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能太功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不能太功利

凡事得有用,没有用的东西是要被唾弃的, 但是每一事物究竟何用, 那就人言人殊了。教育也是如此。现在, 对于教育, 有一种倾向,即把它简单地定位于所谓人力资源开发, 把知识及技能取向被推向极端与绝对, 教育功能和价值工具化、功利化。于是, 以教育为手段,以学校为场所,以学生为对象, 从小学到大学, 教育体系俨然成了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线。这一倾向给教育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弊端。

其一, 选拔竞争日趋激烈。

现今我国的学校体系, 与其说是一种教育制度, 还不如说是一种以考试为基础的选拔制度更为确切。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 就进行选拔分流,成绩好些的上普通高中, 差的上职业学校; 然后是再选拔,成绩好些的上一类大学,差的上二类、三类大学一一高等教育现在是大众化了, 但是大众化后好像竞争非但没有减少, 而且还愈演愈烈。但不管怎样, 激烈的竞争, 目标都是把教育当作敲门砖, 以就业生存为基本诉求。不仅如此, 在“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下, 竞争的起点急剧前移, 先是争名牌高中, 接着争名牌初中、争名牌小学, 现在似乎连幼儿园也争了起来, 择校之风越刮越大, 不正当的社会因素也参与其中, 推波助澜, 成了家长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

其二, 负担压力日益沉重。

在激烈的竞争中, 每一个人都想成为个中强者。要做强者, 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所以就有了这样的口号: “要想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就不会有幸福的成年;要想得到幸福的成年, 就必须牺牲快乐的童年。”于是乎, 为了升学, 学生和家长都在忐忑不安中奋力拼搏。这是升学压力。接下来是就学压力。虽然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成就巨大,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供子女上大学仍然是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教育能够位列民间所谓“新三座大山” , 教育的成本之高便可略见一斑。最后是就业压力。这些年来,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莫说本科毕业生, 就是研究生也没有多少优势可言。研究生在校生数量已从1998 年17万, 剧增到2008 年的128 万! 如今大学生们专业已经和特长、爱好、

兴趣等渐行渐远,而与就业、前途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一一一切为了就业,知识也不能不屈从于现实。特别是对于广大贫困生来说, 巨大的就学代价, 多少亲人的寄托与希望, 都指望通过就业来获得回报, 而就业困难, 岂不意味着人生难上加难?

其三, 质量水平日渐严峻。

同任何高速运转的生产线一样, 高速甚至超高速运转下, 质量是难以保证到位的, 过于功利化、工具化的教育, 必

然要丢失很多东西。

一失, 教育与教养脱节。“有教育没教养” , 这是一位美籍教育人士对中国教育的评价, 可谓一针见血。在开发人力资源的旗帜下,选择教育只不过是人力资本投资,学习知识技能只是为了

获得一种高级资产。有人声称, 在现代社会, 知识、信息、资料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资产, 知本家等同甚至优越于资本家, “知识”“文凭”“学衔”将是一个能产生高额利钱的贮钱匣, 物欲之下,教育的教化功能被淹没了, 唯才是举、唯才是用以及修道、明德之类就只好随它去了,所以德育喊得最响,做得最空,效果最差, 那是必然。

二失,知识与素质脱节。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本来是教育的基本诉求,但在激烈的竞争下, 原本属于素质范畴的东西也都外化为竞争的条件了, 如各类艺术考级等。其实, 真正的素质应该是诸如艰苦朴素、吃苦耐劳、认真钻研、乐于助人等方面的品质, 而这些是要通过教育内化来实现的。所以古人说: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但现在,分数才是命根子!所有学习的东西,会了就行,不需要内化,只要分数高,一切就都可以了。所以,考试也带有“伪”性质, 因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无论如何用分数衡量不出来的。

三失, 学历与学问脱节。过去, 能上大学就是“精英”

“骄子” ,算得上知识分子了,现在, 博士、教授、博导满天飞。目前, 读博人数越来越多, 原因主要在于如企业高管、政府官员等成功人士越来越多的参与。他们基本上都是在职读的, 应该说其中不乏真正醉心学问者, 但更多的是沽名钓誉之徒。所以,中国博士数量世界第一, 但半数在当公务员, 还有一大批是市场经

济下的老板们,至于学问如何, 只有天晓得。

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 ,多么激动人心的口号!但是, 这样的流弊如果任其发展下去, 教育势必要变成权力和利益的侍者, 扭曲受教育者的心灵,坍塌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殿堂, 最终,背离教育理想, 扭曲教育价值, 辜负教育使命。诚然, 我们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开发人力资源, 建设经济强国是需要的,教育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旨是应该的,因为不去掌握知识和技能, 不去开发人力资源,教育的价值是无法凸显的。但是,仅仅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育的目的只实现了部分,教育的社会责任没有这么简单, 不应该到此止步。所谓“百年大计”最起码也得从长计议, 不能因为现实的需要就不顾长远, 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教育的理想和灵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是要强调“好” 字当头,教育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具有捍卫道德真理的勇气和决心,肩负崇高的使命, 闪烁理想的光

辉, 体现时代的良知不媚俗,不为眼前和世俗的功利所诱惑所收买, 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人民满意的教育。

化解教育发展中功利化、工具化倾向,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促进教育全面、协调与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认为, 应十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教育发展当前急需和长远目标的关系, 推动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奔向新境界。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古人云:教者, 政之先也。在中国古代, 教育主要完成教化的任务。在古代西方,这个任务则主要是由教会来实施的。西方近代学校教育其主流是工业化、近代化的产物,信奉的是工具理性和纯粹的科学实用主义,是世俗的,也是功利的。中国近代的学校教育, 很大程度上照搬了近代西方的学校教育制度, 因而在教化的功能上固有其失。作为当代中国的教育, 在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理应兼具教化的功能, 但遗憾的是这一功能日趋式微。从根本上说,教育是文明传承的主渠道, 是理想、价值与社会精神构建的主要驱动力, 一个民族、一个社会, 道德继承、文化袭承、历史传承主要靠教育来实现, 这是教育的本质特征。所以, 要通过发展教育来修道弘德、取义明礼、谐和图治,使教育成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成为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发展的动力, 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助力。这样的教育, 在对象上应该是全民的, 在过程上应该是终身的, 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