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绿地规划模式

合集下载

石家庄市绿地系统分布情况的综合分析

石家庄市绿地系统分布情况的综合分析

石家庄市绿地系统分布情况的综合分析摘要在空间、大气、水、植物、土地的综合作用下,城市绿地在保护环境,抵御灾害,改善城市面貌,提供休息游览场所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但经济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使本已脆弱的城市生态环境失衡,因此研究石家庄市绿地系统的分布情况对于今后改善城市环境,规划城市建设具有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石家庄;城市绿地;评析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3-0076-02城市绿地,是指位于城市范围(包括城区和郊区)的绿地,本文所研究的城市绿地则指人们为改善城市生态环镜、美化城市人居环境,在居住、工作、休憩、娱乐的主要场所中,合理规划、建设、培植的绿地[1]。

城市绿地系统,则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 [1]。

但经济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使本已脆弱的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失衡,因此本文旨在研究石家庄市绿地系统的分布情况以期对于今后改善城市环境,规划城市建设做一个有益参考。

1研究对象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1研究对象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年颁布实施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选取石家庄绿地系统中4类绿地为研究对象。

绿地分类特征公共绿地向公众开放,以娱乐、休憩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主庭院绿地不公开或半公开,以改善和美化人工建筑设施环境为主要功能防护绿地生物多样性较低,功能专向固定,带状分布为主道路绿地依附于道路,联系各类绿地的纽带,城市绿化的脉络和骨架本文研究的石家庄市4类绿地主要特征1.2 研究区域地理概况石家庄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环渤海湾经济区。

位于北纬37°27′~38°47′,东经113 °30′~115°20′之间,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跨太行山地和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

西部地处太行山中段,东部为滹沱河冲洪积平原。

辖区内大地构造,属山西地台和渤海凹陷之间的接壤地带,地势东低西高差距较大,地貌复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城市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植种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均可称为绿地:泛指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界值,侧重于引导和控制,依托于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感性的直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任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系统管理提供依据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最终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佳环境系统·覆盖率: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率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绿化覆盖率:在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利用的途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1.与城市总体规划:是其一个组成部分,是深化细化,两者互相协调与尊重2.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互交叉,土对绿有决定性作用,反之有积极反作用3.与景观规划: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对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4.网络分隔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产与发展·古代城市绿地规划1.城市选址对城市绿地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实例:六朝建康南宋临安2.总体而言,古代城市绿地功能较为单一,主要为少数人享乐所用,规划设计取决于主人的意志·国外近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19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为“公园运动”2.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对城市绿地规划的影响:【1】带形城市理论——里亚·伊·马塔(西班牙)主张城市沿道路两边建设,宽度500m,长度无限,每隔300m设一条20m 宽的横向道路,联系干道两旁的用地,用地两侧为100m宽且布局不规则的公园和林地【2】田园城市理论——霍华德(英)以同心圆放射大道,外围农业用地为主,并强调要在城市周围永久保留一定绿地来控制城市的无线扩张(1902年的莱奇沃斯是“田园城市”的第一个试点城市)【3】卫星城镇规划理论与实践——昂温在大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4】有机疏散思想——伊利尔·沙里宁(美)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又可分成不同的活动所需的地段,应把工业用地疏散出去,来开辟绿地,试图缓解因城市集中所产生的各种弊端【5】邻里单位规划思想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邻里思想把居住的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6】现代建筑运动中的空间集中于空间分散规划思想(集散主义、分散主义)1.勒·柯布西耶——空间集中规划思想《明日的城市》2.赖特——空间分散的规划思想,主张将城市分散到广阔的农村去共同点:空间集中与空间分散规划思想的共同点是已经认识到了绿地对城市生活的重要性,在他们理想的城市中,都有大量的绿化空间,都已经开始思考当时所出现的新技术(电话、汽车等)对城市的影响·环城绿带规划思想的当代实践1.环城绿带的功能与发展目标适应城市的发展,因此,要素复合性,结构复杂化,形态灵活性,功能多样性,越来越成为环城绿带建设的趋势2.绿道: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自然走廊(强调的是自然与人平衡发展的生态观):沿着自然走廊或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3.绿色基础设施是:自然和人工的各类绿色要素构成的相互连接的网络【1】作用:养育本地物种,维持自然生态过程,保持空气和水资源,促进人们生活的健康和质量【2】原则:全面、综合、战略、公开【3】目标:保护生态功能与过程,保护自然生产性的土地,保护开放空间,服务大众·中国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背景与方向1.工业化——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将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放在首位2.城市化——城乡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心向外转移,承担城乡绿地一体化重任3.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善于利用土地资源,发挥综合效益4.人口与闲暇背景——节假日游人增多——承担满足人们休闲活动需求重任第三章城市绿地分类·红线:各种用地的边界线·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道建筑物或构筑物靠临街面的界线,在建筑红线以外不允许建任何建筑物·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5大类13中类11小类(p69)·服务半径:指公园使用者从居住地到达公园的距离尺度·国内参考指标:全市性公园2-3km 区域性公园1-1.5km 居住区公园0.1-1km小区游园0.3-0.5km·带状公园: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型绿地,带状公园位于规划的道路红线以外,宽度一般不小于8m·防护绿地: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防风林......)·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森林公园: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国外城市绿地分类特点:1.区域一体化2.层次体系化3.要素多元化第四章城市绿地的功能与实现生态、游憩、景观、避灾、文教【1】生态功能:1.保护城市环境——a吸收有毒气体b净化水体c净化土壤d减轻放射性污染f滞土减尘作用e改善城市小气候g减噪作用h杀菌作用I环境监测作用j缓解热岛效应2.防震减灾——防火防震防风固沙保持水土3.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境【2】景观功能:1.改善城市形象(丰富建筑群轮廓线美化市容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2.营造优美风景(营造城市景观特色5要素:道路边界标志物区域特征中心点)【3】使用功能:1.提供游憩休闲的场所2.提供修养身心的场所3.提供文化教育的场所(传承地域历史文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形成环境教育课堂)4.避灾避害【4】避灾功能、防灾功能:避难场所、防火隔离带、战争藏身地等【5】经济功能:1.直接经济效益——观赏收入生产收入等2.间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关产业社会环境效益第五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绿规的依据和原则:【1】依据:1.相关规划成果 2.现状基本条件 3.相关法律法规(最重要)4.技术标准规范【2】规划原则:1.城乡一体化系统整合原则2.生态优先多功能利用原则3.因地制宜区域分异原则4.远近结合动态规划原则5.地方特色原则6.可操作性原则·绿规的层次【1】空间层次:1.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2.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以及城市行政区内其他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3.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2】阶段层次:1.总体规划阶段2.分区规划阶段3.详细规划阶段·绿规的主要内容:1.城市概况及现状分析2.规划总则与目标3.市域绿地系统规划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与分区规划5.城市绿地分类规划6.树种规划7.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8.古树名木保护规划9.分期建设规划10规划实施的措施·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绿地率:指区域内各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绿化覆盖率: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上面三个是三大基本指标,作为衡量城市绿化规划指标的规定)第六章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利用城市现状、山水地形与植被等条件,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对绿地进行合理规划【2】系统性原则:城市绿地规划系统作为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必须明确其与其他系统和因素的互相关系,使之互相联系成为稳定高效的系统,从而更大程度的发挥其效益【3】均衡性原则:规划布局时应以服务半径为基本依据,考虑均匀分布,点线面结合,大中小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将城市绿地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4】以人为本原则:再达到功能作用的同时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的需求,提高绿地可参考性,可观赏性,供人们休闲、游览、娱乐、活动,并最大程度的满足居民可达性要求·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基本模式:通常情况下有:点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楔状带状指状8种基本模式【1】点状绿地布局:将绿地成点状均匀分布在城市中,方便居民使用,点状绿地规模较小,位置分散,难以充分发挥绿地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艺术面貌的功能(多应用于旧城改建中)【2】环状绿地布局:外形呈环状,多与城市交通同时布置,绝大部分以防护绿带、郊区森林和风景游览绿地的出现,在改善城市生态和体现城市风貌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3】放射状绿地布局:从城市中心区向周边放射方向建设绿地,并沿放射路两侧的绿化带形成绿色通道,利于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较好的改善城市通风条件【4】放射环状绿地布局:放射状与环状布局的有机结合,将城市分散的绿地有机联系,组成完整的体系,使居民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憩,利于小区城市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利于丰富城市总体的艺术面貌【5】网状绿地布局:通过点、线、面、片、环、楔、廊等结合,将各种绿地构成一个自然、高效、多样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动态绿色网络结构体系【6】带状绿地布局:利用现有要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带交织的绿地网,在城市周围及功能分区交界处需布置一定规模的带状绿地,起防护隔离的作用,还可以联系其他绿地使之形成网络,还可创建生态廊道,保护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7】楔形绿地布局: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窄的绿地,利于改善城市小气候,将城市环境与郊区自然环境有机组合,利于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

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

是指导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的 依据,是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深入及继续。教材159页 2.城市各专类绿地规划:如公园绿地规划、居住区绿 地规划等。
三. 城市绿地规划的若干理论(教材17页)
1.奥姆斯特德 (Frederic Law Olmsted 1822--1903 )的中央公园与公园体系 美国风景园林大师,是开创自然保护和城市 园林的先驱。
根据形成条件与功能的不同,绿道可以分为下 列5种类型: (1)城市河流型(包括其他水体) 这种绿道极 为常见,在美国通常是作为城市衰败滨水区复兴 开发项目中的一部分而建立起来的。 (2)游憩型 通常建立在各类有一定长度的特 色游步道上,主要以自然走廊为主,但也包括河 渠、废弃铁路沿线及景观通道等人工走廊。 (3)自然生态型 通常都是沿着河流、小溪及 山脊线建立的廊道。这类走廊为野生动物的迁移 和物种的交流、自然科考及野外徒步旅行提供了 良好的条件。
5. 绿道概念的形成
这个概念起源于70年代。 英译“绿道”——greenway,分为两部分 : “green”表示自然存在——诸如森林河岸 ,野生动植物等;“way”表示通道。合起来的 意思就是与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 走廊。
广义上讲,“绿道”是指用来连接的各种 线型开敞空间的总称,包括从社区自行车道到 引导野生动物进行季节性迁移的栖息地走廊; 从城市滨水带到远离城市的溪岸树荫游步道等
(4)风景名胜型 一般沿着道路、水路等路径 而建,往往对各大风景名胜区起着相互联系的纽 带作用。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使步行者能沿着通 道方便地进入风景名胜地,或是为车游者提供一 个便于下车进入风景名胜区的场所。 (5)综合型 通常是建立在诸如河谷、山脊类 的自然地形中,很多时候是上述各类绿道和开敞 空间的随机组合。它创造了一种有选择性的都市 和地区的绿色框架,其功能具有综合性。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按历史文化价值划分的古迹公园和文化主题公园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按历史文化价值划分的古迹公园和文化主题公园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按历史文化价值划分的古迹公园和文化主题公园城市绿地在现代城市规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除了提供美丽的景观和休闲空间外,城市绿地还具有许多其他功能,如环保、生态平衡和文化传承。

随着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城市绿地的分类标准也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地按历史文化价值划分的两种类型:古迹公园和文化主题公园。

一、古迹公园古迹公园是指以保存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为目的的城市绿地。

这些公园通常建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场所,如古代遗址、古城墙或历史建筑群。

古迹公园的设计以保护和修复历史文化遗产为核心,力求保持其原始面貌和历史风貌。

同时,公园内的绿化和景观设计也要与古迹相协调,以突出历史文化的价值。

在古迹公园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底蕴。

游客可以参观古建筑、观赏历史遗址、了解历史文化的背景和故事。

这样的公园不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场所,还有助于培养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保护历史遗产的意识。

二、文化主题公园与古迹公园不同,文化主题公园以某一特定文化主题为核心,打造出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城市绿地。

它们常常以某位历史人物、特定历史事件或特定文化元素为主题,通过景观设计和文化表现手法,展示相关的历史文化内涵。

文化主题公园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

公园内的建筑、雕塑、艺术品等都会体现出特定文化的独特魅力。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体验和互动来感受不同的文化元素,了解相关历史和传统,增进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三、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的意义将城市绿地按历史文化价值划分为古迹公园和文化主题公园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这种分类标准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将古迹公园建设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场所,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遗迹和建筑,避免其被破坏和消失。

文化主题公园则通过对特定文化的展示和传承,保护和弘扬了传统文化,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这种分类标准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游客。

古迹公园和文化主题公园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地的定义城市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定义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地貌特征、基础种植(自然植被)和地带性园林植物,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城市自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规划设计的和现有的各级各类园林绿地用植物群落的形式绿化起来,并以一定的科学规律给予沟通和连接,构成的完整有机的系统。

第一章城市绿地的功能第一节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一、保护城市环境(一)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1、净化空气首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此外,绿色植物还有明显的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氮氧化物、碳氢化物以及汞、铅蒸气等有害气体的功能。

2、净化水体和土壤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的细菌数量。

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

如有的植物根系分泌物能使进入土壤的大肠杆菌死亡。

(二)改善城市气候1、降低气温植物茂密的枝叶可以挡住并吸收50%-90%的太阳辐射热。

2、调节湿度通过调节城市空气湿度,城市绿地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3、调控气流区域性的微风和气体环流将绿地中相对凉爽的空气不断传向城市建筑密集区,可达到调节城市建筑密集区小气候的目的,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降低城市噪声一般情况下,树木枝叶茂密,层层错落重叠的树冠降噪隔声效应明显;阔叶树吸声能力比针叶树好;由乔木、灌木、草木和地被构成的多层稀疏林带比单层宽林带的吸声隔离作用显著。

二、减灾防灾(一)防火防震(二)防风固沙(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四)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有利备战防空三、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活环)境, 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一方面,可以利用城市绿地中的植物园、动物园、苗圃等技术优势,对濒危、珍稀动植物进行异地保护及优势物种的驯化。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丰富城市绿地的植物群落的物种数量,达到丰富生活于其中的动物物种数量。

第二节城市绿地的使用功能一、日常休息娱乐活动二、观光及旅游三、休养基地四、文化宣传及科普教育第三节美化功能一、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二、美化市容三、衬托建筑,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四、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第一节城市绿地的分类一、前苏联城市绿地分类情况1990年以后,前苏联将城市用地分为生活居住用地,生产用地和景观-游憩用地。

城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城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一、基本概念A绿地城市绿地:以植物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形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位、定性、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化等功能的活动。

B城市绿地的类型按在城市中的位置:城市绿地;郊区绿地按规模: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小型绿地按服务对象:公共绿地;私用绿地;专用绿地按功能系统:生活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交通绿地系统按服务范围:全市性绿地;地区性绿地;局部性绿地C各类绿地的用地选择公园绿地1市区级综合公园:综合性公园要求有风景优美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有开阔的草地与浓郁的林地,四季景观变化多样。

2儿童公园:位置应接近居民区,并避免穿越交通频繁的干道。

3动物园:应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与屠宰场、动物毛皮加工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设防护林带,并注意防止污染城市水体。

附设在综合公园中,应在下风、下游地带,一般应布置在独立地段,以便采用安全隔离措施。

4植物园: (1)因用地较大,其位置常离居住区较远,但要尽可能设在近郊,有较方便的交通条件,便于广大群众使用。

(2)不要在有污染工业的下风下游地区,以免妨碍植物的正常生长,要有适宜的土壤水文条件。

应尽量避免建在原垃圾堆场、远郊土壤贫瘠的生荒地或地下水位过高或缺乏水源的地方。

5体育公园:体育公园用地较大(一般不小于10公顷),建设投资大、管理养护费工,在一般城市中设置一到三处。

其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由各级体育部门负责,或与园林部门共同管理养护。

因为有大量的人流集散,要求与城市居住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6纪念性园林:市区以外的纪念性园林不计在公园绿地面积中。

生产绿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科研植物园,卫生防护林、风砂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是郊区用地的一部分(也有苗圃、花圃在市区内的情况)。

绿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绿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4. 制定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1)规划原则 1)控制城市连片发展,组织城市有序发展 2)加强规划前期调研,科学利用自然资源 3)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绿地网络系统 4)保持历史城镇山水骨架和地方特色
(2)规划内容
1)生态功能区划的规划 生态控制区、生态协调区、农业保护区、生态恢复区 2)生态版块的规划 自然保护、人类游憩、历史文化 3)生态廊道规划 自然、游憩、景观、历史、城市廊道。
(3)规划原则
① 尊重自然,生态优先 ②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③ 分期实施,保证质量 ④ 实用适用,公众参与
3. 制定规划目标与指标
(1)规划目标 1)规划目标的方向 • 贴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 与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相连 • 根据城市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目标,注意近、远期相结合。 2)规划目标的制定
8.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9.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10.城市绿地防灾避灾规划 11.分期建设规划 12.实施措施与绿线管理规划 13.城市主要规划植物名录等附录、附件
1. 规划前期调研 (1) 基础资料收集
1)测量及航片、遥感资料 地形图(1:5000或1:10000),专业图纸(航片、遥感等)。 2)自然资源资料 气象资料、土壤资料、地质水文、各类自然灾害资料。
城市道路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低于20%,次 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
二.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阶段(规划步骤)
现场调查 制定目标 规划方案
主要包括现场踏勘,文字、图纸、电子 文件、音像等资料收集,座谈访问,现 状问题分析研究,绘制现状图等内容。
对规划建设现状评价分析、结合标准 规范及相关规划要求,制定符合城市 发展、具备地域特色、方便建设管理 的规划目标。
交流汇报 专家评审 成果提交

第三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ppt课件

第三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ppt课件
田园风光的优点引进城市
绿地深入城市,市民极易 到达。就近进入绿地系统, 沿绿色的廊道到达目的地
发生自然灾害,绿地空间 提供避难场所和避难通道
环形绿带控制城市无序发 展,同时楔状绿地的放射性 又给城市发展提供空间。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块状
楔 状
带 状
混合式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点(块)状绿地 布局:
主要出现在旧城改建中, 利用一些宝贵的空间进行 绿化。
均匀分布,方便居民使用, 但对构成城市整体艺术风貌 作用不大,对改善城市小气 候条件的作用不明显。如上 海、武汉、大连。
(4)混合式绿地布局:点、线、面的结合。如北京、 深圳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本章主要内容: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 城市绿地的分类与指标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依据与基本原则 • 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 城市绿化的树种规划 • 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 城市绿地系统文件的编制

2024年绿化工程策划方案

2024年绿化工程策划方案

2024年绿化工程策划方案一、前言绿化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活品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2024年的绿化工程策划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城市的绿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绿化工程,实现城市环境美化,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2. 原则: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科学管理。

三、策划内容1. 增加绿化面积- 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扩大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绿化率。

- 优先选择合适的区域,如空闲地、工地周边等,进行集中绿化,以提高绿地的集聚效应。

- 加强边角地的利用,将城市中的死角转化为生态景观。

2. 提升绿化质量- 引进品种多样化的植物,增加景观层次感,丰富城市绿化的种类和风格。

- 合理规划绿化布局,结合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打造绿色走廊、花海、生态湿地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

- 定期对绿地进行养护管理,保持绿植的健康生长。

3. 加强生态保护- 保护城市内的自然湿地和水源地,建立湿地公园和水系保护区,增加自然景观和生态功能。

- 建立濒危植物保护基地,加强对珍稀植物的保护和繁育工作。

- 推广生态种植、自然保育等环保理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4. 提升景观品质- 增加花坛、花境、草坪等景观元素,提升城市的美观度和宜居性。

- 注重色彩搭配和植物组合,打造四季皆有花开的景观。

- 引入艺术和文化元素,结合城市的历史和传统,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绿化景观。

5. 推动智慧绿化- 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实现绿化的智慧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 利用无人机、遥感等技术进行绿化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绿化问题。

- 提供在线绿化服务,如植物知识普及、绿植选购等,方便公众参与绿化工作。

四、实施方案1. 资金保障- 加大对绿化工程的资金投入,确保绿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绿化捐赠,提高绿化事业发展的社会支持度。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ppt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ppt
镇5规和划农对村象。 重视城市建设用地忽视非建设用地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这一城市绿地的基本功能的发挥仅仅依靠建成区范围内 的绿地是非常有限的,建成区外围的自然山水等大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 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规定的五大类城市绿地中,除了“其它绿地”外,其
它 四类绿地均属于(规划)建成区范围。要达到“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 的空间布局”的目的,将规划重点放在规划建成区,缺乏市域范围的协调共建, 导致建成区内绿地精雕细刻,建成区外绿地投入不足,绿化建设水平地下,加大 了城乡环境差别,进而影响到经济、社会差别。加剧城乡二元分化。
大家好14问题城市绿地系统内容编制问题现实问题绿化挃标目标体系存在诨区绿化分类没有全面概括绿化要素定位问题觃划内容没有凸现绿地多功能性觃划范围重规觃划区轻规市域觃划对象重规城市建设用地忽规非建设用地建筑优先绿地填空奉行抽象的传统布局模式绿地面积假象大家好151绿化挃标目标体系存在诨区对二城市绿地系统觃划的挃标建设部城市绿化觃划建设挃标的觃定中觃定了人均公兯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三项挃标
通绿地、G46道路绿地、G47市政设施绿地、G48特殊绿地 十一小类: 综合公园:G111全市性公园、G112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中的G121居住区公园、G122
小区游园 专类公园:G131儿童公园、G132动物园、G133植物园、G134历史名园、G135风景名胜
公园、G136游乐园、G137其它专类公园
布局多元化:现在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形式多样、其中基本布局形式主
要有块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楔状、带状、指状、混合 式等。不同城市可能由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布局形式组合出新的布 局形式,可成为组合布局形式。
如秦皇岛城市绿地规划布局则依据山水特色和一城三区的布局特点,将布局 确定为“大环境生态绿地衬托城市组团”的布局形式,三城区组团呈“网带状与

城市绿化规划方案

城市绿化规划方案

城市绿化规划方案简介城市绿化规划是指针对城市开展的绿化工作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旨在创造宜居环境、提高生态质量、改善城市形象。

本文将介绍城市绿化规划的重要性、目标和实施策略,并提供一些实践案例以供参考。

重要性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化规划变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城市绿化规划的几个重要性方面:1.空气质量改善:城市中的绿地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有效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2.生态平衡保护:城市绿地可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3.改善城市形象:城市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的美观程度,提升城市形象,吸引人们来访、投资。

4.增强居民幸福感:绿化环境可以使人们感到放松、愉悦,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目标城市绿化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城市绿化规划的几个主要目标:1.提高绿地覆盖率:通过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绿地覆盖率,创造更多的公园、花坛和绿化景观。

2.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建设生态廊道、湿地公园等,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3.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化空间,使绿地分布均衡,方便居民出行,提高城市的整体空间质量。

4.提供多样化的绿化设施:不仅要提供传统的公园绿地,还要结合城市特点,提供更多的休闲设施,如运动场、儿童游乐区等,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

实施策略城市绿化规划的实施策略涵盖了城市规划、植被选择、管理措施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实施策略:1.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布局: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规模,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布局,确保绿地的平衡分布,方便市民出行。

2.选择适应本地气候的植被:在城市绿化中选择适应本地气候的植被,能够提供更好的绿化效果,并减少养护成本。

3.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雨水收集等,减少浪费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加强绿化管理:通过加强绿化管理,包括定期修剪、施肥、防虫等措施,确保城市绿地的良好运行和管理。

城乡绿化工程方案

城乡绿化工程方案

城乡绿化工程方案城乡绿化工程是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进行的植物生长、景观美化、环境改善等工程项目。

在当前环境保护与美化、城市化与农村发展的趋势下,城乡绿化工程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领域,不仅能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同时也能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就该领域展开一些相关的工程方案。

一、城市绿化工程1.城市公园绿化城市公园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点。

城市公园内绿化要注意保持的水平,要每年进行修剪,每周进行植物病虫害的检查,保障公园内植被健康生长。

在绿化的时候可以根据公园的特点,采用合理的绿化方式,如引进当地的草木树种、措施与设施的设置等,使公园景观更加亲民化和自然,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健康和安全的空间。

2.城市居民区绿化城市居民区绿化的重点是要建立一个居住环境良好的社区,使居民享受到自然的美好。

在绿化的过程中,可以在居民区种植不同树种和多种植物,搭建凉亭和景观桥,修建休闲广场等,使社区更具生机和活力。

此外,还应设有美化标识和指示标志,增加居民组织自发参与绿化的积极性。

二、农村绿化工程1.果林绿化农村果林绿化合理布局、升级规划与生态利用是农村绿化的重要工作之一。

具体措施包括外观美观、灌溉和降温等问题的考虑,按照所在地和气候栽种适宜的果树。

2.农村菜地绿化农村菜地绿化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轻农村环境压力,增强农村的经济意义,同时使城乡绿地更加协调。

可以通过为农家庭提供绿化技术、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等方式,吸引农民积极参与绿化工作。

以上方案只是冰山一角,城乡绿化工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未来农村绿化的重点将是实现生态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民文化素养的提高,进一步加快推进生态农业、生态景观和农村旅游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4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4章

26
第四节 新的规划视角——景观生态规划 一、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
• 20世纪80年代之后,景观生态规划逐渐形成完整成熟的 理论方法。景观生态规划理论强调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 格局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多个生态系统间的空间格局。 • 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是景观生态学解释地表景观基本 结构的语言,这是一个能普遍适用于森林、农田及城市 建成区等各类景观的语言模式,地表的任何一点必然位 于斑块、廊道或基质之内。这一语言简明通俗,可操作 性强,因而很快被广泛运用到各类景观生态规划中。
29
30
31
三、生态廊道建设 • 由于能为生物迁徙和各种生态流的水平运动提供 通道、增加破碎化景观的连接度,廊道在景观安 全格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宽度和结构是决 定廊道生态效果的关键。 • 对于城市生态环境具有积极影响的廊道一般有两 种:生物保护廊道及河流廊道。
32
(一) 应使廊道足够宽(若满足生物迁徙、传播和生物多样 性保护需求则不应窄于60米),以减少边缘效应影响。 (二)应根据廊道内可能出现的最敏感物种的需求,来设置廊 道宽度。 (三)尽可能将生态质量最高的生境包括在廊道边界内。 (四)对于较窄、缺少内部生境的廊道来说,应促进和维持植 物群落的复杂性,这样能增加植被的覆盖度,改善廊道的 生态质量。 (五)廊道应该联系和覆盖尽可能多地环境类型,即保护生境 的多样性。 (六)除非廊道足够宽(如超过1公里),否则不应在很长距 离内没有一个节点性斑块在其中出现。
12
• 这里假设一个简化的组团模型,它的大小是刚才所述的 理想规模:平面形态为边长5km的正方形,组团分隔绿化 带宽度取500m,组团绿心为边长1km的正方形,隔离绿带 面积由相邻两个组团分摊。 • 这样在每个组团中,由绿心和隔离绿带组成的生态绿地 面积为5.25k m2,占组团面积的20.6%。若城市都由这样 的组团构成,人均生态绿地可达12.5m2。

简述我国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模式

简述我国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模式

简述我国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模式
中国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模式指的是城市建设中如何把绿色空间
纳入项目设计、布局、管理和保护,以改善城市环境和满足公众需求的一种理念和实践模式。

在中国,绿地的规划与建设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城市绿地的布局设计主要有三种模式:文化式、生态式和技术式。

文化式绿地布局以古代文明的思想为基础,重视历史的遗产和传统的艺术,以传统的造园艺术为中心,实施古典和传统式的绿化模式。

这种模式的布局特点就是营造气氛,以自然环境为主,有效地塑造出传统的文化空间。

生态式绿地布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注重自然环境的平衡,以及保护濒危物种的繁殖与生存。

这种布局模式注重合理和有利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动植物物种的保护,帮助城市环境得到优化和改善。

技术式绿地布局着重于城市绿地创造的技术性,从技术特征出发,实现对绿地的再利用、开放和节约,使其在社会效益和生态贡献上发挥最大作用。

这种布局模式提倡快速有效地利用城市绿地,实现城市空间有效利用。

中国城市绿地布局模式的未来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看:一是根据当前的环境与社会需求,实施针对性的绿地规划,积极抓住有利的机遇;二是采取技术手段,有效节约绿地资源,营造优美的城市空间;三是严格执行城市绿地等资源利用规范,构建完整的管理制度,保障绿地受到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未来,中国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的建设将继续重视环境的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环境,满足公众的需求,促进健康的发展,使城市绿地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以营造优美的城市空间。

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
灾道路的通畅和避灾据点的可达性,沿路的建筑 应后退道路红线5~l0m,高层建筑后退红线的距 离还要加大。
4.救灾通道 是灾害发生时城市与外界的交通联系,
也是城市自身救灾的主要线路。城市救灾通道的
规划布置,是城市防灾规划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的内容之一。主要救灾通道的红线两侧应规划有
宽度为10~30m不等的绿化带,对保证发生灾害时
➢ (四)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既要有远景的目标,也 要有近期的安排,作到远近结合。
➢ 四个结合:即点(公园、游园、花园)、线(街道绿 化、游憩林荫带、滨水绿地)、面(分布广大的专业
绿地)相结合;大中小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 l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应该把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
——道路绿化景观意向图
38
13
哈尔滨与部分国内城市绿化水平比较(2002年数据)
14
园林城市基本指标表:秦岭淮河以北
15
第三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
一、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的原则
➢ (一)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城市其他部分的 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 (二)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因地制宜,从实 际出发。
➢ (三)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 满足全市居民休息游览的要求。
式中Agm——人均绿地面积(m2/人)
Ag1——公园绿地面积(m2)
Ag2——生产绿地面积(m2)
Ag3——防护绿地面积(m2)
Ag4——附属绿地面积(m2) Np——城市人口数量(人)
Go 3
12
四、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计算
➢ 4. λg=〔( Agl+ Ag2+Ag3+Ag4)/ Ac〕╳100% 式中λg——绿地率(%) Ag1——公园绿地面积(m2) Ag2——生产绿地面积(m2) Ag3——防护绿地面积(m2) Ag4——附属绿地面积(m2) Ac——城市的用地面积(m2)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绿地生态空间规划策略分析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绿地生态空间规划策略分析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绿地生态空间规划策略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的理念,要求各个地区要明确当地的土地情况及功能属性,从而实现有效的整体空间规划[1]。

绿地生态空间规划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传统的绿地生态空间规划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必须要从大区域层面入手,对绿地生态空间周围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体现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从而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绿地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空间规划;绿色1 国土空间规划概述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是针对国土空间落实各项开发的基础,指的是根据国土情况以及土地的功能属性,从传统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向整体空间规划的转变。

传统的土地规划工作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经过长期实践发现存在内容繁杂、规划冲突等问题,增加了后期管理的难度。

因此,我国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要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入手,根据国土空间的土地价值进行集约化管理,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保证国土空间规划的平衡性。

2 绿色生态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2.1 绿地生态空间和国土规划一致性较弱目前对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进行规划时,农业、市政、林业等部门均有一定的控制权,但并没有明确规定绿地生态空间的归属,甚至还存在管理部门逐渐增加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了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的混乱性[4]。

实际上,绿地生态空间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合理的权责划分是保证绿地生态空间有效规划的基础,必须要采用针对性的方法,将规划的职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从而保证绿地生态空间与国土规划的一致性,保证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的质量。

2.2 绿地生态空间规划缺乏整体性在绿地生态空间的规划中,完善的规划机制是提高规划质量的基础,但目前的规划机制尚未完善,没有制定标准化的规划管理流程。

绿色生态空间的规划是城市生态系统规划的重难点之一,但其价值不可忽视,而目前绿地生态空间规划普遍存在缺乏有效性、连续性和互补性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行,降低了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的效益[5]。

园林绿地规划

园林绿地规划

园林绿地规划园林绿地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城市的建筑、道路系统、地上地下管线布局都有密切关系,为了更好地发挥园林绿地的综合功能,必须在城市中按照一定的要求规划安排各类型的园林绿地,只有形成园林绿地系统,才能收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完善投资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实效。

1现存的主要问题1.1个别地区政府对城区绿地系统和城区外围的绿化投入不够,对绿色植物存在的价值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水平有所下降,水土流失与沙化面积增加,耕地与森林减少,草原退化,淡水短缺,城市大气、水体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1.2城镇内人口稠密的地段缺少公共绿地和城市广场,供居民游憩的地方少。

对城市绿色景观景点缺乏精心设计,急切增加绿地和公共绿地面积。

2解决方案2.1从生态园林城市出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塑造城市景观特色。

分别创造以沿河为主的自然水体景观区及由环城林组成生态绿色景观区。

形成以城区外部绿色林带景观为背景,水体景观为依托,以城区景观轴线为网络骨架,突出城区的重点地段景观风貌,以城区公共绿地系统和城市广场为中心的景观结构。

2.2着眼于城区内外绿地景观的衔接和协调,重视对城区出入口、工业区及城区内重点地段和重要节点处的形象设计。

2.3突出“系统”的观念,强调绿地景观的整体性,突出城市整体环境观念,保护城区自然环境,以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的提高为目标指导绿地系统规划。

2.4规划公共绿地活动功能应从人的需要出发,满足居民游憩休闲等多项活动需求着重建设沿河地带的绿地系统。

2.5突出因地制宜、经济节约原则,以较小的投资获得较好的效益。

3具体措施3.1沿河绿色景观区设置滨河林荫路,据地形采取自然式或规划式布局;临近水面设置游步路,可设踏步与水相连,可设小广场或凸出水面的平台,供游人远眺和摄影;于岸边设置栏杆和坐椅;宽地带可设一些草坪、花坛、树丛及一些简单的园林小品,如雕塑花架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全文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全文

城市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Logo
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
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与用地规划、道路系统规划相并列的一项重要的 规划内容,也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项转也规划,其规划成果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加以落实。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仅反映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中绿地的分布状况、数量指标、绿地性质和各类绿 地间的有机联系,而且要体现在市域大环境下的绿地体系。它包括绿地结构、绿地分类、绿地布局、 指标体系、绿化配置、绿地景观和近期建设等规划内容,并应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Logo
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原则
• 整体性原则
城市绿地之所以形成系统建设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是因为将城市绿地各个组成部分作为 一个整体考虑具有明显的优势,即“整体大于其各个孤立部分之和”。因此无论哪类绿地的 布局和建设都不可能、也不应该独立存在,而是应该将其放到整体的建设背景之内,统筹安 排,同一布局。

综合以上各定义,可以认为:城市绿地是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保持
着自然景观,或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构成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它以植被为主要
存在形态,具有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功能。城
市绿地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林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Logo
目录
1 城市绿地 2 城市绿地系统 3 城市绿地系统相关理论
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
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概念
•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将城市绿地界定为: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
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广义的城市绿地是指被人

国外城市绿地规划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

国外城市绿地规划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

国外城市绿地规划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长期的发展和建设中,各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一、英式园林以中英式风景园林为主要特色。

18世纪以前,英国深受罗马规则式园林的影响。

公元五世纪之前,作为罗马帝国属地的英国在其早期的园林景观受到了罗马殖民方式的深刻影响。

十二世纪时英国以修道院寺园为代表,到十三世纪时演变为装饰性的庭园,而后进一步出现了贵族的私家园林。

英国的园林可以说是由乡村向城市发展,如伦敦的皇家御苑以及各地贵族的庭园。

文艺复兴的早期,英国仍以模仿意大利作风为主,注重严谨的轴线对称和雕像喷泉的华丽,园林中以大型建筑为主体,建筑物的前方地势低缓而视野开阔。

中轴线两侧绿树、花坛、花钵对称布置而不损视线,道路直线交叉,区划出整形的花坛、草坪,在交叉广场中心布置雕像、喷泉,树木修剪成几何型等。

当时遭到培根的反对,他指出,英国造园应有防风的树和芳香多彩的花卉装饰,呈现阳光和阴影对比才有好的效果。

18世纪后,英国园林在风景热的影响下,出现了自然的风景园林。

当时著名造园家威廉·康伯(Wiuian chamber)吸取了中国风景式造园艺术手法,在英国皇家植物园中造了中国式的叩园。

风景式园林一时流传全国。

园林中的轴线一时降为次要地位,普遍地把直线规则式的道路、列树、绿篱等改为自然式。

在弯曲的小河上建造拱桥,配以枯木,或从旁建一宝塔,使之呈现优雅的自然景色。

主要建筑物近旁的绿地布置采用规则式,花坛色彩常年保持鲜艳夺目,成片的草坪绿茵如毡,可作为娱乐场。

建筑的远处绿地采用自然式布置,逐渐与大自然调和,以利远眺自然风光。

这一园林特色在欧洲影响极大,从而开创了欧洲自然式风景园林,把东方风景式园林艺术向前推进了一步。

被英国本土自然淳朴的风格所淡化,如伦敦著名的六大皇家公园之一----摄政园(Regents Park,图),在其规划建设的早期即为意大利式园林特色,到十八世纪初,伦敦摄政园奠定了现代公园的雏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华德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是为居民提供居住场所和就业机会的城市,它的规模适中,四周有有永久性的农业地带环绕以控制地区无限发展,土地公有,由管理委员会管理,具有自给自足的社会性质。

田园城市占地6000英亩,其中城市用地1000英亩,农村用地5000英亩,人口32000人。

城市位于农村的中心,城市中心为中心花园,花园四周布置大型公共建筑,再往外是中央公园,“水晶宫”环绕中央公园,水晶宫可作为中心商业区和展览中心,六条放射状的林荫大道将中心花园与郊区连接起来,并且将城区划分为六个面积相等的分区。

五条环形大街和放射状林荫道构成主要交通框架,住宅和住宅区大多数面向道路布置,沿街的建筑适当退后道路线。

城区周围的农业用地分别属于农场、牛奶厂、自留地等单位。

当一个田园城市人口持续增加,并且达到它的最大限度32000人时,为了保持城市规模,应该在离乡村地带不远的地方另外建设新城,新城也是一个田园城市,这样,随着时间推移会形成城镇群。

霍华德的城镇群是由中心城市和若干个围绕中心城市的田园城市组成,中心城市面积12000英亩、人口58000人,周围的每一个田园城市人口32000人、面积6000英亩。

中心城市与田园城市相距2英里左右,放射状的道路和环形的市际运河与市际铁路将各个城市连接起来,城市之间是永久性的农业用地,在农业用地上分布着森林、农场、水库、瀑布、疗养院、基地等设施。

环境:指周围所有事物的总和,或者称为周围的境况;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自然环境:自然界原本就客观存在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和生物环境;人工环境:人类为了其生存繁衍所创造的环境,包括建筑物、城市硬质空间、人工林、家具、工厂等物质性人工环境空间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都属于物质环境,与之相对的是非物质环境,包括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

城乡环境(聚居环境)包括乡村环境和城市环境;乡村环境,或者称为农村环境、村落环境,是农业人口聚居的空间;城市环境包括城市自然环境和城市人工环境。

环境问题包括十个方面:①资源短缺问题;②温室效应;③臭氧层破坏;④酸雨;⑤森林、热带雨林的破坏;⑥野生动植物种类的减少;⑦海洋污染;⑧沙漠化;⑨有害废弃物的移动;⑩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公害问题。

日本绿地的概念:指用地中的农业用地、林业用地、水浴场等被绿色植物所覆盖,或者土地性质以自然特性为主的土地。

绿地分为设施性绿地和地域制绿地两大类。

绿地分类标准公园绿地: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作用的绿地;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圃地;防护绿地:具有卫生、隔离、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附属绿地: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以外的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其他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绿地概念的比较与辨析绿地:被植被覆盖、或者具有其它自然性特征的非建筑土地,是用地的一种;开敞空间:没有被建筑物和构筑物覆盖的土地空间。

绿地地表为自然性状态,开敞空间包括自然和人工的状态;绿化地:地表被植被所覆盖的土地。

绿地为城市用地的一种,绿化地不是城市用地概念;绿地中,除了绿化地以外,还包括水体等其它自然状态的土地;一些植被绿化的土地,不属于绿地的范畴,如屋顶花园等;空地:空旷的土地。

绿地是具有特定用途和功能(美观、生态、防灾、游憩。

休闲等)的空地;除了绿地以外,空地还包括荒废的、或者其他用途的非建筑土地。

绿地的主要功能。

绿地的主要功能(1)生态环保功能:绿地的生态环保功能主要是通过绿色植被生态系统进行的,具体包括碳氧平衡、净化环境、改善气候、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休闲游憩功能:作为户外用地,绿地为人类提供休闲游憩功能。

(3)防灾避险功能:城市空地具有户外避难的功能,而绿地是城市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承担避难通道与避难点的功能。

绿地系统规划可以分为区域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两个层次。

区域绿地系统规划的范围超过单个建制城市的行政界线,是对市域或者跨行政界限的绿地的筹划安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功能。

城市绿地定额指标(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人均绿地面积(3)城市绿地率(4)绿化覆盖面积(5)绿化覆盖率绿地分类名称中英对照G1 公园绿地 Public ParkG2 生产绿地 NurseryG3 防护绿地 Green BufferG4 附属绿地 Attached Green SpaceG5 其他绿地 Other Green Space美国公园系统指公园和公园路、绿道所组成的系统。

通过将公园与线性绿地的系统连接,达到保护生态系统,诱导城市开发向良性发展,增强生活舒适性的目的。

美国公园系统的类型①环境保护型地区本生具有优美的自然风景和生态基础,为了避免城市化造成的环境破坏,首先通过公园的规划建设将重要的自然生态地区保护起来,在此基础上推进城市建设。

这类公园系统的建设以环境保护为基本导向。

典型案例为明尼阿波利斯公园系统规划。

②防灾型城市原来的建筑密度大、地区结构不合理,不利于防止城市灾害,通过公园系统隔断原来连接成片的城市,形成抗灾性能较高的街区结构,同时居于休闲和美化环境的功能。

典型案例为芝加哥公园体系规划。

③开发引导型原来的城市无法容纳更多的人口和功能,需要向外扩张建设新的城区。

为了在新城区建设中避免老城区的种种弊端,通过公园系统的建设形成良好的环境基础和空间结构。

典型案例为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

④地域型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之间联系日益紧密,单个城市的公园系统难以达到保护环境的要求。

在已经或者正在形成的城市群、都市圈等广大的地域,进行跨行政区的公园规划,从地域的角度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典型案例为大波士顿区域绿地系统规划。

1、传统绿地规划模式①理想绿地模式:是西方工业化浪潮中作为解决城乡结构的规划手段提出来的,其发源地为19世纪的英国。

早期的理想绿地模式基本以环城绿带为主要内容,着眼于城市总体建设用地规模的空间控制,并没有与城市内部结构优化结合起来。

案例:1829年,拉顿针对城市化过程中的伦敦地区,提出了以双层环状绿地围绕城区以控制城市的膨胀的理想绿地模式;20世纪初期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明确提出了在城市中心配置公园,在城市外围配置永久性的环城绿都,希望通过环城绿地控制城市规模,防止城市之间的蔓延成片;1943年伦敦区域规划委员会专门讨论了在大城市和卫星城之间设置绿地隔离带的问题,并进行了伦敦郡绿带规划。

②生态绿地模式:绿地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提供生存场所,绿地规划应当尽可能地保护、恢复和创造生物和生物种群生存空间。

生物绿地模式的着眼点更多地在于根据生态学和生物保护理论进行绿地配置。

生物空间网络是欧洲景观生态学领域内新的研究动向。

生物空间网络包括大规模保护地、保护地之间的通道和生态回廊。

保护地之间的绿带、绿道有助于生物的移动,对生物空间之间的连接有明显的作用,能够促进生物空间网络的形成。

案例:研究发现绿地系统构造不断发生变化,对生物种群的栖息、繁殖、迁徙和多样性产生影响;运用绿地系统生态学理论,进行了基于生物生存空间保护目的的绿地空进规划研究,包括农林绿地的管理与配置、生物空间网络分析与地图化等。

③功能绿地模式:着眼于不用功能、规模和不同服务半径绿地之间的组合。

公园系统是由不同功能的公园绿地和林阴道、公园路组成,是美国城市公园运动的产物。

早期城市公园系统较多地考虑到土地特性和环境美化,直到20世纪上半期服务圈说开始应用于绿地配置研究。

案例:美国的城市绿地系统是该模式的早期代表,1895年基本建成了现在的绿地格局,形成了一个以自然水体保护为核心,将河边湿地、综合公园、植物园、公共绿地、公园路多种功能的公园绿地连锁起来的网络系统。

2、绿地系统规划的方法①生态布局法:生态布局法是基于生态保护目的而建立起来的绿地规划方法,其实质在于通过绿地的有机组合,形成适合生物生存、繁殖,能够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或者有利于促进生态系统恢复的环境。

拉尔鲁提出了以生态保护为目的的绿地空间系统的4种配置类型:分散型、群落型、廊道型、群落廊道结合型。

在分散型配置中,绿地分布在每个单元内,彼此之间缺少联系,是最低级地配置方式;群落型配置则将绿地集中于各个单元边缘或者跨单元边界配置,各个群落之间缺少生物通道;廊道型指沿着生物多样性高的河流、水路等自然廊道配置绿地;群落廊道结合型将各个绿地通过绿地廊道结合起来。

②生态分析法:生态分析法主要是利用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数量分析法对绿地形状和结构进行分析,得出最优化结构,作为规划的依据。

常用的分析指数包括缀块密度、聚集度指数、景观形状指数、正方像元指数等。

基于生物保护目的的绿地分析方法还有:隔阂分析、环境潜力分析、预测分析③阶层布局法:阶层布局法根据规模和功能,将绿地划分为不同的阶层,每个阶层的绿地有不同的服务半径。

单个绿地的规模、设施数、使用人数、服务半径与绿地的阶层呈正比关系。

阶层越高,则规模越大,设施越多,容纳的人数越多服务的半径越大。

绿地的个数与阶层呈反比关系,阶层越低,则个数越多,分布越广。

阶层布局法在日本应用最广泛,是日本城市绿地规划最根本的方法之一。

3、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①均衡性1)空间布局的均衡:意味着绿地的空间布局应该尽可能地均衡,而不是过度集中在某一区域。

2)功能的均衡:不仅表现在空间布局上,还体现在系统的功能上。

②系统性1)空间系统化:要求块状绿地之间有连续的绿道,通过绿道连接各个绿地,最终形成统一、整体的绿化系统。

2)功能系统化:要求绿地规划要注意功能的分配。

;绿地系统的各类功能配置既要在系统总体上达到各类功能的均衡,又要注意各类功能之间的联系和搭配。

③生态性:是为了达到保护、生态保护的要求,必须遵守的原则。

由于绿地具有碳氧平衡、除尘杀菌、防止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这些功能能否发挥,主要取决于绿地的空间布局和规模总量。

绿地的布局必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因此,对于河流。

丘陵林地、生物迁徙通道和栖息地等,需要将其设置为绿地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4、波士顿公园系统①波士顿公园系统的形成波士顿第一块开放空地叫做“波士顿公地”,形成于1634年,原来是突进马萨诸塞湾半岛型丘陵下的公共放牧地。

波士顿公地周围是海水,在19世纪上半期为了满足波士顿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要求而被市政当局填平。

园艺家格雷于1838年买下其中一块地,后来由市政府将其买下,将其建设成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园。

1869年波士顿的市民运动推动了公园建设的发展。

1870年2月,美国公园运动领导——奥姆斯特德指出波士顿面临的城市化问题,提倡应该树立与此相适应的公园规划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