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怀》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600字
最新郭永怀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郭永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四篇模板
最新郭永怀先进事迹心得感悟郭永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四篇模板郭永怀先进事迹心得感悟1纪念导师郭永怀先生逝世20周年的短文《当好铺路石子》中写道:“郭永怀教授离开我们整整20年了,但是他的丰功伟绩、他的高风亮节、他的雄才大略、他的声容笑貌长留在我们心间。
作为他生前最后一批学生之一,我永远深切地怀念他,永远真诚地奉他为人生的楷模。
他教导我们:“我们这一代,你们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
我将以此为座右铭,兢兢业业地当好铺路石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贡献出一切微薄的力量,也许这是纪念他的最后的实际行动。
”我清楚地记得1962年10月4日郭永怀教授对我和李家春说这番话时的情景。
作为我国近代力学事业和国防尖端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他念念不忘的就是当好“铺路石子”。
在为在中科院力学所,他是实际上的常务副所长。
从制订规划、确定研究方向、进行学科建设、组织学术讨论、推动科学研究,到设计兴建大楼、改善职工伙食,他事无巨细,一一过问。
当我坐在所图书馆的灯光明亮的书桌上的时候,有朋友告诉我,图书馆的总体布局乃至灯光设计,他都亲力亲为,处处渗透着他的心血。
在九院,他和他的同伴不断攀登研制两弹一星的高峰。
在实验室里制订方案,在戈壁滩上身体力行。
那时,我们研究生作为“小不拉子”,对于他具体在忙些什么不大清楚,许多事情是后来逐渐了解到的,但在日常接触中却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他对年青一代的殷切期望和细致关怀。
刚进力学所大门时就听说,郭先生很严厉,对学生有点“凶”,令我们几个有点忐忑不安,而实际接触下来,满不是那回事儿。
他的确不苟言笑,我至今唯一记得的一次幽默是他开讲“边界层理论”课程时,先介绍他的助教呼和敖德,在黑板上写下“呼和”二字,说“这是“零级近似”,你们可以叫她呼和老师”,接着写了“敖德”,说“那是“一级近似”,至于“二级近似”,我也搞不清楚”,这番话引来哄堂大笑。
后来在私底下我请教过呼和她的姓名的“二级近似”,她告诉我一长串音节的姓氏,我至今也没记住。
郭永怀的观后感
郭永怀的观后感关于郭永怀的观后感范文导语:郭永怀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下面是关于郭永怀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郭永怀观后感【1】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充分诠释了郭永怀对祖国的深爱、对科学的热爱、对亲人的挚爱,正如剧中人郭永怀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爱不能到达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科学不能到达的。
”在接受导师郭永怀耳提面命的教导的六年间,我了解到,他深沉寡言,不苟言笑,但是他把炽热的爱埋在心里,表现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中。
他默默地率领众人科研攻关,总是战斗在第一线。
我见过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时他在现场监测时待过的掩体,见过他试验克服热障的庞大风洞,也知道作为力学所的副所长他为科研人员设计过图书馆的座椅、灯光。
他说过:“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作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衷心希望象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早日建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耒鼓舞全世界革命人民。
”他用行动实践了他的热爱和希望。
郭永怀观后感【2】郭永怀同钱伟长、林家翘一起进入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师从数学系主任、著名数学家辛格教授。
三人仅用半年时间,就获得硕士学位。
辛格教授由衷地赞叹道:“想不到中国有这样出色的人才,他们是我一生中很少遇到的优秀青年学者!”1941年5月,郭永怀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师从20世纪最伟大的航天工程学家冯?卡门。
在这位科学巨匠的指导下,郭永怀打开了尖端科技的探索之门。
在加州期间,郭永怀直奔世界级难题“声障”的研究。
当物体在低速飞行时,空气会让路,但当运动速度接近声速时,空气会来不及让路,而形成一面阻碍运动的屏障,被称为声障。
那时人们普遍认为,声障是无法逾越的。
经过苦心钻研,郭永怀拿出了震惊世界的重要论文――《跨声速不连续解》,破解了声障这个世界难题。
基于他的研究,1949年,美国成功制造了第一架实用的超音速飞机――f-10战斗机。
郭永怀也因此跻身世界知名科学家行列。
冯?卡门的大弟子西尔斯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聘请郭永怀前去任教,郭永怀成为该院的三大创立者之一。
郭永怀观后感
郭永怀观后感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如璀璨的星辰,闪耀着永恒的光芒,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郭永怀,就是这样一位让我心生敬意和感动的伟人。
郭永怀,这个名字或许对于一些人来说,只是一个遥远的符号。
但当我深入了解他的事迹后,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他出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国家贫弱,列强环伺。
但郭永怀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慧和对知识的渴望。
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毅力,一步步走出了小乡村,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我想象着年轻的郭永怀,在昏暗的油灯下,刻苦攻读的模样。
那时候的条件艰苦啊,没有舒适的桌椅,没有充足的书籍,甚至可能连温饱都是问题。
但他心中有一团火,一团为了国家崛起、为了民族富强而燃烧的火。
后来,他有机会出国留学。
在异国他乡,他面对的不仅仅是学业上的巨大压力,还有文化的差异和生活的不适。
但郭永怀硬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才华,在学术领域崭露头角。
他在国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来可以享受优厚的待遇和舒适的生活。
然而,当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他毫不犹豫地决定回国。
我能感受到他那时的急切心情,就好像一个在外漂泊多年的孩子,急切地想要回到母亲的怀抱。
回国的路,并不平坦。
他遭遇了重重阻碍,甚至受到了威胁和刁难。
但这一切都没有动摇他的决心。
终于,他带着满腔的热情和所学的知识,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郭永怀投身于我国的科研事业。
那时候的科研条件,简直可以用“简陋”来形容。
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完善的实验场地,很多东西都要从零开始。
但郭永怀没有抱怨,没有退缩。
我仿佛看到他在简陋的实验室里,穿着朴素的衣衫,专注地做着实验。
汗水从他的额头滴落,他却顾不得擦一擦。
每一个数据,每一次尝试,他都一丝不苟,严谨认真。
在研究核武器的过程中,他和团队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挑战。
但他们凭借着智慧和勇气,一次次攻克难关。
记得有一次,实验出现了问题,数据一直不对。
郭永怀带领着大家,日夜不停地排查原因。
他们一遍遍地检查设备,一次次地重新计算,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学习郭永怀观后感
学习郭永怀观后感为缅怀郭永怀先生的丰功伟绩铭记历史,继承和发扬他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伟大精神,荣成市历时三个多月建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
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
欢迎大家阅读!!学习郭永怀观后感(一) 10月16日下午,郭永怀精神研讨会在我市举行。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代表,郭永怀部分同事、学生及亲属,威海及我市领导霍高原、江山、吕劭伟、曲卫伟等出席研讨会。
市委书记江山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分别结合自身经历,深入交流了对郭永怀精神的认知感悟。
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郭永怀的学生胡文瑞,详细回顾了与郭永怀交往的经历,讲述了郭永怀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以及对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和他个人的巨大影响。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郭永怀的助手顾淑林,深情回忆了自己在郭永怀细心爱护下的学习成长经历。
认为郭永怀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其榜样的力量对身边的同事产生了重大影响。
郭永怀的亲属郭辉远表示,郭永怀以国家为重的赤子情怀一直鞭策着他和后人,在家乡建设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为传承郭永怀精神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也激励自己把郭永怀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家风传承下去。
威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霍高原在研讨中指出,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民族复兴(威海)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威海市重要的党性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希望我市能够继续挖掘郭永怀事迹、宣传郭永怀精神,让更多的人走近郭永怀、知晓郭永怀、学习郭永怀,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他的精神,激励带动更多的党员群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江山在主持会议时指出,郭永怀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追求真理的崇高品格,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为荣成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全市各级要利用此次研讨会取得的成果,学习研究好郭永怀精神,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提炼、丰富和拓展,把郭永怀精神提升为先进文化资源传承下去。
观看郭永怀观后感##
观看郭永怀观后感##导语:强权敌国的核武讹诈、“友好邻邦”背信弃义,无不使他食不甘味,义愤填膺;从受命研制“两弹一星”之日起,他便作为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之一,呕心沥血,发足抢时,立誓拼命也要尽快拿出“争气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郭永怀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郭永怀观后感【1】如果你在北京呆过,就知道冬天的北京冷的人,北京的冬天给人的感觉是惨白惨白的,有种粗狂的厚重。
1968年12月5日的凌晨的北京城就是这样,那一天曙光刚刚从东边亮起,光中夹杂着一丝白透白透的雾气。
那时候,北京首都机场于1958年3月2日投入使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个建设并投入使用的民用机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开通国际航班的机场(前三个开通国际航班的分别是上海龙华1926年、昆明巫家坝1937年及重庆白市驿1939年)。
首都机场所在地在顺义县,当时还是隶属于河北。
后来顺义划归北京,机场就归属朝阳区所有,所以首都机场是在顺义土地上,但是归属于朝阳。
这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
说回到1968年12月5日的凌晨,北京城曙色未白,寒气逼人,凌晨6点左右,首都机场附近的村民听到一声巨大的轰响,随后就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和浓浓黑烟直冲云霄,把白雾照的血红,后来人们隐隐约约的知道,是一架小型飞机在即将着陆时突然失事。
一头扎在了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
现场惨不忍睹,飞机残骸散落的到处都是,十三具烧焦的尸体散落一地,面目全非,甚至肢体都散落各处,难以辨认。
随后有一批解放军士兵赶来这里,空气中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肉类烧焦的味道。
显然,这种情况下几乎不会有任何一个生还者。
(后来有一个重伤的唯一生还者)但是这种情况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一处,因为在那样的情况下太不寻常了:有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的抱在一起。
两具尸体早已烧的面目全非,如同半个焦炭,但是却保持着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姿势。
许多年轻的战士都被这画面吓到到了,所有人都站在原地不敢动弹。
后来来了首长,人们才有勇气尝试把他们分开。
郭永怀先进事迹感想精选8篇范文
郭永怀先进事迹感想精选8篇范文郭永怀先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在回京汇报工作途中的空难夺走了他正在华年的生命,而在空难发生的那一刹那,他与他的警卫员用生命护卫了国家的机密,留下了永世流芳的时代印记!以下是由本人为大家整理的郭永怀先进事迹感想精选8篇范文,欢迎阅读。
郭永怀事迹感想(一)郭永怀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两弹模型捐赠给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
当天,中物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田东风,中物院型号总指挥、科协主席谭志昕,荣成市委副书记吕劭伟,荣成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曲卫伟等参加活动。
郭永怀出生于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
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多年来,荣成一直十分重视郭永怀的事迹宣传。
为更好地让市民了解他的事迹,XX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
近年来,又与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密切联系,为建立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打下了基础。
今年结合中央提出的两学一做要求,市委、市政府重新将展馆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组织专业力量,高水平策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到北京、四川绵阳、梓潼与青海海北州等郭永怀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XX平方米,有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6个视频。
根据郭永怀院士的生活工作经历,陈列馆拟划分为八大板块,分别是荣成之子潜心求学驰名海外毅然归国两弹一星功勋卓著儒家情怀大师风范献身科学壮烈殉国怀瑾佩瑜爱在天际高山仰止永远怀念以及多媒体教育厅。
内容涵盖了郭永怀的出生、外出求学、归国、从事力学和国防科学研究,直至牺牲的完整人生轨迹。
通过对其一生的展示和部分科研场景的复原,让人们可以充分了解郭永怀的儒家风范和大师情怀,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
郭永怀观后感作文800字
郭永怀观后感作文800字导语:“我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自己的祖国,建设美丽的山河。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郭永怀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郭永怀观后感【1】抚今追昔珍贵展品讲述动人故事一进入陈列馆,一尊郭永怀汉白玉半身雕塑首先映入眼帘,神态坚毅而安详,目光深邃。
他仿佛仍在思考和关注着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新发展,期待着涌现出一批批拔尖创新人才。
“永萦江山堪称民族脊梁,怀忘九霄不愧中华英魂。
”两侧柱子上的嵌名对联,取自四川绵阳29基地,由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将军手书题字的“永怀亭”上,这也是对郭永怀辉煌一生最生动的注脚。
陈列馆中,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展现着郭永怀的杰出贡献、感人事迹和崇高品格,铸成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令观者心生景仰。
“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作为中国人,我有责任回到祖国。
”1956年国庆节的前一天,郭永怀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科研条件和生活待遇,动身返回祖国。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仍然受到战争的威胁,包括核武器的威胁。
1960年,我国105名专家学者组成了一支特殊队伍。
郭永怀被任命为二机部九所副所长,九所正是现在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当时首要任务是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迅速掌握原子弹的构造原理,开展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
“两弹”研制所在的青海二二一基地,海拔3800米,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
五十多岁的郭永怀和科研人员一起,粗茶淡饭,同甘共苦,他们喝碱水、住帐篷,睡铁床,风餐露宿。
在展馆内模拟的核爆区,只见一道红色的强烈闪光出现在遥远的罗布泊腹地,接着升起一个巨大火球,惊天动地的响声震耳欲聋,轰隆隆地滚过天际,刹那间,冲击波的狂飙席卷了无边的戈壁滩。
1964年10月,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
当蘑菇云腾空而起时,全体测试人员欢呼雀跃、一片沸腾,广大科研人员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换来了新中国原子弹的第一声爆响。
观看郭永怀先进事迹感悟体会2篇【精选】
观看郭永怀先进事迹感悟体会2篇【精选】【关于郭永怀观看心得体会1】纪念导师郭永怀先生逝世20周年的短文《当好铺路石子》中写道:“郭永怀教授离开我们整整20年了,但是他的丰功伟绩、他的高风亮节、他的雄才大略、他的声容笑貌长留在我们心间。
作为他生前最后一批学生之一,我永远深切地怀念他,永远真诚地奉他为人生的楷模。
……他教导我们:‘我们这一代,你们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
我将以此为座右铭,兢兢业业地当好铺路石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贡献出一切微薄的力量,也许这是纪念他的最后的实际行动。
”我清楚地记得1962年10月4日郭永怀教授对我和李家春说这番话时的情景。
作为我国近代力学事业和国防尖端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他念念不忘的就是当好“铺路石子”。
在为在中科院力学所,他是实际上的常务副所长。
从制订规划、确定研究方向、进行学科建设、组织学术讨论、推动科学研究,到设计兴建大楼、改善职工伙食,他事无巨细,一一过问。
当我坐在所图书馆的灯光明亮的书桌上的时候,有朋友告诉我,图书馆的总体布局乃至灯光设计,他都亲力亲为,处处渗透着他的心血。
在九院,他和他的同伴不断攀登研制两弹一星的高峰。
在实验室里制订方案,在戈壁滩上身体力行……。
那时,我们研究生作为“小不拉子”,对于他具体在忙些什么不大清楚,许多事情是后来逐渐了解到的,但在日常接触中却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他对年青一代的殷切期望和细致关怀。
刚进力学所大门时就听说,郭先生很严厉,对学生有点“凶”,令我们几个有点忐忑不安,而实际接触下来,满不是那回事儿。
他的确不苟言笑,我至今唯一记得的一次幽默是他开讲“边界层理论”课程时,先介绍他的助教呼和敖德,在黑板上写下“呼和”二字,说“这是‘零级近似’,你们可以叫她呼和老师”,接着写了“敖德”,说“那是‘一级近似’,至于‘二级近似’,我也搞不清楚”,这番话引来哄堂大笑。
后来在私底下我请教过呼和她的姓名的“二级近似”,她告诉我一长串音节的姓氏,我至今也没记住。
最新郭永怀先进事迹观后感3篇
2018年最新郭永怀先进事迹观后感3篇篇一:郭永怀事迹观后感轰的一声,1968年12月5日凌晨,飞机飞临北京机场,距地面约400米时,突然失去平衡,偏离跑道,扎向1公里外的苞米地,腾起一团火球。
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吃惊地发现两个人的遗体紧紧抱在一起。
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竟完好无损。
这两个人便是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
可以说,在飞机遇险、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郭永怀想到的只是用身体保护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资料!郭永怀,你得行为让我们为之感动,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你永远都是英雄。
你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
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倡导了我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
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导弹与核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所有的中国人由衷地感谢你。
国家肯定你的贡献,中国科大获赠您“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您牺牲后的20天——1968年12月25日,中央授予你烈士称号,同日,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人们没有忘记您这位国防科技先驱。
1985年,牺牲已经17年的您,又被补授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谁也不会忘记,在面对优越的科技和生活条件与祖国需要何去何从的时候,您毅然决然拒绝了美国同事请他参加的机密研究项目,放弃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携妻女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回国之路。
您为了避免美国政府制造麻烦,你依然将自己没有公开发表过的所有书稿统统付之一炬:在和学生们聚会的篝火旁,你掏出了几十年来写成的没有公开发表的书稿,一叠一叠的丢进火里,烧成灰烬,这令在场的学生惊呆了,夫人李佩教授也感到惋惜。
面对美国的优厚待遇,您依然放弃。
你的爱国精神是无人可比的。
你是一位表里如一、冰清玉洁、刚直不阿、大公无私的人民科学家,您的高尚品德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郭永怀》观后感心得体会
《郭永怀》观后感心得体会XX 郭永怀出生于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
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以下是由XX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郭永怀》观后感心得体会XX郭永怀出生于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
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多年来,荣成一直十分重视郭永怀的事迹宣传。
为更好地让市民了解他的事迹,XX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
近年来,又与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密切联系,为建立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打下了基础。
今年结合中央提出的“两学一做”要求,市委、市政府重新将展馆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组织专业力量,高水平策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到北京、四川绵阳、梓潼与青海海北州等郭永怀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XX平方米,有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6个视频。
根据郭永怀院士的生活工作经历,陈列馆拟划分为八大板块,分别是“荣成之子潜心求学”“驰名海外毅然归国”“两弹一星功勋卓著”“儒家情怀大师风范”“献身科学壮烈殉国”“怀瑾佩瑜爱在天际”“高山仰止永远怀念”以及多媒体教育厅。
内容涵盖了郭永怀的出生、外出求学、归国、从事力学和国防科学研究,直至牺牲的完整人生轨迹。
通过对其一生的展示和部分科研场景的复原,让人们可以充分了解郭永怀的儒家风范和大师情怀,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
当天捐赠的模型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模型。
最新《郭永怀》事迹心得体会
郭永怀曾工作过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有关领导,部分同事、学生、亲属共同缅怀郭永怀的丰功伟绩,铭记那段光辉历史,继承和发扬他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伟大精神。
细雨忆故人,豪情树丰碑。
人们不会忘记:52 年前,伴随祖国边陲大漠深处的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从此确立了我国的大国地位。
52 年后,不灭的郭永怀精神遗志已然定格在历史的天空上,成为一种永恒。
“郭永怀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历久弥新,永远都不会过时,为我们荣成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荣成市委书记江山说。
我跟所有人一样怀念着这样的他:一、人们怀念他在空气动力学和应用数学领域中杰出的学术成就。
1941~1946 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期间,他在跨声速流动方面的研究成果,回答了机翼绕流在什么时候会出现激波及其对气动性能的影响,为突破声障奠定了理论基础,而逾越声速的飞行是人类航空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1946~1955 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期间,将坐标变形法和边界层理论结合起来,解决了粘性流动头部奇异性问题,被命名为庞加勒-赖特希尔-郭永怀(plk)方法。
鉴于这两项成果在科学上和应用上的重大意义,郭永怀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尊敬。
二、人们怀念他对我国国防科学技术事业的重大贡献他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对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都做出过贡献的科学家。
1960 年起,他担任二机部九院副院长,负责工程的总体设计。
在他的领导下,通过爆轰理论分析和物理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引爆方式;他实现了核航弹的轻型结构设计;他重视环境试验设备研制,确保了武器的可靠性;总之,他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武器化,呕心沥血,直至牺牲生命。
在导弹方面,他是超小型地空导弹技术负责人,并为它取代号:541。
在怀柔基地,科研人员半年内研制出高比冲推进剂、耐烧蚀喷管和发动机内壁涂层、发射装置,并成功地进行了飞行试验。
他还制定规划,研究空气离解、气动加热、弹头烧蚀等再入物理现象。
郭永怀事迹观后感600字5篇
郭永怀事迹观后感600字5篇郭永怀出生于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小编特地准备了郭永怀事迹观后感600字,欢迎借鉴学习!郭永怀事迹观后感600字1郭永怀,1909年出生于山东荣成县一个农民家庭。
他从小放牛拾柴,因家境贫寒9岁才上学,先后在石岛镇明德小学、青岛大学附中就读。
他成绩一直拔尖,受到校方特殊对待和奖励,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
一个农民的孩子能够走上这样一条道路,在当时社会极为罕见,因此他特别珍惜学习的机会,于1933年又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毕业后,他被着名光学专家饶毓泰留作助手和研究生。
1937年,卢沟桥炮声响起后,郭永怀与北大师生们一起南迁,历尽艰苦跋涉到达昆明,在新建的西南联大改学航空工程。
1939年,他考上了中英“庚子赔款”留学生。
在上海登船前,他发现领到的护照竟是由日本政府所签发,怒不可遏,毅然放弃这次机会。
八个月后,郭永怀接到加拿大的留学通知,进入多伦多大学。
他只用半年就取得了数学硕士学位,接着便选择了空气动力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作为博士论文题目。
因导师认为这一课题难解,他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向航空大师冯·卡门请教,并与在那里学习的钱学森、钱伟长等结为好友。
1945年,郭永怀获得博士学位后,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任教,不久就担任了副教授、教授。
1956年,郭永怀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携全家回到祖国。
经先期回国的钱学森推荐,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郭永怀在回国后的12年间,一直追求进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把稿酬作为党费上交,并将从国外带回的电动计算机、排风扇交给公家使用。
1960年,中央决定自行研制核武器后,105位科学家组成了一支特殊的科研群体。
郭永怀担任了九院的副院长,主管力学部分,并负责武器化的设计指导。
1963年,他与科研队伍迁往青海新建的基地,在恶劣自然条件下经常风餐露宿,解决了许多重要的动力难题,被戏称为核研究领域的“叁尊大菩萨”之一(另两尊是理论、试验部门的负责人)。
感动中国郭永怀观后感
感动中国郭永怀观后感看了关于郭永怀的事迹后,我真的是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啊!郭永怀这个名字,以前我可能只是在一些很正式的场合或者资料里看到过。
但是当真正去深入了解他的故事后,才发现他是一个多么伟大、多么令人崇敬的人物。
他在科学研究上的执着,真的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那时候的条件那么艰苦,不管是设备还是环境,都和现在有着天壤之别。
可是郭永怀呢,他就一心扑在科研上,没有丝毫的退缩。
我就在想啊,要是换做我,在那样的环境里,我能坚持下来吗?估计够呛。
而且他对国家的忠诚,那更是没得说。
在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就回来了。
要知道,国外当时的科研条件对他来说是有很大吸引力的,可他就是这么坚定。
这一点,真的值得我们现在每一个人去学习。
现在的生活好了,有时候我们反而在一些小的利益面前就犹豫了,和郭永怀比起来,真的是差太远了。
他为了保护科研资料,在飞机失事的那一刻,还紧紧地抱住那些文件。
这一幕我光是想想就觉得震撼无比!这得是一种多么强烈的使命感啊。
他把那些资料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这就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吧。
我在想,他当时心里可能就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保护好这些心血成果,绝不能让国家的科研事业受到损失。
看完之后我就一直在想,我们现在的社会,太需要像郭永怀这样的人了。
他不仅仅是在科研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他让我们知道,人活着,是要有信仰、有追求的,不能仅仅只考虑自己的得失。
你看了他的事迹后,也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吗?如果还没了解过,真的推荐你去看看啊!这真的会让你对人生的意义有新的思考呢!。
关于郭永怀事迹体会【精选五篇】
关于郭永怀事迹体会【精选五篇】关于郭永怀事迹体会一蒙受空难天顿足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又一次来到试验基地,为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可谁会想到,这竟是郭老最后一次来到倾注过他4年心血的试验基地了。
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
他要急着赶回北京,一刻也不等地要人抓紧联系飞机。
他匆匆地从青海基地赶到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他还认真地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郭永怀拖着疲惫的身体登上了赶赴北京的飞机。
5日凌晨,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突然,飞机失去了平衡,偏离开降落的跑道,歪歪斜斜地向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一头扎了下去紧接着火焰冲天窜起……当辨认出郭永怀的遗体时,他像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夹克服已烧焦了大半。
他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他们胸前。
中央领导震惊了,整个科技界震惊了!人们为这位惨遭不测的伟大科学家仰天顿足,扼腕垂泪!郭永怀牺牲的第22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是举行了一个小型追悼会,但追悼会举办得非常隆重。
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致悼词,钱学森、王淦昌等郭永怀生前好友参加了追悼会……熟知郭永怀的人都知道,时间对郭永怀来说太重要了。
为了保护像他这样的科学家的安全,周恩来总理还特地叮嘱不让乘飞机。
但为了抢时间,郭永怀经常强行登机,这次由于时间紧迫,他坚持夜航,就在他临上飞机前,大家还劝他换个时间再走,郭永怀却平静地说:“夜航打个盹就到了,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
”1968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
留取丹心鉴后人事隔30多年,凡郭永怀当年工作过的地方,只要一提起他,人们恭敬之情溢于言表。
郭永怀教授当年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涵信将军提起恩师,感慨万千:“我永远忘不了的是那台手摇计算机,那是郭老的心爱之物,但为了大家方便,他把它从自己家中搬到了所里;当时的电风扇和电冰箱都是非常贵重的物品,郭老也从家中搬到研究所,供大家一起享用。
郭永怀事迹观后感600字
郭永怀事迹观后感600字郭永怀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物,他的事迹让我深受鼓舞。
作为一名普通的退伍军人,他在生活中带给我们了很多的启示。
郭永怀在军队服役多年,但是退伍之后并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选择了投身到福利院的工作中。
他看到了福利院里残疾儿童们的困难和需要帮助的地方,于是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福利院的大家庭。
他并不是因为富裕而加入到福利院,而是因为他对这些孩子的爱和关怀。
郭永怀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我深感敬佩,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
在福利院里,郭永怀用他的精力和智慧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温馨的家。
他为孩子们带来了教育和关心,让他们能够有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
他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学习,成为了他们心目中的榜样。
他的付出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
他给予了这些孩子们希望和勇气,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郭永怀的事迹给我敲响了警钟,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但是我们经常为物质的追逐而忽略了心灵的需要。
郭永怀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只有真正关心他人,付出自己的爱和关怀,才能真实地理解幸福的含义。
我们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用心去感知他人的需求,给予他们真正的帮助和支持。
郭永怀的事迹也激励着我不断追求自我进步。
他虽然是一名普通的退伍军人,但是他在福利院的工作中展示出了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他的事迹告诉我,只要真心为他人着想,用心去做一件事情,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也要像郭永怀一样,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为他人带来希望和快乐。
通过了解郭永怀的事迹,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孩子们的爱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意识到幸福的真正意义在于关心他人,为他人带来希望和快乐。
我将永远铭记郭永怀,将他的事迹作为榜样,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观看郭永怀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模板5篇
Whoever you admire most in your heart, don't have to become that person, but use that person's spirit and methods to become yourself.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观看郭永怀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模板5篇观看郭永怀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中科院院士郭永怀,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唯一获得“烈士”称号的“两弹一星”元勋。
1968年12月5日,他在飞机降落失事坠毁中牺牲。
牺牲的时候,他把装有数据的皮包紧紧抱着,数据才得以保留了下来。
他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
他以赤子之心报效祖国,为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核事业尖端技术方面取得非凡成就付出了生命。
他就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
研究空气动力学驰名世界郭永怀出生于山东荣成县一个农民家庭。
1933年他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后来在新建的西南联大改学航空工程。
1939年,他考上了中英“庚子赔款”留学生。
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时,他只用半年就取得了数学硕士学位。
接着他选择了空气动力学最难的课题“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解”作为博士论文题目。
1941年5月,他来到当时国际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在航空大师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工作。
1946年,西尔斯在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特聘郭永怀前去参加业务领导工作。
于是,郭永怀成了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的主持人之一。
1949年,郭永怀为解决跨声速气体动力学的一个难题,探索开创了一种计算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方法——奇异摄动理论,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正是因为在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郭永怀很快就驰名世界。
当时人类虽已实现了飞行的梦想,但飞机的飞行速度并不理想。
声障是提高飞机飞行速度的难关。
郭永怀事迹读后感
郭永怀事迹读后感郭永怀,一位令人敬仰的科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通过阅读关于他的事迹,我深受启发,感受到他对科学、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无私奉献。
郭永怀先生是一位优秀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和空气动力学家,他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
他的学术成就不仅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更为全球的航空航天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郭永怀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具有高尚品质的仁者。
他为人正直,待人诚恳,对事业充满热情,对人民充满爱心。
他在科学研究中始终坚持求真务实,追求卓越,永不言败。
他在生活中始终保持勤俭节约,朴实无华,无私奉献。
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崇敬。
通过阅读郭永怀的事迹,我深刻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们要像郭永怀先生一样,始终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事业,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郭永怀先生的事迹也让我深刻认识到科学家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一名科学家,我们不仅要追求科学真理,还要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我们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要像郭永怀先生一样,始终保持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总之,郭永怀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爱国者,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品质和科学思想方法,为推动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郭永怀》观后感600字(通用5篇)
《郭永怀》观后感600字《郭永怀》观后感600字(通用5篇)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郭永怀》观后感600字(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郭永怀》观后感600字1郭永怀先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在回京汇报工作途中的空难夺走了他正在华年的生命,而在空难发生的那一刹那,他与他的警卫员用生命护卫了国家的机密,留下了永世流芳的时代印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爱不能到达的。
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充分诠释了郭永怀对祖国的深爱、对科学的热爱、对亲人的。
挚爱,正如剧中人郭永怀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爱不能到达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科学不能到达的。
”在接受导师郭永怀耳提面命的教导的六年间,我了解到,他深沉寡言,不苟言笑,但是他把炽热的爱埋在心里,表现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中。
他默默地率领众人科研攻关,总是战斗在第一线。
我见过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时他在现场监测时待过的掩体,见过他试验克服热障的庞大风洞,也知道作为力学所的副所长他为科研人员设计过图书馆的座椅、灯光。
他说过:“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作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衷心希望象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早日建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耒鼓舞全世界革命人民。
”他用行动实践了他的热爱和希望。
我忘不了53年前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里,第一次见到导师时的情景。
那时,郭先生对我和我的师兄李家春说:“我们这一代,你们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
”作为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为此贡献了毕生精力,在中科院力学所,在中国科大,在九院,在29基地,到处可以看到他的“铺路石子”精神结出的硕果,而他的教导也成了我一辈子的座右铭。
我也见证了郭先生与师母李佩先生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
在他俩20年的共同生活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笃爱情深,大爱无疆,在郭先生辞世的47年中,李先生依然对他一往情深!如今李佩先生已经九七高龄,仍有一种“你不回来,我不老”的情怀。
郭永怀事迹心得体会
郭永怀事迹心得体会郭永怀历任九所副所长、九院副院长,负责力学和工程方面的领导工作。
本文为郭永怀事迹心得体会范文,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范文一最近整理报纸,发现两个月前收藏而未读过的一张《书刊报》上,登载的一篇摘自《品读》的文章:《生命中的两份手稿》,写的是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为我国发展导弹、核弹和卫星事业作出重要贡献、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的郭永怀的英雄事迹,他为保护热核导弹实验数据,被活活的烧焦而决不松手的事迹,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敬佩、感动、心痛交织在一起,久久不忍放下,见人就说。
人们听了就感动不已。
为了让我的网友也能看到,我把这篇文章的一部分摘抄如下:“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赴西北草原,进行中国第一颗热核弹头发射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到12月初,这项工作暂时告一段落。
但是,12月4日下午,郭永怀发现了一份重要数据线索,当即决定回北京汇报。
他打听到当天晚上有一架民航班机从兰州飞北京,就执意驱车前往兰州。
临行前,同事们都说夜间飞行不安全,劝他次日再飞。
郭永怀笑着说:‘飞机快!我只要打一个盹就到北京了,第二天早上刚好汇报工作。
’结果,5日凌晨,飞机在首都机场着陆时突然坠毁,一头扎进了附近的庄稼地里。
13具烧焦的尸体面目全非……在这13具尸体中,有两具紧紧抱在一起的尸体引起了人们的格外注意。
当人们费力的将两具焦尸分开时,一叠纸,从两人紧贴的胸部掉了下来,是那份无比珍贵的热核导弹试验数据!焦黑难辨的尸体,完好无损的手稿。
面对此情此景,所有前来接应的士兵当场跪地痛哭……两个紧紧抱在一起的人,一个是郭永怀,一个是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消息传到国务院,周总理失声痛哭……22天后,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
”郭永怀是他们这个群体中唯一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试想,当烈火焰无情的舔着他们的肌肤,把他们烧伤、烧烂、烧焦的过程,是何等痛苦煎熬的过程,但他们就是决不松手。
这就是郭永怀精神!这就是中国精神!这种精神将永垂不朽!范文二郭永怀(1909~1968)中国空气动力学家,是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过程中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永怀》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600字郭永怀于1909年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以下是由XX 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郭永怀》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600字
自10月19日起,集团公司及各产业集团分批组织近千名职工参观“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学习郭永怀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党员、应届大学生、行管人员以及中层管理干部等积极参加该活动。
在陈列馆,学员们从少年求学、海外成名、报效国家、甘为人梯、为国牺牲、爱在天际等六个方面详细了解了郭永怀的人生历程和光辉事迹,并实地观摩了“两弹”模型。
当观看了郭永怀“以身许国、壮烈牺牲”的事迹资料后,很多学员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更加激发了他们对烈士英雄的敬仰之情,树立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XX 平方米,用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以及部分视频,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儒家情怀和大师
风范。
作为我省首个院士纪念馆,这里将成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郭永怀于1909年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从青海试验基地赴北京汇报,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59岁。
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
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竟完好无损。
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山东省首个院士纪念馆,国内展示新中国科学家风采的重要展馆,也将成为对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郭永怀》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600字郭永怀从事的国防科研工作,保密度高、专业性强。
经过多方努力,荣成与中物院、青海原子城陈列馆达成合作,特别邀请科研专家和展览馆专业人士来荣指导,对展馆设计、专业解读、展品征集、雕塑造型等广泛征求专业意见,达到以事动人、以
情感人的效果。
“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严格说就是一部史书。
作为一个科学家的陈列馆,展馆很全面、很生动,我很受教育。
”郭永怀侄子郭普远说。
10月16日,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2周年纪念日之际,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开馆仪式在郭永怀家乡荣成举行。
当天,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有关人员、郭永怀部分同事、学生、亲属等参加活动。
仪式上,中科院力学所和中科大在此设立了“党员教育基地”并为之揭牌,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中国两弹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分别与郭永怀陈列馆结成友好合作馆,通过长期友好合作,进一步弘扬郭永怀精神,助力红色教育建设。
仪式现场,还举办了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郭永怀同志夫人李佩先生的画传首发仪式。
郭永怀出生于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
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多年来,荣成市不断组织社会各界向郭永怀同志学习,
XX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今年5月动工建设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对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全面深化党性教育、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展览面积XX平方米,展藏资料600多件,是一所现代化综合性教育展馆。
根据郭永怀院士的生活工作经历,陈列馆采用照片、实物、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从少年求学、海外成名、报效国家、甘为人梯、为国牺牲、爱在天际等六个角度,记录了展示了郭永怀的人生历程和光辉事迹。
《郭永怀》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600字新中国的核科技事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
1957年初,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约见钱学森,让他推荐工程力学方面的技术负责人人选,钱学森毫不迟疑地说:“我看郭永怀完全可以胜任!他学术上造诣很深,而且作风正派,工作扎实。
”1960年5月郭永怀来到九院,投入核武器研制事业中,对内爆过程、结构设计、气动外形、环境试验等许多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指导。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望着蘑菇云冉冉升起,郭永怀忘却了多年的紧张、疲劳,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激动。
为新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他贡献了全部心血。
他经常亲临西北核基地进行试验。
当时国内航线大都是苏制的中小型客机,既不舒适也不安全。
为了节省时间,他总是乘坐飞机,尤其选择夜航,他说:“乘
飞机节约时间,夜航打个盹就到了,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
”
1968年10月,郭永怀赴西北核试验基地进行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发射试验工作。
12月5日,在返回北京汇报时,飞机在着陆前失事。
悲痛的人们找到郭永怀的遗体,发现他和警卫员两人搂在一起将公文包紧紧抱在胸前,包中的机密材料完好无损。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到的还是祖国的利益。
1968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
钱学森曾深情地说:“郭永怀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应用力学家,他把力学理论和火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了。
其实这也不只是应用力学的特点,也是一切技术科学所共有的,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样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
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
”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追授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对他的缅怀日益深切,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卓越贡献,不会忘记他为国家富强、科学进步而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