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

合集下载

如何进行跨文化交际

如何进行跨文化交际

如何进行跨文化交际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

要想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善于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交际。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跨文化交际。

一、尊重对方文化跨文化交际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对方文化。

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礼仪等。

我们在与别人交流时,应该尽量避免去嘲笑、贬低或忽视对方的文化背景。

相反,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文化,尤其是在公共场合。

比如,在一场国际会议上,可能会有来自不同国家参会,这时我们就应该了解对方的习俗、文化,以免因不慎冒犯他人。

二、了解对方的礼仪跨文化交际中,礼仪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

不同的国家,礼仪也各有不同。

在某些国家,你说话时必须带着微笑,而在另一些国家,认真、严肃的表情才显得更有尊严。

因此,在与不同国家的人交流时,我们应该了解对方的礼仪习惯,避免产生误解或引起不必要的风波。

同样的,我们也要在自己的表达中注意文化差异。

比如,在与日本人交流时,我们一般要用“您”称呼长辈或上级,而在美国,这种称呼会让对方觉得生硬,不适应。

三、语言的沟通语言是跨文化交际中最基本的工具。

每个国家的语言都有其独特性,因而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方式。

尽管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已经很普及,但仍需注意语言差异。

例如,用简洁明了的词汇和句子来讲话,在美国和英国是很流行的,而在法国则倾向于使用繁复的语句和形象的比喻。

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尽可能地使用语言表达清晰、简洁,以免给对方造成困扰。

四、文化间的共通性和差异性尽管世界上有数不尽的文化形态,但还是有一些共通的常识和规则可以应用于跨文化交际中。

例如,对人的尊重、礼貌、和谐等价值观,被广泛认同且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一致性。

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些共通性中寻找文化交流的共同点,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同时,也要注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比如,在某些亚洲国家,午饭时间之后可能要小睡片刻,称为“午睡”;在某些欧洲国家,午饭后则通常见客或商谈工作。

跨文化交际概述

跨文化交际概述

国际商务谈判案例
中美贸易谈判
中美两国在贸易谈判中,由于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差异,双 方在谈判中出现了不少误解和冲突。然而,通过跨文化交际 的技巧和策略,双方最终达成了共识,实现了互利共赢的目 标。
欧盟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协议
欧盟与非洲国家在合作协议的谈判中,由于文化差异和利益 诉求的不同,双方经历了多次的沟通和协商。最终,通过跨 文化交际的努力,双方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促进了双方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
教育领域的跨文化交际案例
孔子学院的国际化推广
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过程中,注重跨文化交际的应用。通过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和交流,孔子学院成功地 推广了中国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国际教育交流项目
各国高校之间的国际教育交流项目,为学生提供了跨文化交际的机会。通过参与国际教育交流项目,学生可以深 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持续沟通
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增进双方的理解与合作, 共同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04
跨文化交际的挑战与应对
语言障碍
语言差异
语言表达能力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使用不同的语 言或方言,导致沟通困难。
有些人可能缺乏流利的外语表达能力, 影响有效沟通。
语言理解
由于语言习惯、表达方式的不同,可 能产生误解或歧义。
跨文化交际概述
• 跨文化交际的定义与重要性 • 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概念 • 跨文化交际的技巧与策略 • 跨文化交际的挑战与应对 • 跨文化交际的案例分析
01
跨文化交际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 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它涵盖了语言、文化、价值观、 社会规范、信仰和习俗等方面的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即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本学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学会了一下三点:一、如何正确的审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二、如何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三、如何提高跨文化的交流技能。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这对于我们加深对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陌生的国家和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这时在跨文化交际课堂中学到的东西便起了大用!我总结了一下中西方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在客观主体方面,西方人向外探索客观世界,强调真善美、爱智,注重理性科学,注重求异,科学和逻辑发现。

中国人向内探索个人世界,强调真善美、崇善,注重情感、伦理,注重求同,经验、感情。

二、在处理问题方面,西方人采取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态度,中国人采取不可中直取,只可曲终求的态度。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

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

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三、在发表个人看法时,西方人直言、直去,中国人谨言、拐弯。

四、在民族性格方面,西方人偏重功利,好走极端,与其他民族存在斗争,强调以力争天下。

中国人偏重道义,以“中庸和谐”为贵,强调协和万邦。

跨文化交际知识点汇总

跨文化交际知识点汇总

一、跨文化交际概论1.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一个层面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另一个层面指同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2.跨文化交际的特点是什么?跨文化交际主要指人与人、面对面的交际;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很多差异性;跨文化交际容易引起冲突;跨文化交际的误解和冲突大多属于“善意的冲突”;跨文化交际常常引起情绪上的强烈反应;跨文化交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收获。

3.国际汉语教师为什么要学习跨文化交际学?国际汉语教师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体现在: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建立敏锐的跨文化意识;提高文化适应能力;建立开放、宽容、尊重的文化态度;提高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汉语教学的能力;掌握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4.跨文化交际主要学习内容有哪些?文化与交际;价值观与文化模式;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文化身份&认同;文化适应;跨文化交际的心理因素;不同领域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训练。

二、交际与文化1.什么是文化?关于文化的定义,学界至今未有统一的定论。

而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学习者,我们最关心的并不是哪位学者提出的文化定义最全面、最精确,而是哪个文化定义与跨文化交际最相关,最能体现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教材推荐跨文化交际学者Brislin(2000)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大多数说同一种语言和住在一起的人们所分享的价值和观念,这些价值和观念是世代相传的而且为人们提供对日常行为的指导。

2.什么是文化要素?文化要素包罗万象。

其中与跨文化交际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历史、宗教、社会组织、语言。

理解这些文化要素,有助于我们理解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和作用。

3.G. Hofstede与 G.J.Hofstede(2004)提出的文化要素包括几个层次?包括象征符号、英雄人物、礼仪、价值观4个层次。

4.在跨文化交际领域,常用的文化分类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有两种文化分类的方法在跨文化交际领域最为常用。

跨文化交际学阅读笔记

跨文化交际学阅读笔记

《跨文化交际学》阅读笔记一、跨文化交际学的基本概念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如何进行交流、沟通以及相互理解的学科。

它涉及到不同文化间的语言、习俗、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并探究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人们的交流行为。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增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跨文化交际学中,有几个核心概念是我们需要掌握的。

首先是“文化”,它是指一个群体或社会共有的语言、艺术、信仰、习俗、传统等行为模式和思想观念的集合。

其次是“交际”,它是指人们通过语言、符号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过程。

而“跨文化交际”则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通过语言、符号等交流工具,进行信息交换和文化理解的活动。

跨文化交际的核心特点包括多样性和复杂性,由于世界上存在众多不同的文化,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这使得跨文化交际呈现出多样性。

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交流障碍和误解,也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复杂性。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态度,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学会在交流中调整自己的交流策略,以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为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包括语言、习俗、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交际中的误解和冲突,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交际能力、文化适应能力、跨文化意识等方面。

我们才能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更好地适应和融入不同的文化环境,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1. 跨文化交际的定义与内涵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的学科。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阅读《跨文化交际学》我对其中的定义与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过语言、符号等交流工具进行信息、情感、观点等的交换过程。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文化个人主义文化,即以个人为中心的文化,强调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个人权利比集体权利重要,个人需要重于集体需要。

强调突出个人的行为,形成了自尊的重要基础。

集体主义文化,强调“我们”的概念而不是“我”。

集体的责任大于个人的权利,集体的需要高于个人的需要。

为适应他人而约束自己的行为构成了自尊的重要基础。

枪打出头鸟树大招风持个人主义取向的国家有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新西兰、荷兰等。

中国、朝鲜、日本、墨西哥等国显现出集体主义为中心的特点,除此之外,以集体主义文化为特征的国家还有印度尼西亚、委内瑞拉、巴拿马等。

美国的大众文化特别强调个人主义精神,麦当劳的广告叫“我就喜欢他”(I am loving it),我不管你有多少人喜欢,我喜欢就行。

若是中国的餐饮广告,可能会说“我们都喜欢他”。

中西教育重集体主义的国家,在教育上:注重孩子们良好的记忆和模仿能力,通常采用系统的知识灌输,鼓励学生的刻苦学习精神(预习、认真听讲、复习),主要以统一考试中是否考出好成绩为标准,用一致的尺度衡量学生。

这种教育体系还偏好在大多数人受教育的基础上,不断进行重点苗子“拔尖”,如重点中学、重点班级等,其实这是推崇集体的杰出代表。

重个体主义的国家,在教育上:注重发现和发展每个孩子的个性。

教学方式上更重视培养青少年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育体制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天赋和价值,推崇课程的自由选择,强调评估标准的多元化。

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高语境文化,人们会根据语气、语调、表情等综合判断对方的意图。

低语境文化,指在交际过程中,大部分信息依靠言语清晰表达出来,环境和说话者不起主要作用。

强调说话的清晰性。

在个人主义、低语境文化中,冲突争执往往围绕个人荣誉和自我尊重、个人感情、个人权利等方面;在集体主义、高语境文化中,冲突协调往往围绕着面子的维护、集体和谐、集体取向、互惠与互尽责任等。

跨文化交际心得(精品5篇)

跨文化交际心得(精品5篇)

跨文化交际心得(精品5篇)跨文化交际心得篇1跨文化交际心得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普遍。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需要相互理解和尊重,才能更好地沟通和合作。

*将探讨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促进跨文化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1.促进文化交流:跨文化交际有助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了解、学习和欣赏对方文化。

通过交流,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习俗和传统。

2.增进友谊与合作:跨文化交际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通过交流,可以消除误解和偏见,建立互信和合作机制。

3.提升个人素养:跨文化交际可以提升个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素养。

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环境,提高沟通效果。

二、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运用1.了解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文化差异是关键。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了解对方文化的特点。

2.尊重对方文化:尊重对方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

在交流中,要尊重对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冲突。

3.调整交际策略: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根据对方文化背景调整交际策略。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表达意见可能会被视为冒犯,而在其他文化中则可能被视为诚实和直接。

4.练习口语表达:在跨文化交际中,口语表达是关键。

要积极练习口语表达,提高口语能力,以便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

总之,跨文化交际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趋势。

要积极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促进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心得篇2跨文化交际是一种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活动,需要参与者具备跨文化知识和交际技巧。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重要。

*将探讨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过程和收获,并反思自己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和不足。

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在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通过跨文化交际,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1、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现象,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全球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也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坚定的物质力量。

2、你认为强调个人间的文化差异有什么利弊?利:每个人都隶属于若干群体,即使在同一群体中每个人的态度、价值观也不会完全一样,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被认为是独特的,强调个人的差异,就是在从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来研究不同文化对个体的影响,这有助于跨文化交际深入开展。

弊:然而,过于强调个人间的文化差异也有一定弊端,个体只是一种或多种文化的具体情况,根据传统的观念,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个人间的差异研究只有在我们把他们当作群体代表时才有意义,没听过“个人文化”的说法。

过分强调个人文化间的差异会使跨文化交际变得非常繁琐,实际上取消了跨文化研究的意义。

3、我国的地区文化是否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性排序如下: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地区文化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复杂多变,由于空间分布差异,各地区形成了具有各自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

同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些也构成了地区文化的一部分。

这些地区文化,从总体上看,特点显著,区别性强,差异性大,值得进行跨文化研究。

4、跨文化交际为什么产生在美国?①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各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各民族都强调维护自己的文化,于是在美国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②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每年大批政府官员、商人、技术人员奔赴世界各地,与当地人有着各种不同的接触,而美国每年又接待大批的留学生、移民和旅游者,对于留学生和移民的训练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跨文化交际——精选推荐

跨文化交际——精选推荐

跨⽂化交际第⼀章跨⽂化交际⼀、什么是跨⽂化交际——具有不同⽂化背景的⼈从事交际的过程跨⽂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益引起⼈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具的进步与通讯⼿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的产⽣;⽂字的使⽤;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具的进步和通讯⼿段的迅速发展;跨⽂化交际。

近⼆⼗年来的交际是以跨⽂化为特征的。

⼆、对跨⽂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认为每个⼈在⽂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之间的交际都是跨⽂化交际。

有的⼈认为,不同国籍⼈们之间的⽂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们之间的⽂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认为,跨⽂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化系统的语篇系统⽅⾯。

有的⼈认为,作⼤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对于改进跨⽂化交际益处不⼤,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化差异上。

跨⽂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的⽂化差异的探讨。

⽂化通常不是指个⼈的⾏为,⽽是指⼀个群体的⽣活⽅式和习惯。

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且应该是放在⾸位的。

⾄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

⾄于个⼈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

在研究⼀个国家的⽂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化和地区⽂化的特点。

第⼆章跨⽂化交际学⼀、跨⽂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类学、⼼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1.⾸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的⽂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声的语⾔》跨⽂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认为不同⽂化背景的⼈们在使⽤时间、空间表达意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名词解释1.跨文化交际①所谓跨文化交际,即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也就是说,所谓跨文化交际,实际上是包含了许多不同的维面,如跨种族交际、跨民族交际、同一主流文化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国际性的跨文化交际等等。

②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者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这个概念界定是明确的,它是立足于对外汉语专业的需要而定的,于是与普通的跨文化交际概念是有区别的。

③跨文化交际的学科背景包括文化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学.④跨文化交际对于有些人来似乎说是一个新词,可实际上,我们时常在从事跨文化交际,只是我们不自觉而已。

例如:我们给外国游客指路、和留学生交往、阅读外国小说、看外国电影电视等等,都是不同形式的跨文化交际。

2.文化定势世界上大多数社会中都可能存在着若干群体或者社团,这些群体或者社团对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共享,使其成员形成、发展并强化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及与之相适应的交际文化。

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倾向于把某一文化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视为该文化定势的代表或者整体文化形象。

这种整体式的文化取向通常被称为文化定势。

3.价值观①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价值观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价值观是文化的底层,不理解其差异就不能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根本差异。

②价值观对人类的活动起着规定性或者指令性的作用,是人们行为的规则、思维的方式、认知的准绳、处世的哲学、推理的模式、评价的依据、道德的标准。

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通过交际习得这套价值系统,它变成为了他们的集体无意识,变成为了他们的信仰、心态、行为、生活等诸方面的可评价系统,变成为了他们民族性格的基石。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一套系统,而价值观是它的核心。

③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的,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同时舆论宣传,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4.体态语体态语( body language )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包括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体距、体触等。

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

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

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
跨文化交际涉及到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和交流。

在这种交际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触犯不同文化中的禁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跨文化禁忌:
1. 礼节:不同文化中的礼节不同,例如在韩国拥抱、握手或者吻脸都不合适,而在西班牙和德国,朋友间和男女朋友之间拥抱是一个普遍的习惯。

2. 时间观念:不同国家对时间的看法有所不同,西班牙、意大利等地,人们通常喜欢迟到,这被视为一个常见的文化习惯;而在德国、日本等文化中,迟到被认为是非常不礼貌的。

3. 饮食习惯:在印度教和穆斯林体系中,一些动物被禁止食用,例如牛肉、猪肉、鸟肉等。

在某些亚洲和非洲国家,使用筷子进餐是常见的,但在西方国家,使用刀、叉、勺子进餐是常见的。

4. 身体接触:不同国家对身体接触的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

在亚洲和中东国家,女性和男性之间不应该进行身体接触,而在西方国家,这种联系是常见的。

5. 色彩使用:不同文化中对颜色的看法也不一样,在中国,白色被视为哀悼、死亡的象征,而在西方国家,白色是喜庆的颜色。

6. 美德和习惯:不同国家的美德和习惯也不同,在西方国家,尊重个人自由和独立思考是一种美德,而在亚洲和中东国家,家庭的重要性和对长辈的尊重是一种主要的观念。

7. 宗教信仰: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宗教信仰有所不同,为了避免冒犯,应该避免讨论宗教话题。

避免触犯这些文化禁忌,可以增强跨文化交往的友好性和顺利性。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并尽可能地避免碰到不同文化的敏感问题和禁忌,是互相了解和交流的关键。

跨文化交际期末试题及答案

跨文化交际期末试题及答案

跨文化交际期末试题及答案试题一:1. 跨文化交际的概念是什么?2. 跨文化交际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哪些?如何应对?3. 请列举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误解,并说明产生误解的原因。

4. 如何加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5. 请描述一次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经历,并谈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答案如下:1.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相互理解的过程。

它涉及到语言、行为、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需要在尊重和理解对方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有效交流。

2. 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遇到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价值观冲突等困难。

要应对这些困难,首先需要学习对方的语言,尽量减少语言障碍。

其次,要了解对方文化的特点,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解。

最后,要保持开放心态,尊重不同的价值观,通过倾听和理解来解决潜在的冲突。

3. (1)例子一:在西方国家,直接表达意见被视为开放和直率的表现,但在东方文化中,过于直接的表达会被视为冒犯和不尊重他人。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沟通中的误解和冲突。

原因: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和直接表达,而东方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含蓄表达。

双方的价值观和文化习惯差异导致了沟通误解。

(2)例子二:在某些非洲国家,左手被视为不洁之手,不可用于触摸或传递物品;而在西方国家,左手并没有特殊的意义。

如果一个西方人无意中用左手递给非洲人物品,可能会被视为不尊重对方的文化。

原因:非洲文化中,左手被认为是不洁的,使用左手被视为不尊重和不礼貌的行为。

而在西方文化中,没有类似的禁忌。

4. 加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要增加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了解,包括语言、历史、价值观等方面。

其次,要培养跨文化沟通的敏感性和意识,学会观察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此外,多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积累经验和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水平。

5. 描述一次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经历,得以学习到很多。

我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结识了一位来自日本的研究者。

跨文化交际主要名词解释

跨文化交际主要名词解释

1.verbal communication1.言语交际V erba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happens wh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by using language.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用语言进行交流时言语交际就发生了。

2.非言语信号:(狭义)noverbal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intertional use of non-spoken symbol to communicate a specific message .运用非言语符号传达特定信息的交际行为。

(广义)refers to elements of the environment that communicate by virtue of people’s use of them.人们交际时运用的环境因素。

municative context;Communicative context is more likely to affect our communication with those who have different culture from ours or hold our language as their second language.情境context交际发生的环境并且有助于解释交际内容的含义。

The final component of communication is context. Generally, context can be defined as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and which helps define the communication. It’s the information that surrounds an event, it is in extricably bound up with the meaning of the event.4.Culture is a learned set of shared interpretations about beliefs,values,and norms,which affect the behavior of a relatively large group of people.文化是习得的一套关于信仰,价值观,规范的公认的解释,这些信仰,价值观,规范对相当大人类群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如何应对跨文化交际问题

如何应对跨文化交际问题

如何应对跨文化交际问题跨文化交际问题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时可能面临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们需要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然而,由于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信仰、习惯等的差异,跨文化交际可能会引发误解、冲突甚至失败。

因此,如何应对跨文化交际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了解对方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对其价值观、信仰、习俗、礼仪等方面的了解。

通过学习对方的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行为和思维方式,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

二、尊重和包容在跨文化交际中,尊重和包容是非常重要的。

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不将自己的文化标准强加于人,而是试图理解和接受对方的观点和行为方式。

在交流中保持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不同的观点和习俗,这样才能够建立良好的跨文化关系。

三、提高语言和沟通能力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工具。

学习对方的语言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和理解。

即使无法完全掌握对方的语言,也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问候语和表达方式来展示对对方文化的尊重和关注。

此外,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跨文化交际的关键。

要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或者使用太多的行为暗示,以免引起误解。

四、注重非语言交流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

姿势、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都可以传递丰富的信息。

因此,我们要注重自己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尽量避免使用可能会引起误解的姿势或表情。

同时,也要学会观察对方的非语言信号,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和情感。

五、培养文化敏感性文化敏感性是指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培养文化敏感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和理解不同的文化环境。

这包括学会观察、倾听和感知对方的文化特点,以及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避免过于主观地评判和评价对方。

六、寻求专业帮助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这时候寻求专业帮助是非常有帮助的。

(完整版)跨文化交际

(完整版)跨文化交际

第一章关于文化、交际及跨文化交际第一节文化一、文化的定义(一)《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文化”的解释:1。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2。

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文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是一个整体,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只是形成文化系统的具体要素,就是一个个具体的文化现象。

简单归结,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

二、文化的特征1。

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

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

2。

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

3。

文化是一个体系。

4.文化在一个群体中具有共享性。

5。

文化是丰富多样的.6。

文化是发展变化的;7.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8.文化常有本民族文化优越感的倾向;9.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是可以传递的。

第二节交际一、交际的概念交际这一词汇communicate来源于拉丁语commonis一词,commonis是common的意思.很明显,交际这一概念与“共同”commonness密切相关,即“共同”或“共享”是交际的前提。

交际是符号活动,它是一个动态多变的编译码过程,当交际者把意义赋予言语或非言语符号时,就产生了交际。

交际受制于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 ,交际不一定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可能是无意识和无意向的活动 .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可定义为: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共享信息的过程。

人们的交际行为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

二、交际的特点1. 交际是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相互活动;2. 交际的双方是动态的;3。

交际过程一旦完成,所发出的信息是不能收回的;4.交际具有社会性。

三、文化和交际的关系文化会影响到交际。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第一绪论在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三者的关系中,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在以一种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应遵守该语言的文化语用规则。

但不难发现,当一种语言在各种困素的作用下被广泛传播到本土以外、为众多其他地域的人们使用时,语言与文化之间会呈现出一种颇为复杂的关系,而在以该语言为媒介所进行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遵守的语言使用规则也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跨文化交际的定义提示问题:人类是先有文字还是先有语言?有了文字之后怎样传承,从最初的甲骨文,金文到竹简,再到印刷术。

纸张的传递已经不方便了,又有了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再到跨文化交际。

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术的发明;近百年来的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

广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狭义: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例:少数民族和汉族,(彝族,白族和汉族),连个来自不同家庭的男女(裸婚时代),不同种族,民族的差异。

(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及目标1、必要性-----全球意识,人们相互交往的强烈愿望。

文化上的差异会给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相互理解与和睦相处带来极大的困难,使人们烦恼、苦闷,或产生重大失落。

因此,认识跨文化交际的本质,了解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会产生什么后果,如何让解决和避免交际中产生的冲突、障碍等,是时代迫切的需要。

2、学习目标(1)正确的态度去对待不同的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和休克;正确的态度应该要注意的两点:①不要过于自卑,总觉得外国人比中国人高人一等。

②不要过于自信,夜郎自大的心态。

(2)在弘扬中国文化的同时,正确理解不同国别的学生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正确意识。

比如说中国人吃饭的时候喜欢点很多的菜,吃不完满桌子得浪费。

但是外国人很多都是吃多少就点多少,吃不完就打包回家。

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对于一些读者来说是一个新 ...

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对于一些读者来说是一个新 ...

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对于一些读者来说是一个新词,实际上,我们经常在从事跨文化交际,只是我们不自觉而已。

我国外交部长与外国领导人谈判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与外国人谈生意也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我们和外国旅游者、外国留学生、外国教师交往同样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

即使我们不与外国人直接接触,仍然可能在从事跨文化交际。

例如,阅读外国小说,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目的过程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我们作为读者和观众与小说的作者、电影电视的导演和演员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理解外国小说、电影电视是一个复杂的跨文化交际的过程。

如果下定义,可以说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

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不同民族相互接触和融合,这其中充满了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的内容。

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丝绸之路使我国古代人民通过商业往来与中亚、西亚、非洲、欧洲的人民进行交流,这是我国早期在国际范围内的跨文化交际的一个突出例证。

印度佛教的传入,唐朝鉴真高僧的东渡,明朝郑和下西洋。

19世纪中叶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入以及历经数百年的西学东渐包括了十分复杂的跨文化交际的过程。

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现象。

在我国如此,在其他国家也是一样。

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世纪初需要几个月才能从我国的上海到达美国的洛杉矶,而今天却只需要十几个小时。

的普及使得一般信函的数量不断减少。

卫星转播电视节目使得全世界的人们可以同时观看世界杯足球赛。

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因特网更把全世界的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联系起来。

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和人们交往的频繁都是以往任何时代所不可比拟的。

这一切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突出特征。

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什么?所谓跨文化交际,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是Intercultural munication,早期也称为Cross-cultural 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学最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文化碰撞时有发生。

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都强调并维护自己的文化,因此形成了美国的多元文化格局。

于是跨文化交际引起了美国学者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日本也不甘落后,于1972年在东京率先召开了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研讨会,出席人数超过两千。

1974年,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SIETAR,Society for Intercultural Education,Training and Research)在美国正式宣布成立。

我国研究跨文化交际学起步较晚。

北京外国语大学著名语言学家胡文仲教授于80年代初期开始从事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著作颇丰,目前已经编著出版了《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跨文化与语言交际》等多部图书。

目前,跨文化交际学已发展成为一门被国际学者们充分重视的集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拥有能够和你不同文化的人进行正常有效沟通的能力啊。

比如和其他国家的人,或者其他民族的人交流,你们生活的地域不同,文化也不同,风俗习惯不同,思考方式自然也不同。

比如同样的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代表截然相反的概念。

这就要求交流者同时了解这两种文化的背景,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简介《跨文化交际》是“新编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之一。

本系列教材是外教社组织国内10余所重点高校的专家、教授,在广泛的市场调研和对当前研究生英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倾力打造而成,以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化”与国际接轨”这样的字眼,已在中国广泛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际的内涵
交际与传播表示同一个概念,只是由于人们学科背景 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术语。传播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传播。可以说,没有传播就没 有人类。传播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它形成于3n 一4n年代的美国。传播学的奠基者种大师大多是美国 人。由于学者的学科背景和视角不同,他们对于传播 的定义也有所不同。传播的定义不下一百个。我们可 以说传播是信息传受的行为和过程。传播按其性质可 分为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以及大众传播。 传播学家对于传播的模式作了多年的探讨。早期有5W 模式,虽然它抓住了传播的本质,但是对于反馈和传 播的社会环境考虑不足,以后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改进, 把线性模式改为环型模式。传播模式对于我们了解和 研究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问题有助,它可以使 我们比较确切地找到跨文化文际中产生误解的环节。
有些手势又是某一文化所特有的,这一部分是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 意的
即使在同一民族中,由于地区民俗的不同,同一手势也可能具有不 同意义
身势南欧,中东,拉丁美洲地区的人们讲话时动作较多,动作幅度 也较大;北欧,英美人动作较少,幅度也小;中国,日本,朝鲜人 也属于动作较少,幅度较小这类 姿势与地位的高低有一定的联系 姿势与性别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竹”,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喜爱,歌颂竹子的诗词是很多的。 “梅开五福,竹兆三多。”竹有耐寒抗风的品格,“嘉木”“美 竹”经常连用。比如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嘉木立,美 竹露,奇石显。”另外,竹也用来形容品格高尚的人,譬如高风 亮节。
除此之外,据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记载,湘水东岸三十里
的地方,有相思宫、望帝台。我国古代的舜帝到南方巡察,未返 而死,埋葬在九嶷山下。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得讯去追 寻舜帝,但没有追上,只见到了舜的坟墓。娥皇与女英相抱大哭, 流下的眼泪洒在竹子上,竹子上,因此形成斑斑点点的花纹。后 来这个故事炼为典故“斑竹滴泪”。洒泪的竹子,后来叫做湘妃 竹。唐代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 枝。”竹,也成为人们寄托忧思的对象,在《红楼梦》中,林黛 玉在大观园中的居所“潇湘馆”即布满了翠竹,黛玉香消玉殒之

模式
特点
结果
文 化
凌越模式 压制他国他人文化 反感 加剧冲突
冲 突 折衷模式
回避文化差异 表面和谐 潜伏危机


融合模式
全新
容纳各自优秀者
稳定性好

模 式 移植模式
“水土不服”
僵化平移
互相排斥
文化休克与跨文化训练
“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一词系Oberg于
1960年在他的一篇学术论文中首次使用,概括种 种跨文化不适应症状,之后广泛流传,如今已经 成为人们常用字词。”
跨文化交际的内涵
美国人喜欢耸肩姿势、墨西哥农民习惯蹲 着的姿势 、中国人一般都不喜欢吃奶酪, 而欧洲人却视为珍品。澳大利亚土著人把 树里的一种毛虫当作美味等 在庄严的场合穿着比较正式,在郊游时穿 着比较随便。在西方葬礼上人们穿深色的 衣服,朝鲜人喜欢吃狗肉,而大部分西方 国家的人不吃狗肉等旧时我国有磕头、作 揖的礼仪,以后又有鞠躬礼,一直延续到 现在
语言内涵
梅、兰、竹、菊在中国文化中被誉为花木中的四君子。与梅、兰、 竹、菊相对应的英语词汇plum blossom, orchid, bamboo, chrysanthemum只是一些植物名称,并不具有汉语词汇包含的 丰富文化内涵。
思考题: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中,你怎样向留学生讲解梅、兰、竹、 菊在中国特有的内涵意义? 例:竹 竹,《说文解字》:“东生 也。象形。下垂者,箁箬也。”
跨文化训练方式大致上有以下六类方 式: 1.以提供信息为主的训练 2.分析原因的训练 3.提高文化敏感的训练 4.改变认知行为的训练 5.体验型的训练 6.互动式的训练
以上六种方法是交叉使用,互相补充 的。
具体表现: 1)由于不断进行必要的心理调整而引起的疲惫; 2)由于失去朋友、地位、职业和财产而引起的失 落感; 3)不能接受属于新文化的成员或者 (以及)被这些 成员拒之于门外; 4)在角色、对于角色的期望、价值观念、感情和 自我认同方面感受到的混乱; 5)在觉察到文化差异后感到的惊奇、焦虑
跨文化训练方式
社会交往
一 见面语 毛利人见面以额头轻轻接触对方额头表示敬意. 泰国人见面时实行拜礼,或称合掌礼,将手合十于胸前,头稍
稍低下. 二 告别
• 英美人在向主人告别时往往要先表示几次,最后才站起 来.正式的告别比较短暂.
三 恭维与谦虚 美国 恭维人的次数和场合多.接受恭维,并表示感谢 中国 自贬或降调
四 送礼 中国 重视礼物价值 美国 避免赠送贵重礼品 日本 纪念性
和服,糕点,筷子—箱根寄木细工 五 宴请招待 西方 饭菜简单 中国 过于丰盛
人际关系
一,家庭的地位与作用 西方:只要有条件,就会把幼儿放在另一个房间里,使他从小就感到 有自己的天地。 孩子长到七八岁,父母鼓励他做些零活,挣些零花钱,培养孩子的独 立精神。 儿女成年后不论成家与否,一般都离开父母,单独居住。 父母年老也很少与结了婚的儿女住在一起。 二,家庭化的社会关系 在我国,交朋友讲究时间越长越好,好朋友之间无话不谈,而且常以 兄弟或姐妹相称。还有认干亲,拜把子。不论关系远近,中国人喜欢 借用亲属的称呼作为称呼语。 三,单位——一个家庭式的组织 在西方国家,人们工作的地方付给工资或薪水,其他的事(诸如居住, 医疗,孩子教育,日常生活等等)全都由个人处理。 在中国,则安排齐全。
企业跨文化管理
企业内部:企业从事跨国或跨地区的经营活 动时,为实现其本土化的目标,往往要招聘 来自东道国或当地的人员进入企业。这就必 然导致企业内部的文化冲突,包括企业成员 之间的文化冲突和企业成员的文化与企业原 有文化之间的冲突。
企业外部:企业从事跨国或跨地区的经营活 动,会受到来自东道国或所在地文化环境的 影响,这种文化环境会在某些方面与企业原 有的文化产生冲突。
非语言交际
非语言交际包括在交际的环境中人为的和环境产生的对于传播者或 受传者含有潜在信息的所有的刺激。 如 听课时:黑人儿童看别处—不礼貌
白人儿童看老师—有诚意 谈话时:女性比男性更多注视对方是一种喜爱的信号调节话轮的转 换 面部表情上存在着民族种族区别 即使在同一民族中,面部表情也存在差异,尤其是男女间的差异 同一手势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其著作Understanding Media:TheElobal Village)的术语. 4、时代的客观要求
文化的内涵
1)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 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 2)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 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 3)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 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 4)文化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 学会的; 5)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 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
四,关系网——家庭关系的再扩大 在我国几乎做任何事都脱离不开关系。
关系网包括各种人,从亲属到同事,从交往很深的朋友到关系一般的熟 人。
与关系网密切关系的是人情。
五,圈内与圈外
一般来说,中国人不愿与陌生人接触。我们办事做事常找熟人托关系,
西方人对于这种现象不能理解,认为我们对于圈内人和圈外人的态度迥
以上都是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具体现象,所谓跨文 化交际即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即跨 文化交际。
外交部涉外工作,国家领导人国事访问;国际贸易与 谈判;出境旅游;与外国留学生、外国教师交往;阅 读外国小说;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目也是一种跨文 化交际的过程 。 可能性: 1、交通、通讯的现代化 2、因特网的普及跨越时空交流。 3、经济的全球化:加拿大交际媒体学家M.McLuhan在
然不同,对于熟人和朋友笑脸相迎,全力以赴,对于生人漠不关心,袖 手旁观。
对于圈内和圈外划分如此清楚,这不能说是我国文化的一个特点,究其
原因,这和人们的家庭观念,家族观念以及家庭化的社会关系有着十分 密切的关系。
六,跨文化交际中的人际关系
•和英国人交往需注意:忌讳用人像、大象、孔雀作服饰图案和商品装 潢。他们认为大象是愚笨的,孔雀是淫鸟、祸鸟,连孔雀开屏也被认为 是自我吹嘘和炫耀。忌讳“13”这个数字。还忌讳“3”这个数字,忌讳 用同一根火柴给第3个人点烟。和英国人坐着谈话忌讳两腿张得过宽, 更不能跷起二郎腿。如果站着谈话不能把手插入衣袋。忌讳当着他们的 面耳语和拍打肩背,忌讳有人用手捂着嘴看着他们笑,认为这是嘲笑人 的举止。忌讳送人百合花,他们认为百合花意味着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