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朝鲜战争
魔鬼的武装:万历朝鲜战争日军的编制与装备
魔鬼的武装:万历朝鲜战争日军的编制与装备400多年前,中国和倭寇国(日本)在朝鲜干了一仗,这就是著名的万历朝鲜战争(公元1592年—1598年)。
此战历时7年,明军以17万对日军30万,双方互有胜负伤亡惨重,最后明军艰难取得了胜利。
1599年4月,明军班师回朝,30多年深居简出的万历帝朱翊钧罕见地出现在紫禁城午门,接受明军献上的日军大小头目六十一人,面对浑身战栗的俘虏,万历大声说:“付所司正法”!!———砍下来的日本人头随后被传送天下。
这次“抗日援朝”明军也损失了精锐6万,可谓惨胜。
而日本也是倾国来战,“魔鬼”精锐尽出——什么“鬼石曼子”、“井伊的赤鬼”、“黑田二十四将”,听起来牛逼哄哄极了。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当年对手,到底是啥货色:兵力和编制万历朝鲜战争期间,日军兵力配置列举如下:第一军团:18700人军团长:小西行长小西行长7000人宗义调5000人松浦镇信4000人大村纯忠2000人后藤信康700人第二军团:20800人军团长:加藤清正加藤清正8000人锅岛直茂12000人相良赖房800人第三军团:12000人军团长:黑田长政黑田长政6000人大友义统6000人第四军团:17000人军团长:岛津义弘(原为加藤光泰)岛津义弘10000人毛利秀元2000人高桥惟种2000人秋月种长1000人伊东佑兵1000人岛津丰久1000人第五军团:近30000人军团长:福岛正则福岛正则5000人户田胜成4000人蜂须贺家政7200人长宗我部盛亲3000人生驹亲正5500人第六军团:15700人军团长:小早川秀秋(原为其父小早川隆景)小早川秀秋10000人毛利秀赖1500人立花宗茂2500人高桥绍景800人吉弘统兴900人第七军团:30000人军团长:毛利辉元毛利辉元23000人吉川广家7000人第八军团:19200人军团长:宇喜多秀家宇喜多秀家10000人增田长盛3000人石田三成2000人加藤嘉明2000人大谷吉继2200人第九军团:10750人军团长:浅野长政浅野长政4000人宫部继润3000人木下胜俊1750人稻叶正成2000人第十军团:22000人军团长:羽柴秀次羽柴秀次13000人木村重成2000人小野木重次3000人龟井秀纲4000人日本陆军总兵力190850人,另有水师各部22100人,日本还在本土屯有10万“足轻”作为战略预备队。
万历三大征是哪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是哪三大征明朝万历明神宗在位期间,曾经发生过三次闻名中外的重大战役,这三次战役被合称为万历三大征。
那么万历三大征是哪三大征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万历三大征是哪三大征,希望大家喜欢!万历三大征的三大关于万历三大征是哪三大战争?据记载这三大战役分别是发生在明王朝疆土的西北、西南还有朝鲜地区的宁夏之役、播州之役、朝鲜之役。
这三大战役对明王朝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经历重重波折万历三大战争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由李如松领导的宁夏之役、李化龙领导的播州之役以及李如松和邢玠领导的朝鲜之役,这三大战役对平定蒙古人的叛乱、抗击日本政权的入侵以及平定苗疆土司的叛乱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震慑性的作用。
然而任何一场战争的背后必定会付出沉重的代价,无论是在资金花费还是人财伤亡、人民和平安定等方面万历三大征都有很大的影响,据史书记载,这三次战役粗略计算大至花费了明朝国库一千一百六十多万两白银,损失惨重。
万历三大征是哪三大?包括宁夏之役、朝鲜之役和播州之役的万历三大征,虽说这是三次战役却历经了连续的八个年头。
从万历二十年的宁夏之役开始,直到万历二十八年播州之役结束。
这八年使得明朝元气大伤,战争对于明朝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也是导致明朝后来灭亡的关键原因之一。
万历三大征援朝之战凭什么赢战争从万历二十年(1952年)起始直到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结束,历时七年,耗费白银将近有八百万两,出动士兵数量有数十万人,可谓十分惨烈。
然而明朝仍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并且万历三大征中的另外两次平叛也获得胜利,成为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战争奇迹。
日本占据了诸多优势条件,如武器装备和战略决策等方面,仍大败于明朝,其中是有原因的。
万历三大征援朝之战凭什么赢?首先在于人和。
日本水军有着一个被称为“海贼大名”的将领,此人名叫九鬼嘉隆,但是他在和明朝的战争中却遇到了了世界海战史上的一个天才将领——李舜臣,此人当时任职朝鲜全罗道水军节度使。
李舜臣指挥着曾被击溃又重组的水军破坏了丰臣秀吉“水陆并进”的企图。
万历朝鲜战争为什么叫万历朝鲜战争
战争的评价及相关争议万历朝鲜战争是指明朝万历年间中朝人民抗击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战争为什么叫万历朝鲜战争吧?今天小编为您带来万历朝鲜战争的起源、评价及相关争议。
为什么叫万历朝鲜战争?因为这场战争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所以中国称为万历朝鲜战争、万历抗倭援朝、朝鲜之役,与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称为万历三大征。
还因1592年是壬辰年,朝鲜及韩国称为壬辰倭乱,第二次称为丁酉再乱,或将两次合称为壬辰卫国战争;日本天皇在战争爆发的那一年改年号为文禄,日本称为文禄之役,第二次称为庆长之役,或合称为文禄-庆长之役、秀吉朝鲜征伐、征韩之役、日明战争等。
万历朝鲜战争双方战死人数:万历朝鲜战争双方战死人数不计其数,加上这场战争持续时间长达七年之久,对于双方的各方面损耗来说都是相当巨大的。
日军选择在这个时候出战朝鲜主要是因为丰臣秀吉完成统一,军力极其强大,但是民生凋敝,科技落后,他们需要资源来恢复。
另一方面的朝鲜国泰民安,军力松弛,是最好下手的对象。
万历朝鲜战争双方战死人数若按照日本的计划来进行是不会牺牲那么多人,但是当时的明朝刚刚完成张居正的改革,国库丰盈,对于战场战争的军事分析会殃及到自己,于是加入战争,而当时的朝鲜几乎已经被日本侵占,即使是朝鲜人自己一直在鼓吹的最厉害的名将李舜臣,在明朝的军队面前也不值得一提。
而当时的朝鲜牺牲的平民已经达到将近100万人。
这种情况下,明朝军队的加入无疑是最强大的后援。
明朝军队在第一次战争中就显现出自身军力的强大,与日军相持不下。
但是在第二次战争中,明朝因为内部的混乱,各种农民起义以及各路造反,所以放在这场战争的兵力锐减,但是好在当时明朝的国库丰盈,将领优秀。
即使是在当时日本的攻击下也能取得胜利。
最后万历朝鲜战争双方战死人数统计出来的结果明朝伤亡共5万,日军伤亡超17万,而朝鲜伤亡达到26万,朝鲜平民的牺牲约为100多万,整个国家在这场战争中大大受损。
万历朝鲜战争的评价:对于万历朝鲜战争的评价争议不多,明朝当时在朝鲜几近灭亡的情况下出兵援助的行为也一直在被肯定,长远来看,明朝为中国赢得了稳定的东北。
万历三大征
这场玉浦海战是壬辰战争爆发以来,朝鲜军队的首场大捷,因此大大振奋了朝鲜军民抗敌的决心,并使得日军输送兵力和粮食辎重至朝鲜半岛从此变得困难,因为日军在此战后已丧失大半制海权。
泗川海战
1592年5月27日,日本水师不甘失败,转而向庆尚南道的泗川进攻。李舜臣得知消息后,立即于5月29日率龟甲船队23艘出发,迅速驶至泗川海湾外面。当时海湾内共有12艘日本楼船,但日军对上次海战失利犹有余悸,因此当他们见到朝鲜水师驰援,便迅速逃至陆上,在山上布防。李舜臣于是命朝鲜水师假装撤退,以引诱日军登船追击,结果日军中计。这时正好潮涨,大大有利于朝鲜水师的龟甲船和板屋船这类大型舰船活动,因此当日舰出动时,李舜臣即下令众舰船迎击。很快地,日舰便被打败。而李舜臣虽然在战斗中负伤,但仍继续指挥官兵杀敌,结果12艘日舰全部被击沉。
这次再侵朝鲜,丰臣秀吉吸收了上次海战失利使得不能大量运兵和运输补给的教训,使用反间计诬陷李舜臣阴谋篡权,使得李昖将李舜臣下狱,其后将其贬为士兵,只能白衣从军。
再援朝鲜
1597年初,日本出动14万兵力,水陆并进再度入侵朝鲜。2月,明朝再次议定援朝征日,以麻贵为备倭总兵官,统率南北诸军。在3月,明朝以山东右参政杨镐为佥都御史,经略朝鲜军务,并以兵部侍郎邢玠为尚书,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经略御倭。5月,邢玠赶至辽东。6月,日本兵船数千艘停舶于釜山,逐步向梁山、熊川逼近。8月,日本攻破朝鲜闲山岛、南原(为全罗道外藩,一旦失守,天津、登、莱皆可扬帆而至)。守将副总兵杨元弃南原而逃走,结果日军攻至王京。9月,明军逮捕前兵部尚书石星下狱,并与在明军和日军之间两边获取利益的沈惟敬一同俱论罪处死,结果石星于1599年死于狱中,沈惟敬则于市集斩首。12月,援朝明军与日军大战于蔚山。
和议
1593年6月,日本因海陆两线皆失利,被逼派使节随同明使沈惟敬由釜山至北京城议和。7月,朝廷宣诏退兵以进行日本封贡事宜,于是李如松大军撤退,只留刘綎及游击吴惟忠共七千六百人分别扼守要口。但兵部尚书石星一意主和,再撤吴惟忠兵,结果只留刘綎兵防守。9月,朝鲜国王李昖上表答谢朝廷援救及助其复国,但是这时日军仍然占据釜山。12月,明朝命蓟辽总督顾养谦兼责打理朝鲜事宜,并召回宋应昌、李如松。1594年10月,日本议和使者小西行长终于到达北京,其后于1595年1月,明朝遣使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令沈惟敬一同前往。至此,第一次日军侵朝战争结束。
了解万历朝鲜战争的历史意义
了解万历朝鲜战争的历史意义壬辰倭乱也称万历朝鲜之役,是1592至1598年间日本丰臣政权与明朝、朝鲜之间爆发的战争,中国称为朝鲜之役,与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称为万历三大征,那么你了解万历朝鲜战争的历史意义吗?下面是由提供的万历朝鲜战争的历史意义,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
了解万历朝鲜战争的历史意义1:万历皇帝毅然派遣明军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应当忘记自己的历史,明朝的抗日战争同样也不能忘记!好在近年来出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那就是随着“正说”历史的兴起,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小小的“明史热”,一些民间史学爱好者开始加入对历史真相的探究中,一些被遮蔽的历史开始浮出水面,柯胜雨先生的《大明帝国抗日史》就是一部详细深入地探究明朝援朝抗倭战争的一部通俗性历史著作。
在历史上,中国和朝鲜半岛就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因此中国和朝鲜半岛世代友好。
日本对于朝鲜半岛和中国觊觎已久,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于1592年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
孱弱的朝鲜不堪一战,政府军几乎被歼灭。
当时的朝鲜国王李昖走投无路,被迫退往中朝边界的义州。
为了复国,李昖力排众议,向宗主国大明帝国万历皇帝乞求援兵。
在明廷中,虽然对于是否出兵朝鲜有着争议,但很大一部分大臣都有远见卓识,认为应当出兵援朝,尤其是掌握最终决定权的万历皇帝毅然决定派遣明军入朝参战。
经过艰苦卓绝斗争,中朝取得了抗倭战争的胜利,日本被彻底赶出朝鲜半岛。
对于这场长达7年之久的援朝抗倭战争,明朝可以说是倾尽全力,正如作者所说:“万历朝鲜战争实际上是一场白银战争”,“耗费饷银千万两以上”,“其投入经费之浩大,史上少见”。
明朝也因此元气大伤。
史称“明朝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
据此,后世经常有人甚至是学者批评万历援朝抗倭政策,有的还质疑明朝出兵的合理性。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当时,日本占领的虽然是朝鲜,但其野心相当大,始终念念不忘入侵大明。
作者的论述中也多次提及这点。
了解万历朝鲜战争的历史意义2:援朝抗倭战争影响东亚格局因此,万历援朝抗倭战争,不仅保卫了朝鲜半岛,进一步巩固了中朝友谊,而且御敌于国门之外,使中国本土免受倭寇蹂躏,更重要的是这场战争影响和奠定了东亚的格局。
万历朝鲜战争期间宋应昌对日策略
CHAPTER 04
宋应昌策略的特点及影响
宋应昌策略的特点
01
02
03
联和朝鲜
宋应昌坚信朝鲜是抵御日 本侵略的天然屏障,因此 主张与朝鲜保持良好关系 ,共同抗击日本。
稳定朝鲜局势
通过军事行动和外交努力,宋应昌成功地稳定了朝鲜局势,防止了战争进一步扩大。他的 策略对于保障明朝和朝鲜的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提高明朝国际地位
宋应昌的外交努力提高了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使明朝在国际社会上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 认可。这对于明朝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促进中日关系改善
朝鲜军民的抵抗
尽管明朝军队在战场上给予了朝鲜很大的支持,但朝鲜军民的抵抗并不
充分。宋应昌需要协调好明朝军队与朝鲜军民的合作关系,共同抵抗日
军。
03
明朝内部反对声音
在明朝国内,对于是否出兵朝鲜、以及出兵规模等问题存在不同的声音
。宋应昌需要面对并解决这些反对声音,以确保明朝政府的政策得以顺
利实施。
策略实施后的效果评估及影响
双方兵力情况
日本方面大约有15万大军,而中 朝联军方面,明朝派遣了4万大军 ,朝鲜方面也动员了10万大军。
宋应昌的对日策略内容
战略一:主动出击,快速消灭 敌军主力。
• 宋应昌主张采取主动进攻的 策略,利用明朝军队的火器 优势,快速消灭敌军的精锐 部队,从而瓦解日本的进攻 态势。
战略二:围城打援,切断敌军 补给线。
主动出击
宋应昌主张在掌握海上优 势的情况下,主动出击, 打击日本侵略军,以防止 日军登陆朝鲜。
万历朝鲜战争
万历朝鲜战争
王盈
【期刊名称】《中国故事》
【年(卷),期】2013(000)012
【摘要】万历朝鲜战争,又称朝鲜壬辰卫国战争。
这场战争由日本前关白丰臣秀吉在1592年(壬辰年)派兵入侵朝鲜引起。
因朝鲜的宗主国是大明帝国,是故向中国求援,明神宗应请求派军救援,日本占领朝鲜并以之为跳板进攻大明帝国的行动受阻,丰臣秀吉也在战争末期死去。
他死后不久,日本军队全部从朝鲜撤退。
【总页数】47页(P4-50)
【作者】王盈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97.5
【相关文献】
1.万历朝鲜战争期间的“丰臣秀吉中国人说”
2.万历朝鲜战争期间和平条件的交涉及其变迁
3.万历朝鲜战争与日本基督教的关系
4.万历朝鲜战争再战前夜日朝外交关系探微
——以金应瑞与小西行长的外交活动为中心5.从万历朝鲜战争“朝鲜辩诬”中解读中朝封贡关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朝鲜战争平壤战役
朝鲜战争平壤战役推荐文章第一次平壤战役介绍热度:法国贝洛森林战役热度:抗日时期著名战役热度:抗日十大著名战役热度:二战太平洋战役资料热度:平壤之战是明万历二十一年 ( 1593 )明朝在朝鲜平壤围歼日军的一场攻坚战。
万历二十年日本太政大臣关白丰臣秀吉假道伐明遭拒后,发兵20万人进攻朝鲜短时间内朝军被打得大肆溃败,日军顺利侵占平壤。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朝鲜战争平壤战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平壤战役背景1592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丰臣秀吉发动二十万大军,渡过朝鲜海峡,于四月十三日在朝鲜釜山登陆,开始了侵朝战争。
日军一路所向披靡,连克汉城、开城、平壤。
朝鲜军民望风皆溃,国王李昖放弃京城,逃到义州,接二连三地派使臣赴明朝求援。
作为朝鲜宗主国的明朝,虽然已经逐渐平息了日本海盗在沿海地区的侵扰,但是对日本仍存戒心,对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不会坐视不管,遂决定进行抗日援朝之战,兵锋直指平壤。
日本侵朝大军一路攻击前进,其中第一军团小西行长部击溃朝鲜临津江防线守军主力,占领平壤,大明接到朝鲜告急后,不知日军虚实,只派了辽东副总兵查大受率数千人马前期入援,结果被日军以火枪击败,此时万历皇帝方醒悟此次入侵藩邦之倭“实乃劲敌”,于是下令组建援朝东征军,开赴朝鲜作战。
日军第一军团主将小西行长由于后勤补给线拉长,加之朝鲜义军不断袭骚,已经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势头,闻之大明准备派重兵援助朝鲜,只好诈称求和,以图拖延时间。
明东征军总督李如松(明代著名将领李成梁之子)假意答允和谈,趁敌不备包围了平壤城,大战一触即发。
平壤战役经过双方首先在牡丹峰、平壤城下进行了三次小规模的冲突,相互试探。
一月八日晨,平壤攻坚战正式打响。
李如松命令各部队专心作战,在战役结束前不准割取敌人首级(古代以获得首级为战功)。
战斗开始之后,明军发炮攻城,“响振天地、山岳皆动,大野晦冥,烟焰涨天,旁弥数十里,火箭布空如织,火烈风猛,直冲城里,林木皆焚。
”日军在城上设立红白旗作为联系信号,依托城池拼死拒战,“弹丸如雨,刀矛向外齐刃,森如猬毛。
明万历年的朝鲜战争之碧蹄馆之战
明万历年的朝鲜战争之碧蹄馆之战碧蹄馆战役背景:日军平壤战败后,日本侵朝“前指”众将在退守之间展开了争论,在宿将小早川隆景的坚持下,决定全线收缩兵力退守王京,伺机与明军决战。
十七日,小西败军退至王京,十八日开城日军退却,至王京集结。
这时,京城日军的数量超过了五万人,有资料认为达到了七万人,也有资料说是12万(12万的说法比较夸张,不太可信,一般认为日军是5万到7万),而在朝鲜的明军总兵力约四万人,朝鲜正规军在日军侵略前号称约二十万人,但是在明军攻打平壤战役中只能出兵5000人相助,可见朝鲜军损失之严重。
李如松九日收复平壤,十九日先遣部队进至开城,二十四日李如松率大军进至开城。
在开城,李如松召集了各路将领会议,研究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以游击将军钱士桢为首的稳健派认为,日军重兵集中于王京,敌众我寡,只可智取不可强攻,以副总兵查大受为首的激进派认为,平壤一战大获全胜,日军必然胆寒,若不及时追击,敌人必定会放弃王京远遁。
由于各路将领意见不统一,朝鲜方面提供的情报又不确切,致使东征军无法明确下一步作战计划。
于是李如松派出查大受、祖成训(祖大寿之父)等率3000明军向京城方向搜索前进,探勘沿途地形,以便于指定进攻京城的军事计划。
战役过程:第一阶段——查大受军队在二十七日于高阳迎曙驿与日军北上搜索部队加藤光泰部相遭遇,双方展开战斗,明军斩首600余级(《中日关系史》),日军败退。
查大受对战场形势产生误判,鼓勇直前,率领这支仅3000人的搜索部队直扑王京。
其实,加藤光泰败退后,立刻报告了王京[汉城]日本军总部。
日本大将小早川隆景认为这是明军总攻的前兆,于是按先前的计划,以宇喜多秀家率一部分军力守城,自己亲率主力部队20000人赶来进行会战。
当查大受发现时,想摆脱已经来不及了。
于是退守碧蹄馆(距离京城五十华里),被日军黑田长政、立花宗茂等部包围。
应该说,查大受这支明军战斗力是极高的,被优势日军重重包围达一天一夜居然能坚持下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极不容易的。
明朝海外赤子:大明万历援朝,最重要的情报来自一个医生
明朝海外赤子:大明万历援朝,最重要的情报来自一个医生明朝海外赤子:大明万历援朝,最重要的情报来自一个医生文/老张在路上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个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东邻日本也有个战国时代(1467—1585年或1615年),比中国的战国时代要晚得多,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的这段历史。
应仁之乱(日本室町幕府时代的封建领主间的内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实力最强的织田信长在永禄三年(1560年)击败今川义元,名声大振。
此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
(织田信长)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织田信长身亡。
织田信长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及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
此后经过多年征伐,逐步统一日本。
天正十三年(1585年)担任关白,后担任太政大臣,获赐氏姓丰臣氏,后被天皇赐姓“丰臣”。
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
丰臣家分裂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
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打败西军。
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1614年、1615年在两次大阪之阵中逐步消灭丰臣氏,日本战国时代结束。
日本的战国时代,是中国大明王朝的明宪宗朱见深到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年间。
丰臣秀吉的“桃山时代”正是大明王朝的明神宗万历时代。
(丰臣秀吉)01日本从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死亡,46岁的丰臣秀吉取得政权,到天正十八年(1590年)丰臣秀吉发动小田原之战,灭后北条氏,基本上统一了日本。
丰臣秀吉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代枭雄,他的雄心并不是止盯着日本那些狭窄的的海岛,他贪婪的目光瞄向隔海的近邻。
他要在东方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征服朝鲜,再来征服中国,最后再征服印度,其他的东方小国就不在话下了。
这一年,丰臣秀吉在给菲律宾总督的信中,曾经赤裸裸地说:“一有欲治大明国之志,不日泛楼船到中华者,如指掌矣!”(丰臣秀吉)狂妄的丰臣秀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准备去做的。
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
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作者:徐昊来源:《人间》2016年第24期摘要: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朝鲜宣祖二十五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在统一统封建割据的日本、结束日本战国时代后,为满足其日益膨胀的权力欲望,于 1592 年 4 月悍然发动了对李氏朝鲜的侵略战争。
朝鲜兵弱无力抵抗,国王李昖一路逃到中朝边境,向万历皇帝求救。
明朝应朝鲜请求出兵援救,帮助朝鲜军民抵抗日本的侵略,史称“万历援朝抗倭战争”,又称“壬辰倭乱”。
关键词:万历年间;朝鲜战争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95-01一、战争缘起从十五世纪起,日本各地诸侯逐渐强大,彼此之间互相征伐,国家内部四分五裂,民不聊生,日本史称“战国时代”。
到十六世纪中叶,织田信长不断发展壮大,并平定本州岛,自称为右大臣,成为日本最大军阀。
万历十年(1582),织田信长麾下部将明智光秀暗杀信长、进行叛乱。
丰臣秀吉发兵讨诛乱党,之后东征西伐,平定日本国内各大诸侯,日本形成统一局面,丰臣秀吉被天皇授予“关白”(关白即替天皇统摄朝政的最高官职)职务,成为日本名副其实的统治者。
中国自古物产丰庶,极易引起邻邦窥伺。
早在万历六年(1578),丰臣秀吉率师征伐播磨国时便曾对部下说:“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素志。
”①而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朝政荒殆,军备废弛。
加之东南沿海海盗与倭寇相互勾结,故丰臣秀吉对东南沿海守备了如指掌,据《宣祖修正实录》二十四年(万历十九年,1591)辛卯五月一记:召晨时汪五峰之党问之,汪五峰者,以中原人尝导犯江浙者也。
对曰:“吾等曾以五百余人自南京劫掠横行,下福建,过一年,全甲而还,唐畏日本如虎,灭大唐如反掌也。
”关白曰:“以吾之智,以吾之兵,如大水崩沙,利刃破竹,何城不摧,何国不亡,吾帝大唐矣。
除此之外,日本日益迫切的对外贸易也是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
伴随日本统一战争的进行与结束,商人阶级迅速膨胀他们迫切要求扩大对外贸易。
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
雷声阵阵,雨越下越大。
黑压压的乌云翻滚着,仿佛要压垮整座城市。
云层下忽现一道光亮,照亮夜色中的一群人。
风不住地咆哮,掀起他们的衣角,硕大的雨滴砸在他们的身上,模糊了他们的视线,但他们不为所动,一直跪拜不起,低头呜咽。
“王啊,您说话要算数,我们等着您!百姓等着您!”一名白发老者痛哭流涕。
·倭寇来了·说起朝鲜,几乎无人不知,可你知道吗?远在明朝的万历年间,中国和朝鲜就联手抗击过侵略者!这场战争叫作万历朝鲜战争,又称万历朝鲜之役,从1592年开始,到1598年结束,英勇的大明和朝鲜将士携手将侵略者赶走,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西武距这群人不远处,默然站立的是朝鲜宣祖李昖(yán),他环视四周,眼角滑落的不知是泪水还是雨水。
“我会回来的。
现在只是暂时离开。
”李昖向自己的百姓保证。
拉车的马不住地嘶鸣,李昖知道,自己该离开了。
他狠狠心,坐回马车中。
城门大开,车队没多久就彻底离开了这里。
跪地不起的人们知道,今后的日子里,已经没人可以倚靠,只能自求多福了。
倭寇说来就来,并且来势凶猛,李昖多年来重文轻武的恶果终于显现出来了,面对倭寇的来犯,朝鲜各地几乎没有任何办法抵抗。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倭寇就占领了开城、平壤等地,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可能无须多久,整个朝鲜都会落入倭寇手中。
这场有预谋的侵朝战争,让朝鲜各地将领都吓破了胆。
不过,有一员大将绝不包括在内,他就是被后世称为“忠武公”的朝鲜水军将领李舜臣。
海风呼啸,巨浪无情地拍打着岩石。
全罗道左水营中,左水使李舜臣腰板笔直地站在船头纵目四望,慨叹不已。
李舜臣刚刚收到一个坏消息:不久前,庆尚道右水使因为惧怕倭寇来袭,下令烧掉了100多艘战船,又解散了部分军队。
“他这是放弃抵抗啊……”李舜臣深吸了一口气,抬手整理着身上的铠甲。
对于迎战倭寇,他还是有信心的,因为他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特意设计制造了一种船体坚固、船速快、火力大,外形有些像乌龟的船。
万历三大征指的是哪三次战役
万历三大征指的是哪三次战役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帝(1573年~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王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
这三场大战巩固了中华疆土,维护了明朝在东亚的主导地位。
宁夏之役自1592年(万历二十年)二月十八日延至九月十八日。
朝鲜之役第一回冲突自1592延至1593年(万历二十至廿一年);第二回冲突自1597延至1598年(万历廿五至廿六年)。
播州之役自1599延至1600年(万历廿七年至廿八年)。
有学者认为三大征明军虽均获胜,但军费消耗甚巨,对晚明的财政造成重大负担。
但实际上明代晚期仅对后金的战事,耗费就高达六千余万两,远超三大征。
而三大征实际军费则由内帑和太仓库银足额拨发,三大征结束后,内帑和太仓库仍有存银,远未达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应该说,三大征都是不得不打之战,如若不打甚至打败了,明朝都有亡国之危。
而实际上万历时期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还包括万历十一年(1583年)至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的明缅战争,以及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两次最终都是明朝失败告终。
万历三大征历史过程中国明代万历年间平息叛乱的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支援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朝鲜之役的统称。
①宁夏之役。
即镇压哱拜之乱。
哱拜原为蒙古族人,嘉靖年间降明,积功升都指挥。
万历初为游击,统标兵家丁千余,专制宁夏,多蓄亡命。
哱拜于二十年二月十八日,纠合其子哱承恩、义子哱云及土文秀等,嗾使军锋刘东旸叛乱,此后东旸自称总兵,以拜为谋主。
明廷特调副麻贵驰援,四月,又调李如松为宁夏总兵,以浙江道御史梅国桢监军,统辽东、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进行围剿。
将宁夏城团团包围,并决水灌城。
叛军失去外援,城内弹尽粮绝,同时内部发生火并,哱拜之乱全部平息。
②播州之役。
万历朝鲜战争期间的“丰臣秀吉中国人说”
万历朝鲜战争期间的“丰臣秀吉中国人说”万历朝鲜战争(朝鲜王朝称“壬辰倭乱”,①1592—1598)是发生于16世纪末的一场东亚国际战争。
这场战争由日本统治者丰臣秀吉②在明朝万历二十年(朝鲜宣祖二十五年,1592)挑起,其侵略行径导致朝鲜王朝几近亡国。
当时的明朝响应藩属国朝鲜的援救请求,以军事、外交手段介入战争,最终在6年之后以武力将日本侵略军全部驱逐出境。
战争结束后,在朝鲜国内流传着不少与战争相关的文学作品,如《梦游录》系列的《达川梦游录》、《皮生冥梦录》等,俘虏小说系列的《崔陟传》、《南胤传》等,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壬辰录》讲史小说系列。
《壬辰录》有70余种版本,其内容和风格各不相同,宣扬了朝鲜民族精神的振兴和对日本的民族优越感,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在朝鲜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③其中的一种汉文版《壬辰录》传播甚广,其开篇讲的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平秀吉(丰臣秀吉)的来历情况:皇明嘉靖年间,倭贼自江南入杭州,州人朴世平死其乱。
其妻陈氏,姿色冠天下,以故被构而入于杀马岛,为平伸妻,在世平时已有娠矣,及其解胎之日,陈氏梦黄龙捉胸,惊悟而视之,1/ 19异香满室,黄气氤氲,乃生男子,骨格奇俊,龙颜虎口,猿臂虎颔,真天下贵人之像也,名曰秀吉,实朴氏之裔。
三年,不学而成,智谋兼备,自有四方之志,遍游山川。
见关伯,伯见气像,爱其子,遂携而归,与语国事。
倭六十六州威服,海中诸国,四方闻风,群雄如云集。
于是秀吉遂废倭帝源氏,称以大黄帝,建号天定,并吞诸岛。
④该《壬辰录》将丰臣秀吉指为杭州人朴世平的遗腹子。
朴世平在嘉靖倭乱中罹难,其妻陈氏当时已有身孕,因姿色绝世而被倭寇掳至日本的杀马岛(即萨摩岛)成为日本人平伸的妻子。
丰臣秀吉出生时有异相,受到日本关伯“关伯”即“关白”,此处指日本战国大名织田信长。
的知遇之恩,后来废黜倭帝而自立。
另一种《壬辰录抄出》也以相似内容开篇,其谓苏州士人寿平死于嘉靖十八年(1539)的倭寇之乱,其孕妻陈氏被执送到菩马州(意指萨摩州)成为日本人平信之妻,不久即产下遗腹子平秀吉(丰臣秀吉)。
万历朝鲜战争简介
万历朝鲜战争简介万历朝鲜战争是指发生于十六世纪末于朝鲜半岛的局部战争,分为两段,前后持续七年。
万历朝鲜战争与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称为万历三大征。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万历朝鲜战争简介,希望你喜欢。
万历朝鲜战争分析中文名称:万历朝鲜战争参战部队:中国明朝、朝鲜李朝、日本丰臣政权战争结果:中日展开议和(第一次);明、朝鲜联军胜利,日军撤退(第二次)时间:1592年4月—1593年7月(第一次),1597年2月—1598年12月(第二次)地点:朝鲜半岛人物:李如松麻贵丰臣秀吉小早川隆景万历朝鲜战争详情第一次交战日本备战为了侵略朝鲜,丰臣秀吉早在1591年(日本后阳成天皇天正19年、明神宗万历19年、朝鲜宣祖24年)开始进行准备,正月时就已经对各大名下达水军部队兵员的征召动员令:东起常陆,经南海至四国、九州,北起秋田、坂田至中国,临海各国诸大名领地,每十万石准备大船两艘。
各海港每百户出水手十人,乘各国诸大名所建之大船;若有多余,则集中至大阪。
秀吉本军所用船只,各国大名每十万石建大船三艘、中船五艘。
所需建造费用,由秀吉拨给;各国大名将所需建造费用,以预算表呈报,先拨给一半,待船建造完毕后,再行付清。
水手每人给予两人俸米,其妻子食粮另外给付。
军阵中所雇用之下人妻子,亦一律给予食粮。
以上所述及之各船舶、水手,皆须于天正20年(1592年)春季时,集中于摄津、播磨、和泉三国各港口。
到了同年3月时,亦决定了陆军部队兵员的征召动员令。
1592年「明神宗万历20年、日本后阳成天皇天正20年(同时于同一年改年号为【文禄】)、朝鲜王朝宣祖25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了军队30万6250人,以15万8700人之陆军部队区分为九个军团渡海至朝鲜作战,以宇喜多秀家为总指挥官。
朝鲜抗战面对日军的大举侵略,朝鲜各地的有力乡士自立组织义军,如庆尚道星州的郭再祐于1592年4月21日组织义兵,屡次令安国寺惠琼败战使其无法顺利进入全罗道,甚至在1592年10月10日的第一次晋州城之战中击退细川忠兴和长谷川秀一的大军,人称“天降红衣”,还有郑仁弘、孙仁甲、金沔等也令毛利辉元无法顺利占领庆尚道。
明朝万历年间朝鲜战争的历史评价
万历朝鲜之役对当时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影响。
由于此役,朝鲜从亡国到复国,付出了数十万军民伤亡的沉重代价。
由于此役,日本元气大伤,丰臣秀吉集团的势力彻底垮台,日本从此进入德川幕府时代。
因此,从长远来看,万历朝鲜之役实际上起到了重新整合东亚各国政治军事力量的作用。
明朝这场战争前后打打停停7年(大多时间在和谈)。
明朝方面虽胜,但却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战争消耗了明朝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战争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实力,为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发展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潘州的杨应龙趁机发动叛乱、建州的女真迅速崛起,等等。
已陷入全面政治经济危机之中的明王朝,在战后不到50年终告灭亡。
根据1569年兵部侍郎谭纶的记载,明朝全国军队定额为313万8300人,而实际上仅有84万5000人。
推测北边服役的军士为50万人,马匹10万匹,这些数据是根据黄仁宇所著《16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中引述大明会典与皇明经世文篇所推估的。
就支出的经费方面,对于明朝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明朝税收有一个特性是税率极低,据统计税率在5.5%~12%之间,所以一般正常情况下,政府税收是无法支应突发状况,而援助朝鲜的支出在实质上是由太仓库支应的,太仓库在1592年时有700万两,每年流入是约当209万2000两,以军费而言,一年支出平均是240万两左右,也就是援助朝鲜的支出造成了太仓库的赤字,再考虑到万历三大征发生的年代几乎都接近,这也就是为何在万历过世后,根本上太仓库是已经完全匮乏的原因,也造成财政的紊乱。
此战辽东军伤亡惨重,精锐损失殆尽。
据户科都给事中李应策统计,辽东原有兵额95000,至万历二十八年(1600)只有400,也就是说减少了60%;辽河东西25个卫所中,每卫当时仅有1600个士兵,壬辰战争后,辽东兵力之不足、防御之单薄可见一斑。
这恰恰成为一些有野心的少数民族首领提供了扩展势力的良机,播州之役的杨应龙叛乱、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便是明证。
万历朝鲜战争对中日双方的影响
万历朝鲜战争对中日双方的影响摘要万历朝鲜战争,又称万历朝鲜之役,万里二十年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朝鲜作为大明的附属国,向明朝求援,神宗应朝鲜国王请求出兵援助,前后两段战役共历时七年之久。
战争最终虽以大明和朝鲜联军胜利而告终,却使明朝与朝鲜由盛转衰,并给予了女真以迅速崛起的机会,同时战争彻底改变了日本国内格局,丰臣势力迅速垮台,对整个日本战国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万历朝鲜战争文禄庆长之役后金丰臣秀吉日本战国一、战争双方概述1592-1599年间,因日本关白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朝鲜无力抵抗,明朝出兵抗日援朝,此战在中国称为“万历朝鲜战争”,在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在朝鲜称为“壬辰倭乱”,是明朝万历三大征之一。
前后两段战役明朝先后出兵4万余,8万余,日本先后16万,14万。
战争发生时明朝内部并不太平,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财政状况本就堪忧,但大背景下已和平百余年,部分军队实战经验并不丰富;而反观日本,此时正值日本战国,国内战争已持续了百余年,刚刚被丰臣秀吉统一全国,士兵实战经验丰富且名将辈出,参战的将领如小早川隆景,加藤清正,藤堂高虎,岛津义弘,立花宗茂等皆是在日本耳熟能详的名将。
此外数量庞大的日本武士除了打仗什么都不会,战后正处于无事可做状态。
丰臣秀吉此役除了好大喜功之外另一方面是为了将刚统一不久的日本国内仇恨转移到对朝鲜上,发挥国内庞大武士群体的余热,此时的日军战斗力可谓是非常强的。
至于朝鲜则由于重文轻武,其军队实力几乎不堪一击。
二、对明朝的影响《明史》总结曰:“自倭乱朝鲜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中朝与属国迄无胜算,至关白死而祸始息。
”但实际上对于此战到底是由于明军以少胜多,日军惨败导致了丰臣秀吉之死,还是明军本无力抵抗,由于丰臣秀吉之死才导致了日军撤退,两种说法颇有争议,甚至有丰臣秀吉是被沈惟敬以毒药毒死的说法。
但这都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无论战争真相如何,其对明朝的影响都是及其巨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万历.作战过程艰难,但保卫了国家领土, 我骄傲。 2.人员损失惨重,经济遭到巨大破坏, 国家威严收到侵犯,政治近乎处于瘫痪 状态。
明朝万历朝鲜战争
1.日本在此战争中亏损巨大(毕竟本来就是个 小岛国),且并没有带来实际收益,入不敷出 2.当时的名声收到影响。 3.推进日本后期诸侯内战 ,国家再次处于战 火之中。 4.使得当时社会混乱,民心惶惶。
明朝万历朝鲜战争
1.扬国威,震慑海外。一定程度上减 轻了当时沿海地区倭寇的危害。 2.某种意义上保卫了疆土。 3.得不偿失,经济耗费巨大。 4.损失大将。
明朝万历朝鲜战争
知启己示知彼与反思
百战不殆
2016级12班
Class twelve Grade eight
2016级12班
Class twelve Grade eight
明朝疆域版图
战争主角
李昖 丰臣秀吉
日本侵略路线计划
明朝万历朝鲜战争
李舜臣
龟舰
明朝万历朝鲜战争
李如松
数万雄兵
明朝万历朝鲜战争
李 舜 臣
李 如 松
奋勇杀敌 所向披靡
海 军日 陆军 军
明朝万历朝鲜战争
丰臣秀吉
明朝万历朝鲜战争
明朝万历朝鲜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