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批判理性主义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3c1efb0f964bcf84b9d57b6f.png)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2015.06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 (2)第二讲新黑格尔主义之鲍桑葵 (4)第三讲意志主义之叔本华 (8)第四讲意志主义之尼采(1) (12)第五讲意志主义之尼采(2) (17)第六讲生命哲学之柏格森 (20)第七讲精神分析学之弗洛伊德 (25)第八讲实用主义之詹姆斯 (31)第九讲科学哲学之波普尔 (35)第十讲现象学之胡塞尔 (40)第十一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一) (44)第十二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二) (51)第十三讲:存在哲学之萨特 (57)第十四讲分析哲学之维特根斯坦 (62)政治哲学之罗尔斯 (65)第十六讲哲学的终结与后哲学 (70)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三、现代西方哲学(一)西方哲学的发展线索1. 柏拉图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哲学奠定了整个西方哲学的传统和基本走向。
实际上,西方哲学一直有两条线,分别由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开启。
前者重概念和先天,后者重具体事物和经验。
2. 唯实论与唯名论:中世纪早期主要以柏拉图主义为其思想资源,后期则转向亚里士多德主义。
基于共相与殊相关系的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也源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分歧:唯实论是柏拉图哲学的产物,唯名论则与亚里士多德有不解之缘。
3.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近代哲学中的唯理论延续了柏拉图路线,经验论则是亚里士多德的后裔。
康德看到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于是对二者加以综合,形成了他的批判哲学体系。
4.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19世纪晚期,穆勒基于德法两国和英国哲学家对康德的不同回应,首次在欧洲大陆哲学和英国哲学之间做出区分,后来这种区分逐渐被双方的哲学家所采纳和加强,形成了两种风格迥异的哲学传统,从而构成了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不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潮,而是“做哲学”的两种不同的风格。
“二十世纪的哲学史是刺猬与狐狸的历史,是那些努力想认识一件大事物的哲学家与那些只满足于认识许多小事物,甚或只是一件小事物的哲学家的历史。
第八讲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八讲民主主义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0e43833e4afe04a1b071dee7.png)
基于上述种种情况,许多美国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心 理学家纷纷倡说教育改革,进行教育实验,寻求新的教育理论。 在这个过程中,从欧洲传来的各种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方法,如 卢梭、裴斯塔洛齐、福禄培尔、赫尔巴特、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和欧洲劳作教育、新学校运动等等,给他们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从19世纪80年代起,美国萌发了进步教育运动,杜威的教育思 想既是对他以前的进步教育实验的总结和发展,也是对当时进 步教育运动所作的最明确而详尽的阐述。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目 的在于改造旧学校,使新的一代具有资产阶级所需要的品质, 能顺利地投入现代化的生产过程中去,并适应急剧变化的现实 生活,借以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第八讲民主主义与教育
在教育领域中,自19世纪上半期以来,美国公共教育有了迅速的 发展,但学校制度、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还是继承欧洲大陆和英 国旧学校的传统,形式主义的、呆板的教育仍占统治地位。传统的 教育由于严重脱离社会实际生活,与当时美国社会的现实需要形成 尖锐的矛盾。迅速发展的美国资本主义工业大生产既需要科技人员 和实干家,更需要大批具有一定文化知识与技术、又能动手操作的 工人。而这些人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旧的教育若不改革,便不能 满足这种愈来愈迫切的要求。另外,由于美国是由原始的边疆农业 社会迅速建设成为一个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城市国家。复杂多变的 社会生活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应能适应之,应具有开拓事业的实 际才干。加之,由于19世纪下半期美国的移民大量增加,移民中不 少人不能读写任何文字,能操英语者不超过百分之十几,且都未能 适应美国的社会生活,所以美国国会呼吁学校应成为“民族熔炉”, 应在使移民美国化方面发挥作用。杜威对传统教育作了尖刻的批判, 他的教育思想充分反映了美国社会的种种现实需要。
对理性主义政治的批判
![对理性主义政治的批判](https://img.taocdn.com/s3/m/ea7d69c5b9f3f90f76c61b88.png)
对理性主义政治的批判从最小意义上讲,从奥克肖特对理念的道德观和技术性知识的理论批判中至少可以得出这样两条的结论:第一,政治不能以至善的理念的道德观或者说理想主义化的道德为目标;第二,政治也不能建立在技术性知识而非实践性知识的基础上。
然而,在奥克肖特看来,这些都不幸成为当前艾德礼政府的政治特征,或者说,理性主义政治的特征。
什么是理性主义政治呢?要理解理性主义政治,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是自启蒙运动以来逐步发展并占据人们思维的一种思想特质。
它坚信人的理性的能力,因而,它是自信乐观的;再者,理性主义强调思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独立,因而它对传统持怀疑主义的态度;第三,理性主义认为只要遵循理性的原则,人类就可以掌握所有知识,而这些知识是可以被机械地应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这些思想的指导和影响下,理性主义者充满了欲望,他们试图不经大量和长期训练或模仿而参与任何行动。
他们将传统和习惯摒弃,将一切都简化为“完全建立于理性基础上”的信条或原则并将之视为真理。
理性主义者将生活视为有待解决的无尽的危机和问题,而要解决这些危机和问题,最佳做法就是应用“完全建立于理性基础上”的信条或原则。
在政治领域,这种思想特质就是理性主义政治观。
在奥克肖特看来,“理性主义政治观是早晨醒来问:世界应该成为什么模样?然后想办法使世界成为你脑袋里认为世界应该的样子。
明确地说,政治上的理性主义者问:什么是可能的最佳政治安排?然后致力实现这样的安排。
”1简言之,理性主义政治观中没有传统和习惯的位置。
它只是依靠理性对政治进行优化设计并付诸实施。
其特点有:(一)理性主义者以理性为尺度,以中立的态度自我标榜,否定一切传统;(二)理性主义者类似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庸医,认为“做事情就是解决问题”2,将政治割裂简化,等同于工程;(三)理性主义政治是完美的政治和一式的政治。
“在理性主义者的计划中没有‘在这些环境下最好’的位置;只有‘最好’的位置。
批判理性主义PPT课件
![批判理性主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3f4c8cb307e87101f696ed.png)
2.40年代之后,为批判逻辑实证主义做论证,转向社会在政治领 域,研究社会政治哲学。《历史主义的贫困》(1944-1945), 《开放判理性主义或证伪主义的思想,深
入研究了本体论的一些问题,如三个世界理论。《猜想与反驳》 (1962),《客观知识》(1972),《自我及其大脑》(1977,与生 理学家艾克尔斯合著)。
(4)科学理论也是不能完全证实的,因为科学是假说, 不可能完全在正确。
9
二、证伪主义原则
1.科学理论只能被经验所证伪
(1)原因:
①归纳法是错的,所以科学理论不是来自经验,反之,经验事实也 不能证实一个科学理论。
②任何的科学理论都是一种假说,不能完全正确,所以也不能被证 实,反之,它却包含了错误,所以可能被否证。
①过于宽泛,把非科学的东西也纳入 到科学领域之中来。
②过于紧凑:把本来是科学的命题 或理论排除在科学的范围之外。
(3)提出可 证伪性标准
只有那些能够被经验所证伪的理论才是科学
的理论,一个理论的可证伪性越强,其科学 价值就越高,其认识的内容也就越丰富。
16
4.形而上学实在论
(2)科学理论是统一性整体,从整体中脱离出来的有限 的、单个的经验是没有意义的。
(3)科学理论不是来自经验的总结。因为任何的经验都是 有限的,特称的,对经验的总结也总是不完全的,有限的, 所以理论并非是与经验一致才是科学的,经验即使证实了一 个理论也不能表明它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8
3.以假说演绎代替归纳法
(2)从数学的概率来看,过去无论多么丰富,也只 是有限的,而未来是无限的,有限对无限的概率只 是零。
(3)不存在纯粹中性的经验,经验总是渗透着人的 某种知识背景。
7
2.反经验证实原则
第八讲 康德与启蒙运动
![第八讲 康德与启蒙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311a2e4a852458fb770b56d7.png)
第八讲康德与启蒙运动启蒙的背景-18C法国启蒙哲学-康德-法国大革命-马克思一、启蒙的背景1、理性时代科学对人类普遍理性的依赖和信任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深深地抓住了人们的想象力,使人类断言,凭借理性便足以获得一切知识,无所不见。
牛顿的作用:“自然与自然法则隐没在黑暗中;上帝说,‘牛顿来吧!’于是,一切光辉灿烂。
”——亚历山大·博伯2、科学与宗教的冲突自然法则从神秘的教义中挖掘出来,直接揭示了宗教的错误和欺骗性。
宗教的光环在凡遇到科学之时便退缩了。
“自然世界的法则在人的理性的掌握之中,而不是隐藏在上帝的手中。
”——伽利略3、神权与民主政治和国家生活中的神秘性也被驱除了,英国革命、法国革命成为现代性世界的转折点,理性时代的世俗精神同时传递到政权之中。
二、18C法国启蒙哲学广义的启蒙哲学家包括笛卡尔、洛克、康德等著名人物。
在康德看来,“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自己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
Sapere aude!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康德《何为启蒙?》主体主义和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主要原则。
18C法国启蒙哲学:18C的法国启蒙哲学家们贯彻了上述原则。
法兰西的众多知识分子、作家、哲学家为18C后期社会和政治的变革做出了思想的贡献,直接影响到法国大革命。
1、孟德斯鸠(1689-1755)论法的精神,根据理性的原则,把历史上和现实中各个民族法律的不同归结为民族性格、政体形式、地理和气候条件等因素。
从而用自然法说明成文法。
2、伏尔泰(1694-1778)主张理神论,也就是自然神论。
这一观点介于有神论和无神论之间。
上帝是宇宙的第一推动者和自然规律的制定者,完全可以通过理性加以认识。
“即使上帝不存在,也要创造一个。
”“整个自然都在高声地告诉我们,上帝是存在的。
理性的批判和道义的批判
![理性的批判和道义的批判](https://img.taocdn.com/s3/m/4e929b8b6529647d2728529f.png)
道义的批判和理性的批判——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评判尺度摘要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等作品中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采用了理性的尺度和道义的尺度,在不同的地方,马克思的评判尺度稍有差异,但始终坚持了在理性尺度基础上的两者相结合。
马克思的作品既体现了理性思维的力量又充满了革命的激情,既具有时代特色又具有永恒的魅力。
关键词评判尺度理性道义资本主义马克思兼有革命家和理论家两重品格,他的历史评价尺度既有理论家们所属意的理性尺度,同时又具备一个革命家的道义尺度和革命激情。
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尺度是理性尺度和道义尺度的完美结合,这是他高于其它思想家的地方之一。
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这一人类文明的怪胎,思想家们的感情是很复杂的。
人们一方面惊诧于它的繁华似锦,同时又痛感它的冷酷无情。
启蒙思想家们所竭力颂扬的资本主义制度,并不像他们希冀的那样,是一个“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而是表现为“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十九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同最响亮的词句相对应的到处都是最可怜的现实”。
①启蒙思想家们高扬理性的旗帜,试图建造“理性的王国”的想法遭到了现实的嘲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更多的表现为道义的批判,缺乏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理性分析,这些批判引起了人们道义上的附和,但也只能停留在道义上。
启蒙思想家们所缺乏的,是对资本主义的道义批判;空想社会主义者们所缺乏的,是对资本主义的理性分析。
对资本主义的评价,既不能只停留在道义上,也不能不顾道义尺度,仅仅做理性的评判。
而在这方面,《共产党宣言》这一经典名著为我们做了极好的范例。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以及《资本论》等著作中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可以说是理性批判和道义批判相结合的完美典范。
《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作用是进行了以事实为基础的理性评价,它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评判是敏锐而深刻的,这是一种在唯物主义历史观指导下的科学分析,这种分析的水平是大大超过前人的。
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哲学
![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43872766783e0912a2162ab5.png)
证伪主义学说远不只是一个天才性的逻辑洞见。 如果波普尔不具备进入复杂而深奥的科学内部知识 讨论的能力,那么“科学陈述不能被证实而只可能 被证伪”之类的论述只会被看作痴人说梦,成为一 个笑柄,而根本无力对思想史发生任何影响。波普 尔反潮流的新科学观念赢得许多自然科学家的支持 和肯定。爱因斯坦早在1935 年读到德文版的《研究 的逻辑》就写信予以热情的支持,1950年再度予以 高度肯定。而波普尔理论最坚定的支持者中包括了 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如梅达华(Peter Medawar, 他称波普尔是“无与伦比的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来自科学家共同体的支持,对 绝对真理观的颠覆以及对决定论的批判至多是哲学 圈子内部的议论或牢骚,而不可能成为思想史的一 次转折。
代表人物介绍
奥裔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卡尔·波普(Karl Popper, 1902~1994)是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他提出了 “科学发现的逻辑”,主张对理性应该采取批判的态 度,认为普遍有效的科学理论并不来自经验归纳,科 学理论是通过不断的证伪、否定、批判而向前发展的。 他把“猜测与反驳”方法应用于社会、历史和政治的 研究,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没有规律,因此社 会的未来不可预测,而且,历史学不是一种理论科学, 其理论假设完全是有选择地取自其他学科,它自身不 能独创关于普遍规律的理论体系。他在本体论的研究 中,认为宇宙的发展变化是一突现的进化过程,并把 宇宙的进化分为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客观知识世界 三大层次,由而提出突现进化论和“三个世界”的理 论。主要著作有《历史决定论的贫乏》、《猜测与反理的攻击,主要来自非理 性主义的思想传统,无论具有怎样的颠覆 性,也仍然无法解释科学知识的发展与科 学奇迹的“铁的事实”。而波普尔以“猜 想-反驳”的试错机制对此提出了新的另 类解释,在肯定知识成长的有效性同时瓦 解其绝对真理性。这是启蒙传统内部对绝 对真理观的一次真正的“解构”批判。在 思想史的意义上,是审慎的理性对“理性 的自负”的一次胜出。
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型
![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9636a5f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3.png)
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型A猜想•反驳模式B实证式模式C归纳式模式D非A非B非C试题解析批判理性主义批判理性主义(critical rationalism)是指主张证伪的科学哲学思潮。
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奥地利。
卡尔·波普尔提出。
其思想来源于爱因斯坦的批判方法和康德的唯理主义。
20世纪50—60年代对英美科学哲学界有很大影响,使逻辑实证主义受到冲击。
构成现代科学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到60年代,由于“历史主义学派”的出现而受到攻击,逐渐衰落。
致力于建立与逻辑实证主义相反的科学方法论;主张科学哲学应当研究科学知识的发展和增长,以建立方法论规范为主要任务;提倡反归纳主义立场和证伪原则。
分析哲学之十二:批判理性主义批判理性主义的提出,源自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哲学观点的批判。
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们认为,科学哲学是经验科学的知识论,其中心问题是科学知识的一般逻辑结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是进行静态的逻辑分析,即对科学理论的前提、假设、概念、定义、公设及推理等作逻辑分析。
强调逻辑分析、强调归纳方法是逻辑实证主义在科学哲学问题上的主要倾向。
批判理性主义和后来的历史主义不同意上述观点,认为科学哲学是科学发现的逻辑,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是科学知识的发展与增长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应进行动态的历史分析,即以科学史家和社会学家搜集的科学生活的观察资料为基础,总结科学发展的规律。
在理论特点上,这两个思潮以反归纳主义、反证实原则为旗帜。
批判理性主义产生于30年代奥地利,二战以后扩大影响,50-60年代在英美科学哲学界取代逻辑实证主义而居主导地位,70年代在历史主义的攻击下逐渐衰落。
历史主义在50与60年代交替时期形成于英美,它在批评逻辑实证主义的静态逻辑分析和批判理性主义证伪主义方法论基础上提出。
60-70年代,历史主义成为英美科学哲学界的主导学派,70年代以后又发展出新历史主义学派。
以自然科学为哲学对象的研究,即科学哲学,在批判理性主义之前,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阶段,和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奥地利兴起的、以罗素、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阶段。
第8讲---后现代主义文论
![第8讲---后现代主义文论](https://img.taocdn.com/s3/m/c1a885162f60ddccdb38a02a.png)
法国当代
著名哲学家、
后现代思潮 理论家让— 弗郎索瓦·利 奥塔(1924— 1998)。
2.知识的商品化:“以前的那种知识的获取与 精神、甚至与人本身的形成(教育)密不可分的 原则已经过时”;就是那种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去 改造与利用自然的态度也已显得过于浪漫。在后 现代语境里,知识的性质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 知识的传授与获取都变成了一种商业交换行为, 因而,“知识为了出售而被生产,为了在新的生 产中增值而被消费:它在这两种情形中都是为了 交换。”在商业原则作用下,知识与知识的的区 别仅仅象货币一样表现为‘用于支付的知识’和 ‘用于投资的知识’。”
6.后现代是一种精神与价值模式:
现代是后现代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果想成为现代的作品,必须先是后现 代的才行”。
后现代的精神实质:消解、去中心、非同 一性、多元论、解元话语、解元叙事、不 满现状、不屈服权威、不对既定制度发出 赞叹、不对已有成规加以沿袭。
(二)哈贝马斯对后现主义的批判: 1.现代性是一项尚未完成的工程,它永远指向未
(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1.整体特征: (1)哲学上的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核心是虚
无主义,它拒绝中心,拒绝本质,拒绝深度。 杰姆逊认为,由深度模式走向平面感(削平
深度模式),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本质区 别之一。在现象与本质、边缘与中心、能指与所 指、虚构(文本)与真实(历史)的二元对立中, 后现代主义总是用前者去消解后者。
启蒙的姿态。现代主义文学仍然以启蒙的姿态面 对大众,保持着强烈的精英意识。
作家的中心地位:在现代主义文学那里不是被削 弱,而是被进一步强调了。
先锋性。现代主义作家总是坚守着自己的先锋性, 与大众文化保持着足够的距离,并试图以自己的先 锋性去影响社会,使大众向自己靠拢。
哲学理性主义的暗流涌动——基于批判理论和理性主义的辩证法引发的对于批判理论的探讨
![哲学理性主义的暗流涌动——基于批判理论和理性主义的辩证法引发的对于批判理论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70ff57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0.png)
哲学理性主义的暗流涌动——基于批判理论和理性主义的辩证法引发的对于批判理论的探讨1. 引言-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2. 理性主义的思想观点- 理性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理性主义的历史渊源- 理性主义的思想家及其代表作3. 批判理论的批判导向- 批判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批判理论的历史渊源- 批判理论的批判导向及其意义4. 基于批判理论和理性主义的辩证法- 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辩证法在批判理论和理性主义中的应用- 辩证法的意义5. 哲学理性主义的暗流涌动- 哲学理性主义的暗流涌动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哲学理性主义的暗流涌动的原因和影响- 哲学理性主义的暗流涌动的调控策略6. 结论- 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和成果- 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展望第一章:引言哲学理性主义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种主流思潮,其基本理念将理性高于经验,在哲学中追求逻辑、推理、证明、分析与系统的构建。
然而,在当前社会中,理性主义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被批判理论所挑战。
批判理论认为,理性主义将传统哲学从现实分割解释为自鸣得意的纯粹批判的游戏。
哲学理性主义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解决一些理论上的问题,却无法真正对问题的实质也就是现实社会现象的根本问题进行真正的解决。
而批判理论则着重从社会批判的角度出发,针对存在的社会现象进行批判与解决。
同时,批判理论与理性主义互相融合产生的辩证法,也成为现代哲学中的重要思想体系。
因此,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对理性主义的介绍和批判理论的批判导向以及基于批判理论和理性主义的辩证法的研究,探讨哲学理性主义在当今社会中的暗流涌动现象,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理性主义的思想观点理性主义是一种以人的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方式,也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种主流思想。
在理性主义中,人们通过推理、逻辑和经验之间的比较,来构建真实的世界,而且这种真实的世界是由理性机制来支配的。
理性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认识论、形而上学和伦理学。
第八讲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第八讲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19bcbc2cf111f18583d05a25.png)
第八讲十八世纪法国政治思想1、法国的哲学传统:①西方政治思想从古典时代起就与自然科学与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16、17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英国的培根在批判和清扫经院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了经验主义认识论哲学。
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其特点是: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重视感觉经验,重视科学实验等实践的作用。
方法论上创立科学的归纳法。
(1561——1626)②法国哲学家笛卡尔(1596——1650)在培根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批判了经院哲学的信仰主义,提出了理性主义方法论。
认为理性是人生而具有的判断和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
他通过“普遍怀疑”来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主张人们在认识之前,先要把人们过去接受的一切思想、观念,都提到理性的面前来进行审查。
笛卡尔在《哲学原理》中,把自己的哲学体系比作一棵大树,树根是“形而上学”(即研究上帝、心灵、物质等超自然的抽象思辨哲学);树干是“物理学”(即其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树枝是各门具体科学。
而他的唯心的唯理性和理性演绎法,则是贯穿于他的整个体系中的认识工具。
其特点是:把物质与意识、存在与思维割裂开来,贬低感性认识,抬高理性认识。
否定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认为真实可靠的理性认识源于理性直观和演绎推理。
③英国的经验主义与大陆的理性主义由此而分野。
2、18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①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最强大、富有、经济上最有势力的阶级。
②欧洲大陆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即绝对主义国家)。
③思想上天主教的神学教义是维护专制统治的思想支柱。
④国家结构上旧的封建省区与国王的各种行政区域重迭并存,关卡林立,缺乏统一货币与度量衡。
⑤社会结构上分为三个等级:贵族、僧侣、第三等级。
3、启蒙运动:①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时期,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发动的一场反宗教反专制的思想运动。
一批早期的启蒙思想家以理性为武器,进行反对君主专制主义与宗教蒙昧主义的斗争。
第八讲 批判理性主义
![第八讲 批判理性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554aa6e29b89680203d825dc.png)
第八讲批判理性主义第八讲批判理性主义一、批判理性主义的概况1、批判理性主义的形成批判理性主义又称证伪主义,它是从逻辑实证主义中分化出来的一个学派,主张科学理论是猜想和假设,理性是可错的,对科学和理性持批判态度,发现错误,消除错误推进科学进步。
批判理性主义的形成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动摇了牛顿的绝对真理,同时坚持自我批判。
海森堡提出的测不准原理动摇了拉普拉斯的机械化定理。
这表明,科学真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通过发现新理论否定旧理论而从绝对真理走向相对真理的辩证过程,从而粉粹了长期统治科学家头脑的科学真理奉为绝对真理的绝对主义观点。
批判理性主义不仅是从逻辑实证主义中分化出来的,还是波普在同维也纳学派成员互相切磋,争议和交锋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了自已的理论体系。
2、卡尔.波普(1902-?)3、批判理性主义的基本特征:①它突出地强调了理性所包含的批判精神及批判精神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②重视本体论问题的研究并系统阐述本体论的哲学主张。
肯定了形而上学的意义,而且系统地提出了“三个世界”为核心的本体论哲学思想。
③以证伪主义为核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哲学思想。
4、批判理性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二、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1、划界标准和证伪原则科学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确定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界限。
波普反对逻辑实证主义提出的“证实原则”,认为有限不能证明无限,过去不能证明将来,个别不能归纳为一般。
他提出科学的命题不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
因此,作为科学理论的普通陈述不能被经验事实所肯定,但却能为个别经验事实所否定。
波普把科学理论不能证实只能证伪的原则叫做“证伪原则”。
即一切知识命题,只有能被经验证伪的,才是科学的,否则就是非科学的。
他认为每个科学理论都是可证伪的,因而都具有可证伪性,但其可证伪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可证伪度”是理论进步性的标志,随着可证伪度的升高,旧理论为新理论所取代,最终使科学知识得以不断增长。
组织行为与传播第八讲
![组织行为与传播第八讲](https://img.taocdn.com/s3/m/d6577e0d79563c1ec5da71f6.png)
3、不可替代性 一种资源越是没有切实可行的替代物,则 拥有对该资源的控制而带来的权力就越大。
(四)群体中的权力:结盟
结盟:“人多力量大” 1、追求规模最大化
2、组织内部相互依赖程度越高,结盟的 可能性越大 3、还受到工人从事的实际任务的影响。
四、性骚扰:工作场所的不平等权力
性骚扰被界定为个体不想做的带有性实质 的活动,但这些活动会影响个体的雇佣情 况。 实质:体现的是工作场所的不平等权力 上级—员工 同事之间的:拒绝合作、隐瞒信息等 来自下级员工的:通过强调传统的性别刻 板印象来贬低女性的价值。
五、组织中的政治行为
(一)什么是组织中的政治行为? 是指一些在组织正式角色中并不要求的活 动,但它们会影响到或可能影响到组织内 部的利益分配。 合法的 非法的
(二)为什么组织中会有政治行为? 组织中的个体和群体 组织中的资源 绩效评估标准Fra bibliotek
套近乎 溜须拍马 拉帮结派 出风头 有野心 投机 奸诈狡猾
二、传播学中的两种批判学派
(1)协调控制理论 控制:简单控制、技术控制、官僚控制
(2)组织传播中的女权主义理论 女权主义学者指出:传统形式或官僚形式 的组织天然就是父权制的。 分别思考:女性应该和可以在组织中从事 什么工作?对于女性的从属地位,应该如 何改进? 女性在社会求职和工作中会受到什么不公 平待遇?男性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吗?
一、什么是批判学派
组织的“政治”参考结构: (1)一元论
(2)多元论 (3)激进论
批判学派隐喻的基础就是激进论
思考:我们之前学习的五种组织传播理论政 治参考架构各是什么?
理性主义知识点总结
![理性主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6bd7d5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3.png)
理性主义知识点总结一、理性主义的起源和发展理性主义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认为真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且是超越感知经验的,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推理才能够获得真理。
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等方面的理论,为后来理性主义哲学家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在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等人将基督教信仰与理性主义哲学相结合,发展了基督教理性主义学派。
这一时期的理性主义主要表现为探讨上帝和信仰问题,试图通过理性的探究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和上帝学的真理。
17世纪以后,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理性主义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哲学学派,代表性的哲学家有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兹等人。
这些哲学家试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推理,寻找宇宙的基本结构和法则,建立起一个纯粹的理性体系,从而解释世界的运行规律和存在意义。
18世纪以后,理性主义在德国达到了巅峰,康德、黑格尔和费希特等哲学家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理性主义的相关理论。
康德提出了批判哲学的观点,认为理性有其局限性,需要经验的支持才能够得出真实的知识。
黑格尔则在康德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思维体系,试图通过辩证法来解释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费希特则进一步拓展了黑格尔的思想,提出了精神和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并将自由意志与理性结合起来,对人类自由的概念进行了阐述。
二、理性主义的代表性人物1.柏拉图(约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哲学家,代表作品有《理想国》、《斐多》等,认为真理存在于理念之中,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推理才能够获得真理。
2.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古希腊哲学家,代表作品有《论语录》、《形而上学》等,提出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等方面的理论,为后来理性主义哲学家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3.笛卡尔(1596-1650年):法国哲学家,代表作品有《第一哲学沉思》、《梦想论》等,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思想,主张通过怀疑和推理来寻找真理。
科学启蒙 李俊 课后思考题
![科学启蒙 李俊 课后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fa529e7ef705cc1754270901.png)
南京大学通识课《科学启蒙》(李俊)课后思考题第九讲1思考题:爱因斯坦是如何定义科学的?按他的观点,我国古代有科学吗?答:爱因斯坦说,西方科学的形成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一是古希腊哲学家们发明的记录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的形式逻辑体系;一是文艺复兴时期发现进行系统的实验有可能找到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中国的先贤们没有走出这两步,在我看来不值得大惊小怪。
这些发现居然被人类做了出来才令人吃惊。
2高难度思考题:波普尔是谁?Falsification是什么意思?1)卡尔·波普(1902-1994)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他的《科学研究的逻辑》一书标志着西方科学哲学最重要的学派――批判理性主义的形成。
波普尔凭借最基本的形式逻辑规则,澄清了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准确角色:否定理论,而不是此前绝大部分科学家所误解的证实理论。
由此,击溃了打着经验主义旗号的培根主义阵营。
2)Falsification是证伪的意思。
3次高难度思考题:库恩(Kuhn)是谁?Paradigm shift是什么意思?答:Thomas Samuel Kuhn,托马斯库恩(1922——1996),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代表作有《哥白尼革命》和《科学革命的结构》。
几乎影响了1962年后所有的科学哲理。
Paradigm shift是“范式转变”的意思。
4最高难度思考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什么意思?有何根据?实验只能检验理论,准确的说,实验其实只能否决理论,绝不能证明任何理论。
5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三要素答:公设(axioms),定义(definitions),假设(hypotheses)第八讲:1思考题:爱因斯坦书房的墙上挂着谁的像?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肖像,原来还有一张牛顿的肖像,搬家的时候丢失了。
2思考题:狄拉克是谁?保罗·狄拉克,OM,FRS(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年8月8日-1984年10月20日),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之一,28岁写成《量子力学原理》,可与牛顿的《原理》比肩,发明了相对论量子力学,预言了反物质,开启了量子场论和基本粒子物理学的大门,可与爱因斯坦比肩。
论波普尔的批判理性观
![论波普尔的批判理性观](https://img.taocdn.com/s3/m/2e91f9452b160b4e767fcfd2.png)
论波普尔的批判理性观文魔秀士一尽管波普尔自称“勉强算得上是一个理性主义者”[1](p.169),我们倒是很可以十分确凿地称他为典型的理性主义者。
他有着十分自觉地反非理性主义立场,而坚定地捍卫理性主义。
当然,准确地说法是他主张一种批判的理性主义,并以此区别于非批判的或综合的理性主义。
这种区分在他看来十分关键,也正是在这种区分的立场上形成了他的批判理性观。
在欧洲近代的古典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家那里,理性通常是作为对知识的直觉能力或是对经验的归纳能力出现的。
波普尔却一反这种传统的理性观,认为“我们的理性能力只不过是批判的论证能力”[2](p.59),理性主义传统应当是批判讨论的传统,这种传统“乃是扩展我们知识的唯一行得通的途径”[1](p.215)。
知识并不从观察或实验出发,理性不表现为通常所认为的那种运用于观察或实验之中的推理能力。
观察或实验的作用并非被排除,但“只起了批判的论证的作用”[1](p.215),理性不表现为更多别的能力,“只有一个理性因素,就是对我们的理论作批判的考察”[1](pp.215-216)。
理性的这种批判的考察能力表现为对新思想、新发现的演绎检验,“凭借逻辑演绎的方法得出一种预测、一种假说、一种理论体系”。
[2](p.133)至于这种受批判检验的新思想或新发现是如何发生的,“对于经验心理学来说,也许是非常有趣的,但是与科学知识的逻辑分析却没有关系”。
[2](pp.131-132)传统所认为的理性的那种构建能力尤其是经验归纳能力被完全排斥。
理性的就是批判的。
波普尔将这种意义上的理性观回溯至古希腊哲学家那里,认为早在泰勒斯的时候就在师生之间“建立了新的自由传统”[1](p.213),亦即批判的传统。
同时,还认为这种批判的理性主义“只是对康德本人的批判哲学作了最后的加工”[2](p.36)。
这就是说,他的批判理性观的形成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颇有渊源的。
实际上,我们认为,批判本是理性之中应有之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讲批判理性主义
第八讲批判理性主义
一、批判理性主义的概况
1、批判理性主义的形成
批判理性主义又称证伪主义,它是从逻辑实证主义中分化出来的一个学派,主张科学理论是猜想和假设,理性是可错的,对科学和理性持批判态度,发现错误,消除错误推进科学进步。
批判理性主义的形成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动摇了牛顿的绝对真理,同时坚持自我批判。
海森堡提出的测不准原理动摇了拉普拉斯的机械化定理。
这表明,科学真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通过发现新理论否定旧理论而从绝对真理走向相对真理的辩证过程,从而粉粹了长期统治科学家头脑的科学真理奉为绝对真理的绝对主义观点。
批判理性主义不仅是从逻辑实证主义中分化出来的,还是波普在同维也纳学派成员互相切磋,争议和交锋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了自已的理论体系。
2、卡尔.波普(1902-?)
3、批判理性主义的基本特征:
①它突出地强调了理性所包含的批判精神及批判精神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②重视本体论问题的研究并系统阐述本体论的哲学主张。
肯定了形而上学的意义,而且系统地提出了“三个世界”为核心的本体论哲学思想。
③以证伪主义为核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哲学思想。
4、批判理性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二、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
1、划界标准和证伪原则
科学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确定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界限。
波普反对逻辑实证主义提出的“证实原则”,认为有限不能证明无限,过去不能证明将来,个别不能归纳为一般。
他提出科学的命题不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
因此,作为科学理论的普通陈述不能被经验事实所肯定,但却能为个别经验事实所否定。
波普把科学理论不能证实只能证伪的原则叫做“证
伪原则”。
即一切知识命题,只有能被经验证伪的,才是科学的,否则就是非科学的。
他认为每个科学理论都是可证伪的,因而都具有可证伪性,但其可证伪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可证伪度”是理论进步性的标志,随着可证伪度的升高,旧理论为新理论所取代,最终使科学知识得以不断增长。
2、科学发展的模式
波普哲学的中心问题是科学知识的增长问题,也就是探寻科学知识的起源和发展。
①理论先于观察
首先,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
其次,在观察中必须有理解,而理解必须在一定的理论、观点的指导下进行。
最后,对观察材料和实践结果的记录和整理更是离不开理论的指导。
②科学理论来自大胆的猜测
理论是大胆地猜测,但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依据是多方面的。
首先,前人的传统知识是猜想的重要依据,在传统知识的基础上批判的发展。
其次,理论猜想必须依赖科学家的灵感。
③逼近真理
科学的猜想是暂时性的假设,有一天它会被新的猜想或假设所代替,所以科学永远不能达到真理,而只能越来越来逼近真理,所以人们不能获得绝对的、无限的、客观的真理,人的知识经验事实都是相对的有限的。
波普提出了“逼真性”和“逼真度”两个概念来说明他的真理观,来表述科学逼近真理的性质和程度。
由此他提了一个向真理逼近的科学发展模式:
P1—→ TT—→ EE—→ P2……
问题各种试验性理论批判的检验消除错误新的问题科学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从问题到问题,大胆猜测与假设,严格反驳与批
判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3、试错法
从上述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中可以看出,科学的根本性质是猜想与反驳,科学的根本方法是试错法,即尝试与消除错误的方法。
科学的探索过程是在猜想与犯错误,又在不断纠正错误中前进的,这种猜想又必须经受足够严格的检验。
所以试错法的根本要求就是“大胆尝试,严格检验”。
由于科学发现的方法就是不断试错的方法,试错法蕴藏着内在的科学精神,即敢于犯错误,敢于批判,敢于否定的革命的精神。
主张在科学研究中敢于犯错误,容许犯错误,人们应当“从错误中学习”,不仅要敢于批判前人、批判权威,而且敢于批判自己,在知识的领域中不存在任何不向批判开放的东西,在批判的基础上否定旧理论,产生新理论。
波普说:“科学的方法是批判的方法”。
4.三个世界的理论
波普认为宇宙是多层次的,它的性质是多样的,但仍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层次或三个世界,即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和客观知识世界。
5.渐进的社会工程
波普认为历史没有重复性,也就没有了规律性,社会现象只有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是暂时的;社会现象是人为的,可以根据自己的自由意志创造历史。
因此历史是无法预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只能是乌托邦。
他反对空想的社会设计,主张“渐进的社会工程”即对社会进行逐步的、切实可行的改造。
人类的进步是不断地消除人间苦难和社会弊病的过程,人类的幸福是在这种消除或抑制痛苦的过程中实现的。
渐进工程所奉行的不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而是“最小痛苦原则”。
“不要因为梦想美妙的世界而忘掉此时此地正遭受苦难的人们的要求。
”三.简评
1.进步性:
①提倡批判精神和不断探索,为科学所接受。
②提倡试错法代替归纳法,逐个解决问题为各国教育家及心理学家接受。
③开放的社会工程,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④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
⑤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研究了世界本体论,研究其内在发展逻辑,具有合理性。
2.局限性
①用“证伪原则”代替“证实原则”,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②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批判否定一切,没有肯定如何理论,带有非理性主义色彩,只能逼近真理,导致蒙昧主义。
③提倡试错法,否定归纳主义,根本上否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三个世界的理论是极其错误的。
⑤他的社会观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是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
复习思考题
1.批判理性主义的产生。
2.批判理性主义的基本特征。
3.波普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如何理解?
4.如何认识波普的三个世界理论?
5.波普的社会渐进工程理论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
6.学习波普证伪主义最大收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