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闺阁画家没骨花鸟画浅析
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设色特征分析
![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设色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26939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0.png)
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设色特征分析作者:王敏来源:《收藏与投资》2024年第07期摘要:恽寿平是一位清代花鸟画家,尤长于没骨花鸟,他在继承前人绘画的基础上,将写意画与工笔画相结合,创造了画风高逸、淡雅妍丽的没骨花鸟画绘画风格。
关键词:恽寿平;没骨花鸟画;设色恽寿平,江苏武进人,生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卒于清代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他是清代最为著名的画家之一,初名格,字寿平,号南田,又号白云外史、草衣生等。
他与王时敏、王原祁、王鉴、王翚、吴历合称“清六家”。
恽寿平出生在明代末年一个没落的书香世家,但是赶上了乱世经年,于是饱受流离颠沛之苦。
朝代的更迭、社会的动乱以及他个人所经历的磨难给他内心留下了难以忘怀的伤痛。
同时这惨痛的经历对他的生活和艺术道路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于是醉心于诗书画艺术创作以寄托自己的感情,虽穷困潦倒也终身不改其志。
没骨花鸟画中的“没”字,取其淹没而含蓄之意,就是隐去了“骨”,不采用墨笔勾勒外形这样的传统绘画方法,而是直接用色和墨去描绘物象的外形。
迄今为止,古书中最早关于没骨画的记载为北宋时期郭若虚的《见闻图画志》:“徐崇嗣画没骨图,以其先笔墨骨气而名之,但收取浓丽生态以定品。
”纵观恽寿平的没骨画风格,我们大致可以将其绘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属于工细型没骨画风格,整体设色非常清淡,用笔细致工整,这一时期恽寿平受到吴门画派中沈周、文徵明花鸟画的影响,没骨画法里面蕴含几分写意的韵味。
总之,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在早期呈现出一种粗犷而不狂野、设色较为清淡的特点。
在恽寿平的绘画作品当中,最早的没骨花鸟作品是他和唐苂一起创作的《红莲绿藻图轴》。
其中,唐苂描绘红莲,恽寿平负责其中的水藻,整体面呈现工整细秀的特征,红莲的色彩是淡雅的,宛如一位美人,让人不禁动心。
在恽寿平40岁的时候,他的绘画创作进入中期,这一时期是从前一阶段的那种工细型没骨风格向写意型没骨风格的过渡。
此时期的画作,色彩沉厚,缤纷多彩,这一时期恽寿平形成了典型风格,在完成上一阶段的工笔和写意相结合的变革以后,绘画的风格更加趋向于细致,更加注重抒发内心情感。
浅析恽寿平没骨花鸟画技法的独特风格
![浅析恽寿平没骨花鸟画技法的独特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2f039d7e58fafab069dc0228.png)
★基 金 项 目: 齐 齐 哈 尔 大 学 大 学青 年 教 师 科 学 技 轮 廓 勾 勒 淹 没 ; 第 二则是没有 . 具 体 指 不 进 行 轮 廓 的 术 类 科 研 启 动 支 持 计 划 项 目《 现 代 工 笔 画 中设 计 构 成 勾 勒 。 沈括曾在《 梦溪笔谈》 中对 没 骨 画 法 进 行 了 记 载 要素研究》 ( 项目  ̄ - : 2 0 1 2 W— M1 7 ) 描述 。 说 明了徐崇嗣没骨画法 的特点及其 渊源 . 揭 示 了徐 崇 嗣从 野 逸 的落 墨 为 格 到 皈 依 了宫 廷 画 的 富贵 恽 寿平 ( 1 6 3 3 ) 生 于 明末 清 初 的衰 落 书香 家 庭 , 其 风 尚的 原 因 。 郭 若 虚 也 曾在 《 图 画见 闻志 》 中 提 到 过徐 原名为格 , 字寿平 。 后 改为字正叔 , 其号南 田 . 别 号 也 熙 堂 兄 徐 铉 记 阐 述其 绘 画 的特 点 是 以墨 色 为 重 . 色彩 有许多 , 江苏武进 ( 现 常州 ) 人 由于 其 生 活 的年 代 多 辅 之 许 多 有 关 没 骨 画法 的文 献 记 载 都 使 我 们 了 解 到 动乱 . 因此 对 其 后 来 的思 想 文 化 及 生 活 都 造 成 了相 应 没 骨 画 法 的 发 展 历史 . 以及 其 不 同 发展 时期 人 物 的不 的 影 响 。恽 寿平 从 小 就 比较 聪 明 . 其 学 习 绘 画 主 要 师 同 风 格 特 点 。 从 于其 伯父 恽 向 . 自此 之 后 恽 寿 平 便 开 始 了 自己 的 艺 二、 恽 寿 平 没 骨 花 鸟 画 的 风格 特点 术 创 作 生 涯 由 于 受 到 父 辈 们 的 气 节 和 学 识 爱 好 影 恽 寿 平 的没 骨 花 鸟 画 特 点 是 以 清 新 高 雅 为 主 要 响. 其 未 参 加 当时 的 科 举 考 试 . 而 是 成 为 隐士 . 并 经 常 特 色 .在欣 赏其 画作 时就 好 像 有 种 清 风 拂 面 的 感 觉 . 与友 人 一起 讨 论 没骨 画法 。其 还 和 当时 的 “ 四王” 、 吴 那 种 朴 素之 美 让 人 过 目难 忘 恽 寿 平 笔 下 的 画作 注重 厉 等人 并 称 为 “ 清初六 家” : 不仅如此 . 其 还 是 常 州 画 景 物 的 平 实 特 点 . 其色彩描绘 虽然艳丽 . 但 却 不 显 得 派 的创 始 人 。恽 寿 平 的艺 术 造 诣 较 深 . 其 主要 以 花 卉 媚俗 , 非 常 清 新 洁净 。 在 纯 自然 的手 法 塑 造 中 . 使 作 品 画艺 影 响较 重 . 其 自创 的 没 骨 花 鸟 画 为 当 时 的 花 鸟 画 表 现 出 天然 的特 点 . 绝不 存 在 矫 揉 造 作 的 感 觉 。 同时, 增 添 了鲜 活 的生 机 色 彩 . 始终 能 给人 一 种淡 雅 清 新 之 恽 寿平 的作 品取 材 比较 广 泛 新 颖 . 通 过 其 独 具 匠 心 的 感。 其 采 用 的没 骨 法 多 用 色 彩 渲 染 . 勾勒较少 , 且 画法 绘 画手 法 .其 作 品 都 能 达 到 较好 的 艺术 造 诣水 准 . 充 较工整简洁 , 文人 情 味一 目了然 分 展 现 其 内在 生 动 的 景 物 形 象 在 对 传 统 没 骨 画 法 的 没 骨 法 的具 体 考 究 继 承基础上 . 进 行 了创 新 性 的 发 展 . 创 造 出具 有 个 人 没 骨 法 作 为 我 国花 鸟 画 法 的 一 种 . 其 产 生 时 间较 特 色 的没 骨 画法 . 奠定 了我 国花 鸟 画 的 发 展 实 力 。恽 为久远 : 创 始 人 为 五 代 时期 的 张 僧 繇 . 当 时 的 形 式 多 寿平 的没 骨 花 鸟 画 创 作 皆 源 于 生 活 . 在 生 活 化 的 基 础 为 山水 画 . 主要 采 用 青绿 重 彩 通 过 明暗 层 次 的渲 染 来 上 推 动 其 自身 的 艺 术 创 作 思 想发 展 恽 寿 平 额 没 骨 画 表 现 而 在 我 国 的 唐 代 至 北 朝 时期 的 莫 高 窟 中发 现 了 法 主要 继 承 徐 崇 嗣 . 其 注 重 自然 写 生 的 渲 染 其 没 骨 没 骨 画 画 法 的踪 迹 . ・ 其 主 要 是 采 用 色 彩 直 接 进 行 渲 画 的创 作 主 要 分 为 两 个 时 期 。 即 探 索 期 和 成 熟 期 其 染。 据相关史料 . 没 骨 花 鸟 画主 要 开 始 于 北 宋 时 期 , 其 中 . 探 索 期 主 要 是 其 四 十岁 前 . 在 对 此 阶 段 的相 关 作 具 体 人 物 为 徐 崇 嗣 恽 寿 平 的 没 骨 花 鸟 画 就 是 以 其 为 品分 析 中 , 可知 道其 受沈 周 、 陈 淳 的影 响较 深 成 熟 期
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8f7df90916fc700abb68fc56.png)
浅析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艺术特色摘要中国绘画历来被称为线条的艺术,没骨用笔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但不容忽视的是,与骨法用笔相异的没骨法向来都是夹在工笔与写意之间,虽然艰难却一直向前发展着。
所以,在当代传统绘画面临种种危机的时候,没骨法更是容易被人忽视。
如何在当代保留并创新没骨法,这是我们进一步发展与提高和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没骨法比较感悟恽寿平(1633—1690年),初名格,字寿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别号南田,江苏武进人(今江苏常州市郊),清代著名画家。
恽寿平早年向伯父恽向学画山水,取法元代王蒙、黄公望、倪瓒,并上溯董源、巨然。
中年以后转为以画花卉禽虫为主。
他从明代沈周、孙隆等人的作品中吸取创作经验,创造“仿北宋徐崇嗣”的没骨花卉画法。
特点是以潇洒秀逸的用笔直接点蘸颜色敷染成画,讲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为满足,有文人画的情调、韵味。
其山水画亦有很高成就,以神韵、情趣取胜,与“四王”、吴历并称“清初六大家”。
他又善诗文和书法,诗被誉为“毗陵六逸之冠”。
书法主要学褚遂良,被称为“恽体”。
他的画作不仅出众,风格独具,而兼工诗书,题句清丽流畅,诗格脱俗超逸,为“昆陵六逸”之冠。
晚年作品最为精彩,笔墨简率苍劲,近似陈淳,具有更多文人画的墨戏意趣。
他强调人品与画品的关系,要求画家“出入风雨,卷舒苍翠”,然后“走向造化于笔端”的艺术境界。
他同时也强调画家主观情思对绘画形像的溶铸。
由于恽寿平一洗前习,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因而四海之内争学南田画风,蜚声画坛并开创了“常州画派”。
一、恽寿平“没骨画”的艺术特色恽寿平继承了前人的优秀传统,重视写生,作品基本上都从写生中得来,富有生机。
清初王时敏评价其画“真别开生面,令人眼目一新”。
同时对色彩亦有相当精辟的论述:”俗人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画至着色,如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三折肱知为良医,画道亦如是矣。
”[1]由此可见他对色彩的独到,用心之处,和没骨画技法的高超程度,非同一般,真是令人耳目一新。
浅谈恽寿平“没骨花”的设色风格特点
![浅谈恽寿平“没骨花”的设色风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5d9ed4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6.png)
浅谈恽寿平“没骨花”的设色风格特点恽寿平是中国画坛的一位杰出画家,也是世界话人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恽寿平擅长花鸟画,其作品在传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绘画的语言和表现手法。
恽寿平的“没骨花”系列作品是其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系列作品的设色风格有以下特点。
一、采用“没骨”画法恽寿平的“没骨花”系列作品采用了古代的“没骨”画法。
所谓“没骨”,就是指画法不用线条勾宽,以布置梅兰菊竹等极少一些之花木。
这种画法的作品,线条显得简洁、流畅、流行,显得服锅端庄,让人有一种超凡入圣、良心透彻的感觉。
有时画面的花卉甚至没有固定的形态,就像是在自由生长,随意随和。
二、色彩鲜艳明快恽寿平的“没骨花”系列作品色彩鲜艳明快。
他使用了纯正的色彩,尤其擅长运用明亮的色彩表现花卉的生气勃勃的姿态,如草木葱茏的春天,色彩中有极重的水墨之气,也有现代绘画的意味。
整个画面鲜花迎人,营造出一种繁华绽放的气息。
三、笔墨自由流畅恽寿平的“没骨花”系列作品的笔墨自由流畅,富有韵律感,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
毫不拘束的笔墨表现出花卉的姿态,让花卉的形象更具生命力,更真实生动,也更加充满活力。
四、表现出花卉的灵动与生机恽寿平的“没骨花”系列作品充满着花卉的灵动与生机。
他通过各种手法,让花卉的形象与生命力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恽寿平将花卉生命力的表现融入进画作中,使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享受到了花卉的生命活力。
总之,恽寿平的“没骨花”系列作品以婉约的骨气和秀美的造型,传承了中国花鸟画的精华,具有鲜明的个人创意和风格。
这些作品的设色风格鲜明明快,充满灵动和生机,在中国画坛和世界话坛上都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影响。
浅谈清代画家左锡嘉没骨花鸟画的风格
![浅谈清代画家左锡嘉没骨花鸟画的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b460e07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1.png)
浅谈清代画家左锡嘉没骨花鸟画的风格清代画家左锡嘉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花鸟画家,他的画作以清新淡雅、细腻精致而著称。
他擅长用水墨、颜料和丝绢来描绘花鸟,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左锡嘉的花鸟画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技法而备受赞誉。
他注重描绘花鸟的栩栩如生,在画面上通过精细的描绘和丰富的表现力,使观者能够感受到花鸟的真实形态和生动姿态。
他的笔墨细腻、丰富层次,透过细腻的表现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让观者感受到了花鸟的灵动和生命力。
左锡嘉的花鸟画作品不仅仅是对花鸟的描绘,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
他的作品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使人心情愉悦,仿佛置身于一片清新的乡野之中。
左锡嘉的花鸟画风格追求意境的净化,使画面更加纯粹、简洁。
他常常运用淡墨渲染,勾勒出花鸟的轮廓和细节,使画面更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通过巧妙地运用淡墨,他能够表现出花瓣的柔美、羽毛的轻盈,使整个画面更富有情趣和生气。
他的作品既不失真实性,又不失想象力,让人在欣赏的过程中忘却了世俗的烦恼,沉醉在清新淡雅的世界中。
左锡嘉的花鸟画作品中还常常融入了一些诗词、文字,增添画面的内涵和情感。
他的诗意花鸟画,不仅仅是对花鸟形态的描绘,更多的是在画面中渗透出了诗意和情感。
在他的画作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经典诗句,这些诗句与画面相得益彰,更加凸显了画面的意境和情感。
左锡嘉的花鸟画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他在继承前人花鸟画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绘画的一些技法和观念,使得自己的画作更富有新意和创意。
他善于用色,能够在画面中表现出不同层次的色调和质感,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他还常常运用反差强烈的明暗对比,使画面更富有张力和动感。
这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使得左锡嘉的花鸟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具有时代感和鲜明的个性。
左锡嘉的花鸟画风格清新淡雅、细腻精致,注重意境的净化,充满着诗意和情感。
他善于用笔,能够表现出花鸟的真实形态和生动姿态,使观者仿佛置身于一片清新的乡野之中。
清初恽寿平的“没骨花”
![清初恽寿平的“没骨花”](https://img.taocdn.com/s3/m/fe9c4e3087c24028915fc321.png)
关 键词 : 寿 平 “ 骨花 ” 恽 没
笔 笔有 天 际真 人 想 。 丝 尘 垢 , 无 下 笔 处 。古 人 笔 法 渊 源 。 一 便 其 最 不 同 处 , 多 相 合 。李 北 海 云 :似 我 者 病 。 ” 以不 同处 同 , 最 “ 正
一
得不“ 效诸黄之格” 而采用浓丽色调。而恽寿平不需要迎合那种 ,
仗势压人的画坛“ 领袖”他借鉴何种画风 , , 不需要看人眼色。 徐崇 嗣在“ 没骨花” 方面有创造性 , 他就学 习徐崇 嗣的创造精神 , 徐熙
、
淡 逸 之风
以色调 、 气韵胜 , 他就学 习徐熙的色调 、 气韵。
其二 , 恽寿平崇尚宋元 以来文人画风 , 必然喜好幽淡 色调 。 宋 元 以来文人画家“ 反对匠气 , 反对凡气 , 反对市井气 , 反对俗气 , 同
清・ 恽寿平《 田画跋) 南 ) ①
恽 寿平 被后人称 为“ 清初六大家 ” 之一 , 那是就 山水而言 , 然 就花卉画而论 , 他是最独特 的写生大家 , 其余 五家是无 法与之相
比的 。
南 田之所 以偏好古澹 、 淡雅 的色调 , 究其原 因有 四: 其一 , 氏精研徐熙 、 恽 徐崇嗣祖孙 画法 , 自然爱上 了淡雅的 很 色调 , 借鉴崇嗣 的“ 没骨法” 色调上学习的却是徐熙 的气韵。 , 那是
脂 略加 花青轻轻写 出 , 色最淡处 , 颜 近于清水 , 然后用 略重 的胭
其冷淡 , 品中以幽淡 的色调表现俗世之外 的情趣 , 作 浪迹江湖 2 0 年的倪瓒 , 寿平最为崇敬。 恽 他说 :元季士人不乐仕进 , “ 多以笔墨 自娱 , 复不以姓名传 , 苑称之为 ‘ ’ 绘 冷 元人。其笔趣 幽淡 , 真有烟
恽寿平花鸟画分析
![恽寿平花鸟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fa5a67b84ae45c3b358cf3.png)
这 一 时期 的作 品在 画坛 中呈 现 出绚 烂夺 目的 光辉 。这一 时 期 的代 表 作 品笔 墨清 劲 ,设 色 浓厚 ,鲜艳 而 不 媚俗 ,形象 真 实 生动 ,格 调 高 雅 。五十 岁 以后 的 作 品基 调 更趋 向清新 淡 雅 ,其晚 年代 表作 《 汀 鱼藻 图 》中 ,没 有传 统 的 勾勒 设 色 ,而是 以 色彩 直 接 点 染 蓼
的生机 。
雅 ,传神 地 再 现 了辛 夷 花 的 动 人 风姿 ,是 恽 氏 晚 年 的 精 品 杰作 , 较 完 美地 体现 并 实 践了 恽 寿平 所提 倡 的在继 承传 统 的基 础 上 更应 “ 以生 机 ,尽 造 物 之 妙 ” 的绘 画思 想 。 运 3 、诗 书 画相 结 合 ,格 调 高雅 中 国画是 多 方 面 的 ,不仅 要求 线条 美 ,也 要 注 意 到色 彩 的 调 和 ,更要 顾 到 画面 的 结构 。画面 上 的题 字 也很 重 要 ,若 字 写得 不 好 ,就会 影 响 整个 画 面 。诗 与 画题 相契 ,与 画意 相 合 ,予意 境 增
而成 。 2 、恽 寿 平 的没 骨 画绘 作 品 取材 广泛
除 了常 见 的梅 兰 竹菊 之 外 ,还有 荷 花 、桃 花 、百 合 、鱼 美 ,亦 擅 作鸟 等
兽。
恽 寿 平 花 鸟 画特 点 恽 寿平 的 “ 骨 ” 花卉 给 人 以清 新 高 雅 、宛若 “ 没 一阵 清 风迎 而袭 来 ”的平 淡 朴 素之 美 ,别开 生 面 ,令 人耳 目一新 。他笔 下 的 物 象平 淡 天 真 ,清 新 明净 ;色彩 艳 丽而 不 媚俗 ;师法 自然 而无 矫 揉造 作 之 态 ;题 材 广泛 ,皆能 以形 取神 ,形神 兼 备 。对传 统 “ 没 骨 法 ” 的继 承 和 发 展 ,独创 了恽 氏 “ 骨 画 ” 没 ,为 清初 花 鸟 画坛
画史研究清代没骨花鸟画的两种形态
![画史研究清代没骨花鸟画的两种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dc4bb41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c.png)
画史研究清代没骨花鸟画的两种形态五代时期,花鸟画出现了“黄徐体异”的格局。
西蜀黄筌擅绘珍禽异卉,笔触细腻,敷色华丽,呈现“黄家富贵”风格。
南唐徐熙多写野竹禽鱼,墨笔为主,略施丹粉,呈现“徐熙野逸”风格。
后世花鸟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黄徐体异”格局的影响。
清代没骨花鸟画承袭黄筌、徐熙传统,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受画家个人经历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文人没骨花鸟画和院体没骨花鸟画两种形态,且长期并存。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具有社会转型前夕特有的时代特征。
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下的资本主义萌芽得以进一步发展;思想上,出现了具有一定反君主专制色彩的主张。
而清代没骨花鸟画两种形态并存的格局,既是中国传统花鸟画自身发展规律演变的结果,也是清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时代特征的反映,并深刻地影响着近现代花鸟画的发展轨迹。
社会文化环境清代没骨花鸟画两种形态形成和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剖析:政治上,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更加强化。
雍正时期设立的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大清律》则从国家法律的角度助推清王朝实行专制政策。
而清朝统治者所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更是激化了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
清政府推行“剃发令”,强迫汉人依从满族习俗剃发梳辫,并宣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严重伤害了汉人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传统,遭到汉人尤其是以传承儒家文化为使命的汉族知识分子的抗争。
清皇室和八旗贵胄还圈占大量土地,强迫当地失去土地的汉族农民“投充”(充当农奴)。
这是生产关系上的大倒退,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以上种种,使得反清复明的斗争以及追念明朝故国的遗民心理几乎贯穿了整个清代,也深刻地反映在包括没骨花鸟画在内的文学艺术之中。
书法家傅山在明朝灭亡后着朱色衣、居土穴,还自称“侨公”,寓意自己是无国家之人,只是到处作客罢了,并与顾炎武等坚持反清立场的名人学者多有交往。
浅析恽寿平“没骨花卉”艺术特色
![浅析恽寿平“没骨花卉”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794e30fcdd36a32d727581ca.png)
浅析恽寿平“沒骨花卉”艺术特色发表时间:2020-09-17T14:59:48.79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3期作者:黎婷婷[导读] 恽寿平是清代著名画家,擅长山水与花鸟;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合称“清初六家”黎婷婷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摘要:恽寿平是清代著名画家,擅长山水与花鸟;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合称“清初六家”。
在重视摹古的清代的大环境下,继承徐崇嗣的沒骨花卉画法的基础上,又融合了黄筌和徐崇嗣两家的精髓,重视师法造化,开创了其没骨花卉独特的绘画风格,对中国画发展的影响极大。
本文主要通过对恽寿平的花鸟画的设色、造型及格调等方面进行解析。
关键词:恽寿平沒骨画艺术特色一、恽寿平的简介恽寿平(1633--1690),江苏常州人。
字寿平,号南田,别号瓯香散人、白云外史、云溪外史、东园草衣、青蓑钓隐、白云溪渔等。
恽寿《南田画跋》是他重要的绘画理论作品。
在该作品中,恽寿平将自己的绘画美学思想完全体现出来,成为中国绘画史上比较重要的绘画理论著作,被学术界称为“毗陵六逸”之冠,对清代以后的美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平出生于书画之家,自幼向伯父恽本初学画山水,取法元代王蒙,黄公望,倪瓒,并上溯董源、巨然。
中年以后转为画花鸟为主,他从明代沈周、孙隆等人的作品,中吸收创作经验,创造了个人独特的绘画艺术特色。
他是清代的写生大家,他在写生花卉方面的艺术成就较为突出;沒骨画注重写生,艺术形象生动真实;不用笔墨勾勒,而渲染生动,浓淡浅深间妙,极自然。
工细秀逸,清晰淡雅,笔墨和设色俊秀,清新;有文人画的情调和韵味。
二、恽寿平的艺术特色1.题材广泛恽寿平是一位有思想,有创新的画家,不拘一格,不步古人的前尘。
在清代摩古的风潮下,勇于创新,开创“恽体”个人独特艺术风格。
纵观他的传世沒骨花卉画,在题材上表现很丰富,为了求售,花卉不可能尽画些荒寒、萧索的东西,画的必须是世俗习见的事物,恽寿平花卉画的题材的广泛是令人惊讶的。
浅谈清代画家左锡嘉没骨花鸟画的风格
![浅谈清代画家左锡嘉没骨花鸟画的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18dc1a3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5.png)
浅谈清代画家左锡嘉没骨花鸟画的风格
左锡嘉(1626-1700),清代画家,字世范,号不形,别号玩花,尤以画花鸟见长。
他的画风独特,独树一帜,被誉为“没骨花鸟派”的代表。
左锡嘉的花鸟画以“没骨”见长,被誉为“胸中无骨,心内无迹”,因为他的画作不用结构和骨架,注重表达花鸟的精神和气质,营造出细腻、婉约、秀丽的画面。
他的画笔轻盈细腻,画风清新雅致,充满了浓郁的文人气息。
左锡嘉的画作中常常出现的鸟类有画麻雀、画鸽子、画孔雀等。
他对鸟类的描绘非常细致入微,尤其擅长表达鸟类的生动形态和姿态。
他笔下的鸟类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看似随意笔触却能表达出鸟儿飞翔的自然与轻盈。
他的画作中的鸟类还常常配以花卉,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画面。
左锡嘉的花鸟画中的花卉也是其一大特点。
他擅长画篆书,常将篆书中的印章图案用于花鸟画中。
他的花卉画作空幻而有质感。
他擅长表达花的柔美和娇嫩,画作中的花朵似乎柔弱得能一碰就散,但又坚韧得能顶住寒冷的严寒。
他的画作中花卉的色彩对比强烈,视觉效果鲜明。
左锡嘉的花鸟画在清代艺术界影响深远。
他的画作独辟蹊径,不受传统束缚,注重自身的创作风格,对后人的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花鸟画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资源。
左锡嘉的清代花鸟画风格独特,了无拘束,没有骨架结构,但却表达出了花鸟的精神和气质。
他的画作细腻而雅致,充满了文人气息。
他的画作对于后人的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资源。
左锡嘉的花鸟画作品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浅谈清代画家左锡嘉没骨花鸟画的风格
![浅谈清代画家左锡嘉没骨花鸟画的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e493f2f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d.png)
2019-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浅谈清代画家左锡嘉没骨花鸟画的风格白天娇(本溪市博物馆,辽宁本溪117000)摘要:左锡嘉绘画的风格及形成原因,在继承恽南田没骨中亦找到自己独有的艺术语言。
关键词:艺术;没骨花鸟画;传承;风格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2-0041-01在本溪市博物馆的馆藏品中,有一幅清代没骨花鸟画深深吸引了我,画面以南方春季五种花卉入画,风格清新亮丽,用笔遒劲有力。
作者是清代女画家左锡嘉。
左锡嘉生于1830年(亦有1831年之说)卒于1894年,字韵卿,一字小云又字浣芬,晚年别署如冰等。
阳湖(今江苏常州)人。
左昂之女行六,与姐姐左锡璇、左锡蕙并称为“左家三才女”,著有《冷吟仙馆诗稿》八卷,《寒夜剪》,《诗余文存》等。
这幅作品为绢本,用没骨技法画了五种折枝花卉,分别为海棠、紫藤、月季、虞美人、芍药,各花由绿叶衬托,造型上高低错落,交相辉映。
右上角楷书由上至下“戊寅仲春月作于浣花唫榭,南兰陵女史左锡嘉”,款识为冰如(阳文)。
该作品是作者1878年所做,应是作者晚年的作品。
细看画作,笔法有度,恬静艳丽,色彩丰富,风格上宗恽南田,得其水色相接之妙。
从构图上看,用的是传统S形构图,布局丰满。
左上斜出粉色的海棠一枝,以支撑画面主要构架,与右下方的虞美人相呼应,左边紫藤环绕,下方月季围拢,一朵芍药花聚焦视线,占据黄金位置,众星捧月般展露出来,与其它花卉互相映衬,使画面的整体形成太极环抱之势。
可见其布局之用心,经营位置的高明。
从色彩上分析,画面五种折枝花颜色各不相同,粉白海棠,紫色紫藤,黄色月季,粉虞美人,白色芍药(特别提出的是由于日久白色部分有严重返铅的现象,可见当时铅粉这种白色颜料很普遍,而且价格实惠,但是不如中国传统的蛤粉更持久纯正。
)配以汁绿的叶子,画面大胆使用了互补色,增强了画面的对比,形成了跳跃的色彩节奏,这区别于恽南田画风的素雅,柔和。
浅析恽寿平笔下没骨花卉的清雅秀丽
![浅析恽寿平笔下没骨花卉的清雅秀丽](https://img.taocdn.com/s3/m/aa860dd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c.png)
浅析恽寿平笔下没骨花卉的清雅秀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25摘要:“没骨”花鸟在中国花鸟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恽寿平是清初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兼善山水和花鸟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恽寿平看到清初画坛一味崇古、摹古、仿古的种种弊端,希望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探索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道路。
他认真刻苦,注重写生,不断探索,敢于创新,经过自己的反复实践和不断探索研究自立新意,形成了一种色彩清淡、雅俗共赏为特征的“没骨”花鸟画法,在中国画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清雅秀丽;恽寿平;没骨;花卉一、恽寿平的生平和家世恽寿平(1633-1690),原名格,字惟大,号南田,别号瓯香散人、东园客、白云外史等。
恽姓是武进大族,其祖父得进士,其父为贡生。
他出身书香门第,仕宦之家,天资聪颖,一直接受良好的全面教育,这些对他的影响是深远的。
他与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吴历合称“四王吴恽”,是清初画坛“六大家”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了明末清初“天崩地裂”的社会大动荡的年代和“康熙盛世”前期。
在恽寿平15岁时,清军入关,他便与父亲兄弟在战乱中拼死挣扎,这样的经历练就了他不屈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
他曾用诗句反映了他早年身世际遇和悲愤的心曲:“我有离魂归未得,劫灰天畔哭黄华。
”他反对与清政府合作的品格,忠于明朝的爱国忠君的思想和行动,是封建社会正值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
他生来富有艺术天赋,特别在绘画上天资过人,写诗作画自娱自乐,悉心从事艺术创作,以卖画为生,一生潦倒但不改其志。
他一生至死不渝的对民族的忠心与情怀让人为之敬佩,是中国人气节的体现。
二、恽寿平绘画风格的形成主要的因素首先,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
恽寿平堂伯恽向教诲他绘画,他谦虚好学具有绘画的灵性理解能力极强,能够深刻领悟古代绘画大师艺术的技巧和造诣,不断实践和探索尝试新的表达方式。
他通过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其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使作品更有审美价值,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使观赏者产生共鸣。
探析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色彩和技法
![探析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色彩和技法](https://img.taocdn.com/s3/m/9580874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2.png)
探析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色彩和技法□王姝文摘要:该文分析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色彩和技法,如撞墨撞色、渲染点垛、粉彩结合等,通过举例分析恽寿平绘画的特点,从而归纳和总结没骨花鸟画的技法与色彩。
关键词:军寿平没骨花鸟画撞墨撞色一、清代著名没骨花鸟画家恽寿平恽寿平是清代著名没骨花鸟画家,他不仅是“清初六家”[1,而且创立了影响深远的常州画派。
恽寿平的山水画有着极高的造诣,他师承黄公望、王蒙,后又承袭“四王”巴作品笔墨自然舒畅,格调宁静深远。
他的花鸟画承袭了徐崇嗣的画法而又推陈出新,创造出笔法飘逸、清透明净、色彩清雅的没骨花鸟画,适应了清代人的审美需求。
没骨画作为中国画的一种画法,是一种介于双钩填彩的工笔画与笔墨豪放的写意画之间的一种绘画形式,“不加勾勒,直接以彩笔画之”。
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正是在徐崇嗣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工笔画的造型特点和色彩配置。
他在画面中融入写意画的韵味,注重物像造型的客观性,主张写生,使没骨花鸟画形成了轻韵雅致的绘画艺术风格。
恽寿平在没骨花鸟画中运用的色彩搭配与他创新的技法,如撞水撞粉、撞墨撞色等,都对当代没骨花鸟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色彩恽寿平绘画的色彩在各个时期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中国古代花鸟画主要受北宋院体花鸟画的影响,设色艳丽浓重。
元代时,在钱选等人的倡导下,花鸟画设色的主流变为清新淡雅。
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种类很多,既有颜色丰富的,又有纯粹用墨色表现的,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呈现出淡雅、脱俗、清而有神的特点。
1•淡逸为主淡逸是恽寿平没骨花鸟画色彩较为直观的一个特点。
在恽寿平看来,即便是浓重的颜色也要回归自然的本真,他的作品超尘脱俗,大都“脱尽脂粉气”,令人感到清新怡然、赏心悦目。
尤其是其晚年的作品,越发空灵素淡、饶有韵味[3。
从图1可以看出,恽寿平用少许淡墨和赭石调和的颜色分染麻雀的羽毛、头部,在竹子的部分并没有用浓艳的绿色衬托,而是在绿色的基础上加上少许淡墨,从而降低其明度和纯度,而背景色使用了赭石、淡墨及藤黄。
浅谈清代画家左锡嘉没骨花鸟画的风格
![浅谈清代画家左锡嘉没骨花鸟画的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73c6f78f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c.png)
浅谈清代画家左锡嘉没骨花鸟画的风格
左锡嘉,字夷门,号没骨,是清代一位著名的花鸟画家。
他的画作风格独特,深受当代文人的推崇,被誉为清代花鸟画中的佼佼者。
左锡嘉的画作以梅、竹、菊为主题,其作品描绘的梅花更是成为了其代表性的主题。
他的画作笔墨宽重,构图简洁明快,独具特色,被后人称之为“没骨派”。
在其花鸟画中,左锡嘉将物象的结构性、色彩表现、构图等表现出色的特点,准确地表现了其理论追求和审美追求。
他的笔触虽然简洁,但仍然能够清晰、准确地表现出花鸟的外貌、形态和特点,增强作品的动感和视觉效果。
并且,左锡嘉的花鸟画还强调了元气的表现,即要求作品能够表现出物象的生命力和生命力流动的动态。
这种表现手法更加突显了左锡嘉的画作精神和审美态度。
总之,左锡嘉的花鸟画作品在传统花鸟画中独具风格,其“没骨派”的表现手法,再加上其对物象形态的专业把握,使其作品别具一格。
他的绘画精神,也成为了花鸟画在清代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浅析恽寿平的“没骨”花卉
![浅析恽寿平的“没骨”花卉](https://img.taocdn.com/s3/m/708b19bef5335a8103d22079.png)
浅析恽寿平的“没骨”花卉作者:李雅宁来源:《未来英才》2017年第21期摘要:在“清六家”中,恽寿平最为特殊,他以他对艺术的独特、个性的见解,创造性地发展了“没骨”花卉的传统技法[1]。
他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对传统花鸟在色彩方面上的突破,他的花卉色彩明丽,以清秀、柔丽代替了浓艳富丽的特点,具有新的风貌。
他善于轻妆淡写的技法,侧重以水墨、色彩直接在纸上晕染,没有勾线的“骨”迹,创造性的发展了没骨花卉画的传统技法。
他借“没骨”花卉这一古老的绘画形式,来抒发对美的感受,而且融汇了写意画法,开创了生动活泼、风格秀朗、灵活、奔放的“写生花鸟”,让人看到了写实的魅力,人称“常州派”[2]。
关键词:恽寿平;“没骨法”;色彩;写实;技法“人如画,画如人”,恽寿平就是如此之人。
他一生坎坷,饱经困苦,以卖画为生,他的气节和人品受人敬重,而他的画也如他的人一样,具有高洁而不流俗的风格[3]。
恽寿平,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别号白云外史,瓯香散人等,江苏武进人。
他幼年时跟随伯父恽向学画,对恽寿平的山水影响很大。
后改习花鸟,继承和发展了徐崇嗣的没骨法,创造出了形象生动、色彩明丽、笔调简洁的新画风,时人争相效仿,在常州一带更是风行,人称“常州派”[4]。
“没骨”,“没”其“骨”,将做为“骨法”的笔迹用墨掩盖起来,或者不用勾外轮廓,直接用笔点染,这种画法来源于花鸟画。
在清朝,“没骨”花卉在恽寿平的笔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他抢救了几乎失传的“没骨花”,并为之创造。
而且他对自己的“没骨花”进行了大量的尝试,独开生面成为一代写生正派。
在他平时的作画过程中,很重视写生,在他所住的庭院里,种了很多的花草,他的写生花卉,简洁精确、赋色明丽,比较有大家的风度。
但恽寿平并不是单纯的写生,而是在写生的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思想在里面,直抒胸臆。
宋元以来的文人画家们一直在努力追求“雅”和“逸”,避免他们所讨厌的俗气,基本上采用淡雅的色调。
浅谈清代画家左锡嘉没骨花鸟画的风格
![浅谈清代画家左锡嘉没骨花鸟画的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c64c6d1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8.png)
浅谈清代画家左锡嘉没骨花鸟画的风格左锡嘉(1685-1768),是清代著名的花鸟画家,以其“没骨花鸟”画风而著名。
其画风与其他清代画家大有不同,这也是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独树一帜的原因。
左锡嘉的没骨花鸟画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笔触轻盈流畅。
左锡嘉的画风轻盈流畅,轻轻松松就能勾勒出鸟、花的轮廓,他所用的笔触又委婉含蓄,不失大气。
他的画作给人以优雅、灵动的感受,展现出一种精神之美。
第二、色彩鲜艳明快。
左锡嘉创作了大量的荷花、牡丹、梅花、杏花等作品,其花卉画的色彩鲜艳明快,浓郁而不失清新。
由于他笔下的花鸟常常是单独的,因此在花卉的运用上更富有艺术价值。
第三、用色淡雅清丽。
左锡嘉除了在花卉的运用方面出众之外,在用色上也有独到之处。
他的画作多以淡雅、清丽的颜色为主调,花草树木所发出的婉约之美便在此之中体现出来。
第四、构图新颖别致。
在构图上,左锡嘉追求创新,常常将花卉或鸟儿放在一侧,用较为简单的构图突出重点,并且再辅以一些布置合理的配饰,强化画面的艺术效果。
第五、注重情趣表现。
左锡嘉的花鸟画在艺术上和情趣上都给人以富有生命的印象。
在其作品中,他往往表现出花鸟间碰撞出的生命能量,使得画面不再死板,而是具有了一种奇妙的生命力。
总而言之,左锡嘉没骨花鸟画风是一种新意、创意和实验性的风格,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大奇迹。
他在传统花鸟画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和创新,突破了传统花鸟画的规范,为后辈的绘画艺术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
他的作品影响极广,多年来一直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赞赏。
清代恽冰没骨花鸟画及对我创作的影响
![清代恽冰没骨花鸟画及对我创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a5ec6a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66.png)
图1 清 恽冰 蒲塘秋艳图纸本设色 127.7cm×56.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2 谭文菲 归来
纸本设色 178cm×96cm
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20“写意·苏州”(花鸟篇)中国画双年展
作方案。
那天,我和以往一样,醒来听到疫情有所好转,病例在一天天减少,武汉即将解封,援鄂人员也会逐渐返回自己原来的岗位。
当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和喜悦,只记得跳了起来,开心得手舞足蹈,像个孩子在庆祝一场赢了的比赛。
我的大脑里突然闪出一个“归来”的画面:一个行李箱,一棵或几棵芭蕉树,树上停留了几只歇息的小鸟。
有了此想法,我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我的《归来》创作。
我先找了许多芭蕉树的图片资料,拍了多种角度的图片,写生了许多细节,又找到了画面中需要的箱子。
为此,我翻出自己的箱子,拍下了许多角度的箱子照片,又画了几张速写的小鸟。
在设计构图时因为要特别留意画面的四个边,所以我在画作品上边的时候也会观察画面下边,同样,画左边也会看着右边。
当然,创作不能只顾局部的变化,还要在整体中求变化。
这是件很费神的事情,要不断地经营位置,不停地修改,才能找到合适的位置。
经过多次修改,芭蕉叶被我安排到了画面中视觉感受最舒服的位置,非常整体,有疏有密。
同时我又把自己画。
浅析没骨花鸟画
![浅析没骨花鸟画](https://img.taocdn.com/s3/m/ae4fb517852458fb770b56f1.png)
浅析没骨花鸟画作者:徐汐朦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11期摘要:没骨花鸟画是我国传统花鸟画的画法之一。
没骨画不同于工笔及写意,没骨中的“没”字,即为淹没而含蓄之意。
其画法独特,直接将颜色画成花叶,而没有“笔骨”,即用墨线勾勒的轮廓。
没骨花鸟画技法很多,有没骨点彩,叠染,接染等。
“没骨”一词最早见于宋代,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恽寿平,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
关键词:没骨花鸟;发展史;绘画技法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192-01中国古代绘画被称之为丹青,通常是指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其题材大体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为写意及工笔。
其中花鸟画即指以花卉、花鸟、鱼虫、树木、蔬果以及禽兽等为描绘对象的绘画。
没骨花鸟画是我国传统花鸟画的画法之一。
其直接用颜色画成花叶,而没有“笔骨”,即用墨线勾勒的轮廓。
没骨画弱化线条,强化色彩,以色彩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因此没骨画更能充分发挥色彩的优势。
“没骨”一词在中国绘画史上,最早见于宋代。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曾记载徐熙的后代作花卉:“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没骨图’”。
苏辙也曾说过:“徐熙画花落笔纵横,其子崇嗣变格,以五色染就,不见笔迹,谓之‘没骨’”。
由此看来,徐熙之子徐崇嗣发展丰富了徐熙的绘画风格,并从中创出“没骨”花鸟的风格来。
到了清代,徐崇嗣的“没骨”花卉作品已实难见到。
我们看到恽寿平的作品一再题“拟北宋没骨法(山水花鸟册·出水芙蓉)。
“二种牡丹用北宋徐崇嗣法”(设色牡丹)。
“拟北宋徐熙赋色”(写生花卉图册)。
清代著名画家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以清秀、明丽为特点,代替了浓艳富丽,其画作大为清代统治阶层所欣赏,很快成为清代院体花鸟的正宗,同时也博得了当时众多的贵族和一般市民的爱好。
虽然恽寿平一再注明其师法渊源,我们任然可以在其作品和艺术成就来看,恽寿平可谓是创新开派的大家,其在绘画技法上追随徐熙、徐崇嗣,更在创作思想上遵循了文人画的美学意境。
浅谈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浅谈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76cb5819cc17552707220855.png)
二 、恽寿 平 “ 没骨 花乌 画 ”的造 型
生 ,将松散 不成 系统的没骨 画技 法发展 为淡雅 秀丽 、生动 高逸的没骨 1 . 造 型之 变 画风格 ,在设 色、造 型、韵味 等方面都体现 了他淡逸的 艺术特 色。 处 于 明末 清初 的 恽 寿平 , 在 造 型 上 , 与 宋 人采 用 固 形 封 闭 关 键 词 : 淡逸 ; 变化 与 美 ;韵 味 的线 条造 型 不 同,他 抛 弃 占主 导地 位 的线 条 。如 他作 品 中经 常 表
大 众 文 艺
・ 美 术 与设 计 ・
浅谈恽寿平 “ 没骨花鸟画 ”的艺术特色
顾彩 虹 ( 景德镇 陶瓷 大学 陶瓷 美术 学 院
摘 要 :恽 寿 平是 清初 最具 代 表性 的 画 家之 一 ,兼 善 山水 和花 微 ,则洗 尽 尘演 ,存孤 迥 ,人 烟 鬟翠 黛 ,敛 容而 退 矣 ” ,此为 恽 鸟 ,成就 最为突 出的是他的没骨花 鸟画。 “ 没骨”画法古来有之 ,恽 老在 其著 书 《 南 田画跋 》 中所述 之人 感悟 了。 寿平 虽不是 原创者 ,但他在 宋元 明三代发展 的基础上 ,结合写意与 写
“ 色 ”,恽 寿 平认 为 : “ 前 人用 色 有极 沉 厚者 , 有淡 逸者 ,其创 两 根 细弱 的筋 蔓 上拖 着硕 大 的花 朵 , 显示 出坚 韧之 情 ,花 朵 的 姿 制 损 益 , 出奇 无方 ,不执 定 法 。大抵 浓 丽 生之 ,则风 神不 爽 ,气 态 清 高大 气 ,艳 丽无 比,傲 视群 雄 , 画面 下部 的 叶子 入手 掌 极 力 韵索 然 ,惟 能 淡逸 而 不 入 于 轻浮 ,沉 厚而 不流 于郁 滞 ,傅 染 愈 张 开 ,生 气盎 然 。诸 如 此类 , 恽寿 平 笔下 的花 卉在 造 型上 是 各 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下)2018.04
一、“没骨家风”的成因
清代,有一群女性在画坛中颇享盛名。
她们大多出自书画世家,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家族给她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指点,养成了较好的艺术底蕴与品味。
清代闺阁画家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而且基本以花鸟画为主,极少数擅长山水和人物。
以常州画派为首的闺阁画家更是把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发扬光大,她们大多以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为主,遂使得出现了“没骨家风”的现象。
从历史角度来说,从明代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类似无才便是德的旧观念开始瓦解,女子才艺出众可以为家门增光。
所以一般宦官贾商都会让自家女子自幼学习才艺,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尤其是江南地区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已成风气,妇女个性的发展开始逐步得到解放,女性也获得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中的活动,于是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诗书画的创作中,清代的闺阁画家是历代女性画家人数最多的,留世作品也是最多的。
闺阁画家的风格历来受男性绘画风格的影响,这与她们接受绘画教育的方式相关。
关于闺阁画家学习绘画的途径,李在《明清闺阁绘画研究》中将其归为三种:一是家学,就是从父兄,家族或者夫家中习画,二是自学和外学,就是自己独自努力或拜师学艺,三是画学“样本”,主要靠临摹他人的“样本”。
在这三种情况中,家学的闺阁画家占很大比例,除了家学之外,还有就是通过“粉本”临摹,在这些闺阁画家的题跋中,可以常见到“师南田公本”“摹南田老人法”“拟南田法”等落款。
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在清代初期开启了全新的局面,弟子众多,影响广泛。
仅是恽氏宗族画家中,就出现不少有成就的闺阁画家,如恽兰溪、恽怀英、恽冰、恽珠等不下十余位。
据史记,盛大士说:“江左画家擅门业者,吾乡王氏外,惟毗陵恽氏为极盛。
香山老人,苍浑古秀,出董、巨而入倪、黄。
南田翁花卉写生,空前绝后,然其山水飘飘有凌云气,真天仙化人也。
后人世其家学者,指不胜屈。
又有女史名冰字清於,与怀娥、怀英,先后擅美。
近闻完颜夫人字珍浦,博雅工诗文,兼长绘事,余友洁士徵君秉怡之妹也。
余恨不获亲见其笔墨。
然恽氏一门才俊,东南竹箭,灵秀所钟,其信然矣。
”弟子也影响了家中女眷的绘画风格,如:马元驭是恽寿平的得意门生,他的女儿马荃深受他的影响,马荃成名后,也教授了不少女弟子。
就这样代代相传,没骨花鸟画的队伍越来越庞大。
而从绘画史的角度来说,首先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是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面前,其画风不仅符合当时文人雅士和平民百姓的审美需求,也符合女性的审美取向。
再者是没骨花鸟画结合了传统的工笔花鸟和写意花鸟的特长,直接用色造型画写,色彩淡雅清新,而且都以常见的庭院花卉为主。
庭院的花卉,同样也是闺阁女子绘画创作的主要题材。
她们常年深居家中,只能在庭院中作乐解闷,见得最多就是庭院中的花花草草,因此,恽寿平的没骨花卉对闺阁女子学习绘画来说是极好的粉本。
比起工笔画需要三矾九染花费长时间精制,没骨花鸟画则以色敷画,一遍而成,创作时间相对比较短,更符合闺阁女子的艺术创作;而且相对写意花鸟,没骨花鸟画对造型要求严谨细致,符合女性文静细腻的性格。
此外,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的审美偏向女性化,更贴近女性的情感需求和情感上的共鸣。
他的画作中有很多以花拟人,他擅长用笔犹如清水碧波不见墨痕,设色清丽冷艳而不浮靡俗气,形象逼真而生动多姿,追求有光,有态,有韵,把花卉的美感表现的淋漓尽致,犹如美丽的女子一般,“绰约便娟,因风拂舞,乍低乍扬,若语若笑。
”闺阁画家的绘画艺术多被认为是传承着男性的艺术创造,极少有所突破与创新。
但实际上,她们对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不仅是传承,还是有所改变与创新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这群女性画家中较为著名的有恽冰与马荃,时称:“江南双绝”,下面通过她们的作品分析,探析她们的绘画风格。
二、恽冰——用粉精绝
恽冰,字清於,号浩如,别号兰陵女史,亦署南兰女子。
为恽寿平族人,自幼受家风熏陶,深得恽寿平精髓。
恽冰的作品曾进献给乾隆皇帝,使她名声大噪,求画和拜师的人络
清代闺阁画家没骨花鸟画浅析
文/张 珏
摘 要: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风格温婉淡雅,符合女性的审美取向,吸引了一群闺阁画家的追随。
清代,江浙一带的女性画家突起,出现了“没骨家风”的现象。
恽冰的没骨花鸟画擅长对粉的运用,
有用粉精绝之称。
马荃则将没骨画法与传统勾染相结合形成勾染逼真的风格。
她们对没骨花鸟画
的传承和发扬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关键词:闺阁画家;没骨花鸟画;清代;恽冰;马荃
73
审美与艺术学绎不绝。
她的《傲霜秋艳图》(如图1)以恽寿平的作品为粉本。
此图描绘了深秋的菊花和海棠从山石探出,菊花在山石上簇拥怒放,颜色丰富鲜艳,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生长动态自然,枝叶疏落有致。
山石边则有海棠与杂草悄然向左生长,整幅画面布局饱满,设色柔和秀雅,画面充满喜庆之气。
技法上使用水色晕染画出植物叶子,叶子的正面用水、墨、花青、藤黄等调和,叶子反面则用赭石,藤黄,花青等颜色,通过控制水分调节颜色的浓淡和叶子正反面明显差异来营造画面的层次感,虚实相间。
水色晕染的表现手法使得叶子有轻盈飘逸,通透灵活的感觉。
叶筋则用深色且娴熟的用笔一笔勾就,干脆流畅。
菊花则是先晕染底色,再用颜色勾勒花瓣而造出整朵花型,色彩变化丰富。
同时恽冰更擅长对“粉”的使用,时称:“用粉精绝,迎日花朵具有光”,她把白粉与水色调和,在色彩上产生丰富的变化。
这一技法是异于恽寿平惯用的水色与白粉罩染的方法,如她的《紫藤虞美人图》(如图2),紫藤花以冷色调为主,由底端未开的花苞用浓厚的花青色,逐渐花青加白粉调和出粉蓝色,盛开的花朵则是用白粉加一点花青调出一个白中带蓝的,再用白色画出花蕊。
这一技法的变化有可能源自于康熙时期珐琅彩瓷的出现。
这种外来的洋彩对当时的花鸟画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宫廷画家的绘画风格。
三、马荃——勾染逼真
与恽冰齐名的马荃则擅长将没骨画法与传统勾染相结合。
她自幼跟随父亲学习绘画,勤思好学,作画不倦,她的没骨花鸟画同样具有较高的造诣。
她的《富贵长春图》(局部如图3)则与恽寿平的《华春富贵图》相似。
两幅作品都描画了簇拥的牡丹与山石互相辉映的场景,牡丹花妖冶艳丽,颜色丰富多彩,姿态生动灵气。
牡丹这一题材在闺阁画家的作品中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
牡丹自古被誉为“百花之王”,色彩鲜艳而且花朵雍容,被视为端庄秀丽、国色天香,同时有着圆满、富贵之称,历来被世人喜爱。
作品中的牡丹擅长运用粉色,利用白色粉质颜料薄薄的一层从外轮廓往花蕊中心渲染,再利用水色颜料在花瓣与花瓣之间向外罩染,这样花瓣与花瓣之间的轮廓明显,层次分明,且效果厚重。
这一画法是恽寿平没骨画中典型的淡勾色染法,多用于牡丹花、芍药等大朵簇拥型的花朵中。
整幅作品色调统一,构图饱满,风格俱现恽南田之韵。
马荃喜欢临摹宋元人作品,绘画功底扎实。
她的《花蝶图轴》即是临摹元人写生法,《桃柳集禽图》是仿宋人笔意,
还有《摹宋人写生花鸟册十二开》,所以她的作品中,传统染的痕迹更明显,如《摹宋人写生花鸟册十二开》之一(如图4),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水面上的桃花盛放,双燕比翼双飞。
作品中桃花,树枝和燕子皆用双勾,叶子与下方的水藻浮萍皆用没骨画法。
马荃的桃花使用曙红色勾出形状,再加白粉调和,层层渲染而成。
与恽寿平的没骨桃花相比,恽寿平的显得娇嫩柔和,而马荃的勾染使得花朵更俱立体感,同时刻画得更加细致,这也体现出女性温婉细腻的特性。
马荃运用勾染与没骨相结合,使得画面虚实相生,在小帧幅的画面中更容易营造出深远的空间感,这有异于恽寿平作品中较为平面化的空间意象。
四、结语
上述的两位闺阁画家把没骨画风表现的淋漓尽致,她们并不是一昧地临摹,她们善于观察自然,注重花卉写生。
恽冰的《紫霞朱帐图》中款:“紫霞朱帐,已卯暮春,研云阁对花把酒,抽豪赋色越发留照,兰陵女氏恽冰。
”从中可见恽冰作画的场景,赏花饮酒,挥毫写生,十分惬意。
闺阁画家们多数生活舒适,不需要以画维生,所选题材也更偏向个人喜好,所以她们往往喜爱选择寓意家庭和爱情相关的题材。
她们把所有寄托在家庭中,且肩负着相夫教子的责任,她们的艺术修养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发展。
如钱维城的祖母陈书,擅长没骨,同时兼攻人物与山水,是一位艺术造诣深厚的画家,家中儿孙都受其影响。
清代闺阁画家是历代人数最多的,除了恽冰与马荃之外,还有恽兰溪、蒋季锡等人,乾隆末年至嘉庆时则以骆绮兰、廖
云锦而清代下半叶则有左锡璇、缪嘉蕙、庄缦仪、庄曜
孚等较为人知。
虽然她们在绘画创作上没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但她们在没骨花鸟画的发展与推广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注释:
此段话出自:盛大士.溪山卧游录[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8:62-63.
参考文献:[1]李.明清闺阁绘画研究[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
[2]王焰.清初常州画派女画家群体探微[J].艺术百家,2017(4):
229-230.
[3]魏双双.明清女性画家研究[D].合肥:安徽财经大学,2017.[4]文祥磊.闺阁丹青没骨情——常州画派女画家及其绘画艺术述论[J].艺术品,2017(3):40-53.
作者简介:张珏,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图
1
图
2图
3图4
实习编辑:姜闪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