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试题
音乐美学试题精华打印版
音乐美学第一篇音乐表演美学原理二、选择题二、选择题1、音乐表演的美学原则有哪些?(ABC )A 忠实原作与表演创造的统一B 历史风格与时代精神的统一C 表演技巧与艺术表现的统一D 表演者与欣赏者的统一1、你怎么理解作品的真实性?所谓真实性,是指对音乐原作的忠实体现。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属于一定的历史时代与风格范畴,在体裁形式与表现内涵上也都有其各自的规定性。
充分了解作曲家的历史时代与风格范畴,切实把握音乐作品形式与内涵的规定性,是进行第二度创造的基础,是音乐表演获得真实性的基本保证。
追求音乐表演的真实性,必须把乐谱作为基本依据加以认真对待。
乐谱是作曲家创作意图的直接记录,随着记谱法的日趋完善,许多作曲家倾向于尽可能详尽地把自己的创作意图加以标示,因此对于作曲家写下的乐谱进行认真的研读与揣摩,对于获得真实性的音乐表演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我们也并不同意某些音乐家把乐谱作为唯一的依据,把音乐表演真实性的追求仅仅局限于照谱演奏的观点。
在我们看来,乐谱固然重要,但是不应把它孤立起来,对作曲家美学观念和创作意图的探讨,对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和风格范畴的研究,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音乐表演者必须从更广阔的视野、在更高的层次上去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只有把音乐作为在特定历史时代产生的文化意识,作为具有丰富内涵的作曲家的人生体验的艺术表现,才可能真正获得音乐表演的真实性。
2、简述现代音乐美学是怎样看待音乐表演创造的?现象学美学提出音乐作品是意向性对象的理论,从根本上为音乐表演的意向性活动规定了方向。
那就是,音乐表演的意向性活动的目的,在于对音乐作品这个意向性对象进行意义的填充和丰富,并由此体现音乐表演的创造性,这已如前述。
而从释义学的观点来看,音乐表演的创造性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历史释义学所提出的对音乐作品意义的还原和重建,要求表演者努力回到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从对与音乐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作曲家创作意图的追寻中,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历史意义的还原和重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表演者的创造性。
音乐美学考试题和答案
5. 对音乐作品进行感性识别的基本要领有哪些(A )。(单选)—5 分
A 充分把握音响效果的重复与变化 B 将音乐作品简化为乐谱从而进行识别 C 将整首作品拆分为段落进行识别 D 综合运用多种乐器来进行识别
6. 下列关于“美学”概念的起源和发展,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C )。(单选) —5 分
A 在希腊词源中,“美”的概念还包含了“使动”的意义 B 美学的概念最初出现于哲学范畴中 C 从中国六艺的概念来看,美学还需具备一定的技能 D 美学是与“情感、感受”发生关系的概念
A 正确 B 错误
18. 西方文化中,“美”的词源来源于古罗马文,其词根意为“为感性立言”。 (判断)—5 分 N
A 正确 B 错误
19. 韩锺恩教授认为在从调性音乐到无调性音乐的变革过程中,瓦格纳发挥了 在其中搭建桥梁的作用。(判断)—5 分 Y
A 正确 B 错误
20. 20 世纪音乐指产生于 20 世纪的音乐作品。(判断)—5 分 N
7. 根据韩锺恩教授的理解,约翰·凯奇在演奏《4 分 33 秒》意图给听众营造 怎样的听觉效果( A)。(单选)—5 分
A 偶然的、一次性的声音 B 预设的、感性的声音
C 完全的、绝对的寂静 D 观众的嘈杂和喧嚣
8.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对歌剧发展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选项中对他的成就叙 述正确的有哪些(ACD )。(多选)—5 分
13. 周海宏在《从不美到不是——音乐的底线》中阐述,音乐的边界由哪些因 素确定(ABCD )。(多选)—5 分
A 声音是基本的构成材料 B 满足人的听觉需要 C 经过人类加工活创作 D 结构样式包含感性的有序性
14. 前导主题在同一乐曲的不同乐章中出现时,不能有任何变化。(判断)—5 分N
音乐美学试题及答案
音乐美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音乐美学中,音乐的“美”是指:A. 音乐的物理属性B. 音乐的社会功能C. 音乐的审美价值D. 音乐的创作技巧答案:C2. 以下哪位哲学家对音乐美学做出了重要贡献?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C3. 音乐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A. 音乐的歌词内容B. 音乐的旋律线条C. 音乐的创作背景D. 音乐的表演风格答案:B4.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是:A. 相互独立B. 相互补充C. 完全相同D. 互不影响答案:B5. 音乐的“情感表达”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实现的?A. 歌词的直接叙述B. 旋律的起伏变化C. 乐器的音色选择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音乐美学是一门研究音乐审美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对)2. 音乐的“美”仅仅是一种主观感受,与客观因素无关。
(错)3. 音乐的“形式美”与“内容美”是相互独立的。
(错)4. 音乐的创作和欣赏不受文化背景的影响。
(错)5. 音乐的“情感表达”是音乐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对)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音乐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答案:音乐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音乐的审美价值、音乐的审美体验、音乐的审美标准、音乐创作与欣赏的审美规律等。
2. 描述音乐与绘画在审美体验上的异同。
答案:音乐与绘画在审美体验上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能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愉悦。
不同点在于音乐是通过声音和时间的流动来传达情感和意象,而绘画则是通过视觉元素和空间的布局来表现。
音乐的体验是动态的,依赖于时间的流逝,而绘画的体验是静态的,可以反复观看。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音乐美学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作用。
答案:音乐美学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音乐美学提供了一套理论框架,帮助音乐家理解音乐的审美价值和创作原则;其次,音乐美学的研究可以指导音乐家探索新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再次,音乐美学有助于音乐家与听众之间的沟通,增强音乐作品的感染力;最后,音乐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培养听众的审美能力。
音乐美声考试题目及答案
音乐美声考试题目及答案1. 音乐美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古希腊时期B. 古罗马时期C. 文艺复兴时期D. 巴洛克时期答案:C. 文艺复兴时期2. 美声唱法中,"Bel canto"一词的意思是?A. 美丽的声音B. 歌唱技巧C. 音乐风格D. 声乐练习答案:A. 美丽的声音3. 在美声唱法中,下列哪个术语表示用气息支持声音?A. LegatoB. StaccatoC. CrescendoD. Appoggio答案:D. Appoggio4. 以下哪位作曲家是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A. 贝多芬B. 巴赫C. 莫扎特D. 肖邦答案:B. 巴赫5. 美声唱法中,"Vibrato"是指什么?A. 声音的颤动B. 声音的强度变化C. 声音的音色变化D. 声音的音高变化答案:A. 声音的颤动6. 在声乐训练中,"呼吸支持"是指什么?A. 用腹部呼吸B. 用胸部呼吸C. 用喉咙呼吸D. 用嘴巴呼吸答案:A. 用腹部呼吸7. 以下哪位歌手被认为是美声唱法的典范?A. 弗兰克·辛纳屈B. 帕瓦罗蒂C. 艾拉·菲茨杰拉德D. 鲍勃·迪伦答案:B. 帕瓦罗蒂8. 在美声唱法中,"共鸣"是指什么?A. 声音的反射B. 声音的放大C. 声音的共振D. 声音的传播答案:C. 声音的共振9. 以下哪个术语表示在演唱时声音逐渐变强?A. DecrescendoB. CrescendoC. LegatoD. Staccato答案:B. Crescendo10. 美声唱法中,"声区"是指什么?A. 声音的音域B. 声音的音色C. 声音的强度D. 声音的技巧答案:A. 声音的音域结束语:通过以上题目,我们对音乐美声的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这些题目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美声唱法的技巧和理论。
音乐美学考试
音乐美学考试一、名词解释1.音乐形式:是音乐音响的组织结构样式。
是使“精神内涵”得以体现的音响构成样式,是创作者音乐审美表现意图的声音外化物,因此不包含“精神内涵”的纯粹客观的“形式”是不存在的。
2.内心听觉:是记忆中的音响经验在想象中的再现,即对想象中声音的感受与体验。
3.音乐内容:根据“内容”的日常用法,可把音乐内容理解为: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对象——如视觉形象、情感、观念性、戏剧性内容等。
但这个定义又过于狭义,因为音乐给人内在的体验。
所以“音乐的内容是审美主体赋予音乐并从音乐中体验到的精神内涵”。
4.灵感:是一种才思泉涌、创造力超常发挥、创作极端顺利的愉悦状态,同时又是理性与意识所难以控制、可遇不可求的,因此,也存在着将这种心理活动神秘化的现象。
5.自律论:音乐是一种独特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
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
认为音乐的本质内容存在于音乐的自身形式之中,不同的音乐作品以不同的具体形式来呈现的。
6.想象:在任何种类的艺术创作过程中,想象都是具有核心地位的心理活动。
这种心理活动的实质是在意识中对经验中的感性元素进行结构重组,从而产生新的感性样式。
是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7.音乐审美特征:也就是对象符合人的感性需要的知觉特征。
对于音乐艺术来说,也就是音乐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符合人的感性需要的知觉特征。
8.音乐风格:就是在音乐结构方面存在的稳定的、系统化的感性特征。
9.联觉:对一种感觉器官的刺激可以引起其他感官的感觉,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联觉”10.求异性心理:心理活动的一种自然倾向是:当长时间保持一种心理状态时,就会产生一种希望心理状态向相反的性质转化的倾向。
我们把这种需要变化、对比的心理倾向称为“求异性”心理倾向。
二、简答题1.简述不同类型的音乐欣赏方式。
答:a、侧重于听觉直观的欣赏方式。
b、形象化的音乐欣赏方式。
音乐美学试题精华打印版
音乐美学第一篇音乐表演美学原理二、选择题二、选择题1、音乐表演的美学原则有哪些?(ABC )A 忠实原作与表演创造的统一B 历史风格与时代精神的统一C 表演技巧与艺术表现的统一D 表演者与欣赏者的统一1、你怎么理解作品的真实性?所谓真实性,是指对音乐原作的忠实体现。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属于一定的历史时代与风格范畴,在体裁形式与表现内涵上也都有其各自的规定性。
充分了解作曲家的历史时代与风格范畴,切实把握音乐作品形式与内涵的规定性,是进行第二度创造的基础,是音乐表演获得真实性的基本保证。
追求音乐表演的真实性,必须把乐谱作为基本依据加以认真对待。
乐谱是作曲家创作意图的直接记录,随着记谱法的日趋完善,许多作曲家倾向于尽可能详尽地把自己的创作意图加以标示,因此对于作曲家写下的乐谱进行认真的研读与揣摩,对于获得真实性的音乐表演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我们也并不同意某些音乐家把乐谱作为唯一的依据,把音乐表演真实性的追求仅仅局限于照谱演奏的观点。
在我们看来,乐谱固然重要,但是不应把它孤立起来,对作曲家美学观念和创作意图的探讨,对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和风格范畴的研究,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音乐表演者必须从更广阔的视野、在更高的层次上去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只有把音乐作为在特定历史时代产生的文化意识,作为具有丰富内涵的作曲家的人生体验的艺术表现,才可能真正获得音乐表演的真实性。
2、简述现代音乐美学是怎样看待音乐表演创造的?现象学美学提出音乐作品是意向性对象的理论,从根本上为音乐表演的意向性活动规定了方向。
那就是,音乐表演的意向性活动的目的,在于对音乐作品这个意向性对象进行意义的填充和丰富,并由此体现音乐表演的创造性,这已如前述。
而从释义学的观点来看,音乐表演的创造性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历史释义学所提出的对音乐作品意义的还原和重建,要求表演者努力回到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从对与音乐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作曲家创作意图的追寻中,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历史意义的还原和重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表演者的创造性。
音乐美学基本问题__中央音乐学院(1)--期中考试(试卷)
《音乐美学基本问题》课程期中考试(试卷)1、单选题1.音乐美学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什么规律为宗旨的基础性的理论学科:A 哲学B 美学C 心理学D 社会学2.下列哲学家和主要思想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哪项:A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B 汉斯立克: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
C 尼采:判断力为人的审美活动,并要求人的审美判断能够提升到先天的综合判断的标准。
D 霍夫曼:它(音乐)是所有艺术形式中最浪漫主义的,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它称作是惟一真正的浪漫主义艺术形式,因为它惟一的主题内容就是无限。
3.艺术的感性材料与一般物质材料相比,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其:A 非自然性B 非实用性C 非语义性D 非对应性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音乐形式的组织手段:A 和声B 复调C 配器D 模仿5.下列哪项不是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A 虚幻的时间B 物理的空间C 观念性的时间D 想象的空间6.人们主要通过以下哪一种心理能力来把握文学性、绘画性内容:A 思考B 想象C 记忆D 感知7.《音乐语言》一书是哪位音乐学家的著作:A 柯克B 汉斯立克C 苏珊·朗格D 安勃罗斯2、判断题1.音乐美学既不能脱离美学,也不能脱离音乐学,它是美学和音乐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2.文艺复兴时期,鲍埃修的音乐美学思想中最有名的是他把音乐分为“宇宙的音乐”、“人的音乐”和“乐器的音乐”。
他认为最高等级的音乐是“宇宙的音乐”,因为这是来自上帝的声音;而最低等的是“乐器的音乐”。
3.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指音乐的声音与语言的声音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
4.形式美的法则主要体现在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曲式是音乐结构的固定方式,很难体现形式美的法则。
5.艺术形式的存在方式,首先取决于它的感性材料的性质,或者说取决于由感性材料的性质而形成的主体的接受方式。
3、名词解释1.音乐美学2.表现3.时间表象4.他律性内容5.标题音乐四、简答题1.20世纪现代音乐美学在研究方法上有什么新的进展?2.音乐感性材料的基本特性有哪些?3.如何理解音乐的时间概念和时间结构?4.音乐与文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前者通过声音进行艺术表现,后者通过语言进行艺术表现,但为什么说音乐可以表现某些文学性的内容?音乐主要通过哪些手段来表现文学性的内容?请举例说明。
19.音乐美学基本问题复习题答案
《音乐美学基本问题》复习题一、选择题1.音乐美学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 B )规律为宗旨的基础性的理论学科?A.哲学B.美学C.心理学D.社会学2.西方一般把音乐学划分为三大类:即体系音乐学、历史音乐学和(B)。
A.音乐美学B.音乐生理学C.民族音乐学D.分类音乐学3.下列( B )项属千对音乐实践问题的研究。
A.音乐形式与内容的关系B.音乐感性材料的特点C.音乐与社会的关系D.作曲家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4.下列哲学家与著作对应关系中哪项是错误的:( DA.黑格尔《美学》B.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C.尼采《悲剧的诞生》D.康德《艺术哲学》5.下列哲学家和主要思想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CA.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B.汉斯立克: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
C.尼采:判断力为人的审美活动,并要求人的审美判断能够提升到先天的综合判断的标准。
D.霍夫曼它(音乐)是所有艺术形式中最浪漫主义的,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它称作是惟一真正的浪漫主义艺术形式,因为它惟一的主题内容就是无限。
6.下列代表人物与学派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B )A.罗曼·茵伽尔顿:释义学的音乐美学B.伦纳德·迈尔:心理学的音乐美学C.克莱茨施玛尔:现象学的音乐美学D.苏珊·朗格:社会学的音乐美学7.艺术的感性材料与一般物质材料相比,最重要的特征在千其:( BA.非自然性B.非实用性C.非语义性D.非对应性8. 以下哪一项不属千音乐表现的方式:( D)A模仿B暗示C象征D拟人9.以下关于音乐与语言之共通点的论述,哪一项不正确: C C )A.音乐与语言都是一种符号B.音乐与语言都具有表情音调C.音乐与语言都具有非自然性D.音乐与语言都具有明确的意义10.以下各陈述中,哪一项正确:( A )A.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指音乐的声音与语言的声音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B.喷呐曲《百鸟朝凤》主要运用了暗示的方式来表现鸟鸣的声音。
《音乐美学》题集
《音乐美学》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音乐美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的是:A. 音乐的创作技巧B. 音乐的审美规律和审美特征C. 音乐的表演形式D. 音乐的传播方式2.下列哪位音乐家对音乐美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贡献?A. 贝多芬B. 肖邦C. 汉斯立克D. 巴赫3.音乐美学中的“形式主义”观点主要强调:A. 音乐的情感表达B. 音乐的社会功能C. 音乐的形式结构D. 音乐的创作背景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音乐美学的研究范畴?A. 音乐的审美心理B. 音乐的审美标准C. 音乐的演奏技巧D. 音乐的审美教育5.“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这一观点主要体现了音乐美学的哪种理论?A. 表现主义B. 形式主义C. 客观主义D. 实用主义6.下列哪位哲学家对音乐美学的理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7.音乐美学中的“自律论”与“他律论”主要争论的是:A. 音乐的创作方法B. 音乐的审美标准C. 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D. 音乐的传播方式8.下列哪一项是音乐美学中“表现主义”观点的核心?A. 音乐是形式的艺术B. 音乐是情感的表现C. 音乐是社会的反映D. 音乐是理性的产物9.“音乐美学”这一术语最早由哪位学者提出?A. 汉斯立克B. 康德C. 黑格尔D. 叔本华10.下列哪一项不是音乐美学研究音乐与社会关系时可能涉及的方面?A. 音乐的社会功能B. 音乐的社会背景C. 音乐的演奏技巧D. 音乐的社会影响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音乐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始于______世纪。
2.“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这一观点强调了音乐的______功能。
3.在音乐美学中,“自律论”认为音乐的内容主要存在于音乐的______之中。
4.“他律论”认为音乐的内容主要来源于音乐的______。
5.汉斯立克的《______》是音乐美学领域的重要著作。
6.音乐美学中的“形式主义”观点主要受到______哲学思想的影响。
音乐美学试题及答案
音乐美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篇:音乐美学试题及答案1、音乐的审美功能:当处于沟通阶段的音乐知觉将音乐中的美感因素与人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需求沟通时,音乐中的审美因素被人体验到,人对于音乐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这时音乐的审美功能就实现了。
这种功能一方面建立在天然生物需要满足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又是与社会功利保持一定的距离,却又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社会意义所牵制的一种精神满足。
是倾向性功能和非倾向性功能之间的中介。
2、审美经验,指的就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3.反美音乐,虽然在感性直观上也可能很丰富,却具有无序的特征。
“反美”特指后现代主义音乐的特征,即无序或多元的特征。
“反美”的“反”,有两个含义,一是反对,即反对从传统到现代主义对有序的追求,一是反面,即从形式的反面探寻音乐创作新的可能性。
4、非音乐性的内容,所谓非音乐性的内容主要指那些音乐的音响本身不能包容的,但又能通过音乐提供给听众的内容成份,亦即接受者不是从音响中直接感觉到的,而是由于音响而产生想象或联想获得的内容成份。
这种内容成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绘画性的内容,另一个是文学性的内容。
简述音乐表演需要遵循的美学原则。
(1)针对忠实原作和二度创作之间的关系处理;(2)针对技巧和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处理(3)针对个人审美体验与表达或传递之间的关系处理前者主要适用于以乐谱为依据的表演;后者适用范围几乎囊括所有表演类型。
简述音乐审美能力形成的途径。
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主要有两个类型:通过在生活中长期接触音乐而形成,典型如对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或大众音乐的审美能力;通过专门教育形成,如对音乐家创作的艺术音乐的审美能力。
音乐的声音和语言的声音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音乐的声音和语言的声音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音乐的声音善于表现情感,但只在特定情况下才具有较弱的表义功能,不具语义性。
音乐美学考试资料
音乐美学一、填空:10 分填空: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特指概念,最初是在1750 年由德国哲学家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特指概念,提出的。
鲍姆嘉通提出的。
2、第一个使用音乐美学这个概念的是德国诗人、音乐家舒巴特。
第一个使用音乐美学这个概念的是德国诗人、他写过一本叫《论音乐美学的思想》。
他写过一本叫《论音乐美学的思想》。
便是“本质功能” 音乐的本质就是体现在人3、音乐的审美功能便是“本质功能”,音乐的本质就是体现在人与音乐的审美关系中与音乐的审美关系中。
4、音乐的功能包括:艺术功能和实用功能。
音乐的功能包括:艺术功能和实用功能。
5、音乐被用于教化、宣传、教育、认识、宣泄、科学利用等等目的音乐被用于教化、宣传、教育、认识、宣泄、科学利用等等目的教化时,具有各种实用功能。
具有各种实用功能。
6、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在满足人们的听觉审美感性需要时,具有不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在满足人们的听觉审美感性需要时,可替代的独有价值。
可替代的独有价值。
7、音乐审美器官包含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
乐审美器官包含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
生理两方面的因素8、音乐美的本质是丰富而有序的感性样式。
音乐美的本质是丰富而有序的感性样式。
丰富而有序的感性样式9、音乐的丰富有序美是音乐不可替代的本质属性。
音乐的丰富有序美是音乐不可替代的本质属性。
是音乐不可替代的本质属性10、音乐与语言艺术的比较——音乐的非语义性。
10、音乐与语言艺术的比较——音乐的非语义性。
——音乐的非语义性11、音乐与视觉艺术的比较——音乐的听觉感受性。
11、音乐与视觉艺术的比较——音乐的听觉感受性。
——音乐的听觉感受性12、审美特征就是对象符合人的感性需要的知觉特征12、审美特征就是对象符合人的感性需要的知觉特征13、音乐是人类为满足听觉感性需要与表现内心感受需要而创造的丰13、音乐是人类为满足听觉感性需要与表现内心感受需要而创造的丰听觉感性需要与表现内心感受需要而创造的富有序的声音组合体。
本科音乐美学试题及答案
本科音乐美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B. 音乐作品的表演技巧C. 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D. 音乐作品的社会影响答案:C2. 音乐美学中的审美体验是指?A. 音乐创作的过程B. 音乐表演的过程C. 音乐欣赏的过程D. 音乐教育的过程答案:C3. 以下哪位哲学家对音乐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 康德D. 尼采答案:D4. 音乐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指的是?A. 音乐作品的外在形式B. 音乐作品的内在结构C. 音乐作品的创作技巧D. 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法答案:B5. 音乐美学中的“情感表达”是指?A. 音乐作品的情感内容B. 音乐作品的情感风格C. 音乐作品的情感表现D. 音乐作品的情感影响答案:C6. 音乐美学中的“音乐理解”是指?A. 对音乐作品的分析B. 对音乐作品的欣赏C. 对音乐作品的创作D. 对音乐作品的表演答案:A7. 音乐美学中的“音乐表现”是指?A. 音乐作品的创作B. 音乐作品的表演C. 音乐作品的欣赏D. 音乐作品的分析答案:B8. 音乐美学中的“音乐风格”是指?A. 音乐作品的创作技巧B. 音乐作品的表演方式C. 音乐作品的审美特征D. 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答案:C9. 音乐美学中的“音乐批评”是指?A. 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进行评价B. 对音乐作品的表演进行评价C. 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进行评价D. 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进行评价答案:B10. 音乐美学中的“音乐教育”是指?A. 音乐作品的创作教育B. 音乐作品的表演教育C. 音乐作品的欣赏教育D. 音乐作品的分析教育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哲学分析B. 历史研究C. 心理学研究D. 社会学研究答案:ABCD12. 音乐美学中的审美价值包括哪些方面?A. 审美感受B. 审美判断C. 审美创造D. 审美体验答案:ABCD13. 音乐美学中的“音乐形式”包括哪些元素?A. 旋律B. 和声C. 节奏D. 音色答案:ABCD14. 音乐美学中的“音乐风格”可以按照哪些维度进行分类?A. 时代B. 地域C. 流派D. 个人答案:ABCD15. 音乐美学中的“音乐表现”可以包括哪些方面?A. 情感表达B. 技巧展示C. 风格体现D. 思想传达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音乐美学的研究意义。
(0844)《音乐美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844)《音乐美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填空题]3、音乐表演作为第二度创造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兼顾真实性与______两个方面,并力求做到二者的协调与统一。
参考答案:创造性2:[填空题]1、音乐表演是一种___________的创造行为。
参考答案:赋予音乐作品以活的生命3:[论述题]音乐表演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音乐表演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作为联系音乐创作于欣赏的中介环节,一方面担负着创造性地再现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从而促进和推动音乐创作的繁荣和发展的使命;另一方面又通过自己的表演为听众提供审美享受,并进而影响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与情趣,音乐表演的地位和作用正是在与这两个环节的关系中显现出来的。
第一,音乐表演作为音乐创造的再现环节,在准确、完美并富于创造性地表演作曲家的作品的同时,又可以使作曲家通过表演出来的实际音乐,检验和校正自己的创作构想,并从听众的反馈中了解作品的社会效果,以改进自己的创作。
第二,发掘和演奏早已被淹没在历史沉积中的音乐作品。
第三,对音乐听众的巨大影响。
任何音乐表演都是以把音乐作品传达给听众为目的的。
……………………………………总之,音乐表演者的崇高使命就在于,通过自己的表演把音乐的美沁入听众的心灵深处,使人们在音乐的熏陶下心地变得更高尚、更纯洁,使人们由于有了音乐的而感到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音乐的作用将在这里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4:[判断题]3、音乐表演的创造既要忠实于音乐作品的原作,又要体现出表演者的具有个性的理解和创造,将两者融合起来创造。
()参考答案:正确5:[判断题]2、乐谱是音乐表演者演奏的唯一依据,音乐的真实性仅仅局限于照谱演奏。
()参考答案:错误6:[判断题]1、音乐表演只是对第一度创造的传达和再现。
()参考答案:错误7:[填空题]的选择对于充分发挥音乐表演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音乐表演者一方面必须考虑听众的爱好与要求,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而另一方面也有责任不断丰富和扩大音乐,拓宽听众的音乐审美领域。
音乐美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有关音乐在空间中存在的说法正确的是:()A、音乐的空间是相对固定的。
B、音乐主要是一种空间艺术。
C、音乐形式的空间性不但体现在音响的造型性方面,而且还体现在一种特殊的空间移位中。
D、音乐的空间和建筑的空间是相同的。
答案: A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音乐形式的组织手段?()A、和声B、复调C、配器D、模仿答案: D3.以下哪一项内容不属于音乐的他律性内容?()A、管弦乐曲《牧神午后》运用松散的和声、缺乏倾向性的全音音阶、加弱音器的弦乐,象征了午后昏昏欲睡的牧神以及他的梦幻。
B、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二乐章,以不同的木管乐器对不同种类的鸟鸣进行模仿,暗示了一幅鸟语花香的春天画面。
C、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的引子,通过大管低沉的音色、缓慢的速度和下行音调,使人们产生悲哀、压抑的感受。
D、柏辽兹在《幻想交响曲》中,以一个贯穿全曲五个乐章的基本主题暗示他的情人。
答案: C4.有关音乐在时间中存在的说法错误的是:()A、音乐是一种虚幻的时间表象。
B、音乐的形式用它内部的状况和时值的变化创造了一种观念性的时间。
C、音乐的时间与现实的时间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有自己的结构和逻辑模式。
D、音乐的时间与现实的时间并无太大区别。
答案: D5.下列代表人物与学派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罗曼·茵伽尔顿:释义学的音乐美学B、伦纳德·迈尔:心理学的音乐美学C、克莱茨施玛尔:现象学的音乐美学D、苏珊·朗格:社会学的音乐美学答案: B6.下列哲学家与著作对应关系中哪项是错误的:()A、黑格尔《美学》B、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C、尼采《悲剧的诞生》D、康德《艺术哲学》答案: D二、 判断题7.下列哪项不是音乐欣赏的基本原则?( )A 、想象与联想的统一B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C 、理性与直觉的统一D 、传统意识与当代意识的统一答案: C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老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音乐美学基本问题__中央音乐学院(3)--期末考试(试卷)
《音乐美学基本问题》课程期末考试(试卷)1、单选题1.下列哪项属于对音乐实践问题的研究:A 音乐形式与内容的关系B 音乐感性材料的特点C 音乐与社会的关系D 作曲家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2.下列代表人物与学派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A 罗曼·茵伽尔顿:释义学的音乐美学B 伦纳德·迈尔:心理学的音乐美学C 克莱茨施玛尔:现象学的音乐美学D 苏珊·朗格:社会学的音乐美学3.以下关于音乐与语言之共通点的论述,哪一项不正确:A 音乐与语言都是一种符号B 音乐与语言都具有表情音调C 音乐与语言都具有非自然性D 音乐与语言都具有明确的意义4.以下哪项不是形式美的法则:A 和谐B 对称C 荒诞D 统一5.有关音乐在时间中存在的说法错误的是:A 音乐是一种虚幻的时间表象。
B 音乐的形式用它内部的状况和时值的变化创造了一种观念性的时间。
C 音乐的时间与现实的时间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有自己的结构和逻辑模式。
D 音乐的时间与现实的时间并无太大区别。
6.以下哪一项内容不属于音乐的自律性内容:A 勃拉姆斯音乐中的内向性。
B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给人带来的乐观、向上的感受。
C 电影《雪城》主题歌给人带来的悲观、压抑的感受。
D 钢琴曲《威尼斯船歌》描写了威尼斯运河上行船往来,碧波荡漾的景象。
7.下哪一项内容不属于音乐的他律性内容:A 管弦乐曲《牧神午后》运用松散的和声、缺乏倾向性的全音音阶,加弱音器的弦乐,象征了午后昏昏欲睡的牧神以及他的梦幻。
B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第二乐章,以不同的木管乐器对不同类的鸟鸣进行模仿,暗示了一幅鸟语花香的春天和面。
C 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的引子,通过大管低沉的音色、缓慢的速度和下行音调,使人们产生悲哀、压抑的感受。
D 柏辽兹在《幻想交响曲》中,以一个贯穿全曲五个乐章的基本主题暗示他的情人。
8.下列有关音乐创作中的精神创作和物质创作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 精神创作主要是靠技巧来完成。
《音乐美学基础》练习题
《音乐美学基础》练习题一、填空(每空2分,共40分)1、音乐美学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
2、物质材料在构成艺术作品时被称为它是沟通人与艺术作品的媒介。
3、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包括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音色。
4、音乐形式的组织手段包括和,前者一般包括。
5、从音乐存在方式的角度来看,音乐通过自身的特性创造出一种时间的、空间、运动。
6、音乐的内容可以归结为两种含义,一种是直觉的/非想象的的内容因素,另一种是非直觉的想象的可以称之为的内容因素。
7、在音乐声音的表现性因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8、音乐中的文学性因素一般包括等。
9、音乐表演的本质是。
二、简答(每题5分,共40分)1、音乐材料的表现性体现在那些方面?2、音乐美的范畴一般包括哪些?3、音乐一般来说包含哪些内容?它们分别包括哪些要素?4、音乐表演的美学原则有哪些?5、如何看待美的本质这一问题的?6、如何理解音乐创作的本质?7、如何认识音乐功能的三个层次?8、音乐欣赏过程中涉及哪些心理因素?如何培养音乐欣赏能力?三、论述(共20分)1、你认为学习音乐美学有哪些意义?《音乐美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美学规律2、感性材料3、力度(音强)速度节奏音程(音高)音色4、传统作曲技法现代作曲技法旋律和声复调配器曲式5、表象虚幻想象中6、音乐性非音乐性的7、表情性8、过程冲突(戏剧性)抒情9、二度创造二、简答1、音乐材料的表现性体现在那些方面?音乐的声音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声音,它是一种非自然性、非语义性和非对应性的声音。
它建立在创造性的基础上,而这种创造性的因素又蕴涵在模仿、象征、暗示和表情等表现手段之中。
因此,从总体上说,音乐的声音是一种表现性的声音,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现代音乐都没有离开这个原则。
即使是现代音乐中的噪音,也没有摆脱这个基本的原则。
波兰作曲家潘德列茨基在弦乐曲《祭广岛受难者的哀歌》中,采用弓根和指尖敲击乐器的面部,在琴马和系弦柱上拉奏等手段,由这种新的演奏法所造的噪音,也同样是一种表现性声音。
音乐美学复习题选A
音乐美学试题复习题选一、选择题:1、美学(Aesthetic)作为一个特指概念,最初在1750年提出这一概念的德国哲学家是A:鲍姆嘉通B:黑格尔C:康德D:舒巴尔特2、卓菲娅·丽莎是一重要的音乐美学家,其在这一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是A :《美学》B:《音乐美学问题》C:《论音乐的特殊性》D:《论音乐的美》3、苏珊·朗格作为一重要的美学家,她在一部著作中对我国音乐美学基本问题的认识有较大的帮助,这部著作的名称是A:《艺术问题》B:《审美特性》C:《美学与哲学》D:《情感与形式》4、在20世纪出版的一些比较权威的音乐词典的音乐美学条目中,对音乐美学研究有一定帮助,其中,《标准音乐词典》使用的是A:德文 B:日文 C:俄文 D :英文5、音乐美学是一门年轻而又古老的学科,远古时代关于音乐的种种传说暂且不论,仅就有著作可考的,在我国就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其中,中国这一方面较有影响的著作是A:《唱论》B:《梦溪笔谈》C:《乐记》D:《乐府传声》6、音乐表现“画面”有多种手段,例如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就可以表现某种画面,体现这一方面的音乐作品应该是A: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第二乐章B:格里格《朝景》C: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第一乐章D:聂耳《铁蹄下的歌女》7、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虽然具有崇高的理想和抒情的意味,然而从其所表现的情感性质与音乐特征来看,最基本的美学范畴却是A:优美B:壮美C:欢乐美D:悲剧美8、纯音乐中的喜剧美,由于音乐自身手段的限制,主要表现为幽默和谐谑,某些大型作品往往把这类乐曲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其中,体现这一方面的作品有A: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B: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第二乐章C: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第三乐章D:海顿《惊愕交响曲》第四乐章9、认为审美经验是人和现实功利保持了一段距离的结果,提出这一(“心理距离说”)理论的美学家是A:莱布尼兹B:波普尔C:爱德华·布洛D:克罗齐10、《音乐美学基础》是一部重要的音乐美学教材,它的作者是张前、王次炤,全书除“绪论”外,在结构上共分A:七章B:八章C:九章 D :十章11、上世纪50年代,我国翻译了《音乐美学问题》(又译《音乐美学问题概论》)一书,这造成了音乐美学逐渐为人所知,这一著作的原作者是A:鲍姆嘉通B:舒巴尔特C:克列姆辽夫D:里曼12、认为“音乐美只体现在形式之中”的观点在音乐美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持有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A:卓菲娅·丽莎B:汉斯立克C:苏珊·朗格D:鲍姆嘉通13、马克思是重要的德国哲学家,他有一部较为系统的美学著作,一般称之为A:《共产党宣言》B:《反杜林论》C:《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D:《美学》14、在20世纪出版的一些比较权威的音乐词典的“音乐美学”条目中,对音乐美学研究有一定帮助,其中,《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大词典》使用的是A:德文 B:日文 C:俄文 D :英文15、写出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音乐美学方面的代表性著作A:《乐记》B:《声无哀乐论》C:《唱论》D:《梦溪笔谈》16、体现“绘画性内容”的音乐作品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A: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B:海顿《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C: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第二乐章D: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第二乐章17、以中国现代歌曲而论,冼星海的《二月里来》是一首较为重要的作品,它的最基本的美学范畴应该属于A:壮美B:欢乐美C:悲剧美D:崇高18、“优美”在音乐美诸范畴中最具有普遍性的性格,这一方面被称为“杰出的优美之作”的作品之一是A:《满江红》B:《山村来了售货员》C:《牧童短笛》(第一段)D:《十面埋伏》(第一段)19、“对于不辩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一美学话语的提出者是A:恩格斯B:马克思C:列宁D:普列汉诺夫20、任何一部音乐作品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经过作曲家精心思考创作出来的,所以,这些声音应该是A:自然的B:非自然的C:语义性的 D :对应性的21、第一个使用“音乐美学”这一概念的德国诗人是A:舒伯特B:舒巴尔特(Schubart,1739-1791)C:克列姆辽夫D:里曼22、前苏联音乐学家玛采尔有一部重要的音乐美学著作,它就是A:《论音乐的特殊性》B:《论音乐的美》C:《论旋律》D:《音乐美学问题概论》23、康德是重要的哲学家,他对我们理解音乐形式美有较大帮助的著作是A:《美学》B:《判断力批判》C:《审美特性》D:《艺术问题》24、在20世纪出版的一些比较权威的音乐词典的音乐美学条目中,对音乐美学研究有一定帮助,其中,《大赫尔德词典》使用的是A:德文 B:日文 C:俄文 D :英文25、音乐美学是一门年轻而又古老的学科,其中,中国这一方面较有影响的并由我院音乐研究所教师“注释”的著作是A:《乐府传声》B:《梦溪笔谈》C:《声无哀乐论》D:《乐记》26、“运动性”是音乐艺术表现的重要特点,体现这一方面的音乐作品是A:斯美塔那《沃尔塔瓦河》B:歌剧《卡门》第二幕间奏曲C: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第三乐章D:贝多芬《命运》第一乐章27、舒伯特的《圣母颂》表现的是轻柔、真诚与倾诉衷肠,它的最基本的美学范畴是属于A:壮美B:欢乐美C:悲剧D:崇高28、中国器乐作品中有许多表现悲剧美的优秀作品,其中之一是A:《江河水》B:《牧童短笛》C:《良宵》D:《梅花三弄》29、“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美学命题的提出者是A:康德B:黑格尔C:马克思D:苏珊·朗格30、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应首先取决于哪些因素?A:表情性因素B:标题性因素C:无标题性因素D:曲式结构因素二、解释题:1、“声无哀乐”2、“劳动创造了美”3、“音乐无国界”4、“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5、《论音乐的美》6、“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7、音乐美只体现在音乐的形式之中8、“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9、“美是生活”10、《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1、“心理距离说”12、“移风易俗,莫善于乐”13、“情感重于音画”(“与其说是描绘,不如说是感情表现”)14、“纯粹美”和“依存美”15、《论音乐的特殊性》三、概述题:1、音乐美学一词的由来2、音乐美的基本范畴3、音乐中的声音与自然界的声音有何不同?4、音乐表演的美学原则5、音乐的绘画性内容6、音乐的“时间”与物理的“时间”有何不同?7、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8、音乐的文学性内容9、音乐中的声音与语言表述的声音有何不同?10、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及其两者的关系11、音乐与情感(举例说明)12、精神创作与物质创作及其两者的关系13、音乐的审美价值14、音乐美的形态等15、等等等等。
音乐美学考试试卷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自考期末考试音乐教育专业音乐美学考核试题课程代码:10319 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分钟试卷类型:A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音乐表演的美学原则有哪些?()A 忠实原作与表演创造的统一B 历史风格与时代精神的统一C 表演技巧与艺术表现的统一D 表演者与欣赏者的统一2、下列属于音乐精神内涵范畴的有:()A 情感—情绪—情态,属纯粹情感范畴;B 情思—情意—思想,属感情与思想相结合的范畴;C 情境—形象—意境,属感情与客体形象相结合的范畴;D 性格与气质,属人的感性特征范畴。
3、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到音乐的风格:()A 作曲家的个人风格B 时代风格C 民族风格D 流派风格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在音乐的各要素中,音强感受特别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2、音乐形象美的表现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音乐表演者对作曲家及其作品风格的把握,不能只停留在理解和体验的阶段上,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在这个基础上寻找适合表现这种风格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并通过自己的_____________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
4、音乐作品的风格是通过该作品所独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以及富于独创性的_____________体现出来。
三、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音乐表演者不必完全拘泥于乐谱的规定,可以根据演奏的需要和自己的兴之所至,对乐谱加以改动。
()2、深刻理解和领会乐曲的情感内涵是音乐表演中投情的基础,然而如果表演者不能在表演中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那还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投情。
()3、20世纪伟大的大提琴家斯特恩说:“不要机械地照搬和理解乐谱上的术语,因为乐谱是无法记录下作曲家无限的精神和感情的。
本科音乐美学试题及答案
本科音乐美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音乐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音乐表演技巧B. 音乐创作方法C. 音乐审美价值D. 音乐教育理论答案:C2. 下列哪位哲学家对音乐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尼采D. 康德答案:D3. 在音乐美学中,形式美学与内容美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形式美学关注音乐的结构,内容美学关注音乐的情感表达B. 形式美学关注音乐的创作技巧,内容美学关注音乐的社会功能C. 形式美学关注音乐的演奏技巧,内容美学关注音乐的听众接受D. 形式美学关注音乐的音响效果,内容美学关注音乐的歌词内容答案:A4. 音乐美学中的“绝对音乐”是指什么?A. 没有歌词的器乐作品B. 完全由作曲家个人创作的音乐C. 只依靠音乐本身表达情感,不依赖任何外在因素的音乐D. 专为宗教仪式创作和演奏的音乐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音乐美学研究的方法?A. 哲学分析B. 历史研究C. 实验心理学D. 数学计算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音乐美学中的“表现主义”与“形式主义”两种观点的基本区别。
答案:表现主义认为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现,它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元素来传达作曲家的情感和思想。
形式主义则认为音乐的价值在于其形式和结构本身,即音乐的美来自于音乐元素的组织和排列方式,而不是外在的情感或意义。
2. 描述音乐美学中“审美距离”的概念及其对音乐欣赏的影响。
答案:审美距离是指听众在欣赏音乐时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心理和情感距离。
这个概念认为,为了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听众需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既不过分投入以至于失去客观判断,也不过分疏远以至于无法感受到音乐的美感。
审美距离有助于听众以一种更为理性和分析的态度来体验音乐,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在价值。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 论述音乐美学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音乐美学基本问题__中央音乐学院(2)--期中考试(答案题解)
判断的标准。 D 霍夫曼:它(音乐)是所有艺术形式中最浪漫主义的,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它 称作是惟一真正的浪漫主义艺术形式,因为它惟一的主题内容就是无限。
3.艺术的感性材料与一般物质材料相比,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其: A 非自然性 B 非实用性 C 非语义性 D 非对应性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音乐形式的组织手段: A 和声 B 复调 C 配器 D 模仿
音乐表现文学性内容的手段主要有:其一,通过音调和节奏的特征模仿或 暗示文学中的抒情和叙述两种表述方法。如歌剧中的咏叹调和宣叙调,前者通过 长线条和起伏多变的旋律模仿文学中的抒情性表述,后者则通过简单的音进行、 节奏、力度模仿文学中的叙述语气。其二,通过象征性的音乐主题暗示情节发展 的过程。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以小提琴奏出一个舍赫拉查德主 题,贯穿每段音乐开头,暗示王后又开始向国王讲述一个新故事。其三,通过具 有特定含义的音调象征特定事物。如柴科夫斯基在《1812》序曲中用马赛曲象 征法国军队。其四,通过音乐性的冲突象征文学性的戏剧内容。如柴科夫斯基的 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通过由切分节奏和不和协和弦构成的主部和抒情 的副部之间的冲突,象征了同名文学作品中世仇家庭的决斗和男女主人公之间 的真挚爱情这两个情节的冲突。其五,通过情绪气氛的渲染暗示或象征某个概括 性的文学主题。如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序曲,第一段音乐通过对安详、沉寂情绪 气氛的渲染,暗示了安宁的山民生活;第二段音乐则通过紧张的情绪气氛的渲 染,暗示了一场生死搏斗等。
3、 名词解释
1.音乐美学——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基础性的理论学科。 音 乐美学就其性质来说,既可以说是用美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和 审美的部门美学,也可说是音乐学中侧重于研究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的一门基 础性的理论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音乐的审美功能:当处于沟通阶段的音乐知觉将音乐中的美感因素与人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需求沟通时,音乐中的审美因素被人体验到,人对于音乐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这时音乐的审美功能就实现了。
这种功能一方面建立在天然生物需要满足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又是与社会功利保持一定的距离,却又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社会意义所牵制的一种精神满足。
是倾向性功能和非倾向性功能之间的中介。
2、审美经验,指的就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3.反美音乐,虽然在感性直观上也可能很丰富,却具有无序的特征。
“反美”特指后现代主义音乐的特征,即无序或多元的特征。
“反美”的“反”,有两个含义,一是反对,即反对从传统到现代主义对有序的追求,一是反面,即从形式的反面探寻音乐创作新的可能性。
4、非音乐性的内容,所谓非音乐性的内容主要指那些音乐的音响本身不能包容的,但又能通过音乐提供给听众的内容成份,亦即接受者不是从音响中直接感觉到的,而是由于音响而产生想象或联想获得的内容成份。
这种内容成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绘画性的内容,另一个是文学性的内容。
简述音乐表演需要遵循的美学原则。
(1)针对忠实原作和二度创作之间的关系处理;(2)针对技巧和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处理(3)针对个人审美体验与表达或传递之间的关系处理前者主要适用于以乐谱为依据的表演;后者适用范围几乎囊括所有表演类型。
简述音乐审美能力形成的途径。
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主要有两个类型:通过在生活中长期接触音乐而形成,典型如对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或大众音乐的审美能力;通过专门教育形成,如对音乐家创作的艺术音乐的审美能力。
音乐的声音和语言的声音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音乐的声音和语言的声音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音乐的声音善于表现情感,但只在特定情况下才具有较弱的表义功能,不具语义性。
语言是一种具有约定俗成含义的符号,能够表达确切的含义,语言声音中的表情音调具有一定的表情功能。
语言中的表情音调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发展成为音乐的音调,从而为歌曲等音乐的创作提供借鉴。
音乐美学中自律论与他律论的基本差别是什么?音乐美学中的他律论认为音乐的形式可以表现包括情感在内的各种实现世界中的事物,也就是认为其形式可以表现各种非音乐性的内容,而自律论认为音乐的形式不表现各种现实中的事物,甚至也不表达情感,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之外没有其他内容。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观念上的对立,是因为音乐的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它的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我们不太容易发现这种联系。
如何理解音乐形式的相对独立性。
一方面我们认为音乐形式产生的根源是现实生活,趋势等音乐形式的产生无疑是伴随着现实生活内容的复杂而不断发展,音乐形式美的法则也是建立在现实中人们审美心理基础上;另一方面我们看到,音乐的形式绝对不是对现实的概括和美学提炼,而是不依它表现的对象的变化而改变的,比如乐律和调式等形式的独立性。
所以我们认为,音乐的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6. 简述人与音乐形成审美关系需要具备的条件。
人与音乐要构成审美关系,需要处于,审美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审美的能力,审美趣味的音乐类型,进入倾听过程。
1.审美目的或欲望。
2.合适的音乐类型3.直接的感性接触。
7.简述西方概念的“作曲”需要具备哪些美学原则1.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2.理性与感性的结合。
3.继承与创新的结合8、如何理解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音乐形式所赖以存在的客观依据(即时间、空间和运动),与这些依据本身的物质性含义不尽相同,它们往往赋予音乐形式的存在以物质性和客观性以外的某些主观性和精神性的成份。
音乐中的时间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时间,而是一种观念性的时间,一种时间表象。
音乐中的空间与客观世界中的空间概念也不同,而是在听觉经验基础上由主体想象出来的一种空间幻象。
我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的运动与其实际上的音响运动也不同,是一种由音调变换给主体造成的想象中的运动。
所以,音乐的形式存在于主、客观的统一之中,存在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之中。
9、音乐怎样表现感情?首先,人的情感可以体现为表情动作,在人体的三种表情动作——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身段表情中,言语表情和音乐关系密切,包含情感信息的言语表情的音调可以通过向音乐音调的移植,成为音乐表现情感的内在依据。
其次,人的情感和音乐虽然在形态上差别很大,但是两者都是在时间中伸展变化的,而且两者在运动结构和形态上存在着很大的共同点。
这种情感和音乐之间的同构关系是音乐表现情感的另外一个依据。
最后,音乐和情感都具有非概念性和非视觉性,,这造成了音乐表现感情的单纯性和直接性,也是音乐善于表现感情的原因之一。
简述音乐创作的本质。
音乐创作是表现时代精神和思想的艺术实践;二、音乐创作是表达自身和他人内心的精神活动;三、音乐创作是受音乐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劳动;四、音乐创作是把内心体验改造成音响结构的创造性想象活动。
谈谈职业作曲的艺术创作的特点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职业作曲的一般性具有萌发、酝酿、突破、写作的过程性特点。
音乐创作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声音想象或演绎及其记录几方面。
一般性特点:(1)萌发。
在审美领域,职业作曲家受到外界或内心某些因素的促动,产生创作欲望,便萌发了创作意念。
(2)酝酿。
萌发了创作欲望,并非即刻就能进入具体创作过程,而往往需要一段或长或段时间的酝酿。
(3)突破。
灵感是为有准备的心灵准备的。
(4)写作。
当准备或动机出现,作曲家就可以开始具体写作。
特殊性特点:(1)声音想象实验。
音乐创作声音效果的想象。
作曲家为了选择自己需要的声音效果,往往采取音响实验的方法。
(2)声音演绎:套路。
经过长期的音乐创作实践,后人在一定时期总结前人的成功经验,形成系统“作曲技法”,如西方作曲“四大件”——和声、复调,曲式和乐器法。
(3)声音记录:乐谱。
除了许多后现代主义反美学的音乐不采用常规记谱方式外,常规审美范畴的音乐创作都将乐思落实在乐谱上1、音乐的审美功能:当处于沟通阶段的音乐知觉将音乐中的美感因素与人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需求沟通时,音乐中的审美因素被人体验到,人对于音乐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这时音乐的审美功能就实现了。
这种功能一方面建立在天然生物需要满足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又是与社会功利保持一定的距离,却又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社会意义所牵制的一种精神满足。
是倾向性功能和非倾向性功能之间的中介。
2、审美经验,指的就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3.反美音乐,虽然在感性直观上也可能很丰富,却具有无序的特征。
“反美”特指后现代主义音乐的特征,即无序或多元的特征。
“反美”的“反”,有两个含义,一是反对,即反对从传统到现代主义对有序的追求,一是反面,即从形式的反面探寻音乐创作新的可能性。
4、非音乐性的内容,所谓非音乐性的内容主要指那些音乐的音响本身不能包容的,但又能通过音乐提供给听众的内容成份,亦即接受者不是从音响中直接感觉到的,而是由于音响而产生想象或联想获得的内容成份。
这种内容成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绘画性的内容,另一个是文学性的内容。
简述音乐表演需要遵循的美学原则。
(1)针对忠实原作和二度创作之间的关系处理;(2)针对技巧和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处理(3)针对个人审美体验与表达或传递之间的关系处理前者主要适用于以乐谱为依据的表演;后者适用范围几乎囊括所有表演类型。
简述音乐审美能力形成的途径。
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主要有两个类型:通过在生活中长期接触音乐而形成,典型如对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或大众音乐的审美能力;通过专门教育形成,如对音乐家创作的艺术音乐的审美能力。
音乐的声音和语言的声音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音乐的声音和语言的声音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音乐的声音善于表现情感,但只在特定情况下才具有较弱的表义功能,不具语义性。
语言是一种具有约定俗成含义的符号,能够表达确切的含义,语言声音中的表情音调具有一定的表情功能。
语言中的表情音调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发展成为音乐的音调,从而为歌曲等音乐的创作提供借鉴。
音乐美学中自律论与他律论的基本差别是什么?音乐美学中的他律论认为音乐的形式可以表现包括情感在内的各种实现世界中的事物,也就是认为其形式可以表现各种非音乐性的内容,而自律论认为音乐的形式不表现各种现实中的事物,甚至也不表达情感,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之外没有其他内容。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观念上的对立,是因为音乐的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它的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我们不太容易发现这种联系。
如何理解音乐形式的相对独立性。
一方面我们认为音乐形式产生的根源是现实生活,趋势等音乐形式的产生无疑是伴随着现实生活内容的复杂而不断发展,音乐形式美的法则也是建立在现实中人们审美心理基础上;另一方面我们看到,音乐的形式绝对不是对现实的概括和美学提炼,而是不依它表现的对象的变化而改变的,比如乐律和调式等形式的独立性。
所以我们认为,音乐的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6. 简述人与音乐形成审美关系需要具备的条件。
人与音乐要构成审美关系,需要处于,审美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审美的能力,审美趣味的音乐类型,进入倾听过程。
1.审美目的或欲望。
2.合适的音乐类型3.直接的感性接触。
7.简述西方概念的“作曲”需要具备哪些美学原则1.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2.理性与感性的结合。
3.继承与创新的结合8、如何理解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音乐形式所赖以存在的客观依据(即时间、空间和运动),与这些依据本身的物质性含义不尽相同,它们往往赋予音乐形式的存在以物质性和客观性以外的某些主观性和精神性的成份。
音乐中的时间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时间,而是一种观念性的时间,一种时间表象。
音乐中的空间与客观世界中的空间概念也不同,而是在听觉经验基础上由主体想象出来的一种空间幻象。
我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的运动与其实际上的音响运动也不同,是一种由音调变换给主体造成的想象中的运动。
所以,音乐的形式存在于主、客观的统一之中,存在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之中。
9、音乐怎样表现感情?首先,人的情感可以体现为表情动作,在人体的三种表情动作——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身段表情中,言语表情和音乐关系密切,包含情感信息的言语表情的音调可以通过向音乐音调的移植,成为音乐表现情感的内在依据。
其次,人的情感和音乐虽然在形态上差别很大,但是两者都是在时间中伸展变化的,而且两者在运动结构和形态上存在着很大的共同点。
这种情感和音乐之间的同构关系是音乐表现情感的另外一个依据。
最后,音乐和情感都具有非概念性和非视觉性,,这造成了音乐表现感情的单纯性和直接性,也是音乐善于表现感情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