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化进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农业人口 22.45% 21.94% 21.44% 20.95% 20.47% 16.38% 15.67% 15.50% 15.10% 14.99% 14.04% 13.76% 13.80% 13.69% 13.60%
北京城市形态演进 目前北京空间形态
分散集团式布局:
形成由市区中心地区、市区 绿化隔离地区、以及10个边 缘集团共同构成的城市格局
北京规划发展历程
1953年-1954年的《改建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要点》
规划草案要点提出以下六条基本原则:
第一,以全市的中心区作为中央首脑机关所在地, 使其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中心。 第二,首都应该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特别是要成为我国强大的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的中 心。 第三,在改建和扩建首都时,应当从历史形成的城 市基础出发,既要保留和发展合乎人民需要的风格 和特点,又要打破旧格局的限制和束缚,改造和拆 除那些妨碍城市发展和不适于人民需要的部分,使 首都成为适应集体主义生活方式的社会主义城市。 第四,对于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物,采取一概否定 的态度显然是不对的;一概保留束缚发展的观点和 做法也是及其错误的。目前的主要倾向是后者。 第五,改造道路系统时,应尽可能从现状出发,但 也不应过多地为现状所限制。 第六,北京缺乏必要的水源,气候干燥,又多风沙, 要有步骤地改变这种自然条件,为工业发展创造有 利条件。
北京规划发展历程
20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至2020年)》 5、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根据生态敏感要素 和限制性要素将北京市域划分为禁止建设区、 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用于指导城市建设 与发展。 6、制定解决保障城市持续发展的土地、水资 源、能源、环境等问题的措施,积极推进资源 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 模,将北京建成节约型社会。 7、坚持区域统筹的原则,积极推进京、津、 冀以及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 8、按照适度超前、优先发展的原则,建设高 效、安全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9、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复杂性,采取更为灵 活的、适应未来发展的规划对策。
第二产业 33.6% 34.3% 34.6% 32.1% 27.3% 26.3% 24.5% 24.2% 21.2% 20.0% 19.6% 20.5% 19.2% 18.5% 18.2%
第三产业 54.6% 54.4% 55.4% 59.0% 65.5% 66.6% 68.9% 69.3% 72.4% 73.8% 74.4% 74.0% 75.6% 76.7% 77.3%
非农人口 77.55% 78.06% 78.56% 79.05% 79.53% 83.62% 84.33% 84.50% 84.90% 85.01% 85.96% 86.24% 86.20% 86.31% 86.40%
北京城市化进程分析 人口从业构成
2000-2014北京三次产业人员构成比例
右边的表展示了00到14年北京 人口从业的变化。可以明显的 看出城市中,从事第一、二产 业的人口逐年下降;从事第三 产业的人口逐年上升。而从事 第一产业的人口下降数量和农 村整体从业人员的下降数量是 相近的,这和农村人口比例逐 年下降也是吻合的。 从事第三 产业的人口增加也与城市人口 比例不断上升相吻合。
北京 城市化进程 分析
姓名:姜 雨 桐 学号: 201407322 指导老师:张 红
城市化 1.
2.
城市化进程的普遍规律
城市化率沿着S 型曲线变动,具有阶段性规律
按人口流动的主导方向,城市化进程分四个阶段
城市 人口 后期阶段 70% 加速阶段 40% 20% 起步阶段 30%
发展 次序 发展 阶段 城市 人口 特点 阶段一 低速发 展期 <50% 阶段二 加速增长阶 段 >50% 城市之间人 口相互移动 为主,城市 进入规模结 构优化时期 阶段三 告诉增长期 >70% 大城市城区 人口迁入郊 区,郊区人 口逐渐超过 城区人口 郊区功能由居 住扩展至工商 业,郊区演变 为中小型城市; 城市与农村相 互融合 阶段四 稳定发展期
北京规划发展历程
1993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2010年)》 90年代初,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的需要,完成了《北京城市总体 规划(1991至2010年)》的编制,要点如下: 1、进一步明确首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城市性质, 提出建设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 2、提出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调整产业结构 和布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 3、提出对城市人口实行有控制有引导的发展方针, 把流动人口作为重要因素纳入城市发展规模,严格 控制市区口。 4、明确提出城市发展要实行“两个战略转移”的 方针,即全市城市发展重点要逐步从市区向广大郊 区转移,市区建设要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 调整城市功能和布局,提高城市整体素质,大力发 展郊区城镇,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明确城市东部和 南部地区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并明确了发展重 点,沿京津塘高速公路是城市主要发展轴。
文革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北京的规 划管理部门被取消, 总体规划暂停执行。 其间城市出现的问题 也未及时修订
北京规划发展历程
1982年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当时各方面对北京的城市性质、规模、布局、旧城改建等一些方针性 问题的不同认识有了统一的思想基础,在中央书记处重要指示的指导 下,编制了《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1、明确城市性质与经济发展方向 2、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坚持”分散集团式”城市布局,发展远郊卫 星城。 3、根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对保留、继承和发扬文化古都风 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明确以居住区作为组织居民生活的基本单位,以便更好地安排各 项设施,方便群众生活。
北京城市街道形态的演变
北 京 金 融 街 附 近 平 面 图 北京近现代的城市发展中,街道形态是笔直 通长的往往能够被保留和沿用下来,且承担 了城市或某一区域的主要通行功能。短小、 弯曲、杂乱无章的街道稳定性较差,不能很 好地适应不同的用地性质,不能满足城市变 迁和发展的要求,所以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 和城市的发展而消失或被改建。
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是由农 业为主的传统乡 村社会向以工业 和服务业为主的 现代城市社会逐 渐转变的历史过 程,具体包括人 口职业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转变、 土地及地域空间 的变化。
80% 60%
10%
人口增长缓慢
市政设施分布
人口迅猛增长
城市化进程停 滞或略有下降
北京城市定位 定位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的政治、 文化中心,中国经济的决策和管理中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公所在地。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 市和河北省。北京下辖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 区、门头沟区、房山区、大兴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平谷区、怀柔 区、密云县、延庆县等16个区县。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14.8万人。 北京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 市政设施分布 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 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第一产业 11.8% 11.3% 10.0% 8.9% 7.2% 7.1% 6.6% 6.5% 6.4% 6.2% 6.0% 5.5% 5.2% 4.8% 4.5%
王府井附近平面图
宣武门东北部附近平面图
北京城市化进程分析 人口城市化比例
2000-2014北京农业与非农业人口比例
从人口比例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市 从1997年至2006年,非农业人口比例—— 即北京市人口的城市化比例逐年上升,截 止2014年底,已经高达86%,并且,在04 年期间,人口城市化的比例较其他年份有 较大的提高,(因为中央召开十七届三中 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 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说明在这 一段时期,北京的城市化进程有较显著的 加快。在08年后,北京的城市人口又一次 有了小幅度的增长在2011-2014 年其间人 口城市化较稳定。
北京规划发展历程
1993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2010年)》
5、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纳入总体规划, 提出整体保护要求,形成完整的保护体 系。 6、把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和环境建设 放在突出位置,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和 规划方案。
北京规划发展历程
20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至2020年)》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 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 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 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 的诸多矛盾和问题, 2004年完成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04年-2020年)》。其提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要点是: 1、在1993年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城市性质、 城市发展目标与主要职能。 2、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按照城乡统筹、调整产 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形成了中心城-新城-镇 的市域城镇体系,充分发挥中心城和新城的辐射带动作用, 合理优化小城镇和中心村的发展布局。 3、根据环境、资源承载力制约条件,确定了2020年北京 居住人口规模。 4、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突出首都的特点,充分发 挥科技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
北京规划发展历程
1958年修改方案特点: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强调向共产主义过渡,为消灭三大差别创造件; 第二,在城市布局上提出了“分散集团式”的布局形式; 第三,在工业发展上提出了“控制市区、发展远郊”的方针; 第四,在居民区组织上提出了按人民公社化的原则进行建设的设想。
北京规划发展历程
1973年的 《北京总体规划方案》
北京城市形态演进
近期北京空间形态
北京城市形态演进
近期北京空间形态
1.对外空间:原有封闭内向的空间结构体 系向构建面向区域开放的功能结构体系转 变 。建立首都地区“中心城+新城+跨界区 域协调发展区”的空间结构体系。 2.对内空间:职能等级的城镇结构体系, 向构建面向全域统筹的一体化空间格局转 变。形成“中心城+边缘城镇+新城+区县 重点建设区”的结构体系,积极应对与区 域功能结构体系之间的联系 3. 圈层蔓延的空间模式,向构建与生态本 底相吻合的城乡形态转变 。形成了城市产 业、居住、公共服务等功能开始沿交通走 廊呈现向中心城外围轴向发展态势,这也 使得北京市同心圆结构形态开始向同心圆 结构+轴向拓展转变。
北京城市形态演进
民国时期北京空间形态
城市形态的变化过程
1.新市区建设的尝试: 1914年前后在宣武门外 万明路建造了一个“新市区”; 2.环城铁路修建 3.公共交通线路开通运营 4.正阳门的改造:京汉铁路、京奉铁路进入城内,东车 站和西车站先后在正阳门西侧和东侧建成,使正阳门 地区成为北京内外交融的主要门户,也促进了商业的 发展和街市的繁荣,随之也带来了交通量的剧增。 5.皇城的改造:铁路穿越城墙,在旧城内设车站;拆除皇 城城墙;打通阻碍道路的城墙;拆除妨碍交通的瓮城; 连通旧城内的主要城市干道 6.公共活动场所等市民公园增加 7.新式的教育空间的出现
北京规划发展历程
北京规划发展历程
1957年-1958年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在城市布局上采取了”子母城”的形式,有计划地发展 四十多个卫星城镇。在市区,工业、仓库、高校、科研 等功能布局在原规划草案的基础上有所调整;商业服务 业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均匀分布的原则。规划设置 了三个环路、三个公路环和十八条放射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