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先进典型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迹材料]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先进典型材料

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先进典型材料

命运风雨无所惧,我为学子备霓裳

引言

在西北边陲的全国最小的地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有一个全国贫困县,它就是XX县。XX县,地处天山支脉婆罗科努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东部。在XX县境内的自然保护区内生长着的古老的胡杨林,一棵棵高大挺拔,迎风而立,刚毅的躯干打着遒劲的结,生气勃勃的枝杈奋力地向天穹延伸,落日的余晖将沙漠镀上了一层金黄,基调悲壮,慑人心魄。

无畏无惧的胡杨,傲立沙丘,挺身阻挡那悚人流沙潮的袭击,默默无言,用生命保护着广褒的农田。

我们身边不是有着许多像胡杨一样的人吗?他们就是XX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干部们。

一、为家园,资助中心凝众力奉献担当

XX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成立于2007年,设立了办公室,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3名,负责牵头管理和具体落实学生资助工作的各项事务,形成了上下目标一致、部门协调配合、责任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资助中心虽然是一个只有三个人的工作部门,但是,在资助中心全体人员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下,我县数万贫困生得到了资助,贫困生得以从生活的阴霾中走向阳光的明天。

资助中心老师的责任意识给贫困学子们创造了一个爱的家园。

我县的贫困生大多来自乡镇偏僻的农村,家中以务农为生,经济来源仅仅靠家里的几亩田地。很多学子的父母靠打工补贴家里的生活费用,生活十分拮

据。资助中心按照XX县实际,合理确定并根据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实际情况的认定标准,规范各类贫困生认定程序,按照上级下达的奖助指标和额度公平合理地分解到各学校及经济困难家庭,根据不同资助类型,认真做好学生自主申请、联合入户调查、初审名单公示、资助管理中心复审以及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等各环节的工作,严格把关,做到信息准确、档案齐全、标准统一、操作透明、程序规范、评定公开,力争最大限度地让贫困的学生受到资助。

资助中心老师的担当意识给贫困学子们搭建了一个爱的避风港。

我县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家庭变故,导致生活走向困窘,以至于无法完成学业。在资助工作中,资助中心老师变身为这些孩子的父母,密切关注这些学生的生活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特殊学生群体,在巨大的经济压力面前,很容易产生自卑、攀比心理,容易产生严重的思想压力,甚至诱发心理障碍。因此,资助中心老师在创造条件解决他们经济困难的同时,高度重视、密切关怀他们的心理健康,经常走到他们的身边和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资助中心老师从生活上资助他们,在学业上关注他们,在心理上关爱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资助中心就是他们的避风港。

资助中心老师的奉献意识给贫困生创造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资助中心自成立以来,按照国家、自治区、自治州及XX县等文件精神,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为核心,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重点,从大局出发,从一件件小事做起,认真履行学生资助管理职责。经济帮困是目标,精神解困才是最终目的。资助中心老师教育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意识;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经济困难学生挫折的调节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操,善良的人性,高尚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养成关爱弱者,助人为乐的品质。

资助管理中心的老师发放贫困大学生资助款时,托里镇三牧场的大学新生沙嗡别克因随家长上山放牧手机无信号联系不上,资助中心老师为了将资助金

在开学前及时发放到贫困学生手中,想方设法积极与乡镇民政、村委会、住村工作组沟通,驱车赶往牧区送资助金,路况的颠簸、路途的遥远在见到学生那一刻烟消云散。在20XX-20XX年间资助中心的老师们分别去往八家户牧业村、茫乡北地村、大河沿子镇牧业二队送资助款,在地头、在路边、在牧场都留下他们忙碌的身影。

从2007年至今十余年来,资助中心的老师们在工作中处处体现出来的热心、爱心、耐心不仅感动了学生和家长,也让同事深受鼓励。每年在办理学生资助时,资助中心的同志克服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加班加点,三年来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和周末时间。每天都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组织安排好一天的工作以外,还亲自参与到办理生源地贷款的具体业务中去。不是正在热情接待、倾听学生和家长的咨询,就是在耐心地向他们宣传解释相关政策和程序,或者是在埋头整理、签订合同。哪里最忙碌,哪里就有他们工作的身影,哪里最拥挤,哪里就有他们沉稳的声音。正是他们用这种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身先士卒、不怕吃苦的精神激励着工作人员,才使若干贫困学子一圆大学梦。

二、为学子,干部老师将爱心播撒校园

自2009年7月正式启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以来,资助中心干部陈丕立老师高度重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会同相关部门及新闻单位加大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宣传力度,重点宣传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政策、申请条件和办理程序等,宣传工作覆盖到所有困难家庭。他每年7月冒酷暑、顶烈日,亲自到各个学校,对学校负责生源地贷款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发放国家资助宣传手册,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橱窗召开家长会等媒介宣传国家的资助政策,使广大师生及家长知晓国家的资助政策体系、资助项目、资助程序、资助办法,使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学生了解了国家的资助政策;深入的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资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许多学生家长感激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些经济困难家庭的子女能继续上学,获得了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陈丕立老师这样说。在我县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了生活极其贫困,影响到衣食住行和学习生活。但无论到了什么境地,都是大家庭的一员,资助中心不会漠视任何一名孩子,陈丕立老师更不会落下任何一名贫困生。

陈丕立老师在一次资助贫困大学生入户调查时,了解到八家户中学王国文同学因意外造成“寰枢椎脱位、枢椎齿状突骨折、颈椎髓损伤并四瘫、腹部闭合性损伤”,因家中贫困无钱医治卧病在床。陈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是,这个时候陈丕立老师的爱人患上乳腺癌、骨股头无菌缺血坏死的疾病,陈老师陪爱人去西安治病,因心系卧床急待医药费治疗的王国文,他未等爱人治疗结束就风风火火地赶回来。他说:王国文的病,17岁前治愈的希望很大,超过17岁治愈的可能性很小,恢复的也会很慢,再有5个月王国文就17了。我们是在跟时间抢夺这个鲜活的生命。陈老师不辞劳苦,四处奔波,向相关部门和领导详细地介绍王国文的病情和家境。在陈老师多方的努力下,在红十字会的倡导下,全县各单位以及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王国文同学慷慨捐款。仅教育系统就为王国文捐款万元。

陈丕立老师就是这样一个既顾小家更顾大家的人。陈老师爱人身患重病,他的岳父也年老体弱,经常住院治疗。陈老师一方面照顾家人,另一方面又时时刻刻不忘记等待资助的贫困的孩子们。为此,年龄已五十开外的陈老师较以前又苍老了不少,两鬓的白发又增加了很多。可是,陈老师是对此毫无怨言,对资助中心的工作依然热情高涨,对待贫困生的关爱丝毫不减。

对广大的贫困生而言,资助中心有着陈丕立老师这样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人,也有一位像母亲一样关爱着他们的人,这就是被贫困生称为“宾妈妈”的宾白老师。宾白老师也是年过五十,身体虚弱。但是组织交给她资助中心的这份工作既是对她的信任,也是对她的肯定,因为,宾白老师是蒙古族,会多种语言,这在资助贫困生的工作中,和少数民族的孩子交流沟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宾白老师深知这一点,她心里默默的牢记着,决不能辜负组织的重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