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古代服饰简史整理
雅集|中华历代服饰赏析大全(收藏级)
雅集|中华历代服饰赏析大全(收藏级)服饰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符号,也是一个民族审美思想、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展现一个民族在一个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科技发展程度,更体现着这一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政治制度、礼制风俗、文化思维以及宗教观念等。
中国向来被称作“衣冠古国”,其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以及独到深远的文化结构。
通过对我国古代服饰的面料、款式、纹饰、配饰的研究,可以探求古代服饰与各时代思维方式、审美思想、风俗习惯、政治制度之间的重要联系。
一.商周、春秋战国时期1.商周贵族服饰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
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
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图为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示2.东周男子服饰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只是略有变化。
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
衣袖有大小两式,领子通用矩领。
这个时期还没有扭扣,一般在腰间系带,有的在带上挂玉制饰物。
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成,叫“大带”或“绅带”;另一种以皮革制成,叫“革带”。
图为矩领窄袖长衣展示图为窄袖织纹衣穿戴展示3.战国妇女服饰楚墓出土的战国中期服饰实物,有绢、罗、锦、纱、绦等各种衣着十余件。
锦袍前身、后身及两袖各为一片,每片宽度与衣料本身的幅度大体相等。
右衽、交领、直裾。
衣身、袖子及下摆等部位均平直。
领、袖、襟、裾均有一道缘边,袖端缘边较为奇特,通常用两种颜色的彩条纹锦镶沿。
图为楚国贵妇刺绣纹样曲裾深衣除了上衣下裳相连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叫“续衽钩边”。
“衽”就是衣襟。
“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
“钩边”就是形容衣襟的样式。
它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方法,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并将后片衣襟加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
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历程简述
《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历程简述》同学们,咱们今天来聊聊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历程,这可有趣啦!在很早很早以前的原始社会,那时候的人们为了保暖和遮羞,会用树叶或者兽皮简单地围在身上。
想象一下,他们穿着这些“天然”的衣服,在山林里穿梭打猎。
到了商周时期,服饰慢慢变得有规矩了。
贵族们的衣服很讲究,上面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和花纹。
比如说,会绣上龙啊、凤啊,显示他们的尊贵身份。
到了春秋战国,“胡服骑射”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赵国的君主为了让士兵打仗更方便,让大家穿上了胡人的衣服,衣服变得更加紧身,行动起来更利落。
秦汉时期,衣服的样式更加丰富啦。
男子大多穿长袍,女子喜欢穿深衣。
而且,丝绸的制作技术越来越厉害,衣服的材质也越来越好。
再到魏晋南北朝,这个时候民族大融合,服饰也受到了影响。
大家的穿着变得更加多样,有宽袍大袖的,也有紧身利落的。
唐朝,那可是个繁荣开放的时代!女子的服饰那叫一个美,像什么襦裙,色彩鲜艳,样式繁多。
当时的人们还特别喜欢在衣服上加上各种配饰,走在街上,那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宋朝的时候,风格就比较简约啦。
人们更注重衣服的质感和舒适度。
到了明朝,服饰的规制更加严格,不同身份的人穿的衣服有明确的规定。
清朝呢,满族人带来了他们的服饰风格,像旗袍就是那个时候开始流行起来的。
同学们想一想,要是咱们穿越回古代,穿上那些漂亮的衣服,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比如说,咱们穿越到唐朝,穿上华丽的襦裙,去参加一场盛大的宴会,是不是特别有趣?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就像是一部精彩的历史画卷,每一个时期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咱们了解这些,不仅能知道过去的人们是怎么穿衣服的,还能感受到不同时代的文化和风情。
同学们,是不是觉得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历程很有意思呀?好啦,关于“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历程简述”就跟大家说到这儿啦!。
中国历代服饰的知识
中国历代服饰的知识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服饰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本文将从先秦时期到清代,对中国历代服饰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探讨。
一、先秦时期先秦时期,人们的服饰以兽皮、麻布为主,以遮体保暖为主要目的。
男子多穿褐色或黑色的长袍,女子则穿有襦裙的衣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各个国家的兴起,服饰开始多样化。
春秋战国时期,男子开始穿戴衣冠,女子则穿着长袍、裙子、腰带等。
二、汉代汉代是中国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服饰的种类和款式更加丰富多样。
男子开始流行穿着长衫、马褂、袍子、蟒袍等,女子则穿着长裙、襦裙、袄子、衫子等。
此时期,丝绸成为了主要的服装材料,并且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纹饰和花色。
三、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逐渐趋于华丽,装饰性更强。
男子开始穿着长袍、马褂、蟒袍、靴子等,女子则穿着长裙、襦裙、袄子、衫子、头饰等。
此时期,服饰纹饰更加繁复,出现了很多彩色的丝绸服装。
四、唐代唐代是中国服饰文化的鼎盛时期,服饰的种类和款式更加繁多,装饰性更强。
男子开始流行穿着袍子、蟒袍、长衫、马褂、头巾、鞋子等,女子则穿着长裙、襦裙、袄子、衫子、头饰、鞋子等。
此时期,服饰的颜色更加鲜艳,纹饰更加细致,丝绸成为了主要的服装材料。
五、宋代宋代是中国服饰文化的又一个重要时期,服饰的种类和款式更加多样化。
男子开始流行穿着袍子、蟒袍、长衫、马褂、头巾、鞋子等,女子则穿着长裙、襦裙、袄子、衫子、头饰、鞋子等。
此时期,服饰的颜色更加柔和,纹饰更加简洁,出现了很多新的款式和样式。
六、明代明代是中国服饰文化的又一个重要时期,服饰的种类和款式更加多样化。
男子开始流行穿着袍子、蟒袍、长衫、马褂、头巾、鞋子等,女子则穿着长裙、襦裙、袄子、衫子、头饰、鞋子等。
此时期,服饰的颜色更加鲜艳,纹饰更加细致,出现了很多新的款式和样式。
七、清代清代是中国服饰文化的最后一个时期,服饰的种类和款式更加多样化。
中国服装演变
魏晋南北朝
魏晋时期的妇女服装,都以宽博为主,其特点为:对襟, 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 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 魏晋南北盛行蜡染印花绵布。
帔
始于晋朝, 形似围巾, 披在颈肩部, 交于领前自 然垂下
魏晋南北朝
宽袖对襟女衫、长裙
对襟子衫、花纹长裙
21世纪
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人 对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 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 入,在21世纪,世界艺术中的 中国元素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广 泛的体现,唐装走俏全球、旗 袍热遍世界,中国服装作为一 种文化潮流和商业主流在全世 界受到注目和尊重。
盖住鞋跟,走起路来,兼有扫地的功能。
90年代
随着革命开放的进程,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改善,逐渐开放,对服 装的要求追求“个性化,成衣化,高档化” 90年代,人们对着装的观念也开始有了变化,开始注重面料的舒适 性,天然性 90年代哈韩族,迷你,松糕鞋等词开始流行
最早有人穿着破着大窟窿的牛仔 裤和牛仔服招摇过市时,很多人 都以为是穷的没钱买衣服,随后, 一种很不适合东方人过于矮小身 材穿着搭配方式像寒流一样瞬间 席卷中国,而这股潮流后来恰好 叫“韩流”。
80年代
80年代改革开放,港台的服装进入内地,年轻人开始引领新潮流, 勇于追求时髦 紧身衣,牛仔裤,红裙子,超短裙长丝袜及高跟鞋开始进入人们的 生活。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 放。 老百姓服饰的春天开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随着我国经济不断 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老百姓的生活,向年轻一代 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而这样的变化,直接体现到上个世纪80年 代的小青年身上。当年最抢眼的就是大街上横扫而过的大喇叭裤。 所谓喇叭裤,因裤子形状似喇叭而得名。裤腿上窄下宽,从膝盖以下 逐渐张开,裤口的尺寸明显大于膝盖的尺寸,形成喇叭状;裤长一般
中国服装详细演变历史
中国服装演变历史原始社会服饰起源原始人的衣服材料:兽皮装饰:兽齿、鱼骨、石珠、海贝旧石器时代采用兽皮、植物等天然材料,发明了原始的缝纫工具——骨针新石器时代创造了纺纱织布的工具,利用植物纤维编织成衣料,为制作成型的服装创造了条件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我国古代服饰制度的建立时期,也对后代有深远影响。
华夏族服饰的特点是上衣下裳。
下身穿的裳实际是裙,而不是裤。
右衽窄袖周代始创深衣制上衣下裳分开剪裁再在腰部缝合的长袍,称深衣制袍服。
根据衣襟的曲直,有曲裾袍喝直裾袍之分。
通常作为礼服穿着。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印花技术发明于战国。
战国楚简上出现了“绮”字。
尔后各朝都有织造,规格和花样愈益丰富。
锦绮,向被视作高级织品,不少朝代对服用对象作了限制。
春秋战国时期有菱花织锦、深棕地红黄菱纹锦、朱条间花对龙对凤纹等。
战国曲裾深衣直裾单衣出现上衣下裳缝制在一起的袍(深衣:1后领下凹,前为三角交领。
2两袖平直宽袖口短袖筒。
3长垂袖,袖摆宽大。
)纹样以:菱形,方棋纹,几何,草龙草凤纹为主,礼服用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象征高贵)。
平民服装以浅色系为间色。
秦以玄(黑)色为主正色,并制做了冕(政物礼服)。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的衫裙魏晋时期的妇女服装,都以宽博为主,其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
当时妇女的下裳,除间色裙外,还有其它裙式。
本图为宽袖对襟女衫、长裙穿戴展示图及穿对襟子衫、花纹长裙的妇女(北朝陶俑)魏晋南北盛行蜡染印花绵布。
帔始于晋朝,形似围巾,披在颈肩部,交于领前自然垂下裤褶北方各民族多游牧民族,善骑射,常年涉水草,故以衣裤为主,即上身着褶,下身着裤。
史称“裤褶服”。
其服式如汉族长袄,对襟或左衽,腰间系革带,也被汉族军队所用,在裤管处膝盖下紧紧系扎,史称“缚裤”,方便利落。
男女皆服,可作日常服用。
隋唐时期出现了衮冕(短于深衣式的冕)。
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及男女服饰赏析PPT课件
穿窄袖短衣胡服的奴仆(河北满城 出土当户灯铜人
2021
27
• 春秋战国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
首先,服饰用料的种类趋于多样化。
其次,服装的款式有了明显的变化, 出现了“深衣”。为汉服基本款式的形 成奠定了基础。
第三, 在服饰中体现出明显的民族 融合趋势。
2021
28
四、秦汉服饰文化及其特点:
秦代服饰与战国时无大差别,保中国服饰持 深衣的基本形制。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 式。
2021
34
西汉素纱禅衣
秦代妇女曲裾服饰
2021
35
汉代妇女深衣
汉代深衣俑
2021
36
2021
37
• 汉代妇女还穿襦裙。襦裙 一般是上襦下裙的女服样 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 现。到了汉代,由于深衣 的普遍流行,穿这种服式 的妇女逐渐减少。据此, 有人认为汉代根本不存在 这种服饰,只是到了魏晋 南北朝时才重新兴起。其 实,汉代妇女并没有摒弃 这种服饰,在汉乐府诗中 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 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 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 长,下垂至地。
2021
48
七、隋唐五代:隋唐时期, 唐代纹样不仅继承了传统, 而且吸收了西方艺术形式。 加上对外开放、丝绸之路重 开,中西结合,使唐朝服饰 华丽清新。隋代女子穿窄合 身的圆领或交领短衣,高腰 拖地的长裙,腰上还系着两 条飘带。
2021
49
唐高祖李渊于621年正式颁布东舆衣服 之令,对皇帝、皇后、群臣百官、命妇、土 庶等各级各等人士的衣着、色彩、佩带诸方 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唐朝的衣冠制度正式 确立。例如唐朝对服饰色彩规定:黄色
2021
51
唐代文官常服
唐代文官,主要服饰为幞头圆领窄袖袍衫,
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总结
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总结嘿,咱说说中国古代服饰那可真是精彩绝伦。
古代服饰就像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展现着不同时代的风貌。
从远古时期的简单兽皮树叶,到后来的精美丝绸锦缎,这变化可大了去了。
那时候的人们,为了遮羞保暖,随便找些东西裹在身上。
这就跟现在咱冷了随手抓件衣服披上似的,可没那么多讲究。
但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开始有了审美意识。
商周时期,服饰变得有了规矩。
贵族们穿着华丽的长袍,上面绣着各种图案,那叫一个气派。
这就像一场盛大的时装秀,展示着身份和地位。
普通百姓呢,穿得就比较朴素了。
但不管咋样,大家都在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精神。
到了春秋战国,服饰更加多样化。
各个诸侯国的服饰都有自己的特色,就像不同的花朵争奇斗艳。
有的国家喜欢鲜艳的颜色,有的国家偏爱素雅的风格。
这时候的服饰,不仅仅是穿在身上的布料,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秦汉时期,服饰变得更加大气庄重。
那宽袍大袖,走起路来飘飘然,仿佛仙人下凡。
这感觉,就像在看一部古装大片,让人陶醉其中。
而且,这时候的服饰制作工艺也越来越精湛,丝绸的质量更是没得说。
唐宋时期,那可真是古代服饰的黄金时代。
唐朝的服饰色彩斑斓,款式大胆奔放。
女子们穿着低胸的襦裙,展现着自信和美丽。
这就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娇艳欲滴。
而宋朝的服饰则更加简约素雅,注重线条和质感。
这就像一幅水墨画,清新淡雅。
明清时期,服饰更加华丽繁复。
那刺绣、滚边、镶嵌,各种工艺让人眼花缭乱。
这时候的服饰,就像一座精美的宫殿,充满了奢华和威严。
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就像一部漫长的历史电影,记录着人们的生活、文化和审美变化。
每一个时期的服饰都有它独特的魅力,让人回味无穷。
总之,中国古代服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份美丽的文化遗产。
中国服饰演变史
中国服饰演变史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秦汉时期。
衣着以深衣为主,直裾和曲裾不仅是男式服饰,也是女式服饰常见类型。
襦裙之类也是有的。
公元221—公元420年,魏晋时期。
衣着普遍比较大且宽松。
公元420—公元589年,北朝时期。
公元220—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420—公元589年,南北朝时期。
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朝时期。
公元618—公元907年,唐朝时期。
这时候的衣着是仿照隋朝而制。
公元618—公元907年,唐朝时期。
这是一个广泛受外国影响的时期,同时也影响了其他不少国家。
公元618—公元907年,中晚唐时期。
女性的衣着变得更加宽松了。
公元960—公元1279年,宋朝时期。
贵族妇女开始实行缠足。
公元1271—公元1368年,元朝时期。
中国处于蒙古人的统治之下。
公元1368—公元1644年,明朝时期。
元朝留下的习俗被废除,人们又恢复了原来的习惯。
公元1368—公元1644年,明朝时期。
公元1368—公元1644年,明朝时期。
公元1644—公元1911年,清朝时期。
公元1644—公元1911年,清朝时期。
满族人试图禁止缠足,但没有成功。
公元1911—公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1927年朱家在广州的禁止女性束胸的运动。
人民仍然试图禁止缠足,可惜又失败了。
公元1911—公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这个时期,旗袍——源于满人女性传统服装,被汉人所接受。
公元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公元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这个时期,衣着变得越来越西洋化,在剪裁上也更加适合偏胖体型,缠足习俗被彻底根除。
公元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公元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公元二十一世纪。
现代时期。
汉服的历代演变发展及特点
汉服的历代演变发展及特点
汉服,即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汉服的演变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商周时期:汉服最早的形态出现在商周时期,这一时期的服饰以“上衣下裳”的形式出现,即上身穿衣,下身穿裳(即裙子)。
衣长较短,一般只到腰部,而裳长较长,一直垂至脚踝,且在腰间束一条宽带,以固定衣服。
2.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服饰也开始发生变化。
这一时期的服饰开始向长袍发展,下裳也逐渐变短,不再垂至脚踝,同时出现了一种名为“深衣”的新型服饰,它将上衣和下裳连为一体。
深衣的流行标志着汉服逐渐走向成熟。
3.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汉服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冠冕制度。
男子常以束发并戴冠作为身份的象征,而女子则多以梳髻为主。
同时,这一时期的汉服在款式和面料上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如直裾、曲裾、襦裙等。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服饰风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一时期的汉服开始向宽衣大袖的形式发展,同时配以各种饰品,如玉佩、绣花等。
5. 唐宋元明清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汉服在保持基本形制的同时,开始融入更多的文化和艺术元素。
如唐代出现了“唐装”,宋代出现了“褙子”,清代则出现了“旗袍”等具有时代特色的服饰。
总的来说,汉服的演变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特点主要包括款式多样、宽衣大袖、讲究色彩搭配、注重细节装饰等。
同时,汉服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汉族传统服饰的演变
中国汉族传统服饰的演变一、原始时期的服饰中国汉族传统服饰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
在那个时候,人们的服饰主要是兽皮制成的。
由于当时的生活环境比较恶劣,人们更注重保暖和保护身体。
二、古代的服饰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汉族传统服饰逐渐从原始的兽皮服饰转变为以丝绸为主要材质的服饰。
这一时期的服饰设计更加注重美观和体现身份地位。
三、唐朝的服饰唐朝是中国服饰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唐朝,汉族传统服饰的款式和样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男性的主要服饰是长衫和长袍,女性则穿着长裙和裳。
唐朝时期,服饰的颜色也开始多样化,不再局限于黑白两色。
四、宋朝的服饰宋朝是中国服饰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宋朝,汉族传统服饰的款式相对于唐朝来说更加庄重和朴实。
男性主要穿着长袍和长衫,女性则穿着长裙和褙子。
此时期的服饰注重线条的简洁和整齐,颜色以素雅为主。
五、明清时期的服饰明清时期是中国汉族传统服饰的最后一个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汉族传统服饰的款式和样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男性的服饰逐渐简化,主要以长袍为主,女性则穿着旗袍和长裙。
明清时期的服饰注重细节和装饰,服饰上的花纹和图案更加繁复和精美。
六、现代时期的服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汉族传统服饰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现在,人们更多地穿着西式服装。
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婚礼和传统节日,人们还是会选择汉族传统服饰,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总结:中国汉族传统服饰的演变是一个历史长河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从原始时期的兽皮服饰到现代的西式服装,汉族传统服饰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每个时期的服饰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审美观念。
尽管现代社会更加注重实用性和便利性,但是传统服饰仍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国古代服装的演变史
中国古代服装的演变史中国古代服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款式多样,深受人们喜爱。
以下是中国古代服装的简介:商周时期:商代服饰不论尊卑和男女都是采用上下两段的形制,上着衣,下穿裳,后世称服装为“衣裳”,便是源自于此。
其服饰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设计为紧窄的样式,长度齐膝,便于活动。
古代华夏族上衣下裳,束发右衽的装束特点,就是在商代形成的。
秦汉时期:汉代时中国的服装服饰制度已完整确立。
汉初服饰与民无禁。
随着汉代的繁荣发展和生活的提高,服饰穿戴也逐渐丰富考究,形成了群臣百官和富商巨贾竞尚奢华、“衣必文绣”、贵妇服饰“穷极美丽”的状况。
袍服是秦汉时期的主要礼服,男子以着袍为贵重。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遗俗汉朝。
魏晋的名士们多光身着宽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着一件类似今天吊带衫的奇特内衣,并不穿中衣,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中原男子在这一时代也开始流行上衣和裤装。
袿衣(杂裾)是魏晋女服中的礼服。
服装看起来异常飘逸,这便是彼时辞赋中的“华袿飞髾”。
唐代:日常多着胡服,大型节庆和祭祀场面着汉服,设计趋向于圆润华美,也吸纳了很多外来服饰的元素。
宋代:尚务实朴素,多着显现身体修长之衣,后期也出现了窄袖长衫。
明代:棉花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也带动了各种披风、夹袄的流行。
中国古代服装的演变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发展。
在夏商周时期,中国古代的冠服制度开始初步建立,服饰的形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衣裳的款式多为紧窄,长度齐膝,便于活动。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国战乱不断,服装也因各国所崇尚的思想不同而呈现了多样化的风格。
同时,深衣和胡服等服装款式也开始出现。
深衣是一种将身体深藏起来的服装,是士大夫阶层居家的便服,也是庶人百姓的礼服。
而胡服则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具有紧身、窄袖、短衣等特点,便于行动。
秦汉时期,中国的服饰制度逐渐完善,形成了完整的衣冠制度。
袍服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装款式,男女均可穿着。
中国古代服装的演变
中国古代服装的演变中国古代的服装演变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但真正有文字记载的古代服装演变开始于夏商周时期。
以下是中国古代服装演变的概述。
1. 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56年)夏、商、周三代的服装整体上比较简单,男女装的区别不大。
男子常穿褐色或黑色的长衫和裙子,女子则穿褐色或红色的裙子。
此时期的服装以布料为主,辅以皮革、毛皮等材质,装饰相对简单。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的服装逐渐丰富多样,标志性的特征是凸显身份地位的服饰和装饰品的出现。
男子开始穿戴褶裙、襕衫和褂,腰带、鞋子等装饰逐渐成为重要元素。
女子的服装也多样化,经常采用裙子、外衣和襦裙等装饰,通常配以大量的首饰和头饰。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逐渐向华丽和豪华方向发展。
男子常穿长袍、外袍和褂,并佩戴冠帽。
女子的服装则更为绚丽,裙子诸如百褶裙、宽袖裙等款式,常佩戴各种首饰和头饰,发髻也较为复杂。
4.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唐时期的服饰开始呈现丰富繁复的特点,反映出社会繁荣和文化交流的影响。
男子的袍子越来越宽松,褂的袖子也更加宽大。
女子的服装则更加华丽,裙子的褶皱和袖子的宽度越来越多,多采用明黄、明红等鲜艳的颜色。
此时期,头饰也越来越绚丽多样。
5. 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1912年)宋元明清时期的服装特点是注重礼仪和等级地位的体现。
男子常穿长褂、袍子和襴衫,腰带等饰品则被赋予更多的意义。
女子的服饰更加华美,裙子和上衣数量繁多,袖子宽度减小,领口越来越小,妆饰也日渐多样化,头饰更是变得复杂精致。
中国古代服装的演变经历了简单、丰富、华丽的历程,反映出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社会文化的发展。
而随着历史的变迁,现代的服装也吸收了古代的元素,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时尚风格。
汉服的历代演变发展及特点
汉服的历代演变发展及特点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一种,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并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下面将从汉服的历代演变发展及特点进行详细描述。
汉服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汉族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汉服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汉族文化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而汉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汉服的演变和发展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
在汉朝之后的历史时期,汉服在设计、款式、材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汉朝以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外族的入侵和文化的交融,汉服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发展出了新的款式和风格。
在这个时期,汉服的特点是宽松舒适、色彩丰富,衣袖上翻,腰部收紧。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的到来标志着汉服的再次演变。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也是汉服发展的高峰期。
在唐朝时期,汉服的款式更加多样化,颜色更加鲜艳,装饰更加华丽。
男子的汉服多为长袍,女子的汉服多为长裙。
唐朝的汉服以宽袖、大领、长裙为特点,衣袖上翻,衣襟宽松,腰部收紧。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汉服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在宋朝时期,汉服逐渐趋于简约,返璞归真。
汉服的特点是衣袖收紧,领口变窄,裙摆变窄,整体上更加贴身,注重线条的流畅和立体感。
元、明、清三个朝代,汉服的发展逐渐停滞。
尤其是清朝,由于满族的入侵和统治,汉族文化受到了压制,汉服也逐渐被满族的服饰所取代。
在这个时期,汉服的特点是款式保守,颜色朴素,注重礼仪和等级的区分。
20世纪以后,汉服经历了一段低谷期。
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西式服饰的流行,汉服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然而,在近年来,汉服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象征。
现代汉服的特点是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注重个性和创新,设计更加多样化,颜色更加鲜艳。
同时,汉服的发展也受到了网络的影响,通过网络的传播和推广,汉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大大提升。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民族精神。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服饰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样服饰文化。
一、远古时期的服饰远古时期,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中国人的服饰比较简单。
人们主要以动物皮毛制成的兽皮衣物为主要服装,这种服饰既能保护人们免受寒冷和野兽的伤害,同时也满足了生存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服饰开始发生变化。
二、古代朝代的服饰在中国的古代朝代中,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有不同的特点,展现了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征。
汉朝时期,汉族服饰以褶裙和长袍为主,善于运用华美的刺绣和图案装饰。
隋唐时期,服饰更加注重宽松舒适,袖子宽大,多用花纹镶边,增加服饰的华丽感。
宋朝时期,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服饰趋于简约素雅,以礼仪规范为依据。
三、明清时期的服饰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服饰进入了一个极盛的时期。
明代的服饰更加注重对身份地位和社会等级的体现。
贵族尤其是宫廷中的服饰,充满华贵和庄重的色彩,大量使用绣花和龙凤纹饰,彰显出尊贵与威严。
清朝时期,满族文化对服饰的影响非常明显,褶裙、长袍和长褂成为主要的服饰元素,袍身的设计精美繁复,融入了许多民族特色,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服饰的严格要求。
四、现代时期的服饰演变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服饰开始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逐渐演变为现代的服装形式。
在20世纪初期,中国人开始穿着西式服装,服饰的款式、颜色和设计理念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然而,尽管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服饰依然占据重要的地位,并逐渐成为时尚界的宠儿。
总结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经历了远古时期的简单、古代朝代的丰富多样、明清时期的华贵庄重以及现代时期的演变四个阶段。
每一个时期的服饰都受到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今,尽管穿西式服装已经成为主流,但中国传统服饰仍然被人们所喜爱和传承,它不仅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中国服饰文化
童装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童装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之 中,与成人服饰一样,同样有了更多更好更时尚的服 饰,不一样的实用审美的追求,有着不一样的魅力。
时尚童装
休闲童装
成人装之休闲
休闲装,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 生活休闲而产生的一种服饰,深受 大而一般用于一些较为正式的场合,如国家领导 人出访,晚会,婚宴等。
战国时期
锦袍和禅衣样式基本相同,即前身、后身及 两袖各为一片,每片宽度与衣料本身的幅度大 体相等
汉代服饰
汉代皇帝冕服 汉代平民服装
从这一时期开始,平民开始穿着精织服饰。汉代 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
一种服式。
魏晋服饰
魏晋笼冠 大袖衫
魏晋杂裾 垂髾服
魏晋服饰
魏 晋 妇 女 衫 裙
时尚服饰
时尚服饰,是一种更高的 服饰审美,可以说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不适合大众消费者。
服装发展趋势
1、西式风格服装将稳定发展
2、女装以其紧随时尚、个性消费的特性,注定了 女装选择多品牌战略
3、休闲服装继续旺销
谢 谢 观 看
南北朝服饰
• 南 北 朝 明 光 铠
唐代服饰
唐代官吏常服袍衫
中晚唐回鹘女服
辽代服饰
辽代北班服饰
辽代北班服饰
金代服饰
金代贵族服饰
金代铠甲及戎服
元代服饰
元 代 织 金 锦 袍
元 代 男 服 辫 线 袄
明代服饰
明 代 男 子 便 服 锦 袍
明 代 襦 裙
清朝服饰
清 代 皇 帝 朝 服
清 代 皇 帝 龙 袍
清代皇后凤袍
晚清云肩
清 代 八 旗 兵 甲 胄
近代服饰
第四课-中国服装的演变
袍 儒 巾 服 饰
明 代 男 子 宽
明 代 官 服 和 乌 纱 帽
明代女子服饰:
凤冠霞帔
明末水田衣
明朝时,对襟的衣服流行,尤其是女装。明 朝的汉服,在影视剧中所能见到的最美丽最 正式的规制,莫过于中国内地在八十年代拍 摄的《红楼梦》。此剧的服饰,由对此深有 研究的沈从文先生指导操刀,堪称绝顶之作
元 代 平 民 服 饰
元朝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所以元朝 的服饰也比较特别。蒙古人多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 小绺,像个桃子,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 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 衣服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比 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这种衣服很方便骑射。 元代的服饰既推行其本族制度又承袭汉制,如皇帝 及高官的服饰仿照先秦时代的古制而成。
女子着男装 女着男装,即全身仿效男子装束,成为唐代女 子服饰的一大特点。女子着男装,于秀美俏丽之中, 别具一种潇洒英俊的风度。同时说明,唐代对妇女 的束缚明显小于其它封建王朝。 胡服 初唐到盛唐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契丹、回 鹘等与中原交往甚多,加之丝绸之路上自汉至唐的 骆驼商队络绎不绝,对唐代臣民影响极大。所谓胡 人,是汉族人对北方民族的一种贬称,我们这里讲 史,权且保留当时的称呼。随胡人而来的文化,特 别是胡服,这种包含印度、波斯很多民族成分在内 的一种装束,使唐代妇女耳目一新,于是,一阵狂 风般胡服热席卷中原诸城。
元成宗
元代贵族便服
元代的贵族妇女, 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 看起来很奇怪的帽子。 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 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 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 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 一般的平民妇女,多是 穿黑色的袍子。
9、明代时期
男子装束以青色与黑色宽松 袍服为主,戴儒巾;官员戴 乌纱帽。 贵族女子讲究戴凤冠、披霞 帔,民间女子穿直领对襟小 袖、水田衣和比甲等。 到明代服装出现了许多新的 变化,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前 襟的纽扣代替了几千年来的 带结。但是纽扣并非始于明 代,从元代的辫线袄子腰围 部分曾经见到过钉纽扣的形 式。纽扣的使用也是一种变 革,体现着时代的进步。另 外理学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服装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各朝代的服饰夏朝◆◆◆夏朝是占木德成天下,尚青色,故服饰用青色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其服饰带有鲜明的宗教信仰色彩,确立的上衣下裳的形制上衣代表天,因为天在未明时为玄色,故上衣用玄色,下裳象征地,因为土地为黄色,故下裳用黄色。
夏朝建立了一套以帝王的祭服——冕服为中心的服饰制度,它的形式、色彩、纹样均源于对天地的尊崇和对乾坤秩序的追求。
商朝◆◆◆“十二纹章”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根据众多的考古发现,这一时期的汉服基本样式已经完全成型。
这一时期的服装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上衣和下裳(裙)。
袖口较窄,没有扣子,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蔽膝”,用来遮蔽膝盖。
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
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
经现代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商代的服装形式,采用的上衣下裳制,一般以小袖为多,衣服的长度大多在膝盖上下。
西周以前, 上衣下裳制, 一律做成上下两截:一截穿在上身,称衣,襦是短上衣,短衣有两种,一种齐腰,一种至膝盖,襦为一般人平时所穿;一截穿在下身,称裳.衣後的裤褶,襦裙等都是这种服装的遗制.民间女子着装大体上与男装相同,唯於腰下系一围裙,长不过膝, 称为襜。
周朝◆◆◆东周武士服饰西周武士服饰西周男子服饰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国,以严密的阶级制度来巩固帝国,制定一套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规范社会,安定天下。
服装是每个人阶级的标志,因此服装制度是立政的基础之一,规定是非常严格的。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
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
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用交领右衽。
不使用钮扣,一般腰间系带。
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一种重要的汉服---深衣。
深衣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
深衣延续了汉服交领右衽的特点,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不论贵贱男女、文武职别,都可以穿着。
裙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样式,外观区别在于下身是否有围绕的线条。
这一时期纺织和染色技术已经非常发达,汉服上已经出现很多繁复华丽的图案。
夏商周时期服饰的文化特点:1. 夏、商、西周时期的服饰,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相结合的鲜明特征。
2. 夏、商、西周时期的服饰具有明确的等级制特点。
3.夏、商、西周时期形成的章服制度,明显地体现出当时统治阶级“礼”与“德”以及等级制的思想观念。
春秋战国服饰:◆◆◆春秋战国之际,又出现一种服装,将上衣下裳合并为一体,连为一件,这种服装被称为深衣。
深衣是一种上下连属的服装,制作时上下分裁,然后在腰间缝合,衣式采用短领,衣长到跟,续衽钩边。
随着诸侯国那时“百家争鸣”导致到列国服饰异俗。
胡服第一次被汉族人民所接受,是在公元前三百多年的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吸收东湖族及搂烦人的军人服式,废弃传统的上衣下裳。
当时裤裆不缝缀的称为“穷绔”或“绲裆绔”;将两裆缝合的称为裈,即裆裤,用了尺不裁成的短裤,称为犊鼻裈。
这类合裆裤能保护大腿和臀部肌肉皮肤在骑马时少受摩擦,且不用再在裤外加裳即可外出,在服装功能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同时,也采用了胡服的腰带形式,即以皮革制成,在皮带上扎有小孔,扣,并缀有扣针,使用时将皮带穿过环扣,收紧之后以扣针固定,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十分牢固,称之为“师比”。
这是华夏主体服饰文化吸收融合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进一步提高发展的重要史例,史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春秋战国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首先,服饰用料的种类趋于多样化。
其次,服装的款式有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深衣”。
为汉服基本款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服装色彩也有重大的变革。
第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服饰哲学观。
第五,在服饰中体现出明显的民族融合趋势。
秦朝◆◆◆秦代妇女曲裾服饰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秦汉时期的服饰日益讲究,着装也渐趋华丽。
女装方面有作为礼服的深衣和日常之用的襦裙。
深衣一改战国时期的肥大,转而形成瘦且窄的特点。
裙裾长可及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走时不会露出脚裸。
衣袖有宽窄两种形式,袖口大多镶边。
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左右交叉,领口很低,可露出里衣。
劳动女子总是上穿短襦,下着长裙,腰带长垂。
主要承前朝影响,仍以袍为典型服装样式,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袖也有长短两种样式。
秦代男女日常生活中的服饰形制差别不大,都是大襟窄袖,不同之处是男子的腰间系有革带,带端装有带钩;而妇女腰间只以丝带系扎。
秦汉以黑色为尊贵之色,衣饰也以黑色为时尚颜色。
汉朝◆◆◆汉代男子曲裾汉代妇女深衣汉代官吏袍服汉代妇女襦裙汉代将官铠甲汉代士兵铠甲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
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
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
衣领部分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露出里衣。
汉代窄袖紧身的绕襟深衣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用绸带系束,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
男女均可穿着。
在西汉时就出现,不能作为正式的礼服。
随着服饰的日益完备,裤子形式得到改进。
由于内衣的改进,曲裾绕襟深衣已属多余,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替代深衣。
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
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
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
汉代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
襦裙是中国妇女服装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
自战国直至明朝,前后二千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
汉代的染织工艺有着飞跃的发展,染织工艺的进步是汉代服装质量得以提高的基础。
汉代规定,百姓一律不得穿各种带颜色的服装,只能穿本色麻布。
直到西汉末年(公元前13年)才允许平民服青绿之衣。
对商人的禁令更严。
然而在服装的样式上,似乎没有严格的制度。
从出土的汉代陶俑及画像砖石来看,劳动者或束发髻、或戴小帽、巾子,也有戴斗笠的,身上穿的服装,几乎全是交领,下长至膝,衣袖窄小,腰间系巾带,脚穿靴鞋,还有不少赤足者,反映了这个时期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
秦汉服饰的主要特点有:第一,服饰的种类和式样更加丰富。
如头衣主要有冠、巾、冕、筓、帻、胜等;体衣则有衣、裳、裙、深衣、袍、褐、中衣、小衣、衫子、裘、皮衣等。
胫衣有袴、裹衣、履等。
此外,礼服、祭服和佩饰也日趋增加。
第二,在服饰中体现出了较为严格的等级制度。
主要体现在服饰的样式、色彩和佩饰的规定上。
第三,确立较为完备的服饰制度。
第四,纺织印染业进一步发展,开始出现制衣官吏褐组织机构。
魏晋南北朝◆◆◆风流名士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
这一时期男子都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
衫和袍在样式上有明显的区别,照汉习俗,称为袍的袖端当收敛,并有祛口,袖口宽敞。
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并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特色有所改进,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
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杂裾服:这种服装与汉代相比,已有较大的差异。
在衣服的下摆部位,加一些饰物,通常以丝织物制成。
其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相叠。
另外,由于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带比较长,走起路来,如燕飞舞。
到南北朝时,这种服饰又有了变化,去掉了曳地的飘带,而将尖角的“燕尾”加长,使两者合为一体。
裤褶的基本款式为上身穿齐膝大袖衣,下身穿肥管裤。
这种服装的面料,常用较粗厚的毛布来制作。
穿裤和短上襦,合称襦裤,但封建贵族必须在襦裤外加穿袍裳,只有骑马者、厮徒等从事劳动的人为了行动方便,才直接把裤露在外面。
封建贵族是不得穿短衣和裤外出的。
到了晋代这种习惯才有所改变。
南北朝的裤有大口裤和小口裤,以大口裤为时髦,穿大口裤行动不便,故用锦带将裤管缚住,又称缚裤。
隋唐◆◆◆唐代文官常服隋唐服装都表现其开放的思想、开拓的精神,反映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民族性,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
在隋代及唐初,妇女的短襦小袖,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以丝带系扎。
披帛,又称“画帛”,通常轻薄的纱罗制成,印画图纹,二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
唐代妇女,以体态丰腴为美。
裙子的宽度比隋末唐初时要肥大的多。
圆领式样很早便出现,到隋唐才盛行为官式常服。
延续了唐,五代,宋,明,并对日本,高丽等国产生很大的影响。
唐代男子以幞头袍衫为尚。
幞头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
唐代后,人们在幞头里面增加了一个固定的饰物,名为“巾子”。
其形状各个时期不同。
除巾子,幞头的两脚有许多变化,晚唐五代,已由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
即便是在其最盛行的唐朝,也多局限于以长安为中心的地区,以及官员,皇室成员之中,而在如吴越地区以及普通百姓之间,则以大襟右衽交领这种汉服为主。
唐代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场合,仍穿礼服。
礼服的样式,多承袭隋朝旧制。
圆领汉服和交领汉服一样,是汉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
中晚唐时期一般妇女袖宽四尺以上。
中晚唐的贵族礼服,一般多在重要场合穿着。
穿着这种礼服,发上簪有金翠花钿,又称“钿钗礼衣”。
大袖衫裙样式为大袖、对襟,佩以长裙、披帛。
以纱罗作女服的衣料,是唐代服饰中的一个特点,这和当时的思想开放有密切关系。
宋朝◆◆◆宋代服饰总体来说可分官服与民服两大类。
官服又分朝服和公服。
朝服用于朝会及祭祀等重要场合,皆朱衣朱裳,佩带和衬以不同颜色和质地的衣饰,还有相应的冠冕。
公服是官员的常服,式样是圆领大袖,腰间束以革带,头戴幞头,脚穿革履或丝麻织造的鞋子。
庶民百姓只许穿白色衣服,后又允许流外官、举人、庶人可穿黑色衣服。
但实际生活中,民间服色五彩斑斓,根本不受约束。
宋代一般妇女所穿服饰有袄、襦、衫、背子、半臂、裙子、裤等。
妇女以裙装穿着为主,但也有长裤。
妇女的穿着与汉代相似,都是瘦长、窄袖、交领,下穿各式的长裙,颜色淡雅。
襦和袄形式比较短小,下身配裙子。
颜色常以红、紫为主,黄次之。
宋代的襦裙样式和唐代的襦裙大体相同。
身上的装饰并不复杂,除披帛,只在腰间正中部位佩的飘带上增加一个玉制圆环饰物,主要是为了压住裙幅,使其在走路或活动时不至会随风飘舞而影响美观,史书所称的“玉环绶”,就是这种装饰。
宋朝流行褙子,长袖、长衣身,腋下开胯,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的样式。
腋下的双带本来可以把前后两片衣襟系住,宋代是垂挂着作装饰用。
穿褙子时,在腰间用勒帛系住。
领型有直领对襟式、斜领交襟式、盘领交襟式三种,以直领式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