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ch clamp膜片钳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超全的哦)
膜片钳实验技术(高级生理课程,201310)
Sutter公司微电极拉制器
P-97
P-2000
日本成茂公司微电极拉制器和抛光仪
软件系统:目前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软件系统主要是 Axon公司的Pclamp软件和HEKA公司的Patch Master 软件。在实验后期文章发表中还涉及到一些图形处 理软件,如Origin等软件。
MDC公司Pclamp采集和分析软件
膜片钳放大器的工作模式: (1).电压钳模式:在钳制细胞膜 电位的基础上改变膜电位,记 录离子通道电流的变化,记录 的是诸如通道电流;EPSC;IPSC 等电流信号。是膜片钳的基本 工作模式. (2).电流钳模式:向细胞内注入 刺激电流,记录膜电位对刺激 电流的反应。记录的是诸如动 作电位,EPSP;IPSP等电压信号。
AXON200B
MultiClamp700B
EPC10
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光学部件和光电接口:膜片钳实验是一 个微操作实验,需在显微镜下进行玻璃 电极和细胞的封接,因此需要高质量的 显微镜和成像系统,如果所用的细胞是 培养的单个细胞,需要一台倒臵相差显 微镜,而如果所用的标本是脑片或其他 组织片,所用的光学系统必须是红外微 分干涉差成像系统,这样才能“看”到 组织中的单个的细胞,才能在可视条件 下进行组织膜片钳的操作。
膜片钳记录模式
————————
细胞吸附模式
Cell-attached mode; on-cell mode 细胞内环境保持正常条件下可对离子通道的活 动进行观察记录。 到达与电极接触的膜片外部,如果刺激浴液中 加入刺激物质不能有效,则说明刺激物质是经 过细胞内第二信使介导间接起作用。 不能人为直接控制细胞内环境条件,不能确切 判定细胞内电位,不清楚膜片上的实效电位。
+
膜片钳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第27卷 第2期 运城学院学报V o.l27 N o.2 2009年4月 Journa l of Y uncheng U n i versity Apr.2009膜片钳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曹建斌(运城学院生命科学系,山西运城044000)摘 要:膜片钳技术是在电压钳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来反映细胞膜上离子通道活动的一项技术。
它对通过离子通道的离子电流进行记录,目前已发展出多种记录模式,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领域。
概括了膜片钳技术的基本原理,归纳出该技术的主要操作步骤,并对其发展与应用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膜片钳;离子通道;电生理;发展及应用中图分类号:Q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008(2009)02-0053-03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在细胞的外周有一层以脂类和蛋白质分子为主要成分的细胞膜,在细胞膜上存在有多种离子通道,细胞通过这些通道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离子通道是细胞兴奋性的基础,在细胞内及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离子通道的研究来源于生理学实验,英国学者H uxley和K atz[1]最早应用电压钳来研究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电流变化,但由于该技术对细胞的损伤大,难以使细胞膜各处的生理特性保持一致,因而逐渐被膜片钳技术所取代。
膜片钳技术为生物膜离子通道的门控动力学研究和不同离子通道的通透性以及细胞的生理特性研究提供了直接的手段。
1.膜片钳技术的基本原理膜片钳技术(patch-cla m p techni que)是在电压钳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记录流过离子通道的离子电流,来反映细胞膜上单一的(或多个的)离子通道分子活动的技术。
该技术可将一尖端经加热抛光的玻璃微电极管吸附只有几平方微米的细胞膜,在玻璃电极尖端边缘与细胞膜之间形成高阻封接,因而可通过微电极直接对膜片(细胞膜小区域)进行电压钳制,而无需使用其它微电极(如图1)。
膜片钳patch-clampppt课件
心肌钠通道,激活所需要的电压高、失活速度快、 引起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的0期去极化 。
三、离子通道的分子结构及门控机制
1.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分子结构 钠、钙和钾电压门控通道在分子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离
子通道蛋白是多亚基(subunits)构成的复合体。其中,构成孔道部 分的是α亚基。各种电压依赖的离子通道的α亚基均在膜上形成四个 跨膜区(D1-D4),钠、钙通道的四个跨膜区由共价键连接成四倍体 位于同一肽链,整个亚基只有一个N-末端和一个C-末端。钾通道的 α亚基只有一个跨膜区,功能性钾通道是四个α亚基由非共价键连接 而成的四聚体。每个跨膜区由6个呈α螺旋式的跨膜片段 (transmembrane segmants, S1-S6)及其间的连结肽链所组成。连接 S5-S6的肽链部分贯穿于膜内,是形成亲水性孔道而有选择性地让离 子通过的部分,称为孔道区(pore region)或P区。另一个重要的肽 段是S4 , S4共带4~8个正电荷,当膜电位变化时,S4螺旋构型即发 生变化,通道开放,故S4被称为电压门控性离子通道的电压感受器 (voltage sensor)。
2.内向整流钾通道的分子结构
具有内向整流性钾通道,主要指KIR,KACh, KATP等,他们与Kv通道一样由4个α亚单位对称 排列而成,但每个α亚单位只有2个跨膜螺旋片 段(M1和M2),两者由H5连接。
3.离子通道的门控机制
电压依赖性钠通道受膜电位的影响,在 不同电压影响下,通道蛋白发生构象变 化而使通道不断转换于静息态(resting state)、开放状态(open state)和失活 状态(inactive state)。
膜片钳记录法
膜片钳记录法(Patch Clamp Recording)是一种生理学实验技术,用于测量细胞膜离子通道或受体的电生理特性和活动。
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使用微型玻璃电极将一个非常小的玻璃管(称为膜片)贴附到单个细胞的表面上,从而形成一个微小的、高阻抗的突触点。
然后在膜片和细胞膜之间形成一个密封,并使用微电极或电极芯片记录跨越这个突触点的电位变化。
这种技术可以测量非常小的电流变化(尤其是亚毫安级别),因此非常适合研究离子通道和受体的活动。
通过控制细胞环境的情况,例如改变温度、pH值或添加化学物质,可以进一步调节离子通道和受体的电生理属性及其响应模式。
这种方法还可以用于研究各种细胞类型的电生理特性,包括神经元和心肌细胞等。
膜片钳记录法是一种十分精密的技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非常小心谨慎,以避免损坏细胞或膜片。
同时,该技术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设备支持,因此通常由有经验的生理学家和技术人员来执行。
总之,膜片钳记录法是一种重要的电生理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离子通道和受体的电生理学特性的关键工具之一,对于揭示神经、心血管等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也具有重要意义。
膜片钳技术
膜片钳技术膜片钳技术是一种用于夹持和夹持薄膜材料的高精度工具。
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医疗、电子、航空航天、光学等。
本文将介绍膜片钳技术的原理、应用、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膜片钳技术的原理是利用薄膜的柔性和弹性特性,将其夹持在两个夹持片之间,通过施加适当的压力来固定和控制膜片。
它的结构简单,通常由两个平行的金属夹持片组成,夹持片之间有一层薄膜,可以是金属、塑料或橡胶材料。
膜片钳技术在医疗领域中广泛应用于微创手术。
它可以用于夹持和处理各种组织样本,如血管、肾脏、肺部等。
膜片钳可以通过精确控制夹持力来保护脆弱的组织,减少手术风险和创伤。
此外,膜片钳还可以用于制作微小的缝线和缝合器,用于手术缝合和内脏重建。
在电子领域,膜片钳技术用于处理和夹持微小的电子元件。
由于膜片钳的夹持力可调节且均匀,它可以用于精确地定位和安装电子组件,确保元件之间的准确对齐和联系。
此外,膜片钳还可以用于处理柔性电路板和柔性显示屏等薄膜电子产品,保证其完整性和性能。
在航空航天领域,膜片钳技术用于夹持和固定航天器表面的绝热膜。
夹持膜片的合适压力可以确保膜片与表面的紧密贴合,提供良好的隔热性能,减少航天器受到的热能损失。
此外,膜片钳还可以用于夹持航天器的其他部件和设备,确保它们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光学领域,膜片钳技术用于夹持和夹持光学元件,如透镜、棱镜和滤光片。
膜片钳的夹持力和表面平整度可以确保光学元件的精确定位和对准度,从而提供高质量的光学性能和成像效果。
此外,膜片钳还可以用于夹持光学材料的样本,如光学薄膜和光学纤维,用于实验和测试。
膜片钳技术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具有高精度和可调节的夹持力,可以适应不同材料和应用的要求。
其次,膜片钳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操作。
此外,膜片钳具有快速响应和高灵敏度的特性,可以快速调整和控制夹持力。
最重要的是,膜片钳技术可以保护薄膜材料的完整性,减少损伤和污染的风险。
未来,膜片钳技术有许多发展方向。
膜片钳PPT课件
(二) 受体: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递质、调质、激素) 特
异性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的特殊分子。细胞膜上涉及到离子通道的主要受体:
Glu能离子型受体
激动剂
拮抗剂
AMPA
GluR1 Glu
CNQX
GluR2 AMPA
GluR3
GluR4
Kainate
GluR5 Glu
CNQX
GluR6 KA
• 配制切片液及灌流液ACSF,冻存切片液至冰水混合态 • 二元气饱和ACSF • 动物麻醉、断头、取脑、切片 • ACSF中孵育脑片至少30min • 拉制玻璃电极 • 脑片入记录槽,持续ACSF灌流1-3ml/min • 低倍镜定位,IR-DIC镜选择靶细胞
2021
23
• 玻璃微电极充灌电极内液(预配),并固定于电极夹持器 • 维持电极正压,入液,补偿液接电位 • 操纵电极尖端至靶细胞上方,压之有凹痕(快) • 撤正压,予负压,予半量钳制电压,GΩ(1min 内)封接
1. 结构研究:生化确定蛋白质氨基酸序列+X线衍 射确定结构+……
2.功能研究:电生理技术(膜片钳) +……
3.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电生理技术(膜片钳) +转 基因技术+……
2021
3
电流钳----测电压
向细胞内注入恒定或变化的电流,记录相应膜电位变化
电压钳----测电流
为负反馈系统。注入电流,同时钳制电压于固定的某值,此时注入电流恰 好与离子通道开放产生的离子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以此得知该离子流大 小及方向。
后予全量钳制电压
• 补偿C-fast,破膜 • 补偿C-slow,稳定10-15min
膜片钳技术及其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膜片钳技术及其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膜片钳技术是一种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它可以用来记录和操纵神经元的电活动,为研究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疾病提供重要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膜片钳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膜片钳技术是一种通过在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形成一个微小的孔洞,并利用微电极记录神经元内外的电位差的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精确地记录神经元的动作电位,从而了解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
膜片钳技术的原理基于电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即神经元的电活动是由离子通道的开关控制的。
通过在神经元膜上形成一个微小的孔洞,可以通过微电极记录到神经元内外的电位差,从而了解离子通道的开关状态和神经元的电活动。
膜片钳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来研究神经元的膜电位和动作电位。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在神经元膜上形成一个微小的孔洞,并利用膜片钳记录到神经元内外的电位差,从而了解神经元的电活动。
这对于研究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非常重要,有助于理解神经元的工作原理和信息传递过程。
膜片钳技术还可以用来研究离子通道的功能。
离子通道是神经元膜上的蛋白质通道,它们控制着离子在神经元膜上的通透性,从而调节神经元的电活动。
通过利用膜片钳技术,研究人员可以记录到离子通道的电流,并分析离子通道的开关状态和功能特性。
这对于研究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非常重要,有助于揭示离子通道与神经系统功能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膜片钳技术还可以用来研究突触传递和突触可塑性。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通过突触传递神经信号。
膜片钳技术可以用来记录到突触传递的电位变化,并研究突触的功能特性和可塑性。
这对于理解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和学习记忆等高级功能非常重要。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膜片钳技术的应用还包括单细胞蛋白质表达、药物筛选和基因编辑等方面。
通过将膜片钳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研究人员可以进一步探索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疾病机制,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膜片钳
在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中应用膜片钳的原因
神经传递是神经元通过化学信号传递信息的过程,在与靶细胞的突触接触中, 反应时间快。 因此,突触传递需要广泛蛋白质的协调活动。 这些蛋白质调节突 触功能的许多方面,包括:突触形成,神经元和肌肉兴奋性,钙信号,突触小 泡循环(胞吐作用和内吞作用)受体组装,定位和功能。 可以使用各种电生理 技术测量在突触处发生的电位变化,量化潜在的突触活动,通过将该技术与鉴 定突触蛋白的分子和遗传机制的工具相结合,我们可以了解该过程精确和精确 度的分子机理。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
接头处兴奋传素的影响 • 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与在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不 同,后者是在一个细胞上的电传导,前者则是在两种细 胞间信号的传递。这个过程为“电-化学-电”的传递,即 神经末梢的动作电位引起化学物质乙酞胆碱的释放,进 而触发骨骼肌的动作电位。
膜片钳技术应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兴奋的传递研究
膜片钳技术
Patch clamp technology
neuromuscular junction of C. elegans
线虫神经肌肉接头兴 奋传递研究中的应用
李 蓉
目录
膜片钳技术原理 膜片钳记录形式 神经肌肉接头 举例说明实验结果 技术的优缺点
膜片钳技术
膜片钳技术是用玻璃微电极吸管把只含1-3个离子通道、面积 为几个平方微米的细胞膜通过负压吸引封接起来,由于电极尖端与 细胞膜的高阻封接,在电极尖端笼罩下的那片膜事实上与膜的其他 部分从电学上隔离,因此,此片膜内开放所产生的电流流进玻璃吸 管,用一个极为敏感的电流监视器(膜片钳放大器)测量此电流强 度,就代表单一离子通道电流。 膜片钳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负反馈使得膜电位与指令电压 相等,在电压钳制的条件下记录膜电流。
膜片钳技术及应用
膜片钳技术及应用膜片钳技术及应用是一种常见的力学装置,由薄膜片、夹持手柄和支撑结构组成。
膜片钳可用于夹持和固定物体,并且在广泛的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下面将对膜片钳的技术原理和应用领域进行详细介绍。
膜片钳的技术原理主要基于材料的力学性质。
一般情况下,膜片钳采用弹性薄膜片作为夹持物体的夹持部分。
当施加外力使薄膜片发生形变时,薄膜片会产生力与形变量成正比的特性,这种力被称为弹性力。
通过调整薄膜片的形变程度和位置,可以达到对不同物体的夹持和固定的目的。
膜片钳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医疗行业:膜片钳被广泛用于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制造。
例如,在手术中,膜片钳可以用于夹持和固定组织、血管和器官,以便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膜片钳的特点是夹持力均匀,不会损伤组织和血管。
2. 实验室研究:膜片钳在实验室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细胞学研究中,膜片钳可以用于夹持、拉伸和操纵细胞,以研究细胞的力学特性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膜片钳还可以用于微流体实验中的液滴操纵和胶体粒子的固定。
3. 微机电系统(MEMS):膜片钳是制作微机电系统中常用的工具。
在MEMS 器件制造过程中,需要对微米级物体进行精确操纵和固定。
膜片钳结构简单,加工工艺成熟,可以实现对微米级物体的夹持和固定。
4. 机械制造:膜片钳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精密加工中,膜片钳可以用于夹持和固定零件,以确保加工精度。
另外,膜片钳还可以用于装配过程中的夹持和定位。
总的来说,膜片钳技术及其应用在医疗、实验室研究、微机电系统和机械制造等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膜片钳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夹持力均匀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力学装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膜片钳的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扩大,为各个领域的科研和应用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
膜片钳技术
膜片钳技术膜片钳技术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膜片钳技术(patch clamp technique)为了解生物膜离子单通道的门控动力学特征及通透性、选择性膜信息提供了最直接的手段。
该技术的兴起与应用,使人们不仅对生物体的电现象和其他生命现象更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于疾病和药物作用的认识也不断的更新,同时还形成了许多病因学与药理学方面的新观点。
本文拟对膜片钳的基本原理及在心血管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1膜片钳技术基本原理与特点膜片钳技术本质上也属于电压钳范畴,两者的区别关键在于:①膜电位固定的方法不同;②电位固定的细胞膜面积不同,进而所研究的离子通道数目不同。
电压钳技术主要是通过保持细胞跨膜电位不变,并迅速控制其数值,以观察在不同膜电位条件下膜电流情况。
因此只能用来研究整个细胞膜或一大块细胞膜上所有离子通道活动。
目前电压钳主要用于巨大细胞的全性能电流的研究,特别在分子克隆的卵母细胞表达电流的鉴定中发挥着其他技术不能替代的作用。
该技术的主要缺陷是必须在细胞内插入两个电极,对细胞损伤很大,在小细胞如中枢神经元,就难以实现,又因细胞形态复杂,很难保持细胞膜各处生物特性的一致。
膜片钳的基本原理则是利用负反馈电子线路,将微电极尖端所吸附的一个至几个平方微米的细胞膜的电位固定在一定水平上,对通过通道的微小离子电流作动态或静态观察,从而研究其功能。
膜片钳技术实现膜电流固定的关键步骤是在玻璃微电极尖端边缘与细胞膜之间形成高阻密封,其阻抗数值可达10~100 GΩ(此密封电阻是指微电极内与细胞外液之间的电阻)。
由于此阻值如此之高,故基本上可看成绝缘,其上之电流可看成零,形成高阻密封的力主要有氢健、范德华力、盐键等。
此密封不仅电学上近乎绝缘,在机械上也是较牢固的。
又由于玻璃微电极尖端管径很小,其下膜面积仅约1 μm2,在这么小的面积上离子通道数量很少,一般只有一个或几个通道,经这一个或几个通道流出的离子数量相对于整个细胞来讲很少,可以忽略,也就是说电极下的离子电流对整个细胞的静息电位的影响可以忽略,那么,只要保持电极内电位不变,则电极下的一小片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就不变,从而实现电位固定。
膜片钳技术及应用
膜片钳技术的应用领域
神经科学
研究神经元离子通道与动作电 位的产生和传播,以及药物对
神经元功能影响。
心血管
研究心脏离子通道与心律失常 的关系,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 的作用机制。
药理学
研究药物对离子通道的作用机 制和效果,以及新药的开发和 筛选。
其他领域
膜片钳技术还可应用于内分泌 、免疫等领域,研究相关细胞
利用膜片钳技术,可以研究神经元在长期和短期内的电生理变化,了 解学习、记忆等认知过程的神经机制。
药物筛选与开发中的应用
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
膜片钳技术可以用于研究药物对离子通道或受体电流的影响,从 而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筛选
通过膜片钳技术,可以在细胞或组织水平上快速筛选出具有特定 药理作用的药物候选物。
物或其他因素对细胞膜功能的影响。
03 膜片钳技术的应用实例
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神经元电活动的记录
膜片钳技术可以用来记录单个神经元在静息状态和刺激下的膜电位 变化,从而研究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电生理特性。
突触传递的研究
通过膜片钳技术,可以记录突触后电位,研究神经递质释放、受体 激活和信号转导等过程。
神经可塑性的研究
在医学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疾病诊断
膜片钳技术可用于检测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异常变化,从而对某些 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药物研发
通过膜片钳技术可以研究药物对离子通道的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 提供有力支持。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离子通道基因变异情况,膜片钳技术可以为个体化治疗 提供精准的用药建议。
高通量与高灵敏度
通过改进膜片钳技术的设计和材料,有望实现高通量和高灵敏度的检测, 从而能够同时记录多个细胞或同一细胞的不同活动,提高实验的效率和 精度。
膜片钳技术原理与基本操作
膜片钳技术原理与基本操作1976 年Neher 和Sakmann 建立了膜片钳技术(Patch clamp technique),这是一种以记录通过离子通道的离子电流来反映细胞膜上单一的或多数的离子通道分子活动的技术。
1981 年Hamill, Neher 等人又对膜片钳实验方法和电子线路进行了改进,形成了当今广泛应用的膜片钳实验技术。
该技术可应用于许多细胞系的研究,也是目前唯一可记录一个蛋白分子电活动的方法,膜片钳技术和克隆技术并驾齐驱给生命科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前进动力,这一伟大的贡献,使Neher 和Sakmann 获得1991 年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一、膜片钳技术的基本原理用一个尖端直径在1.5~3.0μm 的玻璃微电极接触细胞膜表面,通过负压吸引使电极尖端与细胞膜之间形成千兆欧姆以上的阻抗封接,此时电极尖端下的细胞膜小区域(膜片,patch)与其周围在电学上分隔,在此基础上固定(钳制,Clamp)电位,对此膜片上的离子通道的离子电流进行监测及记录。
基本的仪器设备有膜片钳放大器、计算机、倒置显微镜、示波器、双步电极拉制器、三轴液压显微操纵器、屏蔽防震实验台、恒温标本灌流槽、玻璃微电极研磨器。
膜片钳放大器是离子单通道测定和全细胞记录的关键设备,具有高灵敏度、高增益、低噪音及高输入阻抗。
膜片钳放大器是通过单根电极对细胞或膜片进行钳制的同时记录离子流经通道所产生的电流。
膜片钳放大器的核心部分是以运算放大器和反馈电阻构成的电流-电压(I-V)转换器,运算放大器作为电压控制器自动控制,使钳制电位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
二、操作步骤1.膜片钳微电极制作(1) 玻璃毛细管的选择:有二种玻璃类型,一是软质的苏打玻璃,另一是硬质的硼硅酸盐玻璃。
软质玻璃在拉制和抛光成弹头形尖端时锥度陡直,可降低电极的串联电阻,对膜片钳的全细胞记录模式很有利;硬质玻璃的噪声低,在单通道记录时多选用。
玻璃毛细管的直径应符合电极支架的规格,一般外部直径在1.1~1.2mm。
Patchclamp膜片钳实验学习资料
Patch clamp膜片钳实验学习资料Patch clamp膜片钳实验学习资料2011-06-03 10:26历史1976~1981年期间,两位德国细胞生物学家Erwin和Bert Sakmann所开创的膜片钳技术(patch clamp technique)为细胞生理学的研究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两位科学家1991年荣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膜片钳技术是经微弱电流信号测量为基础的,利用玻璃微电极与细胞膜封接,可测量多种膜通道电流,其值可小到pA(10-12A)量级,是一种典型的低噪声测量技术.应当注意,为测量膜通道电流,必须将膜钳制于某一固定的电位上.理论生物电信号测量基础电路中,基本组成元件为电阻器(R)、电感器(L)和电容器(C).在生物系统中,电流的值很微弱(pA,10-12A~nA,10-9A).当细胞膜Na+通道开放时,一毫秒有104Na+跨膜,相当于1.6pA.生物测量电路中存在两种导电机构(电子和离子),需特制的电极和导电液体作为二者导电的接口.生物体中的电阻器和电容器等元件,可用欧姆定律描述,但呈严重非线性特性时,用曲线描述.几个基本定律:欧姆定律:电流I流经一电阻R时,将在其两端产生电位差V=IR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一节点,所以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电路中,任何时刻,沿任一回路内所有支路或元件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电导器:电导是电导器对电流导电性能的电学量,用符号G表示,单位为西门子(S).而电阻是电路中电阻器对电流呈现阻力的电学量,用符号R表示,单位为欧姆(W).这两个电学量具有互补意义,互为倒数,即G=1/R.一个无穷大的电阻,其电导为零.电容器:电容是储存电荷的电容器的电学量,用符号C表示,单位为法拉(F).电容器的电容量与极板面积成正比,与极板之间的距离成反比,还与绝缘层的介电性质有关.当电容器两极板之间施加电压V时,则所存储的电荷Q=CV(单位:C-法拉,V-伏特,Q-库仑).细胞膜的电容常表示为每单位面积的电容量(比电容),几乎所有的脂质双分子层约有1mF/cm2的电容量.在电容器两端外接电压时,两极板之间将产生电场.细胞膜厚度约为10nm,若电压为100mv,则在膜产生很大的电场强度105V/cm.可被电压门控型离子通道的敏感机构所检测.细胞膜电路参数特征表述:脂质双分子层的介电特性可用电容C表示,离子通道则用电导G表示.可兴奋细胞膜的等效电路: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可有Im=ic+Ii=Cm(dVm/dt)+(Vm-Er)/Rm=Cm(dVm/dt)+Gm(Vm-Er)其中,Vm-膜电位(V);Im-总膜电流;ic-电容电流;Ii-离子通道电流(A/cm2);Rm-膜的比电阻(W/cm2);Gm-膜的比电导(S/cm2);Cm-膜的比电容(F/cm2);Er-静息电位,但某一离子形成Ii时,则Er被平衡电位Ei(对应于离子i)所替代.可见,离子电流Ii取决于总的膜电导Gm与驱动力(势)(Vm-Er)的乘积.一般来说,细胞膜的离子电流是单个电流之和,即Ii=INa+Ik+ICl+×.每种离子产生的电流分量如INa=GNa(Vm-ENa).微电极与导电溶液微电极是生物测量中的传感器.从导电角度来看,某些含水的离子溶液,如血液,胞浆及海水均遵守欧姆定律.电流由两种离子运载,即阳离子和阴离子.当电流流过细胞膜离子通道时,选择性由一部分离子运载.电极上的电子与溶液中的离子进行变换可能会出现误差.常用电极为银/氯化银电极.细胞膜离子通道分类电压门控通道:膜受体门控通道:胞内第二信使激活的通道:通道电流的记录模式(recording configuration)细胞贴附式:用于单通道记录全细胞记录式:研究胞内第二信使时有着特殊的优势(但破膜后细胞变形,影响记录结果,可用穿孔膜片钳技术)膜外朝外式:用于单通道记录膜内朝外式:用于单通道记录膜片钳实验系统的组成机械部件:防震工作台,屏蔽罩,仪器设备架光学部件:显微镜,视频监视器,单色光系统电子部件:膜片钳放大器,刺激器,数据采集设备,计算机系统微操纵器:机械式,机电式,液压式玻璃微电极工艺玻璃毛坯管:有软玻璃(苏打玻璃,电石玻璃)和硬玻璃(硼硅玻璃,铝硅玻璃,石英玻璃)之分.软玻璃熔点低,易抛光,但1KHz的电导率是膜片记录的主要热噪声源(有较大的介电松弛特性)硬玻璃拉制后有较窄的末梢(较高的电阻);硼硅和硅硅玻璃有较好的噪声和介电松弛特性;石英玻璃特别适用于低噪声记录,但需激光源拉制.玻璃微电极拉制工艺:垂直式拉制仪,水平拉制仪电极熔锻仪和优化处理:一是为减小电极内部与溶液之间的电容(电极末梢数微米涂敷疏水材料硅酮树脂,以阻止液膜上爬);二是为了对电极尖端作优化处理(热抛光使电极尖端光滑,以提高封接成功率).电极流灌:为防止灰尘污染,置有盖容器内并需2~3小时内使用;电极内液充灌前最好用滤纸过滤.电极夹持器:可用甲醇清洗保持清洁浴池电极:浴池电极应该有一个稳定的电极电位并且不扰乱浴液成分.通常裸露的Ag/AgCl丝作为一种良好的浴池电极.然而Ag+仅能为某些细胞所承受,需用琼脂盐桥改善.技术膜片钳的工作模式(operating mode)电压钳模式(voltage clamp,VC):电流钳模式(current clamp,CC):用已知恒定的或者时变的电流作用于细胞,测量作用电流引起的膜电位的变化.实验前准备工作细胞活性状态:活细胞寿命比较短溶液准备:一般来说,浴液模仿自然的胞外环境,电极内液取代细胞溶质(胞液).胞外用浴液以公升为单位存放于冰箱,胞内用液以小容量(5~10ml)为单位冻存,实验前解冻.必须注意pH值和渗透压,亦需过滤.某些实验前的短时间内,需要向小容积(100~500ml)的电极充灌液中补加冻存物(如ATP,GTP,荧光染料,多种第二信使等)到一个Eppendorf管.实验步骤:两个重要环节高阻封接:电极与细胞膜形成封接的过程,可用示波器来观测当对电极施加一脉冲电压时的电极电流.在电极未入液前,可观测到一平坦的电流波形,混杂有电极和夹持器的杂散电容所形成的瞬态电流;当电极入液后,2mV的脉冲将产生1mA的电流通过约2MW的电极.当电极趋近细胞膜,并形成吉欧封接,将进一步增加电极电阻和减小电极电流.为证实吉欧封接的形成,可增加放大器的增益,观察到除脉冲电压的首尾两端电容性脉冲尖端电流外,电流波形仍呈平坦状.数据记录:以全细胞记录为例吸破膜片:负压或高电压脉冲参数补偿:从电路角度观察,当施加脉冲电压时,电极入口处因电极电容,入口电阻和膜电容的存在,构成一个较复杂的RC网络.当外加测试脉冲电压或命令电压时,将产生瞬态电流响应,严重干扰预期的测试结果.因此实验记录之前需要进行参数补偿,以获得实际的结果.为了消除这些参数的瞬态影响,膜片钳放大器均设有补偿电路.快电容补偿:电极电容Cp极小,仅几个pF,相应的电路时间常数很小,故对于Cp瞬态补偿称之.慢电容补偿:细胞膜电容约为1mF/cm2,此时的充电电流需流经串联电阻Rs(约几MW),时间常数较大(约100mS),故Cm的补偿称为慢电容补偿.串联电阻补偿:串联电阻跨接于Cp与Cm之间,当有电流经过时,产生可观的压降(如Rs=5MW,Ip=2mA,其导致钳制电位误差达10mV).因此需要消除这种误差的电路措施.数据记录:设置适当的放大器的带宽注意事项溶液:浴池和电极溶液渗透压和pH值;浴液中的二价离子具有屏蔽表面膜电荷的作用;许多有机化合物不易溶于水;氯离子Cl-是水溶液和Ag/AgCl丝电极之间的主要电荷传递离子(电子导电和离子导电的接口作用);失调电压(放大器的失调电压,电极电位,液结电位等);电极流灌液补加ATP等以维持细胞信号转导或某些离子电流的衰减;来自于容器,注射器,管子,针具及非高纯度化学试剂的污染.电极:电极本身的AgCl涂层受损;电极与生理盐水之间的电位问题(电极有气泡?电极与探头虚接?浴池电极未接通等)数据采集:存在问题有泄漏校正,保持电位的选择和刺激方案,采样频率的正确选择和滤波器设置.应用单通道电流记录技术细胞贴附式记录模式:细胞贴附式是最早使用的记录模式.由于单通道电流非常微弱,因此抑制噪声非常重要.膜片钳系统中的噪声成分除电子仪器噪声,电极噪声外,尚有封接噪声.因此高阻封接或吉欧封接是技术关键.为实现高阻封接,必须注意:细胞膜表面光洁,浴液干净无杂质和灰尘污染;电极材料宜用硬质玻璃,最好抛光并涂硅酮树脂以改良介电特性,降低噪声;具体封接技术经验非常重要(电极尖粘污灰尘;电极仅用一次;酶处理细胞浴液表面残渣;电极内液含Ca2+,则必须用HEPES缓冲液,以防止其与磷酸盐形成结晶;低渗透的(10%)电极溶液比较容易形成高阻封接).离体膜片的单通道电流记录在细胞贴附式记录模式基础上,派生出的膜外朝外式和膜内朝外式,因只剩下一个微小而独立的膜片,故称之为离体膜片(cell-free patch).此时细胞内,外环境均可人工控制,自由地对膜片上的单一离子通道进行调控和实验研究.离子通道的辨识可以通过门控机制,药物激活或阻塞来辨识.单一离子电流的记录数据所有的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处于一种随机和突变性的状态.也就是说,通道在导通和非导通两种状态下随机变化,其开放(关闭)概率由跨膜电压或配体结合所控制.从数学观点来看,这种特性是非确定的,不能用确切的明显的数学方程来描述.而只有用随机分析方法来处理(阈值检测法;直方图-幅度直方图和开关持续时间直方图).全细胞记录技术基本实验步骤:进行全细胞记录(whole-cell recording,WCR)时,电极内液应是低Ca2+的.电极尖端与细胞膜接触并形成吉欧封接使膜吸穿后,电极电位随即变为负值.将幅值几毫伏的阶跃电压通过电极作用于细胞膜,立即出现电容暂态响应.调节C-fast以消除电极电容(快电容)引起的暂态误差.对电极内腔施加一脉冲负压,直到细胞膜封接区吸破,以至电流大增,噪声也加大.进行膜电容补偿.一旦WCR模式形成之后,可将微电极稍微提升以减轻对细胞的压力.WCR实验可持续至少1小时而无衰变现象.若细胞紧贴培养皿,移开微电极时,有可能形成膜外朝外式.可以开拓应用:1.此方法对所选定细胞产生最少的膜损伤,而达到改变细胞内液目的;2.仅需更换微电极对某一细胞进行连续的不同内液的全细胞记录;3.借助此方法可以在一个实验中获得宏观的和单通道的数据.全细胞记录模式中的电极充灌:标准的电极内液:pH缓冲液(10mMHEPES,调节pH2.4);Ca缓冲液(10mM EGTA+1mM Ca,给定Cai 10nM);MgATP(~2mM;使ATP酶保持活性);自由Mg2+(~1mM,在许多胞液过程中,作为一种辅助因子);GTP(~0.1mM)用于涉及研究G蛋白的实验.ATP和GTP是不稳定的.电极内液含有核苷酸时应将其保持在冰冻状态,实验过程中,融化了液体必须置于冰块上.对于长程记录(30min),应使用ATP再生式系统,以避免ATP在电极中衰减.细胞通常含有谷胱甘肽,K+和Na+通道的失活依赖于电极内液的氧化还原电位,应当灌注5mM谷胱甘肽以防止产生异常现象.谷氨酸盐,MOPS和羟乙磺酸盐可替代胞内标准阴离子(Cl-)以保持负平衡电位.F-也可作为胞内阴离子,也穿透Cl-可通透的通道.F-优于Cl-地方在于形成封接和记录的稳定性.F-与Al3+形成AlF4,它是一种G蛋白有效激活剂;F-也是一种Ca2+缓冲剂,干涉Ca依赖性过程.因此对于涉及G蛋白和胞内信使的过程,使用F-是不合适的.穿孔膜片钳技术:为克服某未知因子进入电极而使细胞功能被冲洗的缺点,在细胞贴附模式下,应用穿孔剂而形成穿孔膜片钳(perforated patch clamp).胞内的关键扩散分子不能跨越膜上生成的孔道以避免冲洗现象的发生.常用穿孔剂:制霉菌素(Nystatin)和两性霉素(Amphotericin B)Nystatin是一种多烯抗生素类药物.Nystatin孔道具有特殊的性质.Nystatin对细胞封接的抑制作用(封接时电极尖端不能有穿孔剂).Nystatin不溶于水,对光线敏感(溶液必须进行超声处理和光屏蔽).全细胞记录技术的应用:离子通道宏观性质的分析(离子通道的性质和分类-电压门控通道,膜受体激活通道,配体门控通道,胞内第二信使激活通道等);离子通道微观性质分析(单一离子通道活动的测定,离子通道的构造,分布和机能分布等);膜电容的测量及其对细胞分泌活动的研究;胞内钙离子浓度和钙通道电流的同时定量检测;组织切片的全细胞记录;植物细胞的电生理研究.重要概念小结:全细胞记录技术是四种记录模式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立全细胞模式的电路模型,可以对其功能进行电学分析,包括暂态分析,其时间常数近似为t=RsCm.对于复杂的神经细胞分析,可以采用分段建模的概念来解决.在全细胞记录模式中,电极内液与胞液之间的物质扩散与平衡,同样可以用分段建模的化学方法来分析.穿孔膜片钳是全细胞记录的派生模式,可以防止细胞内物质的流失而影响其功能.脑切片膜片钳技术优点:无需酶处理;应用高分辨率的记录技术在可分辨的神经元进行试验(组织结构相对完整);可与其它方法结合(胞内离子荧光测量,常规荧光成像,共聚焦激光扫描成象,多光子激光扫描成像)脑切片脑切片的制备与维护断头开颅切脑区置冰冷充氧盐水(1min)组织冷却(10min)修剪组织粘贴到切片台,并冰液覆盖振动切片(60~400mm,10min)切片孵育(备用(25℃以下,10h以内),实验用(32~37℃孵育约30min))(也可37℃孵育约30min 后转入25℃备用)脑组织的不同部位制备切片原则-保持神经元活性和树突不受损伤;依据所要研究的神经细胞确定切片的定位方向动物的品种与年龄新生动物-颅骨软,方便快速取出脑组织;脑组织小,置入冰冷生理盐水冷却快成年动物-脑组织坚韧,对缺氧敏感;组织髓鞘质多易致切片损伤脑切片膜片钳记录技术仪器设备样品器皿,记录腔,铂金丝,显微镜(差分干涉对比度显微镜DIC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或亮场光学显微镜BFO bright-field optics)(采用长波长的红外线可提高分辨率)电极内液和外液的配制标准电极外液:(mM,NaCl 125,KCl 2.5,CaCl2 2,MgCl2 1,NaH2PO4 1.25,NaHCO3 26,葡萄糖20)标准电极内液:依据实验目的(mM,KCl 140,MgCl2 2,CaCl2 1,EGTA 10,ATP 2,HEPES 10)切片上神经元和神经蚀质细胞的辨识视觉辨识:浅表细胞-显微镜下直接辨识;深层细胞-IR-DIC显微镜观察(也局限于4-0~50mm)荧光染料标记:染料从全细胞记录微电极注入;也可细胞浴液渗入.记录前的准备工作细胞清洗:对较深在的细胞,可用流体冲洗方法.选择细胞:好的细胞表面光滑,对比度好.记录用电极:电极相对细长以避免与物镜相触.电极阻值过大难于破膜,入口电阻(串联电阻Rs)大,也限制电极内液与细胞内部之间的物质交换.几种记录模式举例细胞贴附式:全细胞记录:膜外朝外式:双电极记录:脑切片膜片钳技术与其它方法的结合常规成像技术紫外光源(UV)照射到切片的某一区域.细胞载入荧光染料(Fura-2)后,其反射光特性发生变化.检测器可用CCD摄像机或光电倍增管PMT,均可测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荧光强度与钙通道电流.CCD的优点在于可以获得被测细胞(神经元)各个部分的图像.共聚焦成像技术激光源激发试样中的钙离子染料(Fura-2),其反射的荧光被检测.因激发光和荧光反射光在一特定的平面聚焦(共聚焦平面).因试样中的荧光仅为一薄的光学平面被检测(薄层光学断层),提高了空间分辨率,优于常规的荧光成像技术.多光子成像与常规荧光成像技术相比,提高三维分辨率;与菜聚焦成像相比,不依赖于特殊的光学设计,着眼于荧光染料的激发方式(激光源类型,波长).二-光子成像:由于激发光的波长较长,因而其散射和被吸收的概率很低;散射光子稀少以致其激发只限于一局部的焦点容积内.由于无需抑制聚焦平面以外的信息,所有的荧光光子都位于目镜之下并形成图像信息.多光子成像的优点:避免了紫外光照射对细胞的损伤(因低能量的激发波长在试样内狭窄聚焦平面内照射);减少了染料光漂白和细胞的光中毒损伤(因染料仅在试样的小范围内受照射);成像范围大(因激光波长大,穿透较深,可在样品深处收集图像信息).重要概念小结脑切片膜片钳技术是研究脑科学,特别是神经科学的重要方法.脑切片是从动物的脑区直接取出切割,其厚度可达500mm,常用的以200~300mm为宜.操作过程中,必须保持切片的活性.脑组织的结构复杂,为分清神经元的胞体,树突,突触等形态,以便于记录电极封接和记录,需要使用若干方法进行辨识(视觉辨识,荧光染料标记等).与单细胞记录类似,脑切片膜片钳记录也有细胞贴附式,全细胞,膜外朝外式等.膜片钳与成像技术结合可以得到更深入全面的信息(常规荧光成像,共聚焦激光扫描成像和多光子激光扫描成像).转自电生理网站。
膜片钳技术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膜片钳技术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前言德国物理学家Neher和Sakmann[1.2]建立的膜片钳技术(patch clamp technique)是一种以记录通过离子通道的离子电流来反映细胞上单一的(或多数的)离子通道活动的技术,已被广泛应用。
作为先进的细胞电生理技术,它一直被奉为研究离子通道的“金标准”。
应用膜片钳技术可以证实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存在,并能对其电生理特性、分子结构、药物作用机制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表明,以离子通道为靶标的药物研究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膜片钳技术;药学研究;应用Abstract [ ]The patch-clamp technique , a dominant technique in cellular electrophysiology , is always being regarded as the gold standard for ion channel research.. Application of the patch-clamp technique can demonstrate the existences of ion channels and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ion channels, including their electro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 molecular structures and the mechanism of drug action .Genomics and proteomics research ha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drugs for ion channel target would be very promising in future.Key words Patch-clamp technique ; Study on Medicinal chemistry ; Application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膜片钳技术(patch clamp technique)为了解生物膜离子单通道的门控动力学特征及通透性、选择性膜信息提供了最直接的手段,该技术的兴起与应用,使人们不仅对生物体的电现象和其它生物现象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表明,以离子通道为靶标的药物研究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膜片钳实验技术入门---基本原理与操作
膜片钳实验技术入门------基本原理与操作关兵才 李国华 刘理望按:本文乃于2003年根据较旧型号的仪器写成,后被《机能实验科学》 (郑先科主编,北大医学版,2006)收入。
因新旧仪器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大同小异,现对原文略作修改和标注,供同学们参考。
【实验目的】1. 了解膜片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2. 初步学习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电流的基本记录方法。
【实验原理】一、膜片钳技术原理简介膜片钳(patch clamp)是一种主要用于检测细胞膜离子通道活动的电生理技术,按工作方式可区分为电压钳(voltage clamp)和电流钳是最基本的工作方式,即对细胞膜电位进行人为控制,如将膜电位钳制于某一固定水平,或在此基础上再施以阶跃(step)式或斜坡式(ramp)电压刺激,同时记录跨膜电流,从而分析细胞膜通道的活动。
电流钳即人为控制经微电极对细胞进行注射的电流(等于离子通道电流与细胞膜电容电流之和),同时记录膜电位及其变化。
若注射电流为零即常用的零位钳流,用于测量细胞膜静息电位,若注射方波脉冲刺激电流,用于诱发、观测动作电位。
另外,膜片钳技术还常用于观测细胞膜电容, 从而推测分泌细胞的活动情况。
下面主要介绍其电压钳工作方式的基本原理。
(注:在电生理资料中,因通常将细胞外液和记录系统的“地”点相连作为参考点即零电位点,所以电位和电压两个概念经常混用。
)根据膜片钳实验中受检细胞膜的型式(configuration)不同,又可将膜片钳分为全细胞式(whole-cell)、细胞贴附式(cell-attached 或on-cell)、内面朝外式(inside-out)、外面朝外式(outside-out)等四种模式。
(一)全细胞式1.电压钳制和电流记录的实现图9-9为全细胞式膜片钳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9-9 全细胞膜片钳实验原理示意图A1:运算放大器;A2:单倍增益差动放大器;R f:反馈电阻;V p:电极电位(A1反向输入端电位);V c:A1同向输入端电位;C in:输入端杂散电容;C p:电极电容;Rs:串联电阻;C m:细胞膜电容;R m:细胞膜电阻;E m:细胞膜内在电位(指钳压时的细胞膜诸通道状态决定的内在Goldman-Hodgkin-Katz平衡电位);V o:A2输出端电位;V-offset:偏移电位补偿电位;C c:用于电容补偿的电容;V c(app):表观钳制电压即欲施加于受试膜片的电压;图中⊕和表示求和电路将充有电解质溶液的玻璃微电极(glass microelectrode或 recording pipette)利用负压紧密吸附于细胞表面,形成吉欧即千兆欧(109Ω)级高阻封接,进一步对微电极内施加负压、将放大器(以下简称运放)A1在深度负反馈工作状态下的“虚短路(virtual short circuit)”原理实现,即只要A1工作于线性范围内,其反向输入端的电位V p总是等于同向输入端的电位V c,这两个输入端之间虽非短路却类似于短路。
膜片钳技术
配体门控性离子通道(ligand-gated ion channel)
电压门控性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ion channel)
离子通道开关要经过三种以上状态转换:
(二)两个重要的方程:
HUST
Ohm’s law:
I=gE or E=IR or I=E/R
Nernst equation:
HUST
Cell-attached configuration
电极仅与细胞膜很小部分形成Giga-seal,不 损害细胞膜的完整性;
用于单通道记录(single-channel recording) 某一特定的离子通道 细胞不同部位的电流
内面向外式:
HUST
Inside-out configuration
Vh=-80mv Vt=-40mv Unitary
current=2.2pA
2. K+通道电流记录:全细胞记录HUST
K+通道电流记录:单通道记录HUST
Cell-attached
1 pA
Inside-out
0
50
100
150 0
50
100
150
Time (ms)
Time (ms)
3. Ca2+通道电流记录:全细胞记录HUST
电压门控(依赖性)离子通道
3. 膜片钳技术 HUST
Patch-clamp techniques
1980年前后,Neher and Sakmann实验室发明 膜片钳技术,引发电生理 技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封接阻抗: Giga-seal GΩ级 (109 Ω)
记录电流:pA级(10-12A)
Neher and Sakmann 获199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膜片钳的基本原理与应用(+protocals)
举例 二
细胞分泌研究----电位依赖性分泌
50 p A 0 -50 -100 7.96 7.92 p F 7.88 7.84 7.80 1 s 2 3
10uM forskolin
control
举例 三
细胞分泌----离子依赖性研究 --------with FLASH technology
[Ca ]i=4.72μM R=4.3/s Amp=119.9fF
二、历史和荣誉
Sakmann, Neher et al revolutionized the field of electrophysiology in 1981 with their paper “Improved patch-clamp techniques for high resolution current recording from cells and cell- free membrane patches” (Pflügers Arch. 391, 85-100). In 1991, Neher and Sakmann were rewarded for their pioneering efforts in patch-clamp recording when they jointly won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Some companys hav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Neher such as HEKA etc.
100fF 500ms flash
100fF 500ms
THANK YOU!
蛋白运输
------利用 利用PHOTOIMAGE技术研究细胞分泌、神经传导中的蛋白运输 技术研究细胞分泌、 利用 技术研究细胞分泌 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
一:应用学科
膜片钳技术的应用
膜片钳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现代细胞电生理的常规 方法,它不仅可以作为基础生物医学研究的工具,而且直 接或间接为临床医学研究服务, 目前膜片钳技术广泛应用于神经(脑)科学、心血管科 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病理生理学、中医药学、植物 细胞生理学、运动生理等多学科领域研究。 随着全自动膜片钳技术(Automatic patch clamp technology)的出现,膜片钳技术因其具有的自动化、高 通量特性,在药物研发、药物筛选中显示了强劲的生命 力。
5.对药物作用机制的研 在通道电流记录中,可分别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膜内 或膜外)施加各种浓度的药物,研究它们对通道功能的可 能影响,了解那些选择性作用于通道的药物影响人和动物 生理功能的分子机理。这是目前膜片钳技术应用最广泛的 领域,既有对西药药物机制的探讨,也广泛用在重要药理 的研究上。如开丽等报道细胞贴附式膜片钳单通道记录法 观测到人参二醇组皂苷可抑制正常和“缺血”诱导的大鼠大 脑皮层神经元L-型钙通道的开放,从而减少钙内流,对缺 血细胞可能有保护作用。陈龙等报道采用细胞贴附式单通 道记录法发现乌头碱对培养的Wistar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 钙通道有阻滞作用。
一、膜片钳技术发展历史 1976年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Neher和Sakmann首 次在青蛙肌细胞上用双电极钳制膜电位的同时,记录到 ACh激活的单通道离子电流,从而产生了膜片钳技术。 1980年Sigworth等在记录电极内施加5-50 cmH2O的负压 吸引,得到10-100GΩ的高阻封接(Giga-seal),大大降 低了记录时的噪声实现了单根电极既钳制膜片电位又记 录单通道电流的突破。 1981年Hamill和Neher等对该技术进行了改进,引进了膜 片游离技术和全细胞记录技术,从而使该技术更趋完 善,具有1pA的电流灵敏度、1μm的空间分辨率和10μs 的时间分辨率。 1983年10月,《Single-Channel Recording》一书问世,奠 定了膜片钳技术的里程碑。Sakmann 和Neher也因其杰出 的工作和突出贡献,荣获1991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 奖。
二:膜片钳技术原 膜片钳技术是用玻璃微电极吸管把只含1-3个离子通 道、面积为几个平方微米的细胞膜通过负压吸引封接起 来,由于电极尖端与细胞膜的高阻封接,在电极尖端笼 罩下的那片膜事实上与膜的其他部分从电学上隔离,因 此,此片膜内开放所产生的电流流进玻璃吸管,用一个 极为敏感的电流监视器(膜片钳放大器)测量此电流强 度,该电流强度就代表单一离子通道电流。
三: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已经不局限于离子通道。从对离子通道 (配体门控性、电压门控性、第二信使介导的离子通 道、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以及缝隙连接通道等等)的 研究发展到对离子泵、交换体以及可兴奋细胞的胞 吞、胞吐机制的研究等。
四:应用举例: 1.膜片钳技术在通道研究中的重要作 应用膜片钳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和分辨单离子通道电流 及其开闭时程、区分离子通道的离子选择性、同时可发现 新的离子通道及亚型,并能在记录单细胞电流和全细胞电 流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细胞膜上的通道数和开放概率, 还可以用以研究某些胞内或胞外物质对离子通道开闭及通 道电流的影响等。同时用于研究细胞信号的跨膜转导和细 胞分泌机制。结合分子隆和定点突变技术,膜片钳技术 可用于离子通道分子结构与生物学功能关系的研究。
膜片钳技术原理和应用
马普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广州寺右新马路4号长城大厦1419室 (邮编:510600) Tel:020-8767 9617,8767 9631 Fax:020-8767 9635 E-mail: info@
第一部分 膜片钳技术研究概况
二:应用的标本种类 使用的标本种类繁多。从最早的肌细胞(心肌、平 滑肌、骨骼肌)、神经元和内分泌细胞发展到血细胞、 肝细胞、耳窝毛细胞、胃壁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 胞、免疫细胞、精母细胞等多种细胞;从急性分散细胞 和培养细胞(包括细胞株)发展到组织片(如脑片、脊 髓片)乃至整体动物;从蜗牛、青蛙、蝾螈、爪蟾卵母 细胞发展到鸡细胞、大鼠细胞、人细胞等等;从动物细 胞发展到细菌、真菌以及植物细胞。此外,膜片钳技术 还广泛地应用到平面双分子层(Planar bilayer)、脂质 体(Liposome)等人工标本上。
利用膜片钳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在其靶受体上作用位 点的分析。如神经元烟碱受体为配体门控性离子通道,膜 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通过记录烟碱诱发电流,可直观地反 映出神经元烟碱受体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受体与其激动剂 和拮抗剂的亲和力,离子通道开放、关闭的动力学特征及 受体的失敏等活动。使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拮抗 剂对烟碱受体激动剂量效曲线的影响,来确定其作用的动 力学特征。然后根据分析拮抗剂对受体失敏的影响,拮抗 剂的作用是否有电压依赖性、使用依赖性等特点,可从功 能上区分拮抗剂在烟碱受体上的不同作用位点,即判断拮 抗剂是作用在受体的激动剂识别位点,离子通道抑或是其 它的变构位点上。
6.在心血管药理研究中的应
随着膜片钳技术在心血管方面的广泛应用,对血管疾病 和药物作用的认识不仅得到了不断更新,而且在其病因 学与药理学方面还形成了许多新的观点。正如诺贝尔基 金会在颁奖时所说:“Neher和Sadmann的贡献有利于了解 不同疾病机理,为研制新的更为特效的药物开辟了道 路”。
7.创新药物研究与高通量筛选 目前在离子通道高通量筛选中主要是进行样品量大、 筛选速度占优势、信息量要求不太高的初级筛选。最 近几年,分别形成了以膜片钳和荧光探针为基础的两 大主流技术市场。将电生理研究信息量大、灵敏度高 等特点与自动化、微量化技术相结合,产生了自动化 膜片钳等一些新技术。
2.与药物作用有关的心肌离子通
心肌细胞通过各种离子通道对膜电位和动作电位稳态 的维持而保持正常的功能。近年来,国外学者在人类心 肌细胞离子通道特性的研究中取得了许多进展,使得心 肌药理学实验由动物细胞模型向人心肌细胞成为可能。
3.对离子通道生理与病理情况下作用机制的研
通过对各种生理或病理情况下细胞膜某种离子通道特性 的研究,了解该离子的生理意义及其在疾病过程中的作 用机制。如对钙离子在脑缺血神经细胞损害中作用机制 的研究表明,缺血性脑损害过程中,Ca2+ 介导现象起非 常重要的作用,缺血缺氧使Ca2+通道开放,过多的Ca2+ 进入细胞内就出现Ca2+超载,导致神经元及细胞膜损 害,膜转运功能障碍,严重的可使神经元坏死
4.对单细胞形态与功能关系的研 将膜片钳技术与单细胞逆转录多聚酶链是反应技术结合, 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下,将单细胞内容物或整个细胞(包 括细胞膜)吸入电极中,将细胞内存在的各种mRNA全部快 速逆转录成cDNA,再经常规PCR扩增及待检的特异mRNA的检 测,借此可对形态相似而电活动不同的结果做出分子水平 的解释或为单细胞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提供标本,为同 一结构中形态非常相似但功能不同的事实提供分子水平的 解释。目前国际上掌握此技术的实验室较少,我国北京大 学神经科学研究所于1994年在国内率先开展。
膜片钳技术原
三:膜片钳技术的意义 膜片钳技术的建立,对生物学科学特别是神经科学是 一资有重大意义的变革。这是一种以记录通过离子通道的 离子电流来反映细胞膜单一的(或多个的离子通道分子活 动的技术。些技术的出现自然将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 理学研究联系在一起,同时又将神经科学的不同分野必然 地融汇在一起,改变了既往各个分野互不联系、互不渗 透,阻碍人们全面认识能力的弊端。 这一技术的发现“和基因克隆技术并架齐驱,给生命 科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前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