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三大原因探析

合集下载

研究生科研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研究生科研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研究生科研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作者:余柯何光凤李晓红来源:《职业时空》2007年第23期研究生教育是整个教育链的最高端,是为社会不断培养、输送素质良好的各类创新性人才和科学研究的后备军。

最近几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日益增大, 2004年全国在校研究生82万人,2005年有近100万人,研究生招生人数以每年25-30%的速度递增,研究生在校生的人数已相当于过去23年学位授予人数的总和。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有研究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如果说大学本科生教育主要是促使学生学习知识、开阔眼界、打好基础,那么研究生教育就要侧重培养和提高研究能力。

但现今在研究生教育中研究风气淡薄,思考能力下降,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水平大不如以前,在很多专业上,缺乏能够真正有别于本科生的研究能力,这些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新问题。

一、我国研究生科研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据有关部门调查发现,我国研究生科研能力及创新意识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有五点:第一,从研究生生源质量来看,有相当部分属于考试型学生,他们为了躲避就业压力,一心考研,考研动机不纯,其考研目的就只是为了混一纸文凭,把研究生学历当做“敲门砖”找个好工作。

一旦考上,就放任自流,其科研和创新能力较差;第二,现行研究生选拔制度存在缺陷,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有没有科研潜力的复试,多数流于形式。

除了少数几所高校外,大部分学校采取的是等额复试。

因此,考研族知道复试不过是走走过场,一般接到复试通知单后心就踏实了;第三,现在研究生是高校科研活动的重要生力军,有些导师虽然从国家一些基金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或企业争来有“含金量”的课题,但只让学生干琐事,没把学生引入课题研究内核;另外有些研究生忙于在校外兼职,牵扯了许多精力,很少有时间潜心学术、开展创新研究;第四,目前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多为知识性课程,而少有一些系统、深刻的理论性课程;多知识灌输和死记硬背,少研究技能培养和思维训练;第五,由于连年研究生扩招,造成导师和研究生师生比严重失衡,一名导师带二三十名研究生已成常事。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1.教育体系和创新文化不完善:我国的教育系统注重记忆和应试,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实践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往往被过度关注分数和升学率,忽视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我国的创新文化也有待提高,很多人对失败和尝试新事物持怀疑态度,对创新者的嘲笑和压力也较大。

2.科研资源分配不合理:目前我国科研经费投入数量逐年增加,但分配不合理。

大部分经费被用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校科研项目,而留给企业的比例较低。

这导致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缺乏动力和资源支持,无法有效转化科研成果。

3.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还不完善,侵权行为普遍存在。

创新者不敢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究和开发,因为他们无法获得应有的回报。

这大大降低了我国创新的积极性和效果。

4.产学研结合不紧密:产学研结合是提高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我国还存在着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壁垒和沟通不畅。

很多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或者转化速度较慢。

缺乏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和市场化运作模式,企业和科研机构无法有效合作,科研成果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5.创新人才流失严重:虽然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人才流失问题。

一方面,一些优秀的科技人才更愿意到海外发展,因为他们觉得国外有更好的科研环境和更好的薪酬待遇。

另一方面,一些初创企业无法提供吸引人才的条件和机会,导致有潜力的创新者选择离开。

从以上原因可以看出,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不仅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问题。

政府需要加大对教育和创新文化的重视,科研经费投入和分配机制。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科技创新的推动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等。

只有综合施策,才能提升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学习资料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学习资料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要鼓励科研的“冒险”精神,积极支持不违背基本科学原理的“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的“非共识”研究项目。

世界尖端科学技术是金钱买不到的,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单纯靠投入换不来的。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持续增长我国的综合实力,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要靠科学技术,关键是自主创新能力要大幅度提高,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何总不如我们期望的呢?巨额投入≠能力提升对于我国科技工作的现状,政协委员十分担忧。

今年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收到的聚焦科技创新的提案有107件。

梳理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令人深思——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已经连续多年无人问津。

取得像胰岛素那样为世界所认同、并对全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成果长期没有。

在汽车工业领域,我国自主研发、比较成熟的高端车型几乎没有,绝大多数车型来自于仿造,发动机等核心动力部件依赖进口。

在大型民航客机制造等高端领域,我们仅限于总装、组装,核心尖端部件都源于进口。

在医疗领域,所用最新的西药95%来自西方发达国家。

所有尖端最新医疗设备95%以上来自西方国家,我们自主创新研发几乎为零。

以CT为例,进口品牌最高已发展到640层CT、双源CT、能谱CT,而国产品牌64层CT还没能推出来,国产16层CT仍没有心脏扫描功能,差距越拉越大。

据预测中国将会在2013年,成为世界研究与发展投资领域里新的领头羊。

科技界的政协委员担心的是,虽然投入直线上升,却很难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尖端自主创新科研成果。

北京糖尿病医院院长、英国皇家医学会院士王执礼委员感叹地说“只有经济总量而没有抢占科学技术制高点,我们永远要受制于人。

”我国科技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使得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速度较进口品牌落后很多,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

这种情况与我们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极不相符,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科技发展上不断增加的投入极不相符。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王凤璐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08期【摘要】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研究生教学教育培养模式单一、导师队伍良莠不齐、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不高。

应推行开放性教育,改革课程设置,塑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建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完善学位论文管理制度。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能力培养我国研究生培养的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提高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成为研究生培养的关键问题。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核心。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一)研究生教学教育培养模式单一我国目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上模糊,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方面缺少了孕育创新精神的意识。

在培养模式上,一般采取的是导师制的培养方式,不少的还是师傅带徒弟的单向灌输和传授,研究生关注的问题长期局限于导师所熟悉的领域,导致了其研究生的视野狭窄,对科学前沿了解的并不多。

同时,限于教学和科研实践的客观条件,有的硕士研究生直到毕业也没有参加过本学科有影响的学术会议,有的很少接触到原版的英文教材和文献资料,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阻碍了学生进行开拓性思考。

(二)导师队伍良莠不齐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步入科学殿堂的领路人,也是研究生整个学习阶段的指引人。

因此,要想提高研究生的教育水平,首先要提高研究生导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现有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整体情况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些不利之处,主要表现在:1. 部分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对研究生采取放任的态度;一些教师没有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不足,从而影响了学生直接参加科研课题的机会。

2. 由于现在的研究生导师中大部分是以前教育体制的产物,部分教师不注意对学术前沿的追踪,以致他们的知识老化现象严重,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有些教师吃“老本”,综合素质不高。

阻碍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阻碍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阻碍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创新能力作为新形势下人才必备的一种能力备受关注,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更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但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从阻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客观因素分析,并就此提出一系列对策,旨在更好的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原因分析对策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能力已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

一、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大意义创新是一个国家富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的呼唤和国家发展的要求,是实现研究生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更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1.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人类文明的发展终究无法抵挡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竞争在科技的推动中愈演愈烈。

从根本上说,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成为竞争的核心内容,实质上,也就是创造性人才和创新能力的竞争。

换句话说,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才的创新能力的竞争。

2.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提高个人修养的必要条件。

个体的创新能力创造着个体的未来,杰出人才的创新能力开辟着人类的未来。

国内研究生的数量与日俱增,能够在众多优秀的人才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会使研究生的优势得以延伸,大大提高研究生的个人修养。

3.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实现研究生教育的本质要求。

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主要有高层次、研究性和创造性,研究生教育的这三大特征决定了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

在这个“大学崛起”的年代,林林总总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矗立。

各院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可谓是争奇斗艳、互不相让,对一个学校整体素质的评价也终将落到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这个关键点上来。

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摘要: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文就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足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这项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大批具有一流创新素质的人才。

早在1999年,国务院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

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随着2000年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学生的创新能力依然不容乐观。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生创新力不足的表现1、视野狭窄,思维模式单一在我国,由于应试教育的实施,从小学到研究生期间,一个学生要经受无数大大小小的测验与考试,“千锤百炼”之后, 所谓“标准答案”的认知在他们的思想中变得根深蒂固,学生的灵感、悟性在潜移默化中消磨殆尽。

而且,学生受教育程度越高,思维就越显单一,视角也越变狭隘。

学生固守于熟悉的空间,没有汲取新知识的动力,无法展开创造力的翅膀。

2、知识固化,实践能力差传统的教学目标影响下,教师只注重对知识的灌输、传授和积累,学生则被动进行繁琐的练习,盲目的抄写和背诵,并在统一教材和统一大纲的框架下,参加统一的考试。

学生接受和应用的知识主要是现成的结论及其正确的依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

此外,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有的学生虽然高等数学成绩不错,但不能建立正确的微积分来解决具体的甚至是简单的一些物理问题,不能做到学以致用。

3、崇拜权威,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生心目中,老师就是权威,学生绝对信奉老师传授的知识,不敢越雷池一步,全无批判意识,非常容易导致思想的僵化和禁锢。

由于对知识的崇拜,使学生对知识真正价值的认识产生了扭曲,反而为知识所困,甚至所累,逐渐沦为知识的奴隶。

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瓶颈分析

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瓶颈分析

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瓶颈分析徐隽摘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科技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

本文围绕研究性质定位、研究方向选择、学术环境养成等层面,深入分析制约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瓶颈因素。

在讨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特征的基础上,具体论述了研究课题的前沿性、群体学术交流、指导教师的责任和创新机制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创新能力;瓶颈;研究生;机制创新就是想人之未想,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东西,如创造出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或新产品等一切新事物。

创新过程就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没有创造就谈不上创新。

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创新。

因为创造了生产工具,才使人类脱离动物界;因为创造了语言文字,才使人类脱离了原始的蒙昧状态,发展成为有高度智慧的现代人。

在当今的知识时代,创新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意义:创新是国家真正独立自强的基础和保障,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创新是应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必然要求,是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问题的必然选择。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知识传播的载体和知识创新的主体,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

在我国重大科技研究项目中,研究生参加了约70%的项目;在SCI、EI收录的我国论文中,也有70%源自于高校。

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它标志着高等学校知识创新的水平,它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科技与经济的竞争实力。

近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在研究生教育规模超常发展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创新能力不强。

部分研究生倾向于在论文中重复或移植已有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想,学位论文缺少或根本没有对研究课题的独创见解;多数研究生习惯于接受、理解和掌握现成的知识,缺乏质疑问题的能力;研究生对研究课题学术性、应用性的把握不准。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次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的结果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次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的结果

3、课程设置与教学质量
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也有着重要影响。合理的课程设置 能够使研究生掌握全面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为创新奠定基础。同时,高质量 的教学能够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其积极参与到学术研究中。
4、科研项目与实践机会
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机会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项目, 研究生可以接触到实际问题,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找到研究的切入点 和突破口。同时,实践机会也能够让研究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其解 决问题的能力。
4、提供更多的科研项目与实践 机会
学校应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投入,鼓励研究生参与项目研究。要与企业、研究 所等机构合作,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实践,研究生可以将在校所 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营造良好的学 术氛围和环境、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以及提供更多的科 研项目与实践机会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 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 因素分析——基于三次研究生教育
质量调查的结果
目录
01 一、我国研究生创新 能力现状
03 三、提高研究生创新 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02 二、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 响因素分析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日益重视,研究生教育质量成为了社会各界的焦点。 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衡 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为此,本次演示通过对三次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的结果 进行分析,对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三、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与建议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创新能力是研究生阶段的核心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创新有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存在的问题
在现有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诸如缺乏创新思维、缺乏实践机会、课程设置不合 理等问题,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应对措施的必要性
为了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创新思维的培 养、增加实践机会、优化课程设置等。
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过于狭窄
一些研究生课程设置过于狭窄,只关注某一特定领域或专业 ,导致研究生缺乏跨学科的知识和创新能力。
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课程
一些研究生课程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无法真正激发研究生 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导师指导不足
导师指导能力不足
一些导师自身缺乏足够的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无法对研究生进行有效的指 导和培养。
02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问题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1 2
创新能力定义
创新能力是指个体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获 得并提升自身在认知、思维和行动方面的能力 。
研究生创新能力要求
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 理论基础、独立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的思维。
3
创新能力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
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对于推动科技 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缺乏创新意识和动力
许多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缺乏创新 意识和动力,导致研究工作低水平 重复。
缺乏系统的创新教育
当前研究生教育缺乏系统的创新教 育,学生无法获得全面的创新能力 训练。
学术风气浮躁
部分研究生受社会大环境影响,过 于追求短期成果,学术风气浮躁。
评价体系不完善

医学论文: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分析及相关对策

医学论文: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分析及相关对策

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分析及相关对策目前,随着医学事业发展对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医学研究生教育模式已很难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

因此,对当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新的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如何培养创新型研究生已成为医学教育研究的热点[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进步,医学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也不断涌现,如三维可视化技术、腹腔镜技术和3D打印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2]。

这些新的理论和技术的更新发展取决于不断创新。

然而,目前在医学领域应用的新仪器和新技术发明仍主要来源于国外,属于我国的原创性科研成果非常稀少。

究其原因,缺乏有竞争力的原创型科研工作者是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医学研究生的研究水平普遍较低,创新能力差。

多数课题纯属照搬硬套,部分甚至存在抄袭造假的现象[3],因此,加强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刻不容缓。

1 制约创新的因素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医学研究生,必须具备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

就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而言,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有许多方面值得反思、研究,具体如下:1.1 制约理论创新的因素1.1.1 教育观念及课程设计落后目前新的医学模式强调多学科融合,通过学科间相互渗透,产生创新成果[4]。

另外还有学者提出整合医学的概念,强调将医学知识理论和实践经验与社会、环境和心理整合,使之形成更加符合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新医学体系[5]。

但是,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还沿袭传统的旧式教学模式,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模式陈旧,这已远远不能满足研究生的学习需求。

“单一学科为中心”,专业限制强,导致许多医学研究生只注重自己的研究方向,以至于知识面不够宽广,知识结构单一,眼界不够开阔,创新能力不足[6]。

这种教育模式影响了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使其缺乏独立的个性和独特的个人见解。

1.1.2 教学形式落后传统的研究生教学模式主要为“传授型教育”或“灌输型教育”,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效率低下。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研究生教育是高校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我国发展知识经济、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然而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成效并不明显,还存在种种问题。

在诸多影响创新能力特征的因素中,研究生的培养体制、实践模式和导师的学术指导是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三个因素。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亟需从以上三个方面来完善。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制;产学研;双导师制一、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自从我国开展研究生教育以来,研究生教育就受到社会各界高度的重视。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更是发展迅速,2006年全国在校研究生总数已达110.47万人,研究生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然而,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相比,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特别是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质量逐年下降,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是一个主要因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科研实践参与度低;②国际学术榜论文数量偏少;③学术成果质量不高;④原创性成果稀少。

何谓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也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技能和己有知识经验等在创新主体身上的综合表现。

中国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先生根据他多年的实践与思考,提出了创新的公式:创新=科学规律+想象力+实践检验(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实事求是),也就是说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以下基本要求:1.要有较为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

2.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即具有善于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

3.创新者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并能够接受实践的检验。

4.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

很多学者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通过分析,导致研究生创新能力差的首要原因是体制和机制的问题,既有政府宏观管理的错位问题,也有学校内部的培养制度原因;其次,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自律环境较差,同时,我国的政府投入还很不到位,经费支出结构也很不合理;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影响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全文)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全文)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研究生培养的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提高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成为研究生培养的关键问题。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核心。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一)研究生教学教育培养模式单一我国目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上模糊,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方面缺少了孕育创新精神的意识。

在培养模式上,一般采取的是导师制的培养方式,不少的还是师傅带徒弟的单向灌输和传授,研究生关注的问题长期局限于导师所熟悉的领域,导致了其研究生的视野狭窄,对科学前沿了解的并不多。

同时,限于教学和科研实践的客观条件,有的硕士研究生直到毕业也没有参加过本学科有影响的学术会议,有的很少接触到原版的英文教材和文献资料,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阻碍了学生进行开拓性思考。

(二)导师队伍良莠不齐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步入科学殿堂的领路人,也是研究生整个学习阶段的指引人。

因此,要想提高研究生的教育水平,首先要提高研究生导师自身的素养和能力。

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现有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整体情况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些不利之处,主要表现在:1. 部分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对研究生采取放任的态度;一些教师没有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不足,从而影响了学生直接参加科研课题的机会。

2. 由于现在的研究生导师中大部分是以前教育体制的产物,部分教师不注意对学术前沿的追踪,以致他们的知识老化现象严峻,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有些教师吃“老本”,综合素养不高。

3. 目前我国研究生导师在招生上基本无自主权,不能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中意的学生,这严峻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更谈不上对研究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4. 我国研究生的师生比太低,有一些热门专业一个导师可以带十几甚至几十个研究生。

导师所带研究生数量太多,往往无暇精心培养,这不利于年轻学生的成长。

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分析及相关对策

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分析及相关对策

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分析及相关对策【摘要】本文对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对策提出。

在现状分析中发现,医学研究生普遍存在科研意识不强、技能不够熟练和资源匮乏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加强科研教育、提升科研技能培训和拓展科研资源渠道的对策。

通过这些措施,有望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水平的提升。

未来的工作方向将继续探讨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为医学科研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制约因素、对策、科研意识、科研技能、科研资源、教育、技能培训、资源渠道、提升策略、未来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分析及相关对策引言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未来医学领域的重要人才,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关乎其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医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当前,医学研究生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科研意识,缺乏科研技能和缺乏科研资源,限制了他们在科研领域中的表现和发展。

对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提升其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旨在探讨如何加强医学研究生的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技能和拓展科研资源渠道,以期为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1.2 研究目的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制约因素,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促进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第一,探讨医学研究生在科研意识、技能和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找其中的瓶颈和障碍;第二,分析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了解其发展趋势和特点;探讨提升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相关对策,从教育、培训和资源等方面提出建议;第四,为未来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和指导,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奠定基础。

中国人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探析

中国人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探析

中国人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探析作者:刘建民来源:《消费导刊》2011年第15期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实践证明,民族的希望在创新。

努力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是一个事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战略问题。

本文试图对制约我国创新能力的因素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与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居世界前列。

得益于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科技投入三十多年来不断加大,2008年全国财政科技投入超过2400亿元,与改革之初的1 978年相比,增长了40多倍。

2009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较2008年又增长了25.6%。

尴尬的是,这样的投入,除了为数不多的创新外,我们引以为豪的不少重要发明和创造,放到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一比较,就会知道大部分属于二流或二流以下。

以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为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产生的为数寥寥的一等奖,鲜有能达到诺贝尔奖级别的。

究其根源,关键是我国创新能力不强。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科技创新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美国达到了80%,而我国尚不足30%,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这将决定我国是否能长期保持快速增长。

我国创新能力不强,具体说来,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文化和体制的双重弊端,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创新步伐如果把创新精神比喻成种子,它只有在肥沃的土壤和气候中才能发芽成长,而文化和体制正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土壤和气候。

美国之所以能称雄世界,软实力靠的是不断的文化创新和文化输出,硬实力靠的是科技创新支撑的军事经济实力。

历来的科技强国,站在科技实力后面的是生机勃勃的文化,是社会对探索的鼓励,对失败的宽容,对知识的向往,对过度重商主义的抑制等等。

从体制上看,目前我国在鼓励与培养创新的方式与方法上弊病丛生,如:助长急功近利而不鼓励潜心探索,偏好数量而不重视质量,偏向权威而不青睐青年才俊等等。

试论军事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试论军事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试论军事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摘要]本文从教育思想观念、培养模式方法和科研创新激励机制三个方面研究分析了军事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深入探讨了培养激发军事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对策。

[关键字]研究生创新能力军事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指军事学研究生在掌握一定专业军事基础理论的基础之上,能借助一定的实验设备和相关技术,运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

它是军事学研究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是军事学科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近几年,军队院校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将创新教育融入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同时在课外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研创新活动。

但是,军事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高并不是很显著。

症结何在,如何解决呢?一、军事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目前,军事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不足既有军事学研究生自身素质的原因,又有教育体制和观念上以及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因素。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思想观念相对陈旧,是军事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向深层次发展的障碍。

思想观念是实践活动的先导。

多年来,军校教育比较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验课教学以及其他实践性环节的教育训练。

而且,验证性实验在整个实验课中占有较大比例,而这种状况在经过了数次教学改革后,并没有得到质的改变。

第二,培养模式方法相对落后,使军事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缺乏合适的外部土壤。

新装备、新技术知识讲授时间偏少,理论课和实验课时间分配比例严重失调,教授实验课程的教员队伍总体水平偏低,难以保证实验教学效果。

再加上院校缺乏新型武器装备,新装备应用于教学实践的周期较长,造成院校教学的理论内容与部队装备建设实际的脱节、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军事学研究生学到的知识跟不上科技知识的飞速发展。

以上原因造成军事学研究生无法及时把握部队装备建设的实际情况,很难通过理论学习从实际装备中发现问题,更谈不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造 成 目前 研 究生 创新 能力 不 强 的因素 是 多方 面 的 ,分 析起 来 主要集 中在 以下几 个方 面 。 1 招 生制 度 的 片 面性 。我 国现行 的研 究 生 招 .
才 。培养 具 有创新 能力 的高层 次人才 是 我 国抢 占国 际科 技 和经 济制 高点 的基本保 证 。作 为我 国高等 教 育 体 系 的最 高端 和培养 创新 人 才 的最 前沿 ,研 究 生
摘 要 :研究 生创新能 力培养是我 国研 究生教 育的核 心。近年 来 国内 高教 界对 于研 究生创新 能力培 养进行
了多方 面的探讨 ,本文在分析 了研 究生创新 能力不强的原 因的基 础上 ,提 出 了相 应的对策 。
关 键 词 :创 新 能 力 ;研 究 生培 养 ;对 策
在全 球 经济一 体化 的时代 ,世界 范 围 内的竞争
生个 性发 挥 的同时 ,也阻碍 了创新 能力 的发 展 。
二 、提高研究生创新 能力的对策
研究 生 的创 新能力 培养 既需要 观念 的引导 ,也 需 要制度 的改 进 ,只有 观 念 和 制 度 达 到 同 步 和共 振 ,研究 生 的创 新能 力才能 得 以提 高 。观念 的引导 应 该具有 超前性 ,制 度 的改 进应该 具有 普适 性 。
教育 承 担着 为我 国社会 经 济全 面建设 输送 高 端人 才
生 制度 尚属 于传 统教 育 制度 的延 伸 ,考 试 科 目分基 础课 和专 业课 ,大都 是 对考 生所 掌握 的知 识 点 的测
试 ,没 有 突 出对 创新 能 力 的测试 。一 些具 有个 性 和 创 新 能力 而应 试 能 力不 强 的学生 往往 被排 除 在校 门
单”1 1 _ :()简单移植 ,只是对他人 方法 的应用和 ]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

一、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在过去的三次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国研究生在创新能力方面存 在一些不足。首先,大部分研究生在科研项目中主要扮演执行者的角色,而并 非主导者。这表明他们在创新思维和主动性方面还有待提高。其次,我国研究 生的学术成果在创新性上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虽然我国研究生 的学术产出数量在逐年增加,但在原创性、深度和影响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 提高。
社会氛围是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尊重知识、鼓励创新的 社会氛围可以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土壤。然而,受传统观念影 响,我国社会对创新的理解和支持程度仍有待提高。
三、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与方法
1、优化教育体系
高校应调整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增 加跨学科课程和实践课程,鼓励研究生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同时,要改变单一 的论文评价模式,建立多元化、全面的评价体系,以培养研究生全面的创新能 力。
3、科研资金:虽然我国加大了对科研的投入,但相较于发达国家,科研经费 的充足程度仍然较低,这限制了研究生进行创新研究的可能性。
4、国际交流:虽然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国际交流,但与世界先进 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建议
1、优化学术环境:应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开放的学术环境,鼓励研究生挑 战权威,大胆创新。
谢谢观看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 制
目录
01 一、我国研究生创新 能力的现状
02
二、影响研究生创新 能力的机制
03 三、提升研究生创新 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04 四、总结
05 参考内容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研究生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 为高端人才的重要储备库,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 当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本次演示将分析我国研 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机制,提出提升方法,以期为国家创新能 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我国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不足的因素

我国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不足的因素

我国科技⼈才创新能⼒不⾜的因素2019-05-01⼀、我国科技⼈才创新能⼒不⾜⽬前,我国科技⼈⼒资源总量已达3200万⼈,研发⼈员总数达105万⼈,分别居世界第⼀位和第⼆位。

但我国科技创新能⼒相对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平。

1.科技⼈才的发明创造及技术⾰新能⼒不强。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2005年,尽管中国⼈申请的发明总量多(国内为171619件,国外为42384件),但在含⾦量⽐较⾼的发明专利⽅⾯落后于国外;国内发明授权量为20705件,⽽国外在我国的授权量为32600件。

通过对多年发明专利的统计发现,在申请发明专利的项⽬中:中药国内申请占98%,软饮料占96%,⾷品占90%,中⽂输⼊法占79%。

⽽来⾃国外的专利申请所集中的领域主要是⾼科技领域、⾼技术,⽆线电传输占93%,移动通讯91%,电视系统90%,半导体85%,西药69%,计算机应⽤60%。

国外申请的重点是放在了⾼技术领域,放在⾼端,这是⼀个鲜明的对⽐。

2.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较低。

由于科技体制长期与市场脱钩,导致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按全国平均⽔平来说,⽬前,我国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率不到20%,最终形成产业的只有5%左右。

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平,也低于印度50%的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

根据全国科技⼯作者状况调查课题组的调查,我国科研成果转换为产品或者应⽤于⽣产的项⽬数为0的占74.50%。

根据1996年⾄2004年的《全国科技成果统计年度报告》,资⾦问题、市场不成熟、技术成果本⾝质量不⾼等因素是制约我国应⽤技术成果转化推⼴的主要障碍。

⼆、我国科技⼈才创新能⼒不⾜的影响因素当前在社会上存在的⼀些不利于创新能⼒发挥的影响因素。

1.应试教育导致科技⼈才创新能⼒培养不⾜。

科技⼈才创新能⼒不强,有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浮躁思想等因素的影响,但也反映了我国科技⼈才培养模式⽅⾯存在误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三大原因探析研究生教育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

我国研究生在科研的基础能力方面可以满足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在一般工作能力、信息加工能力、运用现有科研方法的能力以及成果的表达能力等方面进步较快,但在杰出人才所必须具有的创新能力方面还有明显不足。

为了提高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必须认清不足,找出原因。

原创性成果少,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意识不足。

我国研究生比较缺少主动追求创新、推崇创新、乐于创新的意识,在科研创新过程中缺少坚忍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对挫折、失败的承受力。

创造性思维不足。

创造性思维不足的核心是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我们的学生有较强的运用已有知识体系进行科研活动的思维定势,而对相关知识和信息进行批判、综合、组合,并形成新的思维、新的观点、新的理论的能力较弱;有较强的演绎思维能力,但发散、直觉、归纳、形象与抽象等思维能力较弱。

研究能力不足。

即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技术的能力不足。

目前培养的研究生有较强的记忆力,但缺乏敏锐的感知和想像能力。

虽然创新能力的重点在于创新思维能力,但创新能力的最终表现则是把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思想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最终表现在创新的物化成果上,我国研究生这方面的能力还需提高。

在培养过程中,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能力及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还需加强。

原创性成果少,国际影响力较低。

在论文的原创性以及论文成果的国际影响力方面,和国际一流水平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我国研究生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数量不足,特别是文章的他引率仍低于国外优秀水平。

在基础理论的原创性以及实验工作量、论文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代表研究生最高水平的博士论文与国外的博士论文相比,也还有一定差距。

在选题和方法上缺乏自主探索
在研究的选择上,理论深度不够,自主探索不够。

学术创新主要是在自然科学理论和人文科学理论的取得突破。

然而,从近些年我国研究生的论文来看,对
国民经济或工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实用型和跟踪型的研究较多,而从实际需求出发并将问题一般化而进行的有深度的系统的理论研究较弱,因而难以在学术理论上取得创新。

同时,我国研究生自由探索课题少,围绕导师课题的研究多。

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主探索的过程,而选题体现了自主探索,是创新的首要环节,换言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首要便是选题能力。

事实上,研究生选题的具体来源并不重要,关键是选题过程是否通过了自主思考与选择。

我国研究生的大部分研究来源于导师的课题,其好处在于研究的风险小、经费有保证,挑战性也相对较小,完成难度相对不大。

然而,学生在选题上思考不够,甚至无需思考,这在无形中减少了对选题能力的培养,进而造成学生在选题上的创新短板。

借用现成方法和手段多,自主探索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少。

研究手段与方法的创新,常常决定了研究的创新水平,目前的问题在于我国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手段和方法都是已有的,且基本上是国外开发的,很少有自己创新的手段、方法甚至仪器、设备。

而我国研究生在方法和工具层面的创新意识和意愿不够强,由于不能使用现存的方法和工具而放弃相关研究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是非常可惜的。

方法和工具的开发是创新的重要方面,现有研究手段的缺乏恰恰提供了创新的机遇。

缺乏远大理想和学术抱负,社会责任感不强。

学术研究的创新,除了要求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学术水平之外,还必须具备一种研究品质,即有为追求科学真理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有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而奋斗的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坚持不懈的毅力。

但是在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下,部分研究生的这个品质逐渐丧失,追求学术的自我驱动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究热情,这也是造成论文原创性不足的原因之一。

过分量化的评价机制限制创新
过分量化的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

过分量化的评价机制对创新的限制体现在两个主要方面。

一是忽视了创新所需的积累过程,二是降低了创新的积极性和动力。

创新是以学术积累为基础的,各学科的研究,特别是人文社科类的研究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形成优秀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用一段时期的论文发表数量来对研究生学术研究水平进行定性评价,这种“工具理性”的量化管理机制
往往会形成片面追求数量的导向性行动指南,使得研究生忽略了学术积累的重要性,继而降低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艰苦而长期的过程,而研究生的学制并不长,过分量化的评价机制如果与毕业、评优等培养管理行为相结合,就会导致学生不愿意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创新上,转而选择那些容易出成果的研究,这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统一的研究生管理和评价机制,也无法充分照顾与尊重学科、学生的个性,继而可能抹杀他们的创造性。

根据上述分析,在研究生能力的培养中,应当鼓励研究生自主选题,加强理论创新的研究;引导和激励研究生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提供相应的技术和经费支持;改革评价机制,量、质结合,特别重质;加强理想教育和责任教育,提升研究生的研究品质和研究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