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案
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中学教案
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中学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中学教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通过结合实际教学,我们将教授学生道德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行和道德自觉。
此教案适用于中学各年级的道德教育课程。
教案目标:1. 了解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以及道德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3. 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互助精神。
教学内容:一、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课时:1)A. 引入:通过相关的故事或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B.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就道德品质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展开小组讨论。
C. 汇报讨论结果。
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课时:3)A. 教师讲解:介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概念和内涵。
B. 分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并总结他们认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是什么。
C. 分享与总结:每个小组展示并分享他们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三、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课时:2)A. 教师讲解:介绍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和情绪管理的方法。
B. 案例分析:提供具体案例,要求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情绪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C.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的相关话题,并整理讨论结果。
四、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课时:3)A. 教师引导:介绍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培养方式。
B.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各种人际交往场景,并引导学生探讨合适的交往方式。
C. 分组反思: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各种人际交往场景中的成功因素和失败原因。
五、参与公益活动与社会实践(课时:2)A. 教师讲解:介绍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定义和意义。
B. 分组策划:学生分组策划一项公益活动或社会实践项目,并准备相关方案。
C. 分享与评议: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策划方案,并进行同侪评议。
六、道德品质的巩固与评估(课时:2)A. 复习与巩固:教师复习本教案中的重点内容,并提供例题和案例进行学生讨论。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案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责任感1.2 教学内容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定义和意义中学生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需求和挑战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与应用1.3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意义讲解:介绍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定义和意义讨论:探讨中学生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需求和挑战总结:强调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章:品德发展的基础知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品德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培养学生对品德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能力2.2 教学内容品德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品德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模型品德发展的过程和影响因素2.3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品德发展的概念和意义讲解:介绍品德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品德发展的理解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总结:强调品德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章:道德教育的方法与策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3.2 教学内容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的定义和分类不同道德教育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道德教育策略的选择和应用3.3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的意义讲解:介绍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的定义和分类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道德教育方法的优缺点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道德教育策略的理解总结:强调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章: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实践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实践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责任感4.2 教学内容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实践方法和活动设计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方式和效果评估教师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4.3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实践意义讲解:介绍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实践方法和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方式和效果评估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教师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的理解总结:强调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实践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五章: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评价与反馈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评价方法和反馈机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提升和持续发展的能力5.2 教学内容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方式和技巧教师对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反馈和指导5.3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评价与反馈的意义讲解:介绍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方式和技巧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教师对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反馈和指导的理解总结:强调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评价与反馈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六章: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家庭与学校合作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与学校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合作重要性培养学生家庭与学校合作的能力和意识提高学生的家庭与学校合作的效果和质量6.2 教学内容家庭与学校合作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家庭与学校合作的策略和方法家庭与学校合作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实践案例6.3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与学校合作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讲解:介绍家庭与学校合作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庭与学校合作的策略和方法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家庭与学校合作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实践案例的理解总结:强调家庭与学校合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七章: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品德发展的整合效果7.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和意义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发展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7.3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心理健康教育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讲解: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和意义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发展的关系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的理解总结: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八章: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实践活动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品德发展的整合效果8.2 教学内容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社会实践活动与品德发展的关系社会实践活动的策略和方法8.3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实践活动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讲解:介绍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社会实践活动与品德发展的关系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策略和方法的理解总结:强调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九章: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教师专业发展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教师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学生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师专业发展和品德发展的整合效果9.2 教学内容教师的角色的定义和理论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和培养方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9.3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讲解:介绍教师的角色的定义和理论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和培养方法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的理解总结: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十章: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未来展望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对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持续关注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未来规划能力和适应能力10.2 教学内容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创新与改革方向学生未来规划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方法10.3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未来展望讲解:介绍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创新与改革方向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培养学生未来规划能力和适应能力的理解总结:强调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未来展望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解析重点在于:1. 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定义和意义,以及中学生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需求和挑战。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案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案
一、教学背景
本次教案是为了帮助中学生高效掌握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相关知识,从而落实品德教育,培养中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
以身作则,规范自身行为,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二、教学目标
(1)熟悉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深入了解品德教育在中
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以礼让为德、孝顺父母、热爱祖国,养
成学习习惯、大胆挑战的勇气,实践社会责任感;
(3)通过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养成学生诚信、宽容、乐观、合作
的精神,使学生有健康的人格及道德水平。
三、教学内容
(1)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基本概念:
品德发展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自身的发展,以及外部社会
环境的影响和自身认知的改变,逐渐获得优秀的品德性格的过程。
道德教
育是一种品德发展的手段,也是培养优良品德的有效途径,是通过教育从
外部社会环境进入个体内部,使个体具有优良品德特质的过程。
(2)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的品德发展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一
个人的素质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德育教育教案两篇
初中德育教育教案两篇第一篇: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目标通过这堂课,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包括诚实、尊重、责任等。
教学内容1. 介绍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和定义。
2. 分别探讨诚实、尊重、责任等道德品质的具体内涵。
3. 以具体场景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现良好的道德品质。
4. 组织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各自观点和见解。
教学方法1. 板书讲解:通过板书方式介绍道德品质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提出对各种道德品质的理解和实践方式。
3. 情景模拟:设立具体场景,引导学生演绎如何表现良好的道德品质。
4. 小组展示:组织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见解,并进行互动交流。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中的表现。
2. 小组展示和互动交流:通过观察小组展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总结: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以评估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二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目标通过这堂课,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包括友善、公正、勤奋等。
教学内容1. 介绍正确的价值观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分别探讨友善、公正、勤奋等正确的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方式。
3. 以真实生活案例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思考。
教学方法1. 板书讲解:通过板书方式介绍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内涵。
2. 实例分析:通过真实生活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价值观的实践方式。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对正确的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
4. 总结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讨论,提炼出重要观点和结论。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2. 小组讨论总结:评估学生对正确的价值观的理解程度,通过观察小组讨论总结和学生的参与情况。
以上是两份初中德育教育教案的简要概述,每堂课持续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安排。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案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徳育是全面发展教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徳、智、体、美、劳全而发展的人的重要内容。
我国的教育目的:“全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徳、有文化、有纪律’的、徳智体美等全而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学生品徳发展与道徳教育是以品徳心理学和徳冇原理为基础,以中学生品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重点,揭示品徳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道徳教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的一门新设课程。
第一章品德发展与道德德育的关系第一节品德及其心理结构一、品德的内涵品徳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一种个性特征:品徳是最具社会评价意义的个性特征:品徳是一种较稳固的个性特征:品徳具有外化的行为表现。
品德的定义品徳,即个体道徳品质,是指一个人在依据一泄的社会道徳准则和规范言行时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经常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咏品德》阳光普天暧民心,雨露滋润花逢春。
性情有欲当为爱,道义无利应求生。
自尊如山峰耸立,自信似水舟随行。
品质优秀真君子,品格高贵好主人。
一一选自《情意集》二、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要素(-)品徳的心理结构,各种品徳心理成分按一泄的联系和关系组成的结构。
一般认为,任何一种品徳都包含四种心理要素,即道徳认识、道徳情感、道徳意志、道徳行为。
1、道徳认识也称道徳观念,是指人对道徳规范及苴执行意义的认识。
其中包括对道徳槪念、原则的理解,道徳信念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徳现象,判断他人的是非善恶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V J 和控制。
道徳认识是品徳形成的基础,道徳认识是道徳情感和道徳意志产生的依据,同时它与道徳情感、道徳意志结合起来对道徳行为的发生起着左向和调肖的作用。
道徳认识与道徳情感、道徳意志相结合,形成了坚左的道徳信念,能够激发人产生道徳需要,形成道徳动机,发生道徳行为。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案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案一、教案目标:1. 让学生理解品德发展的意义,认识到品德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品德发展的意义2. 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3. 良好道德素养的培养4. 价值观的塑造5. 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品德发展的意义,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良好道德素养的培养,价值观的塑造,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道德教育原则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品德发展的意义,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良好道德素养的培养,价值观的塑造,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会不同社会地位的责任与义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品德发展的意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良好道德素养的培养,价值观的塑造,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会不同社会地位的责任与义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角色扮演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内容的完整性、逻辑性和创造性。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清晰性、论据的合理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中学生品德教育教案
中学生品德教育教案一、引言中学生的品德教育是培养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通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品德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自主发展能力。
本文档旨在为中学教师提供一个完整的品德教育教案,以帮助他们有效地开展中学生的品德教育工作。
二、目标与原则1.目标:通过品德教育,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优良的行为习惯。
2.原则:因材施教、渗透性开展、激发内驱力、实践导向。
三、内容安排1. 品德概念与分类•解释并介绍品德的概念,明确其核心要素;•对不同类型的品德进行分类与归纳。
2. 核心价值观培养•讲解国家提出的核心价值观概念及其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核心价值观,并融入日常生活中。
3. 道德故事讲解•搜集一些经典的道德故事,通过讲解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道德意义;•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各自对道德教育的理解和体会。
4. 品德探究活动•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有关品德主题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并撰写相关报告;•举办品德演讲比赛、模拟法庭等活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5. 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活动•安排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或其他志愿者活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结合实践经验,反思并总结其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1.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
2.教学评价:定期组织测验、开展小结反思、观察行为表现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五、师资培训与家校合作1.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品德教育专题研修,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2.家校合作:邀请家长参与学校举办的品德教育活动,促进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中学生的品格。
六、结语通过本文档提供的中学生品德教育教案,希望能够在中学阶段为学生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有担当的品德素养。
同时,也呼吁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中学生品德教育,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成长环境。
初中德育教案十篇完整版
初中德育教案十篇完整版1. 学会感恩【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理解感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活动过程】通过讲述感恩的故事,分享感恩的经历,让学生意识到家人、老师、朋友等对他们成长付出的努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感恩之心。
2. 遵守纪律【活动目的】使学生认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活动过程】讲解纪律的重要性,分析违反纪律的后果,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3. 尊重他人【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使学生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活动过程】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需求,培养尊重他人的习惯。
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活动目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活动过程】讲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分析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监督自己执行。
5. 学会合作【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沟通、协作,体会合作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6. 勇敢面对困难【活动目的】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使学生学会克服困难的方法。
【活动过程】讲述克服困难的故事,分析困难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
7. 培养责任感【活动目的】使学生认识到责任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活动过程】讲解责任感的内涵,分析承担责任的意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承担责任。
8. 学会自律【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自律意识,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活动过程】讲述自律的重要性,分析自律的益处,引导学生制定自律计划,自觉遵守。
9. 关爱他人【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
【活动过程】讲述关爱他人的故事,分析关爱他人的意义,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10. 环保意识【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讲解环保知识,分析环保现状,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中学教案
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中学教案第一课:尊重他人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3. 培养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友善合作。
教学步骤:1. 介绍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尊重的含义和影响。
2. 分组讨论常见的尊重他人的行为,并与全班分享。
3. 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强调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4. 学生彼此评价小组成员在活动中的表现,并进行讨论。
第二课:诚实守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言行一致的诚实品质;2. 培养学生守信的意识;3. 引导学生学会负责任和信守承诺。
教学步骤:1. 讲解诚实守信的概念,与学生分享诚实的好处和不诚实的坏处。
2. 分组讨论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诚实守信的场景,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制定行动计划来守信承诺。
4. 在班级中开展奖励机制,鼓励学生诚实守信的行为。
第三课:关爱他人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能力和意识;2. 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和帮助他人;3. 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和价值。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关爱他人的方式和经验。
3. 学生提出关爱他人的计划,并在学校或社区中实施。
4. 进行公益活动,如清洁社区、帮助弱势群体等,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务的意识。
第四课:公平正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公平正义的认识和践行;2. 引导学生学会公平评价他人;3. 引导学生构建公正的社会观念。
教学步骤:1. 介绍公平正义的概念,与学生分享公平正义在学校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2.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讨论并提出公平正义的实际案例。
3.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公平正义的实际操作。
4. 鼓励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中传播和践行公平正义的观念。
第五课:感恩知足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感恩和知足的心态;2. 引导学生珍惜所拥有的,并关心他人的需求;3. 培养学生乐于分享和回馈他人。
中学品德教育教案
中学品德教育教案一、引言中学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提高道德水平的重要教育内容,有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系统的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行为习惯。
本教案旨在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发展良好的品德品质,并为学生提供品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内容,了解各种品德品质的涵义和培养方法;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判断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品德品质。
三、教学内容1. 品德教育的基本概念•品德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品德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品德教育方法的选择2. 基本品德品质及其培养方法2.1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的概念和重要性•诚实守信的培养方法–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认识观–学会坦诚相待2.2 自律自控•自律自控的概念和重要性•自律自控的培养方法–培养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规律的生活方式–培养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2.3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概念和重要性•尊重他人的培养方法–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不歧视、不欺负他人–言行举止体现尊重他人的态度2.4 勤奋努力•勤奋努力的概念和重要性•勤奋努力的培养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养成积极主动、主动创造的学习习惯2.5 公平正义•公平正义的概念和重要性•公平正义的培养方法–公平对待他人,不偏袒不公正对待–发扬公平正义的精神,极不偏不倚–学会回报社会,争取公正权益3. 品德教育的实施方法•故事阅读:通过精选的品德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相关的品德问题;•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道德境界,培养自我意识;•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公益机构,体验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教案
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教案教案: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一、教案目标:通过教授品德教育课程,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二、教案内容:1. 了解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2. 分析学生品德发展的现状和问题;3. 探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法和策略;4. 设计品德教育课程和活动。
三、教案步骤:第一步:了解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了解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品德发展。
第二步:分析学生品德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学生品德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是制定有效的品德教育方案的基础。
教师可以进行问卷调查、观察学生行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品德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第三步:探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同理心。
第四步:设计品德教育课程和活动根据学生的品德发展需求,教师可以设计品德教育课程和活动。
例如,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组织班级活动探讨道德问题等。
教师还可以邀请校外专家进行讲座、举办主题班会等方式,拓宽学生的品德教育资源。
四、教案实施: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教案:1. 组织学生了解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2. 分析学生品德发展的现状和问题;3. 引导学生讨论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和策略;4. 设计品德教育课程和活动,并与学生一起实施。
五、教案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听取学生的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估。
同时,可以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通过学生品德发展的变化,评估教案的效果和可行性,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六、教案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教师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策略,引导学生在品德方面取得全面的发展。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案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案一、教案目标:1. 让学生理解品德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
3. 提高学生识别和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品德发展的含义与意义2. 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3. 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4. 不良诱惑的识别与抵制5. 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树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不良诱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品德发展的含义与意义,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识别和抵制不良诱惑。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互相启发。
4. 角色扮演法:模拟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道德教育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案例,引发学生对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品德发展的含义与意义,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识别和抵制不良诱惑。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互相启发。
5. 角色扮演:模拟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道德教育的实际应用。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所学,提高自身的品德发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和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程度和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4. 个人反思日记:收集学生的个人反思日记,了解他们对品德发展和道德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相关教材或阅读材料。
2. 案例库:收集各类道德教育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视频资源:选取与品德发展和道德教育相关的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案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案一、教案目标1. 让学生理解品德发展的意义,认识到品德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品德发展的意义:介绍品德发展的概念,解释品德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道德教育的目标:介绍道德教育的目的,阐述道德教育对于中学生的重要性。
3. 自我反省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品德发展的意义、道德教育的目标以及自我反省与价值观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品德发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品德发展的意义、道德教育的目标以及自我反省与价值观的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5. 总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自身经历,思考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在自己生活中的体现。
3. 家长参与评价:让家长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
六、教案设计1.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2. 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品德发展的过程。
七、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品德表现,进行全面评价。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案例素材:收集相关的典型案例,以便于分析讲解。
3. 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培养品德素养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教案
培养品德素养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教案教案:培养品德素养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引言:培养中学生的品德素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只有通过全面的教育和有效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品格养成方面得到积极的发展。
本教案旨在探讨培养品德素养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以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品德素养的重要性:1.1 品德素养对个人发展的益处品德素养是个人培养的基石,它涵盖了道德修养、良好习惯、道德判断力等方面。
通过培养品德素养,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并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1.2 品德素养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拥有良好的品德素养的学生将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他们能够诚实守信,遵循法律法规,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同时,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正能量也会对周围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培养中学生品德素养的教学策略:2.1 课堂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力。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道德问题,提升其道德素质。
2.2 丰富的课外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感受社会的温暖与挑战。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增强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品德素养。
2.3 榜样的力量学校应当树立起一支正面典型队伍,将优秀的学生作为榜样,激励其他学生向他们看齐。
同时,也应当鼓励学生自发选择自己的榜样,并从中学到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行为。
三、评价与反馈:3.1 综合评价品德素养的培养需要综合评价的手段,不能只看学生的知识成绩。
学校可以开设品德评价表,对学生在品德方面的表现进行定期评估,包括道德判断、集体荣誉等方面的评价。
3.2 给予合适的反馈在评价的基础上,学校应当及时向学生和家长反馈学生的品德表现。
可以通过座谈会、家长会等形式,与学生和家长交流,共同制定学生的品德提升计划。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我们相信学生的品德素养将得到提高,并对他们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中学生品德与思想教育方案
中学生品德与思想教育方案一、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价值观中学生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的栋梁,他们的品德和思想教育至关重要。
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价值观,首先要注重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家庭应该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父母要重视自身的修养和道德教育,培养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二、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家长和老师们应该从小严格要求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养成科学的作息习惯和行为规范。
同时,学校也应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三、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品德和思想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还应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并从中获得成长。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让他们了解社会的需要和贡献力量。
四、开展多元化的课程教育中学生的品德和思想教育要注重实用性和多样化。
学校应该开设一些课程,如道德与法治、生活与职业规划等,提供学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五、注重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中学生正处于情感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学校要注重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
应该开设相关的课程,教导学生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倾诉压力,并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服务。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中学生的品德和思想教育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团队活动,如社团、班级活动等,让他们学会沟通、合作和互助。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七、加强对网络和媒体的教育在信息时代,网络和媒体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和媒体教育,教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同时,还要教导学生正确看待媒体报道,培养他们的媒体素养,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校内(外)主题德育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校内(外)主题德育实践活动设计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生的品德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将组织一次校内(外)主题德育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
2.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组织协调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主题以“关爱社会,奉献爱心”为主题,通过校内(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品质。
四、活动内容与安排1.活动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2.活动地点:校内(外)3.活动内容:(1)校内实践活动:开展“爱心义卖”、“环保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校内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2)校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历史遗迹等文化场所,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开展“走进社区,关爱老人”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活动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活动结束后,学生需要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2.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综合评价: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反馈和指导。
六、活动总结通过本次主题德育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学生们也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开展类似的德育实践活动,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中学教案
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中学教案第一部分:引言在当代社会,道德品质的培养对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道德品质不仅涉及到个体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还关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家庭教育的不足、社会环境的变迁等,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成为中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教案旨在探讨针对中学生的有效道德品质培养方法。
第二部分:理论基础1. 道德理论在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道德理论和观点,包括伦理学、德育理论等。
通过学习道德理论,中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有助于形成自己的正确道德观念。
2. 规范与示范规范和示范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
学校要制定明确的规范和行为准则,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同时,学校和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榜样。
第三部分:中学生道德品质培养方法1. 德育课程的设计学校可以设置德育课程,将道德品质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通过开设德育课程,学校可以系统地教授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2. 课堂教学的渗透除了德育课程外,在普通课堂教学中也可以渗透道德品质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引导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团队精神、诚实守信等道德品质。
3. 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现实和需要。
通过参与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等,学生可以培养爱心、关爱他人的品质。
4. 家校互动家庭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与家长积极合作,组织家庭教育讲座,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等资源,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道德品质培养的方法。
5. 鉴赏教育通过音乐、艺术、文学等方面的鉴赏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人文情怀。
中学生需要接触和欣赏各种优秀的作品,激发自己的艺术性和人文关怀。
第四部分: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实施过程1. 规划与设计在制定道德品质培养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具体的规划和设计。
初中生品德教育教案
初中生品德教育教案初中生品德教育教案主题: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品德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品德是什么,品德素养包含哪些方面。
2.认识初中生面临的品德问题,了解品德问题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3.掌握培养初中生品德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重点:1.品德素养的重要性和作用。
2.品德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危害。
3.具体的品德培养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品德的重要性。
2.如何使学生掌握具体的品德培养方法和途径。
教学过程:一、前置问题引导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品德?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一个简单的品德概念,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
2.更进一步的引导学生思考:品德素养包含哪些方面?让学生将品德素养分成几类,并列举出每种品德素养的内容。
二、品德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危害1.让学生了解品德问题的产生原因引导学生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分析品德问题的根源。
2.让学生了解品德问题的危害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让学生认识到品德问题带来的危害,包括个人的伤害和对社会的危害。
三、品德素养的培养方法和途径1.道德引领通过老师、家长等的言传身教,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道德方向。
2.示范引导让学生模仿身边身正物力的人,学习正确的品德素养。
3. 观察借鉴通过观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发现好的品德素养,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4.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明白爱、友情、互助等积极情感对培养品德素养的重要性。
5. 实践活动通过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品德素养的锻炼和成长。
四、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应该了解到品德素养对我们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希望大家能够从现在起,重视品德素养,行为合乎正义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内容。
我国的教育目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是以品德心理学和德育原理为基础,以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重点,揭示品德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的一门新设课程。
第一章品德发展与道德德育的关系第一节品德及其心理结构一、品德的内涵品德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一种个性特征;品德是最具社会评价意义的个性特征;品德是一种较稳固的个性特征;品德具有外化的行为表现。
品德的定义品德,即个体道德品质,是指一个人在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言行时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经常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咏品德》阳光普天暖民心,雨露滋润花逢春。
性情有欲当为爱,道义无利应求生。
自尊如山峰耸立,自信似水舟随行。
品质优秀真君子,品格高贵好主人。
——选自《情意集》二、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要素(一)品德的心理结构,各种品德心理成分按一定的联系和关系组成的结构。
一般认为,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四种心理要素,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1、道德认识也称道德观念,是指人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其中包括对道德概念、原则的理解,道德信念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现象,判断他人的是非善恶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
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同时它与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结合起来对道德行为的发生起着定向和调节的作用。
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相结合,形成了坚定的道德信念,能够激发人产生道德需要,形成道德动机,发生道德行为。
2、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关于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当道德现象符合自己认同的道德观念时就产生积极的情感,否则就产生消极的情感。
道德情感会影响道德认识的形成及其倾向性,它是道德认识上升为道德信念的重要心理因素。
同时,道德情感会对道德行为的强度产生影响,成为推动行为的动力之一。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的、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伪君子。
”3、道德意志是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道德行为的内部力量。
这种力量通常表现为在实现道德目标时的积极进取或坚忍自制。
道德意志调节和控制着一个人的道德行为,保证人能够抵御现实中的各种诱惑,不以外界环境为转移,克服困难,坚持到底,最终达到目标,形成道德习惯。
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的自觉、果断、坚持和自制的有力保证。
4、道德行为是人在活动中对他人和社会有道德意义的实际表现,是融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外部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正如列宁所说:“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道德行为具体表现为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品德心理结构的这四种成分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有机结合、缺一不可的。
它是品德教育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心理学依据。
在品德教育和培养中,只有保证这四种成分的协调、平衡发展,才不会造成品德结构上的缺陷,阻碍品德的发展。
第二节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一般认为,遗传素质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后天教育习得因素是影响人格的三大要素。
其中,遗传素质因素是人格形成的基础和前提,社会环境因素是人格的外界影响因素,后天教育习得因素是人格形成发展的主导因素。
一、遗传素质因素1、生理素质提供品德发展的物质条件每一个人均有其不同的遗传特征,个体的生命机能活动是在遗传基因作用的基础上呈现其多样性与适应性的。
遗传除与体质形成有关系外,亦在一定范围内奠定新生个体将要形成的人格基础。
2、心理素质包含品德发展的准备3、品德发展受成熟的影响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前道德阶段他律阶段自律阶段科尔伯格: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理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成熟是遗传素质发挥现实影响的条件,是推动个体道德发展的内部力量。
二、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的重大变化,有时可明显改变人的人格特点,人们常学习模仿与自己处于相同地位或角色的人的行为来行事处世,久而久之,模仿发展为定势,变成习惯固定下来,此亦是社会环境影响人格的一个方面。
1、个体在其中生活和成长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2、个体置身其中的社区环境3、个体所在的学校和家庭4、大众传媒三、后天教育习得因素后天教育习得因素的来源,首先是家庭、家庭成员和家庭教育方式,属于第二位的则是学校。
如果说家庭是无意识的教育场所,则学校是有意识的、主动教育的阵地。
第三是社会。
职业和工作性质对人格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会根据职业的要求,巩固或改变自己的性格特征,进而又会影响许多性格特征。
道德教育在个体品德发展中起引导作用道德教育——自我教育——品德发展关键的矛盾:外部要求与自身已有道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认同外部影响并内化为对自己的要求,努力向之发展的过程就是个体开展自我教育的过程。
四、内外部影响因素经由个体活动交互作用儿童品德的发展都是通过主体的活动与原有的心理结构发生作用而实现的。
第三节中学生的品德现状一、整体健康,主流良好1、普遍有着较强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70.9%以上的学生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自己感到自豪。
2、大多数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健康的首先,大多数学生都重视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近61.5%的同学对争取加入共青团、中国共产党的看法是积极的。
其次,基本上能摆正集体和个人二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43.9%的学生选择‚宁可牺牲一点个人利益,也要维护集体利益,47.2%的学生选择‚公私兼顾。
再次,个人幸福观基本正确。
34.8%的学生认为人活着首先是为了一种精神追求。
在回答‚你努力学习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时,有44.7%的学生选择‚出人头地,提高社会地位。
57%的学生选择自己的理想是上大学。
这反映出学生对个人人生的选择与判断更加现实。
3、传统道德对中学生的影响仍有着较大的优势34.9%的学生认为成长的关键是‚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二、存在问题分析1、普遍缺乏责任感(1)缺乏家庭责任感。
父母均已下岗,生活困难,但学生还要讲吃讲穿,买手机,买电脑,骑高档自行车,不体谅父母的辛苦,不但不主动分担父母的忧愁,还提出无理要求,缺乏家庭责任感。
(2)缺乏集体责任感。
班级卫生工作,是班级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卫生劳动,可培养学生的劳动卫生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观念。
但学生的实际表现令人担忧,有1/4的学生能认识到值日劳动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劳动积极主动,认真负责。
教室过道有椅子摔倒,每个人从上面跨过,没人主动扶起,地上的纸片更是没人主动捡起,缺乏责任感。
(3)缺乏社会责任感。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很少关心国家大事及国际时政,他们大多为追星一族,只关心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及文娱界明星,他们的生辰、年龄、星座、喜好、行踪等都能头头是道,但有些同学连我们国家的领导人都说不全,有的同学甚至连自己的校长是谁也说不上,缺乏责任感。
2、行为规范不尽如人意虽然学校每天都进行着行为规范的教育和检查,但一出校门,他们上下车拥挤、抢座位、乱扔杂物、闯红灯、不遵守交通规则,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不良习惯屡见不鲜,同时,在与社会接触中,社会上的不良习气也被带到校园里。
3、道德理想有感情化和世俗化的倾向他们在公与私、个人与集体关系问题上,价值观存在着向个人价值倾斜的倾向,许多学生对参加集体活动缺乏应有的热情,甚至于有的同学不愿意担任干部,团员不愿意参加组织生活,唯恐影响自己学业,对大公无私的观点难以接受,主张在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个利益,强调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兼容,索取与奉献并重。
4、中学生对社会道德状况存在着诸多困惑,进而导致中学生道德判断偏颇5、自我中心较为突出,行为选择更趋实际如选择心目中的偶像,排序依次是明星、科学家、文学家、父母、英雄、革命家、老师。
明星崇拜名列首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很大一部分中学生渴望自主、渴望展示自我、期望自己成为社会注目的中心。
6、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有所脱节道德认识基本明确,但行为选择往往以自身的利害关系为准则。
7、中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满意程度较低。
这说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亟待改进和提高。
很可悲的是当学生心灵困惑时最愿意向老师倾诉的仅占8%。
8、中学生公德意识淡薄,缺乏诚信第四节道德教育在品德发展中的作用一、道德的内涵道德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道德的职能是抑恶扬善。
道德的作用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形式发挥出来的。
道德的定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Moral unmoral 不 amoral 非三、品德与道德的关系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
品德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道德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品德的发展受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
道德的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个性特征。
什么是德育? 简而言之,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三、道德教育(德育)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
广义的德育: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一)德育的定义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
(二)德育的本质道德转化品德德育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其本质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
(三)德育的特征1、从活动的目标看 -- --培养品德2、从活动的内容看 -- --传输社会道德3、从活动的方式看 -- --强调亲身体验、感悟4、从解决的问题看 -- --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四)衡量德育活动的三个基本标准1、教育必须包含善良的意图或道德的目的;2、教育必须包含有价值的内容或产生有益的影响;3、教育必须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或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
(五)如何使学校德育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1.德育内容注重思辩性。
2.德育过程突出实践性。
3.德育活动讲究品牌性。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