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锦屏县文斗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图书馆两本书涉及到文斗

梁聪,清代清水江下游村寨社会的契约规范与秩序以文斗苗寨契约文书为中心的研究,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张应强,木材之流动清代清水江下游地区的市场、权力与社会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网上视频资料

视频资料:苗乡侗寨黔东南_清水江畔_文斗村:/show/GQsUASJwuSM-1UZ8.html “中国环保第一村”贵州省锦屏县文斗村斗牛:/v/b/29832804-1295209265.html 贵州环保第一寨文斗寨:/show/woN__KNWQuoYL90l.html 中国环保第一村:/play.aspx?id=9cb1618c-fc78-41dd-baa3-ebd8420a8536贵州文斗苗寨的“十八杉”民俗:/programs/view/pBYhJuAZx_s/从三板溪到文斗——山青水秀,碧波荡漾:/v/b/41330375-1739894292.html 清水江畔.文斗村:/search.php?searchtype=tags&keyword=%CE%C4%B6%B7%B4%E5

网上文字资料

1.网页标题: 文斗村_百度百科

出处: /view/2553170.htm

网页文字:

百科名片

文斗苗寨位于锦屏县西部,距县城35千米,村寨坐东向西,坐落于青翠的半山上,前临滔滔清水江,后为碧绿的乌斗溪环绕,离寨不远有一处高达90余米的飞瀑,如诗如画。全寨居住着400余户苗家,民居均系木质吊脚楼。全寨掩映于参天古木之间,其中包括松杉、红豆杉、银杏、香樟和楠木。

目录

村情概况

历史沿革

自然资源

农村经济

基础设施

旅游景点

六禁碑

古契约

婚姻法

学术价值

2网页标题: 绿色文斗村

出处: /zgmzb/html/2003-04/29/content_41703.htm

网页文字:

文斗村是贵州锦屏县一个有着500年经营林木历史的苗寨。放眼望去,文斗村掩映在荫翳蔽日的古树林中,山林广袤,青山四合,让人觉得眼睛绿了,身也绿了,心也绿了。

好客的苗家人把我们带到一个奇怪的“餐厅”,那是一株千年古树,当地人叫作“白发银杏”。树干内有一个大洞,透风透光,可摆放一张桌子,围坐10个人饮酒喝茶。当地人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人造就了这个洞天福地。仔细一看,它完全是自然天成,丝毫没有经过人工雕琢。更奇怪的是,这株古树居然很茂盛地长着,春披绿装,秋结果实。苗寨中的人历年来都在这里以他们最高的礼节招待远方来的贵宾。

据统计,文斗村内巨大苍翠的古树有600多株,树种有30多个,小树更是数不胜数,散落在九冲十一岭。有古树便有人家,有人家必有古树。

文斗无山不青,无水不绿,无处不流淌着绿色环保史话。

3. 网页标题: 洋博士访文斗古碑奇树

出处: /system/2002/05/21/000160184.shtml

网页文字:

大山深处的锦屏县文斗村一古碑有何魔力?缘何吸引了英国博士不远万里飘洋过海来访古碑?

带着这个问题,近日,笔者采访了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历史学家科大卫博士。他操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说:“文斗村这块古碑是一块古环保碑,它的发现证明了苗族人民保护生态环境的历史源远流长。”与科大卫博士一同前往深山古苗寨访古环保碑的还有我国清华大学、北京师大、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历史学家、人类学家。

据了解,文斗村这块古环保碑撰立于清朝乾隆38年,距今230多年。该碑现立于文斗村后龙山“下马磴”,明文规定保护生态环境,共分为六条,其中有二条禁令:“一禁不拘远近杉木,吾等后辈,不许大人小孩砍削,如违罚银十两。一禁不许乱伐乱捡,如违罚银五两。”

访古碑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们还详细地考察了文斗寨的林业契约、林业生态博物馆等。他们一致认为,文斗寨从历史至今作为清水江流域林区的最重要林产地之一,保留了数百株古树资源和数万份林业历史文献。能保存这样优美的生态环境,与文斗村的环保文化有着极密切的关系。而环保古碑作为环保文化的象征,在中国林区环保历史上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4.网页标题: 文斗村:大山深处的“礼法社会”

出处: /News/200901/1224.html

网页文字:

坐落在锦屏县大山深处的苗族村落文斗村,至今不通公路。然而,早在500多年前,当地群众就开始了林业开发。随之应运而生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村规民约和林业契约。这些被专家称为中国继故宫博物馆的清代文献和安徽徽州契约之后的第三大珍贵历史文献的“契约文书”还涉及婚姻嫁娶、抚养继承、分家析产和订立族规等各个领域,使文斗苗寨在历史上成为一个严格依照规则办事的“礼法社会”。

古碑定规

从贵阳市出发,历经7小时约400公里车程,抵达隶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锦屏县之后,再从锦屏县城出发,乘车30分钟来到三板溪水电站坝址码头,改换乘船30分钟,就来到文斗河边。

陪同采访的县文化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文斗村,其村名原为“文陡”,缘于这里山高路陡。

一路上遇到的村民总是微笑着向记者一行打招呼。记者发现,道路两旁整洁干净,杂草全无。据当地村民说:村规规定,田土分在路边的人家有为道路除草的义务。

文斗村文书向记者介绍,文斗村位于海拔600至650米的凤尾坡半山腰中,全寨400余户,2000余人,苗族人口占98%,辖1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约11.5平方公里。他还自豪的说,“我们文斗村有700多棵参天古树,森林覆盖率95%以上。”

是什么让一个地处偏远的苗族寨如此重视环境保护?

村主任易遵发指着文斗古寨门旁边的“六禁碑”说:主要是它的功劳。

这块“六禁碑”立于乾隆三十八年仲冬月。碑文曰:

——禁:不俱远近杉木,吾等所靠,不许大人小孩砍削,如违罚银十两。

——禁:各甲之阶分落,日后颓坏者自己补修,不遵禁者罚银五两,与众补修,留传后世子孙遵照。

——禁:四到油山,不许乱伐乱捡,如违罚银五两。

——禁:今后龙之阶,不许放六畜践踏,如违罚银三两修补。

——禁:不许赶瘟猪牛进寨,恐有不法之徒宰杀,不遵禁者,送官治罪。

——禁:逐年放鸭,不许众妇女挖阶前后左右锄膳,如违罚银三两。

在“六禁碑”旁,有一块比“六禁碑”晚立12年的环保碑,碑文专门对文斗村寨附近的林木管理做了具体的规定:“此本寨护寨木,蓄禁,不许后代砍伐,存以壮丽山川。”

300多年来,文斗苗家人恪守林业契约和环保古碑等乡规民约,使村寨周围保留了600多株巨大苍翠的古树,树种有30多个,其中不乏国家重点保护的原始次生林红豆杉、银杏、楠木等。

恪守古训

在文斗村委会办公室,记者留意到,该村《村规民约》上的一些内容,源自寨门边的“六禁碑”等古石碑。“这是古碑文在今天继续发挥着作用的另一种形式。”易遵发告诉记者,“这种保护村寨环境的乡规民约石碑,对于历来信守款约的文斗人具有很强的约束力,更重要的是,经历长年累月的熏陶,文斗人养成强烈的、自觉的环保意识。”

“如今我们虽然早已不再靠经营林木为生,但我们仍然严守祖训,承系着爱林护树、保护环境的好传统。”每年3月的“护树节”,是文斗人与树木最亲近的日子。文斗苗家还有栽“姑娘林”、在村头寨尾栽“伙伴树”等习俗。

说到保护文斗村的树木,易遵发说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几年前,有一外省客商出价100万元,欲收购文斗寨的20株红豆杉。对于经济并不宽裕的文斗人来说,100万元可不是个小数目。但是,客商的要求最终却被村民公议断然拒绝。“我们不能做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