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艺术 一 插花艺术的发展史
第五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第五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1ec3270303d8ce2f0066234e.png)
(5)明代的完善期(1368-1644) 明代的完善期( ) • 瓶花成为主流 插花风格:隆盛理念花、 插花风格:隆盛理念花、清雅的文人花
隆盛理念花仍继宋代插花之重理性意念,以花自然美的象征表现人格、 哲理等,内容重于形式,花材也以梅、松等为主,以其枝条曲折迂回表 现中国书法的线条美,下则配以茶、兰、水仙、柿子、如意、灵芝、松、 柏等等。如用十种花就称十全。 文人花则以清韵脱俗为主,花材常只一种,多则两三种。选取有点、线 机能的花木为素材,枝条流畅利落,对色彩不太注重,形式多变,高洁 清雅,不尚豪华,追求中国书法和绘画之虚灵与线条之飘洒流畅的美感, 由此形成中国插花特有的风格。
明初(十五世紀) 明初(十五世紀)隆盛型新理念 花 花材: 花材:各色牡丹 花材: 山茶、 花材:松、竹、梅、柏、山茶、 水仙、瑞香、月季、天竺、 水仙、瑞香、月季、天竺、劍蘭 花器: 花器:銅尊 花型: 花型:隆盛理念花 本件隆盛型中立花比例高 大,勝於前者,結體相近 而為 繁 重 有 力 。 花 材 全 體 以劍蘭為心,枝葉向四方 引 散 ,全 體 密 而 不 亂 , 變 化多端;花色分佈或紅綠 相 間 , 或 黑白 對 比 , 枝 葉 仰俯有致,剛柔並濟,虛 實 雜 處 , 各 盡 其態 , 其 上 梅花繁星點點,堂皇極至 , 構 思 與 插 作 均 可 謂無 懈 可 花器: 花器:銅卣 花型: 花型:隆盛理念花 吊花五代時已流行,本 件有宋式小品隆盛理念 花 遺 意, 花 僅 三 朵 , 大 花在右,小花兩朵插 左 , 使 具 平 衡 感 ,以 打 破提梁的板刻生硬趣 味。中間綠葉數片漸層 中 上 ,逾 於 梁 上 , 構 成 虛密有致的空間,與有 力 的 提 梁 形 成 巧妙 的 對 比,梁上吊繩下垂,花 器虛懸,極富輕盈之 趣。
《插花艺术》课程复习资料整理
![《插花艺术》课程复习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0b837f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4.png)
第一章插花艺术概述1.插花艺术的定义与范畴2.插花艺术的特点与作用3.插花艺术的类别4.插花艺术发展简史一、定义:·狭义:仅指用器皿插作的摆设花。
·广义:泛指一切利用鲜切花花材、仿真花材进行造型,具有装饰效果或欣赏性的作品。
(用于装饰用的摆设花。
用于装饰人们仪容的服饰花、手捧花。
)二、相关名词·鲜切花:从母株上切离后的花枝或不带花的枝条和叶片。
·插花的花材:泛指具观赏价值的植物的各部分器官,即花、枝、叶、果、芽、皮、根等。
·世界四大切花:月季、菊花、香石竹、唐菖蒲·花卉艺术:花卉艺术:指将花材经过人工处理,赋予花卉新的艺术生命。
中国传统花卉艺术按所占据的空间不同将花卉艺术分为七种类型:园花、盆栽、秉花、佩花、篮花、瓶花和盘花、果供前两者属种植的花卉艺术,后五种是折枝花的造型艺术(插花艺术)花艺设计:花艺设计主要指切花花材的造型艺术设计。
以理性投入为主,作品强调观赏性和装饰性,以推销和赢利为主要目的。
花卉装饰:泛指用花卉进行装饰美化,是花卉应用的统称。
区别:花卉艺术是对花本身进行艺术处理;花卉装饰是用花来装饰其他物品(环境或人)艺术插花:以情感投入为主,作品强调艺术性和纯欣赏性,完全取决于作者的主观意念、情感和兴趣。
现代插花包括花艺设计和艺术插花。
花道:日本人对插花的别称。
花道精神:将插花作为修身之道,对插花抱着一种尊敬的心情和虔诚的态度,从中寻一种哲理。
第二节插花艺术的特点与作用特点:生命性、随意性、装饰性、时间性。
作用:美化环境,改善人际关系。
陶冶性情,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
促进生产,增加消费,推动经济发展。
第三节插花艺术的类别一、按花材的性质分类1.鲜花插花2.千花插花3.干鲜花混合插花4.人造花插花二、按艺术风格分类1.东方式插花2.西方式插花3.现代自由式插花三、按艺术表现手法分类1.写实插法2.写意插法3.抽象插法1.写实插法崇尚自然,以现实具体的植物形态、自然景色、动物或其他物体作原型进行艺术再现。
第二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教案3.4.5(1-113)
![第二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教案3.4.5(1-113)](https://img.taocdn.com/s3/m/054985d66137ee06eff91852.png)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当时已将花枝作为朋友 间的馈赠礼品。
三、隋唐五代时期的昌盛期(A、D581-960)
是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昌盛时期,当时可谓君
王提倡、文士雅尚、仕女爱花,处处呈现一派赏花 爱花,争奇斗艳的盛况,并把每年农历二月十五订 为“花朝”,视为百花诞生日。
•唐代文人爱花的狂热从白居易的《买花诗》中可见
第二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第一节 插花艺术的起源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插花艺术的兴起源于人类的爱美之心,这从人类始 祖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中便可得到认证。据说当亚当和夏娃被蛇所骗偷食禁 果被上帝贬为人间夫妻时,其餐桌上的果盘里就有了番红花作装饰。在以 后的人间生活中,他们对一丝不挂有了羞耻之心,于是摘取树叶遮蔽身体, 并在叶上加花作装饰。人类进入农耕时代,深知树木花草之美,采回戴在 身上,或插入发髻,还将花卉作纹样绘于陶器上,进而将花枝插于器皿美 化居住场所,用花环、花枝赠与心慕之人及供奉神灵。这些原始的用花形 式随着人类文明史的发展,逐渐形成插花艺术。 目前关于插花艺术起源的论述有两个方面:一是从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来 说,另一方面是从插花艺术的发源地来说。
公元前 2500年前,埃及人就用蓝睡莲插入碗、瓶中,装 饰餐桌。 古埃及法老墓中发现有插花图案的壁画。文物的证据是 无可否认的。
此外,古埃及的金字塔以及相继创立的几何学,对西欧 的建筑和艺术风格极有影响,而西方传统的古典插花正 是以各种几何图形为主的大堆头形式,具有像金字塔那 样对称、均衡和重量感,可见艺术风格的一致性。
一斑:“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到牡丹时, 相随买花去,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 由于唐代的繁荣,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多以金碧辉
煌为美,以象征大唐民族的富贵典丽。牡丹精神 视为富贵的象征而为人们所偏爱,称为牡丹精神。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da6c62e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7.png)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插花艺术起源于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1. 古代插花艺术: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插花艺术。
在古代封建社会,插花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主要流行于宫廷、官府和文人雅士之间。
插花作品多以自然花卉为主,追求简约、高雅、清新的风格。
2. 近代插花艺术:清朝末年,插花艺术开始受到西方的影响,逐渐融入了现代元素。
在民国时期,插花艺术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当时,插花艺术广泛应用于园林、宾馆、餐厅等场合,人们开始追求插花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3. 现代插花艺术:新中国成立后,插花艺术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推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插花艺术逐渐走进了普通家庭,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装饰品。
现代插花艺术注重创新和个性化,追求自然、简约、精美的风格。
4. 当代插花艺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插花艺术经历了多次创新和变革。
当代插花艺术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装饰性,同时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中国插花艺术已经走向了世界,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中国插花艺术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不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现代插花艺术注重创新和个性化,追求自然、简约、精美的风格,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插花历史发展
![中国插花历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aeb103a1eb91a37f1115cfa.png)
中国插花历史发展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文明刚刚开始发芽的时候,花就与祖先的生活息息相关。
无论是史前出土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等,都可以看到精美的花卉纹饰雕刻在上面。
中国战国时期的诗集《离骚》中有这样的话“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说明当时有采摘香花佩戴身上的时尚。
以花传情,以花、朋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可见花卉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进入了文化领域秦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插花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插花的雏形已经初步体现。
据史书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
可想而知,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
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围插花。
到了南北朝时期,插花主要被用于佛堂前的供花。
人们为了保持花朵的新鲜,开始尝试将花插入水中养殖。
《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骂,请僧行道。
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
以花献佛,祈求医病,霍然痊愈。
”这是史书中关于用容器描花水养的文字记载。
当时佛前供花以荷花与柳枝为主要花材,不讲究插花艺术造型。
在此时,人造假花开始出现。
《南齐书》载:“沙门于殿户前诵经,世祖为:感,梦见优昙钵华,……宣旨使御府以铜为华,插御床四角。
”这是我国人造花出现的最早记录。
隋唐时代是我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
插花开始在宫廷中盛行。
这时中国的插花艺术开始有了系统的技术手法和规定。
比如说牡丹插花,每年牡丹花盛开时节,宫廷中都要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
如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帏(障风)、金错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醑(欣赏)、新诗(咏)。
”“九锡”就是九个程序。
插花艺术发展史共54页PPT课件
![插花艺术发展史共54页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2ed3c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9.png)
2、日本插花发展史
• 花道:这是日本人对插花的别称。
• 道:日本人善于学习别人的东西,并将其归纳总 结出条理,使之便于学习和传授继承。把这些东 西规范化、条理化的经验称之为“道”,如花道、 剑道、柔道、茶道等都是一种“道”。
• 在日本,花道不是单纯的插花,与道德修养是联 系在一起的,被推崇为日本妇女的必修课。插花 爱好者多达四分之一。日本人把插花作为修身之 道,对插花抱有尊敬的心情、虔诚的态度,从中 寻求一种哲理,这便是花道的精神。花道是日本 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东方插花起源于中国
• ①源于佛教。这是从佛经中论证的。“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
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佛教供花有三种形式:皿花、拈花 和散花。
• ②源于民间风俗 。这是广义范畴定义的,是从手持和
佩花开始的。诗经中有曰:“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这以芍 药。”人们把花叶作为护身符,戴在身上,驱魔、祛邪,得以 平安。
• 4、洛可可时期(18世纪初)S形线条为C形线条代替,作品精 细。在西式插花中把不大对称,曲线可以自由伸展,强调柔和光洁、纤
巧精致、华丽的插花形式称之为“洛可可式风格”。它的形式显得格外 艳丽、轻松。洛可可式风格――精致优雅。
• 近几十年来,西方插花艺术呈现百花齐放,插花作品更富表 现力和装饰性,插花向花艺设计方向发展,作品越来越大型化, 实用性也越来越高。
2、日本插花发展史
• 起源与哲理
• 日本插花是东方插花主流之一,也是现代东方式插花的代表。 日本插花起源中国,最初由隋唐时期随佛教中佛前供花传入日 本,并依据我国国画原理将它形式化,在日本得到长足发展, 演变成日本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之一――花道。日本 插花是日本花道的表现,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创造,它把东方的 文化教义融入插花技艺之中,以一种尊敬的心、虔诚的态度, 并从中寻求一种哲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通过花道训 练达到身心的平衡和和谐。用花枝叶创造新的形式,这种形式 不仅是插花者稳步发展精神世界的标志,还具体表现了其感受 这些花草枝叶的美的印象。花道被当作针对四季的变迁、时间 和变化进行冥思的一种形式。花道的宗教根源和它与生老病死 的自然周期的紧密联系,使花道具备了深刻的精神内涵。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_图文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978f57db6294dd88d0d26b88.png)
(3)第二次插花高潮期(20世纪)1926年创立了草月流, 1953年河原氏受美国的邀请,首度将日本的插花介绍到国外 。1956年创办“国际花会”,分会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_图文.ppt
第一节 插花艺术的起源
一、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 • 源自佛教供花 • 源自民间风俗 二、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 源自古埃及 • 源自中国
第一节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一、东方插花发展简史 1、中国插花发展史 (1)先秦的原始阶段(前10000-公元220年)
。 (2)汉魏南北朝(220-581)的初级阶段,出
文人花则以清韵脱俗为主,花材常只一种,多则两三种。选取有点、线 机能的花木为素材,枝条流畅利落,对色彩不太注重,形式多变,高洁 清雅,不尚豪华,追求中国书法和绘画之虚灵与线条之飘洒流畅的美感 ,由此形成中国插花特有的风格。
明代(十五世紀)廳堂中立型堂 花
花材:梅、松、柏、山茶、蘭、 水仙、靈芝、天竺、柿子、如意
现瓶、盆水养插花的形式,用于佛前供花或礼 宾寄情。
(3)隋唐五代的昌盛期(581-960)每年的农历二 月十五定为“花期”--百花生日;插花艺术已经深 入人们生活当中,同棋、琴、书、画一样,插花、挂 画、点茶、焚香也成为有教养之人四项基本素养。 插花特点:
• 讲究花器与道具 • 花材择配审慎 • 对花材的保养已有研究、 • 赏花方式独特
花器:銅壼 花型:隆盛理念花 本件為明代初期形成之新 理念花代表作。花材多達 十種 , 有 十 全 之 意 。 重 心 在以瓶高為半徑所繪半圓 中 , 俯仰 有 致 , 剛 矛 並 濟 ,繁而不亂;其上以梅幹 引 向 高 遠的空 間 , 白 花 點 點 , 虛 實相 映 , 至 為 隆 重
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历程
![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83ab9c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7.png)
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历程
宋代插花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宋太宗时期。
在宋太宗的统治下,士人雅士中的文人墨客崇尚自然山水和花鸟的描绘,为插花艺术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灵感。
在著名的花草诗人杨万里亲自参与和推动下,宋代插花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宋代插花作品多以花木为主题,形式多变,注重形象逼真和自然流畅的布局。
这一时期的插花作品往往将花朵和树叶、果实、藤蔓等元素巧妙结合,营造出生动的场景和浓郁的自然氛围。
随着时代的进展,宋代插花艺术逐渐发展出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北宋初期,以庙堂和高雅社交场合为背景的宫廷插花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作品多以高贵、典雅的花卉为主题,体现了士人对自然美和高雅情趣的追求。
随着南宋时期的到来,宋代插花艺术进一步繁荣。
南宋时期的插花作品更加注重造型和细节表现,花朵的形态和颜色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南宋时期的插花艺术对花器的选择和运用也更加讲究,常常使用陶瓷、青瓷等各种材质的花器进行搭配,增加了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宋代插花艺术在时代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无论是宫廷插花还是庶民用花,都积极探索花卉的造型和布局,追求自然和谐的美感。
这一时期的插花艺术对后世的插花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插花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b19972ec19e8b8f67c1cb922.png)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内容:1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但究竟起源于何时,是怎样产生的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一说,源于佛前供花;二说,源于民间生活与习俗。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1)中国早在公元前11-3世纪的周初至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已有广义的原始插花形式出现。
这从中国的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公元前16-11世纪)和我国杰出诗人屈原(公元前340-278年)的《楚辞》中可以得到证实,如:“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引自《诗经——溱洧篇》。
此民歌是描述当时未婚男女青年手持花枝香草到溱河、洧水边踏青祭祀,谈情说爱,相聚相离时互赠芍药花以表达爱慕思念之情的风俗。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引自《诗经——东门之枌》。
荍即锦葵花(Malva sylvetris),椒即一种香草。
其意是“我看你像锦葵花般的美丽,你就送我一把鲜花椒吧”。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引自《楚辞——九歌•礼魂》。
这是描述祭神典礼后,击鼓舞花、跳舞送神的场面(图1)。
“薜荔柏兮蕙绸,荪挠兮兰旌”——引自《楚辞——九歌•湘君》。
这是指在柏木船上装饰许多薜荔(Ficus pumila)香草,船的绸帐上挂满兰蕙,用荪草饰桨,兰花饰旌,乘坐这美丽的花船去寻觅、迎接爱侣。
“桂栋兮兰僚,辛夷楣兮药房……”——引自《楚辞——九歌•湘夫人》。
这是描述用芬芳的花草装饰屋栋、门楣和门庭,期盼和等待心上人到来的情景(图2)。
(2)佛教是在公元前206-8年的西汉时期或公元25-220年的东汉时期才传入我国的,比周初和春秋战国时期要晚1 000年左右的时间。
由此确信中国插花起源于民间生活与习俗,非佛前供花的观点是毋庸置疑的。
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中国插花按广义概念(包括容器和非容器插制)计算至少有3 000余年历史。
按狭义概念(仅指容器中插制)计算也有近2 000年历史。
中国插花在此漫长岁月中,历经坎坷,几度兴衰,但是最终仍伴随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延绵不断地成长和发展,可谓生命力强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美的古典艺术之一,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1 原始萌芽阶段(先秦时期,公元11-3世纪)——广义概念的原始插花形式出现此时期折枝花(切花)得到广泛应用,每逢节庆之日,或踏青戏游,串亲访友以及举办祭祀活动时,先民们将折枝花插在头上(头花),佩带胸前(胸花),系于腰间或集把成束地摆放神座前,或悬挂于屋梁、船头、木车等上面,用来装扮自身载歌载舞,或美化环境,或传情抒怀,寄托心曲。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60e9293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75.png)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对花卉充满了热爱和崇敬,插花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中。
最早的插花艺术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宫廷文化。
在古代宫廷中,插花被视为一种贵族生活的象征,是宫廷礼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插花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宫廷贵族们注重花卉的品种、色彩和造型的搭配,以及插花的摆放方式。
在插花的过程中,人们注重花卉的形态美和色彩美的表现,力求达到一种和谐、平衡的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插花艺术逐渐走出宫廷,进入了寺庙和民间。
在寺庙中,插花被用来布置佛堂和室内空间,以表达对佛教的虔诚和敬仰。
而在民间,插花则成为一种装饰和烘托节日氛围的手段。
人们通过插花来装点房屋、摆放祭品,以及丰富日常生活的美感。
到了宋代,插花艺术开始有了更加丰富的发展。
在宋代的《花谱》中,详细记载了各种花卉的名称、特点和用途,为插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宋代的插花作品中,人们开始注重花卉的姿态和造型的表现,力求使插花作品更加生动、立体和有层次感。
明清时期,插花艺术进一步发展。
在明代,插花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人们开始研究插花的技巧和理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插花艺术体系。
同时,插花也开始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书法、绘画等,使插花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插花艺术的引入,中国插花艺术也开始接受外来的艺术风格和观念的影响。
中国插花师们开始学习和借鉴西方的插花技巧和理论,并将其融入到中国插花艺术中。
这使得中国插花艺术更加开放和多元化,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风貌。
如今,中国插花艺术已经成为一门独特而精湛的艺术门类,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中国插花师们不断创新和探索,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更加富有艺术性和创意性的插花作品。
总的来说,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从古代宫廷到寺庙民间,再到近代的创新和开放,中国插花艺术不断融合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及发展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bc53f0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19.png)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及发展插花艺术为中华民族最优美的⽂化表现之⼀,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精深,是中国⽂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化刚刚开始发芽阶段,花就与祖先的⽣活息息相关。
⽆论是史前出⼟的陶器⽟器青铜器等等,都可以看到精美的花卉纹饰雕刻在上⾯。
中国战国时期的诗集《离骚》中有这样的话“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兮,集芙蓉以为裳”,说明当时有采摘⾹花佩戴⾝上的习俗。
以花传情,以花明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可见花卉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进⼊了⽂化领域。
《楚辞·九歌·礼魂》中记载:成礼兮会⿎,传芭兮代舞,姱⼥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绝兮终古。
秦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插花艺术有了极⼤的发展,插花的雏形已经初步体现。
据史书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案上。
可想⽽知,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
从出⼟⽂物资料中得知:在河北望都发掘的东汉墓道壁画中,绘有⼀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红花并置于⽅形⼏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架三位⼀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所发现的唯⼀的早期中国插花。
到了南北朝时期,插花主要被⽤于佛堂前的供花。
⼈们为了保持花朵的新鲜,开始尝试将花插⼊⽔中养殖。
《南史·晋安王⼦懋传》记载:“⼦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骂,请僧⾏道。
有献莲华供养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渍其茎,欲华不萎。
如此三⽇⽽华更鲜。
”以花献佛,祈求医病,霍然痊愈。
这是史书中关于⽤容器描花⽔养的⽂字记载。
当时佛前供花以荷花与柳枝为主要花材,不讲究插花艺术造型。
兴盛发展期:隋、唐⾄五代时期隋唐时代是我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
插花开始在宫廷中盛⾏。
这时中国的插花艺术开始有了系统的技术⼿法和规定。
⽐如说牡丹插花,每年牡丹花盛开时节,宫廷中都要举⾏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常讲究的排场。
如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帏(障风)、⾦错⼑(裁剪)、⽢泉(浸)、⽟缸(贮)、雕⽂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醑(欣赏,美即美酒)、新诗(咏)。
中国插花艺术起源于何时?是如何发展的?
![中国插花艺术起源于何时?是如何发展的?](https://img.taocdn.com/s3/m/e2e850a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11.png)
中国插花艺术起源于何时?是如何发展的?据现有资料考证,中国插花艺术至今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我国古代插花有过昌盛发达时期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世界插花艺苑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追溯我国古代插花艺术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原始启蒙期(先秦时期)、初级发展期(汉、魏及南北朝)、兴盛期(隋、唐、五代)、全盛期(宋代)、缓慢发展期(元代)、成熟完善期(明代至清中期)、衰微期(清代后期)至复苏发展期(改革开放后)八个时期。
(1)原始启蒙期(先秦公元前11〜前3世纪)此时期,先祖已有了原始插花制作的意念,并形成了多种表现形式,折枝花(切花)得到广泛应用。
先民们将折枝花插在头上(头花)、佩戴在胸前(胸花),系于腰间或把成束的花摆放在神座前或悬挂于屋梁、船头、木车等上面,或用来装扮自身,或美化环境,或传情抒怀,寄托心曲。
这些情况在《诗经》、《楚辞》中有大量的记载。
(2)初级发展期(汉、魏及南北朝公元前206-581年)在河北望都发现的东汉(25〜220年)墓道壁画中,绘有一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立着六枝小红花,甚似折枝花插在陶盆中,圆盆置于方形几架之上,当为中国插花艺术产生的初期形式。
南北朝时期,容器水养插花正式见于史籍中。
文人雅士积极参与插花,极大地丰富了其文化内涵,为形成独具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做出了重要贡献。
(3)兴盛期(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在这一时期,插花在此期间已发展成为一门艺术并得到广泛普及,形成融生活、教化为一体的艺术学科。
这一时期插花已形成了多种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瓶、盘、篮、缸、筒、碗六大容器插花形式齐备,不同阶层的插花形式渐成定式,各具特色,理论著作首次问世。
在这一时期,举国上下普遍出现了以花为友、寄情花木、陶冶情操的盛况。
无论民间、寺庙或宫廷,皆盛行插花,尤以寺庙供养插花为盛,每次插千余枝,十分壮观。
插花形式不仅有瓶插、盘插,还有吊挂插花以及专门供花朵硕大的牡丹、芍药等花卉的缸插。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fcfa52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e.png)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1、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1)六朝以前,萌芽;(2)六朝“佛花”;(3)五代、唐,“宫廷花”;(4)宋,“理念花”;(5)元,“自由花”;(6)明,“文人花”;(7)清,“写景花”;(8)清后,衰败阶段。
2、三大主枝构图原理花器单位:l=h+d=花器总长名称第一主枝第二主枝第三主枝丛枝功能主体,骨架作用协调第一主枝稳定,均衡烘托整体长度1.5到2倍l2/3第一主枝2/3第二主枝植物类别木本木本草本草本3、插花技法的类型:(1)脱衣换锦法(2)虚枝实叶法(3)丛枝法4.插花艺术的功能:(1)装饰美化(2)调节小气候(3)陶冶情操(4)生产性5、插花艺术是表现植物自然美的造型艺术,凡是利用切花进行造型,以达到装饰效果的花卉艺术创作,皆可称为插花艺术。
6、插花艺术的特点:(1)时间性强(2)随意性强(3)装饰性强(4)独具自然姿色7、中国明朝著名文人袁宏道的《瓶史》,为日本文人花的逐渐兴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8、日本插花的主要形式:立花、生花、盛花、投入花、自由花等。
9、东、西方插花的主要风格和特色:1)东方插花的主要风格和特点是:(1)崇尚自然(2)注重诗画(3)注重个体线条美(4)运用不对称的自然构图(5)个性化的花卉材料(6)注重季节性(7)注重作品与艺术的统一环境2)西方插花的主要风格和特色:(1)崇尚人的力量、人的精神(2)注重花材的色彩美(3)构图形式为规则的几何形状(4)用花材种类多、数量大、色彩丰富(5)通过外表形式体现作品主题10、按花材的性质将插花分为:鲜花插花、干花插花、人造花插花11、剑山:花插,是盆和盘等浅口插花容器的主要固定和支撑工具12.花卉材料的种类:(1)根据花卉材料的形状分为线形花卉材料、丛生花卉材料、散生花卉材料和特殊花卉材料(2)按花性质分为:a、干燥花材:鲜花干制方法a、自然干燥法b、常温压制法c、冷冻干燥法d、干燥剂包埋法等b、人造花材(3)按花材在构图中的作用分为:骨架花、主体花、焦点花、填充花13.花料养护技术:保持水清洁,用水切割,烧伤切口,浸泡烫伤切口,扩大切口,深水抢救萎蔫花料,使用花料防腐剂和注水14、花材的固定技术:浅盘、阔口容器和花篮常用花泥或剑山固定;(1)花泥固定:插花造型创作中常用手法(2)剑山固定:用剑山插花,必须向容器中加入水,水位要高过剑山针座(3)瓶口支架固定:对于高瓶插花,不能使用尖山。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b0c052d3360cba1aa811dab2.png)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第一节插花艺术的起源关于插花艺术的起源,目前有几种说法,并不统一,是个有待继续查证和探讨的问题。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插花艺术虽然源远流长,但由于它的创作和欣赏都属即时性的,在摄影和录像等技术发明之前,只是短暂的艺术表现,所以传世作品极少,对其始源的考证,只能借助于地下出土文物或各类史料只言片语的记载,加之过去极少有人进行考证,故今天要得出确切的结论是有困难的。
这里只把几种有关起源的论说做一简介,以供参考。
一、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一)源自佛教供花这是目前较流行的说法。
根据有两点,一是来自日本插花界的观点,二是从佛经中论证。
1.日本插花界观点日本的插花艺术是从佛前供花发展而来,经过供花→宫廷插花→民间插花这一历程发展成今日的插花。
随着日本插花艺术的发展,许多人士都前往日本学习插花,因此把日本插花的起源推而广之,流传着插花源于佛教供花的起源论说。
2.从史书和佛经引证目前许多书籍都引用《南史》中关于盘花的段节,认为是最早的记载。
《南史》的南朝齐武帝诸子中,有关晋安王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
子懋流涕礼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胜,愿诸佛令华竞斋不萎。
’七日斋毕,华更鲜红,视罂中稍有根须,当世称其孝感。
”这段莲花供佛的记载,被认为是插花源于佛教的文征。
另外,佛经中也确有供花的条文。
佛经和《魏书》中都有“花供养”的记载。
花供养是佛教六种供养(鲜花、涂香、水、烧香、饭具、灯明)中的第一位,可见佛教供花的确是非常注重的。
(二)源自民间风俗是从广义范畴理解插花。
认为插花的原始形式是不是用器皿的手持花和佩戴花。
花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物,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很早就与花为伴,花使人产生信赖、安慰的感受,能互相沟通,人们把花(叶)作为护身符,戴在身上可驱魔祛邪,得以平安。
后逐渐发展为一种装饰,表现自己的美丽迷人,互相赠送以示爱慕和思念。
插花艺术发展史
![插花艺术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b25507f3f61fb7360b4c659d.png)
第一章 插花艺术发展史
一.东方插花艺术发展 二.东方插花艺术的特点 三.西方插花艺术发展 四.西方插花艺术的特点 五.世界插花艺术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传统插花
日本插花―― ――日本花道 (二)日本插花――日本花道
1 东方插花起源于中国 2 中国插花艺术的根基 3 发展过程
①源于佛教 南史》中关于盘花的段节, 《南史》中关于盘花的段节,“众僧以铜罂 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 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另外佛经中也 确有供花的条文佛经和魏书中都有“花供养” 确有供花的条文佛经和魏书中都有“花供养” 的记载。佛教供花有三种形式 皿花、 有三种形式: 的记载。佛教供花有三种形式:皿花、拈花 和散花。 和散花。 ②源于民间风俗 这是广义范畴定义的, 这是广义范畴定义的 , 是从手持花和佩戴 花开始的。把花作为护身符,驱魔祛邪。 花开始的。把花作为护身符,驱魔祛邪。晋 人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 人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所有,聊寄一枝春。 所有,聊寄一枝春。”
罗虬提出在插花创作的过程中, 罗虬提出在插花创作的过程中,要 注重花材之间、 注重花材之间 、 花材与容器之间 的搭配关系, 以及用其作品来装 的搭配关系 , 饰环境并与环境协调。 饰环境并与环境协调。
公元960-1368 年 公元 960-1368年。 宋代插花讲求高雅韵 960 以清雅素淡为美, 致 , 以清雅素淡为美 , 从而使插花艺术 进入精雅期,又有了31孔磁花盆、 31孔磁花盆 进入精雅期 , 又有了 31 孔磁花盆 、 六孔 花瓶等。 花瓶等。 出现了理念花,文人插花, 出现了理念花,文人插花, 理念花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0d74e3d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3.png)
日本插花艺术简史
• 日本花道起源于中国。最初在唐代 由佛前供花随佛教一起传入日本。 由使者小野妹子传入,并由此创立 日本第一个插花流派池坊流。其后 插花在僧侣中流行。
•
• 14世纪,插花步入宫廷、武士、贵族之 家。并由供花变为赏花
• 15-16世纪,是日本插花大发展时期。出 现生花、投入花、盛花、自由花等花型。 并产生众多流派
•
• 爱花之风盛极一时。每年六月二十五日 定位华朝,即百花的生日,常举行大规 模的盛会。
• 牡丹处于国花地位。人们竞相买花、赏 花成为时尚。白居易买花:帝城春色暮, 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 浅浅五束素。……家家习为常,人人迷 不悟。
宫廷举行牡丹插花盛会,程序严 格,排场豪华。
右图引自黎佩霞、范燕萍插花艺术 基础
(二)源自中国
• 中国是东方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花祭祖和互赠
花枝的风俗。 •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多寄情花草,
由此形成东方插花艺术特点。 • 日本插花由中国传入。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一、先秦的原始阶段 • 约公元前200多年,周初至春秋中期。
• 荷兰花卉发展自15世纪开始,今天,荷 兰的切花生产位于世界领先地位,插花 技艺也很有声望。
• 美国开国之初称殖民地时代,当时流行 维多利亚时代的圆形花式,故美国称其 为殖民地型。后来吸收了东方的线条设 计,使花型更趋完美。美国人巧妙地配 合商业化的需要,开发了各种新型花式 的设计、礼品设计等,使花艺设计受到 世界的重视。
•
• 右图引自王莲英、秦魁杰编 著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 提倡茗赏,格调高雅。
• 插花著作多,论述全面,为历代之冠。 有袁宏道(1568-1610年)的瓶史,张谦 德(1577-1643年)的瓶花谱,高濂的遵 生八笺.燕闲清赏,文震亨的长物志.清斋 位置,何仙郎的花案,屠本畯的瓶史月 表等。
插花历史 六朝以前及六朝时期
![插花历史 六朝以前及六朝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7530dbd1d15abe23482f4dbc.png)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从六朝之前的萌芽期至六朝初始期)第一节、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一、发源地东西方二元起源观点:西方源于古埃及,东方各国源于中国或印度。
(一)西方插花艺术发源地——古埃及例证:1、睡莲瓶花图案:公元前2500年的古埃及法老尼哈桑的墓壁上绘有睡莲瓶花图案。
(图1)2、五口插花花器:公园前2400年至1800年间的陪葬品。
(图2)古埃及对西亚和欧洲有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建筑和艺术上都表现有与金字塔的巨大、永恒、对称、均匀风格的一致性。
这与西方古典插花艺术的特点和风格也极其相似,由此也证实,古埃及是西方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二)东方插花艺术的发源地——中国印度东方式插花艺术发源地的观点论据极少,影响力甚微。
中国是东方式插花艺术的理由:1、彩陶艺术的创造:中华文明初始发展的新石器时期(约公元前7500年至4000年间)有彩陶艺术,彩陶上有各种花纹。
(图3)2、《诗经》《楚辞》中的记述:周初至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先民生活中就有了原始插花表现形式的广泛应用,如礼宾或祭祀用的花束,头花,襟花,花船,花车,花船等。
这些记载早于东方其它国家,发生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
二、原始表现形式插花艺术最初表现形式有两种观点:一说,源于佛前供花;二说,源于民间生活与习俗。
(一)源自佛教供花日本、韩国及我国部分学者持有此观点。
引证:1、《南史﹒晋安王子懋[mào]传》中“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认为这是关于中国插花最早的文字记载。
2、韩国朴善良著文《韩国的插花艺术》(《台湾园艺》152期)中写道“插花起源于印度,由印度传入中国,在传入韩国,由韩国入日本的……”文中无引证,但众所周知。
3、中日史书有记载,日本插花源于佛教供花。
公元6世纪佛教传入日本,日本遣唐使者小野妹子先后三次学习唐代的礼仪,包括佛前供花、花器、祭坛、器皿等,并不断引入日本,促进祭坛插花的兴起。
插花艺术起源于何时何地?是如何兴起的?
![插花艺术起源于何时何地?是如何兴起的?](https://img.taocdn.com/s3/m/fa17471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3.png)
插花艺术起源于何时何地?是如何兴起的?
插花艺术起源于人类爱美的天性。
旧石器时代的人们已会用兽骨来装饰自身,人类进入农耕时代后,人们将好看的花朵折下来,插于发际或戴在身上,还将各种花朵的纹样绘制在陶器、织锦上,进而将花枝插入容器中,来美化环境,用花枝、花环馈赠亲友或敬献神灵。
这些原始的花卉应用形式伴随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插花艺术。
关于插花艺术起源地,目前一致公认的是东西方二元说,即东方插花源于印度或中国;西方插花源自古埃及。
据考古发现,在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法老贝尼哈桑的墓壁上绘有睡莲瓶花的图案,以及公元前2400年至1800年间的五口插花容器。
这些最早发现的人类插花作品与容器说明古埃及是西方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关于东方插花艺术发源地,目前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起源于印度。
众所周知,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佛前供花是佛教的主要供奉法式之一。
其二是源于中国。
据《诗经》、《楚辞》记载,在周初至春秋战国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折枝花(切花)已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如礼宾或祭祀用的花束,装饰仪容佩戴的头花、襟花以及将花朵用于花屋、花船、花车、花旗等等。
这些都出现在3000年前原始插花的记述中,远
远早于东方各国,且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所以说中国是东方式插花艺术的起源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形成期 随着日本插花由极富宗教色彩的佛前供花向观赏花转变,
产生了日本插花的初期形式——立花。 室町时期,插花开始由之前的宗教性转向观赏性,随着唐物装
隋唐时期插花的盛行,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部插花理论著作——罗 虬的《花九锡》。《花九锡》不但是我国插花历史上最早的插花专著, 同时还清晰地反映了隋唐时期插花艺术发展之迅速。 隋唐时代正值中日文化交流之最盛期,也是日本传统插花艺术萌芽 时期。
四、鼎盛阶段(宋代时期)
由于宋代陶瓷业的发达,带动了插花容器的制作和改良,发明了三十一孔花器、六孔花瓶、 十九孔花插等,为花材的固定、构图、布局作出重要贡献。
民间也有了插花养护方面的理论,如《分门琐碎录》中说牡丹、芍药等先烧枝断处后插瓶, 若花现萎便再剪后浸于深水中,则色鲜如初。当时由于写意山水画,工笔花鸟画的影响作用。
插花从构图到技法上都有了中国的绘画艺术理论作为借鉴,特别是文人插花,已从写实的 技法发展到写意的技法。不像唐朝那样讲究富丽堂皇的形式与排场,而是注重花品花德及寓 意,注意内涵,以花拟人,“理念花”盛行,构图上追求线条美,突出“清”“疏”,形成 清丽疏朗而自然的风格,中国的插花艺术直到现在也是以宋代以来的插花风格为基础的
(4)发展与兴盛期 此时期插花的特点:插花形式丰富,立花进一步发展,并在江户初期随着经济发展得
以普及。受投人花与"茶花”的影响出现了新的插花形式——生花。受中国插花专著《瓶史》的影 响产生了文人花。此时立花造型有了发展
五、缓慢发展阶段(元代)
元代社会动荡,插花艺术发展缓慢。 文人雅士因避世思想滋长,追求清净和 自由自在,借花明志和消愁,随意挥洒, 无拘无束。产生了“心象花”和“自由 花”。
六、成熟完善阶段(明至清朝中叶,插花艺术系统化) 该时期,插花艺术更是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已从一般的娱乐性质走向
学术性质,渐渐地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出现了不少造诣颇深的人 物,这些人物不仅工于插花艺术,不少是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界的佼 佼者,故其理论也是与诸艺术是互相渗透的,如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 袁宏道的《瓶史》、张德谦的《瓶花谱》、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陈 淏子的《花镜》、沈复的《浮生六记》等。其中袁宏道的《瓶史》最为后 世所推崇,它代表了中国的文人插花,是现存最早的插花论著,此书在日 本的一些插花刊物里也时有被引用,日本的宏道流就是据此书理论而创立 的。
饰之风的高涨,在宫廷、寺院举行的活动中,花的装饰性开始受到 人们的关注。人们在欣赏唐物花瓶的同时开始关注插在花瓶中的花, 因而花的观赏性倾向不断高涨,促进了插花的发展。随着新样式的 出现,产生了初期的立花。立花体现了佛教的虔诚与庄严,其所强 调的装饰效果具有了实用性与观赏性。
日本插花形成时期的重要标志是诞生了《仙传抄》和《池 坊专应口传》两部著作,这也是日本插花史上非常重要的史料。
二、初级发展阶段(汉、魏及南北朝时期,出现原始容器插花)
汉代的插花艺术构图对称、形象生动、朴实浑厚。东汉末年(220年以前) 印度佛教汉文译本问世,佛前供花及佛教教义的影响促进了我国插花艺术的 发展。民间插花通过与佛事活动相结合而增添了宗教色彩,佛前供花渐兴, 寺庙插花得以发展。
汉魏六朝时期插花的类型主要以宗教插花为主,其特点是追求清静恬淡, 庄严肃穆。花材也多以与宗教有关的莲、牡丹、灵芝、果实等为主;花器主 要是各种质地和颜色的瓶、盘,类型上以瓶花和盘花为主要花型;结构上以 对称式的构图为主;色彩讲究艳丽,无明显的层次感,总体上以富丽、华美 为主。
三、兴盛发展阶段(隋、唐、五代时期,插花成为一门艺术)
隋唐时期赏花风气昌盛,插花艺术也愈加盛行。插花的形式由佛 前供花发展到了宫廷插花、民间插花。唐时,插花艺术在宫廷中风靡, 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均爱插花。与此同时,民间也开始流行插花。
唐代的插花艺术更加注重形式美。在花材的选取上,讲究雍容华 贵的气势,主要以花形硕大的牡丹,芍药为主,此外,还经常选用一 些富含吉祥的花材, 在插花的花型上也是以富贵壮丽的风格为主, 故此时期的主要类型为宫体花。
此外,《遵生八笺》、《浮生六记》等,对插花的造型也是论述得十分 生动和详尽的。这些插花理论的问世,为中国的插花艺术打下了坚实的理 论基础。清代的插花在继承了明代淡雅、清新、简洁、明快的风格基础上, 趋于华丽明艳的宫廷气派。发明了剑山,出现了谐音花、写景花。
七、衰微阶段(清代中期以后) 到了清代后期,插花受到盆景的冲击,加上战乱频繁,民生困苦,传统插花日渐衰微。
插花艺术
一 插花艺术的发展史
1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 国外插花艺术的发展史
7.1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一、原始萌芽阶段(先秦) 此时期折枝花(切花)得到广泛应用,民间有用花祭祀、借花传情、
插花饰仪的习俗,虽然这些表现形式无艺术造型,无章法和技巧,但 是极具实用性和浪漫情趣,为以后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独特风格的形成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萌芽期 8世纪初,日本花道开始萌芽,但没有规律和形
式可言。佛教的传人和发展促进了日本插花的兴起形成了 花道的雏形——寺庙祭坛插花。最初的插花型严谨面对称。
9世纪中时,日本人开始将花卉置于花瓶内观赏。 894年,日本终止了遣唐使节的派遣,日本文化逐
渐走上本国化的道路。10世纪前后,人们将瓶插花放在居 室最为显著的位置——壁龛内观赏,这种方式后来演化成 一种传统的赏花方式。
八、复苏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插花艺术得以复苏,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 的喜爱。
7.2 国外插花艺术的发展史
日本插花艺术简史
(1)日本花道的起源 日本花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日
本飞鸟时代。遣隋使节小野妹子于607609 年先后三次到访中国,他吸收了中 国佛前供花精髓,并结合日本习俗制定 了祭坛插花时花材配置的规则,同时创 建了日本插花艺术中的第一流派——池 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