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预防与自救互救资料
2024年公共场所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
2024年公共场所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在面临公共场所突发事件时,我们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这时候,我们应该迅速做出反应,采取有效的自救互救措施。
在这个时候,争分夺秒,每一秒都很重要。
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迅速躲避危险的地方,尽量保持冷静并做出正确的决定。
此外,也要尽量避免恐慌蔓延,保持团结互助的精神。
在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找到最近的安全出口,避免使用电梯,选择楼梯逃生。
如果发现烟雾过大,应该趴在地上匍匐前行,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减少吸入有毒气体的危险。
如果被困在火灾现场,应该迅速找到窗户,向外面敲打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寻求帮助。
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应该尽量保持冷静,迅速找到避难所躲避危险,避免待在高楼建筑物或挂有大型物体的地方。
同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和脖子,以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在地震停止后,应尽快逃离危险区域,避免过于接近裂缝或悬崖。
在公共交通工具发生事故时,应尽快采取逃生措施,先保护好自己再去帮助他人。
如果乘坐的交通工具出现故障,应迅速按照安全指示进行疏散,不要慌乱不知所措。
在逃生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队形,互相支持,避免出现混乱局面。
总之,在面对公共场所突发事件时,自救互救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保持冷静,高效应对,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希望每个人都能掌握这些自救互救的常识,时刻保护自己与他人的安全。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平安度过每一次突发事件的考验。
第 1 页共 1 页。
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
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一、呼救急救篇1.紧急呼救(1)110报警电话●发现杀人、抢劫、盗窃、强奸、放火、斗殴等刑事、治安案(事)件时,应立即报警。
若情况紧急,无法及时报警,应在制服犯罪嫌疑人或脱离险情后,迅速报警。
●发现自杀、坠楼、溺水者,老人、儿童或智障人员、精神疾病患者走失,公众遇到危难孤立无援,应拨打110电话报警。
●要保护好现场,以便民警赶到现场提取痕迹、物证。
●未成年人遇到刑事案件、治安案(事)件时,应首先保护好自身安全。
(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拨打110电话报警时,要准确报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员、车辆伤损情况。
●在交通民警到来前,要保护好现场。
●遇到肇事车逃逸时,要记下车牌号码、车型、颜色及特征,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时,应立即拨打120电话,不要随意移动伤员。
●如因车辆变形,人员被困车内,应立即拨打110电话求助。
因抢救伤员需要变动现场位置的,应当做好标记。
(3)119火灾报警电话●报警时,要讲清楚失火处的地址或地理位置及周围明显标志。
●报警时,应讲清起火部位、面积大小、燃烧物质、有无人员被围等情况。
同时,要派人到路口迎候、引导消防车到达现场。
●在消防车到达现场前,设法利用就便器材灭火,控制火势蔓延。
(4)120医疗急救求助电话●拨通电话后,应说清楚病人所在地址、年龄、性别和病情。
如不知道确切地址,应说明大致方位,如在哪条大街、哪幢标志性建筑物附近等。
●尽可能说明病人典型的病情,如肚子疼、意识不清、吐血、呕吐、呼吸困难等。
●尽可能说明病人患病或受伤的时间。
如意外伤害,要说明伤害的性质,如触电、爆炸、塌方、溺水、火灾、中毒、交通事故等,报告受害人受伤的身体部位等有关情况。
●尽可能说明您的特殊需要,并了解清楚救护车到达的大致时间,准备接车2.急救常识(1)人工呼吸法●保持呼吸道打开的状态,用拇指、食指捏紧病人鼻孔,吸足一口气后,用嘴严密地包住病人的嘴,以中等力量将气吹入病人口内,不要漏气。
突发情况自救与互救资料
斤 水 加 入
片 漂 精 片 , 加 药
水 静 置 澄 清 后 取
清 水
。 每
井 水 、 河 水 用 缸 或
桶 盛 装 ,
洪
正涝 确灾 进害 行过 消后 毒应 处该 理如
何
肠道传染病肝炎皮炎 洪灾常见病预 防方法
• 灾区卫生条件差,特别是饮用水的卫生 难以得到保障,首先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 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 人畜共患疾病和虫媒传染病也是洪涝期间 极易发生的,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 血热、血吸虫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 等
1
30 10 1 30
• 100
2 2
入可餐中碗时 将
斤 水 中 , 浸 泡 餐 具
分 钟 。
将
片 漂 精 片 或
片 泡 腾 片 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具 可 煮 沸 消 毒 分 钟 ; 也
搅 动 几 下 ,
分 钟 后 水 可 用 ;
( 杯 ) 中 捣 碎 , 然 后 倒 入 水
先 将 漂 精 片 放 在 陶 瓷 或 搪 瓷
突发情况自救与互救
什么是洪水、洪灾? 学会预防洪水 的正确方法
• 洪水通常是指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 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 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洪灾 是指一个流域内因集中大暴雨或长时间降 雨,汇入河道的径流量超过其泄洪能力而 漫溢两岸或造成堤坝决口导致泛滥的灾害。
自救逃生宝典
• 被矿井水灾围困时的自救措施 当现场人员被涌水围困无法退出时, 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避难硐室中,或选合适地点快速建临时避难硐 室。如系老空透水,则须在避难硐室处建临时挡墙或吊挂风帘,防止 有害气体伤害。在野外遭遇洪水 你必备的逃生法 在野外不要沿着 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假如 非过河不可,尽可能找桥,从桥上通过。假如无桥,非涉水不可,不 要选择最狭窄地方通过,要找宽广的地方通过。洪灾自救措施7则 洪水水位未完全退却之前,不要到易被淹没的地带活动,也不要到淹 没地带围观。要通过受淹道路和下穿式通道时,要注意观察水情,树 立警示牌,防止别人误入深水区或掉进排水口。[详细]如何正确拯救 惊慌的溺水者 溺水者往往惊惶失措,死命抓住够得着的一切东西, 包括拯救者。因此,只要有其他方法,例如从岸上或船上拉起溺水者, 就不要下水去救。即使爱过训的救生员,也只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 下水救人。
公共场所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
公共场所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在公共场所,突发事件的发生时常让人措手不及。
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我们需要了解一些自救互救的常识。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键的知识和技巧,希望能够有助于大家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
1. 灭火器的使用:在发生火灾时,灭火器往往是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当你见到明火时,应立即找到最近的灭火器,并按下刹车,从距离火源10米的地方开始灭火。
将灭火器对准火焰的根部喷射,并进行左右扫射,直到火势被扑灭。
此外,在火灾期间,要尽量保持低姿势,迅速撤离火灾现场。
2. 躲避烟雾:火灾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烟雾中的毒性物质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火灾中保护好呼吸道非常重要。
当你被困在浓烟之中时,应尽量靠近地面,因为烟雾的密度越往下越小。
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阻挡烟雾的进入,然后尽快找到安全出口。
3. 消防疏散通道的使用:在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疏散通道是最安全的逃生通道。
通常,疏散通道会被标志为“应急出口”或者用绿色的“EXIT”字样标示。
在疏散过程中,不要使用电梯,因为电梯会停电或失去控制,增加逃生的风险。
另外,不要逆行或携带大型物品,以免阻碍他人的逃生。
4. 快速发出求救信号:当你陷入危险时,及时发出求救信号可以提高被救援的几率。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利用手机、手电筒等工具来进行求救。
用手机拨打紧急电话(如110、119)并向对方描述你所处的位置和状况。
使用手电筒时,要将光束直接指向空中,或者使用SOS的国际摩尔斯码发出求救信号。
5. 互相帮助伤者:在突发事件中,许多人可能会受伤或陷入困境。
如果你看到有人受伤,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量寻找医疗设备或人员。
对于一些常见的急救处理,如止血、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如果你具备相关的急救知识,可以尝试进行紧急处理。
但如果感觉无法处理或者对伤者的伤势不确定,请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援助或联系急救人员。
6. 合理利用建筑结构:在紧急情况下,建筑结构可以成为我们躲避、保护自己的武器。
应急自救互救知识
应急自救互救知识
应急自救互救知识是人们在面对突发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保障自身安全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应急自救互救知识:
1. 灭火: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灭火器扑灭初起火灾的技巧。
2. 求生技巧:掌握基本急救技能,如止血、包扎伤口等,了解求生常识,如寻找水源、建立庇护所等。
3. 逃生自救:在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下,掌握逃生自救的方法和技巧,如警觉性、安全通道选择、紧急避难等。
4. 紧急求助:掌握紧急求助的方法,如拨打报警电话、发送求救信号等。
5. 防护措施:了解不同紧急情况下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避免接触有毒气体等,并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如灾害防护面具、手电筒等。
6. 互救技巧:在紧急情况下,尽量保持冷静,合理分配资源,与他人合作互助,提高生存机会。
7. 预防知识:了解预防事故和灾害的基本知识,如火灾预防、地震预防等,减少发生紧急情况的可能性。
8. 参与培训:参加相关应急知识培训或教育活动,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总之,应急自救互救知识对于应对紧急情况、保障人身安全至关重要,公众应该加强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公共场所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范文
公共场所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范文突发事件是指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突然发生的一系列不可预测的灾害或紧急情况,如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
在这些情况下,每个人都需要具备基本的自救和互救常识,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一些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供大家参考。
一、火灾火灾是公共场所最常见的突发事件之一。
在火灾发生时,人们需要紧急疏散和自救。
1. 安全出口:首先,大家要熟悉所在场所的安全出口,并保持清醒和冷静。
如发现有安全出口被堵塞,要立即向周围人员呼喊寻求帮助。
2. 身体包裹:如发现自己的衣物着火,不能奔跑时,应迅速躺倒在地,用身体滚动以熄灭火焰。
如果周围有湿毛巾或衣物,可用其包裹住嘴巴以防烟雾吸入。
3. 层层逼近:当需要通过楼梯逃离火灾现场时,应选择楼梯的靠内一侧,层层逼近安全出口。
如有烟雾,可以蹲下或躺下逼近,因为烟雾上升,低处的烟雾浓度较低。
4. 避免使用电梯:在火灾中,绝对不要使用电梯,因为电梯会因火灾而停止运行或导致更多的人员被困。
应优先选择安全出口进行逃生。
二、地震地震是另一种可能在公共场所发生的突发事件。
地震发生时,人们需要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
1. 避开玻璃、大型家具和悬挂物:当地震发生时,应迅速远离玻璃窗、大型家具和悬挂物,以防止被其砸伤。
可以躲到桌子下或墙角等相对安全的地方。
2. 避免使用电梯:与火灾一样,在地震中也应避免使用电梯。
电梯可能会停止运行或成为崩塌后的陷阱。
3. 远离建筑物:如地震发生时,可以迅速逃离建筑物并远离可能发生的倒塌区域,寻找开阔的场地。
4. 躲避扩大的灾害:在地震后可能发生余震,人们要尽量躲避可能发生的扩大的灾害。
寻找开阔、平坦的地方,远离可能发生崩塌或滑坡的区域。
三、恐怖袭击恐怖袭击是一种人为制造的突发事件,对公共场所的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在遇到恐怖袭击时,人们需要保持冷静和机智。
1. 迅速避难:如发生恐怖袭击,应立即尽量迅速地跑向到离威胁最远、最安全的地方。
应对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
应对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突发事件是指未被预料或计划的、突然发生的灾难或紧急情况。
这些事件可能包括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火灾等等。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自救和互救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常识和技巧,以帮助读者在危机时刻保护自己和他人。
一、应急意识的养成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培养良好的应急意识非常重要。
这包括了解自己所在区域的灾害风险和紧急逃生路线。
了解当地的天气状况、逃生通道以及应急联系方式,能够在事态紧急时提供宝贵的信息。
另外,购买并储备一些急救用品、食物和水等应急物资也是必要的举措。
二、突发事件自救要点1. 保持冷静: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保持冷静是最重要的。
不管是地震还是火灾,保持冷静有助于提高自救能力和决策能力。
2. 找到安全地带:尽量远离火源、气体泄漏点或其他危险物质,并确保自己处于相对安全的地方。
3. 防止进一步危险:关闭煤气、水龙头等家居管道,以防止进一步的损失和危险。
4. 找到避难场所:在地震发生时,迅速找到避难场所,如桌子下、门框边缘等,保护头部和颈部。
如果在室外,远离高楼、大树等潜在危险源。
5. 拨打紧急电话:向当地的应急救援部门报警求助。
记住紧急电话号码,在事发时刻能够快速拨打。
三、突发事件互救原则1. 保护自己:确保自己的安全后,可以考虑向其他人伸出援手。
切勿冒险使自己陷入危险境地。
2. 呼救、互助:在突发事件中,及时呼救并寻求帮助是关键。
与人合作,互相提供帮助,更有可能渡过难关。
3. 安抚受伤人员:在突发事件中,如果有人受伤,应尽力稳定其伤势,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供简单的急救。
但是,无专业急救知识的人士不应擅自进行过于复杂的急救操作。
4. 团结协作: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团结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可以组织起来,共同救助受困者,同时避免恐慌和混乱。
四、突发事件后的救援与恢复1. 等待救援:在发生灾难后,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此时,保持耐心并提供宝贵信息给救援人员,有助于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2023年公共场所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
2023年公共场所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能够在公共场所的突发事件中有效自救互救,保护自己与他人的安全,对于应急自救常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3000字关于2023年公共场所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的详细介绍。
一、火灾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常识火灾是公共场所常见的突发事件之一,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以下是火灾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常识:1.保持冷静:在火灾发生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恐慌,及时判断火势的大小和蔓延情况,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
2.及时报警:火灾发生后,要第一时间拨打火警电话,通知消防部门前来灭火。
3.迅速逃生:在火灾发生时,要迅速撤离现场,注意不要跑到烟雾密布的地方或者逆着火势逃生,选择最近的安全出口进行逃生。
4.避免蔓延:如果火势不大,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着墙壁的一侧下楼,遇到浓烟时要蹲下爬行,尽量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5.互相帮助:在逃生过程中,要互相帮助,保持队形,不要分散。
可以寻找共同的避难点,确保每个人的安全。
6.警惕扩散:如果身上着火,要立即躺倒滚动以扑灭火苗,并尽快寻求救助。
二、地震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常识地震是突发事件中常见的一种,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以下是地震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常识:1.保持冷静:在地震发生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迅速判断震级大小和余震情况,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
2.寻找避震地点:地震发生时,要迅速躲到桌下、床底或者墙角等相对坚固的地方,保护头部和颈部,避免被物体砸伤。
3.迅速逃生:在地震停止后,要迅速撤离危险地点,选择安全的区域进行逃生。
4.互相帮助:地震后,要互相帮助,保持团结协作,特别是对于老人、儿童和残障人士要特别关照。
5.警惕余震:地震后可能会发生余震,要随时注意周围情况,如果感觉到明显地震波动,要及时寻找避震位置。
6.避免危险区域:在地震后,要避免进入危险区域,如高楼、电线杆、大树下等,以免发生追加伤害。
应对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
小结
第四章 其它突发事件安全常识
地震的自救、互救
第四章 其它突发事件安全常识
第四章 其它突发事件安全常识
第四章 其它突发事件安全常识
第四章 其它突发事件安全常识
第四章 其它突发事件安全常识
第四章 其它突发事件安全常识
第四章 其它突发事件安全常识
第四章 其它突发事件安全常识
第四章 其它突发事件安全常识
可燃物
凡是能与空气 中氧或其它氧 化 剂起化学反
应的物质均为 可燃物
能帮助和支持可 燃物燃烧的物质, 即能与可燃物发 生氧化反应的物 质称为助燃物
助燃物
着火源
点火源:能供给可燃 物与氧或助燃物发生 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如腐蚀的蓄电池汇接 条、扎到开关、烟头 等
第三章 火灾逃生常识
O 一旦火灾发生,只要消除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 火源)中的任何一条火灾就可扑灭。
第三章 火灾逃生常识
1)右手提着灭火器来到火灾现场,将灭火器上下摇均匀; 2)除去铅封; 3)拔掉保险栓; 4)左手握住喷管,右手提着压把,站在上风区; 5)在距离火源1.5米左右范围内对着火焰根部位进行喷射;
第三章 火灾逃生常识
使用灭火器的安全注意事项
O 1) 站在上风向或顺风向; O 2)保持距火源1.5米的安全距离,使用干粉灭火器时可稍远,以免被
第三章 火灾逃生常识
逃生的方法
O (1)身上着火逃生:不能跑,地上打滚即可灭火。 O (2)等待救援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雾进入肺部; O (3)火势不大时:利用湿棉被、湿毛毯盖在身上逃生; O (4)无路可逃时:寻求避难处等待救援,如:阳台、洗手间,
用湿毛巾堵住门缝,防止烟雾飘进来; O (5)被困在高层楼房时:可利用绳索,下水管道,雨棚等逃生。 O (6)被迫跳楼逃生:可向地面抛下厚棉被,纸箱,垫子等松软
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常识
1)隔离法:即将可燃物与着火源(火场)隔离开,
立即移走火场上的易燃物品。若是可燃气体管道着火 时,应立即关闭阀门,使可燃气体与火源隔绝; 2)冷却法:即将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火点以下,使 燃烧停止,如用水浇降温灭火; 3)窒息法:阻止助燃物(氧气,空气)流入燃烧区 或用惰性气体冲淡助燃物,用沙土的物覆盖在燃烧物 上,使燃烧物缺乏氧气或(氧化剂)而熄灭;如干粉灭 火器 4)化学抑制法:采用化学药剂(如1211等)使燃烧 物反应停止。
按下报警按钮和通
话按钮,等待救援
第四章 其它突发事件安全常识
地震的自救、互救
第四章 其它突发事件安全常识
第四章 其它突发事件安全常识
第四章 其它突发事件安全常识
第四章 其它突发事件安全常识
第四章 其它突发事件安全常识
第四章 其它突发事件安全常识
第四章 其它突发事件安全常识
第四章 其它突发事件安全常识
第五章 中毒、咬伤急救
3、咬伤急救--毒蛇、毒虫等 a、马上停下或坐下绑扎——不能过紧、间断 放松 b、使用清水、盐水冲洗或用火柴放置伤口点 火燃烧 c、用拔火罐的方法或者用口吸吮,边吸边吐 d、拨打120,送医院急救 e、用小刀(消毒或火烧后)划开伤口,寄出 毒血
第五章 中毒、咬伤急救
第五章 中毒、咬伤急救
第一章 常见的突发事件
电梯故障、火灾爆炸、中毒、自然灾害、中暑、突发疾病、其他伤害等
洪 水
第二章 乘坐电梯安全常识
载货电梯严禁载人,(运货、卸货、及拉料人员除外)。 严禁大力碰撞电梯门及轿厢,以免引起门联锁损坏,造成载货电梯 运行故障。 严禁敲打、手扒或身靠关闭的电梯门,以防发生意外。 进出轿厢前,必须明确楼层号,待轿厢底板与楼层平齐、轿厢门完 全打开时,方可进出。 电梯即将关闭时,严禁用手伸进门间隙尝试使电梯从开门,以防夹 伤。 保持电梯内清洁卫生:严禁在电梯内吸烟、吐痰、丢垃圾。 搬运货物时应特别注意,不要碰到轿厢门和壁板。 只按必要的按钮,不要用坚硬的东西去敲打按钮。 紧急呼叫按钮是电梯在非正常运行时才使用,请不要乱按。 不要在轿厢内打闹、跳动,这会导致事故发生。 严禁破坏行为,如乱涂、乱画。
公共场所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范本
公共场所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范本1.了解逃生路线:在进入任何公共场所之前,了解该场所的逃生路线图,特别是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逃生通道和出口位置。
熟悉逃生路线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应急脱险。
2.保持冷静: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积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冷静的头脑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3.判断危险程度: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首先要判断危险的程度。
如果情况严重,应迅速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或者呼救。
如果情况较轻,可以继续观察局势并等待专业救援。
4.寻找安全位置: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积极寻找安全的位置躲避危险。
例如,地震时躲到桌子下,火灾时靠近防火门等。
寻找安全位置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
5.防范烟雾:在火灾等突发事件中,烟雾常常是危害最大的因素之一。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烟雾吸入过多的有害气体。
6.避免拥挤:在突发事件中,人们常常会出现拥挤的情况,这时容易发生踩踏等事故。
尽量避免拥挤的人群,保持适当的距离,并寻找安全的出口。
7.帮助有需要的人:在突发事件中,如果你身体状况良好,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
例如,搀扶老人、儿童或者残疾人员,协助他们安全撤离。
8.用正确方式打电话:在突发事件中,及时与外界联系十分重要。
拨打紧急求助电话时,要保持冷静,清楚地告知自己的位置和事件的紧急程度,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
9.遵守指挥: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积极遵守现场指挥人员的指示。
他们根据现场情况制定的救援方案通常最为合理有效,遵守指挥可以使整个救援工作更加有序。
10.保持耐心:在突发事件中,救援工作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到达现场。
保持耐心等待,尽量不要自行冒险行动,以免加重伤害。
11.及时报警:当你发现突发事件时,一定要及时拨打报警电话,向警方或相关救援机构报告情况,以便他们能够迅速作出应急处置。
12.密切关注媒体报道:在突发事件中,密切关注媒体的报道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情况和可行的自救互救措施,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13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
13.突发事件自救常识1、烫伤与烧伤●首先隔断热源,远离造成烫烧伤的炉子、火等。
●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至少10分钟,使伤口冷却。
不要涂抹酱油、牙膏。
2、地震(1)室内●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地方躲避。
也可以躲在墙根、坚固的家具旁边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远离外墙、门窗,不要使用电梯,不能跳楼。
●躲避时身体应采取的姿势是: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额头枕在大腿上,双手保护头部。
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2)户外●就地选择开阔地带避险,蹲或趴下,以免摔倒。
●避开高架桥、高烟囱、水塔等建筑物,避开玻璃幕墙等危险物。
●在野外,避开河岸、陡崖、山脚,以防坍塌、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3)震后自救●被压埋后,如果能行动,应逐步清除压物,尽量挣脱出来。
●要尽力保证一定的呼吸空间,如有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注意外边动静,伺机呼救。
尽量节省力气,不要长时间呼喊,可用敲击的方法呼救。
●尽量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3、雷电●在室内,远离门窗、水管、煤气管、暖气管等金属物体,关闭家用电器,并拔掉电源插头。
●在室外,远离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等。
在野外应尽量寻找低洼处,降低身体高度。
4、家庭火灾●毗邻房间发生火灾,烟雾弥漫时,不要盲目开门,可向门上泼冷水降温,用浸湿的衣服、被褥堵住门窗缝隙。
同时,应立刻向窗外挂出醒目物件,以示室内有人,也可以大声呼喊,便于营救。
●火势较大,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被单将头部包好,用湿棉被湿毯子将身体裹好,再冲出险区。
●如果浓烟太大,可用口罩或毛巾捂住口鼻,身体尽量贴近地面行进或者爬行,穿过险区。
5、食物中毒●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大量喝水,稀释毒素。
●用筷子、勺把或手指压舌根部,轻轻刺激咽喉引起呕吐1。
应对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
应对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突发事件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发生的、无法预测的意外情况,如火灾、地震、爆炸等。
面对突发事件,我们应该具备一些自救互救的常识,以确保自身安全并帮助他人。
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些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常识。
一、火灾应急处理火灾是常见的突发事件之一,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威胁。
遇到火灾时,首先要保持镇定,迅速采取以下措施:1.1 灭火器的使用如果火势较小,可以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正确的灭火方法是使用P.A.S.S方法:握紧喷嘴,按下喷射按钮,摇动灭火器,沿火焰喷射。
1.2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逃生过程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免吸入有毒烟雾。
1.3 蹲下爬行如果房间充满浓烟,应蹲下爬行进行逃生,因为烟雾通常在空中较高处浓度较大。
1.4 禁止乘坐电梯在火灾中,绝对禁止乘坐电梯逃生,应选择楼梯进行逃生。
二、地震应急处理地震是地质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面对地震,我们需要有应对地震的自救互救常识:2.1 下蹲保护地震发生时,应迅速下蹲,保护头部和颈部,并且用手掌护住头部。
2.2 远离窗户和大型家具地震中,窗户和大型家具易成为危险物体,应迅速远离窗户和大型家具,躲到桌子底下或者墙角等相对安全的地方。
2.3 勿乘坐电梯地震发生后,电梯有可能停运或者发生故障,绝对禁止乘坐电梯下楼。
2.4 发生余震时及时避难地震后可能会有余震,当感觉到余震时,应尽快躲到开放空地或广场等安全地带,避免在建筑物附近停留。
三、突发事件中的互救除了自我保护外,我们还应该学会在突发事件中互相帮助,共同渡过危机。
以下是互救的常识:3.1 呼叫求助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可以向周围的人呼叫求助,组织大家一起自救。
3.2 分享逃生出口信息如果你知道逃生出口或者安全通道等信息,应与他人分享,帮助大家找到安全的逃生路线。
3.3 协助弱势群体在突发事件中,一些弱势群体(如儿童、老人、残疾人等)往往更加无助,我们应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确保他们的安全。
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题库
选择题:在地震发生时,如果你在室内,以下哪种行为是正确的自救措施?A. 立即跑向室外B. 躲在坚固的家具下面,保护头部(正确答案)C. 站在窗边等待救援D. 使用电梯逃生当你在户外遭遇雷电天气时,以下哪种做法是正确的?A. 躲在大树下避雨B. 继续使用手机通话C. 立即寻找低洼地带或沟渠躲避,并避免接触金属物品(正确答案)D. 站在高处观察雷电情况火灾发生时,如果你被困在高层建筑的房间内,以下哪种自救方法是正确的?A. 立即跳楼逃生B. 用湿毛巾堵住门缝,等待救援(正确答案)C. 打开窗户呼救D. 乘坐电梯逃生在遇到交通事故现场有人受伤时,以下哪种互救措施是正确的?A. 直接移动伤者进行救治B. 拨打急救电话,并在等待过程中尽量保持伤者稳定(正确答案)C. 忽视伤者,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来D. 自行对伤者进行复杂的救治操作当你在游泳时遇到溺水者,以下哪种互救方法是正确的?A. 直接跳入水中施救,无论自己是否会游泳B. 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并在岸边寻找救生器材进行救援(正确答案)C. 忽视溺水者,继续游泳D. 尝试用言语指导溺水者自救,但不采取实际行动在遇到突发洪水时,以下哪种自救行为是正确的?A. 尝试游泳逃生B. 立即寻找高地或坚固建筑物躲避,并等待救援(正确答案)C. 躲在低洼地带等待洪水过去D. 尝试驾车穿越洪水区域当你在公共场所遇到恐怖袭击或枪击事件时,以下哪种自救方法是正确的?A. 立即冲向出口,试图逃离现场B. 寻找掩体,躲避攻击,并等待机会逃离或寻求帮助(正确答案)C. 站在原地,等待事件结束D. 试图与袭击者进行搏斗在野外迷路时,以下哪种自救措施是正确的?A. 盲目寻找出路,直到找到为止B. 留在原地,保持体力,并尝试发出求救信号(正确答案)C. 继续前行,希望找到出路D. 放弃希望,等待救援当你在家中遇到煤气泄漏时,以下哪种自救方法是正确的?A. 立即打开电灯或打电话报警B. 迅速关闭煤气阀门,打开窗户通风,并到室外安全地带报警(正确答案)C. 点燃火柴或打火机检查泄漏点D. 忽视泄漏情况,继续留在室内。
突发事件自救与互救
进行心肺复苏术时需要注意正确的按压位置和力度,以及正确的吹气方式,以避免造成进 一步伤害。
止血方法
01
总结词
止血是应对意外伤害的重要措施,可以减少失血和休克的风险。
02 03
详细描述
止血是应对意外伤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减少失血和休克的风险。止 血方法包括直接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止血带止血等。根据不同的 伤口情况和出血部位,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
遭遇抢劫自救
遭遇抢劫自救保持冷静,尽量避免激怒劫匪,寻求脱身机 会。
遭遇抢劫自救遇到抢劫时,应保持冷静,不要抵抗或激怒 劫匪,尽量服从劫匪要求,注意观察劫匪特征和逃脱路线 ,及时报警并协助警方调查。
食物中毒自救
食物中毒自救了解食物中毒症状,及时采取措施减轻症状,寻求医疗救治。
食物中毒自救遇到食物中毒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多饮水促进排泄,并 催吐、导泻等措施减轻症状,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
交通事故互救
总结词
掌握交通事故互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包括事故现场保护、伤员救助、报警等 方面的知识。
VS
详细描述
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应首先确保自身安全 ,然后尽快救助伤员,并保持事故现场的 完整。如果有人受伤,应尽快拨打急救电 话,并按照急救知识进行初步处理。同时 ,应尽快报警并等待警察的到来。在事故 处理完毕后,应尽快将伤员送往医院接受 治疗。
04
现场急救知识
心肺复苏术(CPR)
总结词
心肺复苏术是一种紧急救助措施,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挽救 生命。
详细描述
心肺复苏术(CPR)是一种紧急救助措施,用于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 。它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两个主要步骤,可以增加身体内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为 医疗救援争取时间。
公共场所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
公共场所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公共场所突发事件指的是在公共场所发生的非正常事件,如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
这些事件常常会造成伤亡和混乱,因此了解一些自救与互救的常识非常重要。
以下是公共场所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自救常识:1.保持冷静: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保持冷静是非常重要的。
冷静的头脑可以帮助你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采取适当的行动。
2.寻找避难地点:在火灾或地震等容易造成危险的事件中,寻找安全的避难地点是关键。
如果是火灾,应迅速逃离火源,并选择靠近楼梯或紧急出口的位置。
如果是地震,应选择宽敞的地方,避开玻璃、柱子等易于倒塌的物体。
3.避免烟雾:在火灾中,烟雾是最大的威胁之一。
低身穿过烟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筛选掉空气中的有害烟雾。
4.运用逃生工具:在高层建筑中遇到火灾,通常需要通过紧急逃生通道或安全绳索逃生。
应熟悉逃生通道的位置,并尽量避免使用电梯等容易坏损的设备。
5.不跳楼逃生:在火灾或地震等情况下,很多人会选择跳楼逃生。
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丧命。
除非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其他安全的逃生方式。
二、互救常识:1.相互支援:在突发事件中,互相支持与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遇到无法自救的人员,应积极寻找并提供帮助。
2.遵循指挥:突发事件通常会有相应的救援指挥中心,他们会提供相应的指导与救援措施。
在互救过程中,应听从指挥的安排,不盲目行动,以免增加混乱与伤亡。
3.优先救助弱者:在突发事件中,应给予孩子、老人、孕妇等弱者更多的关注与帮助。
在逃生时,应尽量保证他们的安全和逃生。
4.合理利用资源:突发事件常常会导致资源有限,因此在互救过程中,应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
尽量避免浪费,以使更多的人受益。
三、其他常识:1.了解应急电话:在突发事件中,拨打紧急电话能够及时获得救援。
所以,了解当地的紧急电话是非常重要的,如报警电话、救护车电话等。
2.学习急救技能:学习基本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等,能够帮助你在突发事件中提供更多的帮助与救援。
事故自救互救知识点总结
事故自救互救知识点总结事故自救互救是指在突发事故发生时,个人能够自救并且进行互相救援的技能和知识。
在面对各种不同的意外和危险情况时,了解事故自救互救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知识点包括紧急逃生、急救知识、自救互救基本原则等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事故自救互救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在遇到危险时保护自己和他人。
一、紧急逃生1. 火灾逃生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突发事故,因此了解火灾逃生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在发现火灾时应第一时间触动火灾报警器,以便及时通知其他人,并且向紧急逃生通道逃生。
在逃生时应低姿态前进,避免吸入有毒烟雾,同时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减少有害气体的吸入。
在火灾中,氧气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根据氧气的流动方向选择正确的逃生路径。
此外,在逃生时要尽量避免使用电梯,因为电梯在火灾时可能会失去电力或遭到火灾侵袭而导致危险。
2. 地震逃生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因此在地震发生时应迅速采取逃生措施。
首先,如果在室内,要迅速躲到桌子或床下等坚固的家具下,保护头部和颈部。
在地震停止后,应立即向安全地带逃生,避免停留在可能发生建筑物坍塌的地方。
在逃生过程中,要尽量远离可能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危险地区。
如果在户外,能够迅速找到开阔地带,并且避免靠近高楼大厦、电线杆等潜在的危险物体。
3. 化学泄露逃生在化学泄露事故发生时,应迅速向风向逃生,减少毒气的吸入。
在逃生时,要避免沿着河流、湖泊等水源逃生,以免受到污染物的侵袭。
此外,要迅速脱离事故现场,避免停留在可能引发火灾的地方。
二、急救知识1. 创伤处理在意外事故发生时,可能会导致各种创伤,如擦伤、烧伤、骨折等。
因此了解基本的创伤处理知识至关重要。
首先,在进行创伤处理时,要迅速止血,避免大量出血造成伤者生命危险。
在止血的同时,应注意避免伤口受到感染,并且保持伤者的体温。
在处理骨折时,要避免翻动伤员,以免加重伤势。
在嫌疑颈椎骨折的情况下,要尽量稳定伤员的头颈部,并且迅速进行急救处理。
应急预案应急知识自救互救
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知识1. 火灾应急知识(1)火场逃生:保持冷静,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态沿安全通道迅速撤离;如被困,呼救并等待救援。
(2)灭火器使用:拔掉保险销,握住喷射软管前端,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2. 地震应急知识(1)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迅速躲到坚固的家具下或墙角处。
(2)如被困,保持体力,等待救援。
如有手机,拨打紧急电话求救。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1)传染病疫情: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者;如感染,及时就医。
(2)食物中毒: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及时就医。
4. 气象灾害应急知识(1)暴雨、洪水:注意防雷,远离高压线、树木等易倒塌物体;如被困,等待救援。
(2)干旱、高温: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中暑。
三、自救互救1. 火灾自救互救(1)发现火情,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
(2)如火已蔓延,迅速关闭门窗,防止火势蔓延。
(3)如被困,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态沿安全通道逃生。
2. 地震自救互救(1)地震发生时,迅速躲到坚固的家具下或墙角处。
(2)如被困,保持体力,等待救援。
如有手机,拨打紧急电话求救。
(3)救援人员到达后,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救互救(1)传染病疫情: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者;如感染,及时就医。
(2)食物中毒: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及时就医。
(3)互相提醒,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四、总结应急知识自救互救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认真学习应急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同时,社会各界也要关注应急知识普及,共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事件预防与自救互救1.突发事件定义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2.突发事件的特征爆发的突然性发生的重复性破坏的严重性处置的艰巨性灾难的连锁性影响的长期性危险可预见性危害可评估性3.自然灾害: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4.突发事件的危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给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造成严重破坏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危害,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国家形象和对外社会经济交流及国家发展造成危害5.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的作用政府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领导和管理主体应急管理是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危机管理能力是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全面预见、应对、减轻灾害事故影响和恢复重建是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政府才能够有效组织协调政府内部和全社会的人力、财力和物资资源,实现有效应对。
6.应对突发事件必须面对的问题灾前:了解相关灾害预警信息,熟悉现场情况灾中:知晓基本应对措施和逃生方法灾后:掌握自救互救方法7.我国应急管理现状多应急处理,少应急管理多单兵作战,少综合体系多政府运作,少社会动员多内紧外松,少公共沟通8.严重创伤者抢救的黄金时间——受伤后1小时以内猝死抢救的最佳时间——最初的4分钟以内懂得急救知识,运用急救技术对病人进行现场抢救,就可能维持病人最基本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和血压等,提高危重病人的生存率。
9对生命和财产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地震灾害、气象灾害和洪水灾害;威胁最大的人为灾害是交通事故、火灾等。
本课程的立足点是在灾祸到来之前怎样预防;在灾祸到来之后如何应对、施救。
目的:使同学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加在安全、防灾、现场急救方面的知识。
10.灾害分类1.按成因分自然灾害—自然变异为主因,即“天灾”,如地震、洪水、滑坡、海啸、地面沉降等人为灾害—人为因素为主因,即“人祸”,如战争、内乱、纵火、交通事故、技术事故、恐怖活动等自然—人为灾害:“天灾”与“人祸”互为因果,由自然变异为主。
人为—自然灾害:“天灾”与“人祸”互为因果,由人为因素为主。
2.按成灾过程分突发性灾害:地震、洪水、台风、冰雹、火灾、交通事故等特点:突发性、偶然性、破坏性、复杂性缓发(渐变)性灾害:干旱、水土流失、环境恶化、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特点:缓慢发生,逐渐成灾,影响广泛,持续时间长,有隐蔽性。
11.灾害的危害自然灾害的损失与灾害强度有关,与人口的密度和经济发达程度也密切相关。
我国自然灾害损失最大的是东部沿海平原和中部盆地地区。
12.传染病预防一场大的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且会严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从而出现灾后传染病的流行。
如不及时、有效地加以预防和控制,即会吞噬无数人的生命。
传染病流行——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
(一)肠道传染病多见灾后垃圾及粪便难得到及时处理,水源和食物易受到污染,人体免疫力下降,易造成肠道传染病。
(二)发展快发病率高传染病能在人口密集地区(如拥挤的防灾棚),很快出现流行高峰。
(三)流行方式多样在地点上,既可呈地方性流行,也可沿海岸、河流或交通扩散;在时间上,可以是暴发性流行,也可长时间持续流行。
(四)传染病种类多样由于灾区各种环境的破坏,为各类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温床。
不同传染病其致病的潜伏期和季节不同。
因此,同一地区可出现多种传染病,且各种传染病可先后出现。
灾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灾害发生后,只有采取各种不同的预防措施,才能防止传染病的流行,而预防措施应落实到各个环节上。
(一)卫生宣传(二)隔离治疗一旦发现传染病人或可疑者,应及时进行隔离。
(三)环境卫生饮水卫生消除污染,饮水净化食品卫生防止食品变质,注意个人卫生污物处理对粪便、垃圾和其他排泄物要妥善处理控制媒介消灭老鼠、苍蝇、蚊子、臭虫等传染病媒介;及时处理尸体和患病牲畜等。
(四)药物预防对尚末发病的灾民,可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通常以预防接种的方法来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发生,或者注射各种抗毒血清、抗毒素、免疫球蛋白等。
13.灾害心理准备不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都会给人们在心理上造成严重伤害。
我们要懂得“无知是最大的灾害”的道理。
如果做好灾害的心理准备,树立正确的灾害意识,掌握综合防灾的知识与技能,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够创造奇迹。
要广泛学习各种灾害科普知识,掌握自救与互救基本技能,丰富生活经验,树立强烈的灾害意识;培养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遇事不慌、临危不惧。
在紧要关头,舍己救人;锻炼自己快速反应和随机应变能力,在危机关头把握态势,权衡利弊寻找脱险救人之策。
地震1.地球与地震并存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灾害严重地震是人类所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2.地震灾害频仍灾害日趋频繁产生自然灾害的直接原因——自然现象产生自然灾害的结构原因——“社会”本身的弱点灾情日趋严重我国城市建筑抗震能力薄弱基础设施等生命线系统的脆弱近年来的五大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风灾、温室效应一、地震震级与能量的关系地震释放出的能量越大, 震级就越大。
震级( M) 和震源发出的总能量( E) 之间的关系为:lgE=11.8+1.5M E=1011.8+1.5M (E的单位为“尔格”,1尔格=10-7 焦耳)二、地震成因与类型(1) 构造地震: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而引起的地震。
构造地震破坏性大,影响范围广。
(2)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岩浆猛烈冲出地面而引起的地震。
这类地震在我国很少见。
(3) 陷落地震:由于地表或地下岩层突然大规模陷落或崩塌而造成的地震。
这类地震的震级很小,造成的破坏也很小。
(4) 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或深井注水等引起的地震。
按地震序列:(1) 主震型地震:在一个地震序列中,若主震震级很突出,其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中的绝大部分的叫主震型。
(2) 群震型或多发型地震:在一个地震序列中,若主震震级不突出,主要地震能量是由多个震级相近地震释放出来的叫群震型。
(3) 孤立型或单发型地震:在一个地震序列中,若前震和余震都很少,甚至没有,绝大部分地震能量都是通过主震一次释放出来的叫孤立型。
按震源的深浅不同:(1)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 km以内,一年中全世界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约85%来自浅源地震。
(2)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km,一年中全世界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约12%来自中源地震。
(3)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km,一年中全世界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约3%来自中源地震。
三、地震参数发震时刻、发震地点(包括震中经、纬度和震源深度)、地震震级,称为地震“时、空、强”三要素。
四、地震序列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一系列大小不同,有共同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的总称,为地震序列。
主震: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
余震:主震后在同一震区发生的较小地震。
前震:主震前在同一震区发生的较小地震。
五、地震术语(一)震源(体):地球内部发生破裂的地方,为震源(体)。
(二)震中(区):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为震中(区)。
(三)震中距:震中至某一指定点的地面距离(五)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离六.震级、地震烈度、地震动参数(一)震级震级是地震大小的相对量度。
它与震源释放的能量有关,用“级”表示。
震级相差1级,能量相差30多倍;震级相差2级,能量约差1000倍。
(二)地震烈度的定义对地震后果严重程度的描述,是地震对地面影响的强烈程度,对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人工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给出简单、定性的等级划分。
主要依据宏观的地震影响和破坏现象来判断。
1次地震只有1个震级,但是同一个地震在不同地区,其烈度大小往往不一样。
烈度主要与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建筑物抗震性能、建筑材料、施工质量有关,同时也与发震时间、发震地点、人口密度等诸多因素有关。
地震烈度表日本采用8个等级的地震烈度表。
一些欧洲国家采用10度划分的地震烈度表。
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12度划分的地震烈度表全球地震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海岭地震带(西洋海岭地震带和太平洋海岭地震带)中国地震分布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之间,具有震源浅、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的特征,加上人口众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人们防震意识薄弱,所以成灾率高,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地震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
我国地震较多的省(自治区)依次是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和四川。
七、监测与预报地震观测——地震仪地震前兆观测——前兆仪宏观前兆:由人的感官直接觉察的异常现象,为宏观前兆。
例如地下流体(水、气)、动物、地声、地光、小地震活动等。
地震谚语: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泉水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动物惊慌恐,异常快报告。
微观前兆:由仪器测出的异常现象,为微观前兆。
微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中国渐近式预报模式我国科学家提出的渐近式预报模式1 地震长期预报:几十年或更长时间的地震危险性及其影响的预测。
2 地震中期预报:几个月到几年的破坏性地震的预报。
3 地震短期预报:几天到几个月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4 地震临震预报:几天之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预报。
5 强余震预报:指首次强震发生以后较强余震的预报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1) 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2) 省、自治区、自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3) 已经发布地震短临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4) 关于震后地震趋势判定的公告。
(1) 纵波(P波):由震源向外传播的疏密波,特点:速度快,振幅小,破坏力小。
(2) 横波(S波):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剪切波,特点:速度慢,振幅较大,破坏力大。
应急反应大震预警现象1 地面初期振动:人们感到大地在“颤动”;2 地声:几秒到几分钟,强烈、怪异,如雷鸣、大炮或机器轰鸣、狂风呼啸、大树折断声,好似刮风,但树梢和菜叶都不动;3 地光:几秒到几分钟,明亮而恐怖,五光十色,呈片状、带状、柱状、球状等,亮如白昼,但树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