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专题资料

合集下载

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

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

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伟大革命。

它标志着中国封建
帝制的结束,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在这次伟大的革命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总结。

首先,辛亥革命的背景是清朝内外交困。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朝政府的
腐败和外国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出现了严重危机。

这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客观条件。

其次,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是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起义爆发,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开始。

这次起义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再次,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结
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此外,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要表现在辛亥革命后期的混战和军阀混战。

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局动荡不安,各地军阀割据,国家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这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最后,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上
了近代化的道路,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也为中国的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奠定了基础,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
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深刻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辛亥革命资料:辛亥革命PPT

辛亥革命资料:辛亥革命PPT

辛亥革命纪念馆
辛亥革命纪念馆选址位于广州黄埔区长洲岛中部, 金洲大道东以南。纪念馆征地面积为7.73万平方 米,项目主体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 容包括陈列区1.32万平方米,藏品库区1000平方 米,技术及业务用房1800平方米,观众服务及配 套设施20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26亿元。辛亥 革命纪念馆定位为具有全国性、内容丰富、感召 力强的全国顶级的大型革命历史专题纪念博物馆 纪念馆建成后,将成为广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和 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兴 ,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一字 廑午,号庆午、竞武。革命时期化名李 有庆、张守正、冈本、今村长藏。汉族, 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 兴镇凉塘)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 革命时期,以字黄克强闻名当时,与孙 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1916年 10月31日,于上海去世。1917年4月15 日,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于湖南长沙岳 麓山。著作有《黄克强先生全集》、 《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及《黄 克强先生书翰墨绩》刊行。
谢 谢 观 看
XX院 郝华杰
中国同盟会的历史意义
1.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 2.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被等 在 筹推 赴 广 推革 日 备翻 檀 东 选命 本 起清 香 年 香 为团 联 义王 山 毕 山 总体 合 ,朝 成 业 ( 理成 华 均。 立 于 今 立 兴 失在 兴 香 中 中 会 败广 中 港 山 国 、 。州 会 西 ) 同光 、,医人 孙 盟复 惠发书。 中 山 会 会 年州 誓 院 , 。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 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 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 之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一.辛亥革命的背景①民族、阶级矛盾激化,民族危机加深;②清末新政、宪政失败;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1中国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

政治纲领是:“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三民主义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指推翻清政府,没有明确反帝;“民权主义”指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全面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享有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因此三民主义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3武昌起义1911年10月 10日,革命士兵在武昌率先起义,并取得成功。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南京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清帝退位1912年2月,清朝宣统帝下诏退位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①时间:1912年3月②目的:巩固共和政体和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③内容:国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主权: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政体:责任内阁制; 政治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④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为后来的制宪提供了蓝本,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重要一页。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和教训结局: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措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③促进了自由、平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移风易俗,促进了中国社会观念的更新。

辛亥革命的资料

辛亥革命的资料

辛亥革命的过程:(一)1911年5月,清政府唯帝国主义之命是从,将从中国人民手中夺得的权利拱手献给帝国主义,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怒。

与铁路国有直接相关的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省人民强烈反对出卖路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尤为波澜壮阔。

9月,保路风潮扩展为全省抗粮抗捐,群众暴动接连发生。

四川总督赵尔丰在成都逮捕保路同志会和川路股东会的负责人,并枪杀请愿群众数十名,造成流血惨案。

同盟会员龙鸣剑等和哥老会组成保路同志军进围成都,转战各地,攻城夺地,猛烈冲击清政府在四川的统治。

四川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二)在清政府全力应付四川保路运动的时候,湖北新军中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乘机发动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轰轰烈烈的一幕。

9月下旬,革命党人感到形势紧迫,决定于10月6日(中秋节)发动起义,后由于形势瞬息变化,起义推迟。

10月9日(八月十八日),在预定起义的那一天,共进社负责人孙武在汉口装配炸弹时不慎爆炸,湖广总督下令闭城搜查,汉口和武昌的起义指挥机关遭到破坏,一些起义领导人被捕、被杀或避匿。

在这种情况下,新军各标营中革命士兵开始主动行动。

10日晚7时,武昌城外塘角的辎重营和城内工程第八营几乎同时发动,各标营继起,经一夜苦战,11日晨革命军占领总督署,全城光复,首义成功。

汉阳、汉口也先后为革命军占领。

11日,起义士兵聚集到湖北咨议局,在咨议局议长汤化龙等人的参与下,宣布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

革命党的领袖们未亲身参加起义,缺乏政治经验的起义士兵对自己掌握政权没有信心,清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在革命士兵的枪口逼迫下任湖北军政府都督。

军政府发布文电,号召各省为推翻清朝建立民国而奋斗。

11月,湖北军政府公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

它是全国第一个按照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拟定的地方宪法。

(三)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得到了连锁反应,各省革命党人纷纷行动起来。

至11月底,全国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有14省。

辛亥革命资料

辛亥革命资料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对近代中国具有非凡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这场革命已经是必然会发生的,它体现了无数中国人民的愿望,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振兴中华。无数爱国人士投入其中,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
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签订了无数不平等的条约,帝国主义列强肆意的瓜分中国。他们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之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实力。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包括扩大设厂规模和给清政府大量高息贷款,而铁路、矿山的权利更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重要目标。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了。签订《辛丑条约》后也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内外交困,在人民要求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清政府为了摆脱困境,在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但在其中清政府删去了对皇权限制的条款,这本质上也是清政府为了继续其统治而发布的。在其发布后,这非但没有解决问题还激起了更大的人民矛盾。[1]
1911年5月清政府正式发布“铁路国有”上谕,清政府借 “国有”的名义把铁路的权利出卖给了帝国主义,这进一步激起了人民的愤慨和反抗。5月13日,长沙市面就出现保路运动,第二天长沙发生万人游行请愿,18日,第一次衙门请愿爆发,在川汉线的宜昌到万县的铁路本已动工修筑,清政府迫令停工下令停工,引发宜昌商人、民众聚集与清政府斗争,清廷调集军队镇压,双方发生冲突,死伤20多人,这是保路运动的第一次流血事件。之后,四川的保路运动越发庞大清政府认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派兵镇压。长久以来,清政府与人民的矛盾已经积累到无法挽回的地步。这一次,在之前的革命奠定的基础下革命的形式日趋成熟,一次更大影响也更为深远的起义已经在悄然酝酿着。

辛亥革命知识梳理

辛亥革命知识梳理

辛亥革命知识梳理大家在学习辛亥革命的时候有没有好好预习以及复习好这个历史事件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辛亥革命的复习资料的整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第19课辛亥革命【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理解辛亥革命结束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的意义和局限性。

【本课立意】了解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辛亥革命。

【知识梳理】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辛亥革命背景【学习聚焦】近代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

在革命运动高涨之际,立宪运动也造成很大声势。

1.清政府“新政”失败——内容与戊戌变法时期的改革措施相似;政权掌握在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使人们认识到,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2.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同盟会3.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4.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5.立宪运动失败,支持革命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过程【学习聚焦】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建立,但革命成果最终落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手中。

1.保路运动失败——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为武装起义后,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起义;2.武昌首义(1911年10月10日)——成立湖北军政府;3.各省脱离清政府独立(10——12月);4.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5.清帝退位(1912年2月);6.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权在民;国民平等;国民自由;内阁制和分权制衡;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重要文件。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学习聚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但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1.意义: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传播了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发生新变化;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局限: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缺乏科学的革命纲领,没有发动广大群众;没有严密的革命政党领导。

辛亥革命资料

辛亥革命资料

辛亥革命资料概述辛亥革命,即辛亥中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革命运动。

它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至1912年2月12日的时间段内,推翻了中国清朝的封建帝制,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的诞生。

背景•清朝的衰落:清朝自康熙统治以来就陷入了衰落的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朝政权腐败,社会不稳定,外国列强入侵,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早期改良运动: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就有了一系列改良运动,试图通过借鉴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来振兴国家。

然而,这些改良运动进展缓慢,改变不了清朝政权的腐败局面。

事件经过1. 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又称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之间,成为了清朝腐败统治的又一次打击。

清朝军队的溃败和对外国列强的割地赔款,使中国人民对清朝愈加失望。

2. 辛亥起义辛亥起义是辛亥革命的起点。

它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起义军首先在南京发动武装起义,接着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

辛亥起义后,辛亥革命迅速成为一场全国性的革命运动。

3. 皇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宣统退位。

中国自古以来的封建帝制从此结束,中华民国成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影响1.进步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前后,现代化的思想和观念迅速传播到中国。

许多留学生回国,带回了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知识。

2.新式教育的发展:辛亥革命后,新式的学校和教育体系兴起。

不再只有传统的经书教育,人们开始学习现代科学和世界历史。

3.妇女地位的提升:辛亥革命后,妇女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妇女也开始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

4.土地改革:辛亥革命后,土地问题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进行土地改革,以减轻农民的负担。

总结辛亥革命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的统治,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辛亥革命促使中国人民意识到自己能够改变命运,激发了他们对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渴望。

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

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

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辛亥革命,也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伟大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推翻满清封建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下面将对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革命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固有制度下,满清帝国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败,社会矛盾激化。

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造成了民族危机和民族危机意识的觉醒。

国内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也在思想文化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铺垫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二、推翻满清的倒退辛亥革命的爆发主要是由于满清政府的倒退。

满清政府自18世纪中后期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力衰退,无法有效抵御外国列强的侵略。

而且,晚清满清政府的腐败和官僚主义也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和抵制。

辛亥革命开始于武昌起义,随后爆发全国大规模的武装革命潮流,致使满清政权逐渐倒塌。

三、三民主义的兴起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由孙中山创立,分别是民族独立、民主政体和民生幸福。

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于1912年1月1日成立了中华民国,旨在实现三民主义的理念。

四、民主革命与社会革命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一方面是一场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专制政权,实现了政治权力的转移。

另一方面,辛亥革命也涉及到社会革命。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空前的巨变,废除农民地主制度,推行土地改革,促进了社会平等和社会进步。

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辛亥革命对中国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们积极倡导现代思想和民主文化,对中国旧有的封建文化进行了批判和颠覆。

同时,在辛亥革命的过程中,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孙中山提倡的三民主义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精华,使中国文化得到了更新和发展。

六、辛亥革命的不完全胜利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政权,确立了中华民国,但也面临了许多难题和困惑。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仍然存在着强烈的军阀割据和民族矛盾。

辛亥革命资料

辛亥革命资料

民国中学生心目中的伟人
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 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 华盛顿。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 材料展开讨论: 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 大变化。 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 大。 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又崇拜孔孟呢? 问题(6分) ⑴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4分) ⑵根据上面的讨论,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题目。(2分)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甲午战争后登上了历史舞台
3、社会基础:清末新政的失败
条件
4、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中心
代表人物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5、组织基础: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 ⑴兴中会:1894年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时间、地点、总理、刊物 ⑵同盟会
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 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 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享之权利义务感不谙熟。”“就 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仍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 之原理。”
———张静如《中国现代社会史》 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 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实为 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 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 怪。” ——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潮》

辛亥革命手抄报资料内容

辛亥革命手抄报资料内容

辛亥革命手抄报资料内容武昌起义之后的发展各省响应与国际调停在武昌起义成功之后,清政府派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军南下攻击武汉三镇的江北汉口(夏口)和汉阳,随后启用了早先被罢黜的原北洋军首领袁世凯,以稳定北洋新军。

革命军开展阳夏保卫战,最终战败,11月27日退守江南武昌。

在47天的作战中伤亡约万馀人,但仍能隔江坚守武昌。

也因此在这的七个星期之内,中国15个省陆续宣布脱离清室独立。

关内十八省中只剩下甘肃、河南、直隶三省效忠大清朝廷。

独立各省主要以各省的谘议局成员为主要领导,少数地区由革命党主导。

10月22日,湖南共进会会员焦达峰、陈作新,按照早先与湖北共进会立下的相互响应起义的约定,率领以会党和新军组成的队伍在长沙发动起义。

湖南巡抚余格诚逃走,巡防营统领黄忠浩被斩首。

起义军宣布成立中华民国湖南军政府,推举焦达峰为都督,陈作新为副都督,并发布《讨满清檄文》。

10月22日,陕西同盟会会员井勿幕、钱鼎、景定成等人同陕西哥老会联合,发动会党和新军的革命分子同时起义,经两天激战控制西安,护理巡抚钱能训逃走,西安将军文瑞投井自杀。

起义军成立秦陇复汉军政府,推举原日知会会员,新军队官张凤翙被为都督。

10月23日,江西同盟会会员林森、蒋群、蔡蕙等人策动九江的新军举行起义,胜利后即宣告独立,次日成立九江军政分府,推举第二十七混成协第五十三标标统马毓宝为九江军政分府都督。

10月29日,山西同盟会会员、新军标统阎锡山联合姚以阶、黄国梁、温寿泉、赵戴文、南桂馨、乔熙等人发动新军在太原起义,杀死山西巡抚陆钟琦,宣布成立山西军政府,推选阎锡山为都督。

12月12日革命军因抵抗不住清军曹锟部进攻,撤离太原。

10月29日,直隶发生滦州兵谏。

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联合第三十九协协统伍祥祯、四十协协统潘榘楹、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第三镇第五协协统卢永祥等,在直隶滦州打电报向清政府提出类似最后通牒的十二条,要求在本年内召集国会,由国会起草宪法,选举责任内阁,并规定皇族不得充当国务大臣。

辛亥革命手抄报内容参考资料大全

辛亥革命手抄报内容参考资料大全

辛亥革命手抄报内容参考资料大全辛亥革命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什么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西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亦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

革命团体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

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中的丈夫团等。

兴中会主要在华南一带开展活动,光复会在江苏,浙江,上海一带开展活动,华兴会主要在湖南开展活动,共进会在长江流域开展活动,而后来成立的同盟会是全国革命力量的一个松散同盟,同盟会会员还在各地建立了各种同盟会的外围组织。

革命的领导者主要有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元培、赵声、章炳麟、陶成章等。

革命者的主要政治主张有推翻满清统治,建立共和体制等黄花岗起义第二次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集赵声、黄兴、胡汉民、邓泽如等同盟会重要骨干会议。

以之前用会党为主力在边区的起义皆未能成功,革命正陷入低潮,议决集同盟会精英,在广州起义,和清政府决一死战。

1911年4月,赵声、黄兴等人在广州领导起义,猛攻总督衙门。

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但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

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由此建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而此次起义中牺牲的起义军则不止此数。

牺牲者多为同盟会精英,当中包括有支持中国革命的日本人。

黄花岗起义后,清朝统治基础更加动摇,革命党人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们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进程。

辛亥革命历史资料

辛亥革命历史资料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一.民族危机的加深计划了中国名族的矛盾1.《辛丑条约》签订后,大清帝国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王朝成了“洋人的朝廷”。

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疯狂地掠夺原料、矿山和铁路权利,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利益;2.帝国主义列强在瓜分中国时矛盾重重,相互争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1905年-1907年的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日本取得了俄国在东北的特权,进一步激化了民族矛盾。

二.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人民起义风起云涌为了支付巨额的赔款,清政府大肆增加苛捐杂税,地方官员又中饱私囊,各地人民抗捐抗税抗租斗争不断。

三.经济基础: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快发展。

四.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壮大及其实践活动。

1.青年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了革命的中坚力量;2.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展开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为革命高潮的到来准备了力量;(1)1894年底孙中山发动了广州起义,彻底和清廷决裂,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2)1906年革命派发动了萍浏醴起义;(3)1907年5月,秋瑾(浙江)和徐锡麟(安徽)联合发动起义;(4)1911年4月底,黄兴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成为了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起义。

五.思想基础1.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1)章炳麟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提出革命是“启迪民智,陈旧步新”的良药;(2)邹容发表《革命军》,以“革命军中马前卒”讴歌革命;(3)陈天华发表了《猛回头》、《警世钟》。

2.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完整而明确的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3.革命派同改良派进行了论战,极大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革命形式的高涨4.创办了一系列报纸、刊物,如《国民报》、《游学编译》、《浙江潮》等,大力宣传革命思想5.翻译了西方关于民主革命的思想著作,如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理》、《美国独立战争》等。

六.组织基础1.革命派创办了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1894年孙中山创办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2)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的创办。

辛亥革命相关资料

辛亥革命相关资料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名称由来辛亥革命(Revolution)作为民主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

较早见诸记载的“辛亥革命”一词,出自署名为渤海寿臣者的《辛亥革命始末记》。

此书出版于1912年6月,收录了1911年10月11日至1912年2月12日间的各报章事关革命的报道。

同年,以“辛亥革命”为书名的,还有署名草莽余生编辑出版的《辛亥革命大事录》,张绍曾为该书作序,指出草莽余生为廖少游。

廖少游又名廖宇春,在辛亥革命期间奔走南北议和,阅历广泛,“特就昔日所历之境,所与之役,与夫见闻……抄集成册。

始八月十八壬子迄十二月二十六日庚子,凡百有八日”。

[1]其起止时间换算成公历为1911年10月9日至1912年2月13日,所述辛亥革命时限与《辛亥革命始末记》基本相合。

上述两书所载事实,都发生于农历辛亥年,称之为辛亥革命十分相宜。

但在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名目繁多。

民初的报章,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而“辛亥革命”极为罕见。

即便是孙中山先生,在民初言及辛亥革命时所用名词也没有一定之规。

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以孙中山名义发布的公文中,有“武汉首义”、“民国缔造”、“民国光复”、“革命”等说法。

辛亥革命资料 (2)

辛亥革命资料 (2)

辛亥革命资料一、背景辛亥革命,又称中国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运动。

它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以反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为主要目标,最终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的民主革命时代。

二、起因辛亥革命的起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中国社会的混乱和民众的反抗意识逐渐增强,对清朝统治不满的情绪积累到了一个临界点。

另一方面是清朝内部的腐败和衰落,使得统治者对于外部入侵的威胁无法有效应对。

在外部方面,鸦片战争和其他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的国家尊严受到了严重的侵犯,许多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掠夺资源,剥削人民。

这些外部压力给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动荡与不安。

在内部方面,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导致国家内部的矛盾日益加剧。

随着国家经济的落后和民主制度的缺失,人民的不满情绪正一步步积累。

这种内外的压力共同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三、发展过程辛亥革命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关键阶段。

1. 觉醒与团结(光复会)在辛亥革命之前,中国的新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一系列改革尝试未能成功,但为中国的革命酝酿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1905年,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也为辛亥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中的精英们对传统封建文化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民主、科学、民族主义等新观念,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1907年,孙中山等知识分子创建了光复会,这是中国第一个民主主义团体。

光复会的成立标志着辛亥革命的正式提出,它为接下来的革命奠定了组织基础。

2. 辛亥革命发起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起义爆发,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发起点。

起义的领导者冯国璋率领武汉驻军起义,号召全国军队和民众一起反对清朝专制统治。

起义的成功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响应,各地的革命武装纷纷响应起义号召。

湖南的黄兴等起义军逐渐占领了重要城市,逐步形成割据势力。

3. 统一与建设辛亥革命的胜利促使清朝政府垮台,孙中山成为民主共和国临时总统。

此后,他组建了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了许多新政策,试图重建新的中国。

辛亥革命资料

辛亥革命资料

辛亥革命资料背景介绍辛亥革命,又称辛亥革命和辛亥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革命。

在1911年10月10日至1912年2月12日期间,中国逐渐从封建专制的清朝转向了现代化的共和制度。

这次革命以推翻满清政权为目标,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革命过程清朝的衰落辛亥革命之前的中国,满清政权已经衰落垂危。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等事件使得清政府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动摇。

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成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同时,清政府内部腐败严重,国内外压力不断加大,造成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辛亥革命爆发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是辛亥革命爆发当年的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反清起义军占领了武昌城。

起义军得到了卢永祥、黄锦江等军阀的支持,逐渐发展壮大。

起义军的武装力量在国内扩展,占领了一些主要城市,形成了南北对峙的态势。

辛亥革命的发展辛亥革命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各省各界纷纷响应起义的呼声。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在广州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并发表了让步宣言,宣布推翻满清政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此后,孙中山积极扩大同盟会的影响力,争取各界人士的支持。

毛泽东、陈独秀等一些后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也在辛亥革命中积极参与。

辛亥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的胜利来自于各方面的努力与支持。

革命军的不断扩大壮大,对清政府的进攻日益增强。

而清廷内部也存在着不稳定因素,一部分官员积极参与变法,试图挽救满清政权的命运。

1912年,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被迫宣布了退位,辛亥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革命的意义与影响开创现代化的道路辛亥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打开了大门。

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的政权,为建立民主共和国奠定了基础。

虽然在革命后的新中国时期,中国仍然经历了内战和动荡的岁月,但辛亥革命启发了一整代的革命者,激发了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民主与富强的激情。

高三辛亥革命知识点归纳

高三辛亥革命知识点归纳

高三辛亥革命知识点归纳多读书,多读不同观点的书,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可以提高自己判断真假的能力。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辛亥革命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三辛亥革命知识点1一、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1.社会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觉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2.经济基础:清政府进行一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基础: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成立。

(1)兴中会的创立:①时间: 1894年,创立人:孙中山,地点:美国檀香山②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③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政府。

”(2)中国同盟会成立6.武装准备:一系列武装起义。

7.有利条件/导火线:“保路运动”。

二、武昌起义(1911.10.10)1.导火线:清政府调动湖北新军前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

湖北革命党人乘湖北防务空虚策划起义,但消息泄露,湖广总督下令搜捕革命党人,形势异常严峻。

2.经过:武昌起义迅速进军的主要因素:革命党人的高度自主性。

三、辛亥革命的成果1. 中华民国的建立识记:时间;定都;国旗(五族共和,体现民族团结);纪年(民国纪元换算:加减1911);临时大总统;政权性质:资产阶级政权(1)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直接),维护共和制度(根本)(2)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1)袁世凯玩弄反革命两手策略;(2)帝国主义的支持;(3)立宪派、旧官僚等的破坏;(4)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软弱、缺乏实力。

2.表现:五、辛亥革命的评价1.革命的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革命的功绩(进步性):(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3)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4)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5)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辛亥革命内容

辛亥革命内容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又称辛亥革命。

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事件之一,标志着中国历史
上封建帝制的结束。

辛亥革命发生在清朝时期,旨在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背景
19世纪末,清朝政府日益腐败,国力衰弱,社会动荡。

外国列强侵略,民族
危机深重。

中国社会呼唤改革,民族解放的呼声日益高涨。

事件经过
辛亥革命的序幕可追溯至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的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引起
了更多人对清朝政府的不满。

1905年开始,中国各地开始掀起起义活动,许多雄
心勃勃的政治家和爱国士绅开始积极策划行动。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正式爆发。

武昌起义成功后,武昌首义军开始
向南京进发,随后全国各地相继响应,清朝政府节节败退。

辛亥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被迫退位。

影响
•辛亥革命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民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决心与勇气。

•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辛亥革命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对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民主
自由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我们应该铭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辛亥革命的内容简要概括

辛亥革命的内容简要概括

辛亥革命的内容简要概括辛亥革命学习资料一、辛亥革命的背景(一)民族危机加深(二)社会矛盾激化1. 封建专制统治腐朽。

清政府政治腐败,官员贪污成风,卖官鬻爵现象严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2. 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大量农民破产。

(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他们要求摆脱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发展资本主义,在政治上也有了参与政权的愿望。

(四)思想文化变革2. 戊戌变法等改良运动的失败,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必须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一)革命组织的建立1. 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明确表达了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

2. 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将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革命起义1. 萍浏醴起义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

这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但它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

2. 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黄兴领导革命党人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

起义军与清军展开激烈战斗,许多革命志士英勇牺牲。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勇事迹,激励了更多的人投身于革命事业。

(三)武昌起义1. 起义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起义第一枪。

随后,其他起义军纷纷响应,迅速占领武昌城,并成立湖北军政府。

2. 全国响应武昌起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历史书辛亥革命知识点归纳

历史书辛亥革命知识点归纳

历史书辛亥革命知识点归纳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归纳辛亥革命的知识点。

背景和原因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当时的中国社会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

清朝的统治腐败,国家经济衰败,外国列强的入侵,以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都加深了人民的不满情绪。

同时,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触西方的思想,提倡革命和民主的理念,这也为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基础。

辛亥革命的过程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起点是武昌起义,起义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

当时,新军第九镇的部队在湖北武昌起义,反抗清朝的统治。

起义将火种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各地起义部队纷纷响应,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胜利导致了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宣告辞退清朝皇帝,成立中华民国。

这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后续的政治变革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变革。

孙中山成立了国民党,提倡“三民主义”,试图解决中国社会和政治问题。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国内的混乱和外国列强的干涉,中华民国政府的执政并不稳定。

影响和意义民主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为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大门。

革命期间,许多知识分子和学者开始关注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民主理念。

辛亥革命的成功让中国人民认识到了民主的重要性,并为中国后来的民主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家统一的探索辛亥革命使中国摆脱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为国家统一提供了契机。

然而,在革命后的时期,中国面临着分裂和分权的问题。

各地的军阀混战,使国家统一的进程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对外关系的调整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与外国列强重新洽谈关系。

中国逐渐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

然而,在经济和政治上,中国依然受制于外国的压力和干涉。

总结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和社会面貌。

革命期间的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为中国民主思想的传播和国家统一探索提供了契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领导了辛亥革命?并非资产阶级革命派
•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实际上是一批青年学生,留学生或者国内 新式学堂的学生,也就是19世纪末年至20世纪初年在中国出 现的新型知识分子。(共和知识分子)
二、有关辛亥பைடு நூலகம்命及民国前期研究的参考书目
(一)、史料: 1、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 8册,1957年。 2、沈云龙辑:《近代中国史料丛刊》100辑,1273册,文海出 版社,1966-19733年。
桑兵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丛书
• 桑兵、关晓红:《先因后创与不破不立:近代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三 联书店,2007。
• 赵建国:《分解与重构 : 清季民初的报界团体》,三联书店2008。 • 刘瑞宽:《中国美术的现代化 : 美术期刊与美展活动分析(1911— 1937)》,三联书店,2008。 • 皮国立:《近代中医的身体观与思想转型:唐宗海与中西医汇通时代》 ,三联书店,2008。 • 戚学民:《阮元<儒林传稿>研究》,三联书店,2011。 • 刘小云:《学术风气与现代转型 : 中山大学人文学科述论(1926-1949 )》,三联书店,2013。
辛亥革命与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有何不同?
第一,这次革命的目的是要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 第二,辛亥革命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中国受到列强的侵略,成为 半殖民地,国土面临着被瓜分的危险,中华民族面临着前 所未有的危机,因此这次革命第一个最紧要的任务就是要 救亡,而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第三,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反对的敌人,一是专制制度,一 是封建贵族 ,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另一个对手是工人阶 级。
专 题
关于辛亥革命的讨论及研究
主要内容
• 1、辛亥革命的讨论:杨天石研究员的研究 • 2、有关辛亥革命及民国前期研究的参考书目
一、辛亥革命的讨论:杨天石研究员的研究
• 如何认识辛亥革命“胜利快、代价小”的特点? • 辛亥革命代价很小,未造成社会大破坏 • 辛亥革命为什么胜利那么快? • 革命党人为什么没有“北伐”?
孙中山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态度
• 孙中山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态度,有8个字:“取那善果、避 那恶果”。将好的果实拿过来,恶果要避开,这是孙中山 在1905、1906年形成的一个重要思想。
• 由于当时西方世界的贫富悬殊现象已经很突出了,所以孙 中山讲的“避那恶果”,主要就是不要将西方的两极分化、 贫富悬殊拿过来,这也是“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的主 旨。
3、(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 刊》中的有关辛亥革命部分。 4、《东方杂志》,(上海)东方杂志社。 5、《申报》,(上海)申报馆,1872—1949。 6、《时报》,(上海)时报馆。
(二)、研究成果:
1、综合、专题研究 陳旭麓:《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 陈旭麓等编:《辛亥革命前后》,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 章开沅、 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运动史稿》,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1988年。
桑兵:《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三联书店,1995年。
桑兵:《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学林出版社,1995年。
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修订本),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014年。“失去重心的中国” 罗志田:《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
罗志田:《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中华书局, 2003年。
罗志田:《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
• 桑兵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丛书
• 沈晓敏:《处常与求变: 清末民初的浙江咨议局和省议会》,三联书 店,2005。 • 姚纯安:《社会学在近代中国的进程》,三联书店,2006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编、张朋园著:《立宪派与辛亥 革命》,(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3年。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编、张玉法著:《清季的革命团 体》,(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
章开沅:《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 年。 (美) 周锡瑞:《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中华书 局,1982年。 朱英主编:《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华中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1年。
桑兵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丛书
• 关晓红:《从幕府到职官 : 清季外官制的转型与困扰》, 三联书店,2014。 • 刘增合:《财与政:清季财政改制研究》,三联书店, 2014。 • • 樊学庆:《辫服风云 : 剪发易服与清季社会变革》,三 联书店,2014 关晓红:《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13年。
• 孙宏云:《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展开:清华政治学系的早期发展1926— 1937》,三联书店,2005。
• 赵立彬:《民族立场与现代追求 : 20世纪20-40年代的全盘西化思潮 》,三联书店, 2005年。 • 刘增合:《鸦片税收与清末新政》,三联书店,2005。
• 程美宝:《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三 联书店,2006。
张鸣:《武夫当权:军阀集团的游戏规则》,陕西人民出版 社,2008年。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年。
2、有关孙中山的研究
邱捷:《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与清末民初的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6年。 桑兵:《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 周兴樑:《孙中山与近代中国民主革著命》,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 林家有、(日)高桥强主编:《理想·道德·大同:孙中山与世界和平国际学 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 陈锡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论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84年。 林家有:《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觉醒》,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 中山大学图书馆、 中山大学历史系资料室、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室编:《孙 中山著作及研究书目资料索引》,中山大学图书馆,1979年。 金冲及:《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