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9年 780 32030 31910 24150 20140 5020
所谓“发展很不平 衡”,是指地区之间、 城乡之间、不同群体 之间的收入和生活水 平差距还很大。
按上世纪中叶国家计委会同统计局和农业部制定的 小康基本标准衡量,目前小康的实现程度到2000年虽已 达到95.6%,但从地域看,除去市辖区外的2000多个县 级单位中未达温饱线的还有22个,居于温饱和小康的占 63.2%,居于小康和比较富裕的占13.7%,比较富裕 的仅占0.3%。另外,从人口来看,全国达到小康水平 的占74.8%,但还有一部分人尚未解决温饱。到去年底, 全国有2800万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中还有最低生活保障 人口1930万。
小 康 社 会的提出
1979年,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 化” 概念。12月6日,前来中国访问的日 本首相大平正芳向邓小平提出了这 个问题。邓小平解释说:“我们的 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 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中国式 的四个现代化’,是‘小康之家’。 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 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 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 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 的水平,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 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 康的状态。”
“三步走”
,而教育经费确实全世界倒数第二的占 GDP的2%,就连这个2%,竟然有4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是学生家长来支付
但是,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总体上 小康)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 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按照世界银 行1999年提出的标准,人均GDP在756至2995美元之 间为中低收入国家。我国2002年底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才接近1000美元,排名世界第140位。
1、中国历史上的小康理想 “小康”一词,在《诗· 大雅· 民劳》 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其意是讲,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 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 在中国历史上,“小康”有两层 含义:一层是普通老百姓的理想 生活水平。是指一种介于温饱与 富裕之间的生活状态,即温饱有 余而富裕不足。《诗经》中讲的 小康就是这个意思。

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 值人均只有250美元) 到1990年翻一番,解决温饱问 题.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 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 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第三步,用30年到50年时 间 ,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 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 水平。实现了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前两步, 就是进入了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只是实现现代化的一 个阶段性目标,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承上启下的发 展阶段
“大同”社会,是千百年来中国 人的理想。
大同
另一层是知识分子的理想社会模式。是指一种仅 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 式,最早是在《礼记· 礼运》一书中得到比较系统 的描绘。在这本书中,“小康”被描述为一种比 “大同”差一点的理想社会。大同,是“天下为 公”的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社会文明、 秩序稳定、保障健全。而小康,则要低一个层次, 是“天下为家”的社会,仍然存在私有制和等级 制,“礼”是维系社会制度的重要手段和社会生 活的行为准则。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中国 日本 美国 新加坡 加拿大 世界平均 1980年 220 10390 13030 4860 11150 2540 1990年 320 26400 23560 11730 19800 4090
(单位:美元)
1995年 520 39720 28150 23060 19880 5000
“中国式的四个 现代化”、“小 康”概念的提出, 标志着中国现 代化发展战略 目标的重大调 整。邓小平在 1987年4月30明 确提出了“三步 走”实现中国现 代化的战略构想 。 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的这一战略构想写进了大会的报告 中,作为我们党和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并且把第三步目标实现的时间进一步确定为21世纪中叶。 这样,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战略由此确立。

二、“小康社会”概 念 “小康社会”概念的历史由来和现实涵义 “小康” 这个概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它大 致有四层含义,即中国历史上的小康理想、邓小平所 设计的小康社会和十六大所规划的小康社会、以及小 康社会的未来发展性。这四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为 了比较准确、深刻地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 涵,本讲对小康的四层含义进行比较分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党 的十六大为本 世纪中叶中国经 济 发展所制定的宏伟 蓝图,也是新时期 党领导全国人民高 举邓小平理论伟大 旗帜,贯彻 “三个 代 表”重要思想,全 面进行现代化建设 的伟大宣言!
一、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及其历史进程
小康社会是我国在实 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过 程中从温饱发展到富裕 的一个历史 阶段。进 入小康社会发展阶段与 邓小平确立的基本实现 现代化的著名的“三步 走”发展 战略是紧密 联系在一起的。邓小平 在1987年4月会见西班 牙副首相格拉时,明确 提出了“三步走”的战 略步骤
2、邓小平对小康社会的设计
新中国成后,党和国家第一 代领导人为尽快实现中国的 富强,逐步提出了“四个现 代化”的奋斗目标和“两步 走”的战略构想。 由于“文 化大革命”的耽误,“四个 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未能按 期实现。事实上,即使没有 “文化大革命”的耽误,也 不可能按期实现。这主要是 由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太低 和世界现代化发展基本规律 决定的。
二千五百年多年前春秋末期孔子提出;“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其具体的内容是指人类 社会生产资料共有,人们之间没有等级差别,没有剥 削压迫,平等和睦相处,各有所得所乐。互助博爱,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天下一家。老人的 赡养,儿童的教育和培养,由社会共同承担,即便是 鳏寡、孤独、废疾者,也“皆有所养”,人与人乃至 国与国坦诚相待,讲信修睦,全社会和谐而安定, “盗窃乱贼不作”,“外户不闭”。路不拾遗,夜不 闭户. 与孔子同时的老子也这样描绘大同世界:没有欺压, 没有贵贱,平等,博爱,人人劳动,人人“甘其食, 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所谓理想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