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礼仪概述1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礼仪概述

第一章 礼仪概述
例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三拜九叩、抱拳礼、万福礼
总之,礼仪总会打上时代的烙印,总会随着时代的发展 和进步而不断产生新的礼仪形式。
第一章
礼仪概述
3、礼仪具有互动性 礼仪是在人与人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在人与社会
发生关系时发生作用的,于是,互动性就成了礼仪的 一个重要特征。
第一章
礼仪概述
(二)礼仪的特征
1、礼仪具有多样性
(1)不同的职业具有不同的礼仪规范 比如:公关小姐或公关先生;教师;白衣天使; 翻译等。
(2)不同的生活领域具有不同的礼仪规范 社会生活领域、职业生活领域和家庭生活领域。
第一章
礼仪概述
2、礼仪具有时代性
礼仪同其他很多事物一样,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 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发展、完善起来 的,是由一定时代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这就使礼仪具 有了鲜明的时代性特点。
1、行为规范或行为模式 2、大家共同遵守的契约或达成的共识 3、有它存在和传承的合理性
第一章
礼仪概述
一、礼仪的含义及特征 (一)礼仪的含义 1、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仪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为了维系社会的生产方 式和生活方式而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1)礼仪是约定俗成的。 (2)礼仪发挥作用的领域非常广泛。 (3)礼仪是最基本、最起码的行为规范。
礼仪概述
探讨礼仪的含义与特征
第一章
礼仪概述
礼仪是包罗万象的社会文化系统。在人类社会生 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礼仪几乎无时不在,
无处不有,古今中外,概莫例外。
第一章
礼仪概述
古代礼的含义:1、政治制度
2、礼貌礼节
3、礼物
古代仪的含义:1、容貌外表

第一章_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章_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四)宽容原则
宽容就是要求人们既要严于律己,又要宽 以待人,多体谅他人,而不能求全责备, 斤斤计较,过分苛求,咄咄逼人。 不能宽容他人的人,往往会得理不饶人, 使人际间关系恶化。共性是寓于个性之中 的,人们应该维护和发展共性,以理解和 宽容来增强人们之间的凝聚力。
当你无辜受到伤害,你是针锋相对, 以牙还牙还是以宽容为怀,体谅别人呢?
现代礼仪?
它既可以单指为表示敬意而隆重举行的某 种仪式,又可泛指人们交往的礼节、礼 貌。
礼仪的具体表现之一: —— 礼貌
是指人们在交往时,通过言语、动作向 交往对象表示谦虚、恭敬和友好的行为 规范。 礼貌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的外在表现, 侧重于表现人的品质与素养。
礼貌的表现形式 • 仪容、仪表、仪态 • 语言、谈吐 • 着装、服饰、发型 • 面部表情、姿势 • 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方式、 态度
(一)尊重原则
你们中国人,半夜回家时,不管父母 睡没睡觉都使劲关门,噼劈啪啪地走 路和大声咳嗽吗?我太太有失眠症你 每次晚上回来都会吵醒她,而她一旦 醒来就很难再睡着。因此,以后你晚 上回来如果能安静些,我将会非常高 兴。” •替别人着想,顾及和尊重别人,这是 一个人最起码的修养,而修养正是体
你想别人怎样你, 你就怎样待别人。
第一节 礼仪的起源-中国礼仪的形成与发展
强化和衰弱时期:
秦汉到清末(公元前221~公元1911年)。 纵观封建社会的礼仪,内容大致有涉及国家政治 的礼制和家庭伦理两类。其共同点,礼仪是维护 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的工具。这一时期的礼仪的 重要特点是尊君抑臣、尊夫抑妇、尊父抑子、尊 神抑人。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它逐渐变成 为妨碍人类个性自由发展、阻挠人类平等交往, 窒息思想自由的精神枷锁。

第一章 礼仪概述

第一章 礼仪概述
包括仪表、服饰、语言、 行为等方面的规范。
1、仪表:人的外表(仪容 仪貌、仪态、风度等)。 仪容仪貌(人体裸露在 外部分的状态和修饰)。 仪态(人的站相、坐相、 走相)。风度(一个人 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
12
2、服饰:是最为绚丽 多姿的部分。最能体 现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三分长相、七分打 扮”。


始了新文化建设征程——自己的礼仪规范。
21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彻底变革,人 与人的关系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人民内
部,合作代替了对抗,互助、互利代替了尔虞我
诈,建立起平等的、亲密的同志关系,由此而建 立起礼宾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礼仪重新进行了文化审视 和理性思考,不仅汲取了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 使东西方文化和东西方礼仪有机地交融,逐步地 完善和发展。
9

一、含义


个人修养角度——教养
道德的角度——规范


交际的角度——方式方法
审美的角度——形式美
传播的角度——是沟通技巧
礼仪是塑造个人形象的艺术,人际交往中 良好的言谈和行为规范。
10


现代礼仪
既可指为表示敬意或隆重而举行的仪式,也 可指社会人际交往中的礼貌。
11

二、礼仪的内容

1、课堂讲解 2、课堂练习


3、小组模拟(分小组)
考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表演
8
第一章 礼仪概述

第一节 礼仪的概念
“礼”是规定、约定;礼貌、礼节;“仪” 则是反映“礼”的仪式;仪表、仪态、仪容; 人们在社会的各种具体交往过程中,为了 互相尊重,在仪表、仪态、仪容言谈举止等方 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规范和程序。

第一章 礼仪概述

第一章  礼仪概述

第一章礼仪概述什么行为是社交?什么是礼仪?社交指的是两人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交流信息而相互作用的过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细节决定成败。

《故事会》杂志上的“三分钟典藏故事”颇值得回味:小节的象征一位先生要雇一个没带任何介绍信的小伙子到他的办公室做事,先生的朋友挺奇怪。

先生说:“其实,他带来了不止一封介绍信。

你看,他在进门前先蹭掉脚上的泥土,进门后又先脱帽,随手关上了门,这说明他很懂礼貌,做事很仔细;当看到那位残疾老人时,他立即起身让座,这表明他心地善良,知道体贴别人;那本书是我故意放在地上的,所有的应试者都不屑一顾,只有他俯身捡起,放在桌上;当我和他交谈时,我发现他衣着整洁,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指甲修得干干净净,谈吐温文尔雅,思维十分敏捷。

怎么,难道你不认为这些小节是极好的介绍信吗?”行为规律:行为=人格·环境行为效果=行为习惯·环境条件工作效率;学习效率;经济增长;幸福指数;纵横比较:如果你与他人的环境条件相同;如果你的行为效果落后于他人;你打算怎么办?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一、礼仪的界定(一)礼本意为敬神,今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

是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与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礼的本质是“诚”,有敬重、友好、谦恭、关心、体贴之意。

(二)礼貌是人与人在交往中,通过言谈、表情、举止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准则,它体现了时代的风尚和人们的道德品质,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

礼貌可分为礼貌行为和礼貌语言两个部分礼貌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礼貌语言是一种有声的行动。

(三)礼节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

礼仪学第一章-礼仪概述ppt课件.ppt

礼仪学第一章-礼仪概述ppt课件.ppt
第一章 礼仪概述
思考并讨论:
?什么是礼仪? ?为什么学习礼仪?学习礼仪的重要性?
案例 我不愿意在礼貌上不如任何人
《林肯传》中有这样一件事:一天, 林肯总统与一位南方的绅士乘坐马车外 出,途遇一老年黑人深深地向他鞠躬。 林肯点头微笑并也摘帽还礼。同行的 绅士问道:“为什么你要向黑鬼摘帽?”林肯回答 说:“因为我不愿意在礼貌上不如任何人。”可见 林肯深受美国人民的热爱是有其原因的。1982年 美国举行民意测验,要求人们在美国历届的40位 总统中挑选一位“最佳总统”时,名列前茅的就是 林肯。
可以归纳为四大功能: 塑造形象、 沟通信息、 促进交往、 美化生活。
1.塑造形象
个人形象(微观)——高尚的情趣、优雅的举 止、潇洒的风度
组织形象(中观)——由每个个体的形象以及 一织活动所构成
国家形象(宏观)——领导人的形象,国人的 形象,国家活动
2.沟通信息
礼仪所包含的信息性很强。 信息传递公式:

中国古代礼仪的起源
礼仪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两大信仰:
一是天地信仰; 二是祖先信仰.
礼仪是原始人为祭祀祭祀天地神明,保佑风调雨 顺;祈祷祖先显灵、拜求降福免灾而举行的一项 敬神拜祖的仪式.
(一)我国礼仪的起源与演进
原始社会时期(特点:简单和虔诚,没有阶级性) 奴隶社会的夏、商、周三代(特点:发展成为礼制,具有阶
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
作业1
您怎么理解社交礼仪,希望从该课程学到哪些知识? (提出具体问题)
思考:结合本单位情况,设计一个有意义的“仪式”
结束啦
级性) 春秋战国时期(特点:百家争鸣;理论上系统、完善;形成
规范) 秦统一“六国”以后(特点:进入了强化和衰落阶段,西方

礼仪漫谈

礼仪漫谈

女士服饰


女士的仪容仪表标准 (注意细节)
宜淡妆,不宜浓妆,更不能不化妆

女士职业化的着装
• 西服套裙是最典型的职业装
•色彩文静、沉着、不夸张 •款式简洁大方 •不穿紧、透、露的衣服 •注意鞋袜和配饰
第五章
餐饮礼仪


宴请方式 宴请礼仪 西餐
中餐 的用餐礼仪



“你找谁?”就不如“您找哪一位?”好;
“来不了”就不如“真对不起,我确实不能来”诚
恳; “不行就算了!”就不如“如果觉得有困难的话, 那就不麻烦您了。”妥帖。 “干不了”——不如- - - “有事吗?”——不如- - - -
电话礼仪


电话应对 打出电话 转接电话 电话留言 处理不满意电话的技巧



(一)斟倒酒水。 (二)用餐前。 (三)筷子的使用。 1)不能握的太高或太低。 2)握筷子的姿势。 3)不要在夹菜途中滴汤滴水。 4)不要在菜盘里胡乱翻动选菜。 5)不能发出声音。 6)不能用筷子敲打盆碗。 (四)碰杯。 (五)离席。
西餐的用餐礼仪


餐具的使用 进餐礼仪 喝酒的礼仪 喝咖啡的礼节


5、座位礼仪 l 判断座位的尊贵 l 会客、会谈座位 l 正式谈判座位 l 轿车座位(出租\私家车)
会谈座位图
谈判座位图
轿车座位图
姿态行为


站姿 坐姿 上下梯车 手势 表情 修饰避人 女士优先
站姿


垂手站姿图 身体挺拢,抬头沉肩 挺胸收腹,双腿并拢 微收下颌,双目平视

递送名片——表示愿意交往,主动将自己

礼仪课件 第一章礼仪概述

礼仪课件 第一章礼仪概述
(三)可操作性 (五)时效性
(二)限定性
(四)传承性
?思考:举例说明礼仪的特征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第二节 礼仪的特征与原则 (一)规范性
1. 问候语
“您好!”“早上好!晚上好!“您好”或“您好,见到您很高兴”
2.征询语 “我能为您做些什么吗?” “您还有什么别的事情吗?” “这样会
不会打扰您?”
3.求助于人语:请;请问;请帮忙。 4.感谢语
经相当完备。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2000多年间, 儒家传统礼仪起到了规范人们行为、维护社会安定的 重要作用。
第一节:礼仪的含义
殷墟妇好墓 妇好是3000 多年商王武丁的 妻子,同时也是 一位赫赫有名的 女将军。在她的 墓中,可以看到 成组的青铜器、 已胶结在一起的
大量货贝以及殉
人的骨骸。
在不断重复的祭祀过程中,祭祀的各种程序和方
法逐渐完善和固定下来,礼仪也就应运而生了。 另一种说法是“礼仪起源于风俗习惯”。
第一节:礼仪的含义
公祭轩辕黄帝
祭祀孔子大典
第一节:礼仪的含义
二、我国礼仪的发展历程
早在25000年前,中国人的祖先就已经有了在葬 礼上撒赤矿粉的原始宗教仪式。尧、舜时代已具国家 雏形。夏、商、周三代时,礼仪的典章化、制度化已
(六)从俗原则
坦桑尼亚男子留发女子剃发的习俗
藏族敬酒敬茶的习俗
(七)真诚原则
真 诚 到 永 远 !
(八)适度原则
要根据场合和对象的不同 选择合适的礼仪,注意分 寸。 与人交往时,要彬彬有礼、 热情大方,切勿低三下四、 阿谀奉承。
(九)沟通原则
四会: 学会交流 学会倾听 学会理解 学会宽容
(十)互动原则
现在小事上。如果说学位、职位代表 一个人身份的话,那么,习惯和修养

礼仪概述ppt课件

礼仪概述ppt课件
礼仪是步入文明社会的“通行证”。 礼仪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12
世界的通用语言——礼仪
13
课后作业:
1、请大家想一想、看一看,在我们校内外、我们的日常学习生 活中,我们自己、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存在哪些你认为不符 合礼仪规范的现象、细节。
2、写一篇倡议书(题目自拟) 如何提高我校学生文明礼仪意识、语言和行为; 如何提高全校师生文明礼仪程度 现代文明大学生应有的行为
美化校园要有美丽的心灵、美丽的环境、美丽的语言、 美丽的行为”争做美丽校园的倡导者、执行者、享受者。
9
案例:“过分热情吓跑顾客”
一家外企老板打算与中国的一个省建立合作关系。他们 来到这个省之后,胜利的有关领导人非常热情,招待住宿, 请吃饭,派车接送,还安排旅游等等。但是最后,这个洋老 板不同意合作,他说:“对方太过于热情了,在我们国家, 工作是工作,绝不会有这么多人请。”他不了解中国的国情, 认为别人是想欺骗他才对他这么殷勤。这虽然是误解,但是 最后还是导致了合作的失败。
商务礼仪与谈判
1
第一章 礼仪概述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荀子·修身篇
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的一切成就都会被人看成骄 傲、自负、无用和愚蠢。
——约翰·洛克(英国哲学家)
2
本章框架
一、什么是礼仪? 二、礼仪的特征与原则 三、为什么学习礼仪?
一、什么是礼仪?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 在仪表、仪态、仪容、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 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与准立 言行在社会活动中与其身份、地位、社会角色相适应 个人道德水准和教养的尺度
对组织: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塑造组织形象 传播沟通信息 提高办事效率

礼仪概述

礼仪概述

学会宽容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得饶人处且饶人(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宰相肚里能撑船 ▲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千万不要有理变成“无礼” 当然,宽容决不是纵容,不是无原则的宽大无边, 而是建立在自信、助人和有益于社会基础上的适度 宽大,必须遵循法制和道德规范。 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4、适度原则:
感情要适度 行为要适度 语言要适度 距离要适度
5、平等原则 6、真诚原则(皮革马利翁效应)
谢 谢!
3、宽容原则
宽容的典范
安徽省桐城市有条“六尺巷”。其由来是,清朝康熙年 间,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其在桐城的祖 居与吴姓人家为邻。对方欲越界盖房,家人遂驰书京华禀 告,张英写了一首诗作复:
一纸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诗,让地三尺;吴姓人家深感其义,也退让三 尺,这样就诞生了“六尺巷”。
不学礼,无以立
有礼走遍天下
第一章 礼仪概述
教养体现于细节, 细节展示素质, 细节决定成败。
一、礼仪的概念
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 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 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 仪式、仪表等.
1、礼貌
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 好的行为规范,是人的道德品质修养最 简单、最直接的体现,主要通过口头语 言、书面语言、态度和行为举止体现出 来,如尊老爱幼、热情待客等。
2、“老”毁誉不一
4、送礼礼仪泾渭分明 6、色彩意义天壤之别 8、数字含义天渊之别
四、交际礼仪的原则
1、遵守的原则
(பைடு நூலகம்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守时)

第1章礼仪简述

第1章礼仪简述

1.2 礼仪的特征
1.普遍性:礼仪是全人类共同需要的。它无处不有, 无时不在,并运用于各种场合、各个领域。
2.差异性: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有不同的礼仪,

不同性别、场合、职业等礼仪也有差异。

3.综合性:是专门研究人与人交往的综合性行为

规范的科学。体现了实施个体的综合素质。

4.实践性:礼仪是应用性很强的行为科学,应用
第一 第二
礼仪是人类文明继承、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化的积淀, 是一定社会的人们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所形成的约定俗成, 并被人们共同认可、一致遵守和沿用的。
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规范,虽然它不是法律,但必 须遵守,否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或者导致不良的后果。
第三
现代礼仪是对我国传统礼仪的传承、扬弃和发展。
4.指典范、表率。 如仪仗队、礼仪小姐。
5.指礼物。 如贺仪、谢仪、奠仪。
6.指仪器。 如浑天仪、地球仪、测量仪。
礼仪属于道德范畴,是礼节和仪式的总称。
广义
是指一个时代的典章制度;
狭义
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 民族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时代潮 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为人们所认同 并遵守,由思想所支配的外在表现的行为 准则、规范和形式的总和。
如,爱护公物、遵纪守法。

⑶ 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礼仪关系。

⒉ 提升民族形象

⒊ 调节人际关系
1.5 辩证的礼仪
辩 证 的 礼 仪
⒈ 外部表现与内在修养
礼仪以思想为基础,与人的意识、情操密切相关。它不是外在、 表象和装饰性的东西,应该渗透到个体的言行中。
⒉ 国际惯例与地域差异
为便于国际交往,需要各国人士普遍遵守礼仪的国际惯例。 因各国各地的传统、文化、民俗不同,其礼仪也有差异。

第一章 礼仪概述精品PPT课件

第一章 礼仪概述精品PPT课件
礼仪是人们在交往中相互沟通必须遵循的律 己敬人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是社会人际关 系中用于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表达心意、促 进了解的一种形式。是对礼节与礼貌的统称。
(二)礼仪的特点 传承性 民族性 变异性 针对性
三、礼仪的功能
▪ 1、沟通功能 ▪ 2、协调功能 ▪ 3、维护功能 ▪ 4、教育功能
社交中“不”的惯例
不过分开玩笑 不要乱起绰号 不随便发怒 不当面纠正 不言而无信 不恶语伤人 不热情过度 不防碍他人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四、礼仪的惯例与规则
(一)礼仪的惯例 1、女士优先 2、等距离:是指在社交场合,特别是在一些交际
应酬中,对待众多的合作伙伴,应努力做到一视同仁, 不要使人感觉有明显的亲疏远近、冷暖暗明之分。
3、尊重隐私(不问年龄、经历、婚否、收入、健 康等)
4、修饰避人 5、社交中“不”的惯例
修饰避人:意即维护自我形象的一切准备 工作应在“幕后”进行,绝不可以在他人 面前毫无顾忌地去做。
第一章 礼仪概述
一、礼仪的起源
礼仪源于礼,那礼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1、首先为维持自然“人伦秩序”而产生礼 2、礼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祭祀活动。
二、礼仪的内涵与特点
(一)礼仪的内涵
1、礼的概念 从概念上讲,“礼”字的本意是敬神的,今 引申为敬意的通称,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 实践中约定俗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第一章:礼仪概述

第一章:礼仪概述

第一章礼仪概述第一节礼仪的含义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礼”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标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人物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儒家另一代表人物荀子也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就连法国的启蒙学者孟德斯鸠也说:“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第316页。

)今天,礼仪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同样重大,礼仪可以使人们之间相互尊重、沟通感情、以礼相待、调节关系、加深友谊、促进文明。

第一节礼仪的涵义一、礼礼源于古代人类的祭祀活动。

礼的繁体字为:禮(),据《辞源》解释示(qi):地神;:古代酒器的托盘;禮即祭神以改福的意思。

《辞海》对礼的解释为:①本谓敬神,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②为表敬意或表隆重而举行的仪式;③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由此可见,礼仪涵义非常丰富,可以理解为: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

二、礼仪礼仪与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礼”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表示敬意的通称。

如:敬礼、礼貌。

为表示敬意或表示隆重而举行的仪式。

如:婚礼、葬礼、典礼。

泛指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如:“齐之以礼”(《论语·为政》),朱熹注曰:“礼,谓制度品节也”。

指礼物。

如:送礼、礼品。

“仪”的含义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指法度、准则。

如:“置此为法,立此为仪……”(《墨子·天志》)。

指典范、表率。

如:“上者,下之仪也”、礼仪小姐。

指容貌、风度。

如:仪表、仪态。

指礼物。

如:贺仪、谢仪。

礼仪是行礼的过程和仪式,是指在日常交往中人们所认同和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行为规范,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行为规范,所以礼仪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第一讲 礼仪概述PPT课件

第一讲 礼仪概述PPT课件

1.2 礼仪的产生与发展
3.退化阶段1966年至1976年 许多优良的传统礼仪被批判和抛弃。
4.复兴阶段1978年至今 推行文明礼貌用语,树立行业新风,制定市 民文明公约,讲文明懂礼貌。
1.3礼仪修养的内容和弘扬礼仪文化
一、礼仪修养的内容 加强思想品德的修养 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知识 加强文化艺术的欣赏能力
各种思想百家争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 学者系统阐述了礼的起源团、本质和功能等问 题。
1.2 礼仪的产生与发展
4.强化和衰落时期 公元前221年到1911年, 也就是从秦汉到清末
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尊君抑臣、尊夫抑妇、 尊父抑子、尊神抑人 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了“ 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2 礼仪的产生与发展
(二)我国现代礼仪的形成和发展
1.形成阶段 辛亥革命后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孙中山破旧立 新,用民权代替军权。普及教育,改易陋习, 箭辫子,禁止缠足。
2.革新阶段1949至1966年 摈弃“神权天命”、“愚忠愚孝”以及“三从 四德”等封建礼教,提倡男女平等、尊老爱幼 、礼尚往来等。
二、弘扬我国礼仪文化的传统 礼仪是走向社会的名片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礼仪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第一章礼仪概述[1]

第一章礼仪概述[1]
第一章礼仪概述[1]
礼仪的功能与作用
一、礼仪的功能
(1)沟通 (2)协调 (3)教育 (4)服务
第一章礼仪概述[1]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7
第一章礼仪概述[1]
凶礼
丧葬之事为凶礼
第一章礼仪概述[1]
中国古代礼仪的特点
• 1.礼仪涉及内容广泛不同的尊卑等级 • 3.强调男权思想,歧视妇女 • 4.压制民主,扼杀个性,实行强权统治
第一章礼仪概述[1]
东方礼仪与西方礼仪 一、东方礼仪及其特点
1.重视亲情和血缘 2.谦逊,含蓄 3.承认现实,满足现状 4.强调共性 5.礼尚往来
第一章礼仪概述[1]
二、中国古礼的含义
• 古代中国是世界上礼学最为发达、礼的作 用最为明显的国家
• 治国之具: • 三纲五常 • 三从四德
第一章礼仪概述[1]
“三从四德”新解
• 女友外出要跟从, • 女友的话要听从, • 女友讲错要盲从。 • 女友化妆要等得, • 女友生日要记得, • 女友生气要忍得, • 女友花钱要舍得。
第一章礼仪概述[1]
二、礼仪的发展
(一)古代礼仪的孕育时期——尧舜时期 (二)古代礼仪的形成时期——夏、商、周 (三)古代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 (四)古代礼仪的强化时期——秦汉至清末
第一章礼仪概述[1]
吉礼
祭祀之事为吉礼第一章礼仪概述[1]
嘉礼
婚冠之事为嘉礼
第一章礼仪概述[1]
宾礼
宾客之事为宾礼 第一章礼仪概述[1]
第一章礼仪概述[1]
三、礼节
礼节:待人接物的具体礼仪要求,是人们在日常 生活中互致问候、表达祝愿、相互帮助以及相互 交流表示尊重的惯用形式。

最新第一章礼仪概述1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第一章礼仪概述1教学讲义ppt课件
11
最后礼仪可以能帮助彼此增进友谊,推进个 人成功。
【礼仪小知识】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对人际关系的感受取决于他 们对这段关系的收益及成本的知觉,即取决于他们对应得 到何种关系的知觉以及从其他人那里得到一段更好关系的 可能性知觉。 两个假设: 社会交换理论假设与移情——利他主义假设 【思考】 如何理解“多个朋友多条路”这句话。
第三,可操作性。切实有效,实用可行,规则简明,易学 易会,便于操作,是礼仪的一大特征。礼仪的易记易行,能 够为其广觅知音,使其被人们广泛地运用于交际实践,受到 广大公众的认可,并且反过来,又进一步地促使礼仪以简便 易行、容易操作为第一要旨。
第四,继承性。礼仪的形成和完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 经过一个又一个时代,不断地去粗取精,剔除糟粕,吸取精 华,最后逐渐固定下来。
7
1.2礼仪的分类
1、礼仪的要素:
礼仪的主体是指礼仪的操作者和实施者; 客体是指礼仪活动的指向者和承受者; 媒体是指开展礼仪活动的媒介,可以是实物媒介、 人体媒介,也可以是活动媒介; 环境是指礼仪活动得以进行的时空环境,制约着礼 仪的实施效果。
根据使用对象、适用范围的不同,大致将礼 仪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 交礼仪、涉外礼仪等几大分支。
1、接受(Accept) 2、赞美( Admire) 3、重视(Attach)
10
其他作用: 首先可以完整地,准确地沟通信息。 礼仪的每一种形式都是为了传递一种或多种信息。
信息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 【小问题】送13朵玫瑰的含义
其次礼仪可以联络感情并化解各种矛盾。
“失调理论”认为,在帮助别人之后,我们会更加喜欢对方 。试着在微妙的情况下帮助我们不喜欢的人,会发生什么样 的事情呢? 【小问题】下面两种做法哪种效果更好? 如果你端着一杯水走过别人身边,不小心将水溅到别人的身 上,一是边走边说“对不起”;二是停下来递上干净的纸或 帮助对方擦干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三)“谦和、宽容”原则
谦和包括谦虚与和善,谦虚是人类的美德,和 善更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石,告诉人们与人和睦 相处,这是社交成功的重要条件。荀子曾说:“ 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帧而后可与言道之理 ,色从而后可言与道之致。”即只有举止、言谈 神态都是谦恭有礼时,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教诲 ,这也符合谦谦君子之道。 古人云:“有容德乃大。”宽容是—个人良好 品德的外显,就是心胸坦荡、豁达大度,既要严 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会容人,体谅人,有较 强的容纳意识和自控能力,不能求全责备、斤斤 计较,甚至过分苛求别人,咄咄逼对待自身的要求和对待他人的做法两 大部分组成,自律原则就足要求自身树立良好的 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 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反省,正所谓“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同时更提倡“严于律已,宽以待 人”,提高自律、自觉性。 【案例1-1】谁对谁错! 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顾客有错;第二种认为这 个问题不好回答,需要回去考虑;第三种认为是 收银员的错。 你同意哪种观点?
三A法则,当代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专家莱斯发现受人 欢迎的三大秘诀。
1、接受(Accept) 2、赞美( Admire) 3、重视(Attach)
10
其他作用: 首先可以完整地,准确地沟通信息。 礼仪的每一种形式都是为了传递一种或多种信息。
信息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 【小问题】送13朵玫瑰的含义
6
4、深入理解礼仪的含义
从修养角度看,礼仪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 在表现; 从道德角度看,礼仪是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标准做 法、行为准则; 从交际角度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 也可说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 从民俗角度看,礼仪是接人待物的一种惯例,是人际 交往中必须遵行的律己敬人的习惯形式,也可以说是人 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对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审美角度看,礼仪是一种形式美,是人心灵美的必 然外化。 【名言赏析】 对长辈有礼是本分,对平辈有礼是和善,对晚辈有礼是 高贵,对所有人有礼是安全 7
8
2、礼仪的主要类别: 政务礼仪指的是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国家公务时所 应当遵守的礼仪。 商务礼仪指的主要是公司、企业的从业人员以及 其他一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士,在经济往来中所 应当遵守的礼仪。 服务礼仪指的是各类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在自 己的工作岗位上所应当遵守的礼仪。 社交礼仪指的是社会各界人士,在一般性的交际 应酬之中所应当遵守的礼仪。 涉外礼仪指的是人们在国际交往中,在同外国人 打交道时所应当遵守的礼仪。
1.3.1 礼仪的原则
所谓礼仪原则就是人们在社交中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熟悉礼仪的基本原则,有助于在具体礼仪活动,做到自觉、 主动,也更加自然得体。
(一)“尊重、真诚”原则
人际交往互相尊重最为重要,尊重是礼仪的情感基础,只有 彼此间相互尊重才能保持愉快的人际关系。礼仪上所讲的真 诚的原则,就是要求在人际交往中运用礼仪时,务必待人以 诚,诚心诚意,诚实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礼仪的尊重原则表现在三个方面:
【礼仪小故事】 礼仪小故事】 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等到当官了 之后, 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之后,“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 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论语·乡党》 ”——《论语·乡党》
【礼仪小知识】我国礼仪与国际礼仪的区别 礼仪小知识】 当代国际礼仪与我国礼仪, 当代国际礼仪与我国礼仪,尤其是与我国古代传统礼仪相比具有显 著的区别,最大的区别,是其主要起源于西方, 著的区别,最大的区别,是其主要起源于西方,受西方文化影响较 具体说来有下列三个特点。 深,具体说来有下列三个特点。 1.国际礼仪强调个人至上 2.国际礼仪强调女士优先 3.国际礼仪强调交际务实
11
最后礼仪可以能帮助彼此增进友谊,推进个 人成功。
【礼仪小知识】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对人际关系的感受取决于他 们对这段关系的收益及成本的知觉,即取决于他们对应得 到何种关系的知觉以及从其他人那里得到一段更好关系的 可能性知觉。 两个假设: 社会交换理论假设与移情——利他主义假设 【思考】 如何理解“多个朋友多条路”这句话。
1.2礼仪的分类 1.2礼仪的分类
1、礼仪的要素:
礼仪的主体是指礼仪的操作者和实施者; 客体是指礼仪活动的指向者和承受者; 媒体是指开展礼仪活动的媒介,可以是实物媒介、 人体媒介,也可以是活动媒介; 环境是指礼仪活动得以进行的时空环境,制约着礼 仪的实施效果。
根据使用对象、适用范围的不同,大致将礼 仪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 交礼仪、涉外礼仪等几大分支。
17
(四)“适度、从俗”原则 适度原则要求应用礼仪时,必须注意技巧,合乎 规范,掌握好社交中各种情况下的不同交往准则和 彼此间的感情尺度,凡事当止即止,过犹不及,古 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一旦 交往尺度有误,很容易引出完全相反的结局。 适度原则在日常交往中包括: 感情适度,不宜过于热烈,也不应太内敛; 谈吐适度,应根据谈话对方象不同选择不同的节 奏、音量及谈话内容与方式; 举止适度,肢体语言要得当,表情与交际场合气 氛相适应,动作张扬应配合讲话内容,只有这样才 能真正赢得对方的认同,达到沟通目的。
12
1.2.2礼仪的特征 1.2.2礼仪的特征
与其他学科相比,礼仪具有一些自身独具的五大特征: 第一,规范性。礼仪,就是人们在交际场合待人接物时必 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第二,限定性。礼仪主要适用于交际场合,适用于普通情 况之下的、一般的人际交往与应酬。在这个特定范围之内, 礼仪肯定行之有效。离开了这个特定的范围,礼仪则未必适 用。这就是礼仪的限定性特点。 第三,可操作性。切实有效,实用可行,规则简明,易学 易会,便于操作,是礼仪的一大特征。礼仪的易记易行,能 够为其广觅知音,使其被人们广泛地运用于交际实践,受到 广大公众的认可,并且反过来,又进一步地促使礼仪以简便 易行、容易操作为第一要旨。 第四,继承性。礼仪的形成和完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 经过一个又一个时代,不断地去粗取精,剔除糟粕,吸取精 华,最后逐渐固定下来。 第五,时代性。礼仪具有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礼仪已 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了较为强烈的时代 13 特色。
3
“仪”,一是指仪表仪容,“令仪令色,小心翼 翼”。 ——《诗经·大雅》 二是指法度、标准。“度之于轨仪。” ——《国语·周》 “设仪立度,可以为法则。” ——《淮南子·修务》
【礼仪小故事】 “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4
2、西方对礼仪的理解
西方国家关于礼仪的典型说法有以下几种: 法语中的Etiquette 主要是指社交礼仪,国际公认的礼 主要是指社交礼仪, 法语中的 仪的词源。 仪的词源。 英语中的礼仪单词: 英语中的礼仪单词: Courtesy——谦恭有礼的言行、礼貌、风度; 谦恭有礼的言行、礼貌、风度; 谦恭有礼的言行 Etiquette——礼仪、礼节和各种规矩; 礼仪、 礼仪 礼节和各种规矩; Protocol——外交、军事等特定领域的相处准则; 外交、 外交 军事等特定领域的相处准则; Rite——仪式、典礼,也泛指习俗中的礼仪行为。 仪式、 仪式 典礼,也泛指习俗中的礼仪行为。
1.礼貌 . 礼貌一般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敬重、友好的表示,通过语言、 礼貌一般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敬重、友好的表示,通过语言、动作向 交往对象表示谦虚与恭敬。 交往对象表示谦虚与恭敬。 2.礼节 . 礼节通常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重、 礼节通常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 惯用形式,也就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 惯用形式,也就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 3.仪式 . 仪式是一种正式的礼节形式,是在一定场合举行的、 仪式是一种正式的礼节形式,是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 的活动,为表示敬意而隆重举行的规范化活动,均属仪式的范畴。 的活动,为表示敬意而隆重举行的规范化活动,均属仪式的范畴。 4.仪表 . 指一个人的外表。如容貌、服饰、姿态、举止等。 指一个人的外表。如容貌、服饰、姿态、举止等。
其次礼仪可以联络感情并化解各种矛盾。
“失调理论”认为,在帮助别人之后,我们会更加喜欢对方 。试着在微妙的情况下帮助我们不喜欢的人,会发生什么样 的事情呢? 【小问题】下面两种做法哪种效果更好? 如果你端着一杯水走过别人身边,不小心将水溅到别人的身 上,一是边走边说“对不起”;二是停下来递上干净的纸或 帮助对方擦干净。
18
1.3.2 礼仪修养的培养
礼仪的习得 礼仪的习得,不仅指对礼仪的学习习练,还包括将所习之礼培养 成一种习性或者说是品性的过程,非一朝一夕可就。一般说来, 应着重于知、情、意、行的统一。 (一)提高认识 一 提高认识 提高礼仪认识是进行礼仪修养的起点,也是实现礼仪修养其他环 节的前提和基础。提高礼仪认识是将礼仪规范逐渐内化的过程。 (二)树立意识 二 树立意识 (三)明确角色 三 明确角色 (四)陶冶情感 四 陶冶情感 陶冶情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形成与应有的礼仪认识相一致 的礼仪情感;二是要改变与应有的礼仪认识相抵触的礼仪情感。 (五)锻炼意志 五 锻炼意志 (六)养成习惯 六 养成习惯
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系 主讲: 主讲:贺永泉
1
第一章 礼仪概述
一、礼仪的内容 二、礼仪的作用 三、礼仪的原则
2
1.1礼仪的含义 1.1礼仪的含义
1、我国古代对礼仪的理解
礼仪是一个复合词,即礼与仪的组合。 “礼”即“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 示从豊。” ——《说文解字·示部》 (礼,从示,示者神位也。曲者,篚中 币帛;豆者,器中庶羞,奠之以事神, 散之以授民。总而言之,则履也,履先 王之法,乃成事也。故习礼者在行,奉 行而成之也。)
第一,尊重体现在尊重他人,即真诚平等地看待社会交往中的他人, 给对方以足够的尊重,才能在交往中与对方和谐地共处。 第二,尊重体现在尊重礼仪规范本身。 第三,尊重还体现在尊重他人礼仪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