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振新将军简介
革命烈士事迹读后感·0篇600字
革命烈士事迹读后感·0篇600字我们现在的生活多好呀,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因为这是革命烈士用他们的一生甚至是生命换来的。
你对革命烈士事迹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革命烈士事迹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革命烈士事迹读后感1洁白的花朵寄托着浓浓的哀思,也同样寄托着我们少先队员对烈士们的哀思,就在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月份,特殊的日子——4月24日。
我们三墩小学的同学们,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馆。
革命烈士纪念馆,那屹立着的纪念碑,尤其让我们印象深刻。
纪念碑的正面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也正是这八个字,同样深深的刻在了我们的心间。
祭奠仪式上,我们向同学们展示了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朗诵了革命烈士诗词,许下了我们少先队员的承诺,并为他们默哀。
祭奠仪式过后,我们就来到了纪念馆,我们先走进了旁厅,里面有吴斌烈士的英勇事迹的介绍等记录,还有他生前的衣物及奖章,就是这些,仿佛象征着这个烈士一尘不染的高贵品质,陈列的柜台里也有他的事迹简介。
接着来到正厅,后面写着革命烈士的名字,墙上有这遗像和照片,但会大部分是遗像,少部分是照片,还有些是人们根据映像画出来的。
然后又来到了另一厅,我们看见了烈士们的遗物,粗糙的工具与已经变成暗红色的血衣,看到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可以看到革命烈士在简陋的环境中学习、战斗、吃饭。
参观完革命烈士纪念馆,才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革命烈士们为我们将来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所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啊!先烈们,是你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用自己的精神之魂筑起了中华人民的信念!当与日本帝国主义等侵略者进行着殊死拼搏的时候,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未竟的事业。
先烈们,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以摧枯拉朽之势,宣布了蒋家王朝的灭亡,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开国将军沈振兴简介
开国将军沈振兴简介
沈振兴,著名的中国军事家、政治家,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
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被誉为“开国将军”,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创建者之一。
沈振兴一生都是中国解放斗争的栋梁,不畏艰辛,勇当先锋,担
当重任,是中国共产党的英雄和战士。
1921年,沈振兴参加中国共产
党举行的全国工农统一战线大会,正式以党员身份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此开始他的共产党的历史生涯。
之后,沈振兴参加了两个革命军事
组织——中央苏维埃政府革命军事司令部和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军委,
并受到马云青、陈毅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看重。
沈振兴在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军队军事组织改革,创设了新中国
革命军事司令部,作为新中国军队组织改革的第一任司令长,担负起
了领导和组织新中国军队建设的主要任务,并执掌国防工作,使中国
实现和平的历史转折点,为我国的安全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沈振兴为中华新民主主义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们民族伟大
的英雄。
他曾说:“我们的责任是为中国人民争取最大的幸福,维护
中国人民的利益,使中国实现平等、自由、团结的目标,这就是中国
共产党的使命。
”沈振兴始终把服务国家国民、服务中国人民作为一
切行动的最高准则,他逝世后,被民族英雄殿堂追赠为“先驱者”。
沈振兴经历了长期的沉重考验,而他的勇敢、牺牲和奉献,激发
出中国人民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使中国从一个谦虚的新兴民族,步
入世界中心舞台,成为一位重要的强国。
因此,沈振兴也被誉为“开
国将军”。
革命故事简介
故事以1934年的白洋淀为背景,以嘎子梦想参加八路,梦想得到一支属于自己的真枪展开。
奶奶为了保护八路老钟牺牲了,嘎子只身上县城找罗金保,打鬼子替奶奶报仇。
在县城结识了集贤居少掌柜佟乐,嘎子仇没报,反而陷入鬼子追杀。
在佟乐和一个神秘便衣的帮助下,脱离险境。
便衣原来是罗金保,将嘎子带到区队秘密隐藏之地,钱队长收留了嘎子。
嘎子从此以小八路自居,紧接着又和区队八路打了一场挑帘战,嘎子缴获一把真枪。
眼看梦想全部实现,枪却被区队长收了。
嘎子想不通,和打赌认识的小伙伴胖墩一起重返县城。
嘎子要单独替奶奶报仇。
由此同时,后方特派员刘燕肩负使命路经白洋淀被伏击。
刘燕不知下落,鬼子派了石磊冒充特派员混入区队。
鬼子的计谋被嘎子无意中发现,嘎子和佟乐、胖墩行动起来,误认为区队联络员纯刚是鬼子奸细。
纯刚竟然被孩子制服,报信不成有口难辩。
白洋淀鱼户女儿玉英,打鱼时救了刘燕。
刘燕受伤难行,请玉英去城里寻找联络员。
玉英在城里遇到了嘎子一伙。
三方力量围绕着真假特派员斗智斗勇,特派员肩负的任务迫在眉睫,大批药品将在指定时间内经过白洋淀。
鬼子方面,肥田和斋藤一武一文,试图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奸细石磊了解真想,将区队八路和药品一网打尽。
区队钱队长则逐渐识破石磊真面目,将计就计引鬼子出动。
而真特派员刘燕却与孩子们在一起。
经过种种误会和巧合,以嘎子为首的孩子们,粉碎了敌人的阴谋,配合区队八路使药品顺利过境,一举歼灭肥田斋藤一伙日本鬼子。
1938年3月,日军侵占枣庄。
枣庄路矿工人洪振海、王志胜参加抗日武装,后编入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
1939年,洪振海等3人袭击日本洋行,缴获步枪、手枪各一支。
以后又发展了李金山等3名铁路工人。
不久,他们袭击从枣庄开出的日本军火列车,获步枪12支、机枪2挺,送到八路军苏鲁支队。
接着,又发展了6名铁路工人为队员,取名为铁道游击队,洪振海为队长。
1940年2月,苏鲁支队将其正式命名为铁道游击队,并派杜季伟任政委,全队发展到15人。
红日
报告文学《英雄的业绩》,长篇小说《红日》 为其代表作。
创作历程
作者吴强,抗战爆发后投 笔从戎,1938年参加新四 军,1939年年参加中国共 产党。解放战争期间参加 莱芜、孟良崮战役。“孟 良崮战役胜利的第二天上 午,我看到张灵甫的尸体, 躺在一张门板上。”这让 作者有了创作的念头。由 于战争,作者一度搁笔。 1949年11月里,战争基本 结束,作者在厦门岛打算
美中不足
小说依然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对血淋淋的战争 场面的渲染,以及胜利后的狂喜,似乎都少了 点对战争本身的反思,也见不出必要的人道主 义情怀。
“史诗性”追求
“史诗性”是当代不少长篇小说作家的追求,也是批评家 史诗性”是当代不少长篇小说作家的追求, 史诗性 用来评价作品达到的思想艺术高度的重要标尺。 用来评价作品达到的思想艺术高度的重要标尺。这种创作 追求根源于作家充当“社会史家”、再现社会事变的整体 过程,把握时代精神的欲望。在马克思列宁对作家(巴尔 扎克、托尔斯泰等)的评论中,表现时代生活重大矛盾的 各个方面,描写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典型,揭示社会发展的 方向,是“用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的标准来衡量的伟大作 家”的主要尺度。高尔基也是在这一尺度的衡量下,被誉 为“革命前俄国伟大的社会历史家”,他的作品再现了俄 国社会重大的全国性危机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史实”“是 革命前俄国的人间喜剧” 这种艺术追求即具体的艺术经验,主要来自19世纪俄 世纪俄、 这种艺术追求即具体的艺术经验,主要来自 世纪俄、
“画 说”
红 日
沈振新——可敬可爱的指战员
作为指挥员,他坚定勇 敢,沉着冷静,具有原 则性,刚毅严肃,同时 又关心战士; 作为战斗队伍中的普通 一员,他与战士一样有 着丰富的感情,为失败 而痛苦焦灼,为胜利而 喜悦欣欣。
亮剑—李云龙原型人物
“王疯子”王近山:《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根据都梁先生长篇小说《亮剑》上半部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一播放就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于是人们都在猜剧中那位在渴望嗜血的拼杀中、在为战友之死的复仇中,具有铁血军人不计生死、压倒一切的霸气,同时又有中国农民式的狡猾与狭隘的一面的李云龙,在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遍翻八路军团级军官名单,绝对没有李云龙这个人!然而,《亮剑》绝非胡编乱造,李云龙的许多故事都是有原型的,例如苍云岭之战中一炮击溃坂田联队长,就取材于1939年11月黄土岭之战中时任晋察冀军区第1团团长的陈正湘(原115师第343旅第685团副团长)用山炮击毙了号称“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中将真实战例;李云龙的部队见到物资就贴上封条、让俘虏跑步以甄别隐匿其中的军官,则都是在曾任东野五师师长、三下江南时屡屡违抗林彪军令但却被林彪直接提长为十二纵队司令员的钟伟的真实故事。
此外,在陈赓、陈正湘等人身上,也可看到李云龙的影子。
不过,被称为“王疯子”的王近山,才是李云龙最主要的原型。
在共和国开国将军中,王近山同陈光、钟伟、王必成(《红日》中沈振新的原型)、皮定钧等堪称最有个性的几位!战争篇:徐帅之勇、刘帅之谋、邓政委之断“我算什么?一个放牛娃!我的勇敢是向徐帅学的,谋略是向刘帅学的,果断是向邓政委学的。
”王近山的这番话本属自谦,但可能会让人误以为是自吹自擂,但独狼觉得这话用在他身上再恰当不过!■徐帅之勇1930年,赤色风暴席卷大别山。
一位身上有着军事奇才成吉思汗血统、年仅15岁的蒙古族少年王文善,改掉自己文绉绉的名字加入了红军队伍。
他想让自己像大山一样坚强起来,所以新名字就叫“近山”。
严酷的革命斗争形势使得红军干部奇缺。
1931年,16岁的王近山就是在这种血雨腥风中走上连长岗位的。
当上连长后,王近山就渴望打仗,拼命打仗。
一次战斗,他和一个大个子国民党兵搏斗,打红了眼,结果两人一同滚下山崖。
国民党兵当场身亡,王近山却奇迹般生还。
两次涟水保卫战真相
两次涟水保卫战真相
文锋
【期刊名称】《党史博采(纪实版)》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2008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红日》,再现了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如何从猖狂进攻到最后全军覆灭的历史。
熟悉点军史的读者,都比较清楚电视剧中我方主角沈振新的原型——王必成将军,以及他所指挥的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前身为华中野战军第6师)。
【总页数】4页(P44-46,51)
【作者】文锋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章太炎被软禁北京期间两次绝食的真相
2.四行仓库保卫战真相研究
3.莫斯科保卫战五大真相
4.连修两次的牛圈与"痛快"认错的真相
5.两次福州保卫战刍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色经典导读
【作者简介】 丁伯慧,男,1973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先后做过海员、秘书、杂 志主编。湖北省作协签约作家。曾发表散文、诗歌约百万字。在《大 家》《北京文学》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数十部。曾被《小说选刊》 选载并收人多种小说集。出版有长篇小说《第三只手》《决不放过》 《草木皆兵》《跑马镇情人》等。其中《跑马镇情人》获第三届中国 法制文学大赛长篇小说奖。现为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特聘教师、远 景精英学院副院长。 《红色中国--松林一号》内容简介 《红色中国》的故事是好看的、耐读的,都表现了真实的历史,彰显了残 酷背景下的人性,展示了前辈们艰难岁月中的情操和情怀。我们的文字, 更多地注重“成长”,英雄主义和革命理想的展现是在真实背景下完成的 。 丁伯慧所著的《松林一号》为其中一册:我想得最多的是我的将来。我已 经成为一名新四军战士,新四军里年龄最小的战士。我将会追随着郭大林 去南征北战,消灭鬼子,打天下。 《松林一号》是《红色中国》系列之一,由丁伯慧所著。 《松林一号》讲述:12岁的小松有一位堂兄郭大林是新四军某支队队长。 皖南事变后,郭大林突出重围后回到家乡,重新组建部队,进行抗日活动 。小松受郭大林指派,组织儿童团配合新四军打击汉奸。 一天,小松接到通知,说村里将有一个神秘人物出现。这个神秘人物是地 主方明德的儿子方少博。小松从方少博那里得知日军和国军正在勾结,想 破坏新四军的重新组建。 小松情急之下赶到秘密地点,却发现郭大林和松林支队都神秘地消失了。 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小松为郭大林的“松林一号”与方少博的“飞鹰计 划”深感迷惑。 一场空前的大火在松林深处燃烧了起来。小松惊奇地发现:方少博乔装成 老太婆点燃了方家大院。为松林支队赢得了战机。
《红旗谱》中国现代著名小说,作者 :梁斌,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版。 《红旗谱》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 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 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 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 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 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 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 《红旗谱》成功地塑造了三代农民的 英雄形象,特别是横跨两个时代的农 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朱老忠是闪烁 着夺目光彩的“这一个”,是长篇小 说园地中不多见的成功典型。整部作 品凸显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另外,综 合作品中“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 民族传统精神,充满浓厚地方色彩的 冀中平原深广背景等,该书称得上是 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 作品。
道具_三国演义_与皮夹克_浅议电视剧_红日_道具的设置和运用
收稿日期:2009-09-16作者简介:汪坚强(1958-),男,四川成都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红色经典的影视改编在新世纪开始以后连篇累牍,年年都有推出。
36集电视连续剧《红日》是根据吴强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由长城影视投巨资,导演苏舟携当红影星李幼斌、尤勇倾情出演,众多策划人员集思广益,编剧十易其稿,为2009年建国六十周年打造的一部集政治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诗史性历史巨片。
电视剧《红日》的改编,是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对事件和人物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其全新的构思和策划,无论是人物冲突、情节设置、场景安排、摄影技巧等都堪称上品。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改编者成功的设置和运用了两件道具——《三国演义》和皮夹克,它们像一条无形的线,从头至尾在不同的时空状态下被重复地使用,把《红日》叙述的主要事件串连了起来,让涟水战役、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成为一个完整的事件。
这两件道具在剧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冲突的安排、全剧的组织结构和深化作品主题都起到了极重要的作用。
一《三国演义》与沈振新:铁血汉、指挥家、情种把《三国演义》与一位军人的战术技巧和智慧灵感联系起来,应当是军事题材改编的一个神来之笔。
中国传统小说中有许多是历史事件中的战争场景,如《三国演义》《水浒》,通过许多具体的战斗场景,把一定的战术韬略和智慧尽显其中,深受读者喜爱。
哪怕不识字,也通过说书的方式,耳熟能详。
沈振新作为一位共产党的农工型干部,没有多少文化,但却对《三国演义》情有独钟。
电视剧《红日》全剧从始至终,都把沈振新从《三国演义》中体悟出来的灵感,用在实际的战术方案中,克敌制胜。
沈振新在剧中初一出现是在指挥巷战中打退了张灵甫的进攻,然后回到军部指挥所,收音机里传出播音员的声音:“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将军已在委座面前立下军令状,二十四小时内拿下涟水城,一举全歼共军沈振新部。
”这时,画面显示的收音机旁放置了一本线装《三国演义》。
沈振新面部表情严峻地关掉收音机。
被誉为“王老虎”的虎将王必成
在我军高级将领行列里,曾任昆明军区、武汉军区司令员的王必成善于打大仗,打硬仗,被指战员们亲切地称为“王老虎”。
王必成17岁就参加了红军,在长期革命战争中,转战南北,出生入死,勇猛顽强。
电影《红日》中大战敌整编第74师的沈振新,其原型就是时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的王必成。
建国以后,王必成曾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上海警备区司令员,著名“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典型就是王必成大力宣传推出的。
创对日多个“首次”,成粟裕“三只铁拳”王必成1912年2月生于湖北省麻城县许家洼(即今河南省新县许洼),1928年加入共青团,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参加红军后,历任红四方面军10师3团3营8连连长、9连指导员、3营营长、1营政委。
王必成1934年11月任红30军第89师265团副团长,1935年5月任89师267团团长,11月任267团政委。
1936年春起,王必成任红30军89师副师长,同年7月,进入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学习,11月起为抗大3期3队学员。
1938年春,王必成从延安奔赴东南抗日前线,担任新四军第1支队2团参谋长,不久担任团长。
2团又称“老二团”,前身是中央主力红军长征留下的坚持在湘赣边、赣粤边、赣东北的游击队。
在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后,这支涟水之战受挫折,多自责尽显风格◆1939年,王必成(前排左一)与2团部分干部合照。
米饭实在吃不下。
”那个说:“唉!倒霉透了,反攻反攻,反到山东,一手煎饼,一手大葱,问我有啥意见,做梦都想回苏中。
”王必成认为,当兵打仗,不能只在家乡周围转,而要树立全局观念,否则对打胜仗是极为不利的。
于是,他一方面召开纵队党委会议,号召大家克服乡土观念,树立在全国范围内打运动仗的思想。
另一方面,他经常深入部队,和干部战士们拉家常,帮助他们消除思想疙瘩。
1946年5月,6纵整编为华中野战军第6师,辖第16、18旅,华中野战军政委谭震林兼师长和政委,王必成任副师长,江渭清任副政委。
一首气壮山河的生命赞歌——爱国主义小说《红日》导读
临沂 ,从苏 北杀到 鲁南 。攻 占我苏 北和鲁 寞地蹲伏在 那里 。听不到鸡 啼 .看不到牛
南 根 据 地 ,并 扬 言 三 个 月 内 解 决 山东 问 群 ,赶牛 打场或 者进 行冬耕 的农 民们 悠扬
题 ,活捉 陈毅和粟 裕。在这 敌强我 弱 的形 响亮的咧咧声 ,也好 几天听不到 了。
0 i:沈振新坚定 有力 的话 语 ,充 分
军企 图突 围。沈振 新率领部 队截 断敌军退 体 现 了他 的革命乐 观主义精 神 ,也 给听这
路 ,全歼 李仙 洲兵团。
番话 的人 以信心 。这 段语 言描 写鲜 明地 展
蒋军不 甘失败 又 以张 灵甫 为先 锋 ,向 示 了沈 振新 的性格 特点 。
“常胜英 雄军 ”与 国民党 的王 牌军之 间展 开 的大 规模 战 役 为叙 述 中心 ,将 笔 触 从
有毛泽 东战略 战术思想 的正确指 导 ,有广 军 、师 、团一 直延伸 到连 、排 、班 ,从 高
大人 民群众 的无私支援 ,人 民解放军 服从 级将 领写 到普 通战 士 ,从军 队写到地 方 ,
洲 兵团 由北 向南推 至莱芜 、新泰一 线 ,企 快的消 息。不管到什 么时候 ,你 千万不要
图南北夹击 我军 。陈毅 、粟 裕二人 决定 留 动摇 这个信 心 :革命 是一 定要 成功 的 ,战
沈振 新部在 南线 阻击 ,大部 队则 围歼李仙 争是 一定要 胜利的。”
洲 部 ,著 名的莱 芜 战役 打 响。莱 芜5万敌
的 。因为它 已经 给 了我 、今后还将 给我 以
前进 的力量 。
吴 强 —
—
上写作背景
1947年5月 17日,亦 即孟 良崮战役 胜 利 结 束 的第 二 天 上 午 ,吴 强 在驻 地 的村 口,亲 眼 目睹 了张灵甫这 位 “常胜 将军 ” 的尸体躺 在一块 门板上 ,被解放军 战士从 山上抬 下来 的情景 。从此 ,他便萌 生 了这 样 的想 法 :要把从 涟水战 役到张灵 甫死于 孟 良崮这 个 “情 节 和 人 物都 很 贯 串 的故 事 ”编织 起来写一 部长篇 小说 。 《红 日》 由此诞 生 !
红日读后感读书心得感悟5篇
红⽇读后感读书⼼得感悟5篇 《红⽇》的作者是吴强,他成功的塑造了⾼级指挥官沈振新、梁波的形象。
那么下⾯是⼩编收集整理的红⽇读后感,⼀起来看看吧。
红⽇读后感1 我寒假⾥读了《红⽇》这本书。
我⼀看,书名是《红⽇》,我第⼀感觉这本书是关于⾰命的。
我看到书⽪的封⾯上有⼀队扛着枪的⼋路军战⼠,就知道这本书确实是有关于⾰命的,书的作者是吴强。
书⾥主要写了沈振新带领他的⼀⽀⼋路军队伍把蒋介⽯最⼤的⼀张王牌—整编七⼗四师给全部消灭的事。
⾥⾯的主要⼈物有:沈振新、杨军、⽯东根、张华峰、秦守本、丁元善……我看完这本书,⼼⾥很激动,我们⼋路军真厉害,⼀个班就能打⼀个连的敌⼈。
敌⼈真可恶,⾃⼰也是中国⼈,还打中国⼈,还说我们⼋路军是⼟匪,让乡亲们不要相信⼋路军,去相信他们的军队,真可恶! 但我们的军队,不跟他们争,⽤⾃⼰的实际⾏动来让乡亲们⽀持我们、帮助我们。
的军队⼀看乡亲们不相信他们,在逃跑的时候,不仅打伤乡亲们,⽽且还抢乡亲们的⾐服穿,伪装成乡亲们想蒙混过关,但最后还是被我们给抓住了。
我最佩服⾥⾯的军长沈振新,他说的那句:“我们要你们把喝下去的⾎,连你们⾃⼰的⾎,从肚⼦⾥全都吐出来。
”让我很佩服,表现了他对战胜敌⼈的坚定信念。
这本书告诉我们:让信念的⼒量托起明天的太阳,让思想的烛光点亮我们的灵魂。
红⽇读后感2 看到美好的今天,展望更美好的明天,我不禁想起了在风⾥、⾬⾥、炮⽕⾥苦战恶⽃的昨天,更不禁想起了那些勇敢的,忠诚于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英雄战⼠。
在枯黄的树林⾥,连鸟雀都会惊慌地噪叫着,惊慌地飞来飞去,它们被枪声吓到了,它们被如⾬的炮⽕吓到了,它们被可怕的战争吓到了!它们也会求救,它们也会逃跑呀! 战争给动植物都带来了巨⼤的灾难,我仿佛听到了⽼⽩果树唏嘘的叹息声,我仿佛听到河⽔悲愤的低俗,但好像听不到鸡啼,听不到农民们悠扬响亮的咧咧声!原来他们也讨厌战争,盼望和平。
班长杨军,他是⼀个勇敢、坚强、威猛的⼈,他希望敌⼈能早些冲过来,这样就能够多余⼀个,为战⼠报仇,⽽且胜利的愉快竟会压服创伤的疼痛,⽽且他的枪法还很准,⼗个有⼋个能够打中呢! ⽽敌军则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就连已经上战场了,还保持着队伍的整齐,虽受过严格训练,却不会随机应变,⼜有何⽤呢? ⼈们渴望和平,蒋介⽯却⼀⼼侵占我们的⼟地,难道他喜欢死很多⼈?难道他喜欢看到别⼈妻离⼦散?他真是很可恶呀! 可中国⼈不是绵⽺,还是把敌⼈打败了,英雄战⼠们,屹⽴在⾼⼭上,睁⼤着鹰⼀样炯炯有神的眼睛,构成了⼀个个伟⼤,崇⾼,团结的英雄形象! 红⽇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红⽇》的⼀本书,孟良崮令我深有感触。
第六章小说3战争
• 大概是由于听到有些人说过写军队、写战 争就不能写爱情,有些人说过紧张、艰苦 的斗争里,哪有人谈爱情之类的话,想证 明一下事实不是那样,把战争时期的生活 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来,表示写战争生活的 同时,也不妨写点爱情生活,我便描画了 沈振新与黎青、梁波与华静、杨军与钱阿 菊他们之间的一些生活中的微波细浪。
• “作者无论怎样描写王应洪的勇敢和自我牺牲,描写王应 洪牺牲以后金圣姬的坚毅和自持,但是由于作者立脚在个 人温情主义上,用大力来渲染个人和集体——爱情和纪律 的矛盾,前者并且战胜后者的结果,无论如何也无法弥补 金圣姬心灵上的创伤,无法改变在战争中丧失了个人幸福, 而军队的每一个成员的理想和幸福对立起来的描写,是歪 曲了士兵们的真实的精神和神圣的责任感,也是不能鼓舞 人们勇敢前进,不能激发人们对战争胜利的坚强信心,不 能照亮王应洪和他的战友,以及青年读者们的前进道路 的。”
穿插智识小炉匠.猛擒刁占一.捕获一撮毛、巧遇蘑菇老 人、少剑波和白茹的恋爱、夹皮沟发动群众、智斗河 神庙道人等情节,以及日常生活场景的故事,跌宕起 伏,曲折生动。
京剧<智取威虎山>
• 1946年冬天,东北人民解放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 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在向威虎山
匪巢开进途中,发现了神河庙老道士实际上是威虎山匪帮
Hale Waihona Puke 《红日》塑造我军高级指挥员形象——军长沈振新 和副军长梁波。沈振新英武、坚毅、果断,对部 下既爱护又严格,对敌人则极其仇视与轻蔑,在 威严庄重的外表下,又有着一个重感情、讲信义 的内心世界。梁波开朗活泼,粗声大气,富有幽 默感但又不失政治家与军事家的风度。
《红日》大胆地塑造了个性化反面人物张灵甫的形 象,深入地挖掘了人物的灵魂,给他们以独立的 地位。
【名师讲题】吴强《红日(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红日(节选)吴强一九四七年五月十六日的黎明时分。
红日在渤海海底还没有露出脸来,朦胧的曙光刚刚透过轻薄的朝雾,披挂到沂蒙山的山体上,不知比前几天猛烈到多少倍的炮火轰鸣了。
对国民党军七十四师的残余力量,和他们占据的最后一个高峰——孟良崮的最后攻击宣告开始。
“用最大的勇敢,最有效的手段,攻下孟良崮,活捉张灵甫!致敌人于死命,争取完满的胜利!”这是在检阅了当前的战况和经受了刘胜之死给予的一阵悲痛以后,军长沈振新发出的豪壮的语言。
他的简明劲拔的语言,是愤怒、仇恨、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无限高度的胜利信念所揉合而成的强大的声音。
它,通过电流,传布到阵地上,传布到每个指挥员、战斗员的耳里,震荡在每个指挥员、战斗员激愤的心弦上。
它是火种,迅速地燃烧起来,喷起赤红的汹涌的烈焰。
无数的炮弹从各个角落飞奔出来,像飞蝗一般,朝着一个方向,向着一个目标——孟良崮。
敌人设在那些部位的地堡群,蜂窝样的藏身窟,密密层层的鹿寨工事,孟良崮的紫黑色的山石等等,碎成了粉末,和着灰糊糊的炮烟飞扬腾起。
顷刻之间,孟良崮——这个敌人的最后巢穴和堡垒,便被掩埋在浓密的硝烟里面。
军长沈振新和军政治委员丁元善,站在孟良崮对面的一个陡险的怪石嶙嶙的山峰上,观察着空前未有的战斗景象。
在他们明亮的眼里,他们的部属,兄弟友邻部队,对敌人展开了猛不可当的攻击,像大海的狂澜似的,涌向孟良崮高峰,他们仰脸上攻,却如同顺流而下,真是气势雄伟,如入无人之境一般。
沈振新身边的电话机,不断地震响着,火线上的捷报,滔滔滚滚地涌来:“离孟良崮山头还有一百米!”“扑灭了敌人一个加强连!”“歼灭敌人一个旅指挥部!”“两个连的敌人投降!”“东南方的友邻部队解决了敌人一个团!”“已经接近到孟良崮下面的陡崖!”“敌人慌乱了,在破坏武器!”“……”沈振新的耳朵,从来没有在哪一次战斗里这么忙碌地享受过这样连续飞来的捷音。
他是善于在最紧张的氛围里保持冷静的人,现在竟也忙乱起来。
“冷面将军”王必成:送子女与怀孕儿媳上前线
[键入文字]“冷面将军”王必成:送子女与怀孕儿媳上前线1947 年5 月,王必成将军率华野六纵参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
此役,华野六纵遇到了死对头—国民党的王牌军张灵甫之整编七十四师。
结果,在华野各纵猛攻孟良崮主峰时,王必成将军下令特务团出击,勇登孟良崮峰顶,击毙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
上世纪五十年代风靡全国的电影《红日》中我军军长沈振新的原型,就是王必成将军。
1938 年,王必成将军由延安赴东南抗日前线,任新四军一支队二团参谋长,继任团长。
将军指挥二团打新丰,攻句容,袭东湾,全歼延陵之敌,连战连捷,敌伪闻风丧胆,受到延安总部和新四军军部的通电表扬。
江南人民誉称二团为“老虎团”,王将军为“王老虎”。
余以为其人必魁梧彪悍,但亲见后发现,将军身材矮小,状貌平平也。
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王将军亦然。
王必成将军指挥作战军令如铁,以下“死”命令而威慑军中。
军令出,非“死拼”,即“死守”;非“枪毙”,即“杀头”。
1943 年4 月,蒋介石、顾祝同调集12 个团近两万人马,直逼两溧地区,妄图围歼新四军第十六旅,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
当时,旅政委江渭清向各团传达突围命令。
末了,江渭清请旅长王必成讲话。
王必成将军说:“江政委说,完不成任务,团长、政委军法处置。
我说江政委太客气了,完不成任务,团长、政委提头来见!散会。
”将军言简意赅,掷地有声,当事者史剑秋、陈侠皆曰:“至今声犹在耳”。
王必成将军性孤僻,冷面寡语,喜独处独行。
然闻枪炮声则判若两人,从不畏惧,奋勇当先。
天目山战役,是在抗日战争后期,新四军在浙江省天目山地区,对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行的自卫反击战。
时任苏浙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的王必成将军在某次战斗中,亲临前沿指挥,距敌仅二三百米。
初始,子弹中树冠,树叶纷纷坠落身上,将军不动;继而,子弹落草地,于脚旁噼噼啪啪作响,将军仍不动;继而,警卫班孙副班长1。
浅谈中国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塑造
浅谈中国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塑造作者:戴珂来源:《文学教育》 2012年第11期内容摘要:如何塑造英雄人物形象一直是抗战题材影视作品创作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李向阳和李云龙这两个英雄人物的对比为切入口,兼顾同类题材其他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共同探讨了中国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中英雄人物塑造理念的嬗变以及笔者对此进行的思考。
关键词:抗战题材英雄人物塑造嬗变2006年30集抗战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在央视热播,剧中那个智勇双全而有个性十足的英雄——李云龙在观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李云龙有勇有谋,有情有义,是个不折不扣的英雄,但是他却没多少文化,更没多少涵养。
桀骜不驯的他让人不得不说,这个英雄有点“另类”。
多少年来,但凡提到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我们便习惯性地举出那些高大全的英雄,如李向阳、杨子荣,他们用兵如神,为人处世近乎完美。
我们不容置疑地认为英雄就是用来景仰和崇拜的。
但是以李云龙为代表的“另类英雄”让人们耳目一新——原来有这样一种人,他的缺点不胜枚举,但这却丝毫不影响他的英雄气概。
这一类英雄人物形象引人深思。
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关于另类英雄的特点笔者姑且将中国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划分为完美英雄和另类英雄两大类。
这种翅分虽然有些粗略,但是却能反映出观众观影过程中的直观印象。
1955年的电影《平原游击队》让李向阳这个人物家喻户晓,1974年对这一经典进行了翻拍。
1960年的电影《林海雪原》也让杨子荣、少剑波等英雄大放异彩。
还有1955年的电影《董存瑞》,1963年的电影《红日》,2001年的电影《平原枪声》让董存瑞、沈振新、马英等一系列英雄闪耀在观众心中。
“高大全”应当是对以李向阳为代表的这类完美英雄的精准概括。
相比完美英雄,以李云龙为代表的另类英雄可就陋习缠身了。
我们不妨把他们看作走下神坛的英雄。
其实第一个走下神坛的并非李云龙,而是2001年上映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
两次涟水保卫战真相
涟 水城 西南 距淮 阴35公 里, 南距 淮 安30 余公 里, 是苏 北 地区 的重 要门 户,也是联系山东解放区与苏中地区的 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整编 第7 4师 ,是国民 党军队的 “五大主力”之一,全部美械装备,训 练有素,系蒋军头等主力部队,号称蒋 介石的“御林军”、“王牌军”。战争 爆发以来,它攻淮南,夺两淮,连战连 胜,骄横跋扈,气焰嚣张。
44
/ 2010·03
7月底淮南解放区全部陷落,8月整个淮 北 区被敌人 占领; 9月 又在极为 被动的 情况下,痛失苏皖解放区首府两淮(淮 阴、准安)。
至 此, 华中 战局 迅 速恶 化, 苏中 地区也因华野主力急速北移而迅速变为 敌后地区。在运河以东的苏北地区,我 军仅控制着涟水,阜宁、盐城、沭阳四 座县城,敌人从南北两线对我军的半包 围之势已经形成,使我军内线作战的战 场变得十分狭窄。
军史钩沉 J UNS HIGOUCHEN
大堤,又宽又高,高度超过城墙丈余; 第三道是护城堤,比第二道大堤要低得 多。城南门有一条宽敞的大路,横穿三 道堤埂,向河边延伸,通往全城唯一的 渡过 废 黄河 的渡 口 。三 道堤 埂 都是 沙 土,质松灰尘大。城内房屋不太集中, 有很多空地和苇塘。涟水的地形特点决 定了保卫涟水城只能扼堤而守,一旦失 去大堤,则城内无法设防。
革命历史故事3个
革命历史故事3个篇一:革命战争年代故事(3)革命战争年代故事(3)八角楼上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
凝视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
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五日,攻城的大炮震撼着整个隆化城,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
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
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那座桥架在隆化中学墙外的一条旱河上。
狡猾的敌人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构成了一座暗堡。
冲锋的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面,抬不起头。
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倒下了。
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
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连长,我掩护!”战友郅顺义也恳切地说。
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同志们打手榴弹!”连长给战士们下了命令。
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
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扔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郅顺义再仍一阵,董存瑞再前进几步。
跟在后面的战友把一捆捆手榴弹送到郅顺义手里。
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地上冒起点点尘土和白烟。
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又向前滚了好几米。
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
他用手一摸,全是血。
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织成一道火网。
董存瑞离暗堡只有几十米了。
他隐蔽在一小块凹地里。
郅顺义接二连三地仍手榴弹。
董存瑞趁着腾起的黑烟,猛冲到桥下。
董存瑞看看四周。
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到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
六年级下学期书中提及到的人物及作品
六年级下学期书中提及到的人物及作品李大钊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他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刘胡兰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
著名的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5岁英勇就义。
1947年1月11日夜,上级通知她转移。
次日拂晓,国民党却突然包围了云周西村,把先期被捕的石三槐押解回村,强令全村群众到观音庙集中。
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也随同群众来到会场。
国民党当场又抓捕了石世辉、陈树荣、刘树山、张年成等,并胁迫她出场坦白。
审讯中,国民党千方百计,软硬兼施,想诱使其供出同党,并相许给她土地。
刘胡兰百般不从,英勇就义。
毛泽东主席知道后非常伤心,专门为刘胡兰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她也是唯一三代领导人均为其题字的英雄。
董存瑞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1948年5月25日),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荣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勇敢奖章三枚、“毛主席奖章”一枚。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因部队受阻于对方军队的桥型暗堡,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左腿负伤,冲至桥下。
因身边无处安放炸药包,紧急时刻,董存瑞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手托炸药包,牺牲时,未满19岁。
2009年9月10日,董存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雨果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红日》中所有人物形象分析简介
《红日》中所有人物形象分析简介(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日》中所有人物形象分析简介【导语】:《红日》是吴强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红日中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来了解一下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振新将军简介《红日》中的沈振新由我解放战争中的真实原型人物王必成改编而来,是个军令如山的铁面将军,个性鲜明。
电影《红日》拍摄于1961年到1963年。
影片取材于1947年的“孟良崮之战”,这场闻名中外的惨烈战役对交战双方有着存亡绝续的意义。
影片尽量客观地塑造了国共双方的各级将领达20多人,从军师团到连排班,人物众多,个个鲜活生动,是为经典。
当中的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更是唱遍全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片名:红日主演:张伐高傅中叔皇康泰导演:汤晓丹影片类型:战争地区:大陆上映时间:1963语言说明:国语1946年冬,苏北连水城下,硝烟弥漫,火光冲天,讲述我军沈振新、丁元善部,顽强地抗击着气焰嚣张的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在给予敌人重大杀伤以后,为了配合整个战局需要,奉命主动北撤,广大官兵怀着沉痛的心情,带着“再跟七十四师干”的杀敌决心,离开苏北根据地的故事。
······················红日故事片(黑白)。
天马电影制片厂1963年摄制。
1946年初冬,蒋介石对华东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人民解放军沈振新部在苏北涟水城外,与蒋军“王牌”整编七十四师张灵甫部激战以后,主动北撤山东。
张灵甫气焰嚣张,与其他师共二十万人,向山东临沂地区齐头并进,盘踞济南的敌人也同时出动,企图南、北夹击我军。
我野战军司令部决定一部分主力在南线阻击,大部分迎战北面的敌人。
于是展开了著名的莱芜战役。
沈振新军奉命拿下莱芜城北的吐丝口镇,以截断敌人的退路。
而刘胜团被留下作为军的总预备队,团长刘胜和连长石东根因求战心切,情绪急躁。
战局急剧变化,莱芜五万敌人在我军的猛攻下,妄图向吐丝口方向突围。
沈振新当即命令刘胜率部投入战斗。
刘胜用一支突击力量越过前沿,直插敌人的师部,获得全胜。
胜利鼓舞着全军,然而石东根却有些忘乎所以,军长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
蒋军以张灵甫为先锋,又向我蒙阴、坦埠进攻,妄图聚歼我主力于沂蒙山区。
为了分散和牵制敌人,沈振新部从沂蒙山西侧,插到敌后鲁南一带。
敌七十四师进攻坦埠失利,向南溃退。
沈振新部星夜飞兵抢占垛庄,切断敌人退路,将七十四师紧紧包围在孟良崮山上。
张灵甫想以声东击西的诡计突出重围,但在我军凌厉的攻势下,阴谋未能得逞。
战斗中,团长刘胜不幸牺牲。
在攻占孟良崮顶峰时,石东根连的战士搭了人梯攀上悬崖绝壁,直捣张灵甫指挥部石洞。
张灵甫负隅顽抗,被我击毙。
我各路大军在孟良崮胜利会师。
编剧:瞿白音(根据吴强的同名小说改编)导演:汤晓丹摄影:马林发美术:葛师承作曲:吕其明、萧珩扮演者剧中人扮演者剧中人张伐沈振新杨在葆石东根里坡刘胜舒适张灵甫王必成王必成:(1912-1989),男,汉族,1912年2月生,湖北省麻城县许家洼(即今河南省新县许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毕业,中将军衔。
1928年【193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革命工作,1930年【1931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6岁丧父。
1923年读私塾,1925年辍学。
1926年参加农民运动。
1927年参加农民义勇队,1928年在家乡参加少先队、赤卫队。
1929年【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4方面军第1军第1师2大队大队部勤务员、传令兵,红4方面军第10师3团交通队通讯班长、队长。
1931年冬起任红4方面军第10师3团3营8连副连长、连长。
1932年春起任红4方面军第10师3团3营9连指导员,同年9月起任3营营长。
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
同年10月随军西征入川。
1933年7月起任红30军第88师263团1营政治委员。
1934年11月起任红30军第89师265团副团长。
率部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历次反“围攻”及进攻战役。
1935年5月起任红30军89师267团团长。
参加了长征。
同年11月起改任红30军89师267团政治委员,奉命南下转战川康边。
1936年春起任红30军89师副师长。
1936年7月入红4方面军红军大学(陕北红军大学)学习,为1大队1中队学员。
同年10月随红2、4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会师,11月起为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三期三队学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1月起调任新四军第1支队2团参谋长。
同年6月起任新四军第1支队2团团长。
率部东进长江以北参加开辟苏中抗日根据地。
1939年11月起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第2纵队司令员。
1940年7月起任华中八路军新四军总指挥部(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2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黄桥战役,“叶王陶”美誉由此而始。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1师2旅旅长。
1942年2月起为华中党校一队学员,8月起继任新四军第1师2旅旅长,11月起任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
1943年任新四军第6师第16旅旅长(政委江渭清)。
1945年1月起任苏浙军区第1纵队司令员。
率部参加巩固扩大苏中抗日根据地和挺进苏南的多次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任新四军新编第6师副师长,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苏中七战七捷的作战。
1947年1月至1949年2月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
1949年2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24军军长。
1949年9月至1951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兼浙江军区副司令员。
率部参加解放华东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参加了苏中、豫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1月至1952年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
1952年7月至1953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军区司令员,曾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
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王建安因病回国,王必成入朝作战,1953年4月起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兵团党委常委,参加了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
获朝鲜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4年在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
1955年回国,1955年9月2日至1960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司令员、中共上海市委常委(1956年7月起)。
1960年5月至1969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1961年6月起)、副书记(1966年2月起),分管训练,在军区范围内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其间:1960年5月至11月兼任上海警备区司令员,1960年5月至1963年12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
在上海期间,精心培植和扶持了“南京路上好八连”这一典型。
1969年12月至1971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1970年1月起)。
1970年,昆明军区政委谭甫仁被害,周恩来指示刚刚做完腹部大手术在北京疗养的王必成返回昆明主持军区工作。
1971年6月至1979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二书记(1971年8月起)。
1971年6月至1979年1月任中共云南省委第二书记、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云南省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副主任。
1977年8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对稳定云南、贵州的局势起了重要作用。
在云南省石林地区组织了加强步兵师在山林地预选战场歼灭立足未稳之敌试验性演习。
在经济工作中,他抓了云南重型机器厂的生产,积极保护森林资源。
对越自卫反击战前,他作为云南战区的最高军事指挥官,抱病到前沿察看地形,研究部署各项方案。
1979年初,中央临阵换将,王必成坚决服从命令,交接后立即离开昆明军区,以免影响后任的工作。
原来的昆明军区司令员是王必成,王必成将军是粟裕大将手下的一员“虎将”24军首任军长,考虑到杨得志将军曾在越南抗美战争中担任过越南军事顾问,对越南地理和军队情况比较熟悉,邓小平火线换将,将时任武汉军区司令杨得志和昆明军区司令王必成对调。
王必成将军忍悲含愤,慨然离滇赴鄂。
临行前,将军将一子一女送往前线参战。
一日,将军夫人陈瑛告诉将军:我们的媳妇也想上前线去。
将军连声说:好、好。
陈瑛又悄声说:媳妇已怀孕两个多月了,怎么办?将军斩钉截铁地说:让她去!我不能参战,但我们家有三个半人参战,此愿可遂,此志可明了。
陈瑛凝视将军,不禁热泪盈眶而出。
1979年1月至1980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二书记,任武汉军区司令员后,密切注视战况。
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他用了5个月视察武汉军区参战部队,总结经验教训。
1980年1月至1987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正大军区职)。
离休后定居南京。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89年3月13日在南京逝世。
被选为第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中共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共十二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任职至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
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 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