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锦屏县文斗村
贵州传统村落-黔东南
第一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乡增冲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乡则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岜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谷坪乡银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高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扬武乡排莫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哨乡翁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隆里乡隆里所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河口乡文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上郎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下郎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控拜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坝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蝉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高场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高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青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大稼乡邓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德顺乡平甫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岑扣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高青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滚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归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九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平架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三团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高寅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贡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吝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雷洞瑶族水族乡金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蚕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冲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登岑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地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高近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流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寨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孟彦镇芒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高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纪登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绍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育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朱冠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乡黄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述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岩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宰拱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竹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永从乡豆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肇兴中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纪堂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纪堂上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堂安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肇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平江乡滚仲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兴华乡八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兴华乡摆贝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大利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宰荡村第二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谷陇乡苗陇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良上乡雅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报京乡报京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平庄乡平庄村凯空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加镇塘边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柳川镇巫泥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革东镇八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基佑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久吉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太拥镇太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太拥镇九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哨乡巫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哨乡反召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寨乡展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寨乡柳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磻溪镇洞脚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磻溪镇大广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敏洞乡沟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观么乡巫包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展福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板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南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南冬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排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桃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登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交片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展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小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旧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八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黄泡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交包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交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交密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展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排羊乡九摆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排羊乡上南刀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德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南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乡北方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乡排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乡西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老屯乡长滩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方召乡反排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方召乡巫脚交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方召乡巫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方召乡交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孟彦镇罗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孟彦镇岑湖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高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定八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大榕村新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顺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大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东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花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南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茨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宰洋村宰直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岑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顿路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归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旧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上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下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西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宰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雷洞乡岑管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雷洞乡牙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永从乡九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永从乡中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额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寨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己炭村汉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高西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口江乡银朝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乡四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乡寨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镇肇兴上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镇厦格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镇厦格上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龙额镇上地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新丰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下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大稼乡高孖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平寨乡纪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德化乡高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德化乡下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寨蒿镇票寨村侗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苗兰村侗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三江乡脚车村苗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塔石乡怎东村瑶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高良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宰便镇引东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西山镇田底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停洞镇架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岜扒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谷坪乡高吊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雍里乡归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刚边壮族乡刚边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刚边壮族乡银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榜乡加车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榜乡下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高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镇朝利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镇增盈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东朗乡孔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鸠乡加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光辉乡加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乌东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虎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教厂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脚猛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干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猫猫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长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黄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中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开觉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龙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乌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北建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永乐镇加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永乐镇开屯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永乐镇乔洛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永乐镇乔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永乐镇肖家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杨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乌瓦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乌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也改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报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也利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乌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三角田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公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丰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乌的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荣防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乌响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排肖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大塘乡新桥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大塘乡掌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大塘乡独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桃江乡乔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桃江乡岩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桃江乡掌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桃江乡龙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达地水族乡也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陡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毛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格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提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雀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杏山镇六堡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龙山乡河坝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龙山乡复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扬武镇扬颂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雅灰乡送陇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掌布镇掌布村第三批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巴结镇南龙村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泥凼镇堵德村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丫他镇板万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三棵树镇乐平村季刀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重安镇枫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重安镇塘都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重安镇望坝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谷陇镇平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野洞河镇新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双井镇龙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高酿镇地良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彦洞乡瑶白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柳川镇返排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柳川镇巫库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岑松镇稿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加镇九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加镇柳基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明镇小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革东镇大皆道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毕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巫交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哨乡高定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敏洞乡高坵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观么乡平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石灰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排羊乡大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空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南瓦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乡江边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乡茅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老屯乡白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平善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绞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洋卫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大稼乡岑桃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德化乡俾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巨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中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西山镇顶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庆云乡单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刚边乡三联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榜乡党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岑丰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东朗乡苗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大龙苗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乌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大塘镇桥港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达地水族乡马路苗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达地水族乡同鸟水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平祥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水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兴仁镇王家寨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经济开发区匀东镇洛邦社区绕河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经济开发区匀东镇王司社区新场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玉屏街道办事处水甫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方村乡丙花村者吕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平舟镇乐康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塘边镇新建村打鸟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塘边镇新街村落辉大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新塘乡新营村摆仗组第四批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挽澜镇兴农村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弼佑镇秧佑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三棵树镇朗利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三棵树镇南花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凯棠乡南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谷陇镇岩门司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金堡镇爱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三江镇瓮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茅坪镇茅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镇巫溜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方召镇方召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顺化瑶族乡高孖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镇腊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口江乡朝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忠诚镇定弄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寨蒿镇晚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寨蒿镇乌公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朗洞镇卡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镇归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计划乡加宜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平阳乡丹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贯洞镇潘今滚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洛香镇登岜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镇高传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镇信地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镇秧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美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谷坪乡留架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大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庆云镇转珠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鸠镇加学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斗里镇马安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东郎镇党相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羊卡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兴仁镇排佐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瑶山瑶族乡拉片村一、二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街道高寨村大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街道姑挂村姑鲁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街道行偿村姑八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街道龙台村王家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街道牛场村巴卯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街道排招村排招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大河镇甲照村甲照大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大河镇蕊抹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摆鸟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达荣村羊告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盖赖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控抗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来术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排抱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排怪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排外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小脑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小昔村党虾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小昔村火烧组。
文斗三老家及其契约文书
谱》 记载 :文斗在元 时, “ 丛林 密茂, 古木荫稠 。虎
豹踞 为 巢 , 月 穿 不 透 , 为 深 山 箐 野 之 地 之 日 诚
流 域
文
良好 , 一派古木葱茏 , 村寨民舍掩隐树林之 中。文 斗由上寨 、 下寨两个 自然寨组成。 自清代康熙 中 期起 , 文斗在行政上便 一寨两属 , 上寨属黎平府龙
乎。④ ” 如果说清乾隆时期人记述 30多年前的情 0 况不足为凭的话 , 那么乾隆时编 的《 南识略》 黔 所
记的“ 自清江 ( 剑河 ) 今 以下至 茅坪 二百里 , 岸 翼 两 云 承 日, 隙 土 , 漏 阴 , 梁 耒 桷 之 材 糜 不 备 无 无 栋
化
具” 的情况则不应予怀疑。文斗何时有人居住 已 难 以稽考 , 据文斗的龙、 但 姜二姓 家谱记 载 , 明代 中期此处已经有人居并住形成村落。龙姓稍先 , 姜姓随后。传说初时 , 人们 多居住 在今 文斗寨后 面的里丹等处 , 后来 发现 所放牧的鸡、 、 鸭 牛等经 常 下到现 文 斗 寨 地 觅 食 而 不 愿 上 归 , 们 以为 此 人
开辟 者 。
然而这个偏僻 的苗族 山寨 , 却是清水江 流域
地 区最 早 变成 青蛙跳 进 封 建林 业 商 品 经济 池 塘 里
多属 无主 公 山 , 居 者 于 是 竞 相 占有 山场 。相 传 先 文斗 的祖 先 曾 与 西 南 2 O多里 韶 霭 村 的祖 先1 0—1 8 作者简介 : 王宗勋( 94一 , , , 1 6 ) 男 侗族 贵州锦屏人 , 锦屏县史志办主任 , 研究方向为锦屏 民间文书征集整理。
①文斗上寨 乾隆版《 氏族谱》 。 姜 序 ②清乾隆爱 必达著 《 黔南识略》 。
从文斗林业契约看林业经营的长周期性
从文斗林业契约看林业经营的长周期性作者:吴声军来源:《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4年第01期作者简介:吴声军(1970-),男,侗族,湖南会同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生,贺州学院南岭民族走廊研究院研究员,贵阳学院山地民族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清水江林业文化。
摘要:从明代中后期开始,随着木材的流动,清水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林业商品经济逐渐繁荣。
导致了当地的人民以林业生产为生计,不少外地人也进入该地区进行林业经营。
然而人工营林是一种长周期的产业,具有极大的风险性。
为了林业经营的成功,他们在林业生产的实践中通过签订林业契约,以制度保证产权稳定,确保林业生产长周期进行。
关键词:文斗;林业契约;林业经营;长周期性中图分类号: F326.29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674-621X(2014)01-0019-07一、文斗林业契约文斗村位于贵州省锦屏县河口乡清水江南岸。
全村95%为苗族,有姜、易、龙等11姓,其中姜姓人口占90%以上。
村民集中居住在海拔600米至650米的山腰上。
文斗村山多田少,是一个典型的林业村寨,林地面积占全村总面积的78%。
当地的土壤、气候适宜多种林木生长,特别是杉木、樟木、楠木的生长,而且产出的木材木质坚韧、树干通直、耐腐性强。
文斗《姜氏家谱》记载,姜姓先辈自宋代末年以来就到文斗定居,主要以开垦荒地,栽种杉树为主要生计。
明代永乐年间,京城修建皇宫需要大量优质木材,“皇商”沿清水江而上来到锦屏征集“皇木”,文斗出产的优质木材被运往京城。
自“改土归流”后,随着清水江河道的疏浚,除“皇商”外,成批的民间木商也纷纷来清水江流域做木材生意。
因锦屏占据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又林业资源丰富,成为当时林业贸易的主要地区,其木材市场交易在清代的乾隆、嘉庆和道光年间进入了鼎盛时期。
文斗自然也就成为锦屏木材市场的主要供应地之一,这里的村民的生计方式也以人工营林和林木采运这主。
由于文斗林地宽阔,于是湖南、江西等外地急于维持生计的失业者也纷纷来佃山造林。
中国景观村落名单
首届中国景观村落名单15个中国景观村落:1、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查济村2、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林溪乡程阳八寨3、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城北乡黄檀硐村4、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县和平乡金竹壮寨5、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中路乡克格依嘉绒藏寨群6、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朗德镇朗德上寨7、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千户苗寨8、山西省吕梁地区邻县礩口镇李家山村9、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10、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11、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12、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13、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14、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村15、浙江省兰溪市诸葛镇诸葛村8个经典村落景观1、江西省婺源县虹关村察关水口2、江西省婺源县虹关村虹关水口3、江西省婺源县思溪村口4、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大屋5、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皇都村普修桥6、安徽省泾县黄田村凤子河水系7、贵州省雷山县乌东村水系8、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金坑大寨梯田。
2009年第二届中国景观村落名单1、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乍曲乡吴垭村2、浙江温州瓯海区泽雅镇水碓坑村3、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芙蓉村4、浙江省永嘉县岩坦镇屿北村5、浙江省永嘉县岩坦镇茶园坑6、浙江省永嘉县大若岩镇埭头村7、浙江省永嘉县黄南乡深龙村暨家寨8、安徽省宣城市泾县黄田村9、河北省邢台县英谈村10、福建漳州市南靖县梅林村11、福建漳州市南靖县石桥村12、福建省南靖县河坑村13、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长教村14、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后沟村15、贵州省黔东南州锦屏县文斗村2011年第三届中国景观村落名单1、江西省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2、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3、山西省沁源县王和镇古寨村4、江西省婺源县浙源乡虹关村5、江西省婺源县中云镇坑头村6、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林坑村7、浙江省诸暨市东白湖镇斯宅村8、四川省阿坝理县桃坪乡桃坪羌寨9、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往洞乡增冲村10、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11、四川省理县甘堡乡甘堡藏寨2014年第四届中国景观村落名单1、河南新县丁李湾村2、河南新县毛铺村3、河南新县大湾村4、山西阳城县上庄村5、山西沁水县湘峪村6、湖南常宁市中田村7、湖南常宁市泉井村8、浙江永嘉县岩龙村9、广东东莞市江边村10、广东东莞市牛过蓢村11、广东东莞市塘尾村。
清水江文书中的宗族史信息考察
清水江文书中的宗族史信息考察作者:王凤梅林芊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01期摘要:记录宗族发展史信息资料颇多,除家谱、碑刻等资料外,“清水江文书”亦是了解宗族史的重要资料库。
梳理出众多宗族信息,不仅有益于对“文斗寨”林业生产尤其是所涉及到的林地所有权(股)形式的理解,亦可对现有“文斗寨”宗族研究中不太清晰的知识予以补充。
第一,文书进一步明晰了乾隆时代以来“文斗”姜氏宗族的分布。
第二,文书可以补充过去史料不足、未能充分说明的历史细节。
第三,文书为我们展示出一个宗族诞生的原生过程,尤以姜春黎姜氏宗族最為典型。
最后,文斗缺乏持续的姜氏宗祠与同是清水江流域的其它村寨凡村皆有宗庙的社会生活形成巨大反差。
关键词:清水江文书;文斗寨;宗族中图分类号:K291/2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17)01-0031-05国际DOI编码:10.15958/ki.gdxbshb.2017.01.05一文斗寨是贵州省锦屏县清水江畔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苗族村寨,分上文斗寨和下文斗寨。
其在中国近代乡村社会研究史著中频频成为主题,早已在区域史及区域社会史研究中成为一个著名村寨。
这些著作或多或少都涉及到对文斗上、下两寨姜姓宗族历史的研究,其中主要有张应强著《木材之流动》、王宗勋著《文斗》、吴大华主编《土地关系及其它事务文书》(第壹卷)①。
上述著作均收集到姜氏家族族源及发展的相关史料。
如《木材之流动》一书收集的资料除珍贵的族源口碑外,还征集到大量文献,如立于道光二十年的“根繁枝茂、万代流芳”的碑刻[1]199-200,文斗上寨《姜氏族谱》之《世系纪略》等[1] 294-296。
《文斗》一书除收集有文斗中房《姜氏族谱》外,还收有乾隆时姜文启修、民国后期姜如英修纂的下寨皆琼姜氏《万代流芳》简谱、光绪十二年《万代流芳碑》②、《土地关系及其它事务文书》收集了文斗寨姜氏族谱“之一”“之二”“之三”[2]121-156。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河口乡文斗村寨
黔东南苗族侗族⾃治州锦屏县河⼝乡⽂⽃村寨⽂⽃苗寨位于锦屏县西南部,距县城30公⾥,距三板溪⽔电站⼤坝8公⾥,坐落在海拔600――800⽶的半⼭腰中,前有宽阔的本板溪电站湖⾯,左右分别有风光旖旎、清澈见底的乌榜溪、乌⽃溪环绕。
⼤坝蓄⽔后,从湖边码头只需步⾏百余⽶,即可抵达苗寨。
全寨300多户,2000多⼈,苗族⼈⼝占98%,总⾯积约11.5平⽅公⾥。
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
整个村寨被600多棵参天古树环抱,300多幢清⼀⾊的⽊质吊脚楼掩映在青⼭绿⽔之中,环境⼗分优雅。
⽣态环保:时⾄今⽇,寨内仍保存着胸径50cm以上的“古、⼤、稀”树种600余株,其中国家⼀级保护树种红⾖杉就有60多株,最⼤⼀株树⾼30余⽶,胸径1.91⽶,树龄800年以上。
⽂⽃下寨的⼀株⼤银杏树,树⾼18.6⽶,胸径2.8⽶,树龄逾千年,近年来仍年产银杏果300余公⽄。
主⼲外直内空,直者⽪厚⾁丰,⽣机勃勃,空者其间能围坐⼀桌⼈。
另有⼀株古杉,挺⽴在下寨旁边的⽥坎上,树⾼35⽶,胸径1.6⽶。
⽂⽃等清⽔江⼀带是明清时期为朝廷提供“贡⽊”以修宫殿的地⽅,古往今来村民们⼀直把此树呼为“皇杉”。
村头寨尾还有数不清的⼤⼩楠⽊、⾹樟、猴梨、枫⾹等,这些年,提倡调整林种树种结构,村民们⼜在房前屋后栽植了⼀⽚⼜⼀⽚⽵林和果树。
这⾥⽆⼭不青,⽆⽔不绿,⽆处不流淌着绿⾊环保的史话。
留存有多块清代环保⽯碑。
碑⽂明⽂规定“此⽊蓄禁,不许后代砍伐,留以壮丽⼭川”等。
另有引起专家关注的被称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古代婚姻法”的婚俗改⾰古碑等。
还有乌⽃溪⼀线天瀑布群,⾼桥溪近600只的猴群。
锦屏⽂书:寨内95%的农户家中都还珍藏着清代林业契约,约有3万件,这些历史⽂书分林地买卖、佃⼭造林、青⼭买卖、林业分配、⼭林管扩、⼭林纠纷调处、⼭林登记、乡规民约若⼲类,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为是我国乃⾄世界现今保存最完整、最系统、最集中的林业契约⽂书,是我国继故宫博物院和安徽徽州契约后的第三⼤历史⽂献,填补了契约史料中地区性、民族性和中国经济史上林业契约的空⽩。
最新 “三家”“三老家”:文斗苗寨宗族的生成与扩展
“三家”“三老家”:文斗苗寨宗族的生成与扩展——对“清水江文清水江流域苗侗民族社会内宗族、家族、家庭的社会层级结构,我们从现有的研究中是能读到关于它们的一般知识。
然而,这些知识大都是建立在对现时宗族结构及社会成员间关系的观察和描述上,是一种平面印象,缺乏宗族成长进程的历时性描述。
一些研究征引古代文献中只言片语加以历时性佐证,然而只言片语往往是一个模糊的史影。
由于史料的缺乏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个清晰、完整的宗族构成历史演进过程的知识。
在阅读清水江文书时,发现其中的买卖契约、分关文书、分银等文书,较之一般普通家谱包容有更多历史信息,是了解宗族史的一个丰富资料库。
首先,这类契约文书不仅书写有准确的时间、地址、订约人双方名字,还有彼此间亲属称谓、辈份关系及宗族关系的表述,为判断他们间的血亲及代际关系提供了准确信息;第二,收集到的文书一般都来自于一个家庭和扩展开来的大家庭(房族),其强烈的归户性确保这些资料内在联系紧密;第三,凡涉及到家族关系的一组归户文书,数量往往有千件以上,有百数年的时间连续性,涉及到数代人的经历,这为一个血缘家族的形成——由家庭到房族再到宗族的发展过程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血亲代际网络。
如果比对综合文书中包含的上述各种关系,链接文书历史时间流中呈现出的各种关系脉络,一个家族的起点及成长过程便生动具体地复现出来。
本文引用的文斗寨冉皆腊姜氏家族文书,就堪称一幅家族成长演进历史的生动图景。
对冉皆腊姜氏家族发生于乾隆至民国时期的林业契约文书的分析,可将由姜富宇一家为起点,经其儿孙分化为房族的大家庭,再到大家庭二次分化而衍生出的许多新房族家庭,由此将形成的“冉皆腊姜氏宗族”历史构建进程一一展示出来。
更重要的是,透过冉皆腊姜氏宗族发展路径,发现伴随宗族构建过程中由其宗族内萌生而茁壮成长起来的“三家”“三老家”,竟然是一个游离于宗族外的“宗族”组织,并因其声名显赫以至于它成为了冉皆腊姜氏宗族的代言人。
一、从姜富字到“三家”:家族的雏形文斗是贵州锦屏县清水江边上的一个苗族村寨。
文斗村:自然与人文和谐之美
龙源期刊网 文斗村:自然与人文和谐之美作者:谭元勇来源:《党建》2014年第12期在贵州省境内延绵数百里的山水画廊三板溪库区乘船而上,进入锦屏县河口乡文斗村,青山绿水扑面而来。
大山把文斗村别在半腰上,茂密高大的古树把村寨层层围住,一栋栋苗家吊脚楼镶嵌在青黛之中,村脚“点”上一片碧绿的湖水。
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仅村寨周围就有近千株上百年古树,其中不乏如红豆杉等国家保护植物。
村庄放眼望去,宛如一幅水墨画,自然生态与人类和谐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眼前。
在寨门附近的石碑中,有一块立于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的“六禁碑”。
“禁不俱(拘)远近杉木,大小树木,不许任人小儿砍削,罚银十两。
”“禁四至油山,不许乱伐乱捡。
如有人违,罚银五两……”这个身居大山深处的苗寨,两百多年前就有了强烈的環保意识。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一件以碑记形式留存下来的古代少数民族生态保护实物资料。
这块碑也被誉为“民族环保第一碑”。
生态保护观念早已根植文斗人的内心。
今天的文斗人建立了村级绿化基金,每植一棵银杏、红豆杉、香樟等珍稀树苗并成活的,一律从基金中拿钱奖励,20—200元不等。
曾有商人出资100万元购买村里的一批古红豆杉。
100万元,对于世世代代辛苦劳作的村民来说,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数目,但村民们都坚决不同意,说是就是1000万也不卖。
在数百年的生态环保文化积淀中,自然已经成为文斗人不能割舍的一部分,爱自然护自然是自觉,也是责任。
几位村民还受邀到贵州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开办生态保护的讲座,把这种理念和传统传播给大学生们,影响更多的人。
(责任编辑:郭慧)。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贵州篇)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贵州篇)第一批(90个)贵阳市花溪区高坡苗族乡批林村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大寨贵阳市开阳县禾丰布依族苗族乡马头村遵义市赤水市丙安乡丙安村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大坪镇龙潭村遵义市凤冈县绥阳镇玛瑙村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吉昌村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石板房村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屯村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山村铜仁市德江县楠杆土家族乡兴隆社区上坝自然寨铜仁市江口县太平土家族苗族乡云舍村铜仁市石阡县白沙镇马桑坪村铜仁市石阡县白沙镇箱子坪村铜仁市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铜仁市石阡县国荣乡葛容村高桥自然村铜仁市石阡县河坝场乡小高王村铜仁市石阡县聚凤仡佬族侗族乡黄泥坳村铜仁市石阡县聚凤仡佬族侗族乡廖家屯村铜仁市石阡县聚凤仡佬族侗族乡瓮水屯村铜仁市石阡县石固仡佬族侗族乡公鹅坳村铜仁市石阡县五德镇大寨村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巴铃镇百卡村卡嘎布依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乡增冲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乡则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岜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谷坪乡银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高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扬武乡排莫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哨乡翁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隆里乡隆里所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河口乡文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上郎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下郎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控拜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坝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蝉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高场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高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青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大稼乡邓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德顺乡平甫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岑扣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高青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滚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归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九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平架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三团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高寅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贡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吝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雷洞瑶族水族乡金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蚕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冲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登岑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地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高近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流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寨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孟彦镇芒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高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纪登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绍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育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朱冠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乡黄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述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岩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宰拱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竹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永从乡豆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肇兴中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纪堂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纪堂上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堂安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肇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平江乡滚仲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兴华乡八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兴华乡摆贝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大利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宰荡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瑶山民族乡董蒙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永康民族乡太吉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永康民族乡尧古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场河村交懂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坝街乡坝辉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怎雷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拉揽乡排烧村第二批(202个)遵义市湄潭县茅坪镇地关村平顺坝遵义市湄潭县西河乡石家寨村遵义市湄潭县抄乐乡群星村石家寨安顺市普定县马官镇下坝屯村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关镇高荡村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扁担山乡革老坟村毕节市织金县龙场镇阳光村营上古寨铜仁市碧江区漾头镇茶园山村铜仁市江口县桃映镇匀都村委会漆树坪村铜仁市江口县民和镇龙兴村委会封神懂村铜仁市江口县怒溪镇河口村委会黄岩村铜仁市石阡县花桥镇施场村铜仁市石阡县五德镇董上村铜仁市石阡县聚凤仡佬族侗族乡指甲坪村铜仁市石阡县青阳苗族仡佬族侗族乡青山村铜仁市石阡县坪地场仡佬族侗族乡石榴坡村铜仁市石阡县甘溪乡铺溪村铜仁市思南县许家坝镇舟水村铜仁市思南县文家店镇龙山村铜仁市思南县青杠坡镇四野屯村铜仁市思南县思林乡金龙村铜仁市思南县思林乡黑河峡社区铜仁市思南县板桥乡郝家湾村铜仁市思南县兴隆乡天山村铜仁市思南县杨家坳乡城头盖村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永义乡团龙村铜仁市德江县枫香溪镇枫香溪村铜仁市德江县复兴镇棋坝山村铜仁市德江县共和乡焕河村铜仁市德江县沙溪乡大寨村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渠镇荷叶村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黑獭乡大溪村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新景乡白果村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后坪乡茶园村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候溪屯村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薅菜村苗王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谷陇乡苗陇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良上乡雅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报京乡报京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平庄乡平庄村凯空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加镇塘边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柳川镇巫泥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革东镇八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基佑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久吉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太拥镇太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太拥镇九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哨乡巫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哨乡反召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寨乡展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寨乡柳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磻溪镇洞脚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磻溪镇大广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敏洞乡沟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观么乡巫包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展福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板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南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南冬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排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桃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交片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展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小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旧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八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黄泡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交包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交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交密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展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排羊乡九摆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排羊乡上南刀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德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南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乡北方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乡排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乡西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老屯乡长滩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方召乡反排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方召乡巫脚交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方召乡巫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孟彦镇罗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孟彦镇岑湖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高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定八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大榕村新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顺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大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小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东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花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南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茨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宰洋村宰直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岑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顿路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归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旧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上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下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西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宰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雷洞乡岑管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雷洞乡牙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永从乡九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永从乡中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额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寨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己炭村汉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高西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器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口江乡银朝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乡四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乡寨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镇肇兴上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镇厦格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镇厦格上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龙额镇上地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新丰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下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大稼乡高孖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平寨乡纪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德化乡高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德化乡下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寨蒿镇票寨村侗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苗兰村侗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三江乡脚车村苗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塔石乡怎东村瑶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高良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宰便镇引东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西山镇田底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停洞镇架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岜扒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谷坪乡高吊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雍里乡归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刚边壮族乡刚边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刚边壮族乡银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榜乡加车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榜乡下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高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镇朝利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镇增盈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东朗乡孔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鸠乡加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光辉乡加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乌东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虎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教厂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脚猛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干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猫猫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长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黄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中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开觉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龙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乌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北建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永乐镇加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永乐镇开屯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永乐镇乔洛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永乐镇乔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永乐镇肖家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杨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乌瓦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乌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也改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报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也利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乌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三角田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公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丰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乌的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荣防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乌响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排肖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大塘乡新桥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大塘乡掌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大塘乡独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桃江乡乔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桃江乡岩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桃江乡掌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桃江乡龙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达地水族乡也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陡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毛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格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提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雀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杏山镇六堡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龙山乡河坝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龙山乡复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扬武镇扬颂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雅灰乡送陇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掌布镇掌布村第三批(134个)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高兴村六盘水市水城县花戛苗族布依族彝族乡天门村六盘水市盘县石桥镇妥乐村六盘水市盘县羊场布依族白族苗族乡大中村六盘水市盘县保基苗族彝族乡陆家寨村遵义市遵义县枫香镇苟坝村遵义市遵义县毛石镇毛石村遵义市凤冈县琊川镇杨家寨遵义市凤冈县土溪镇黑溪古寨遵义市凤冈县新建乡长碛古寨遵义市湄潭县西河镇官寨遵义市湄潭县洗马镇石笋沟安顺市西秀区宁谷镇小呈堡村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猴场村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雷屯村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本寨村安顺市西秀区轿子山镇秀水村安顺市西秀区新场布依族苗族乡花庆村石头组安顺市西秀区新场布依族苗族乡勇江村勇克组安顺市西秀区东屯乡高官居委会高官组安顺市西秀区东屯乡金山村山旗组安顺市平坝县白云镇肖家村安顺市平坝县白云镇平元村元河组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打磨村虾儿井组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二官村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合旺村岩上组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兴旺村双硐组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天龙村安顺市普定县城关镇陈旗堡村安顺市普定县猴场苗族仡佬族乡猛舟村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江龙镇竹王村(原猛正村)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普利乡马马崖村下瓜组安顺市黄果树风景名胜区黄果树镇大三新村大洋溪组安顺市黄果树风景名胜区黄果树镇募龙村安顺市黄果树风景名胜区黄果树镇石头寨村偏坡组安顺市黄果树风景名胜区黄果树镇油寨村山岔组安顺市黄果树风景名胜区黄果树镇石头寨村石头寨组安顺市黄果树风景名胜区黄果树镇白水河村殷家庄组安顺市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白水镇大坪地村滑石哨组铜仁市碧江区坝黄镇宋家坝村塘边古树园铜仁市碧江区瓦屋侗族乡克兰寨村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新店乡朝阳村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新店乡大湾村铜仁市思南县合朋溪镇鱼塘村铜仁市思南县塘头镇甲秀社区铜仁市思南县塘头镇街子村铜仁市思南县大坝场镇官塘坝村铜仁市思南县大坝场镇尧上村铜仁市思南县瓮溪镇瓮溪社区马家山组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溪镇渠沟村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天堂镇中尧村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合水镇兴旺村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缠溪镇方家岭村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新寨乡黔溪村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坝乡虹穴村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新业乡芙蓉村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新业乡坪所村铜仁市德江县煎茶镇付家村铜仁市德江县复兴镇稳溪村铜仁市德江县合兴镇朝阳村铜仁市德江县高山镇梨子水村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夹石镇闵子溪村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官舟镇木子岭村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板场乡洋溪村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后坪乡下坝村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半坡村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大水村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邓堡村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寨英村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孟溪镇头京村铜仁市万山特区黄道乡瓦寨村铜仁市万山特区敖寨乡石头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巴结镇南龙村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泥凼镇堵德村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丫他镇板万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三棵树镇乐平村季刀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重安镇枫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重安镇塘都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重安镇望坝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谷陇镇平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野洞河镇新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双井镇龙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高酿镇地良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彦洞乡瑶白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柳川镇返排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柳川镇巫库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岑松镇稿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加镇九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加镇柳基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明镇小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革东镇大皆道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毕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巫交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哨乡高定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敏洞乡高坵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观么乡平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石灰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排羊乡大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空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南瓦村。
清水江文书保护网点的分级标准探析
学术研讨清水江文书保护网点的分级标准探析■ 郭世华(贵州民族文化宫)摘 要:清水江文书是指反映贵州清水江流域及周边地区社会生活、历史面貌的原始契约文书。
该文书种类繁多,是不可再生文化资源。
文书保护网点分级目的在于更加科学、有序地开展文书保护。
由此,本文从分布式抢救保护网点的文书重要程度、文书保存现状、文书数量、文书级别和文书濒危程度等五个层面来探讨文书保护网点的分级问题。
关键词:清水江文书,抢救,保护,分级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2.004Analysis of the Grading Standards for the Protection Network ofQingshuijiang DocumentsGUO Shihua(Guizhou Ethnic Culture Palace)Abstract: The Qingshuijiang Documents refer to the original contractual documents that reflect the social life and historical landscape of the Qingshui River Basin and surrounding areas in Guizhou. The documents have a wide variety of types and are nonrenewable cultural resources. The purpose of document protection network grading is to carry out document protection in a more scientifi c and orderly manner. Therefor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lassifi cation of document protection sites in fi ve aspects: the importance of documents in distributed rescue and protection sit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document preservation, the number of documents, the level of documents, and the degree of document endangerment. Keywords: Qingshuijiang Documents, rescue, protection, grading清水江文书又称锦屏文书,最早发现于锦屏县文斗村寨,后来,陆续在天柱县、三穗县、剑河县、黎平县和台江县等境内各村寨发现大量民间林契及地契方面的文书。
乡镇长、村两委消防知识培训
•
建立工作制度。
建立和落实消防宣传教育、防火检查巡查、火灾隐患整改等一系 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并通过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的形式, 推动农村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
落实考评制度。
各乡镇政府要将消防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与社会 治安综合治理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三)夯实群防群治工作基础。
一是制定防火安全公约。制定了防火公约,要通过多 种方式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要在村务公开栏、黑板 报进行公开张贴,要印制成宣传材料,分发到每家每 户,便于群众学习和遵守。 二是实行“多户联防”机制。各地坚持依靠群众,大 力推行“七户联防”、“十户联防”等工作机制,及 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扑救初起火灾,共同维护村 庄安全。
•
五、消防行政与刑事责任追究
1、公务员处分责任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行 政机关公务员不依法履行职责,致使可以避免的 爆炸、火灾、传染病传播流行、严重环境污染、 严重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或者群体性事件发生的; 发生重大事故、灾害、事件或者重大刑事案件、 治安案件,不按规定报告、处理的;给予记过、 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 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四)宣传培训难到位。
火灾案例:2005年3月8日,山东省临沂市 一个名叫“小神童”的农村幼儿园,接送 幼儿上下学的汽车,因司机在维修车辆时 违章操作,发动机起火造成火灾,造成12 名孩子死亡,最小的只有2岁7个月,最大 的7岁。
(五)陈规陋习难消除。
火灾案例: 2004年2月15日,浙江海宁一土庙发生火灾 事故,造成40死亡。是日14时15分,用来 从事迷信活动的草棚失火,当时草棚内聚 集了50余人,短短5分钟的大火共造成40人 死亡、3人受伤的惨烈后果。遇难者平均年 龄高达72岁。
贵州主要民族村寨
贵州主要民族村寨概述1.雷山上朗德典型苗族村寨,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乡村旅游示范村。
精美的苗族木制三层青瓦吊脚楼建筑群与生态环境和谐一体。
苗族歌舞、刺绣、服饰及传统生活方式和习俗。
建有民俗文化博物馆和一座风雨桥。
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A 级。
该寨位于雷山县北部望丰河畔,距县城17公里,距州府凯里29公里,进出郎德上寨均有公路通过,乘车可达,交通便利,与周边旅游区形成疏密有致,是一个减缓和调节旅游区域季节性的旅游区。
郎德上寨是全国最早的“民俗露天博物馆”,始建于明洪武初年,至今已有570多年,是反清英雄杨大六的故居,自1986年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游客共60多万人次。
1995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2002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郎德上寨依山傍水,典型苗家建筑,寨中大小道路均用鹅卵石铺成,芦笙场为全寨重要活动场所。
全村老少均能歌善舞。
2.雷山西江典型苗族村寨。
黔东南最大的苗寨,1285户,人口为4181人,有“千户苗寨”之称。
青瓦木制多层吊脚楼建筑群依山而建,蔚为壮观。
是苗族节日之乡和歌舞之乡、银饰与服饰之乡。
著名的节日有苗年、吃新节、芦笙会、鼓藏节等。
节日多、规模大,场面壮观。
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A级。
该寨位于雷山县东北部,距县城37公里,距州府凯里81公里,日有班车往返。
西江干户苗寨是全国最大的苗寨,西江吊脚木楼层层叠疆,依山而建,被建筑专家赞为“民族建筑的瑰宝”,西江苗族民风古朴,热情好客且能歌善舞,常以歌传情,被誉为“歌舞的海洋”和“芦笙的故乡”。
1982年起被省政府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
1992年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江芦笙场有1600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芦笙场。
3.黎平肇兴典型侗族村寨,全寨有880户,是贵州罕见的侗族大寨。
寨内有5座鼓楼,4座风雨桥,青瓦木制吊脚楼群规模宏大,与周边的7个侗寨共同形成南部方言侗族的文化中心。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贵州篇)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贵州黔东南篇)第一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乡增冲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乡则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岜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谷坪乡银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高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扬武乡排莫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哨乡翁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隆里乡隆里所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河口乡文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上郎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下郎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控拜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坝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蝉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高场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高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青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大稼乡邓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德顺乡平甫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高青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滚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归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九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平架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三团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高寅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贡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吝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雷洞瑶族水族乡金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蚕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冲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登岑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地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高近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流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寨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孟彦镇芒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高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纪登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绍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朱冠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乡黄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述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岩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宰拱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竹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永从乡豆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肇兴中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纪堂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纪堂上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堂安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肇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平江乡滚仲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兴华乡八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兴华乡摆贝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大利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宰荡村第二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谷陇乡苗陇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良上乡雅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报京乡报京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平庄乡平庄村凯空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加镇塘边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柳川镇巫泥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革东镇八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基佑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久吉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太拥镇太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太拥镇九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哨乡巫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哨乡反召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寨乡展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寨乡柳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磻溪镇洞脚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磻溪镇大广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敏洞乡沟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观么乡巫包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展福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板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南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南冬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排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桃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交片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展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小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旧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八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黄泡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交包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交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交密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展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排羊乡九摆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排羊乡上南刀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德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南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乡北方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乡排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乡西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老屯乡长滩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方召乡反排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方召乡巫脚交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方召乡巫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孟彦镇罗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孟彦镇岑湖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高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定八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大榕村新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顺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大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小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东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花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南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茨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宰洋村宰直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岑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顿路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归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旧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上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下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西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宰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雷洞乡岑管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雷洞乡牙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永从乡九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永从乡中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额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寨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己炭村汉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高西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器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口江乡银朝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乡四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乡寨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镇肇兴上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镇厦格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镇厦格上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龙额镇上地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新丰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下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大稼乡高孖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平寨乡纪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德化乡高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德化乡下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寨蒿镇票寨村侗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苗兰村侗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三江乡脚车村苗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塔石乡怎东村瑶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高良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宰便镇引东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西山镇田底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停洞镇架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岜扒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谷坪乡高吊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雍里乡归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刚边壮族乡刚边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刚边壮族乡银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榜乡加车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榜乡下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高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镇朝利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镇增盈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东朗乡孔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鸠乡加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光辉乡加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乌东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虎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教厂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脚猛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干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猫猫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长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黄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中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开觉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龙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乌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北建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永乐镇加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永乐镇开屯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永乐镇乔洛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永乐镇乔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永乐镇肖家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杨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乌瓦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乌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也改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报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也利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乌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三角田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公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丰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乌的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荣防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乌响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排肖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大塘乡新桥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大塘乡掌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大塘乡独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桃江乡乔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桃江乡岩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桃江乡掌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桃江乡龙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达地水族乡也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陡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毛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格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提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雀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杏山镇六堡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龙山乡河坝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龙山乡复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扬武镇扬颂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雅灰乡送陇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第三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三棵树镇乐平村季刀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重安镇枫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重安镇塘都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重安镇望坝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谷陇镇平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野洞河镇新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双井镇龙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高酿镇地良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彦洞乡瑶白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柳川镇返排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柳川镇巫库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岑松镇稿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加镇九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加镇柳基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明镇小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革东镇大皆道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毕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巫交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哨乡高定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敏洞乡高坵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观么乡平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石灰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排羊乡大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空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南瓦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乡江边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乡茅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老屯乡白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平善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绞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洋卫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大稼乡岑桃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德化乡俾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巨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中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西山镇顶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庆云乡单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刚边乡三联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榜乡党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岑丰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东朗乡苗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大龙苗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乌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大塘镇桥港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达地水族乡马路苗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达地水族乡同鸟水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平祥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水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兴仁镇王家寨村。
尊树为神 认树为父 以树为己
尊树为神认树为父以树为己作者:***来源:《乡村地理》2022年第02期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树崇拜”是当地少数民族的重要信仰。
苗族流传着祖先起源与树有关的传说,侗族视树为护佑村寨的神灵,水族、瑶族、土家族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对树有着敬畏情结。
走进黔东南的村村寨寨,或多或少都传承着与“树崇拜”相关的习俗,比如祭拜树木,以树命名,认树为父,树上悬挂吉祥物,守护一颗象征自己的生命树等等。
“树崇拜”不仅是当地少数民族的精神信仰。
自古以来,他们还形成村规民约或独特习俗,以保护为前提合理利用树木。
这从客观上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反应出黔东南少数民族超前的环保理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智慧。
美丽传说苗族先祖来源于枫树黔东南少数民族对树的崇拜由来已久,追溯缘由,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距今有八百余年历史的黎平县肇兴侗寨曾作为2018年央视春晚的分会场。
晚会的舞台以侗寨的标志性建筑鼓楼为背景。
关于鼓楼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是来自于侗族的树木崇拜。
侗寨的老人都说:鼓楼是一株杉树。
侗族人崇拜杉树,他们认为杉树是保护村寨的圣树,鼓楼就是仿造杉树的样子而建,希望得到庇佑。
虽然如今的鼓楼是村寨里男女饮酒对歌,娱乐休闲的地方,但是根据清代《黔记》的记载,鼓楼最初是侗寨里非常神圣的场所。
族人遇到大事才会来到鼓楼进行商议,侗族人称之为“堂卡”。
在侗族人心目中,立寨必先立鼓楼,即便条件不允许,也会立一根杉树代替鼓楼。
天柱县石洞镇金凤村是一个被古银杏、古枫木、古修竹环绕的侗族村寨。
村名“金凤”的来源,与护寨树——一棵树龄约300多年的银杏古树有关。
这棵树高约48米,树冠直径约28米,主干直径约1.8米,需要6人合抱才能抱住。
一到秋天,银杏叶金黄,微风吹拂,金叶飘洒,如万只凤凰,金凤村故此得名。
当地有一个传说:古时,一户人家人丁不旺,四代单传,家徒四壁,家中“独苗”卧床不起。
一日,古银杏的树影映照到这户人家的水缸里,从此这户人家的“独苗”身体健壮,逐渐人丁兴旺,财源富足。
清代贵州锦屏林木交易习惯的法律经济学分析
l I — 色的清代林业契约、 碑文等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田野调查。车先行至天柱县, 而后驶向锦屏; 在海 习; L_。 拔上是先上坡 , 窀】在这一上一下之间, 后下坡 _ 千山万壑在我们眼前辗转而过 , 其间林海莽莽 , 清凉的气 ■■ ■■ ■ 贝
①
研 究。
作 者简介 : 陶钟灵 9 7 )男 , 6 一 , 云南昆明 人, 贵州财经学院法学 院副教授 , 主要从事 中西法律思想 史和 民族 法文化
旋 结旋翻 , 以致终无 了期 。
.
本署道 因念抚部院岑批饬 内有“ 该三寨选派公正首等公 同当江, 经收入 多寡, 定分摊之数 目” 等语 , 因抚 宪遥揣 悬 断之 意 , 遵 宪批 , 断公 同 当江 ,{ 绎互控 似 难 遽 尔积 怨 , 办 此 如 照 .】 贝甫 今 不如仍照旧规 , 三寨分年轮流当江, 似易劝合妥善, 兼适值三帮、 五勒客绅廖道生等邀恩请息前 来, 亦系请照旧办理 , 每逢子、 卯、 午、 酉年 , 大河、 亮江、 八卦河轮为茅坪当江, 王寨、 卦治不得私 引客 商越 买 ; 、 丑 、 年轮 为 王寨 当江 ; 申、 亥年轮 为卦 治 当江 , 辰 戌、 未 寅、 巳、 茅坪 、 王寨 不得私 引 客商越 买。 自 光绪七年辛 巳正月轮为卦 治当江为始 , 以后永远遵照。其有亮江、 八卦、 大河统 旧轮流值年 当江收领 , 三寨不得借词滋事。三江首等均各悦服 , 遵依具结完案。本署道即将断 结缘 由, 奉请抚部院岑查核示遵等具禀。断回后 , 月十八 日, 二 王寨王承立等主使地棍昊振之 等统带小江凶徒放木冲江, 本属不合。是否王承立等主使, 系凶徒所为?何以首等无一人 出 抑 言理 阻, 殊不可解。除批示严禁查拿完惩外, 合行 出晓谕 : 为此仰三寨人等知 悉, 以后务遵前 断, 各值 当江之年, 自 各 查照办理 , 不得听信奸小播弄 , 再行放木冲江, 复至滋事。惟有敦亲睦, 将来和气生财 , 自享源源不竭之利 , 负本署道一片体恤商民之至意。一候奉到抚 院部岑批 庶无 回, 再当抄批 出示, 妥立成规 , 饬令刊碑 , 永远奉行。各宜禀遵勿违。特示。
乡村振兴视角下清水江流域传统村落“三生”景观提质——以锦屏县文斗村为例
乡村振兴视角下清水江流域传统村落“三生”景观提质———以锦屏县文斗村为例颜政纲(贵州理工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贵州贵阳550003)摘要院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国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和营建理念。
以清水江流域传统村落文斗村为例,基于“三生”景观的整体系统,分析传统村落独特的景观特征及内在机制,提出滨河沿线传统村落自然生态景观、农业生产景观、人文生活景观提质的方式方法,旨在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要求,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滨河沿线传统村落景观营建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院乡村振兴;清水江;传统村落;“三生”景观;锦屏县文斗村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传统村落景观研究迅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有学者以文化地理学“景观-基因”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景观“时间-空间-文化”三维耦合的景观基因识别、提取方法[1],或引入景观基因信息链理论,对传统村落景观结构和潜在文化特征进行评估与解析[2];也有学者通过集图形数据、图像数据、实体属性数据、统计数据等多源数据,研究建构传统村落景观生态敏感度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3],或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研究构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4];还有学者应用人类学领域中“地方性知识”为理论指导,解构和分析传统村落景观的地方特征,并以图谱的形式予以可视化呈现[5],或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村落整合信息数据,研究传统村落景观风貌分析方法[6]。
综上,近期传统村落景观研究主要集中在景观类型特征和生态敏感度或脆弱性评价方法上,较缺乏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融合“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以下简称“三生”空间)的景观营建研究。
本研究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以清水江流域传统村落文斗村为例,探讨“三生”空间整体系统下传统村落景观提质的方式方法,有利于更宏观、更系统地呈现乡村独特的景观价值,反映乡村景观的内在机制。
千年环保第一村--文斗
千年环保第一村--文斗
单洪根
【期刊名称】《西部观察》
【年(卷),期】2004(000)010
【摘要】@@ 文斗苗寨位于锦屏县西南隅,距县城70华里,坐落在贵州省第二条大河流清水江下游右岸,海拔600-650米的山岭上.全寨400余户,2000余人,苗族人口占98%,森林覆盖率90%.寨前是日夜涌流直奔洞庭的清水江,村后有风光旖旎,清澈见底的乌榜、乌斗二溪环绕,300多幢清一色的木质吊脚楼就掩映在片片茂林修竹之中.
【总页数】1页(P插页)
【作者】单洪根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文斗:苗族环保第一村 [J], 喻丹
2.新田古村"驻守"千年岁月——品"中原南迁第一村"古貌风情 [J], 吴梦雁; 张卿雄
3.传承千年文脉的海上楹联第一村 [J], 丁锡满
4.锦屏县文斗苗寨“环保第一村”焕发新活力 [J], 向颖羿
5.中国环保第一村——文斗 [J], 姚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图书馆两本书涉及到文斗梁聪,清代清水江下游村寨社会的契约规范与秩序以文斗苗寨契约文书为中心的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张应强,木材之流动清代清水江下游地区的市场、权力与社会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网上视频资料视频资料:苗乡侗寨黔东南_清水江畔_文斗村:/show/GQsUASJwuSM-1UZ8.html “中国环保第一村”贵州省锦屏县文斗村斗牛:/v/b/29832804-1295209265.html 贵州环保第一寨文斗寨:/show/woN__KNWQuoYL90l.html 中国环保第一村:/play.aspx?id=9cb1618c-fc78-41dd-baa3-ebd8420a8536贵州文斗苗寨的“十八杉”民俗:/programs/view/pBYhJuAZx_s/从三板溪到文斗——山青水秀,碧波荡漾:/v/b/41330375-1739894292.html 清水江畔.文斗村:/search.php?searchtype=tags&keyword=%CE%C4%B6%B7%B4%E5网上文字资料1.网页标题: 文斗村_百度百科出处: /view/2553170.htm网页文字:百科名片文斗苗寨位于锦屏县西部,距县城35千米,村寨坐东向西,坐落于青翠的半山上,前临滔滔清水江,后为碧绿的乌斗溪环绕,离寨不远有一处高达90余米的飞瀑,如诗如画。
全寨居住着400余户苗家,民居均系木质吊脚楼。
全寨掩映于参天古木之间,其中包括松杉、红豆杉、银杏、香樟和楠木。
目录村情概况历史沿革自然资源农村经济基础设施旅游景点六禁碑古契约婚姻法学术价值2网页标题: 绿色文斗村出处: /zgmzb/html/2003-04/29/content_41703.htm网页文字:文斗村是贵州锦屏县一个有着500年经营林木历史的苗寨。
放眼望去,文斗村掩映在荫翳蔽日的古树林中,山林广袤,青山四合,让人觉得眼睛绿了,身也绿了,心也绿了。
好客的苗家人把我们带到一个奇怪的“餐厅”,那是一株千年古树,当地人叫作“白发银杏”。
树干内有一个大洞,透风透光,可摆放一张桌子,围坐10个人饮酒喝茶。
当地人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人造就了这个洞天福地。
仔细一看,它完全是自然天成,丝毫没有经过人工雕琢。
更奇怪的是,这株古树居然很茂盛地长着,春披绿装,秋结果实。
苗寨中的人历年来都在这里以他们最高的礼节招待远方来的贵宾。
据统计,文斗村内巨大苍翠的古树有600多株,树种有30多个,小树更是数不胜数,散落在九冲十一岭。
有古树便有人家,有人家必有古树。
文斗无山不青,无水不绿,无处不流淌着绿色环保史话。
3. 网页标题: 洋博士访文斗古碑奇树出处: /system/2002/05/21/000160184.shtml网页文字:大山深处的锦屏县文斗村一古碑有何魔力?缘何吸引了英国博士不远万里飘洋过海来访古碑?带着这个问题,近日,笔者采访了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历史学家科大卫博士。
他操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说:“文斗村这块古碑是一块古环保碑,它的发现证明了苗族人民保护生态环境的历史源远流长。
”与科大卫博士一同前往深山古苗寨访古环保碑的还有我国清华大学、北京师大、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历史学家、人类学家。
据了解,文斗村这块古环保碑撰立于清朝乾隆38年,距今230多年。
该碑现立于文斗村后龙山“下马磴”,明文规定保护生态环境,共分为六条,其中有二条禁令:“一禁不拘远近杉木,吾等后辈,不许大人小孩砍削,如违罚银十两。
一禁不许乱伐乱捡,如违罚银五两。
”访古碑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们还详细地考察了文斗寨的林业契约、林业生态博物馆等。
他们一致认为,文斗寨从历史至今作为清水江流域林区的最重要林产地之一,保留了数百株古树资源和数万份林业历史文献。
能保存这样优美的生态环境,与文斗村的环保文化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而环保古碑作为环保文化的象征,在中国林区环保历史上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4.网页标题: 文斗村:大山深处的“礼法社会”出处: /News/200901/1224.html网页文字:坐落在锦屏县大山深处的苗族村落文斗村,至今不通公路。
然而,早在500多年前,当地群众就开始了林业开发。
随之应运而生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村规民约和林业契约。
这些被专家称为中国继故宫博物馆的清代文献和安徽徽州契约之后的第三大珍贵历史文献的“契约文书”还涉及婚姻嫁娶、抚养继承、分家析产和订立族规等各个领域,使文斗苗寨在历史上成为一个严格依照规则办事的“礼法社会”。
古碑定规从贵阳市出发,历经7小时约400公里车程,抵达隶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锦屏县之后,再从锦屏县城出发,乘车30分钟来到三板溪水电站坝址码头,改换乘船30分钟,就来到文斗河边。
陪同采访的县文化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文斗村,其村名原为“文陡”,缘于这里山高路陡。
一路上遇到的村民总是微笑着向记者一行打招呼。
记者发现,道路两旁整洁干净,杂草全无。
据当地村民说:村规规定,田土分在路边的人家有为道路除草的义务。
文斗村文书向记者介绍,文斗村位于海拔600至650米的凤尾坡半山腰中,全寨400余户,2000余人,苗族人口占98%,辖1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约11.5平方公里。
他还自豪的说,“我们文斗村有700多棵参天古树,森林覆盖率95%以上。
”是什么让一个地处偏远的苗族寨如此重视环境保护?村主任易遵发指着文斗古寨门旁边的“六禁碑”说:主要是它的功劳。
这块“六禁碑”立于乾隆三十八年仲冬月。
碑文曰:——禁:不俱远近杉木,吾等所靠,不许大人小孩砍削,如违罚银十两。
——禁:各甲之阶分落,日后颓坏者自己补修,不遵禁者罚银五两,与众补修,留传后世子孙遵照。
——禁:四到油山,不许乱伐乱捡,如违罚银五两。
——禁:今后龙之阶,不许放六畜践踏,如违罚银三两修补。
——禁:不许赶瘟猪牛进寨,恐有不法之徒宰杀,不遵禁者,送官治罪。
——禁:逐年放鸭,不许众妇女挖阶前后左右锄膳,如违罚银三两。
在“六禁碑”旁,有一块比“六禁碑”晚立12年的环保碑,碑文专门对文斗村寨附近的林木管理做了具体的规定:“此本寨护寨木,蓄禁,不许后代砍伐,存以壮丽山川。
”300多年来,文斗苗家人恪守林业契约和环保古碑等乡规民约,使村寨周围保留了600多株巨大苍翠的古树,树种有30多个,其中不乏国家重点保护的原始次生林红豆杉、银杏、楠木等。
恪守古训在文斗村委会办公室,记者留意到,该村《村规民约》上的一些内容,源自寨门边的“六禁碑”等古石碑。
“这是古碑文在今天继续发挥着作用的另一种形式。
”易遵发告诉记者,“这种保护村寨环境的乡规民约石碑,对于历来信守款约的文斗人具有很强的约束力,更重要的是,经历长年累月的熏陶,文斗人养成强烈的、自觉的环保意识。
”“如今我们虽然早已不再靠经营林木为生,但我们仍然严守祖训,承系着爱林护树、保护环境的好传统。
”每年3月的“护树节”,是文斗人与树木最亲近的日子。
文斗苗家还有栽“姑娘林”、在村头寨尾栽“伙伴树”等习俗。
说到保护文斗村的树木,易遵发说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几年前,有一外省客商出价100万元,欲收购文斗寨的20株红豆杉。
对于经济并不宽裕的文斗人来说,100万元可不是个小数目。
但是,客商的要求最终却被村民公议断然拒绝。
“我们不能做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情。
”几年前,文斗寨3个行政村联合设奖鼓励村民栽种风景树,对在村寨周围指定的片区内栽活红豆杉、银杏等风景树的村民,每栽活一棵奖励50元,这成了清水江少数民族山区的一桩新鲜事。
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木材用量,文斗苗家已有近一半的人家用上了液化气。
在文斗,凡有人烟的地方,都在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史话。
今年春节雪凝期间,文斗村里的古树受到冰雪威胁,为了不让树木受到损坏,村民们采取了敲冰减压、稻草保暖等办法保护这些古树。
“大伙在一株株古树旁搭起了木架子,青年男子爬上木架,用木棒击打冰雪,为古树减轻压力。
在一株树龄超过700年的古银杏树上,村民们搬来了稻草,捆扎覆盖在树干上,给古树御寒。
”村民姜宏英说,“猪牛死了,可以再养,房屋毁了,可以重建,但古树毁了,却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在村民的积极保护下,700多株古树免于灭顶之灾。
等等………………5网页标题: 锦屏县文斗村入选“中国景观村”出处: /news/wh/200911/21420.shtml网页文字:本港讯(谭元勇)在日前结束第二届中国景观村落评终评会议上,锦屏县文斗村顺利入选,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中国景观村落”村寨。
据悉,中国景观村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主办,专家评委经过6个多月考察和严肃、认真的评选,锦屏县文斗村得票排名全国第三顺利入选16个“中国景观村落”之一。
锦屏县文斗村苗寨早在300多年前当地人就开始有意识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至今还保留有600多株百年古树,其中有近百株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树种红豆杉、银杏等。
村内留存有多块清代以来环保古碑,其中有一块古碑刻于清乾隆年间,是国内目前发现最早的环保古碑。
该村民家中珍藏有清代林业契约数万件,这些林业契约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系统、最集中的林契文书。
6.网页标题: 贵州锦屏县文斗村出处: /wcm/res/zgjgclgcl/C12010042411111101385.shtml网页文字:一、历史沿革文斗村位于锦屏县境西南部、河口乡东北部、三板溪水库南岸山岭上,距河口乡政府水路12公里,距县城水路30公里,至今尚未通公路,是河口乡下辖的一个行政村。
据《文斗姜氏家谱》记载,文斗原名文堵,为期冀能出泰斗文人,清顺治年间改为文斗。
该村由上寨、下寨组成,两寨沿居清水江畔,处于上游位置的称上寨,居于下游位置的谓下寨。
自清代康熙时起,由于家族矛盾等原因,文斗一寨分两属,上寨属黎平府龙里长官司,下寨则归镇远府天柱县。
民国三年(1914)恢复锦屏县时才将两寨划属同一县。
1953年文斗乡设于上寨(1975年迁至文斗河边),1992年撤乡,文斗并入河口乡。
现有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307户,1345人,均系苗族,其中70%的人姓姜。
2006年三板溪湖区形成后,文斗处于湖区的核心位置,湖面宽阔达800余米,自然形成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半岛似的优美独特区位。
2006年,文斗被列为全州100个重点保护的民族文化村寨之一。
二、保存现状文斗是一个以苗族为主,苗、侗、汉杂居,苗族占95%的古村落,具有600多年的开寨历史。
全寨座落在海拔550—700米的半山腰上,300多栋吊脚楼顺着凤尾坡分布九岭十冲中,古风浓郁,和谐而宁静。
村子四周古树林立、青竹成片,苍翠欲滴。
寨内90%的民居都为杆栏式全木制建筑,或两层,或三层,以三层居多,大多依山而建。
当地居民以杉木为柱,杉板为壁,杉皮为“瓦”,不用一钉一铆,只是在房架的“瓜”、“芊”上凿眼用木栓栓上,房架相当稳固,极富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