,并可能导致出血、肿胀和疼痛等并发症。
患者需要较长的康复时间和多次随访,以确保手术效果。
鼻内镜下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比较鼻内镜下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具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
下面是这两种技术的主要比较。
优点鼻内镜下手术•微创手术,因此术后的疼痛和恢复期较短。
•睡眠呼吸障碍和鼻塞等鼻腔问题的疗效很好。
•可以减少出血、肿胀和疤痕等并发症的风险。
传统手术•可以进行更广泛和彻底的鼻中隔手术。
•此手术中使用的更大的手术工具可以更好地控制和纠正鼻中隔偏曲。
•适用于一些复杂的鼻中隔病变。
缺点鼻内镜下手术•可能难以观察鼻中隔的一些区域。
•需要更多的手术经验和技能。
传统手术•需要更长的恢复期。
•由于切口更大,可能会导致更明显的切口疤痕。
•由于较大的操作视野,可能会导致术后失血量较大。
结论在治疗鼻中隔偏曲的选择中,需要考虑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个人经验与技能。
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鼻内镜下手术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选择。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配合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配合摘要】本文通过探讨鼻内镜下施行鼻中隔偏曲黏膜下矫正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注意事项,得出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密切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
鼻内镜手术中最常出现,最麻烦的问题是手术中出血过多,导致术中视野不清,而并发症常常在这种情况下发生,故术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吸引瓶中出血量,如出现心慌、气短、出冷汗、脉搏快、血压下降现象时,应立即报告医生,暂停手术操作,遵医嘱用药,协助麻醉师采取相应的措施。
也可采取术中控制性低血压,以减少术中出血。
【关键词】鼻中隔偏曲鼻内镜手术配合鼻中隔偏曲在耳鼻咽喉科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引起鼻塞、鼻出血、头痛以及眩晕、耳鸣等多种症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手术矫正。
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鼻内镜下施行鼻中隔偏曲黏膜下矫正术141例,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共141例,男101例,女40例,年龄16~78岁,平均42.98岁。
采用局部麻醉132例,基础麻醉9例。
单纯鼻中隔偏曲117例,合并鼻息肉﹑鼻窦炎等其他病变者24例。
1.2 手术方法采用直径4mm,0°硬性鼻内镜,鼻科吸引器头及18号麻醉穿刺针改制的吸引器头。
手术步骤基本同传统式﹙Killian式﹚,在鼻内镜直视下,用鼻中隔剥离子将切口处黏骨膜分离开后,用改制后的吸引器头伸入鼻中隔软骨与黏骨膜之间,在鼻内镜引导下边吸血液边向后方分离黏骨膜,直至越过偏曲的鼻中隔软骨或筛骨正中板。
一侧剥离后,同法剥离对侧黏骨膜。
2 手术配合2.1 术前准备2.1.1 术前访视手术室护士术前1d到病房探视患者,了解病情,认真讲解鼻内镜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及痛苦少等优点,介绍麻醉方法和配合要点,使患者解除心理负担,主动配合手术。
2.1.2 器械及物品的准备鼻窦内镜系统1套﹙包括监视器、摄像机、冷光源、微型手术控制切吸器﹑0°内镜等﹚,配套手术器械有镰状刀﹑微型剪刀﹑枪式镊及直弯吸引管等。
经鼻内镜双瓣法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
经鼻内镜双瓣法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以黏膜、黏膜下层甚至骨质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为主要特点的鼻腔慢性炎症[1]。
鼻塞为主要症状。
检查可见下鼻甲黏膜增生肥厚,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葚状。
目前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治疗方法均以手术为主,我科采用经鼻内镜双瓣法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保守治疗无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79例,其中男47例62侧,女32例43侧,年龄15—63岁,病程0.5—20年。
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明确有无下鼻甲骨增生。
术前检查明确无手术禁忌。
1.2手术方法采用Wolf鼻内镜Sony电视显像系统。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对有其它疾病患者在心电监护下或给予静脉复合麻醉,一般采用局部麻醉:以浸1%丁卡因+1‰肾上腺素棉片于鼻黏膜表面麻醉三次,每次3—5分钟,充分收缩鼻黏膜,经鼻内镜检查鼻甲情况,确定切除范围。
再以1%利多卡因+少许肾上腺素于下鼻甲黏膜浸润麻醉。
满意后用圆刀沿下鼻甲游离缘由后向前切开黏膜达下鼻甲骨,剥离黏骨膜,形成内外侧黏膜瓣,下鼻甲剪剪除适当大小外侧瓣,如下鼻甲骨增生可剪除部分骨质,内侧瓣外翻覆盖缺损部分,成形下鼻甲,鼻道内填塞明胶海棉及凡士林油沙条。
伴有鼻窦炎及鼻中隔偏曲患者同时行鼻窦开放术及鼻中隔矫正术。
1.3术后处理术后局部冷敷2小时,应用止血药物2天,抗炎药物5天,48小时内抽取鼻腔填塞物,并给予鼻腔减冲血剂5天,每2天清理鼻腔内分泌物一次,持续一周出院。
定期复查。
1.4疗效评定标准[2]治愈:鼻腔通气良好,下鼻甲黏膜色泽恢复正常,下鼻甲与鼻中隔、鼻底间距>3mm左右,中鼻甲可见;显效:通气较前明显好转,偶有表面不甚光滑,色泽暗红;无效:通气无改善,下鼻甲体积无明显缩小。
2结果79例患者治愈68例,显效11例。
未出现鼻甲黏膜萎缩及空鼻综合征等并发症。
鼻中隔偏曲治疗方法
鼻中隔偏曲治疗方法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腔中隔骨或软骨的偏曲,常导致鼻腔受阻、呼吸困难、鼻部畸形等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药物治疗:对于轻度鼻中隔偏曲,可以通过鼻腔扩张剂、局部鼻腔喷雾等药物来缓解症状,但该治疗方法无法治愈鼻中隔偏曲。
2. 手术矫治:对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鼻中隔偏曲,手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手术可以选择传统的开刀手术或者内窥镜微创手术。
手术的目的是通过鼻中隔整形术来矫正偏曲的骨或软骨,并恢复正常的鼻腔通畅。
3. 复合治疗: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和手术矫正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手术后采用药物治疗来缓解不适或加速恢复。
治疗方法选择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综合决定,建议在就诊时咨询专业医生。
经鼻内镜鼻中隔矫正下鼻甲部分切除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
3 ( 5) : 2 5 — 2 9 .
[ 1 O ] 潘征 夏 , 杨 杰先 , 吴春 , 等. 婴 幼儿 与 3岁 以上 儿 童漏 斗胸 术前术 后心功 能的对 比研 究 [ J ] . 重庆 医学 ,2 0 0 5 : 1 2 ( 3 4 ) :
l 8 4 4一l 8 4 6.
[ 7 ] Wa r r e n G,G u n t h e r o t h ,P h i l i p S . C a r d i a c f u n c t i o n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s u r g e r y f o r p e c t u s e x c a v a t u m[ J ] . A m J C a r d i o l ,2 0 0 7 ,
实用 医学 杂志 2 0 1 3年第 2 9卷第 2 4期
[ 6 ] 马强 , 李龙 , 刘 树立 , 等. N u s s 手 术与 改 良 R a v i t c h手术 治疗 小儿漏斗胸疗效 的对 比研究 [ J ] . 中国微创 外科杂志 , 2 0 1 1 , 9
( 1 1 ) : 8 l 8 - 8 2 0, 8 2 4 .
f u n c t i o n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c o re c t i v e s u r g e r y i n p e c t u s e x c a v a t u m
[ J ] . J P e d i t r ,1 9 9 6 , 1 2 8 ( 5 P t 1 ) : 6 3 8 — 6 4 3 . [ 9 ] 洪文娟 , 太祥 , 洪志鹏 , 等. 微创 漏斗胸 修复 手术前 后患 者运
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的手术配合
3 讨 论
2 O— 0 ~ 2 O一 O 就 诊 于 我 院 的 各 种 原 因 引 起 的 鼻 O 6 1 07 6 中 隔 弯 曲 及 下 鼻 甲 肥 大 所 致 的持 续 性 鼻 堵 塞 的患 者 7例 , 6 其 中 男 4 例 , 龄 2 ~ 6 岁 , 3 例 . 龄 2 ~ 6 岁 。 中 C 形 6 年 5 O 女 O 年 2 2 其 偏曲5 , 例 S形 偏 曲4 , 6 中 1 例 伴 有 慢 性 鼻 窦 炎 , 2 伴 例 7例 9 1例 有 鼻 息 肉 ,6 伴有 下鼻 甲或 中鼻 甲肥 厚 , 同期 手 术 。 1例 予 1 2 术 前 准 备 .
病 人 入 室 时 会 有 畏惧 感 , 给 予 安 慰 和 体 贴 , 快 消 除 应 尽 病 人 的 陌 生 感 。 于 手 术 的 病 人 多 数 是 清 醒 的 , 回 护 士 要 由 巡 多 在 病 床 旁巡 视 , 文 明 的 语 言 , 用 给予 病 人 精 神 安慰 。 1 2 3 麻 醉 方式 . . 除 极 个 别 由 于 精 神 过 度 紧 张 及 不 配 合 手 术 的 患 儿 采 用 全麻 外 , 般 多 采 用 表 面 浸 润 加 局 部 麻 醉 。 一 1 2 4 用药 . .
2 利多卡因、 卡因、 地 肾上 腺 素 。
1 2 5 手 术 方 法 ..
所 有 病 例 术 前 排 除 禁忌 证 . 用 局 部 麻 醉 辅 以杜 冷 丁 强 采 化 。 V地 卡 因棉 片 ( 入 少 量 1 肾上 腺 素 ) 鼻 腔 黏膜 表 以1 o 加 ‰ 行 面 麻 醉 两 次 , 利 多 卡 因 ( 以 数 滴 1 肾上 腺 索 ) 鼻 中 隔 1 加 ‰ 行 两 侧 面 黏 骨 膜 下 局 部 浸 润 。 杭 州 桐 庐 手 术 器 械 厂 生 产 的 以 04 . mm鼻 内镜 作 照 明用 。 对 于 复 杂 的 鼻 中 隔 偏 曲病 例 , 多 部 位 偏 曲 者 . 中 隔 即 于 左 侧 皮肤 、 膜 交 界 处 作 “ 形 切 口, 至 软 骨 。 鼻 内 镜 直 黏 L” 切 在 视下 , 以吸 引剥 离 子边 吸 引 边 剥 离 左 侧 黏 、 骨 膜 及 黏 骨 膜 , 软 范 围超 过 偏 曲部 分 , 于 原 切 口后 方 2 再 mm 处 切 开 中 隔 软 骨 , 剥 离 对 侧 黏 骨 膜 , 围 同 左 。 充 分 剥 离 基 础 上 , 不 必 置 入 范 在 可 撑 开 器 , 转 刀 切 除 中 隔 软 骨 ( 顶 部 保 留 大 于 0 5m)髓 核 环 鼻 .c , 钳 钳 除 偏 曲 的 筛 骨 垂 直 板 和 梨 骨 , 除 鼻 底 部 嵴 突 。 正 满 凿 矫 意 后 , 将 中 隔 软 骨 修 整 削 平 , 人 生 理 盐 水 中 浸 泡 后 再 复 可 放 位 。 口黏 膜 对 合 平 整 可 不 必 缝 针 , 接 填 塞 凡 士 林 纱 条 或 切 直 膨胀 海绵 , 8 4 h后 抽 除敷 料 。
2种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比较
2种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比较目的比较鼻内镜下2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6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观察组给予三线减张手术。
结果双组患者鼻中隔矫正效果肯定,均无再复发情况,但是对照组仍有患者自觉通气过度或通气不适,观察组患者则恢复良好,无不适。
结论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保留了鼻中隔的大部分硬质支架,符合鼻中隔偏曲的生物力学规律,具有创伤小, 严重并发症少等优点。
标签:鼻中隔偏曲三线减张手术鼻内镜鼻中隔偏曲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为16%~79%[1],其中10%以上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不适,主要与下鼻甲肥大、鼻中隔中鼻甲嵴、鼻窦炎、鼻出血、头痛等有密切的联系,需要手术治疗。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可靠手术,随着近几十年来微创理论的建立及微创技术的应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也得到了不断改进。
我们采用三线减张法矫正12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12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矫正手术,其中男性87例,女性39例;年龄15~67岁,平均31岁。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S”型偏曲分别为14、22例,“C”型偏曲分别为15、17例,伴有嵴突者分别为23、19例,高位偏曲者分别为4、3例,伴有2个以上偏曲者分别为3、6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鼻塞、鼻出血、嗅觉下降、脓涕等,其中鼻塞120例,头痛87例,鼻出血11例,脓涕和嗅觉障碍14例。
经鼻窦CT扫描,有36例伴鼻窦炎、鼻息肉及鼻窦囊肿。
29例伴代偿侧中下甲肥大。
1.2 手术方式2种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常规手术方式:于鼻中隔前端切口,分离切口一侧黏软骨膜及黏骨膜,下至鼻底,上至鼻顶。
分离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及犁骨间连接,进入对侧。
分离对侧筛骨垂直板骨膜、犁骨膜,向下至鼻底。
鼻中隔上部保留三角形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相连,防止中隔塌陷。
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甲肥大同时行下鼻甲手术的临床观察
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甲肥大同时行下鼻甲手术的临床观察田兴德;杨华;刘燕青;强笔;杨明明【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年(卷),期】2008(005)002【摘要】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甲肥大同时行下鼻甲手术的适应症.方法:49例以鼻塞为主诉的鼻中隔偏曲合并对侧下鼻甲肥大的病人,根据下鼻甲大小将下鼻甲分为1、2、3度肥大,下鼻甲1度肥大8例,不行下鼻甲手术未进入统计.2度肥大24例,3度肥大17例,随机分为下鼻甲同时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用问卷调查表和鼻呼气量(鼻用力呼气量,即1秒量,NFEV1)测定的方法进行评价分析.结果:24例合并2度下鼻甲肥大的病人,同时行下鼻甲手术14例,术后8周鼻塞症状改善(P<0.001)、鼻呼气量增加(P<0.05)有显著性意义;10例未同时行下鼻甲手术,术后鼻塞症状改善(P<0.05)有显著性意义、鼻呼气量增加(P>0.05)无显著性意义.17例合并3度下鼻甲肥大,9例同时行下鼻甲手术,术后8周鼻塞症状改善(P<0.001)、鼻呼气量增加(P<0.001)有显著性意义,8例未同时行下鼻甲手术,术后鼻塞症状改善及鼻呼气量变化(P>0.05)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鼻中隔偏曲合并3度下鼻甲肥大时应同时行下鼻甲手术,合并2度下鼻甲肥大时要结合鼻塞程度而定.【总页数】3页(P20-22)【作者】田兴德;杨华;刘燕青;强笔;杨明明【作者单位】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湖北,荆州,434000;松滋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湖北,松滋,434300;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湖北,荆州,434000;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湖北,荆州,434000;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湖北,荆州,4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9【相关文献】1.鼻中隔偏曲并下鼻甲肥大手术的疗效观察 [J], 林树春;赵进喜;杨建国;王德生2.手术联合治疗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甲肥大临床观察 [J], 张金菊3.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手术及下鼻甲肥大微波治疗的疗效分析 [J], 周子红;郭卉4.等离子消融术在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的临床观察 [J], 简敦炳5.鼻中隔偏曲并下鼻甲肥大行鼻中隔偏曲矫正+下鼻甲外移术的研究 [J], 刘小飞;温雪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经鼻内镜术治疗
发表时间:2013-06-25T15:32:29.3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7期供稿作者:寇庆晶
[导读] 综上所述,经鼻内镜术治疗鼻中隔伴下鼻甲肥大安全满意,能保存下鼻甲的正常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寇庆晶(辽宁省大连辽渔医院耳鼻喉科辽宁大连 116113)
【中图分类号】R7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7-0213-02
【摘要】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采用鼻内镜术行鼻中隔矫正术,作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
总结该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随访6~12个月,60例患者均痊愈,有效地减少下鼻甲体积,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鼻的通气功能得到了显著性的改善,无鼻中隔血肿、脓肿、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经鼻内镜术治疗鼻中隔伴下鼻甲肥大安全满意,能保存下鼻甲的正常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鼻内镜鼻中隔下鼻甲肥大治疗
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其在治疗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经鼻内镜术治疗鼻中隔伴下鼻甲肥大患者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的患者,所有病例术前均行鼻内镜检查,伴有下鼻甲肥大,且对麻黄碱不敏感,术前血常规,胸片等检查结果均无手术禁忌症。
排除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18~55岁,平均32.5±4.5岁,病程2~20年。
鼻中隔偏曲呈“C”型弯曲27例,“S”型弯曲18例,“嵴”型弯曲9例,“棘”型弯曲6例,偏曲程度:Ⅰ度12例,Ⅱ度36例,Ⅲ度12例。
伴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头痛、鼻出血、涕多等。
1.2 治疗方法
该组患者均采用鼻内镜术行鼻中隔矫正术,作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
应用WOLF公司生产的0°鼻内镜,内窥镜手术系统及电视监视设备。
患者取仰卧位,1%地卡因加0.1%肾上腺素少许棉片行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取1%利多卡因加0.1%肾上腺素溶液作鼻中隔切口及肥大下鼻甲的浸润麻醉。
在0°鼻内镜下作Killian术式切口,剥离偏曲部粘骨膜,切口后1~2mm切开中隔软骨至对侧粘骨膜下,直视下对偏曲的软骨及骨质予切除或行青枝骨折样复位于正中位;如鼻中隔软骨偏曲不明显,以局限性骨质偏曲为主者予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型术,咬除青枝样骨折偏曲骨质,复位粘骨膜,缝合或不缝合切口。
对于肥厚的下鼻甲在伤口缝合后,将下鼻甲注射加有少许肾上腺素的盐水,选择Re-flex-45型等离子刀,在0°鼻内镜的引导下,探头从下鼻甲前端插入,启动切割器,由前向后吸切下鼻甲黏膜下部分海绵体组织,深度为1~2mm(术中勿损伤下鼻甲上部和内侧粘膜以及鼻腔外侧壁前部的粘膜,以防术后粘连),持续工作10s后,开启凝血开关,,直达下鼻甲后端,可从透明吸引管见到有组织吸出,抽出切割器。
如单纯下鼻甲后端肥大,可仅仅去除下鼻甲后端病变的黏膜下组织及骨质,不缝合切口。
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确保粘膜平整贴平完全覆盖创面。
术后48~72h抽除鼻腔填塞,常规给予抗生素及止血药物3~5d,缝线者术后5~7d拆线。
1.3 疗效判定标准[2]
⑴痊愈:鼻塞消失,鼻中隔居中,无穿孔;下鼻甲大小、色泽恢复正常。
无异常分泌物,通气良好,停用减充血剂。
⑵有效:鼻腔分泌物、通气较前好转,下鼻甲大小、位置、色泽较接近正常,偶用减充血剂。
⑶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随访6~12个月,60例患者均痊愈,鼻中隔均获得一次性彻底矫正, 8例自觉通气过度,2~8周后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地减少下鼻甲体积,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鼻的通气功能得到了显著性的改善,鼻甲色泽红润、光滑,体积明显缩小,与鼻中隔距离>3mm。
无鼻中隔血肿、脓肿、鼻腔粘连、再度偏曲、再度塌陷、及脑脊液鼻漏、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疾病,在行鼻中隔矫正术时,必须同时对肥大的下鼻甲进行手术,才能较好的使头痛和鼻塞得到改善[1]。
鼻内镜治疗属于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其可通过多种角度,照明度好,术野清晰,操作准确方便、剥离准确、出血少,损伤少、患者痛苦少[2]。
更重要的是通过鼻内镜能清晰的看到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的结合处,及犁骨、上颌骨鼻嵴与鼻中隔软骨下部的错茬交接和纤维粘连带,克服了以往鼻甲切除术中的盲目性,最大限度的保留中隔的骨性支架和鼻甲正常粘膜,有利于鼻腔正常功能恢复,还能有效防止鼻梁塌陷、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鼻内镜治疗后60例患者均痊愈,有效地减少下鼻甲体积,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鼻的通气功能得到了显著性的改善,无鼻中隔血肿、脓肿、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经鼻内镜术治疗鼻中隔伴下鼻甲肥大安全满意,能保存下鼻甲的正常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钱林荣,骆云珍.鼻内镜下鼻中隔再次矫正术[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6):788.
[2]邹坚定,范才江,陈建强,等.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的经鼻内镜术治疗[J].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