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耕地面积变化(1970到2014年)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演变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演变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演变历程作者:唐朝光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31期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演变历程,包括我国耕地保护政策检讨的现势性,耕地保护政策发展历程。

关键词:耕地;保护;政策本文重点对改革开放后耕地保护政策的演进历程进行回顾,并以时间为序,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经济发展过程,根据国务院及国土管理系统颁布的有关耕地保护的各项法规、条例等,将这一演进历程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从纵向透析改革开放后耕地保护政策的历史沿革,为深入评价耕地保护政策奠定基础。

1.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必要性耕地是指主要用于种植小麦、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耘的土地。

包括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及菜地。

我国的耕地资源表现出“一多三少”的特征:一是耕地总量多,按照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16),我国的耕地资源总量,仅次于美国、印度和俄罗斯,居世界第 4 位。

二是人均耕地面积少。

2015年底中国耕地面积20.24亿亩,仅约占国土面积的 14.0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 40%。

三是耕地后备资源少。

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耕地后备资源仅约为 533.33 万公顷,且大多分布在生态脆弱区,补充耕地成本高、难度大;四是优质耕地占比量少。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末,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全国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9.96等,优、高、中、低等耕地面积比例分别为2.90%、26.59%、52.72%、17.79%。

作为人口大国,保有一定量的耕地资源,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长治久安。

为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和措施,体现在:一是将耕地保护写进了1998年《刑法》,增设了“破坏耕地罪”、“非法批地罪”和“非法转让土地罪”,用以规范耕地使用市场;二是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法律形式严格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建立耕地保护责任制;三是采用“征收耕地占用税、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防范耕地被滥用,四是通过划定与监测基本农田保护区、对耕地质量进行分等定级、土地复垦管理等措施来强制性实施耕地保护政策。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高考真题集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高考真题集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高考真题集1.我国的人口状况(2011·上海地理)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问题。

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展的变化。

(1)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______%。

(2)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

_______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3)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2010年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这说明______年到______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

(4)分别读1953年、1982年人口金字塔图,说明0~4岁与5~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例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1953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8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位置与发展特征【典例】(2011·天津文综)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乙省城市化水平达到64%。

2011年该省部分地区在我国“十二五”中被确定为农业基地(如下图所示)。

(1)甲省很多河流不利于发展河运。

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说明两条自然原因。

(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乙省人口总数超过了甲省,居全国首位。

请结合图表信息简述其原因。

(3)据文字材料,指出乙省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所提供的材料中,找出一条证明此矛盾产生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地形特征及其影响【典例1】(2012·济南模拟)下图为沿我国32°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1)~(3)题。

中国耕地面积变化

中国耕地面积变化

中国耕地面积变化1.耕地数量变化的总体趋势对于我国耕地总量,一直缺乏权威的数据。

比较长的时间序列数据是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4].根据统计局的资料,我国耕地面积在1957年达到高峰,其后经历了一次大幅度的减少。

第二次大的滑坡发生在1965~1977年;第三次1980~1988年;第四次从1992年持续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耕地减少的速度是60年代至今最快的一段时间。

根据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和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计算[5],1978~1997年累计增加耕地1140万hm2,累计减少1605万hm2,两者相抵,净减少465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5%,相当于整个江苏省的耕地面积。

这段时间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25万hm2,而在此前的10年(1968~1978)间,平均每年净减少16万hm2,速度明显加快。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间,耕地总量平衡中只有1979、1990、1995和1996年新增耕地面积超过了减少的耕地面积。

但净增面积有限,不超过10万hm2.净减少最快的是1984~1988年,年均减少55万hm2,其中1985年是减少最多的一年,达100万hm2.1993~1995三年也很突出,每年净减少近40万hm2. 如果仅从全国尺度考察耕地总量变化,会忽视一些重要的现象。

从耕地面积变化的空间分布上看,净减少最快的一是广东、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北京、天津及辽宁等沿海省份;二是陕西、湖北、四川、湖南、山西等中部省份。

尽管从全国的趋势看个别年份耕地面积是净增加的,但这些自然条件较好的省份自1978年以来一直维持着净减少的趋势。

那些自然条件较差的边远省份,如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云南、广西、贵州、甘肃、宁夏等省,1988年以后耕地却基本上是净增加的。

个别省份,如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增加的幅度还比较大。

耕地面积变化的这种区域差异,说明在我国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中,生产力较低的耕地面积的增加,在数量上部分地抵消了优质良田的减少,因而掩盖了问题的实质。

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概述

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概述
1994年3月25日 ,《中国21世纪议程》在国务 院第16次常务会议上获得通过。
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议程》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与政策。 第二部分,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四部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
《中国21世纪议程》共24章、78个方案领域,20余万字 。
人类住区工作目标:
(1) 向所有的人提供适当的住房; (2) 改善人类住区管理; (3) 促进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 (4) 促进综合提供环境基础设施:水,卫生,排水和固体废弃物管
理; (5) 促进人类住区可持续的能源和运输系统; (6) 促进灾害发生地区的人类住区规划和管理; (7) 促进可持续的建筑业活动; (8) 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以促进人类住区的发展。
中国的状况
世界人口数据
1999年60亿: 1999年10月12日,被联合国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
2006年65亿: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最新预测,全球人口至2006年2月25日突 破65亿。
2025年80亿: 据有关权威机构预测,2025年将增加到80亿;
2050年93亿: 2050年将达到93亿。
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根据世界能源理事会(World Energy Council) 1995年的数据:
全球石油、天然气、煤探明的储量分别为: 2.4E+14、1.3 E+14、3.0 E+15(kg), 按照目前消耗速度,它们分别还能够维持使用75、66、
666年。
为了便于计算,一般将全部能源折合为标准煤来进行评价。
十六、崩溃声隆隆

自然资源: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知识要点及试题含答案解析

自然资源: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知识要点及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知识要点与跟踪训练:自然资源一、知识要点1、自然资源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

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

2、土地的利用类型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3、土地资源的分布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

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4、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5、森林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

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6、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

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

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

二、跟踪训练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变化趋势不会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B.1980年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910年的一半C.1990年至2000年人均耕地减少速度最快D.应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变化趋势2.不会造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是()A.实行计划生育政策B.土地盐碱化C.水土流失D.荒漠化3.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耕地、林地面积比重较大B.我国对于草场的利用很合理C.“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D.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小4.下列图片表示节水标志的是()5.小方的爸爸是一个水利专家,他从事的工作是把长江水系的水引到遥远的北方,你知道小方的爸爸的工作是为了解决()A.长江洪涝的问题B.水资源时间变化大的问题C.水体污染的问题D.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6.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A.植树造林B.跨流域调水C.修建水库D.提高水价2012年12月31日7时40分,山西某化工厂发生一起因输送软管破裂导致的苯胺泄漏事故,泄漏苯胺随河水流出省外,处于受污河水下游的河北、河南两省也受到影响,三省联动应急,截流治污。

2018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中国经济转型》(试题及答案) 整合版

2018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中国经济转型》(试题及答案) 整合版

自发到自觉自发自觉自悟内部成本外部化内外成本核算化外部成本内部化基本成本市场化生态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乡村中国统一关联不大对立统一对立自我循环率效率与公平经济最大化最佳利用率管制性为主公益性为主法制性为主经济性为主无关联对抗性一致性共通性正处在帕累托最优尚未实现帕累托最优已经完成了帕累托最优调整永远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201520162018 2014 2010 2009 2012 2013是否否是是否是否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自我循环率效率与公平经济最大化最佳利用率无关联对抗性一致性共通性生态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乡村中国2015201620182014管制性为主公益性为主法制性为主经济性为主正处在帕累托最优尚未实现帕累托最优已经完成了帕累托最优调整永远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自发到自觉自发自觉自悟统一关联不大对立统一对立内部成本外部化内外成本核算化外部成本内部化基本成本市场化是否是否是否否是否是管制性为主公益性为主法制性为主经济性为主自发到自觉自发自觉自悟内部成本外部化内外成本核算化外部成本内部化基本成本市场化自我循环率效率与公平经济最大化最佳利用率无关联对抗性一致性共通性生态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乡村中国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统一关联不大对立统一对立2015201620182014正处在帕累托最优尚未实现帕累托最优已经完成了帕累托最优调整永远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否是否是是否是否是否自我循环率效率与公平经济最大化最佳利用率内部成本外部化内外成本核算化外部成本内部化基本成本市场化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统一关联不大对立统一对立管制性为主公益性为主法制性为主经济性为主生态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乡村中国无关联对抗性一致性共通性20152016201820142010200920122013正处在帕累托最优尚未实现帕累托最优已经完成了帕累托最优调整永远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否是是否是否是否否是1、自()年起,海淀区生活垃圾才实现完全收运,转运至六里屯填埋场。

1.2_专题研究_我国耕地状况

1.2_专题研究_我国耕地状况
参考文献:王万茂.人均耕地0.8亩警戒线透视.中国土地,2001,10:32-33.
人均耕地最低拥有量的制约因素
人均耕地最低拥有量:养活1个人所需耕地数量:
粮食总产 人均粮食消费水平
影响粮食总产的因素
粮食总产量(Pt)=f(粮食单产水平a,播种粮食面积b)
增加粮食总产量的途径: ①提高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品种、土壤改良) ②扩大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王万茂.人均耕地0.8亩警戒线透视.中国土地,2001,10:32-33. 蔡运龙等.区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耕地资源调控.地理学报,2002,57(2):127-134. 李萍.重庆耕地问题动态平衡机理分析.地政月报,2001,(3):41-45.
一、人均耕地警戒线0.8亩的根据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基础,而粮食是人类主 要的食物来源 。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地,耕地数量和质量决定着粮 食生产状况和水平,保护耕地就是保证粮食安全。 人均食物消费水平取决于人均粮食占有量,人均粮 食占有量取决于粮食总产量。
FAO划分的粮食过关标准
粮食自给:1人一昼夜享用2300大卡热量的食物消费 粮食根本解决:1人一昼夜享用9000大卡热量的食物消费
借助热量折算系数,可将食物消费水平折 算为粮食实物量。 粮食自给人均占有粮食: 225kg/cap.yr 根本解决人均占有粮食:1000kg/cap.yr。
FAO确定的人均耕地占有量
文献:陈百明,周小萍.全国及区域性人均耕地阈值的探讨.自然资源学报,2002,17(5):622-628.
人均耕地最低拥有量应是动态的
在既定粮食消费水平下,作物单产变化,人 均所需最低耕地面积不同。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粮食消费水平不同, 人均所需最低耕地面积也不同。

确保、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确保、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确保、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作者:***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年第08期【摘要】水利是農业的命脉,对降水地域、季节分布高度不平衡的中国而言尤其如此。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持之以恒的农田水利建设对中国粮食稳产增产、闯过多次重大水旱灾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1970年代以来的急剧干旱化中发挥的稳产增产作用尤为显著,成为中国得以在国际竞争“淘汰赛”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尖锐复杂的国际环境进一步凸显了其重大现实意义。

对比分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与此前历年统计数据,我国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可能已经大幅减少五六百万公顷至近十年前水平,降幅可能达到7%~8%、甚至10%左右,对我国粮食安全形成了潜在威胁,需要给予高度重视,采取相应措施,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灌溉面积粮食安全农作物【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ki.rmltxsqy.2022.08.009民以食为天,在中美贸易摩擦蔓延升级、“新冷战”之说甚嚣尘上的环境下,确保粮食安全更是重中之重,而农田水利建设、有效灌溉又是稳定和提高耕地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

根据2021年8月25日发布的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对比分析此前历年耕地面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数据,我国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可能已经大幅减少五六百万公顷至近十年前水平,降幅可能达到7%~8%、甚至10%左右,对我国粮食安全形成了潜在威胁。

鉴于提高复种指数等其他稳产增产措施上升空间有限,对此更需提高警惕。

需要盯紧有效灌溉面积统计数据调整,确保有效灌溉面积数据真实可靠,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确保投入,改善激励机制,适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升有效灌溉面积,并因应旱灾面积缩小、水灾面积可能趋向扩大的气候变化趋势,调整、完善水利灌溉设施功能。

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大幅度减少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指标解释,耕地灌溉面积指具有一定的水源,地块比较平整,灌溉工程或设备已经配套,在一般年景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一般情况下,耕地灌溉面积应等于灌溉工程或设备已经配套,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水浇地面积之和。

近10年中国耕地变化的区域特征及演变态势

近10年中国耕地变化的区域特征及演变态势

第37卷第1期农业工程学报V ol.37 No.12021年1月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an. 2021 267 近10年中国耕地变化的区域特征及演变态势袁承程1,张定祥2,刘黎明1※,叶津炜1(1.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193;2.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北京100035)摘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推进,中国耕地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通过分析2009-2018年中国耕地的时空变化,掌握中国耕地变化的区域特征与变化态势,有助于制定差别化的区域耕地保护政策与管理策略,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该研究基于2009-2018年土地调查格网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数学指数模型等方法,从耕地数量、空间以及立地条件等方面研究近10年来中国的耕地时空变化特征。

研究表明:1)2009-2018年间中国耕地数量总体稳定,但是耕地数量变化的区域差异较大。

全国耕地共减少39.37万hm2,减少幅度为0.29%。

2)从市域尺度分析,呈现以“哈尔滨-郑州-昆明”带为中心的东-中-西分异特征,该中心带内耕地净减少面积与全国耕地净减少总量基本持平,而该中心带以东地区的耕地净减少量与中心带以西地区的耕地净增加量相近。

3)耕地空间变化率在长江以北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区、黄淮海平原区以及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相对较高,表明这些区域人为调整耕地空间布局的强度较大,但其市域内净增加耕地面积总量却不大。

4)耕地减少主要分布在距离主要城市中心30 km以内的区域,而耕地增加主要发生在离城市中心40 km以外区域,这进一步说明城市化发展仍然是当前耕地减少的主导因子。

此外,石嘴山、延安、雅安、榆林、张家口、丽水和泉州等地的耕地平均海拔增加较大,说明这些地区耕地“上山”现象较为严重。

因此,今后应根据耕地变化“热点地区”的动态识别,提升自然资源管理和督察的精准定位和因地施策的能力。

耕作学试题及其答案

耕作学试题及其答案

耕作学试题及其答案耕作学名词解释:1、持续农业2、作物布局3、免耕4、轮作5、茬口6、叶日积7、套作8、休闲9、耕作制度10、LER11、复种指数12、生态位13、冠竞争15、种植制度16、边际效应17、作物生态适应性 19、根竞争21、农业资源23、土壤耕作25、多熟种植26、农牧结合27、立体种植28、养地制度29、水土流失30、风蚀31、换茬32、耕作学33、幅宽34、单作(sole cropping) 35、间作(row intercropping) 36、混作(mixed intercropping):37、复种(sequential cropping) 38、种植指数39、熟制40、撂荒(shifting cultivation) 41、种养结合42、连作(continuous cropping):43、土壤耕作(soil tillage): 44、土壤宜耕性(土壤耕性) 45、土壤耕作制46、农业自然资源47、复种轮作48、沟垄耕作法49农牧结合的耕作制度50土壤耕作51种植方式(种植形式)52农业生态系统53生物群落54十分之一定律55土地当量比56生活型57耕层构造58密植效应59生态龛60正对等效应61土壤培肥62耕法63土地生产潜力64集约耕作制65基本耕作1、持续农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农业。

2、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3、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4、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5、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6、叶日积:是指作物维持一定叶面积的日数与叶面积的乘积。

7、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

[整理版]我国人均耕地面积

[整理版]我国人均耕地面积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多地少,土地压力十分巨大。

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粮食必然要保障自给,耕地问题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

但耕地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逐年降低,致使我们国家的耕地面临很大的危险。

本文总结并分析了耕地闲置、耕地荒废和耕地占用等我国耕地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而且,很多资料都源自组员家乡的实际情况,视角更贴近实地情况。

从个人层面和土地制度层面找原因,并尝试通过完善土地制度,提供解决耕地问题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耕地问题,耕地闲置,耕地荒废,耕地占用,土地制度正文:耕地问题的重要性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也是最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耕地资源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维护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尤其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由于特殊的国情所致,耕地显得尤为重要。

现阶段,中国总人口达到14.56亿,其中农业户口9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为7亿4千万;全国耕地面积为18.2574亿亩(2008年);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35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粮食产量46950万吨。

我国现有的这18多亿亩耕地,不但是粮、油生产的基础,而且也是农区人民肉、蛋、奶供给的源泉,是14多亿人民的衣食所依,如此少的耕地却要要活如此多的人口,土地压力可见一斑。

在粮食安全的背景下,我国耕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在粮食全部自给的保障水平下,2005年我国耕地面积供应缺口为1216.72万公顷,2010年为2968.46万公顷,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粮食必然要保障自给,因而保护耕地已经是刻不容缓[1]。

新世纪,中国农业的发展任务极其艰巨,不仅要持续增产,确保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而且还有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能源和工业原料。

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实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首先就要保障耕地的合理高效使用,提高农产品产量,可以说耕地问题(农产品产量、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解决农村耕地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进行,土地始终是我国农民的根本问题。

建国以来我国耕地数量变化的历史考察与启示

建国以来我国耕地数量变化的历史考察与启示

图11949-1986年的耕地总量变化情况[1]收稿日期:2007-06-18;改回日期:2007-09-06作者简介:傅超(1982-),男,副主任科员,从事土地经济与城市经营研究。

①虽然也有学者认为该数据由于受各级利益关系和调查误差等多方面的影响而质量不高(郑云阳,2003)。

但已是当前所能获得的相对精确的耕地面积数据。

建国以来我国耕地数量变化的历史考察与启示傅超1,郑娟尔2,吴次芳2(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北京100013;2.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9)摘要:分三个阶段对我国建国以来的耕地数量变动史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阶段耕地数量的变动情况及相应的政治、社会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历史经验以供现行耕地保护参考,同时提出耕地减少分析对宏观调控的意义以及耕地保护政策需要严格执行的必要性。

关键词:耕地;耕地数量;历史考察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我国一直强调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来保护耕地,并采取了用途管制、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等措施,但耕地总量仍呈逐年递减之势,这成了耕地保护中的怪现象。

“耕地保护”在“两会”被如此重视,说明“十一五”期间我国耕地保护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本文将对建国以来我国耕地数量的递减史进行回顾并总结相关经验,以史明鉴,以供现行耕地保护工作参考。

一、耕地面积变动的历史足迹(一)数据标准在国土资源部成立以前,我国存在两套数据:国家统计局数字和1979-1985年组织的全国范围(除港、澳、台、南海诸岛外)的土地概查数据。

耕地问题研究组认为概查数据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部门规划的主要依据[1]。

本文以此为准,结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分析1949-1995年耕地面积变动的历史数据。

1996年以后的数据以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土地详查数据为准①。

(二)耕地总量变动史耕地面积的变动包括总量的变动和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动,这里先分析总量的变动。

中国历年粮食产量、人口和人均粮食量总览(1949~2016年)

中国历年粮食产量、人口和人均粮食量总览(1949~2016年)

中国历年粮⾷产量、⼈⼝和⼈均粮⾷量总览(1949~2016年)粮⾷产量就是全年的粮⾷⽣产总量,是反映我国农业⽣产的重要指标。

从收获季节上看,包括夏粮、早稻和秋粮;从主要品种上看,包括⾕物、薯类、⾖类,其中⾕物包括⼩麦、稻⾕、⽟⽶、⾕⼦、⾼粱和其他⾕物。

粮⾷产量是粮⾷经晒乾後的原粮产量。

其中⾕物、⾖类⼀律按脱粒、晒乾後的原粮折成国家标准含⽔杂率计算产量;薯类以5:1折算。

2012年中国全年全国粮⾷总产量达到58957万吨,⽐上年增加1836万吨,增长3.2%,连续九年增产。

其中,夏粮产量12995万吨,⽐上年增长2.8%;早稻产量3329万吨,增长1.6%;秋粮产量42633万吨,增长3.5%。

棉花产量684万吨,增长3.8%;油料产量3476万吨,增长5.1%;糖料产量13493万吨,增长7.8%。

▶中国(⼤陆)粮⾷产量、⼈⼝和⼈均粮⾷量总览(1949~2012年)年度粮产量(万吨)增率⼈⼝(亿)增率⼈均粮(公⽄)1949年11318— 5.4167—208.91950年1321314.34%5.5196 1.86%239.41951年143698.05% 5.6300 1.96%255.21952年1639212.34%5.7482 2.06%285.21953年16683 1.74% 5.8796 2.23%283.71954年16952 1.59% 6.0266 2.44%281.31955年183947.84% 6.1465 1.95%299.31956年19275 4.57% 6.2828 2.17%306.81957年19505 1.18% 6.4653 2.82%301.71958年19765 1.32% 6.5994 2.03%299.51959年16968-16.48%6.7207 1.80%252.51960年14385-17.96%6.6207-1.51%217.31961年13650-5.38% 6.5859-0.53%207.31962年1544111.60%6.7295 2.13%229.51963年170009.17% 6.9172 2.71%245.81964年187509.33%7.0499 1.88%266.01965年19453 3.61%7.2538 2.81%268.21966年214009.10%7.4542 2.69%287.11967年21782 1.75%7.6368 2.39%285.21968年20906-4.19%7.8534 2.76%266.21969年210970.91%8.0671 2.65%261.51970年2399612.08%8.2992 2.80%289.11971年25014 4.07%8.5229 2.62%293.51972年24048-4.02%8.7177 2.23%275.91973年264949.23%8.9211 2.28%297.01974年27527 3.75%9.0859 1.81%303.01975年28452 3.25%9.2420 1.69%307.91976年286310.63%9.3717 1.38%305.51977年28273-1.27%9.4974 1.32%297.71978年304777.23%9.6259 1.33%316.61979年332128.23%9.7542 1.32%340.51980年32056-3.61%9.8705 1.18%324.81981年32502 1.37%10.00721.37%324.81982年354508.32%10.16541.56%348.7年度粮产量(万吨)增率⼈⼝(亿)增率⼈均粮(公⽄)1983年387288.46%10.30081.31%376.01984年40731 4.92%10.43571.29%390.31985年37911-7.44%10.58511.41%358.21986年39151 3.17%10.75071.54%364.21987年40473 3.27%10.93001.64%370.31988年39404-2.71%11.10261.55%354.91989年40755 3.31%11.27041.49%361.61990年446248.67%11.43331.42%390.31991年43529-2.52%11.58231.29%375.81992年44266 1.66%11.71711.15%377.81993年45649 3.03%11.85171.14%385.21994年44510-2.56%11.98501.11%371.41995年46662 4.61%12.11211.05%385.31996年504547.52%12.23891.04%412.21997年49417-2.10%12.36261.00%399.71998年51230 3.54%12.47610.91%410.61999年50839-0.77%12.57860.81%404.22000年46218-10.00%12.67430.76%364.72001年45262-2.11%12.76270.69%354.62002年457110.98%12.84530.64%355.92003年43070-6.14%12.92270.60%333.32004年469478.26%12.99880.59%361.22005年48402 3.00%13.07560.59%370.22006年49804 2.70%13.14480.53%378.42007年501600.81%13.21290.52%379.62008年52871 5.11%13.28020.51%398.02009年530820.44%13.34740.50%397.72010年54648 2.85%13.41000.479%407.52011年57121 4.34%13.47350.479%424.02012年58957 3.11%13.54040.492%435.42013年60194 2.1%13.60720.495%-2014年60703-%13.67820.521%-2015年62144-%13.74620.496%-2016年61625-%13.82710.586%-2017年--%13.90080.532%-2018年--%---2019年--%---2020年--%---国家卫⽣计⽣委17年印发了《“⼗三五”全国计划⽣育事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国总⼈⼝在14.2亿⼈左右。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_20120925074834699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_20120925074834699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第一课时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成因【目标导航】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分析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思维拓展】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被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

据此思考以下问题。

(1)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是怎样形成的?南方丘陵山区虽处于北回归线附近,但地处亚欧大陆东南部,东面和南面濒临太平洋的海陆位置,使这里成为世界上季风最显著的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济损失比黄土高原有过之而无不及,试分析其原因。

从自然地理背景看,这里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较大,多河流发育;地貌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侵蚀,岩石裸露,土壤将难以恢复。

裸露的红壤丘陵,被人们称为“红色沙漠”。

从人文地理背景看,首先,这里人多地少,因地处亚热带,水热条件好,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高,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大;其次,本区江河的下游地区,人口稠密,城镇集中,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形成的旱涝灾害,对下游地区造成巨大损失。

【自我评价】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最深厚、分布最广泛的地区,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回答1—3题。

1.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A.峰岭众多,地表呈波状起伏B.石灰岩广布,地表起伏很大C.黄土覆盖,地表坦荡无垠D.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壑纵横2.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正确的是()A.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的结果B.是流水侵蚀而形成的C.是风力侵蚀而形成的D.是风力堆积而形成的3.黄土高原比较频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①地质地震灾害②水旱灾害和气象灾害③酸雨④水土流失、土壤侵蚀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回答4—6题。

4.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5.影响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不包括()A.地形B.降水C.植被D.台风6.有关我国土壤侵蚀的问题,正确是()A.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流水侵蚀最严重B.东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土壤侵蚀不明显C.西南地区降水多,水土流失最严重D.东北土壤冲刷严重,黑土肥力下降7.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②黄土高原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③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低山丘陵更多④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抗侵蚀能力更低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8.有关南方低山丘陵区生态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较少,人地关系比较和谐B.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C.气候湿润,植被破坏后恢复容易D.地处回归线附近,降水较少,风力侵蚀作用显著(1)1970年到1990年,当地耕地面积的变化为_______,森林、草地面积比例则呈现出________趋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耕地面积变化(1990到2009年)

我国耕地面积变化(1990到2009年)
3.04 河 南 2.52 湖 北 3.39 湖 南 0.59 广 东 0.00 广 西 7.05 海 南
0.28 四 川 0.00 贵 州 3.95 云 南 3.86 西 藏
0.98 陕 西 3.07 甘 肃 0.00 青 海 0.00 宁 夏 0.00 新 疆
9169.1 0.278839425 四 川
5971.7 5.91307223 安 徽
1434.7
0福 建
2993.4 6.23682126 江 西
7689.3 3.80616584 山 东
8110.3 2.51632203 河 南
4949.5 3.38967541 湖 北
3953 0.58605495 湖 南
3272.2
0广 东
4407.9 7.05103853 广 西
485.6 6.306569568
6883.3
0
4588.6 3.210421489
8201 4.289789986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4174.8
0辽 宁
5578.4 0.242311922 吉 林
11773 3.89244765 黑龙江
315.1 4.592237713 上 海
5061.7 1.103284399 江 苏
8110.3 4949.5 3953.0 3272.2 4407.9 762.1
5.29 北 京 3.53 天 津 6.31 河 北 0.00 山 西 3.21 内蒙古
9.05 辽 宁 0.00 吉 林 0.24 黑龙江
1.63 上 海 4.59 江 苏 1.10 浙 江 2.30 安 徽 5.91 福 建 0.00 江 西 6.24 山 东
100 全国总计 130039.2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变迁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变迁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变迁作者:暂无来源:《资源导刊》 2019年第11期张艳琳“民以食为天”,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不断进步,粮食安全已由供给短缺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的稳定阶段。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安全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也在不同时期面临着不同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出台了相应的制度和政策。

根据耕地保护制度的特点及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形成和演变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耕地保护制度的萌芽时期(1978~1985年)据统计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耕地面积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耕地保护问题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导致耕地快速减少。

1982~1985年,耕地保护问题急切性初步显现,主要特点就是土地多头管理、耕地被大量无序占用。

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在农牧渔业部内成立了土地管理局。

经过农村制度的改革、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以及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基本建设的发展、非农业产业发展以及农民建房导致耕地被大量占用,出现了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现象。

但由于国家还没有颁布土地管理法,农牧渔业部土地管理局仍受部门局限,无法全面形成统一管理全国土地的权限和职责,耕地被大量占用的情况也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在此背景下,耕地保护问题逐步引起重视,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耕地保护,中央政府也对耕地减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总结,并通过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颁布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对认识到的问题进行重点部署。

这一时期耕地保护意识逐步觉醒,并成为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建立萌芽时期。

耕地保护制度的启动时期(1986~1996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经济增长迅猛,城乡基础设施以及各类工业建设等全面铺开,加之农业结构调整及灾毁等原因,这一时期我国耕地流失速度仍然较快。

据统计,1986~1996年期间全国耕地净减少4655.70万亩。

改革开放40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动趋势研究

改革开放40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动趋势研究

改革开放40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动趋势研究作者:黄艳平马松林来源:《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年第09期[摘要]土地是社会中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也是实现我国粮食、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城市化、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作为土地精华的耕地被大量占用,导致我国耕地面积发生很大的变化,耕地资源的稀缺已经成为限制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通过对全国耕地面积的空间分布、三大区域耕地面积的变动趋势分析,了解我国耕地面积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以期更好地控制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严守耕地红线不动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耕地面积;空间分布;区域分析作为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巾国,用不足世界7%耕地,养育着20%的世界人口,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

一方面,建设用地和人口增加带来的住宅需求导致对耕地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我国环境污染、土地沙漠化的扩大,导致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土地质量的下降。

再加上我国农业生产条件、生产力水平等原因的限制,耕地的数量和质量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坚守我国耕地红线、改善耕地质量迫在眉睫[1]。

1 我国耕地面积的空间分布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据《2016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为134 956.6干公顷,全国建设用地总面积为39 068.2千公顷。

表1是2016年我国31省市耕地面积数据排名,名列前茅的依次是黑龙江、内蒙卉‘和河南;后三名是分别是天津、北京和上海。

2 我国耕地面积的趋势分析1949-2017年全国耕地面积变化趋势见图1。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图1可看出,1949-2017年我国耕地面积呈现阶段性增长和阶段性减少的波动增长型发展趋势。

1949-1957年我国耕地面积呈现增长趋势,从98000千公顷增加到112000千公顷;尤其是1949-1952年,平均每年保持约3333.3千公顷的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