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预防与自救互救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事件预防与自救互救
1.突发事件定义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2.突发事件的特征
爆发的突然性发生的重复性破坏的严重性
处置的艰巨性灾难的连锁性影响的长期性
危险可预见性危害可评估性
3.自然灾害: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4.突发事件的危害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
给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造成严重破坏
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危害,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国家形象和对外社会经济交流及国家发展造成危害
5.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的作用
政府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领导和管理主体
应急管理是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
危机管理能力是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全面预见、应对、减轻灾害事故影响和恢复重建是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政府才能够有效组织协调政府内部和全社会的人力、财力和物资资源,实现有效应对。
6.应对突发事件必须面对的问题
灾前:了解相关灾害预警信息,熟悉现场情况
灾中:知晓基本应对措施和逃生方法
灾后:掌握自救互救方法
7.我国应急管理现状
多应急处理,少应急管理多单兵作战,少综合体系
多政府运作,少社会动员多内紧外松,少公共沟通
8.
严重创伤者抢救的黄金时间——受伤后1小时以内
猝死抢救的最佳时间——最初的4分钟以内
懂得急救知识,运用急救技术对病人进行现场抢救,就可能维持病人最基本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和血压等,提高危重病人的生存率。9对生命和财产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地震灾害、气象灾害和洪水灾害;威胁最大的人为灾害是交通事故、火灾等。本课程的立足点是在灾祸到来之前怎样预防;在灾祸到来之后如何应对、施救。目的:使同学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加在安全、防灾、现场急救方面的知识。
10.灾害分类
1.按成因分
自然灾害—自然变异为主因,即“天灾”,如地震、洪水、滑坡、海啸、地面沉降等
人为灾害—人为因素为主因,即“人祸”,如战争、内乱、纵火、交通事故、技术事故、恐怖活动等
自然—人为灾害:“天灾”与“人祸”互为因果,由自然变异为主。人为—自然灾害:“天灾”与“人祸”互为因果,由人为因素为主。
2.按成灾过程分
突发性灾害:地震、洪水、台风、冰雹、火灾、交通事故等
特点:突发性、偶然性、破坏性、复杂性
缓发(渐变)性灾害:干旱、水土流失、环境恶化、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
特点:缓慢发生,逐渐成灾,影响广泛,持续时间长,有隐蔽性。11.灾害的危害
自然灾害的损失与灾害强度有关,与人口的密度和经济发达程度也密切相关。我国自然灾害损失最大的是东部沿海平原和中部盆地地区。
12.传染病预防
一场大的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且会严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从而出现灾后传染病的流行。如不及时、有效地加以预防和控制,即会吞噬无数人的生命。传染病流行——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
(一)肠道传染病多见灾后垃圾及粪便难得到及时处理,水源和食物易受到污染,人体免疫力下降,易造成肠道传染病。
(二)发展快发病率高传染病能在人口密集地区(如拥挤的防灾棚),很快出现流行高峰。
(三)流行方式多样在地点上,既可呈地方性流行,也可沿海岸、河流或交通扩散;在时间上,可以是暴发性流行,也可长时间持续流行。(四)传染病种类多样由于灾区各种环境的破坏,为各类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温床。不同传染病其致病的潜伏期和季节不同。因此,同一地区可出现多种传染病,且各种传染病可先后出现。灾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灾害发生后,只有采取各种不同的预防措施,才能防止传染病的流行,而预防措施应落实到各个环节上。
(一)卫生宣传
(二)隔离治疗一旦发现传染病人或可疑者,应及时进行隔离。(三)环境卫生
饮水卫生消除污染,饮水净化
食品卫生防止食品变质,注意个人卫生
污物处理对粪便、垃圾和其他排泄物要妥善处理
控制媒介消灭老鼠、苍蝇、蚊子、臭虫等传染病媒介;及时处理尸体和患病牲畜等。
(四)药物预防
对尚末发病的灾民,可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通常以预防接种的方法
来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发生,或者注射各种抗毒血清、抗毒素、免疫球蛋白等。
13.灾害心理准备
不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都会给人们在心理上造成严重伤害。我们要懂得“无知是最大的灾害”的道理。如果做好灾害的心理准备,树立正确的灾害意识,掌握综合防灾的知识与技能,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够创造奇迹。
要广泛学习各种灾害科普知识,掌握自救与互救基本技能,丰富生活经验,树立强烈的灾害意识;培养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遇事不慌、临危不惧。在紧要关头,舍己救人;锻炼自己快速反应和随机应变能力,在危机关头把握态势,权衡利弊寻找脱险救人之策。
地震
1.地球与地震并存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灾害严重地震是人类所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2.地震灾害频仍
灾害日趋频繁
产生自然灾害的直接原因——自然现象产生自然灾害的结构原因——“社会”本身的弱点
灾情日趋严重
我国城市建筑抗震能力薄弱基础设施等生命线系统的脆弱
近年来的五大自然灾害
火山爆发、地震、风灾、温室效应
一、地震震级与能量的关系地震释放出的能量越大, 震级就越大。震级( M) 和震源发出的总能量( E) 之间的关系为:lgE=11.8+1.5M E=1011.8+1.5M (E的单位为“尔格”,1尔格=10-7 焦耳)
二、地震成因与类型
(1) 构造地震: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而引起的地震。构造地震破坏性大,影响范围广。
(2)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岩浆猛烈冲出地面而引起的地震。这类地震在我国很少见。
(3) 陷落地震:由于地表或地下岩层突然大规模陷落或崩塌而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的震级很小,造成的破坏也很小。
(4) 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或深井注水等引起的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