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效学【可编辑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近年来许多资料表明,神经递质的传递、 基因表达、激素调节、免疫反应以及细 胞增殖和分化均与cAMP与cGMP有关。
了解: cAMP与cGMP
• 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者经过对20多种疾病的研究,发 现阴虚者血浆cAMP占优势,阳虚者血浆 cGMP占优势,相应治疗后恢复正常。
了解: cAMP与cGMP
• cAMP和cGMP在某些组织中引起的生理 效应往往是相反的。有些学者提出cAMP 与cGMP是体内两种对立的调节系统,可 能是中医阴阳学说的物质基础之一;
• 酪氨酸羟化酶催化酪氨酸转变为多巴,
多巴可转变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热性药增加酪氨酸羟化酶活性,增加兴
奋性递质含量。
寒性药抑制酪氨酸羟化酶活性,减少兴
奋性递质含量。
1、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⑵痛阈和惊厥阈: 寒证动物模型的相关指标的变化: (痛阈、惊厥阈增高); 热证动物模型的相关指标的变化: (痛阈、惊厥阈降低);
• 尽管如此,cAMP和cGMP与阴阳学说之 间的关系还有待深入研究。
2、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㈢对多巴胺β羟化酶和尿17 —羟皮质类固 醇的影响。
前者可促使DA生成NA,后者为肾上腺 皮质所分泌的激素的代谢产物。
寒凉药使DβH 活性降低,使17OHCS排 出减少。而温热药作用相反。
2、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2、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
• 结论:
• 纠正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自主神经
• 自主神经系统具有“自主”性质,“自 主”是不受意识调控,故又称为自主神 经。
• 自主神经不受意识直接控制,按照其形 态机能不同,又可分为交感神经与副交 感神经两部分,功能上既互相对抗又互 相协调。
2、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 结论: • 温热药促进代谢; • 寒凉药抑制代谢;
4、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 ⑴影响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功能 温热药对甲状腺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增加基础代谢,升高血清T3、T4 。 寒凉滋阴药可使升高的T3、T4值明显下降 而抑制基础代谢。
4、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 ⑵与影响机体细胞膜酶活性有关:
1、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 中枢兴奋及中枢抑制相关的指标:
⑴中枢神经递质; ⑵痛阈和惊厥阈; ⑶其他指标。
1、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⑴动物脑内中枢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 ①兴奋性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
酪氨酸羟化酶等。 ② 抑制性递质:5-羟色胺(5-HT)等。
了解:酪氨酸羟化酶
3、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内分泌: • 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 ②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 ③下丘脑—垂体—性腺
3、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①肾上腺:
血浆皮质酮, 17OHCS,ACTH反应;
• ②甲状腺:
促甲状腺激素(TSH),T3、T4;
• ③性腺:
血浆孕酮、雌二醇及其受体亲和力;
4、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1、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 中药的作用: 热性药物:如附子,干姜,肉桂等。 产生中枢兴奋作用。 寒性药物:如知母,石膏,芩连等。 产生中枢抑制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 热证患者与寒证患者: 热证病人:精神亢奋、情绪激动,言 语高亢,有高热惊厥等中枢兴奋症状,
治以寒性药物。
寒证病人:精神倦怠,安静、无声等 中枢抑制症状,疗以热性药物。
• 中药四性的概念:
• 四性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不 同的药性,也可以看作寒(凉)、 热(温)二种药性;四性是从药物 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
中药四气
• 《本经》:疗热以寒药,疗寒以热药。
• 麻黄 【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 麻黄 【功能与主治】 发汗散寒,宣肺 平喘,利水消肿。
了解:cAMP与cGMP
• cAMP ——3‘,5’-环腺苷酸, • cGMP ——3',5'-环鸟苷酸。
• 腺苷三磷酸(ATP)或鸟苷三磷酸(GTP) 能形成3‘,5’-磷酸二酯键,构成环化核 苷酸:
了解: cAMP与cGMP
• cAMP与cGMP广泛存在于一切细胞中, 参与调节细胞生理生化过程而影响生物 的生长、分化和细胞对激素的效应。
温热药可提高细胞膜钠泵活性,增加酶
含量,促进产热。 寒凉药作用相反。
4、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如:温热药附子可兴奋下丘脑—垂体—甲 状腺轴,
如:温热药淫羊藿可兴奋红细胞钠泵活性 而知母菝契皂苷元是钠泵抑制剂;
如:滋阴药龟板可使升高的血清T3、T4值 明显下降,
中药药效学
第一节 中药的基本作用
• 一、扶正祛邪 • 内经:“气血冲合,万病不生,” • 二、调节平衡 • 老子:“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第二节 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
• 中药药性理论:
• 中药药性理论主要涉及中药四气、 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 毒和功效等方面。
第二节 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
四性的现代研究
• 现代对中药四气的研究,通常将中药分 为寒凉及温热两大类进行;而对温热之 间或寒凉之间的差别尚难精确区分。
• 目前发现中药四气对中枢神经系统、自 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物质代谢等
影响具有一定倾向性。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 结论: • ㈠寒凉药具有中枢抑制作用; • ㈡温热药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㈠植物神经平衡指数:
唾液分泌量,心率,体温,呼吸频率,血压 (包括了心血管系统、内脏平滑肌、腺体等)
2、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热证患者与寒证患者:
热证病人指数偏高,寒证病人指数偏低 温热药使指数升高,寒凉药使指数降低 对症治疗后植物神经平衡指数转向正常。
2、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㈡递质-受体-环核苷酸水平: 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系统 寒证病人此系统亢进,以温热药治疗; 交感神经—β受体—cAMP系统 热证病人此系统亢进,以寒冷药治疗。
例如:温热药附子 有效成分:去甲猪毛菜碱 作用:强心、升压、抗休克 作用机理:兴奋α 受体和β受体。
2、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例如:寒凉药知母 有效成分:知母皂苷 作用:改善阴虚症状。 作用机理:降低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抑
制β受体,减少cAMP含量。
3、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结论: 大多数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有一定的 促进作用,而寒凉药的作用往往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