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崩塌)野外调查表

合集下载

1、不稳定斜坡野外调查表

1、不稳定斜坡野外调查表

□滑坡 □崩塌 □泥石流
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
微地貌
地下水类型
地质
时代

环境

岩性
产状 ∠
构造部位
地震烈度
□陡崖□陡坡 □缓坡□平台
□孔隙水□潜水 □裂隙水□承压水 □岩溶水□上层滞水
环 境
降雨量(mm)环境
年均
最大降雨量


洪水位(m)
枯水位(m) 斜坡与河流位置 □耕地 □森林 □草地 □裸露
斜坡结构类型
□整体块状结构 □块裂结构 □碎裂结构 □散体结构
□土质斜坡 □结晶岩斜坡
□顺向斜坡 □横向斜坡
□碎屑岩斜坡 □碳酸岩斜坡 □变质岩斜坡
□平缓层状斜坡 □斜向斜坡 □反向斜坡 □特殊结构斜坡
类型
控制面结构 产状
全风化带 卸荷裂缝 长度(m) 间距(m) 深度(m) 深度(m)
□层理面 □片理或劈理面 □节理裂隙面 ∠
□裂缝填埋 □地表排水 □地下排水 □削方减载 □坡面防护 □反压坡脚 □减少振动 □支挡 □锚固 □灌浆 □植树种草 □坡改梯 □水改旱 □生物工程
□应急排危除险
□立警示牌
照片记录
录像记录
野外记录信息
遥感解译点 □是 □否 勘查点 □是 □否 测绘点 □是 □否 防灾预案 □是 □否 隐患点 □是 □否
□覆盖层与基岩接触面 □层内错动带

□构造错动带 □断层
□老滑面



土的名称及特征
下伏基岩特征
本 特 征

名称
密实度
稠度

□密 □中 □稍 □松
岩性
时代
产状 ∠

地质调查表

地质调查表
治理区名称
矿种
编号
坐标(西安80系)
X
形状
Y
长度(m)
宽度(m)
高度(m)
占地面积(m2)
体积(m3)
边坡角度(°)
是否发生过滑坡/崩塌
占用破坏土地类型
堆积物岩性描述
拟治理方式
示意图
野外实景照片
拍照时间
照片编号
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
表6工业废弃地详细调查野外记录卡片
治理区名称
矿种
编号
长度(m)
宽度(m)
矿种
编号
坐标(西安80系)
X
形状
Y
长度(m)
宽度(m)
深度(m)
直径(m)
面积(m2)
体积(m3)
塌陷坑是否稳定
伴生地裂缝(条)
地裂缝影响长度(m)
地裂缝影响宽Βιβλιοθήκη (m)影响范围(m2)破坏对象
占用破坏土地类型
拟治理方式
示意图
野外实景照片
拍照时间
照片编号
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
表5排土场详细调查野外记录卡片
治理区名称
矿种
编号
坐标(西安80系)
X
形状
Y
长度(m)
宽度(m)
高度(m)
占地面积(m2)
堆积体积(m3)
边坡坡度(°)
是否发生过滑坡/崩塌
影响范围(m2)
占用破坏土地类型
固体废弃物岩性描述
拟治理方式
示意图
野外实景照片
拍照时间
照片编号
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
表4地面塌陷坑详细调查野外记录卡片
治理区名称
占地面积(m2)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表格模板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表格模板
监测措施
□有□无
类型
□雨情□泥位□专人值守
威胁危害对象
□城镇□村寨□铁路□公路□航运□饮灌渠道□水库□电站□工厂□矿山
□农田□森林□输电线路□通讯设施□国防设施
威胁人口(人)
威胁财产(万元)
险情等级
影响范围
灾害史
发生时间(年/月/日)
死亡人口
(人)
牲畜损失(头)
房屋(间)
农田(亩)
公共设施
直接损失(万元)
□稳定性差
今后变化
趋势
□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
□稳定性差
已造成
危害
死亡人口(人)
损坏房屋
毁路(m)
毁渠(m)
其它危害
直接损失(万元)
灾情等级
户间
影响范围
潜在危害
威胁人口(人)
威胁财产(万元)
险情等级
监测现状
防治现状
监测建议
□定期目视检查□安装简易监测设施□地面位移监测
防治建议
□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搬迁避让□工程治理

4

3

2

1
N:
乡(镇)村
最小标高
水系
名称
坐标
X:
Y:
周边交通情况
泥石流沟与主河关系
主河名称
泥石流沟位于主河的
沟口至主河道距离(m)
流动方向
□左岸□右岸
泥石流沟主要参数、现状及灾害史调查
水动力类型
□暴雨□冰川□溃决□地下水
沟口巨石大小(m)
Φa
Φb
Φc
泥砂补给途径
□面蚀□沟岸崩滑□沟底再搬运
补给区位置
□上游□中游□下游

崩塌调查表

崩塌调查表

造成损失
潜在 威胁人口
威胁资产
危害 (人)
(万元)
监测 □定期目视检查 □安装简易监测设施 □地面位移监测
建议
防治 □避让 □裂缝填埋 □加强监测 □地表排水 □地下排水 □削方减载 □坡面防护
建议 □反压坡脚 □支挡 □锚固 □灌浆 □植树种草 □坡改梯 □水改旱 □减少振动
平面图:
估计 崩塌体 大小
项目名称:
调查单位:
崩塌调查表
名称
省 市 区 街道
野外 编号 统一 编号
斜坡类型
□自然 □人工 □岩质 □土质
地理位置
坐标(m)
经度: °′″
纬度: °′″
坡顶: 标高(m) 坡脚:
地 质 环 境
崩 塌 环 境
地 理 环 境
时代
地层岩性 岩性
产状
年均
降雨量(mm)
最大降雨量


地质构造
微地貌
构造部位 地震烈度 □陡崖
□陡坡
□缓坡
□平台
水文
丰水位 枯水位 斜坡与河流
(m)
(m)
位置
地下水 □孔隙水 □裂隙水 □岩溶水
土地利用 □耕地 □草地 □灌木 □森林
□裸露 □建筑
外形 特征
坡高(m)
坡长(m)
坡宽(m)
坡度(°)
坡向(°)
坡面形态 □凸 □凹 □直 □阶
岩体结构
结构类型 岩
厚度
块度(长×
裂隙组数
宽×高)
斜坡结构类型
因素
目前 稳定 程度
□稳定 □基本稳定 □不稳定 Nhomakorabea今后变化 趋势
□稳定 □基本稳定 □不稳定

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规范标准

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规范标准

表6 滑坡、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表13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表14 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特征简表泥石流调查表样例一、调查表表1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表2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表3泥石流沟严重程度(易发程度)数量化表二、填表说明泥石流调查要点泥石流沟谷在地形地貌和流域形态上往往有其特殊反映,典型的泥石流沟谷,形成区多为高山环抱的山间盆地。

流通区多为峡谷,沟谷两侧山坡陡峻,沟床顺直,纵坡梯度大。

堆积区则多呈扇形或锥形分布,沟道摆动频繁,大小石块混杂堆积,垄岗起伏不平。

对于典型的泥石流沟谷,这些区段均能明显划分,但对不典型的泥石流沟谷,则无明显的形成区、流通区与堆积区。

研究泥石流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可从宏观上判定沟口是否属泥石流沟谷,并进一步划分其区段。

调查范围应包括沟谷至分水岭的全部地段和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段,主要包括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

应调查下列内容:(1)冰雪融化和暴雨强度、前期降雨量、一次最大降雨量,一般及最大流量,地下水活动情况;(2)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松散堆积物的物质组成、分布和储量;(3)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的发育程度、切割情况、坡度、弯曲、粗糙程度。

划分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圈绘整个沟谷的汇水面积;(4)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岩层性质及风化程度,断裂、滑坡、崩塌、岩堆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可能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分布范围、储量;(5)流通区的沟床纵横坡度、跌水、急湾等特征,沟床两侧山坡坡度、稳定程度,沟床的冲淤变化和泥石流的痕迹;(6)堆积区的堆积扇分布范围、表面形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和冲淤情况;堆积物的性质、层次、厚度、一般和最大粒径及分布规律。

判定堆积区的形成历史、划分古泥石流扇和新泥石流扇,新泥石流扇的堆积速度,估算一次最大堆积量;(7)泥石流沟谷的历史。

山区公路详评阶段边坡(滑坡)、崩塌安全风险分级、路堤与高边坡监测记录样表

山区公路详评阶段边坡(滑坡)、崩塌安全风险分级、路堤与高边坡监测记录样表

附录D (资料性)详评阶段边坡(滑坡)、崩塌安全风险分级D.1边坡(滑坡)的安全风险分级表按表D.1确定。

崩塌的安全风险分级表按表D.2确定。

D.2评分表主要包括评分指标、指标权重、总分计算方式、风险分级标准4大要素:D.2.1对于评分指标,各阶段、各类型均采用两级指标体系。

这样做的好处是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便于理解与应用。

D.2.2对于指标权重,参照《在役边坡风险规程》的做法,采用排序法。

这样做的好处是,只需确定各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就能确定权重大小,避免了过多的人为干预。

2221n m n γ-+=(D- 1)式中:为权重系数,n 为评估指标项数,m 为重要性排序号,m ≤nD.2.3对于总分计算公式,主要思路为“修正系数”乘以“可能性得分”乘以“防护程度得分”乘以“后果得分”。

44551111()n m l k i ij ij j j j j i j j j R H P V r r x r x r x αα====⎡⎤⎛⎫⎛⎫=⋅⋅⋅=⋅⋅⋅ ⎪ ⎪⎢⎥⎣⎦⎝⎭⎝⎭∑∑∑∑ (D- 2)式中:R 为风险总分;α为修正系数,根据变形迹象等决定性因素对总分进行修正,取1.0~1.5之间;H 、P 、V 分别为可能性得分、防护水平得分、后果得分(易损性); ri 为可能性的指标类Xi 的权重, rij 为隶属于指标类Xi 的评价指标Xij 的权重, xij 为该指标的得分。

R4j 为隶属于防护水平指标类的评价指标X4j 的权重,x4j 为该指标的得分。

r5j 为隶属于后果指标的评价指标X5j 的权重,x5j 为该指标的得分。

D.2.4关于风险分级标准,主要参照的是《路堑高边坡风险指南》,并根据四川历史灾害数据评分统计结果对其作出一定的调整。

评分采用三级风险。

表D.1 边坡(滑坡)安全风险分级表表D.1崩塌安全风险分级表附录E (资料性) 监测记录样表变形监测格式和样表E.1变形监测样表观测项目:水平位移沉降位移工程名称: 编号: 技术员: 分项技术负责人: 监理工程师: 日期:人工监测记录格式样表E.2人工监测记录格式样表记录员: 日期:其他监测内容格式表E.3变形监测样表()监测报表第次工程名称:报表编号:天气:观测者:计算者:测试日期:年月日项目负责人:监测单位:注:应视边坡工程及测点变形情况,定期绘制点的数据变化曲线图。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调查表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调查表
程度
□稳定性好
□稳定性较差
□稳定性差
今后变化
趋势
□稳定性好
□稳定性较差
□稳定性差
堆积体特征
长度
(m)
宽度
(m)
厚度
(m)
体积
(m3)
坡度
(°)
坡向
(°)
坡面形态
稳定性
□凸□凹
□直□阶
□稳定性好
□稳定性较差
□稳定性差
可能失稳
因素
□降雨□地震□人工加载□开挖坡脚□坡脚冲刷□坡脚浸润
□坡体切割 □风化□卸荷□动水压力□爆破振动
目前稳定
程度
□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
□稳定性差
今后变化
趋势
□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
□稳定性差
已造成
危害
死亡人口(人)
损坏房屋
毁路(m)
毁渠(m)
其它危害
直接损失(万元)
灾情等级
户间
□特大(人)
威胁财产(万元)
险情等级
□特大型□大型
□中型□小型
监测建议
□定期目视检查□安装简易监测设施□地面位移监测
H10分钟max
H10分钟cp
沟口扇形地
特征
扇形地完整性(%)
扇面冲淤变幅
±
发展趋势
□下切□淤高
扇长(m)
扇宽(m)
扩散角(°)
挤压大河
□河形弯曲主流偏移□主流偏移□主流只在高水位偏移□主流不偏
地质构造
□顶沟断层□过沟断层□抬升区□沉降区□褶皱□单斜
地震烈度(度)
不良地质体
情况
滑坡
活动程度
□严重□中等□轻微□一般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1)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参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和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及有关单位共同起草。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殷跃平、张作辰、张茂省、郑万模、魏伦武、吴树仁、张永双、张开军、李晓春、胡瑞林、鄢毅、王军、王治华、李媛、孟辉、杨旭东、侯春堂、杨冰。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解释。

引言为规范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指导全国地质灾害高发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开展,制定本规范。

二十多年来,我国先后在全国有计划地开展了1∶50万环境地质调查、大江大河和重要交通干线沿线地质灾害专项调查工作。

1999年以来开展了约700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初步摸清了我国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划分了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了群测群防体系,有效减轻了地质灾害损失。

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呈加剧趋势,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亟需系统翔实,尤其是更大比例尺精度更高的调查资料。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将在全国地质灾害高发区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进行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区划,将围绕人民生命、财产、生存环境和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重要矿山、国家级或省级旅游景区开展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比例尺:1∶50000),为各级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实施地质灾害预警工程提供基础依据。

全文共分十四章,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总则、基本规定、调查分级、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调查、滑坡灾害调查、崩塌灾害调查、泥石流灾害调查、不稳定斜坡灾害调查、基本调查方法、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基本原则、设计编写和成果报告编制、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等内容。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1∶50000)错误!未指定书签。

本标准规定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的目的任务、内容、控制精度及基本调查方法。

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

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

表6 滑坡、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表13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表14 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特征简表泥石流调查表样例一、调查表表1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表2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二、填表说明泥石流调查要点泥石流沟谷在地形地貌和流域形态上往往有其特殊反映,典型的泥石流沟谷,形成区多为高山环抱的山间盆地。

流通区多为峡谷,沟谷两侧山坡陡峻,沟床顺直,纵坡梯度大。

堆积区则多呈扇形或锥形分布,沟道摆动频繁,大小石块混杂堆积,垄岗起伏不平。

对于典型的泥石流沟谷,这些区段均能明显划分,但对不典型的泥石流沟谷,则无明显的形成区、流通区与堆积区。

研究泥石流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可从宏观上判定沟口是否属泥石流沟谷,并进一步划分其区段。

调查范围应包括沟谷至分水岭的全部地段和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段,主要包括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

应调查下列内容:(1)冰雪融化和暴雨强度、前期降雨量、一次最大降雨量,一般及最大流量,地下水活动情况;(2)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松散堆积物的物质组成、分布和储量;(3)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的发育程度、切割情况、坡度、弯曲、粗糙程度。

划分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圈绘整个沟谷的汇水面积;(4)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岩层性质及风化程度,断裂、滑坡、崩塌、岩堆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可能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分布范围、储量;(5)流通区的沟床纵横坡度、跌水、急湾等特征,沟床两侧山坡坡度、稳定程度,沟床的冲淤变化和泥石流的痕迹;(6)堆积区的堆积扇分布范围、表面形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和冲淤情况;堆积物的性质、层次、厚度、一般和最大粒径及分布规律。

判定堆积区的形成历史、划分古泥石流扇和新泥石流扇,新泥石流扇的堆积速度,估算一次最大堆积量;(7)泥石流沟谷的历史。

历次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频数、规模、形成过程、爆发前的降水情况和爆发后产生的灾害情况。

水工环地质野外调查表

水工环地质野外调查表
水动力类型
□暴雨□冰川□溃决□地下水
沟口巨石大小(m)
φa
φb
φc
泥砂补给途径
□面蚀□沟岸崩滑□沟底再搬运
补给区位置
□上游□中游□下游
降雨特征
H年max
H年cp
H日max
H日cp
H时max
H时cp
H10分钟max
H10钟cp
沟口
扇形地
特征
扇形地完整性(%)
扇面冲淤变幅
±
发展趋势
□下切□淤高
扇长(m)
扇宽(m)
扩散角(°)
挤压大河
□河形弯曲主流偏□主流偏移□主流只在高水位偏移□主流不偏
地质构造
□顶沟断层□过沟断层□抬升区□沉降区□褶皱□单斜
地震裂度(度)
不良
地质体
情况
滑坡
活动程度
□严重□中等□轻微
规模
□大□中□小
人工弃体
活动程度
□严重□中等□轻微
规模
□大□中□小
自然堆积
活动程度
□严重□中等□轻微
附表1
民井调查记录表
野外编号
室编号
井名
图幅名称
井口标高(m)
坐标
X Y Z
井的位置
井深(m)
井台高度(m)
井口直径(m)
井底直径(m)
距地表水(m)
静水位埋深(m)
出水量
L/S
m3/d
气温(0C)
水温(0C)

气味
口味
透明度
井的类型
建井时间
井壁结构
洗井纪录
距污水坑(m)
水位动态
开采时水位变化
水样编号

DD 2008-02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

DD 2008-02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 D2008-02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中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10月目 次前言 (III)引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1)3.1 目的 (1)3.2 任务 (1)4 基本要求 (2)5 调查区分级 (2)5.1 危害对象的确定及等级划分 (2)5.2 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 (2)5.3 调查区分级 (2)5.4 调查基本工作量 (3)6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调查 (4)6.1 一般规定 (4)6.2 地形地貌 (4)6.3 地质构造 (4)6.4 岩(土)体工程地质 (4)6.5 地表水和地下水 (5)6.6 环境因素 (5)6.7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5)7 滑坡灾害调查 (5)7.1 基本要求 (5)7.2 滑坡灾害核查 (8)7.3 滑坡灾害调查 (8)7.4 滑坡灾害测绘 (8)7.5 滑坡勘查 (8)8 崩塌灾害调查 (9)8.1 基本要求 (9)8.2 崩塌灾害调查 (9)8.3 崩塌灾害测绘 (10)8.4 崩塌灾害勘查 (10)9 泥石流灾害调查 (11)9.1 基本要求 (11)9.2 泥石流调查 (14)9.3 泥石流灾害测绘 (14)9.4 泥石流灾害勘查 (15)10 不稳定斜坡调查 (15)10.1 基本要求 (15)10.2 不稳定斜坡调查 (16)10.3 不稳定斜坡测绘 (16)10.4 不稳定斜坡结构和软弱结构面勘查 (16)11 基本调查方法 (16)11.1 资料收集 (16)11.2 遥感调查 (17)11.3 地面调查 (19)11.4 钻探 (19)11.5 山地工程 (20)11.6 物探 (20)11.7 测试与试验 (20)12 设计编写和成果报告编制 (21)12.1 设计书编写 (21)12.2 成果报告编写 (22)13 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 (23)13.1 质量检查 (23)13.2 最终成果验收 (24)附录A (规范性附录)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野外调查表 (25)附录B (资料性附录)岩体结构分类表 (33)附录C (资料性附录)土体的主要宏观结构类型 (34)前 言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A.1滑坡调查表

A.1滑坡调查表
□专业监测
□县级监测预警□市级监测预警□省级监测预警□国家级监测预警
□搬迁避让
□部分搬迁避让□整村搬迁避让
□工程治理
□裂缝填埋□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削方减载□坡面防护□反压坡脚□支挡□锚固□灌浆□植树种草□坡改梯□水改旱□减少振动□生物工程
□应急排危除险
□立警示牌
遥感解译点
□是
□否
勘查点
□是
□否
测绘点
□线形□弧形
□阶形□起伏
□粘土□粉质粘土
□含砾粘土
地下水
埋深(m)
露头
补给类型
□上升泉□下降泉□溢水点
□降雨□地表水□人工□融雪
土地使用
□旱地□水田□草地□灌木□森林□裸露□建筑
变形活动特征
现今变形迹象
名称
部位
特征
初现时间
□拉张裂缝□剪切裂缝
□地面隆起□地面沉降
□剥、坠落□树木歪斜
□建筑变形□渗冒浑水
□巨型□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
平面形态
剖面形态
□半圆□矩形□舌形□不规则
□凸形□凹形□直线□阶梯□复合
结构
特征
滑体特征
滑床特征
岩性
结构
碎石含量(%)
块度(cm)
岩性
时代
产状
□可辨层次
□零乱
□≤5□5~10
□10~50□>50

滑面及滑带特征
形态
埋深(m)
倾向(°)
倾角(°)
厚度
(m)
滑带土名称
滑带土性状
诱发灾害
灾害类型
波及范围
造成损失(万元)
潜在危害
威胁房屋(户)
威胁人数(人)

地质灾害调查卡片

地质灾害调查卡片

附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表附表1-1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附表1-2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9附表6-1 地面塌陷(潜在地面塌陷)调查表调查单位:填表说明:1.此表按第一塌陷区填写一张。

同一调查点(村、组、矿山等)有多个分离的塌陷区者,应分别填写。

2.每一塌陷区的填写代表性陷坑1-3个;有2个以上陷坑者,须填写陷坑群体特征。

3.情况符合“□”后面文字内容者,在“□”中打“√”;其它描述用文字填写。

附表7-1 地裂缝调查表附表7-2 地裂缝调查表调查单位:填表说明:1.此表按第一裂缝区填写一张。

同一调查点(村、组、矿山等)有多个分离的裂缝区者,应分别填写。

2.每一裂缝区的填写代表性单缝1-3条;有2条以上裂缝者,须填写群缝(组合发育)特征。

3.情况符合“□”后面文字内容者,在“□”中打“√”;其它描述用文字填写。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填表人:检查人:审核人:照片编号:年月日填表人:检查人:审核人:照片编号:年月日附表11 村(居民点)地质灾害调查情况统计表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新疆华光地质勘察总公司附表12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情况统计表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附表13 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表表14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此卡发至地质灾害防灾负责单位和负责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印制(此卡发放至受灾害威胁的群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印制。

地质灾害调查表

地质灾害调查表
裂缝张开度(mm)
裂缝充填物及胶结度








风化带厚度(m)
卸荷带宽度(m)
危岩带顺坡长度(m)
危岩带最大宽度(m)
危岩带最大高度(m)
主崩方向(°)
凹岩腔
高度×宽度×深度(m)
落石崩塌变形情况
近期发生时间
主要特征
造成灾害
崩塌
堆积体
特征
长度
(m)
宽度
(m)
厚度
(m)
崩塌体覆盖面积(m2)
落石危害范围面积
滑坡隐患点调查表
名称
地理位置
四川省县乡(镇)村社
野外
编号




□已发生滑坡:
年月日
□潜在滑坡:
年月日
坐标
(m)
X:
Y:
海拔
(m)

室内
编号

县级邮编
统一
编号
经度:E°′″纬度:N°′″






原始
斜坡地貌
斜坡类型
岩质斜坡
结构类型
土质斜坡
地质成因类型
坡度(°)
坡高(m)
坡向(°)
□岩质
□土质
□平缓层 □顺向层 □逆向层
公共设施
直接经济
损失
(万元)
全毁
半毁
全毁
半毁
道路(km)
桥梁(座)
泥石流隐患点调查表
泥石流综合评判
4.主沟纵坡
(‰)
7.冲淤变幅
(m)
±
9.松散物储量(104m3/km2)

野外调查表

野外调查表

野外调查表
QR0109—
1
编号:
调查:审核:天
气:日期:年月日
文件编号:HYS/QP—0109 版本号:
B 修改号:1 第 10 页共 19 页
填表说明
一、地质地貌栏内容包括:
岩性:颜色、矿物成分、颗粒成分、磨圆度、分选性;
结构、胶结物、构造:构造性质和类型、岩石及构造要素的产状。

二、地貌形态栏内容包括:
地貌形态及微地貌特征。

三、岩土体特征栏内容包括:
岩体软弱结构面及风化程度。

土体粒度、软弱夹层、易液化层、密实程度。

四、沿途观察栏内容包括:
地质地貌、凹凸岸分布情况,水文地质特征。

崩塌野外调查表
编号:
调查:审核:天气:日期:年月日
滑坡地质调查表
编号:
调查:审核:天气:日期:年月日
地面塌陷野外调查表
编号:
调查: 填表: 审核: 日期: 年 月 日
地 裂
缝 野 外 调 查 表
编号:
调查:填表:审核:日期:年月日
废弃矿井野外调查表
编号:
调查:填表:审核:日期:年月日。

地质灾害表一

地质灾害表一
地质灾害调查情况统计表 调查单位 居民点名称 行政区划 经度 调查时间 纬度 面积(KM2) 人口(人)
地质灾害调查基本情况 总数 滑坡 崩塌 泥石流 地裂缝 地面塌陷 其他
地质灾害点 死亡人数(人)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地质灾害点野外编号:
总数 不稳斜坡 潜在滑坡 潜在崩塌 潜在泥石流 潜在地面塌陷
其他
地质灾害患点威胁人口(人)
威胁财产(万元) 地质灾害患点野外编号:
群测群防点 (个)
专业监测 点(个)
防灾预案 点(个)
地形地貌:
地质环境背景条件:
备注: 调查负责人: 调查单位: 填表人: 审核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滑坡、崩塌及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技术方法

滑坡、崩塌及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技术方法
目前对地质灾害类型的划分大致有2种:
广义的地质灾害:即把由地质作用或地质条件恶化导致的
自然灾害都划归为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崩塌、滑 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荒 漠化、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洪水灾害、地下水污染、地方病、 煤层自燃、矿井突水、岩爆、煤与瓦斯突出、冻土冻融、水库淤 积、水库及河湖塌岸、特殊岩土灾害、冷浸田等等。
中国滑坡灾害分布图
②地质灾害研究,有利于地质灾害防治。
要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就需要研究地 质灾害形成的机理、演化规律及其防治措 施。有许多滑坡,由于进行了监测预警与 防治措施,减少或避免了灾害损失。
如长江三峡新滩滑坡
新滩滑坡(1985),体积约3000万方, 造成长江断航,千年古镇新滩被毁。
2、地质灾害的基本类型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1995
2003.7.13
1933.8.25
60 900 600 260 500 28000
2400
滑坡摧毁6个车间,7人死亡,损失2000多万元
滑坡体变成碎屑流冲出4km,摧毁1个村庄,死亡216人。 滑坡摧毁71户民房,因提前预报无伤亡。 滑坡体堵塞印江,淹没上游一村镇,威胁下游印江县城安全。
滑坡威胁车站安全,治理费9000万元。 滑坡造成易贡藏布江、帕龙藏布江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桥梁冲毁,使川藏 线断路达四月之久,250万人无家可归,公路,铁路交通中断。
1995年6月10日滑坡体二道桥沟失稳,1995年10月29日三道桥沟发生滑坡,致 使长江断航12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亿元。
滑坡截断青干河,滑坡上的村庄、工厂、公路、家园毁于一旦,1200多人无家 可归,导致14余人丧生。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 发生一巨型高速滑坡,将迭溪城从100米高的台地上滑入江中,百里之内皆受 重灾,死难者达8800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性:
结构:□可辨层次 □凌乱
□崩塌 □倾倒 □滑动 □侧向扩散 □流动 □复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岩性:
时代:
产状
形态:
埋深: m 倾向: ° 倾角: °
厚度:
m 滑带土名称:
滑带土性状:
埋深:
m 补给类型:□降雨 □地表水 □人工 □融雪
□拉张裂缝 □剪切裂缝 □地面隆起 □地面沉降 □剥、坠落 □树木歪斜 □建筑变形 □渗冒混水
□避让 □裂缝填埋 □加强监测 □地表排水 □地下排水 □削方减载 □坡面防护
□反压坡脚 □支挡 □锚固 □灌溉 □植树种草 □坡改梯 □水改旱 □减少振动
剖面图:
示 意 图
调查人:
填表人:
日期: 年 月 日
□削坡过陡 □坡脚开挖 □坡后加载 □蓄水位降落 □植被破坏 □爆破振动 □渠塘渗漏 □灌溉渗漏
□暴雨 □地震 □工程活动
□稳定 □基本稳定 □不稳定 发展趋势分析 □稳定 □基本稳定 □不稳定
□降雨 □地震 □人工加载 □开挖坡脚 □坡脚冲刷 □坡脚侵润 □风化 □卸荷 □动水压力 □爆破振动
□定期目视检查 □安装简易监测设施 □地面位移监测 □深部位移监测
编号 地里 位置 主要 危害 及损失 情况 地质 环境 条件
基本 特征
影响 因素
稳定性 分析 防治 措施
行政区域 地理坐标 已造成危害
潜在威胁 微地形地貌 地层岩性 原始坡形 地质构造 地下水类型
外形特征
滑体性质 变形类型 滑床特征 滑面及滑带 地下水 变形迹象
地质因素 地貌因素 物理因素 人为因素 主导因素 目前稳定状况 复活诱发因素 监测建议 防治建议
坡高: m 坡度: ° 斜坡结构类型:
坡形:□凸形 □凹形 □平直 □阶状
构造部位:
地震烈度:
□孔隙水 □裂隙水 □岩溶水 □潜水 □承压水 □上层滞水
长(高)度:
m 宽度:
m 厚度:
m 面积:
m2
体 积:
m3 坡度: ° 坡向: °
平面形状:□半圆 □矩形 □舌形 □不规则
剖面形状:□凸形 □凹形 □直线 □阶梯 □复合
部位:
特征:
出现时间:
□节理极度发育 □结构面走向与坡面平行 □结构面倾角小于坡脚 □软弱基座
□透水层下伏隔水层 □土体/基岩接触 □破碎风化岩/基岩接触 □强/弱风化层界面
□斜坡陡峭 □坡脚遭侵蚀 □超载堆积
□风化 □冻融 □胀缩 □孔隙水压力高 □洪水冲蚀 □地震 □累进性破坏造成的抗剪强度降低 □水位陡降陡落
平面图:
◇滑坡(崩塌)野外调查表◇
名称
规模等级
发生时间





省 市 县(区)
乡(镇)
村(组)
经度:E ° ′
″ 纬度:N ° ′

毁房:
间 死亡: 人 受伤: 人 失踪:

其它:
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房屋:
间 户数: 户 人口: 人 其它:
威胁财产:
万元
□陡崖 □陡坡 □缓坡 □平台
时代:
岩性:
产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