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稿子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

蒙牛融资1999年,在中国乳业老大伊利当了10年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被开除了。

失业的牛根生决定自己创业!凑集启动资金是创业者遇到的第一道坎,几个人跑遍全国、东拼西凑了900万元,于1999年8月18日注册成立了“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包括牛根生在内的10位创业者有5位是来自伊利,可谓经验丰富、往绩彪炳。

900万元相对于创业者心中的宏大目标实在太寒酸了,但牛根生们对乳品行业的运营规律有着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他们拥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和可资利用的市场渠道。

蒙牛在第一个年头剩下的3个半月就实现了3730万元的销售收入。

过了这道坎蒙牛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了,它的销售收入开始以223%的年复合增长率上升。

2000年是2.467亿元,2001年升至7.24亿元、2002年再升至16.687亿元,2003年跃过40亿元!产量由初期的5万吨增至2003年的90万吨。

根据AC尼尔森在中国24个省份的调查,2004年1月蒙牛液态奶的市场份额为20.6%(以销售额计)。

有种笑谈:资本是狗,你追它追不上,它追你跑不掉。

当初牛根生为凑900万元历尽了千辛万苦。

2002年已驶入快车道的蒙牛对资金仍然十分渴求,资本的注入对其成长至关重要。

当时国内握有数亿资本的投资人不在少数,而蒙牛却是被顶级国际投资人相中的。

今天看来摩根们选择投资目标的功夫令人佩服,他们不愧是最精明的“猎狗”。

牛根生当然没有跑,2002年10和2003年10月,摩根、英联、鼎辉分两次向其注入了约5亿元资金。

点评:用自己的钱滋养自己的梦常有些人拿着一项技术甚至仅仅是点子来寻求资金开创他们的事业。

这其实非常的困难,简单地说难在三个方面:技术或点子的可行性以及创业者的执行能力尚未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投资人的利益缺乏有效保障;投资人与创业团队难以就剩余索取权分配达成共识。

所以不论中外,创业者都是靠自己及亲朋好友的积蓄起步的。

世界500强中的许多企业都是自掏腰包从自家车库里做起来的。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法律风险
法规变化
国内外法律法规的变化可能对蒙牛的运营产 生影响,如环保法规的加强可能导致生产成 本上升。
知识产权保护
蒙牛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侵权行为 对其品牌和产品造成损失。
04 风险应对策略
市场风险应对
建立完善的市场监测机制
蒙牛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市场监测机制,及时 发现市场变化和趋势,以便快速做出反应。
要点二
品牌建设与营销
蒙牛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通过一系列的广告和营销活动 ,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大量忠实消费者。
成功经验与教训
成功经验与教训
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尽管蒙牛在某些时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发展过程 中也曾遭遇过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对企业形象和业务 造成了巨大冲击。这提醒企业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 必须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投资条款与协议
估值与定价
风险投资机构对蒙牛的估值和定 价是基于其市场潜力、财务状况 和未来发展前景等因素的。
股权比例
各风险投资机构在蒙牛中所占的 股权比例不同,取决于各自的出 资额和谈判地位。
协议条款
投资协议中包含了诸如资金用途、 股份转让限制、优先权安排等重 要条款,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确 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产品与服务
蒙牛主要生产和销售液态奶、酸奶、 冰淇淋、奶粉及奶酪等产品。
蒙牛的产品覆盖了中国的各个地区, 并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市场地位与竞争状况
蒙牛在中国乳制品市场占有重要地位,是市场领导者之一。
蒙牛面临的竞争来自伊利、光明乳业等国内品牌,以及国际乳制品巨头如雀巢、达能等。
02 风险投资过程
业的佼佼者。
品牌影响力提升
蒙牛通过持续创新和市场拓展,品牌 影响力不断提升,为企业的长期发展

案例分析—蒙牛乳业

案例分析—蒙牛乳业
蒙牛引入PE(私募股权投资)投资
演讲人:陈红强 收集资料:易翔、李杰、杨小伟、 林龙、刘阳
蒙牛乳业对融资渠道的选择的影响因素

发展阶段的不同—直接原因 经营战略的不同—间接因因
蒙牛乳业的发展阶段及相应的经营战略

初创期(1999 年~2001 年)—蒙古牛 成长前期(2002 年~2003 年)——中国牛 成长后期(2004 年至今)——世界牛

所以从上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蒙牛并没 有贱卖。
为何本土难有这样的PE投资?


第一、 对期望在海外上市的企业 ,本土投资者 还缺乏一个比较好的品牌 ,经验和信誉 ,因而它 们给企业带来的增值服务有限而且企业对他们 的信任也有限。 第二、 国内的投资者往往只能在中国的法律环 境下来操作。由于外汇管制、法律系统不完普、 投资工具不灵活、对资方权益保护不到位等原 因 ,国内投资受到了相对较多的限制。而海外 投资者可以把企业 " 拉出去""玩"用海外比较完 善的法律来保护他们的利益、创造各种好的激 励机制
初创期(1999 年~2001 年)—蒙古牛

蒙牛初创伊始,也同样面临着中小民营企业同 样的难题——融资问题。蒙牛乳业作为一家新 进入的企业,其规模、信誉劣势和资本市场的 不完全性使得蒙牛难以获得政府和商业银行的 资金支持。此外,尽管蒙牛乳业有可能引入私 募资本融资 ,但卡普兰等的研究表明 ,企业在成 长过程中如果过早引入私募资本 ,必然会造成 公司控制权的部分丧失,这是对公司控制权有 “切肤之痛” 的牛根生所不愿看到的。在这种 环境下 ,蒙牛乳业筹集金融资本的惟一方式是 非正式制度融资 ,即通过亲熟型关系网,依靠向 亲戚、 朋友之间的私人借贷来解决资金来源。

蒙牛PE投资案例分析

蒙牛PE投资案例分析

A股 上市
A股对上市公司的要求较高,对于蒙牛这样没有背景的民 营企业而言,上A股需要几年的时间,处于高速成长期的 蒙牛等不起。
香港 上市
蒙牛的历史短、规模小,不符合上香港主板的条件; 香港二板流通性不好,机构投资者不感兴趣,会导致企业 再融资困难。
银行信贷 发行债券
蒙牛作为一家新进入市场不久的企业,在企业的规模、声誉劣 势和资本信贷市场的不完全以及在转型经济中“民营企业受到 的体制歧视”的环境下,难以获得政府、国有商业银行等机构 的金融支持,发行债券更是不可及的方式。
很明显,利用海外PE投资的方式来进行融资是当时 蒙牛最好的选择!
二、蒙牛是否被贱卖
我们认为:蒙牛被贱卖了!
1、市盈率不合理,过低了。 2、风险与收益不相当。
二、蒙牛是否被贱卖
1、出资价格的确定:市盈率不合理
一般来说,市盈率水平为0-13价值被低估 ;14-20 时正常水平 ;21-28时价值 被高估;28+时反映股市出现投机性泡沫。 在运用市盈率时一般会考虑的因素有: 在运用市盈率时一般会考虑的因素有: ⑴国家宏观经济发展速度:2002年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一般都高于9%,属于高速 发展期。 ⑵基准利率:市盈率与基准利率一般负相关,也就是说地基准利率相应高的市盈 率,而我国的基准利率并不高。 ⑶企业的发展潜力:企业越具有发展潜力适应相应就会越大。蒙牛此时发展速度已 超过当时已上市三年的伊利,发展潜力很大。 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当时的市盈率应该较高。因此,这次的PE业务中市盈率 的确定不合理,也即以9.5倍市盈率确定有些低。这意味这蒙牛市值被低估了,私 募投资者以较低的出资得到了价值更高的股份。 综上所述,无论与当时经验值比较,还是从影响市盈率的因素分析,蒙牛以 9.5倍的市盈率进行估值都有失公允,蒙牛市值被低估,也就是说国外投资者以较 少的出资拿到了蒙牛1/3的股权。

风险投资案例分析--蒙牛

风险投资案例分析--蒙牛

风险投资案例分析——蒙牛蒙牛总部位于内蒙古,是中国大陆生产牛奶、酸奶和乳制品的领头企业之一。

1999年成立,至2005年时已成为中国奶制品营业额第二大的公司,其中液态奶和冰激凌的产量都居全中国第一。

蒙牛主要业务是制造液体奶、冰激凌和其他乳制品。

蒙牛公司在开曼群岛注册,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主席为牛根生。

在蒙牛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融资,前两次是摩根、英联、鼎辉三家国际风险投资机构向其注资,第三次是2009年中粮联手厚朴基金投资61亿元港币收购蒙牛20%的股份。

这里主要介绍前两次风投在蒙牛发展中的运作。

2002年,蒙牛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对资金十分渴求,资本的注入对其成长至关重要。

虽然蒙牛的业绩得到投资机构的认可,但是根据中国法律中外合资企业的股权无法自由交易,更不必说在国际上流通了。

因此投资机构的钱并不能直接投给蒙牛。

为了接受摩根、英联、鼎辉这三家机构的投资,蒙牛进行了一系列的企业重组。

2002年9月23日,蒙牛的10位发起人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成立了金牛。

同日蒙牛的投资人、业务联系人和雇员注册成立了银牛。

10月,金牛和银牛以1美元/股的价格,购得开曼公司A类股票5102股,毛里求斯公司是开曼群岛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三家投资机构总投资2597.371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5亿元),购得了开曼公司B类股票48980股。

根据开曼公司法,公司的股份可以分成A类和B类,A类一股有十票投票权,B类一股有一票投票权。

此时,双方投票权之比恰好为51%:49%,但是,股份数量比例却是9.4%:90.6%。

为了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三家投资机构为蒙牛设定了“表现目标”,达到这个目标时每股A类股票可转为10股B类股票,管理团队享有的股权和投票权将统一为51%。

A类股票转为B类后三家机构间接持有大陆蒙牛32.7%的股权。

一年后蒙牛提前完成了任务,外资允许“金牛”、“银牛”分别将所持有的开曼群岛公司1634股(500股开曼群岛公司最初成立时“金牛”所持股份,加上1134股管理层于首次增资前认购的股份)、3468股(同上的500股,加上2968股)A类股票转换成16340股、34680股B类股票,管理层股东在开曼群岛公司中所占有的股权比例与其投票权终于一致,均为51%。

蒙牛筹资案例分析

蒙牛筹资案例分析

蒙牛集团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选择 了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快速扩张型 财务战略,是指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 的快速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 在选择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同时,要 考虑到财务风险问题。蒙牛集团一方 面在警惕快速扩张带来高风险的同时 进行财务预测,另一方面能充分运用 资本运作在香港上市融资,采取了正 确的资本筹集战略。这些为蒙牛企业 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财务战略的选择
一般来说,财务战略有三种路径选择: 扩张型、稳健型、防御收缩型。蒙牛 选择扩张型财务战略不是偶然的,这 与其企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高成长 的企业发展战略息息相关。一般来说, 在企业的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宜采取 扩张型财务战略,在成熟期则一般采 取稳健型财务战略,而在衰退期企业 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一直身 处初创期、成长期正是蒙牛选择扩张 型财务战略的现实基础。
2009年中粮 与厚朴基金 共同收购其 股份,成为 蒙牛第一大 股东
2012年爱氏晨曦22亿 入股蒙牛,成为其第 二大股东
香港上市
筹得大量资金, 并依靠香港主板 提升品牌全球知 名度,获得良好 声誉,获得外国 投资者关注
中粮入股
得到产技术 和管理水平, 实现与国际乳 业接轨
蒙牛从制定企业的中长期发展 战略着眼,注重引入各项财务管理 工具,增加收入、降低成本以及改 善资产负债的状况。特别是战略 投资者进入蒙牛后,应收账款、存 货、长期借款有了极大的改善,财 务费用也有大幅的下降。大幅提 高了财务战略管理对企业经营发 展的支撑作用,也是造就蒙牛持续 和稳定盈利的重要因素。
蒙牛案例中的主要干系者原始股东得到高额收益外资系得到高额收益普通股民得到一直具有良好期望收益率的蓝筹股国内奶业市场得到快速和稳步的发展为消费者带来好奶为养殖户带来效益为国家gdp做出贡献1999年900万元注册资金到2011年总资产超200亿元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财务决策-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解析

财务决策-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解析

达成协议: 外资系出资2.16亿元投资占其不超过1/3的股权
接下来
该如何设计融资呢

3.2
开设离岸控股公司
Text in here
第一轮融资设计
第一轮融资设计
• 问题:为什么会设置毛里求斯公司?其意义何在?
在蒙牛上市过程中,设立毛里求斯公司的关键在于:
利用了双边税务协定;
1,由于中国政府针对毛里求斯公司在中国 的投资利润征收的预提税比较低,为6-7%; 而从毛里求斯公司向开曼返回利润,是不征 尽管目前很多公司以“关联交易”来替代“利 税的。 润回流”,但这在法律上是有潜在风险的,属 2,假设蒙牛在开曼的上市公司以开曼公司 于灰色地带,尤其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更需要 直接控制国内子公司,预提税则高达 20%。 以合理的离岸结构来做合法避税 。
3.3
设计股份类型
第一轮融资设计ຫໍສະໝຸດ A类股:1股10票投票权(收益小,表决权大,为金牛银牛设 计) B类股:1股 1 票投票权(收益大,同时保证了私募投资者应 有的控制权)
为什么要设计不同表决权股份结构? 暂时将控股权与所有权分离, 既能激励企业实现盈利目标, 又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更大收益。
三、风险投资过程
3.1
前期谈判:焦点是什么?
• 解决最核心的两个问题: •①弄清股权结构;②谈好出资价格。 蒙牛股份100%
蒙牛管理层(33.3%)开曼公司(66.7%) 蒙牛原股东 51% 私募投资者 49%
3.1
前期谈判:焦点是什么?
• 解决最核心的两个问题: •①弄清股权结构;②谈好出资价格。
二、融资环境
2.1
融资背景
1.银行贷款:尚不知名的民营企业,又是重品牌轻资产的商业 模式,银行贷款是有限的。 2.上市融资:蒙牛不符合上主板的条件,当时深圳创业没建立, A股花费时间较长。 2002年,打算上香港二板,但香港二板流通性不好,企业再融 资困难。 摩根与鼎晖劝牛根生团队应该引入PE投资。 3.民间融资:国内一家知名公司要求51%的控股权,另一家大 企业被蒙牛的竞争对手给劝住放弃投资意向。

蒙牛融资案例分析(1)

蒙牛融资案例分析(1)

蒙牛融资案例分析蒙牛给许多有项目或技术寻求资本扶持的人演绎了一个完美的梦,但更多地给那些小有成就、呈现良好成长势头,靠自有资金艰难积累“滚动"发展的企业一个可借鉴的融资模式。

一旦拥有资本市场的倾力支持,结合项目的良性发展,蒙牛的神化可望再次重演。

1、蒙牛的融资行为1999年,牛根生遭到伊利董事会免职,同年8月成立“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最初的启动资金仅仅有900万元,通过整合内8家蒙濒临破产的奶企,成功盘活7.8亿元资产,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730万元。

当蒙牛小有成就、呈现良好成长势头的时候,牛根生意识到在快速消费品市场依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有可能会错失良机,作出了引进战略投资者、进军国际金融市场的决定。

但是对于一家民营企业,面对国内金融工具极度匮乏和严格的金融限制的环境下,蒙牛开始了曲折的融资之路。

1.1首轮融资2002年9月,蒙牛的发起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了金牛(BVI)。

同日蒙牛的投资人、业务联人系和雇员注册成立了银牛(BVI)。

金牛和银牛各自拥有开曼群岛公司50%的股权,而毛里求斯公司是开曼群岛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10月,摩根、英联、鼎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以认股方式向开曼群岛公司注入约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亿),取得了90.6%的股权和49%的投票。

该笔资金经毛里求斯公司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66.7%的股权,“内蒙古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得到境外投资后改制为合资企业,而开曼群岛公司也从空壳演变为在中国大陆有实体业务的控股公司。

在企业重组后他们对蒙牛的控股方式由境内身份直接持股变为了通过境外法人间接持股,这种安排为开曼群岛公司以“红筹"方式在海外上市辅平了道路。

1.2次轮融资2003年10月三家投资机构再次向蒙牛的海外母公司注入3523万美元,折合国民币2.9亿元。

一方面蒙牛业务发展神速2003年预计可实现税后利润2亿元以上;另一方面是三家公司增加了投入。

蒙牛与风险投资案例研究

蒙牛与风险投资案例研究

高回报
这要求所选择的企业应是高速成长型,至少年成长速度在10%以上。 举例来说,外国的风险投资不会选择服装业。
行业前景好
高回报
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贯穿于各种业态和产业链中,它的本质就是企业与其 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的安排。
商业模式创新
独特竞争力 良好的退出机制
独特竞争力
企业需要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即核心竞争力。这些优势体现在技术、 品牌、成本等方面,而这些优势能保持多长时间也是投资方决定是 否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蒙牛引进风险投资的好处
获得所需资金 摩根等为蒙牛的两次
完善治理结构 1.蒙牛的多元股权结 构有效避免了制度上 的弊病。 2.三家机构委任的董 事均是其部门高管,
激励水平提升 1.私募投资者和蒙牛
强有力的后盾 1.当高质量的风险基
注资约5亿元,帮助
蒙牛迅速发展起来。 在蒙牛的上市运作过 程中摩根起到了积极 作用,为蒙牛上市做 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主导上市
私募资金具备 蒙牛所不具备 的专业能力, 因此会对摩根 史丹利的运作 相当放手而且 私募资金的品 牌以及他们对 蒙牛的投入会 让股市上的机 构投资者更放 心。
提高知名 度
摩根士丹利属 于海外私募品 牌,入股蒙牛 会获得中国政 府支持与保护 而且也会帮助 提高摩根在华 知名度,在为 蒙牛获取其他
“权益计划”和“牛
氏信托”。“权益计 划”几乎为蒙牛的老 股东提供了8倍的升 值空间
蒙牛引进风险投资的弊端
一.风险投资将给企业 带来经营压力 “对赌协议”的签订, 虽然有效地激励了蒙 牛的成长,但也给其 带来了较大的经营压 力。 第二,风险投资将给 企业管理层带来资本 压力 三家投资机构对蒙牛 管理层售股有极强的 限制欲,他们分别对 金牛和银牛的股东制 定了限售规则。 第三,引进风险投资 者会增加一定的管理 费用。 在引进投资者过程中, 可能会发生一些中介 咨询费用和管理费用。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第一篇: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一﹑蒙牛简介牛根生,生于1954年。

从1992年开始,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到1998年底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随后,自立门户,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

蒙牛集团在3年内销售额增长50倍、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4位。

在2001年,蒙牛股份有限公司刚起步,还未进行过大规模融资。

作为零售行业,蒙牛急需提升其生产能力、铺开其物流链来占领市场,对资金有大量需求,而这些资金主要通过融资市场来取得。

蒙牛选择了引入风险投资者,计划在企业取得一定的成长后,再到主板上市。

对蒙牛进行风险投资的公司有三家,为摩根士丹利(美国),英联(英国),鼎晖投资(中国)。

二﹑投资背景国际风投公司在退出了互联网等高科技领域后,把目光逐渐转向了风险较低的行业,其中餐饮食品企业由于发展前景好、风险较低而被看好。

1999年成立之初,蒙牛的营业额只有3700万元。

在国际的大背景下,摩根等投行进入了蒙牛使其近10年快速发展,仅2008年上半年蒙牛的营业额即达到137亿元,其中仅2002年蒙牛的销售额就增长了20倍。

截至2005年底,主营业务收入由0.37亿元增加到108亿元,年均递增158%;年度纳税额由100万元增加到4.87亿元,年均递增180%;净利润由53万元增加到4.56亿元,年均递增208%;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

三、风险投资实施过程1.第一轮投资计划实施2002年12月,摩根士丹利公司、北京鼎晖创业投资中心和英联投资有限公司,以风险投资的方式注资蒙牛26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16亿元),获得了蒙牛乳业49%的股权。

这个注资的过程,可分为壳公司结构的搭建、风险投资的进入和对赌协议的签订三个过程。

①壳公司结构的搭建2002年6月5日,在摩根斯坦利等三家跨国公司的帮助下,蒙牛在境外注册了几家壳公司:中国乳业控股公司作为将来上市的主体壳公司,MS Dairy、CDH、CIC3家壳公司分别作为3家风险投资方持股的代表公司,这四家公司均位于开曼。

蒙牛的风险投资分析

蒙牛的风险投资分析

蒙牛的风险投资分析一、蒙牛简介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初,总部地点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

员工人数近3万人,总资产超过80亿元。

其主营业务为乳制品的加工与生产,年生产乳制品可达500万吨。

蒙牛本着“致力于人类健康的牛奶制造服务商”的企业定位,在短短九年中,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

从创业初“零”的开始,至2007年底,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13亿元,年均递增121%,成为全国首家收入过200亿元的乳品企业;利润实现10.87亿元,年均递增159%;税收实现10.35亿元,年均递增138%。

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35%;UHT牛奶销量全球第一,液体奶、冰淇淋和酸奶销量居全国第一;乳制品出口量、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居全国第一。

以下是蒙牛1999年至2010年的销售收入状况:内蒙古蒙牛乳业历年财务状况二、蒙牛发展过程中的融资行为1999年成立之初,蒙牛的营业额只有3700万元,近10年的快速发展后,仅2008年上半年蒙牛的营业额即达到137亿元,其中仅2002年蒙牛的销售额就增长了20倍。

蒙牛之所以跑那么快,一方面源于蒙牛太想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开对赌协议这把悬在蒙牛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蒙牛遭遇资本瓶颈时,并不是一开始就走对赌协议这条险路,而是被逼上梁山。

随着蒙牛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全国乳业市场的飞速崛起,单靠原始投资者募集的几千万资金根本难以满足对资金的高额需求。

资金成为阻碍蒙牛发展的主要瓶颈,融资的路有千万条,但对于蒙牛这样不起眼的小型民营企业,却是“条条大路都通不到罗马”。

由于蒙牛还属于无名之辈,资产也很有限,而银行贷款向来偏好“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兴冲冲去银行贷款的蒙牛获取资金的第一选择,但在银行那里吃了不少闭门羹。

既然靠银行打不开融资这道门,那就索性靠上市打开另一扇窗。

牛根生等人在企业成立之初就打算成立一家股份制企业,然后上市。

蒙牛融资案例报告

蒙牛融资案例报告

蒙牛融资案例报告1. 引言蒙牛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导者,一直致力于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

蒙牛的成功离不开其持续的融资活动,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蒙牛在某一次融资中的案例,并分析其融资成功的原因。

2. 背景在过去的几年中,蒙牛乳业一直在不断扩大其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

然而,为了支持其进一步的增长和扩张,蒙牛需要大量的资金。

因此,蒙牛决定进行一次融资活动,以满足其资金需求。

3. 融资目标和策略蒙牛的融资目标是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用于加大研发投入、产品创新和市场推广。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蒙牛采取了以下策略:3.1 寻求投资者蒙牛与多家投资机构进行了接触,并向其介绍了自身的业务模式、市场前景和盈利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与投资者的沟通和洽谈,蒙牛成功吸引了多家机构的关注和兴趣。

3.2 提供详细的商业计划为了使投资者更好地了解蒙牛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战略,蒙牛准备了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并向投资者展示了其过去的业绩和未来的增长潜力。

这些信息对于投资者做出决策以及评估回报率都非常重要。

3.3 提供有吸引力的回报为了吸引投资者的兴趣,蒙牛提供了有吸引力的回报条件。

这些回报条件包括优惠股权、股息和未来的增值潜力等。

通过提供有吸引力的回报,蒙牛成功吸引了投资者的资金。

4. 融资结果通过与投资者的沟通和洽谈,蒙牛最终成功筹集到了所需的资金。

这笔融资为蒙牛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帮助其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

融资后,蒙牛的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继续增长。

5. 融资成功的原因蒙牛融资成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5.1 市场领导地位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导者,蒙牛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这使得投资者对蒙牛的投资前景充满信心,愿意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5.2 优秀的业绩和潜力蒙牛过去的业绩表现出色,具有稳定的盈利能力。

同时,蒙牛在产品创新和市场扩张方面展示出巨大的潜力。

这使得投资者相信蒙牛有能力实现高回报。

5.3 详细的商业计划和回报策略蒙牛准备了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并提供了有吸引力的回报条件。

蒙牛PE案例分析

蒙牛PE案例分析

五、蒙牛被“贱卖”
市盈率的确定不合理,也即以9.5倍市盈率确定有些低。这意味这蒙牛市值 被低估了,私募投资者以较低的出资得到了价值更高的股份! 市盈率=普通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一般来说,市盈率水平为013价值被低估 ;14-20 时正常水平 ;21-28时价值被高估;28+时反映股市出 现投机性泡沫。 在运用市盈率时一般会考虑的因素有国家宏观发展速度、基准 利率、企业的发展潜力。2002年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一般都高于9%,属于高 速发展期,那么相应的市盈率应该相对较高。市盈率与基准利率一般负相关, 也就是说地基准利率相应高的市盈率,而我国的基准利率并不高。企业越具有 发展潜力适应相应就会越大。蒙牛此时发展速度已超过当时已上市三年的伊利, 发展潜力很大。 综上所述,无论与当时经验值比较,还是从影响市盈率的因素分析,蒙牛 以 8倍的市盈率进行估值都有失公允,蒙牛市值被低估,也就是说国外投资者 以较少的出资拿到了蒙牛1/3的股权。
年9月13日
02年10月17日 •“金牛”不“银牛”以1美元/股的价格,分别投资1134美元、2968美元讣购了1134股和
2002年9月24日
•China Dairy Holdings扩大法定股本1亿倍,并开始对外发售股份,股份从1000股扩 大为1000亿股,分为一股十票投票权的A类股5200股和一股一票投票权的B类股 99999994800股,并规定原来的1000股旧股算作A类股份,包含于5200股A类股份之 内。
2003年9月30日
续: 外资进入蒙牛进程
•“蒙牛乳业”(02319.HK)在香港挂牌上市,并创造出又一个奇迹:公开发售3.5亿股(其中 1亿股为外资持有的旧股),开曼上市公司的股份扩大为10亿股,公众超额讣购达206倍,一次 性冻结资金283亿港元,股票发行价格稳稳地落在了最初设计的询价区间3.125-3.925港元 的上限3.925港元,全面摊薄市盈率高达19倍,IPO共募集资金13.74亿港元。2004年上市 后,蒙牛管理团队最终在上市公司持股54%,国际投资机构持股11%,公众持股35%。

蒙牛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案例分析

蒙牛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案例分析

人的,是企业求投行。其实这个道理在美国、香港都是说不通的。在 海外,只要你企业素质好,能吸引投资者,是投行来求你。我们很难 考证,摩根等海外投资银行在做私募投资时是否在谈判中利用了国内 企业家心里这个误区、把握他们想上市的诉求,而使谈判有利于己方 ,但是摩根等投资银行在中国私募市场中的确把他们的投行品牌效应 打到了极致。
同时,鉴于牛根生团队取得了2003 年的辉煌成果,“金牛”
和“银牛”在股份转化为普通股的同时,获得以面值认购 新的普通股的权利,即派发股票股息,新认购的股份数量 上限是“金牛”和“银牛”的合计持股数量不能超过开曼 公司总股本的66%。
认购后“金牛”和“银牛”的合计持股数量为开曼公司总
股本的65.99%
3、民间融资:国内一家知名公司要求51% 的控股权,另一家大企业被蒙牛的竞争对 手给劝住放弃投资意向;
蒙牛融资过程
蒙牛的成长、发展历程
2004年6月 2002年初 2002年9月 蒙牛获第 一轮注资 2003年9~10月 蒙牛获第 二轮注资 蒙牛 上市
蒙牛在香港联 交所上市,发 行售价3.925 港元,发行 2.5亿新股, 募资13.74亿 港元,约合人 民币14.56亿 元。
融资背景
1、银行贷款:尚不知名的民营企业,又是重品牌轻 资产的商业模式,银行贷款是有限的。 2、上市融资:蒙牛不符合上主板的条件,当时深圳创 业板没建立,A股花费时间较长。 2002年,打算上香港二板。香港二板除了极少数公司 以外,流通性不好,机构投资者一般都不感兴趣,企 业再融资非常困难。 摩根与鼎晖劝牛根生团队应该引入PE投资。
1.私募投资者为蒙牛上市作好了准 备工作。摩根等进来后,帮助蒙牛 重组了企业法律结构与财务结构, 并帮助蒙牛在财务、管理、决策过 程等方面实现规范化

正式稿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正式稿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叶长燮 2010-12-9一、 宏观背景、乳业的状况图1城镇居民基本情况■从图1可知,城镇居民的收入和食品支出在不断增加,并且消费结构不断由低档商品向中高档发展。

2003年我国人均GDP 一举突破1000美元大关,2006年则越过了2000美元的关口,2008年,我国人均GDP 突破了3000美元,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 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其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将出现加速发展,而产业结构、消费类型也将发生重大转变。

图2牛奶人均消费量对比 图3奶类人均年消费量■从图2可知,2000年我国人均年消费量仅公斤,仍处于很低的水平。

不但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远远低于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是发展中国家的20%。

然而,滞后中蕴藏着发展的潜力。

当前我国乳制品业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难得的机遇之中。

从图3可知,世界人均年消费奶类93公斤,而我国只有公斤,我国的人均消费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4,在180个国家的排名中排在100位93407.2世界人均亚洲人均中国人均105之后。

从图2、图3对比可知,就固态、液态奶而言,液态牛奶更具有市场潜力。

(事实是,蒙牛起来后,占据了液态奶市场第一,%,而固态奶类制品由伊利长期占据第一。

)图4奶牛的生产和消费图5蒙牛成立初的乳业企业状况■从图4可知,乳品生产仍然满足不了消费市场的需求,市场未来发展潜力非常大。

从图5也可以看出,乳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从图5中看出,1999年蒙牛成立之初,有接近1/3的乳业企业亏损)。

二、蒙牛简介1999年,在中国乳业老大伊利当了10年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被开除了。

他东拼西筹了900万,成立蒙牛,蒙牛最初的启动资金来自至爱亲朋,承载着亲情、友情和信任。

创立之时,面临的是"三无状态":一无奶源,二无工厂,三无市场。

但是包括牛根生在内的10位创业者有5位是来自伊利,可谓经验丰富、往绩彪炳。

蒙牛案例分析报告

蒙牛案例分析报告

蒙牛案例分析一、公司简介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奶类产品系列,现已在全国15 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 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200 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二、蒙牛发展路线•1999年:蒙牛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埋下基石•1999年8月:股份制改造,增资到1398万元,10个发起人,进入快速成长期•2001年:从内蒙古走向全国•2002年:进军香港市场•2003年:借力航天,行业领跑•2004年:踏上世界牛“寻梦”之路•2005年:勇于追求,实现“乳都”梦想•2006年:获得国际乳业大奖,开启中国牛奶爱心行动•2007年:多元合作,200亿领军乳业•2008年:牛奶安全,取信于民•2009年:跻身世界乳业20强成立仅仅10年多的蒙牛,销售收入就从1999年的119位上升到了2007年的第2位,其中,超高温瞬间灭菌牛奶、液态奶、冰淇淋销量均居全国第一,并成为中国牛奶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蒙牛集团销售收入(单位:亿元)三、蒙牛集团财务战略简介(一)蒙牛的融资1.蒙牛第一次融资面世不到半年,资金成为蒙牛发展的巨大瓶颈。

与此同时,蒙牛开始了向民间资本融资,并经历了一场有惊无险的“非法集资”风波。

1999年8月18日,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内蒙古工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398万元,法定代表人牛根生,发起人共10位。

2002年蒙牛将绣球抛向风险资本。

2002年10和2003年10月,摩根、英联、鼎辉分两次向其注入了约5亿元资金。

2002年摩根、英联、鼎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联手向蒙牛的境外母公司(开曼群岛公司)注入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约2.1亿),同时取得49%的股权。

2003年10月三家投资机构再次向蒙牛的海外母公司注入35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

2.蒙牛第二次融资到2003年,蒙牛上市已经水到渠成,丰硕的果实等待着收获。

正式稿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优选.)

正式稿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 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叶长燮 2010-12-9一、 宏观背景、乳业的状况图1城镇居民基本情况■从图1可知,城镇居民的收入和食品支出在不断增加,并且消费结构不断由低档商品向中高档发展。

2003年我国人均GDP 一举突破1000美元大关,2006年则越过了2000美元的关口,2008年,我国人均GDP 突破了3000美元,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 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其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将出现加速发展,而产业结构、消费类型也将发生重大转变。

93407.2020406080100世人均亚洲人均中国人均105图2牛奶人均消费量对比图3奶类人均年消费量■从图2可知,2000年我国人均年消费量仅7.2公斤,仍处于很低的水平。

不但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远远低于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是发展中国家的20%。

然而,滞后中蕴藏着发展的潜力。

当前我国乳制品业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难得的机遇之中。

从图3可知,世界人均年消费奶类93公斤,而我国只有7.2公斤,我国的人均消费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4,在180个国家的排名中排在100位之后。

从图2、图3对比可知,就固态、液态奶而言,液态牛奶更具有市场潜力。

(事实是,蒙牛起来后,占据了液态奶市场第一,20.8%,而固态奶类制品由伊利长期占据第一。

)图4奶牛的生产和消费图5蒙牛成立初的乳业企业状况■从图4可知,乳品生产仍然满足不了消费市场的需求,市场未来发展潜力非常大。

从图5也可以看出,乳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从图5中看出,1999年蒙牛成立之初,有接近1/3的乳业企业亏损)。

二、蒙牛简介1999年,在中国乳业老大伊利当了10年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被开除了。

(最新)正式版蒙牛私募股权投资上市案例分析

(最新)正式版蒙牛私募股权投资上市案例分析

蒙牛私募股权投资案例分析一、私募股权投资PE简介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在中国通常称为私募股权投资从投资方式角度看依国外相关研究机构定义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

广义的私募股权投资为涵盖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前各阶段的权益投资即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展期、成熟期和Pre-IPO各个时期企业所进行的投资。

相关资本按照投资阶段可划分为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发展资本Development Capital、并购基金buyout/buyin fund、夹层资本Mezzanine Capital、重振资本Turnaround FinancingPre-IPO资本如bridge finance以及其他如上市后私募投资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即PIPE、不良债权distressed debt和不动产投资real estate等等。

狭义的PE主要指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主要是指创业投资后期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而这其中并购基金和夹层资本在资金规模上占最大的一部分。

在中国PE多指后者以与VC区别。

PE概念划分如图所示二、私募股权投资PE的主要特点1、对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投资期限较长一般可达3至5年或更长因流动性差被视为长期投资所以投资者会要求高于公开市场的回报。

2、没有上市交易所以没有现成的市场供非上市公司的股权出让方与购买方直接达成交易。

而持币待投的投资者和需要投资的企业必须依靠个人关系、行业协会或中介机构来寻找对方3、资金来源广泛如富有的个人、风险基金、杠杆收购基金、战略投资者、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

投资回报方式主要有三种公开发行上市、售出或购并、公司资本结构重组。

对引资企业来说私募股权融资不仅有投资期长、增加资本金等好处还可能给企业带来管理、技术、市场和其他需要的专业技能。

蒙牛PE案例分析报告

蒙牛PE案例分析报告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报告——蒙牛引入PE投资组长:刘三虎组员:赵妍丽徐鹏飞王丽莉张宁宁赵宇飞韩小龙蒙牛引入PE投资本次案例分析报告分为案例回顾、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和启示三部分一、案例回顾1、背景1999年8月遭到伊利董事会免职的牛根生成立“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据蒙牛介绍,他们在创立企业之初就想建立一家股份制公司,然后上市。

除了早期通过原始投资者投资一些资金之外,蒙牛在私募之前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融资,如果要抓住乳业的快速发展机会,在全国铺建生产和销售网络,蒙牛对资金有极大的需求。

有资金需求就要进行融资,在考虑了银行贷款、创业板上市、民间融资、A股和香港主板上市等渠道之后,蒙牛发现都不能满足自己对资金的需求。

于是,在2002年初他们决定退而求其次——在香港二板上市。

这时,摩根士丹利与鼎晖(私募基金)向蒙牛提出来,劝其不要去香港二板上市。

因为香港二板除了极少数公司以外,流通性不好,机构投资者一般都不感兴趣,企业再融资非常困难。

摩根与鼎晖劝牛根生团队应该引入私募投资者,资金到位,帮助企业成长与规范化,大到一定程度了就直接上香港主板。

牛根生是个相当精明的企业家,对摩根与鼎晖提出的私募建议,他曾经征询过很多专家意见,最后决定采纳他们的私募建议。

2、上市前的资本运作蒙牛成立之初的资本结构如下:为了成功的在海外上市,首先要有资金让它运转过来,然而原始的资本结构过于僵硬,对大量的资金注入以及资本运作活动都将产生桎梏作用,因此蒙牛在PE投资团队的指导下,自2002 年起就开始逐步改变股权架构,以便为日后的上市创造一个灵活的股权基础。

蒙牛在避税地注册了四个壳公司,注册在维京群岛的金牛、银牛公司,开曼群岛公司以及毛里求斯公司。

其中金牛公司的股东主要是发起人,银牛公司的发起人主要是投资者、业务联络人和职员等,这样使得蒙牛管理层、雇员、其他投资者、业务联系人员的利益都被悉数注入到两家公司中,透过金牛和银牛两家公司对蒙牛乳业的间接持股,蒙牛管理层理所当然成为公司股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叶长燮 2010-12-9一、 宏观背景、乳业的状况图1城镇居民基本情况■从图1可知,城镇居民的收入和食品支出在不断增加,并且消费结构不断由低档商品向中高档发展。

2003年我国人均GDP 一举突破1000美元大关,2006年则越过了2000美元的关口,2008年,我国人均GDP 突破了3000美元,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 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其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将出现加速发展,而产业结构、消费类型也将发生重大转变。

图2牛奶人均消费量对比 图3奶类人均年消费量 ■从图2可知,2000年我国人均年消费量仅7.2公斤,仍处于很低的水平。

不但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远远低于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是发展中国家的20%。

然而,滞后中蕴藏着发展的潜力。

当前我国乳制品业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难得的机遇之中。

从图3可知,世界人均年消费奶类93公斤,而我国只有7.2公斤,我国的人均消费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4,在180个国家的排名中排在100位之后。

从图2、图3对比可知,就固态、液态奶而言,液态牛奶更具有市场潜力。

(事实是,蒙牛起来后,占据了液态奶市场第一,20.8%,而固态奶类制品由伊利长期占据第一。

)20406080100世界人均亚洲人均中国人均图4奶牛的生产和消费图5蒙牛成立初的乳业企业状况■从图4可知,乳品生产仍然满足不了消费市场的需求,市场未来发展潜力非常大。

从图5也可以看出,乳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从图5中看出,1999年蒙牛成立之初,有接近1/3的乳业企业亏损)。

二、蒙牛简介1999年,在中国乳业老大伊利当了10年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被开除了。

他东拼西筹了900万,成立蒙牛,蒙牛最初的启动资金来自至爱亲朋,承载着亲情、友情和信任。

创立之时,面临的是"三无状态":一无奶源,二无工厂,三无市场。

但是包括牛根生在内的10位创业者有5位是来自伊利,可谓经验丰富、往绩彪炳。

牛根生团队对乳品行业的运营规律有着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他们拥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和可资利用的市场渠道。

蒙牛在第一个年头剩下的3个半月就实现了3730万元的销售收入。

2000年是2.467亿元,2001年升至7.24亿元、2002年再升至16.687亿元,2003年跃过40亿元!仅仅5年,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一位。

截至2009年拥有总资产300多亿元,仍以28%的年增长率在不断成长。

三、蒙牛融资背景2002年已驶入快车道的蒙牛对资金十分渴求,要开拓市场、建立自己的产业链条,在全国铺建生产和销售网络,必须要有资本!资本的注入对其成长至关重要。

融资渠道:1、银行贷款:对于蒙牛那样一家尚不知名的民营企业,又是重品牌轻资产的商业模式,银行贷款是有限的。

(因为当时牛根生确定的是先建立市场,与其他企业合作生产的模式)。

2、上市融资:2001年开始,他们开始考虑一些上市渠道。

首先他们研究当时盛传要建立的深圳创业板,但是后来创业板没做成,这个想法也就搁下了。

同时他们也在寻求A 股上市的可能,但是对于蒙牛当时那样一家没有什么背景的民营企业来说,上A股恐怕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蒙牛根本就等不起。

2002年初,股东会、董事会均同意,在法国巴黎百富勤的辅导下上香港二板。

但是,香港二板除了极少数公司以外,流通性不好,机构投资者一般都不感兴趣,企业再融资非常困难。

3、民间融资:不过国内一家知名公司来考察后,对蒙牛团队说他们一定要求51%的控股权,对此蒙牛不答应;另一家大企业本来准备要投,但被蒙牛的竞争对手给劝住了;还有一家上市公司对蒙牛本来有投资意向,结果又因为它的第一把手突然被调走当某市市长而把这事搁下了。

总结:用自己的钱滋养自己的梦,别人不会为你的梦想买单,你只有用自己的资本滋养自己的梦。

蒙牛最初的启动资金来自至爱亲朋,承载着亲情、友情和信任。

私营企业融资必须有自己强势的增长作为保证。

这就是初始创业的艰难。

这时,摩根士丹利与鼎晖(私募基金)通过相关关系找到蒙牛,要求与蒙牛团队见面。

摩根与鼎晖劝牛根生团队应该引入私募投资者,资金到位,帮助企业成长与规范化,大到一定程度了就直接上香港主板。

四、蒙牛的风险投资的操作过程风险资本进入到创业企业的目的就是通过企业的高成长换取投资资本的快速增值。

蒙牛的业绩、创业团队的能力得到投资机构的认可。

海外上市存在三种途径:境外设立离岸控股公司境外直接上市、境内股分制公司境外直接上市、境内公司境外借壳间接上市,外资创投首选的是第一种。

蒙牛上市就是采用第一种方法。

因为遭到中国政策和羁系环境的限制,大大都境外危害投资公司普遍推崇的风险投资最好的退出体制是以离岸公司的格局在海外上市,这种类型的投资和上市案例有很多,比如新浪、搜狐、163、亚信、UT斯达康、金蝶等。

境外可选择的上市市场有:香港主板、香港创业板、新加坡主板、新加坡创业板、NASDAQ等。

可否以离岸公司的形式成功在海外上市从而实现投资退出,已成为现在国际风险投资机构是不是投资中国创业企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决策因素。

蒙牛就是以境外设立离岸控股公司境外成功上市成功例子。

1、第一轮注资2002年6月,摩根士丹利、鼎晖、英联机构投资者在开曼群岛注册了开曼公司。

同月,成立开曼公司全资子公司--毛里求斯公司。

2002年9月,蒙牛乳业的发起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了金牛公司。

同日蒙牛乳业的投资人、业务联系人和雇员注册成立了银牛公司。

金牛和银牛各以1美元的价格各自收购了开曼群岛公司50%的股权。

图7载列首轮投资之前蒙牛的股权架构,图8载列首轮投资前开曼群岛公司、金牛、银牛及毛里求斯公司的股权架构。

图7 图8在企业重组后他们对蒙牛的控股方式由境内身份直接持股变为了通过境外法人间接持股。

中资企业不经批准是不可以在海外上市的。

通过境外注册公司和间接持股变化解决股东身份问题和上市身份问题。

2002年10月17日,三家投资机构以认股方式向开曼群岛公司注入约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亿元),取得了90.6%的股权和49%的投票权。

该笔资金经毛里求斯公司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66.7%的股权,其余股权仍由发起人和关联人士持有。

任何投资者与企业的谈判都会遇到企业估值这个核心问题。

对于风投来说,企业的价值是未来的盈利能力,其风投的目的就是通过企业的高成长换取投资本钱的快速增值。

目前主流的估值方法是“自由现金流折现法”。

有一种十分简单的算法,是从股票市场借用来的:即以公司预期利润乘以“市赢率”得到该公司的估值。

这种说法不见得严密,但企业家和投资者听得懂,在引资和并购中常爱就“市赢率”的高低讨价还价。

蒙牛2001年税后净利润3344万元。

包括3家投资机构投入资金约合人民币2.15亿元,机构对蒙牛的估值为=3.5亿元,所以对蒙牛本身的估值为1.35亿元。

以2001年净利润为基准“市赢率”正好是4倍,对风险投资来说是相当不低的。

这主要是因为蒙牛经营已历时3年,发展势头迅猛,可以被认定是一家十分优秀的企业。

但是对于一个发展势头很好的企业,不考虑其增长是不公平的。

对被投资企业来说,外来投资人占有90%以上的股权在中国是无法接受的,那样岂不是等于被收购了?我们知道,风投机构并非要持有投资企业的股份,参与管理,而是要使投资获巨额利润。

三家投资机构设计的精巧安排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首先是股权与投票权的差异化安排(开曼公司A\B股差异,A类股份持有人每持有一股股份可投十票,而B类股份持有则每持有一股股份可投一票。

故此,三家金融机构投资者持有开曼群岛公司取得了90.6%的股权和49%的投票权,但管理层股东持有51.0%投票权。

)图7附注:在蒙牛余下的33.3%股权当中,发起人合共直接持有25.3%,另外的19位个别人士持有8.0%,此19位个别人士中有15位亦是金牛和银牛的股东。

这次投资对蒙牛的成长是明显的,2002年,蒙牛年销售收入比2001年翻了两翻,由7.24亿元升至16.687亿元。

2、第二轮注资由于蒙牛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03年税后利润可达2亿元,但是蒙牛的资金缺口依然很大,要蒙牛上市融资还需一年期准备,因此2003年10月三大机构决定再次对蒙牛注入资金3523万美元。

这是他们向蒙牛这只篮子里再次放入鸡蛋,风险累积并放大了,故第二轮投资的风险控制方式可谓登峰造极。

与第一轮投资不同,三家机构为了避免风险,在第二轮注资时没有采取认股形式。

“可换股证券”说白了就是对被投资的公司没把握。

你经营得不好我的投资仍表现为债权,到期还我本利。

你经营得好,我就将债权转为股权,3523万美元的票据在蒙牛上市后可转为3.68亿股蒙牛股份,享受股票升值及股息收益,按2004年蒙牛的IPO价格3.925港元计算这部分股票价值达14.4亿港元。

可换股证券以蒙牛海外上市主体毛里求斯公司全部资产作为抵押。

三家机构取得巨额收益的同时还获得增持蒙牛,巩固控制权的机会。

最后,为了进一步确保可换股证券的权益还设有强制赎回及反摊薄条款。

完成次轮投资以后本公司及其主营子公司股权架构:图8附注:蒙牛的四位执行董事及五位发起人合共直接持有蒙牛其余18.9%股权。

五、蒙牛风投效果分析1、对蒙牛企业首先,蒙牛能2004年在香港上市以及成为当年中国乳业第一品牌,足以证明自从2002年接受风投后蒙牛的发展。

这里要分析的是风投对蒙牛增值服务:首先,私募投资者帮助规范蒙牛公司。

摩根等进来后,帮助蒙牛重组了企业法律结构与财务结构,并帮助蒙牛在财务、管理、决策过程等方面实现规范化。

投资者进来之后大家讨论问题更加到位,投资者问的问题比较尖锐,因为他们看的企业多了。

投资方有效地利用了他们对重大决策的否决权,比如蒙牛曾考虑过的一个偏离主营业务的提议,就被私募投资者劝阻。

帮助企业设计一个能被股市看好的、清晰的商业模式,正是私募投资者的贡献之一。

应该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创始人都愿意接受这样的规范化和改变。

此外,蒙牛在香港上市的整个过程也主要由私募资金来主导,为蒙牛上市作好了准备工作,借助三大机构的信誉助蒙牛上市成功。

蒙牛管理团队知道私募资金与他们利益一致,且具备他们所不具备的专业能力,故对摩根等的运作相当放手。

当高质量的风险基金或者其它私募基金在上市之前进入某家公司的时候,这家公司上市的过程会更平稳、顺利、成功。

私募投资者是公司与股票市场最终的机构投资者之间的一个桥。

2004年6月蒙牛股票在香港持牌上市了。

本次共发售3.5亿股(发售完成后总股份达10亿股),股价3.925元,获得206倍的超额认购率,冻结资金280亿港元。

在香港股市一直低迷、蒙牛股票定价偏高的情况下(市赢率高达19倍),蒙牛出色完成了上市。

2009年,私募投资者退出蒙牛时出售的股权被一中粮投资和厚朴基金(厚朴基金是由高盛集团的中国合伙人方风雷创立的一家私募股权公司,管理着25亿美元的资产)接手,为蒙牛将来再融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