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病的流行和防控要求
寨卡病毒

什么是小头症?为何之前不受人们关注的寨卡 病毒如今备受重视?
概述
小头症是一种罕见病,婴儿在子宫或 者婴儿期大脑发育异常,从而导致头 部出现非正常变小。患有小头症的婴 儿在生长发育中大脑发育困难,体格 发育明显异常,智力发育显著迟缓, 有的患儿会出现抽风、四肢僵硬或者 手足徐动及瘫痪。 寨卡病毒本身不威胁生命,但病毒可 能引发的小头症却会导致婴幼儿大脑 发育障碍,给儿童、家庭及社会带来 沉重负担。
诊断
(一)诊断依据。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二)病例定义。 1.疑似病例:符合流行病学史且有相应临床表现。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 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 (2)临床表现: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皮疹、关节 痛或结膜炎等。
临床表现
(三)小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 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孕 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 小头畸形甚至胎儿死亡。
(四)有与寨卡病毒感染相关的 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 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病例的报道,但二者之间的因果 关系尚未明确。
实验室检查
寨卡病毒应急处置
一、流行病学调查 1、个案调查:按统一的调查表对每一个病例进行调查,并核实诊 断。 2、查明本次流行的分布。 3、追踪本次流行的传染来源。 4、查清疫区中的自然条件、人群居住条件和环境卫生、卫生设施、 卫生习惯,分析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5、流行期间随时对伊蚊进行调查,计算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 容器指数等。 6、及时采集病人急性期血清和定期捕捉伊蚊分离病毒,鉴定型别。 7、必要时可对有关人员进行医学观察。
寨卡病毒预案

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寨卡病毒病(Zika)应急处理预案为做好寨卡病毒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早期发现疫情,及时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的精神和要求,特制定本处理预案。
一、成立医院寨卡病毒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魏友平副组长:黄效忠、张悦、胡晓宇、唐清美、舒秉俊、徐余波、王茜成员:陈建建、杨继敏、万水珍、段淑云、芦盛贞、熊跃、徐小平、张黎明、钟标、桂宇芳、吴敏、罗光渠、姚启文、徐迅、陈华、应为峰、孙宁、马跃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院范围中寨卡病毒病的疫情监控,疫情处理病人救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传染病防控管理组、医疗专家组、后勤保障组和秘书组。
(一)传染病防控管理组组长:张悦副组长:万水珍、段淑云、芦盛贞组员:陈智华、张黎明、谢红、彭群、宋小兰、陈敏、王超、詹军华防疫组职责为:负责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实施,提出控制疫情的意见建议、措施及效果评估、消毒隔离工作,负责寨卡病毒病的疫情报告,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
(二)医疗专家组组长:唐清美副组长:杨继敏、芦盛贞成员:陈建建、章永南、熊江琴、樊萍、张太阳、李宇丹、胡苏平、龚水萍、万锦华、冯志、何青云、徐小平、张黎明、刘冬香、郭艳、付莲英、熊年秀、涂长英、胡江敏、陈淑玲、徐爱玉、杨海兰、熊继华、李桂芳、熊琼、邝梨花、陈萍医疗专家组职责为:负责寨卡病毒病例诊治工作的技术指导,参与疑难病的会诊,积极救治病人,降低病死率。
(三)后勤保障组组长:舒秉俊副组长:罗光渠组员:熊跃、孙宁、陈华、姚启文、徐迅、马跃东后勤保障组职责为:负责后勤保障体系的系列化服务,做好媒介监测与控制,参与协调组织。
(四)信息管理组组长:唐清美副组长:吴敏、桂宇芳成员:欧阳龙明、芦盛贞、付莲英、应为峰、闵宇燕、郭小梅秘书组职责为:负责突发传染病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寨卡病毒病的防控详解

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单股正链RNA病毒 直径20nm 有包膜 包含10794个核苷酸 编码3419个氨基酸
根据基因型别分为 非洲型 亚洲型 本次美洲流行的为亚洲型
寨卡病毒主要特性
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 (第一版)
寨卡原本是非洲乌干达南部一片丛林的名字
2016年1月29日在乌干达拍摄的寨卡森林。新华/法新
1947年在乌干达Zika森林的恒河猴血清中分离 1948年在同地区的非洲伊蚊中分离 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发现人感染 1964年尼日利亚首次发现人感染寨卡感染病例,随后传播至东南亚
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 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广大区域。
临床表现
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有限资料提示可能为3-12天。 传染期:患者的传染期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患者早期产生病毒血症,并具 备传染性。大多为隐性感染,约20%出现临床症状,且症状较轻。
诊 断
(一)诊断依据。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二)病例定义。 1.疑似病例:符合流行病学史且有相应临床表现。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 或居住。 (2)临床表现: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等。 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且寨卡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
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 (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 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
寨卡病毒病应急处理预案

寨卡病毒病应急处理预案引言: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发的一种由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关节痛和结膜炎等。
寨卡病毒最初在非洲和亚洲流行,但近年来已扩散至全球范围,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危机。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一份完善的寨卡病毒病应急处理预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寨卡病毒病的特点和应急处理措施,提供一套全面有效的预案。
一、灾害背景1.1 寨卡病毒病的传播途径及特点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尤其是伊蚊(Aedes aegypti)和埃及斑蚊(Aedes albopictus)传播最为常见。
此外,寨卡病毒也可以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等方式传播。
1.2 寨卡病毒病的症状及危害寨卡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关节痛和结膜炎等。
寨卡病毒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性较大,容易导致胎儿发育不良和神经系统损伤。
此外,寨卡病毒还与格林-巴利综合征和特发性脑炎等疾病有关。
二、应急处理措施2.1 公众教育和宣传针对寨卡病毒病的应急处理,公众教育和宣传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措施。
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向公众普及寨卡病毒病的相关知识和防护措施,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和能力。
2.2 蚊虫防控措施蚊虫是寨卡病毒传播的重要媒介,因此加强对蚊虫的防控是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蚊虫防控:- 清除蚊虫滋生的场所,如清理废弃物和积水等。
- 做好个人防护,如使用蚊帐、驱蚊剂等。
- 加强蚊虫监测和宣传,提醒公众注意蚊虫防控工作。
2.3 医疗救治和监测在应急处理寨卡病毒病时,医疗救治和监测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建立健全的病例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病例。
- 加强医疗机构的医疗能力,确保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
- 做好寨卡病毒病疫情的监测和分析,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三、相关机构的职责和协调为了保障寨卡病毒病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各相关机构合作协调,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登革热及寨卡病毒病的防治 修改版1

墨西哥 萨尔瓦多 巴拿马 危地马拉 洪都拉斯
3例 3,836例 99例 1例 2例
其他输入病例国家: 澳大利亚 3例 中国台湾 1例 以色列 1例 佛得角 4,164例
委内瑞拉 7例
厄瓜多尔 6例
圭亚那 1例 苏里南 5例 法属圭亚那 1例
暴发疫情国家/地 区(5) 散发病例国家/地 区(25)
输入病例国家/地区 (16)
登革热出血
26
巴西卫生部2016年1月12日通报,
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的小头畸形病例356例。
27
寨卡病毒病皮疹及结膜炎
28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寨卡病毒 登革热 白细胞总数减少,多数病例有血小板减少。
尿常规
/
可见少量蛋白、红细胞等,可有管型出现。
-超过半数的患者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升高, 部分患者CK/CK-MB、BNP、肌钙蛋白、尿 素氮和肌酐升高。 -部分患者可出现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 -出凝血功能检查可见纤维蛋白原减少,凝 血酶原时间和部份凝血活酶时间延长,重症 病例的凝血因子Ⅱ、Ⅴ、Ⅶ、Ⅸ和Ⅹ减少
(1)发热,起病突然,体温迅速达 39°C以上,热性多呈双峰热或鞍型 热。 (2)皮疹:病后2-5日出现,1-3日内 消退,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
(3)三痛三红:头痛、眼眶痛、肌 临床症状 肉痛;颜面潮红、颈红、胸背红 (4)出血:发病后5-8日,可出现于 不同部位 (5)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可有 轻度肿大,伴触痛
33
诊断
三、寨卡病毒病 •疑似病例
•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2天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
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 • 临床表现: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皮疹、 关节痛或结膜炎等。
对付“寨卡病毒”的10招妙方

对付“寨卡病毒”的10招妙方在拉美甚至美国快速散播、造成婴儿严重畸形的寨卡病毒,目前不但无药可医,也没有预防的疫苗,那要如何防范?美国公卫官员说,寨卡病毒可能比原先设想的更恐怖,对美国造成的冲击也出乎预料,如何阻止病毒的传染还有控制蚊虫就成了重要的工作。
个人还有官方能做些什么来避免染上寨卡病毒呢?英国广播公司BBC整理出了下列的10种方法。
1.使用防蚊剂既然是经由蚊虫叮咬传染的病毒,避免被叮咬就是最重要的预防工作,美国的疾病管制中心CDC建议使用“经过测试”的防蚊剂。
要认明防蚊剂的成分,不是每种防蚊剂都能有效地避免蚊虫叮咬。
也就是含有俗称待乙妥DEET或者俗称皮卡离叮(羟乙基哌啶羧酸异丁酯)成分的防蚊剂。
专家建议的是发现有蚊虫的时候,立即按照包装上的指示使用这些防蚊剂,如果要涂抹防晒乳液的话,应该先涂抹防晒乳液、接着再使用防蚊剂,因为防晒乳液可能会盖住防蚊剂。
大部分的防蚊剂都可以供孕妇安全使用,不过最好在使用前先征询医生的意见。
2.穿长袖的衣物专家建议在可能疫区穿着宽松的长袖上装和长裤,衣料的厚度也应该要能够让蚊虫无法穿透叮咬。
另外还有一种含有氯菊酯成分、将防虫药物混入纤维内的特殊衣料,不过只有几个国家可以买得到。
要注意的是防蚊剂不要用在被衣物遮盖住的肌肤部分,因为衣物的阻挡,防蚊剂无法挥发,可能就会降低其防蚊的效果。
3.住所做好防蚊措施专家建议在疫区的时候,尽可能地“实体隔绝”你自己和蚊虫,例如随手关门、关窗还有装置纱窗。
而晚上睡觉的时候使用蚊帐,能够加多一层的保护,寨卡病毒的主要媒介就是埃及斑蚊,这是一种攻击性很强、喜欢在日间出没的蚊虫。
4.注意积水除了要小心不让蚊虫进入室内之外,更重要的就是不让蚊虫孳生,专家警告说,积水就是蚊虫孳生的温床。
美国与拉美的环保部门都要求民众注意可能让蚊虫孳生的积水之处,例如地面上、水桶内、花瓶、猫狗食盆、鸟笼以及盆栽地方的积水,这些地方都可能让蚊虫产卵、孑孓生长。
寨卡病毒病概述及防控要求

头畸形胎儿孕妇的羊水中存在寨卡病毒基因。
11月28日一名出生5分钟后死亡的小头畸形并伴其他先 天异常的新生儿,其血液及组织标本均检出寨卡病毒基
因。
据巴西卫生部门的初步调查分析,小头畸形或先天性异 常的最大风险是孕妇在怀孕的早期(1-3个月)感染寨 卡病毒。 美国CDC自巴西4例小头畸形病例中检出寨卡病毒,且其
两者之间确切病因关系也有待研究
风险评估
我国风险研判
我国与曾经或现在有寨卡病毒传播证据的国家存在持续的
人员往来,因此存在病例输入风险。
寨卡病毒病输入我国风险较大的地区包括美洲地区及东南 亚地区
根据我国伊蚊分布特征,以及既往登革热疫情形势,南方
省份为我国出现寨卡病毒传播的高风险省份
巴西和哥伦比亚(目前疫情最严重地区)近 三年出入境人数占40%-50%
中部分病例的脑组织也检出寨卡病毒;4例病例的母亲
在妊娠期间均曾出现发热和出疹。
格林-巴利综合征
2013-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毒病和登革热 混合疫情后,当地发现格林-巴利综合征异常上升 2015年,巴西寨卡病毒病疫情期间,也观察到格林-巴利 综合征的上升。巴西已监测到76名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人, 其中55%(42/76)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62% (26/42)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曾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的 症状
各国疫情
巴西是目前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2015年5月份巴西确认 本地病例。截至目前,巴西卫生当局预计已有超过150万 人感染寨卡病毒。
哥伦比亚报告25000例疑似病例,1331例确诊病例 佛得角报告超过7000例疑似病例。
寨卡病毒病防控知识

Company Logo
四 川 省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Sichu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小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 听力等改变。 越来越多研究结果提示,孕妇感染寨卡病 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 有与寨卡病毒感染相关的格林-巴利综合征 病例的报道,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 明确。
Company Logo
四 川 省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Sichu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报告国家或地区 巴西 哥伦比亚 美国 马提尼克 佛得角 法属玻里尼西亚 巴拿马 萨尔瓦多 波属圭亚那 巴拉圭 西班牙 马绍尔群岛 波多黎各 斯洛文尼亚 加拿大* 哥斯达黎加* 多米尼加* 海地* 洪都拉斯* 苏里南*
四 川 省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Sichu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ompany Logo
四 川 省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Sichu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地区分布
寨卡病毒病目前主要流行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非洲 、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等国家和地区。1947年病毒发现 至2007年以前,寨卡病毒病主要表现为散发。2007年在 太平洋岛国出现暴发疫情。2013-2014年在南太平洋的法 属波利尼西亚发生暴发疫情,报告病例约10000例。2015 年开始蔓延至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多个国家。北美洲的美国 、加拿大,亚洲及欧洲部分国家有输入病例报告。我国目 前有输入病例报道,随着蚊媒活跃季节的到来,有伊蚊分 布的地区存在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
塞卡病毒来了,你知道多少

塞卡病毒来了,你知道多少作者:来源:《健康必读》2016年第03期近期,一种名为寨卡的病毒肆虐巴西等南美诸国,并持续蔓延,目前,我国已出现了3例输入性病例。
2月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9日通报,我国确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据通报,这例患者,男性,34岁,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人,为广东省东莞市某公司工作人员,发病前有委内瑞拉旅行史。
患者于1月28日在委内瑞拉出现发热伴头晕、头痛症状,曾在当地医院接受门诊治疗,后于2月2日从委内瑞拉出发,途经我国香港特区、广东省深圳市,于5日抵达江西省赣州市赣县,6日收入赣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接受隔离治疗。
9日,国家卫计委组织的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标本复核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什么是寨卡病毒?它会造成哪些危害?在地球村时代,我国又该如何防控?请听相关专家怎么说。
小头症患儿显著增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李德新介绍,此次疫情期间,巴西小头症患儿显著增加。
“小头症是婴儿头部出现非正常变小的一种罕见病,是胎儿在子宫内大脑发育异常造成的。
孩子出生时头部异常小,造成智障、发育迟缓和癫痫发作等终身损伤。
”自2015年上半年至今,巴西小头症患儿达到3800名,而往年同期则不超过200名。
更重要的是,科研人员在患儿的大脑及孕妇的羊水中发现了寨卡病毒。
李德新表示,寨卡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多年来仅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发现过人间病例,2007年太平洋雅浦岛发生了有数万人感染的寨卡病毒疫情。
2013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出现大规模寨卡病毒疫情,感染了该地大约11%的人口。
“患者表现为轻微症状,如发烧、皮疹、关节疼痛和结膜炎等,症状通常不到1周即可消失。
然而,如果孕妇感染,胎儿将受到影响,导致新生儿小头症甚至死亡。
”截至目前,24个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国家中有22个在美洲。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卢洪洲教授介绍,寨卡来自乌干达语“Zika”,意思是“杂草”。
寨卡病毒防控方案

寨卡病毒防控方案简介寨卡病毒(Zika virus)是由寨卡病毒属(Zikavirus)引起的病毒性疾病。
该病毒主要通过蚊子传播,可以引发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
寨卡病毒的传播范围广泛,已在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爆发。
为了控制寨卡病毒的传播,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方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寨卡病毒的综合防控方案,包括个人防护措施、蚊虫防控、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内容。
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是预防寨卡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个人防护措施的建议:1.增强室内通风,并经常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2.在蚊虫密集的区域或活动场所,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尽量减少暴露皮肤的机会;3.使用有效的防蚊喷雾或涂抹防蚊霜,特别是在日落和黄昏时段,因为这是蚊虫活动的高峰期;4.在睡觉时使用蚊帐,确保蚊帐完整无虚,以防蚊虫叮咬;5.减少晚间户外活动,以避免蚊虫叮咬的可能性;6.定期检查住所中存在的蚊虫滋生源,及时清除积水、修补门窗缝隙等,以减少蚊虫滋生的环境。
蚊虫防控蚊虫是寨卡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蚊虫防控是控制病毒传播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蚊虫防控的建议:1.清除蚊虫滋生源:定期巡视周围环境,清除积水,避免形成蚊虫滋生的条件。
2.使用蚊香、灭蚊液等蚊虫驱避剂:在室内及周围空旷的场所使用蚊香或灭蚊液,以减少蚊虫的数量。
3.蚊帐使用及维护:使用符合标准的蚊帐,并保持其完整无损,确保有效地防止蚊虫叮咬。
4.室内蚊虫防护:使用窗纱、蚊窗等物品,阻止蚊虫进入室内。
5.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如使用杀虫剂应遵循使用说明,正确使用,防止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环境卫生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是预防寨卡病毒传播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环境卫生方面的建议:1.定期清理和清除废弃物和垃圾,以减少蚊虫滋生的环境。
2.进行定期的室内和室外消毒,以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
3.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包括清洁消毒、修补门窗、清理积水等。
4.提醒民众注意卫生习惯的养成,如勤洗手、合理咳嗽措施等。
寨卡病毒病基础知识与防控

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解析
病例监测与管理 1.病例监测与早期发现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痛的患者, 应注意理解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流行地区旅行史〕,考虑本 病的可能,并及时采样送检。此外,对于新生儿出现小头畸 形的产妇,如有可疑流行病学史,也需考虑寨卡病毒感染的 可能。
寨卡病毒病热点解读
1.我国首例诊断病例和口岸首例诊断病例 〔1〕2月14日,中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痊愈 出院,此患者34岁,有委内瑞拉旅行史,2月2日从委内瑞拉 出发,途径中国香港,深圳入境,6日承受隔离治疗。 〔2〕质检总局消息,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2月12 日从广州白云机场口岸现场检出的发热人员确诊为我国第二 例输入性病例,为口岸首例检出病例。 〔3〕2月16日,深圳皇岗口岸入境人员中发现一例自萨摩亚 归国发热人员,其诊断为我国第三例输入性病例。
应启动应急监测。媒介伊蚊应急监测区域、方法及频次要求 同登革热,可参照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指南中的应急监测进 展。
当有寨卡病毒病病例出现且以疫点为圆心200米半径范围 内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指数≥5、戒备区〔核心区外展200 米半径范围〕≥10时,或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器指数大于 20时,应启动应急媒介伊蚊控制。
世卫称寨卡有潜力成为主要的都市流行病! 目前还很难预测寨卡病毒将来的走势,但这种病毒可能在 美洲与加勒比地区更为广泛的传播。考虑蚊子生存和繁殖环 境扩张,随着北半球气候逐渐转暖,其有潜力成为主要的都 市流行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寨卡病毒病热点解读
5.寨卡病毒病会像埃博拉出血热威胁全世界吗? 这两种病毒在传播方式与安康影响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埃
寨卡Zika病毒病概况和防控策略

寨卡Zika病毒病概况和防控策略
新生儿小头畸形
巴西卫生部2016年1月27日通报,自2015年第45周以来,共报告 疑似小头畸形4180例,已调查732例,其中270例(37%)确诊中 枢神经系统畸形,6/270(2.2%)寨卡病毒感染阳性
1、病毒呈球状,直径约为40~70nm,核衣壳20面体对称,外层脂质包膜; 2、病 毒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3、病毒在细胞质内复制;4、基因组RNA具 有mRNA,复制模板RNA和遗传物质RNA三种作用;5、病毒蛋白由一个单一的多蛋白 前体,经宿主蛋白酶和病毒蛋白酶切而成;6、病毒RNA复制完全在细胞质内进行, 合成全长负链RNA,形成中间体;7、子代病毒在内质网出芽,通过宿主细胞分泌通 路,转运至包膜,成熟释放。
寨卡Zika病毒病概况和防控策略
提纲
概述 流行病学 疫情概况和分布特点 防控策略和措施
防控策略和措施 实验室检测 病例确诊程序
寨卡Zika病毒病概况和防控策略
第一部分 概述
寨卡Zika病毒病概况和防控策略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
由寨卡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感染者约20%发病,临床症状温和,一般持续2-7天,自限性
寨卡Zika病毒病概况和防控策略
寨卡病毒的发现
寨卡病毒的发现
1947年偶然通过黄热病监测网络在乌干达寨卡丛林的恒河猴中发 现
1948年在同一地区的非洲伊蚊中分离到寨卡病毒 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发现人感染寨卡病毒 1954年从西非“黄疸”暴发中的病人分离到寨卡病毒 病毒在自然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循环 同属的病毒:登革病毒、乙脑病毒、黄热病毒等
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的须知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一、病原学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恒河猴中发现。
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40-70nm,有包膜,包含10794个核苷酸,编码3419个氨基酸。
根据基因型别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本次美洲流行的为亚洲型。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
该病毒可被60℃以上温度、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灭活。
二、流行病学特征(一)传染源寨卡病毒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寨卡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二)传播途径1.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埃及伊蚊为最重要的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2.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
血液传播和性传播:截至目前,已各报告1例可能通过输血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的病例。
(三)人群易感性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
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
三、临床表现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现有资料提示可能为3-12天。
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关节痛、肌肉痛、结膜炎等。
感染寨卡病毒后,约80%的人为隐性感染,仅有20%的人出现上述临床症状,一般持续2-7天后自愈,重症和死亡病例少见。
四、实验室检查(一)一般检查血常规:部分病例可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二)血清学检查1.寨卡病毒IgM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荧光法等进行检测。
2.寨卡病毒中和抗体检测:采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检测血液中和抗体。
应尽量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开展检测。
寨卡病毒抗体与同为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和西尼罗病毒抗体等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易于产生假阳性,在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三)病原学检查1.病毒核酸检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寨卡病毒。
20160411 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概述

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 白纹伊蚊广泛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西藏
一线及以南广大区域
潜伏期和传染期
• 潜伏期
– 目前该病的潜伏期尚不清楚,有限资料提示可能为3-12天。
• 传染期
– 患者的确切传染期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患者发病早期可产生病 毒血症,具备传染性。 – 病毒血症期多为5-7天,一般从发病前2-3天到发病后3-5天,部分 病例可持续至发病后11天。 – 患者尿液可检出病毒,检出持续时间长于血液标本。
寨卡病毒病性传播预防指南(CDC)
• 男性患者发病后至少间隔6个月 • 女性患者发病后至少间隔8周 • 有寨卡病毒流行区旅行史的成年男女,在离开疫
区后至少8周以上才可准备生育
Petersen EE, et al. MMWR : 25 March 2016.
2016年我国输入性寨卡病毒病周分布
8
6 病 例4 数 2
• 病例主要发生在东北和东南部
– 东北:75%的疑似,93%的确诊 – 东南:14%的疑似,2.5%的确诊
东南亚疫情概况
• 2007-2015: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新喀里多尼亚 曾有旅行者中发生病例的零星报告 • 2016:
– 越南(4月5日)报告2例病例(未通报旅行史) – 我国台湾报告1例从泰国旅行归国的病例 – 美国报告1例从菲律宾旅行归国的病例 – 芬兰报告1例从马尔代夫旅行归国的病例 – 马来西亚、老挝等国家和地区从既往登革热疑似病例标本检出寨 卡病毒感染证据
来源: WHO ZIKA Stratigic Response framework&joint operations plan
2015年有病例报告国家蔓延至 南美和中美
新发及突发传染病的防控对策

病原体对人体危害排行榜
1. 马尔堡病毒 2. 埃博拉病毒 3. 艾滋病病毒 4. 狂犬病病毒
5. 天花病病毒 6. 鼠疫杆菌 7.SARS 病毒
8. 甲型 H1N1 病毒
9. 禽流感病毒 10. 肝炎病毒
中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分类 39种
甲类 传染病( 2 种):鼠疫、霍乱。
乙类 传染病( 26 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 征)、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013年11月1 日)、
1997 (香港)人感染高致病性 H5N1 禽流感 2002 (广东)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2009 (墨西哥)新型甲型 H1N1 流感 2012 (约旦,沙特)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 2013 (上海)人感染 H7N9 禽流感 2014 (四川)人感染 H5N6 禽流感 2015 (江西,广东 )寨卡病毒病
新发及突发传染病的防控对策
课件大纲:
✓ 新发传染病概况 ✓ 新发传染病的特点 ✓ 新发及突发传染病的危害 ✓ 近30年来新发现的病原体及传染病 ✓ 近10年新发的急性传染病 ✓ 病原体对人类危害排行榜 ✓ 中国法定传染病分类 39种 ✓ 人类如何应对新的传染病
新发现的传染病,EID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 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 性禽流感, 2013 年以前), 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寨卡病毒的流行与防控
WHO 通报, 2015 年 5 月,巴西报告首例寨卡病毒病例。 2016 年 2 月 2 日(北京时间), WHO宣布,新生儿小头症 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构成 “ 国 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 ” ,这些病例可能与寨卡病毒流行密切相关。截至 2016 年 2 月底,美洲 、大洋洲、亚洲、非洲等 36 个国家和地区 报告本地感染病例。当前寨卡病毒在全球范围的传播出 现上升 态势,疫情跨境传播风险加大,欧洲、北美等地的多个国家报 告发现输入性病例,我国大陆已出现 10 例输入性病例,同时 我国台湾也报告1 例输入性病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寨卡病毒病基本知识
寨卡病毒( )
❖ 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黄病毒” ❖ 病毒,非洲型和亚洲型两个基因型;目前在美洲地区流行的
为亚洲型,与2013年-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亚洲型病毒相 似度最高 ❖ 1947 年,首次在乌干达森林恒河猴体内分离出 ❖ 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 ❖ 病毒在自然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循环 ❖ 同属的病毒:登革病毒、乙脑病毒、黄热病毒等 ❖ 病毒抵抗力不详,应与黄病毒属类似:不耐酸、不耐热
寨卡病毒病( )
❖ 由寨卡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 感染者约20%发病,临床症状温和,一般持续2-7
天,自限性疾病,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少见 ❖ 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关节痛、肌肉痛等 ❖ 目前尚无疫苗和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潜伏期和传染期
❖潜伏期 ❖目前该病的潜伏期尚不清楚,有资料认为
可能为3-12天 ❖传染期 ❖患者的传染期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患
❖ 1月15日,美国夏威夷,1名寨卡病毒实验室确诊 病例所生婴儿患有小头畸形,该妇女曾在2015年5 月期间前往巴西居住生活一段时间
❖ 现有资料提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与孕妇怀孕期
A () a a
来源: 2015, F.
巴西寨卡病毒感染情况
2000年,巴西新生儿小头畸形患病率为5.5例/10万活产婴儿,在 2010年时为5.7例/10万活产婴儿
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 播该病毒
传播途径
❖ 蚊媒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 ❖ 人与人之间传播 ❖ 母婴传播 ❖ 有研究自孕妇胎盘中检测出寨卡病毒,提示感染的
孕妇可能会在分娩过程中传播给新生儿 ❖ 血液传播和性传播罕见 ❖ 有可能通过输血或性接触进行传播
传播媒介—伊蚊
❖ 伊蚊为传播媒介 ❖ 主要为埃及伊蚊 ❖ 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也可能传播 ❖ 我国存在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 埃及伊蚊分布于海南省及广东雷州半岛,以及云南
哥伦比亚
❖ 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第1周,报告寨卡病毒疑 似病例1918例,临床诊断病例10837例,实验室 确诊病例776例
❖ 孕妇疑似感染病例101例,临床诊断病例459例 ❖ 本地传播最严重的加勒比州报告疑似病例1151例
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及临沧市等地区 ❖ 白纹伊蚊广泛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以南的广大
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
可能传播过程
, 2010
我国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分布图
人群易感性
❖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 易感
❖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患者可能对未来感染 具有免疫力
疫情进展
既往寨卡病毒病疫情
❖ 2006年前,人类感染病例仅14例,均散发 ❖ 2007年,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暴发(185例) ❖ 之后数年,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新喀里多
尼亚旅行者中有散发病例报告 ❖ 2013年~2014年,太平洋岛国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
暴发,报告病例约10,000例 ❖ 2014年2月,智利的复活节岛发现1例本地感染病例
最新疫情概况
❖发生本地流行的国家(地区):30个 ❖美洲的24个国家(地区):巴西、哥伦比亚
、墨西哥、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危地马拉 、法属圣马丁、巴拉圭、巴巴多斯、玻利维 亚、马提尼克、法属圭亚那、海地、苏里南 、厄瓜多尔、圭亚那、巴拿马、波多黎各、 尼加拉瓜、委内瑞拉、库拉索岛、多米尼加 、瓜德罗普、美属维京群岛
佛得角 4,164例
委内瑞拉 7例 厄瓜多尔 6例
圭亚那 1例 苏里南 5例 法属圭亚那 1例
欧洲输入病例国家:意 大利、丹麦、芬兰、德 国、葡萄牙、荷兰、西 班牙、瑞典、英国、瑞 士、奥地利
其他输入病例国家:
澳大利亚 3例
中国台湾 1例
以色列
1
例
暴发疫情国家/地 区(5)
散发病例国家/地 区(25)
相关病原学检测结果
❖11月17日巴西 研究所黄病毒实 验室发现小头畸形胎儿孕妇的 羊水中存在寨卡病毒基因
❖11月28日一名出生5分钟后死 亡的小头畸形并伴其他先天异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 传染源: ❖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
动物是该病可能的传染源 ❖ 传播媒介: ❖ 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
萨摩亚 31例 法属波利尼西,库 克群岛, 新咯里 多尼亚,瓦努阿图
哥伦比亚20,000+例
玻利维亚 1例
巴西 56,318例
巴Hale Waihona Puke 圭 6 例输入病例国家/地区 (16)
几个重点国家(地区)疫情进展
巴西
❖ 据巴西卫生部估计,2015年巴西已有大约44万130万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巴西卫生部1 月20日通报,该国上周新增报告可 能与 病毒感染有关的小头畸形例363 例、死亡3 人,累计报告3893 例小头畸形病例、死亡49人, 分布于巴西21个省的764个市
目前的患病率为前几年的将近二十倍
格林-巴利综合征
❖2013-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 毒病和登革热混合疫情后,当地发现格林巴利综合征异常上升
❖2015年,巴西寨卡病毒病疫情期间,也观 察到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上升
❖截至2015年7月13日,共监测到76名有神经 系统并发症病人,其中55%(42/76)诊断
者发病早期产生病毒血症,并具有传染性
临床表现
❖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关节痛、肌 肉痛、结膜炎等
❖约80%为隐性感染,仅20%出现临床症状 ❖一般持续2-7天后自愈 ❖轻症为主,重症和死亡病例少见 ❖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 ❖格林巴利综合症
.
临床表现的比较
新生儿小头畸形
❖ 巴西卫生部2016年1月27日通报,自2015年第45 周以来,共报告疑似小头畸形4180例,已调查732 例,其中270例(37%)确诊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6/270(2.2%)寨卡病毒感染阳性
2015年以来寨卡病毒病报告国家/地区
输入病例: 美国 6例 加拿大 1
例
墨西哥 萨尔瓦多
例 巴拿马 危地马拉 洪都拉斯
3例 3,836
99例 1例 2例
(截止2016年1月31日)
巴巴多斯 3例
波多黎各 1例
海地
1例
马提尼克 1例
法属圣马丁 1例
多米尼加共和国 10例
库拉索岛、尼加拉瓜、瓜
德罗普、美属维尔京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