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形态构成 (2)立体构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理的取得具有偶然性,其主要区的方法是:绘制法、拓印法、渍染法、熏灸法、刮 刻法、着蜡法、洗触法、压印法、冲击法、喷制法、拼贴法。
1.2.2.3色彩(见色彩构成)
1.2.3 形态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
⑴ 单体独立存在。 ⑵ 并列 (共生,重复,近似,特异,排列········ ⑶ 远离 (呼应,相驰········· ⑷ 重叠 (穿插,支撑,相交,贯穿) ⑸ 破裂 (抽离,打破,割移,切割)
2. 2 对比和统一总法则
对比即相互比较。 统一强调物质状态的共同性,一致性。 使对比趋于统一的过程我们称之为调和。关于"调和",从字面上讲,是与"对比"相对立 的,但在此处,对比与调和却是要相提并论的。因为对比的形式如运用不当,将会产生多中 心和杂乱无章的效果,所以在运用对比的同时,必须时刻注意到调和,使构成的诸形体配合 得恰当、和谐。就如厨师做菜,往往一道菜里要放上许多种味道不同的佐料(象糖和盐是完 全不同的二种滋味),但只要调配合理、用量适当,就会使每一道菜各具风味,成为佳肴。 欲达到既对比又调和的整体完美效果,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注意诸形体放置的秩序性、各 部分形体之间恰当的比例、形体间的类似程度等。
1.2.1.4 体块 1.2.2 形态要素
人的视觉通常只注意实体,空虚的形态是被人不知不觉中感受的空间是由点线面占据,
1.2.2.1 空间
扩展围合而成的三度虚体。 形与形之间包围的空气形成空间的形。 用哲学的观点解释空间概念为:凡实体以外的部分都是空间,它无形态,不可见。但在造 型艺术中,空间概念却是另一回事,它是指在立体形态占有的环境中,所限定的空间的"场", 即指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相互吸引的联想环境(也称心理空间)。 象平面构成中的"正形"与"负形"一样,如果把立体构成中的形体看作"正体",那么空间就是 "负体",它对构成的效果乃至形象是有影响的,空间绝不等于空虚的间隙。 例如三个立体等距放置时,会使人产生它们中间有看不见的吸引力,这吸引力会使人感 到它们是完整而协调的一体,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场"的作用。当间隔加大后这种心理的联 系就不存在了,而是觉得它们是互相无关联的三个立体,空间"场"也显得涣散。如再把间隔 缩得很小,使三个立体太接近时,反而显得太拥挤了,此时紧张感加强,如果是形状各异的 立体,还会给人以混乱感。 由此可见,如何合理安排空间是不可忽视的。空间与褓一样,也存在构成问题。 空间构成的要点是比例、对位、过渡等项因素。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指导书
教学课题 (章节) 课内学时
课型
第四讲 形态构成⑵/形态构成设计
30
课外学时
30
理论教学(6 学时)+实践教学(24 学时)
教材及 参考书
⑴《立体构成》
卢少夫 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⑵《立体构成》
余昌冰 湖北美术出版社
⑶《立体构成》
金剑平 湖北美术出版社
⑷《三维设计基础》 王雪青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教学方法
⑵“设计师需求为动力”的教学方法,从设计师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自发
的探索。
⑶“讲、学、练”相结合:对于复杂的细节思考和想象,大量采用演示、 讲解加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在连续性的思考和实践中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课后作业
内容:完成形态构成作业(详见本讲任务书、指导书)
布置
要求:个人完成,1 份/1 人,全体按时上交
⑸《建筑形态构成基础》
朱建民 科学出版社
⑹《形态构成解析》 田学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⑴ 训练学生建立空间形态概念,熟知各种形态要素;
⑵ 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形态要素组织具有形式美感的各种建筑或建筑
教学目的 小品形态;
⑶ 较好的运用各种材料通过模型表达设计意图;
⑷ 进一步强化训练学生动手制作建筑形态模型的能力。
2. 3 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指构成要素呈现出以一定的格律与规律,发生有秩序的变化。节奏可感受有秩序 的美感,整体而单纯。节奏呈现出起伏,发生有快慢,有律动的变化产生了韵律。韵律赋予 节奏一定的情调。在形态中,韵律常常伴随节奏同时出现。 节奏,确切地说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人们也有它来比喻均匀 的有规律的工作进程。在造型艺术中强调节奏感会使构成的形式富于机械的美和强力的美。 富于节奏感的形象在我们周围是处处可见的。富于节奏感的现象更多是多见,如一下接一下
出于构成内容乃至实际应用的需要,人工肌理的设计与研制是造型艺术诸领域里不可缺 少的项目(只不过称呼有所不同,如:表面加工、饰面、外表处理等等)。人工肌理的探求 也当然地成为构成训练的一个内容,目的在于培养设计者对肌理的创造能力。
面对各种材料,用各种手段、处理方法、加工技术,经过艰苦的构思,可以创作出变化 万千的肌理,而同一种材料也可创造出不同的肌理。
顾恺之,后人说其线如春蚕吐丝,连绵不绝;中国画中的十八描(高古游丝描 铁线描、 钉头鼠尾描…… );西方绘画几乎也是从线开始的;马蒂斯说过“线是诉诸心灵的”。
线分类(直线、曲线、长线、短线、粗线、细线、实线、虚线)。直线――平行线、垂 直线、折线、斜线等;曲线――弧线、抛物线、双曲线、圆等。
线的性格动静皆宜。
1.2.1.2 线块
点移动的轨迹形成线,线贯穿了世界艺术的发展史,最早的线是在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 窟岩画中发现的,它是人类视觉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结论的专物。
中国线——线是中国绘画的灵魂,中国古人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把线艺术文化演变 成为一个纷繁复杂的大的门类,没有一个国家用线的能力能与之相匹,它们使线的表现力发 挥到极至甚至超越物象,达到随心所致的境界
1.2.2.2 肌理
肌理指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触感,物体表面的感觉、形态, 如手感、纹理、质地、性质、组织形式、凸凹程度等,概括起来叫作肌理。在造型艺术中, 肌理起着装饰性或功能性的作用,不容忽视。
“肌”皮肤 “理”纹理、质感、质地 肌理的产生,有的是自然生就的,如树皮、木纹、石块,有的是经技术加工人为创造出来 的。因此,从肌理的形成过程而论,肌理又可分为天然肌理和人工肌理二大类。材料有本来 的肌理,也有经过天然或人工处理后的肌理 从人感受肌理的方式而论,股理可分为触觉肌理和视觉肌理二类。肌理还有触觉优先肌理 和视觉优先肌理。
分析建筑的各种形式美感、进而可以在建筑设计中较好的运用形式美法则。
能力目标
⑵ 通过实践,对材料性能有较好的认识,可以较好的加工制作建筑形
态和建筑模型。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使其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⑴ 建筑形态构成设计的各种概念; ⑵ 建筑形态构成要素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⑶ 如何分析建筑构成的形式美感;
的抡锤劳作、舞蹈中连续反复的动作等等。由此可见,同一单位的形象或同一种动作规则地 加以反复能产生节奏感。
如果在构成中大量地、一味地运用"节奏"形式,没有变化,不加入其它的组合方式,定 会产生单调感,使人感到乏味。所以往往需要再加入韵律的因素,才会更完美。
历代设计师都重视肌理的作用,在原始社会的人就对织物和陶器的肌理引起重视。最先 把触感练习导入设计基础教程是包豪斯。我们通过各种视觉、触觉感受到不同的质感,象海 面 、山林、稻田都不能用视觉感受。 不同的肌理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是种综 合感受。
近年来设计师挖空心思设计了种类繁多的不同肌理材料,其中尤有服装、室内设计师最 为重视其发展。肌理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它的运用也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特点之一。 形体与肌理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肌理起着加强形体表现力的作用。粗的肌理具有原始、粗 犷、厚重、坦率的感觉;细的肌理具有高贵、精巧、纯净、淡雅的感觉;处于中间状态的肌 理具有稳重、朴实、温柔、亲切的感觉。天然的肌理显得质朴、自然,富于人情味;人工的 肌理形形色色,可以随人心愿地创造,以确切地表现各种效果。
⑷ 材料性能与建筑形态模型制作的方式和方法。
⑴ 新形态如何产生;
难点
⑵ 点线面、体块、色彩、空间、肌理等各种形态要素在建筑中的体现 形式;
⑶ 形式美法则在建筑形态构成以及建筑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⑷ 建筑模型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思想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⑴“问题牵引教学法“:对于较难理解的基本概念,主要采用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寻找就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第 2 部分 建筑形态形式美法则 2.1 对称和均衡 (古老法则之一,常见的一种)
对称指图形或物体在对称中心的周边各部分的大小形状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对 称是表现平衡最完美的形态对称形式给人的条理次序感产生庄严.稳重等感觉.也有负面感觉. 分为中心对称和中轴对称.
均衡是相对的平衡,以支点为重心,保持形态各异却量感相同。 对称,也叫作均齐。在建筑,图案等领域中广泛应用。最常见的对称形式有左右对称(上 下对称)和放射对称。左右对称又称线对称,即以中心线为对称轴,线的两边形象完全一样。 放射对称的形式为有一个中心点,所有的开支都从点的中央向一定的发射角排列造型。它有 较强的向心力。盛开的花心、雨伞架、风车等,都属放射对称形体。
2、构成——指物体的构建组合方式 3、设计——创建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物象的全过程 4、建筑形态——指具有建筑功用的物质状态。 5、形态分类——人工形态.自然形态,积极形态.消极形态。
1.2 建筑形态要素
1.2.1 构成要素 1.2.1.1 点块
点——最小的元素形式,默认为圆形;几何学中的点,没有大小。 我们要把构成中的点物质化,成为一个可视形象,点便成为一个有大小、有形状的构 成要素。点无处不在,我们的世界都是由大大小小的点组成,它们是如此多,如此小却又如 此的具有生命力。 点是工具与物质材料表面最先相接触的最基础的面;点是一个具有动静双重性格的元 素;而当点具有可视形象时,点便生动活泼起来 它具备了重要特征它自身的特征(具体图 形)与所组成的整体形成了对比,使画面拥有活力。 点的组合具有动态性格,圆形作为点的默认形状是因为点具有核心聚拢的特征,所以有 了圆点的视觉经验。任何一个具象形,在视觉上达到一定距离都可以作为点存在在画面中, 不断重复,会使具象形式失去个性而作为点的存在,而这样的点会给画面提供许多的变化和 内涵,使原来平淡无奇的画面具有了奇妙的效果,自由点容易产生联想。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具wk.baidu.com图
教师课件
小节及学生
存在的问题
(教师课后
填写)
第四讲 形态构成⑵/形态构成设计
第 1 部分 建筑形态概述 1.1 建筑形态构成设计概论
1、形态——形态指具有情感因素的物质外部内部的状态它包括形状与情态两个方向。 形状指一个物体的外部模样情态指人类情感因素造成对物体的感受 引起人情感活动的形 象…………..
⑴ 了解建筑形态构成设计的各种概念;
⑵ 了解点线面、体块、色彩、空间、肌理等各种构成要素;
知识目标
⑶ 了解各种形态要素之间的各种关系; ⑷ 了解四大形式美法则;
⑸ 了解各种形式美感构成方式; ⑹ 掌握制作建筑形态模型的方式与方法以及材料的加工方法。
⑴ 举一反三,通过了解形态构成的概念、分析构成建筑的各种要素、
对称的造型具有安静、庄严的美,在视觉上很容易判断和认识,记忆率也高。 平衡与对称不同,它不是从物理的条件出发,而是指在视觉上达到一种力的平衡状态,虽然 形体的组合并不是对称的,但却能给人以均衡,稳定的心理感受。或者说,此处的平衡是指 形体各部分的体积给人在心理上感到的相互间达到稳定的份量关系。
对称与平衡的区别是:平衡较对称更显得活泼、多变化;对称则较平衡更显得肃穆、端 庄。
1.2.1.3 面块
是线移动的轨迹。四边形有简洁安定并具有很强的秩序感;圆、椭圆给人优美、饱满、 轻松之感;不规则的面有偶然性、自然生动并具有人性味。
黑色的面,有强的视觉感,有稳重下来的感觉,易产生闷、堵之感觉。 重复的点线在视觉上也会产生面的效果(灰调的面)这时的面是具有内涵的面,它产 生不同变化,形成视觉快感。 黑与白是共存的,当空白被封闭一半或一半以上时,这时使知觉为图形。 面具有长度、宽度,无厚度,是体的表面,它受线的界定,具有一定的形状。 面有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等。 面又分两大类,一是实面,一是虚面。实面是指有明确形状的能实在看到的;虚面是指 不真实存在但能被我们感觉到的,由点、线密集机动形成。
1.2.2.3色彩(见色彩构成)
1.2.3 形态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
⑴ 单体独立存在。 ⑵ 并列 (共生,重复,近似,特异,排列········ ⑶ 远离 (呼应,相驰········· ⑷ 重叠 (穿插,支撑,相交,贯穿) ⑸ 破裂 (抽离,打破,割移,切割)
2. 2 对比和统一总法则
对比即相互比较。 统一强调物质状态的共同性,一致性。 使对比趋于统一的过程我们称之为调和。关于"调和",从字面上讲,是与"对比"相对立 的,但在此处,对比与调和却是要相提并论的。因为对比的形式如运用不当,将会产生多中 心和杂乱无章的效果,所以在运用对比的同时,必须时刻注意到调和,使构成的诸形体配合 得恰当、和谐。就如厨师做菜,往往一道菜里要放上许多种味道不同的佐料(象糖和盐是完 全不同的二种滋味),但只要调配合理、用量适当,就会使每一道菜各具风味,成为佳肴。 欲达到既对比又调和的整体完美效果,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注意诸形体放置的秩序性、各 部分形体之间恰当的比例、形体间的类似程度等。
1.2.1.4 体块 1.2.2 形态要素
人的视觉通常只注意实体,空虚的形态是被人不知不觉中感受的空间是由点线面占据,
1.2.2.1 空间
扩展围合而成的三度虚体。 形与形之间包围的空气形成空间的形。 用哲学的观点解释空间概念为:凡实体以外的部分都是空间,它无形态,不可见。但在造 型艺术中,空间概念却是另一回事,它是指在立体形态占有的环境中,所限定的空间的"场", 即指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相互吸引的联想环境(也称心理空间)。 象平面构成中的"正形"与"负形"一样,如果把立体构成中的形体看作"正体",那么空间就是 "负体",它对构成的效果乃至形象是有影响的,空间绝不等于空虚的间隙。 例如三个立体等距放置时,会使人产生它们中间有看不见的吸引力,这吸引力会使人感 到它们是完整而协调的一体,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场"的作用。当间隔加大后这种心理的联 系就不存在了,而是觉得它们是互相无关联的三个立体,空间"场"也显得涣散。如再把间隔 缩得很小,使三个立体太接近时,反而显得太拥挤了,此时紧张感加强,如果是形状各异的 立体,还会给人以混乱感。 由此可见,如何合理安排空间是不可忽视的。空间与褓一样,也存在构成问题。 空间构成的要点是比例、对位、过渡等项因素。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指导书
教学课题 (章节) 课内学时
课型
第四讲 形态构成⑵/形态构成设计
30
课外学时
30
理论教学(6 学时)+实践教学(24 学时)
教材及 参考书
⑴《立体构成》
卢少夫 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⑵《立体构成》
余昌冰 湖北美术出版社
⑶《立体构成》
金剑平 湖北美术出版社
⑷《三维设计基础》 王雪青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教学方法
⑵“设计师需求为动力”的教学方法,从设计师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自发
的探索。
⑶“讲、学、练”相结合:对于复杂的细节思考和想象,大量采用演示、 讲解加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在连续性的思考和实践中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课后作业
内容:完成形态构成作业(详见本讲任务书、指导书)
布置
要求:个人完成,1 份/1 人,全体按时上交
⑸《建筑形态构成基础》
朱建民 科学出版社
⑹《形态构成解析》 田学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⑴ 训练学生建立空间形态概念,熟知各种形态要素;
⑵ 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形态要素组织具有形式美感的各种建筑或建筑
教学目的 小品形态;
⑶ 较好的运用各种材料通过模型表达设计意图;
⑷ 进一步强化训练学生动手制作建筑形态模型的能力。
2. 3 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指构成要素呈现出以一定的格律与规律,发生有秩序的变化。节奏可感受有秩序 的美感,整体而单纯。节奏呈现出起伏,发生有快慢,有律动的变化产生了韵律。韵律赋予 节奏一定的情调。在形态中,韵律常常伴随节奏同时出现。 节奏,确切地说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人们也有它来比喻均匀 的有规律的工作进程。在造型艺术中强调节奏感会使构成的形式富于机械的美和强力的美。 富于节奏感的形象在我们周围是处处可见的。富于节奏感的现象更多是多见,如一下接一下
出于构成内容乃至实际应用的需要,人工肌理的设计与研制是造型艺术诸领域里不可缺 少的项目(只不过称呼有所不同,如:表面加工、饰面、外表处理等等)。人工肌理的探求 也当然地成为构成训练的一个内容,目的在于培养设计者对肌理的创造能力。
面对各种材料,用各种手段、处理方法、加工技术,经过艰苦的构思,可以创作出变化 万千的肌理,而同一种材料也可创造出不同的肌理。
顾恺之,后人说其线如春蚕吐丝,连绵不绝;中国画中的十八描(高古游丝描 铁线描、 钉头鼠尾描…… );西方绘画几乎也是从线开始的;马蒂斯说过“线是诉诸心灵的”。
线分类(直线、曲线、长线、短线、粗线、细线、实线、虚线)。直线――平行线、垂 直线、折线、斜线等;曲线――弧线、抛物线、双曲线、圆等。
线的性格动静皆宜。
1.2.1.2 线块
点移动的轨迹形成线,线贯穿了世界艺术的发展史,最早的线是在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 窟岩画中发现的,它是人类视觉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结论的专物。
中国线——线是中国绘画的灵魂,中国古人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把线艺术文化演变 成为一个纷繁复杂的大的门类,没有一个国家用线的能力能与之相匹,它们使线的表现力发 挥到极至甚至超越物象,达到随心所致的境界
1.2.2.2 肌理
肌理指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触感,物体表面的感觉、形态, 如手感、纹理、质地、性质、组织形式、凸凹程度等,概括起来叫作肌理。在造型艺术中, 肌理起着装饰性或功能性的作用,不容忽视。
“肌”皮肤 “理”纹理、质感、质地 肌理的产生,有的是自然生就的,如树皮、木纹、石块,有的是经技术加工人为创造出来 的。因此,从肌理的形成过程而论,肌理又可分为天然肌理和人工肌理二大类。材料有本来 的肌理,也有经过天然或人工处理后的肌理 从人感受肌理的方式而论,股理可分为触觉肌理和视觉肌理二类。肌理还有触觉优先肌理 和视觉优先肌理。
分析建筑的各种形式美感、进而可以在建筑设计中较好的运用形式美法则。
能力目标
⑵ 通过实践,对材料性能有较好的认识,可以较好的加工制作建筑形
态和建筑模型。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使其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⑴ 建筑形态构成设计的各种概念; ⑵ 建筑形态构成要素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⑶ 如何分析建筑构成的形式美感;
的抡锤劳作、舞蹈中连续反复的动作等等。由此可见,同一单位的形象或同一种动作规则地 加以反复能产生节奏感。
如果在构成中大量地、一味地运用"节奏"形式,没有变化,不加入其它的组合方式,定 会产生单调感,使人感到乏味。所以往往需要再加入韵律的因素,才会更完美。
历代设计师都重视肌理的作用,在原始社会的人就对织物和陶器的肌理引起重视。最先 把触感练习导入设计基础教程是包豪斯。我们通过各种视觉、触觉感受到不同的质感,象海 面 、山林、稻田都不能用视觉感受。 不同的肌理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是种综 合感受。
近年来设计师挖空心思设计了种类繁多的不同肌理材料,其中尤有服装、室内设计师最 为重视其发展。肌理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它的运用也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特点之一。 形体与肌理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肌理起着加强形体表现力的作用。粗的肌理具有原始、粗 犷、厚重、坦率的感觉;细的肌理具有高贵、精巧、纯净、淡雅的感觉;处于中间状态的肌 理具有稳重、朴实、温柔、亲切的感觉。天然的肌理显得质朴、自然,富于人情味;人工的 肌理形形色色,可以随人心愿地创造,以确切地表现各种效果。
⑷ 材料性能与建筑形态模型制作的方式和方法。
⑴ 新形态如何产生;
难点
⑵ 点线面、体块、色彩、空间、肌理等各种形态要素在建筑中的体现 形式;
⑶ 形式美法则在建筑形态构成以及建筑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⑷ 建筑模型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思想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⑴“问题牵引教学法“:对于较难理解的基本概念,主要采用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寻找就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第 2 部分 建筑形态形式美法则 2.1 对称和均衡 (古老法则之一,常见的一种)
对称指图形或物体在对称中心的周边各部分的大小形状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对 称是表现平衡最完美的形态对称形式给人的条理次序感产生庄严.稳重等感觉.也有负面感觉. 分为中心对称和中轴对称.
均衡是相对的平衡,以支点为重心,保持形态各异却量感相同。 对称,也叫作均齐。在建筑,图案等领域中广泛应用。最常见的对称形式有左右对称(上 下对称)和放射对称。左右对称又称线对称,即以中心线为对称轴,线的两边形象完全一样。 放射对称的形式为有一个中心点,所有的开支都从点的中央向一定的发射角排列造型。它有 较强的向心力。盛开的花心、雨伞架、风车等,都属放射对称形体。
2、构成——指物体的构建组合方式 3、设计——创建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物象的全过程 4、建筑形态——指具有建筑功用的物质状态。 5、形态分类——人工形态.自然形态,积极形态.消极形态。
1.2 建筑形态要素
1.2.1 构成要素 1.2.1.1 点块
点——最小的元素形式,默认为圆形;几何学中的点,没有大小。 我们要把构成中的点物质化,成为一个可视形象,点便成为一个有大小、有形状的构 成要素。点无处不在,我们的世界都是由大大小小的点组成,它们是如此多,如此小却又如 此的具有生命力。 点是工具与物质材料表面最先相接触的最基础的面;点是一个具有动静双重性格的元 素;而当点具有可视形象时,点便生动活泼起来 它具备了重要特征它自身的特征(具体图 形)与所组成的整体形成了对比,使画面拥有活力。 点的组合具有动态性格,圆形作为点的默认形状是因为点具有核心聚拢的特征,所以有 了圆点的视觉经验。任何一个具象形,在视觉上达到一定距离都可以作为点存在在画面中, 不断重复,会使具象形式失去个性而作为点的存在,而这样的点会给画面提供许多的变化和 内涵,使原来平淡无奇的画面具有了奇妙的效果,自由点容易产生联想。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具wk.baidu.com图
教师课件
小节及学生
存在的问题
(教师课后
填写)
第四讲 形态构成⑵/形态构成设计
第 1 部分 建筑形态概述 1.1 建筑形态构成设计概论
1、形态——形态指具有情感因素的物质外部内部的状态它包括形状与情态两个方向。 形状指一个物体的外部模样情态指人类情感因素造成对物体的感受 引起人情感活动的形 象…………..
⑴ 了解建筑形态构成设计的各种概念;
⑵ 了解点线面、体块、色彩、空间、肌理等各种构成要素;
知识目标
⑶ 了解各种形态要素之间的各种关系; ⑷ 了解四大形式美法则;
⑸ 了解各种形式美感构成方式; ⑹ 掌握制作建筑形态模型的方式与方法以及材料的加工方法。
⑴ 举一反三,通过了解形态构成的概念、分析构成建筑的各种要素、
对称的造型具有安静、庄严的美,在视觉上很容易判断和认识,记忆率也高。 平衡与对称不同,它不是从物理的条件出发,而是指在视觉上达到一种力的平衡状态,虽然 形体的组合并不是对称的,但却能给人以均衡,稳定的心理感受。或者说,此处的平衡是指 形体各部分的体积给人在心理上感到的相互间达到稳定的份量关系。
对称与平衡的区别是:平衡较对称更显得活泼、多变化;对称则较平衡更显得肃穆、端 庄。
1.2.1.3 面块
是线移动的轨迹。四边形有简洁安定并具有很强的秩序感;圆、椭圆给人优美、饱满、 轻松之感;不规则的面有偶然性、自然生动并具有人性味。
黑色的面,有强的视觉感,有稳重下来的感觉,易产生闷、堵之感觉。 重复的点线在视觉上也会产生面的效果(灰调的面)这时的面是具有内涵的面,它产 生不同变化,形成视觉快感。 黑与白是共存的,当空白被封闭一半或一半以上时,这时使知觉为图形。 面具有长度、宽度,无厚度,是体的表面,它受线的界定,具有一定的形状。 面有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等。 面又分两大类,一是实面,一是虚面。实面是指有明确形状的能实在看到的;虚面是指 不真实存在但能被我们感觉到的,由点、线密集机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