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牙、离体牙Ⅰ类洞形制备

合集下载

类洞的制备(常乐)

类洞的制备(常乐)
精品课件
3、扩展洞形:钻入釉牙本质界后,扩展至所 设计的外形。扩展时注意只向侧方加压, 不向深部加压,以免加深窝洞。用低速手 机扩展时要一次到达深度,不可层层加深, 以免产热过多刺激牙髓组织。术中应保持 钻针长轴垂直于洞底,采用点磨法,即钻 针钻磨时向合面方向提拉。
4、修整洞形:盒状洞型。可用小球钻在牙尖 下面的侧壁线角处形成倒凹。
Ⅰ类洞的制备
精品课件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窝洞定义、结构、各部分名称及 常用的窝洞分类方法
精品课件
二、实习内容
在蜡牙上备洞、学习 G.V.Black窝洞分类 在离体牙上备洞
精品课件
三、实习用品
1.蜡牙、雕刻刀、离体牙、铅笔、口镜、探 针、镊子
2.机头 :快速手机 、慢速手机 3.车针:快车针 、慢车针 形状:裂钻(558,701) ,球钻(2,4号),
精品课件
五、器械的握持、支点的掌握
器械的握持:执笔式 支点: 无名指。在口内置于邻近硬组织上。
石膏牙操作时置于牙上,离体牙操作时置 于离体牙或左手。
精品课件
六、Ⅰ类洞洞形制备要点
外形:圆缓曲线;避开牙尖;尽量保留斜 嵴、横嵴
洞深:1.5-2mm 洞缘角:直角;点线角圆钝、洞底平坦 侧壁略向洞口聚合,典型盒状洞形
倒锥钻 材质:钢钻针,碳钨钢针,金刚砂钻针 功能:切割钻、磨光钻
精品课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裂钻(fissure bur) 钻针工作端平头圆柱状或尖头锥柱状。
裂钻可用于开扩和加深洞形。 b.球钻(round bur)
工作端为有多刃缘的球体,用于去除龋 坏牙本质,揭髓顶和备倒凹固位型。 c.倒锥钻(inverted bur)
精品课件

实习二离体牙石膏模型的制备(1学时)

实习二离体牙石膏模型的制备(1学时)

实习一口腔检查与病历书写(4学时)[目的和要求]1初步掌握常规口腔检查方法及常用的特殊检查方法2初步掌握口腔科问诊,采集病史的方法和正规的病历书写要求[实习内容]1口腔疾病的问诊和病史采集2常规口腔检查和常用的特殊检查3写一份口腔科门诊病历[实习用品] 口腔综合治疗台,检查器械一套,敷料盒,咬合纸,小冰条,牙胶棒,酒精灯,电活力测试仪,病历首页及副页,《口腔内科学》教材[方法和步骤]1每二位学生互相进行口腔疾病的问诊和病史采集:问诊目的是了解疾病开始发生的时间,表现的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疾病发展的过程和治疗的经过.医生需用和蔼的语调和患者易懂的语言进行询问.在问诊过程中要善于抓住重点.按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以及与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关的问题扼要而系统地询问病史.一边询问,一边书写完成病历的“病史”部分(约10-20分钟).2每二位学生互相进行常规口腔检查和常用的特殊检查2.1检查前的准备a诊室清洁,安静,自然光线充足b着装整洁:工作衣,帽子,口罩c检查口腔综合治疗台各部分功能正常d检查器械的消毒和正确使用e手的消毒:剪短指甲,肥皂洗手,清水冲洗或洗手后带一次性医用手套 f医师和患者体位的调整.医师体位原则上是坐位时,人体的各个部位均保持在肌肉的张力较小,能持续进行口腔治疗工作而不感觉疲劳,自觉最舒服的体位上.医师坐在医师椅位上,两脚底平放地面,两腿平行分开,大腿下缘和双肩与地面平行,头,颈,胸,背,腰部呈自然直立位,前臂弯曲,双肘关节贴近腰部,其高度应与患者口腔高度在同一水平面上.术者的视线与患者的口腔应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为20-30cm.医生活动的范围为自患者头顶后方到右前方约60度左右患者体位半卧位或平卧位.调节患者位置,使患者头部与术者的肘部在同一水平,头部沿矢状位可左右移动.治疗上颌牙时,使上颌平面与地面成45度角.治疗下颌牙时,使下颌平面与地面尽可能平行.2.2口腔检查方法a一般检查方法视诊视诊的内容全身情况:全身发育,四肢,体态,行动.口腔颌面部情况:发育是否正常,面部左右是否对称,有无肿胀或畸形.皮肤的颜色改变,瘢痕和窦道等.若要检查面神经的功能,注意鼻唇沟是否消失,嘱患者闭眼,吹口哨,观察眼睛能否闭合,口角有无歪斜.牙齿和牙列:牙齿的颜色,形态,质地,大小,数目,排列和接触关系;牙体的缺损,着色,牙石,软垢和充填体等情况;牙列的完整和缺损,修复体的情况.口腔软组织:与牙体及其并发病相关的牙龈表征,如牙龈色形质的改变,肿胀程度及范围,是否存在窦道;其他各个部位口腔粘膜的色泽及完整性的改变,有无水肿,溃疡,瘢痕或肿物等.视诊的方法首先检查主诉部位,因为这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然后再按一定顺序(如右上→左上→左下→右下)检查其它部位.探诊探诊的内容牙体缺损部位:范围深浅,质地软硬,敏感及露髓与否充填体边缘:密合程度,有无继发龋及充填体悬突牙面的敏感点:确切部位和敏感程度皮肤或粘膜的感觉:感觉的过敏或迟钝,麻醉的效果皮肤或粘膜瘘道的通道:深度,方向,有无渗出,瘘道液性质,瘘道口周围皮肤粘膜牙周袋探诊探诊的方法医师握笔式用口腔科探针进行探诊,选择尖端锐利的探针.动作轻巧有支点,必须有支点,握探针的手指方可有灵敏的感觉.先检查主诉牙和可疑牙,然后按顺序逐个检查.可疑穿髓孔处;不可用力探人以免引起患者不必要的剧烈疼痛和心理压力.瘘道的探诊用钝头探针,探时应顺势推进,不可用力过猛.叩诊叩诊的内容根尖和根周牙周膜的健康状况由叩诊后患牙是否有痛和叩诊牙齿时发出声音的清或浊来辨别;检查牙齿劈裂的部位可由不同方向叩诊后的疼痛来判定.叩诊的方法用平端的手持器械,如口镜,平端镊子的柄端叩诊方向垂直叩和侧方叩,先叩正常对照牙,后叩患牙,一般以邻牙作对照叩诊力量宜先轻后重,一般以叩诊正常牙不引起疼痛的力量为适宜力量.患牙对叩诊的反应,按其与正常牙反应的比较,分别定为:叩痛(-) 用适宜力量叩诊反应同正常牙叩痛(土) 用适宜力量叩诊引起不适叩痛(+) 重叩引起轻痛叩痛(+++) 轻叩引起剧烈疼痛:叩痛(++) 叩痛反应介于(+)和(+++)之间者扪诊扪诊的内容牙齿的动度,牙龈的压痛,肿胀,范围及波动感,牙周袋的溢脓,口腔粘膜的质地,肿物的范围,边缘和活动度,淋巴结的大小,活动或粘连等.扪诊的方法口内扪诊多用单个示指,应戴指套,动作要轻柔;口内双指触扪脓肿的波动感,唇颊部的双指扪诊.口外扪诊常用双手扪诊法扪诊牙齿的“功能动度”时,用示指同时置于患牙及相邻一正常牙的牙颈和龈缘部,让患者作正中合和非正中合运动,示指可以感觉出患牙的异常动度: 0度同正常牙,无异常动度1度仅一个合位有异常动度2度两个以上合位有异常动度咬诊咬诊的内容检查根尖牙周膜的压痛,牙齿的咬合接触,牙合干扰及早接触点的部位.咬诊的方法空咬法:嘱患者咬紧上下牙或作各种咀嚼运动,同时注意牙齿动度和牙龈颜色的改变.咬实物法:选用近似一个牙宽的棉卷或棉签,先检查正常牙,再检查患牙,根据患牙是否疼痛而明确患牙部位.咬合纸法或咬蜡片法:用于检查患者的咬合情况时,应使用薄咬合纸,分别对正中和非正中合位进行咬诊.如果用于确诊单个牙齿的牙合干扰部位,可用一块2-3层厚半个牙尖宽的咬合纸分别垫在不同牙尖的斜面,按正中合和非正中合位顺序检查.患牙咬牙合疼痛明显的着色深处,即为牙合干扰所在处.牙齿松动度检查法用镊子夹住切端或抵住牙合面的窝沟,作唇(颊)舌,(腭)向,近远,中向和上下推(摇)动,按不同的动度记录为:I度松动唇(颊)舌(腭)向松动;或松动幅度小于1mmⅡ度松动唇(颊)舌(腭)向松动;或松动幅度在1-2mm之间Ⅲ度松动唇(颊)舌(腭)向松动,近远中向及垂直方向也均有松动;或松动幅度大于2mm嗅诊用鼻子辨别气味,对某些口腔疾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如牙髓坏疽的髓腔内和坏死性龈口炎患者口腔内有特殊的腐败气味.b特殊检查方法牙髓温度测试法冷测法使用综合治疗台上三用枪的冷空气或冷水或使用小冰棒(5-6mm长一端封闭的塑料管内注满水冷冻).将小冰棒置于被测牙的唇(颊)或舌面完好釉面的中1/3处,观察患者的反应.热测法使用加热的牙胶棒或用注射器注滴热水.将牙胶棒的一端在酒精灯上加热变软,但不使之冒烟燃烧(约65-70.C),立即置于被测牙的唇(颊)或舌面的中1/3处,观察患者的反应.[注意事项]1作测试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和可能出现的感觉,并嘱患者有感觉时抬手向医生示意2先测对照牙(首选对侧正常的同名牙),再测可疑患牙3避免在有病损的部位以及金属或非金属修复体上作温度测试4用牙胶热测时,牙面应保持湿润,以防止牙胶粘于牙面5用冷,热水作温度测时应注意隔离未被测试的牙齿.如有多个可疑牙,应从牙列后部向前逐个测试温度测试结果的表示及临床意义测试结果是与正常健康牙齿对照的结果,因而不能简单用(+),(-)表示.具体表示法如下:正常:被测牙与对照牙反应相同.敏感:比对照牙反应强烈,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一段时间.迟缓性痛:即刺激去除后一会儿患牙才出现疼痛反应,并持续一段时间.迟钝:同样的冷,热刺激可引起比对照牙轻微许多的反应.无反应:被测牙对刺激不产生反应.牙髓电活力测验法临床意义:有助于确定牙髓的活力.若患者能感受到电活力计的电刺激,牙髓则被认为有某种程度的活力.但活力测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根据,因为有假性反应的可能,必须结合病史和其它的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操作: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消除不必要的恐惧,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嘱患者有“麻刺感”时,抬手示意.将被测牙严格隔离唾液,吹于或擦干,在牙面上放少许导电剂(如牙膏).将已调整好的仪器的工作端放于牙面上,当患者有感觉时,将工作端撤离牙面并记录读数.[注意事项]先测对照牙,再测患牙.每牙测2-3次,取平均数作结果.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严禁作电活力测试.注意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如牙髓坏死液化,大面积银汞充填体或全冠等.结果:用数字表示,与对照牙相差一定数值则有意义(具体差值因厂家,产品不同而异,可参看说明书).低于对照牙说明敏感,高于对照牙说明迟钝,若达最高值仍无反应,说明牙髓无活力.X线检查:(放射实习)窦道检查法用牙胶尖自窦道口顺其自然弯曲插入,拍X线片可显示与窦道相通的根尖病变处.碘酊染色法可疑牙隐裂时涂碘酊于可疑处的牙面,片刻后用棉球擦去牙面碘酊,若有隐裂则可见裂纹深着色.麻醉检查法当无法确定放敷痛病原牙的部位时,可用局部麻醉法协助定位.若注射麻药后疼痛缓解,则可确定是麻醉区域内的牙齿疼痛.3每位实习学生根据问诊和口腔检查的结果书写一份口腔科门诊病历.病历是诊断和治疗的记录,又是科研和教学工作的资料,而且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因此,病历书写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一位医师基本功的表现,直接影响医教研工作的质量.病历书写要求客观反映情况,一律使用术语表达.字迹要清晰,禁止涂改,伪造.病历书写的要求如下:3.1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出生地,通讯地址及电话号码.3.2病史主诉:就诊时主要不适的症状,部位及发生的时间(主诉三因素) .现病史:按时间顺序记录本次患病病史,疾病的发生,发展,作过何种治疗及目前况,有意义的阴性结果也应记录.既往史:患者与现有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关的既往疾病史和治疗史.其它:有无饮食,药物及其他过敏史,有无全身疾患及家庭或遗传性疾患均应记录.3.3口腔检查记录主诉牙:记清牙位,按口腔检查顺序记录.如龋病,应先描述龋洞的深浅,范围,腐质情况,敏感程度,穿髓与否,叩诊,松动度,扪诊及咬诊的情况,再描述温度测验,活力测及X线片的表现.结合病史有意义的阴性所见也应记录.非主诉牙的牙体疾病及治疗情况,龋病,非龋疾患,充填体的情况等.牙周,粘膜,牙列及颌面部阳性所见均应作一般记录.3.4诊断:主诉疾患诊断要求名称正确,依据充足.诊断不明确时,应记录“印象”或“待诊”,牙体牙髓科疾病二次诊断正确率要求>95%.三次应诊仍不能确诊时,应请上级医师会诊,并详细记录.3.5治疗设计:根据全口情况,按从主到次的原则,作出全面治疗设计.3.6治疗记录:牙体疾病应写明患牙牙位及龋洞,缺损或开髓的部位(符号),主诉牙处理中关键步骤及其所见.如龋洞去腐后的情况,达牙本质层的深度,有无露髓,敏感程度,所用充填材料和所作的治疗.牙髓疾病应记录开髓时情况,是否麻醉,有无出血,出血量及颜色,拔髓时牙髓的外观,根管数目及通畅程度.根管治疗时,还应记录各根管预备情况(第一支锉及最后一支锉的型号)以及工作长度(以mm为单位),所封药物及根充材料以及充填后X线片的表现.复诊病历应记录上次治疗后至复诊时的症状变化和治疗反应,本次治疗前检查情况,进一步治疗的内容以及下次就诊计划.病历书写完毕:医生应签全名,实习或进修医生还应请指导教师签名.[实习报告与评定]评定常规口腔检查方法及常用特殊检查方法的掌握.评定口腔科问诊,采集病史的方法和正规的病历书写要求的掌握.实验二蜡牙洞型的制备(4学时)[目的和要求]通过在蜡牙上预备洞形,掌握各类窝洞特点及制备原则[实验内容]1了解认识各类窝洞在不同牙齿上的外形特点2蜡牙上制备I,Ⅱ,Ⅲ,V类洞形3完成实习报告[实验用品]蜡制模型(包括上颌前牙,下颌第一和第二磨牙各一颗),雕刻刀,小尺[方法和步骤]1观察蜡体牙标本,认识各类窝洞在不同牙齿上的外形,深度,固位形和抗力形设计2蜡牙洞形制备2.1 蜡牙I类洞型的制备a用雕刻刀尖头刻画出已设计好的外形,顺裂沟扩展,牙尖牙嵴处避让,成为圆缓的曲线.b在外形线内0.5mm处,用雕刀平行于牙长轴形成洞侧壁,注意掌握刀的方向和支撑点,准确的按外形成型.c 与侧壁垂直制备洞底,使洞型呈现底平,壁直,侧壁相互平行的标准盒状洞型.洞深度以颊沟洞缘至洞底5mm.d修整侧髓线角,在牙尖下的侧髓线角处作出倒凹.2.2 蜡牙II类洞型制备a用雕刀尖头刻画出已设计好的外形,邻面龈壁作于游离龈下(颈缘线上5mm),龈方大于牙合方,邻面侧壁缘至自洁区.牙合面越过边缘嵴,在颊尖和舌尖之间形成最窄的鸠尾峡部,在近中窝内,形成鸠尾膨大部,鸠尾峡宽度为牙颊舌牙尖之距的l/3.b用雕刀在画线内0.5mm,依外形先制备邻面洞,轴壁与邻面外形一致,深度为3mm,侧壁与轴壁接近垂直,并向洞口微张,龈壁在龈上与轴壁之夹角略小于直角.预备完成的邻面洞,应为龈方大于牙合方的梯形盒状.c 再制备牙合面洞部分,距边缘嵴4mm的轴壁上与轴壁垂直制备髓壁,牙合面沿鸠尾外形制备侧壁使于髓壁垂直,注意鸠尾峡与邻面洞的宽度的比例.颊侧沟洞缘至洞底深度约4mm.d 修整洞型底平壁直,点线角清晰,轴髓线角略圆钝,髓壁与龈壁平行.2.3 蜡牙Ⅲ类洞制备a 用雕刻刀画出已设计好的外形,邻面唇侧缘与唇面平行,切侧缘和龈侧缘向舌侧略聚合,使成为唇方大于舌方的梯形.鸠尾不宜大,越过近中边缘嵴为鸠尾峡部,应为邻面缺损的1/2或2/3,鸠尾膨大部位于舌面凹内,不损伤舌隆突,不越过中线,避免到切1/3区.b 在画线内0.5mm处下刀,先制备邻面洞,轴壁与近中邻面外形相平行,龈壁,切壁与轴壁相垂直,呈唇方大于舌方的梯形盒状,深度为2.5mm.c从邻面轴壁距舌面2.5mm处,近中边缘嵴中份向舌侧制备舌面洞部分,呈鸠尾外形.舌侧髓壁与舌面平行,龈壁,远中壁,切壁与髓壁垂直.鸠尾峡位于边缘嵴内,洞深2.5mm.d 修整洞型,侧壁直,底平,点线角清晰,轴髓线角圆滑,在舌侧的切髓线角和龈髓线角处,鸠尾膨大部作园弧形倒凹.2.4 蜡牙V类洞制备a 用雕刻刀画出已设计好的外形,在所选牙齿的颊(唇)面或舌(腭)面颈1/3部位画出肾形的V类洞形.b 在画线内0.5mm处下刀,先制备近远中洞壁,深度为2mm.分别自近远中沿外形向中间扩展,洞深始终保持2mm左右并与洞底保持垂直.c 修整洞型,侧壁直,轴髓线角圆滑.使洞底成一弧形面,与所在牙面的弧度一致.洞壁与洞底垂直.[注意事项]制备窝洞操作时,注意支点,避免雕刻刀滑脱.[实习报告与评定]评定对各类洞形设计的掌握.实习三口腔科医师的术式,支点与钻针切割硬物练习(4学时)[目的和要求]1掌握口腔科医师工作的正确术式2初步掌握口腔综合实习台的使用3初步掌握手机和口镜的握法和支点的应用4初步掌握用钻针切割硬物的方法[实习用品]口腔仿头模实习台,手机,各类钻针,预成硬材料块(地板砖,瓷砖等材料,尺寸约为4cm X 2cm X2cm的长方体,其一末端为圆柱状),铅笔,尺子,刻度探针,橡皮.[实习内容]1教师讲解口腔仿头模实习台的使用及保养2教师讲解和示教口腔科医师工作的术式3练习医师的体位及术式,手机和口镜的握持和支点的应用,在预成硬材料块上按要求切割制备一定洞形4完成实习报告[方法与步骤]1学习口腔综合实习台各部位名称及功能1.1介绍仿头模及颌架的使用方法1.2复习涡轮手机和电动手机的正常使用程序,日常维护及保养方法2练习口腔科医师的体位调节及术式2.1医师体位:原则上是坐位时,人体的各个部位均保持在肌肉的张力较小,能持续进行口腔治疗工作而不感觉疲劳,自觉最舒服的体位上.医师坐在医师椅位上,两脚底平放地面,两腿平行分开,大腿下缘和双肩与地面平行,头,颈,胸,背,腰部呈自然直立位,前臂弯曲,双肘关节贴近腰部,其高度应与仿头模(患者)口腔高度在同一水平面土.术者的视线与患者的口腔应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为20-30cm.医生活动的范围为自患者头顶后方到右前方约60度左右2.2患者体位:半卧位或平卧位.调节合适仿头模位置,使之与术者的肘部在同一水平,沿矢状位可左右移动.治疗上颌牙时,使上颌平面与地面成45度角.治疗下颌牙时,使下颌平面与地面尽可能平行.3练习手机和口镜的握发与支点的应用3.1手机:牙体牙髓科及儿科治疗时用握笔法,修复科和正畸科用直机头修整义齿的操作用掌拇指法.上述两种握持法在进行工作时,都必须有支持点,即支点.一般用无名指做支点.但在某一狭小部位进行一些精确而用力的工作,如使用挖匙刮除腐质时,常用握住工具的中指做支点;有时为了支点更稳固,用无名指和中指共同做支点.支点应放在邻近的硬组织上.支点对正确使用器械非常重要.由于支点支持和限制了器械的走动幅度,可以施用较大的力而不易滑脱损伤邻近组织,要求能用中指或(和)无名指作支点,有了支点,工作时手指才能感觉灵敏,动作才能精细准确.3.2口镜:左手用拇,食指和中指握持口镜柄距柄端1-2cm处,中指在口镜柄的前方,用左手无名指或手掌尺侧轻支在患者的左面颊部作为支点.口镜可以在口腔内前后左右移动和转动.医师从口镜内可以看清楚上颌牙齿的各个部位而保持头颈部的基本直立体位.要求用口镜作以下练习:a正确的握持和支点b用口镜的移动和转动,反射聚光看清仿头模口腔中上颌每一个牙齿的各面和上腭部,注意保持头颈部的基本直立姿势c用口镜牵拉颊部,保护舌部4在预成硬材料块上按下列要求切割制备一定洞形,练习制备一定形状的洞形. 4.1洞形的设计要求a预备一个长5mm,宽2mm,深2mm且两端为弧形的沟,要求线角清楚,底平,侧壁各面相移行.b预备一个长5mm,宽2mm,深2mm的盒状洞形,要求点线角清楚,底平壁直.c预备一个直径5mm,深2mm的半圆形洞,要求底平壁直,线角清楚.d预备一个边长5mm,深2mm的等边三角形洞,要求各线角清楚.e预备一个与a相似的沟,并使沟的一端达到预成材料的一个侧面上.f预备一个与b相似的沟,并使沟的一端达到预成材料的一个侧面上.g预备一个与e相似的沟,并在侧面上预备一个深3mm,长2mm的台阶.h预备一个与g相似的洞,俯视成鸠尾形,鸠尾膨大部宽3mm,峡部宽2mm,在侧面形成梯形,梯形的底边长3mm.注意鸠尾的峡部不应与台阶重叠.i在预成材料的弧形面上预备一个长5mm,宽2mm,深1.5mm的沟,沟的两端为弧形,沟底与表面的曲度相一致.j在预成材料的弧形面上预备一个长约5mm,宽2mm,深5mm的似肾形的沟,向下方弯曲,两端为弧形,沟底面曲度与表面保持一致.[操作步骤]1画轮廓线并将各种洞形的位置摆放设计好2备洞:用裂钻在轮廓线内钻洞,注意支点3扩展洞形:按设计好的洞形选用裂钻扩展,钻针方向垂直于表面,深浅要均匀一致.4修整洞形:将洞形修整成低平壁直,点线角清楚[注意事项]1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口腔综合实习台2不论是用哪种手机,都要求钻针停转时进入口腔,在钻针转动时出入牙齿.要求右手握持手机,左脚踩脚闸3用手机和钻针切割硬材料时,必须有支点[实验报告与评分]评定预成材料上制备洞形的过程与结果实验四窝洞的结构分类及石膏牙备洞(4学时)[目的和要求]1掌握窝沟定义,结构,各部分名称及常用的窝洞分类方法2在石膏牙上备洞,掌握G.V.Black各类洞形分类方法[实习用品]各类窝洞的标本,模型及挂图,不同牙位的放大数倍的石膏牙,雕刻刀,铅笔,刻度探针[实习内容]1学习窝洞定义,结构,各部名称,代表符号及牙位表示法2学习G.V.Black窝洞分类法3石膏牙备洞3.1洞形设计要求a I类洞形设计要点:底平,壁直的盒状洞形,点线角清楚,牙尖下方做倒凹形固位.窝洞应包括咬牙合面上的全部窝沟及裂隙(预防性扩展的原则),避开牙尖和嵴.洞缘角为直角,外形线要圆缓.bⅡ类洞设计要点:邻面洞形作合向略小于龈向的梯形.龈壁位于颈缘线上,与髓壁平行;颊舌侧壁洞缘位手自洁区,洞缘角接近直角.颊,舌轴襞略向中线聚合,轴壁与牙长轴平行.咬牙合面洞形为鸠尾形.邻面洞向咬牙合面扩展,包括窝沟在内形成鸠尾洞形的膨大部.在颊舌尖之间缩窄,形成鸠尾峡部,峡部宽度为颊舌牙尖间距的1/3-1/2.鸠尾峡部与轴髓线角不能重叠,轴髓线角应圆钝.邻面洞与咬合面洞内各点线角要求清楚.洞底应达釉牙本质界下0.5mm,洞深:合面前磨牙深 1.5-2.0mm,磨牙为 2.0-2.5mm;龈阶宽前磨牙0.8-1.0mm,磨牙为1.0-1.5mm.c Ⅲ类洞形设计要点:邻面洞形呈唇向略大于舌向的梯形.唇壁与唇面平行,切壁,龈壁略向舌侧聚拢,邻面轴壁与牙齿邻面平行.腭(舌)侧面洞形为鸠尾形,位于舌面窝内舌隆突上方,不过舌侧中线;鸠尾峡部位于边缘嵴内,宽度为邻面切龈向宽度的1/3.切壁不超过牙齿舌面的中1/3,龈壁不损伤舌隆突.龈壁,唇壁,切壁与邻面轴壁垂直,点,线角清楚.洞底应达釉牙本质界下0.5mm;洞深:邻面唇壁约宽1mm,舌面鸠尾深度约为1mm.d V类洞形设计要点:洞形为肾形,位于牙齿颊面或舌面的龈1/3处,切壁止于牙面颈1/3与中1/3交界处,龈壁近龈缘,近远中壁止于轴面角处,洞底(髓壁)为一弧形平面,其弧度与牙齿唇(颊)或舌面弧度一致,洞壁与洞底垂直,线角清楚.洞底应达釉牙本质界下0.5mm,洞深约1mm.[操作步骤]1根据洞形设计要求,在石膏牙上设计窝洞外形,并用铅笔画出窝洞的外形线2将石膏牙置于仿头模上.3使用低速手机,以平头裂钻在石膏牙上制备Ⅰ,Ⅱ,Ⅲ,Ⅳ,Ⅴ洞型.4检查并修整洞形:每完成一个洞形制备后,检查并修整窝洞使其达到以下要求:低平壁直点线角清楚.窝洞的外形线为圆缓曲线.窝洞在咬合面应包括所有的窝沟,在临面应达到自洁区,同时尽量保留牙尖,边缘嵴及斜嵴.临面洞的颊,舌侧洞缘角为直角,略向中线聚拢.鸠尾峡部的比例恰当,宽度为颊舌牙尖间距的1/3-1/2[注意事项]1.雕刻刀应在外形线内下刀,以免扩大洞形2选用合适的支点,用力方向与咬牙合面垂直3勿损伤洞缘的牙面[思考题]请叙述G.V Black窝洞分类法的临床意义[实习报告与评定]1评定对窝洞的类别,结构和各部名称的掌握2评定石膏牙备洞的结果实验五离体牙洞型制备(12学时)[目的和要求]。

二类洞的制备

二类洞的制备
3.完成实习报告。
实习用品
蜡形、离体牙模型、快手机、裂钻、倒 锥钻、铅笔
方法和步骤
Ⅱ类洞的制备:
一、邻面洞 1.设计洞型:
【外形】龈方大于牙合方的梯形盒状洞形
2.邻面制备 (1)在牙合面边缘中份内侧进钻(建议使用裂钻),
保持车针方向与邻面外形一致,向龈方钻入到龈缘 以上,保持深度(0.8-1.0;1.0mm-1.5mm)向颊 舌向扩展,使轴壁与邻面外形一致;颊舌侧壁与釉 柱方向一致(略向外展),达到自洁区(即接触点 以外)
Ⅱ类洞的制备
林牧
目的和要求
掌握Ⅱ类洞的定义、结构、形态制备 原则
掌握窝洞设计修改的原则
根据G.V.Black分类
Ⅱ类洞:发生在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备的窝
洞。包括磨牙和前磨牙的邻面洞,邻牙合面 洞,邻颊面洞,邻舌面洞和邻牙合邻洞。

龋坏
Ⅱ类洞
择形态完整的后牙,在离体牙模型上预备 Ⅱ类洞模型。
3.修整洞型
二、牙合面洞的制备 1.设计洞型: 【外形】鸠尾 2.牙合面制备 (1)从邻面釉牙本质界下约0.5mm(1.5-2.0或2.0-
2.5mm)先向中央窝拉条沟,然后从中央窝处向颊舌向扩 展,形成鸠尾。(鸠尾膨大部分应在中央窝,包括中央窝)
(2)鸠尾峡位于颊舌两尖之间,其宽度为 a邻面牙合方宽度的1/3-1/2 b 磨牙颊舌径1/4-1/3 c 双尖牙颊舌尖宽度的1/3-1/2
鸠尾峡位于轴髓线角的中线侧,牙合面洞底的牙合方
(3)牙合方鸠尾与邻面洞对应比例为1:1.
3. 修整洞型
Ⅱ类洞邻面和牙合面各有哪些固位形和抗力形?
Ⅱ类洞蜡形
作业:
完成试验报告:包括目的、内容、器械、步骤以及 绘制Ⅱ类洞形态。

类洞制备实验报告

类洞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G.V.Black类洞形的特点及制备原则。

2. 学习盒状洞形的构成及其制备方法。

3. 熟悉I类洞的固位形和抗力形的设计。

4. 提高口腔修复技术在实际操作中的精确度和效率。

二、实验原理G.V.Black类洞形是口腔修复中常见的一种洞形,其设计原则是保证修复体的稳定性和牙体组织的健康。

类洞制备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去除龋坏组织:彻底清除牙体表面的龋坏组织,确保洞壁光滑、无毛刺。

2. 保证洞形深度:洞底应达到牙本质下0.5-1.0mm,以确保修复材料的粘接强度。

3. 设计合理的洞形:根据牙体解剖结构和修复要求,设计合适的洞形,包括洞的深度、宽度、长度和角度。

4. 确保固位形和抗力形:洞形的设计应保证修复体的稳定性和抗力性。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石膏模型、离体牙、铅笔、雕刻刀、小尺、探针、砂纸等。

2. 实验设备:口腔综合实习台、显微镜、牙科钻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石膏模型:将石膏模型固定在口腔综合实习台上,确保模型稳定。

2. 选择离体牙:选取形态完整的离体牙作为实验材料,用探针检查牙体表面,确认无龋坏组织。

3. 去除龋坏组织:使用牙科钻头去除牙体表面的龋坏组织,直至达到牙本质下0.5-1.0mm。

4. 设计洞形:根据G.V.Black类洞形的设计原则,使用铅笔在牙体表面画出洞形轮廓。

5. 雕刻洞形:使用雕刻刀按照设计轮廓雕刻洞形,确保洞壁光滑、无毛刺。

6. 检查洞形:使用探针检查洞形深度、宽度和角度,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7. 打磨洞形:使用砂纸对洞形进行打磨,使洞壁更加光滑。

8. 清洁模型:将实验完成的石膏模型清洁干净,以便后续观察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制备了符合G.V.Black类洞形要求的洞形。

实验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原则:1. 去除龋坏组织:彻底清除牙体表面的龋坏组织,确保洞壁光滑、无毛刺。

2. 保证洞形深度:洞底达到牙本质下0.5-1.0mm,确保修复材料的粘接强度。

乳牙二类洞制备要点

乳牙二类洞制备要点

乳牙二类洞制备要点1. 简介乳牙二类洞制备是一种针对乳牙的牙髓治疗技术。

乳牙在儿童的口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在保护乳牙免受损伤和疾病的同时,也要及时治疗乳牙出现的问题。

二类洞制备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二类洞制备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2. 二类洞的定义二类洞是指乳牙发生龋齿病变后所形成的洞,通常为牙冠面或背侧的窝洞形态。

二类洞通常需要通过制备来清除病变组织,并进行保护性充填或修复。

3. 二类洞制备要点3.1 适应症评估在决定进行二类洞制备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适应症评估。

对于有明显龋齿病变、牙髓受损或有活动性龋齿的乳牙,二类洞制备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3.2 患牙检查在进行二类洞制备之前,需要对患牙进行全面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龋齿病变的位置、程度以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等。

3.3 局麻与阻滞在进行二类洞制备之前,需要给患牙和周围组织进行局部麻醉。

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局麻和阻滞,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患牙位置和患者的年龄和接受能力来决定。

3.4 牙冠制备制备二类洞之前,需要对牙冠进行制备。

制备的目的是为了清除龋齿病变组织,并为后续的充填或修复提供一个合适的基础。

制备的深度和形状需要根据龋齿病变的程度和位置来确定,一般需要保留足够的牙体组织来支持后续的充填或修复材料。

3.5 牙髓处理制备牙冠后,需要对牙髓进行处理。

处理的方式包括牙髓刮除、洗净、消毒和保护。

牙髓刮除是为了清除感染的牙髓组织,洗净是为了清除残留的碎片,消毒是为了杀灭残留的病菌,保护是为了防止再次感染。

3.6 填充或修复在对牙齿进行充填或修复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充填材料可以选择临时性或永久性材料,具体选择需要根据患牙的情况和患者的需求来决定。

填充或修复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评估,确保充填或修复的质量和效果。

3.7 后续护理二类洞制备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后续护理。

患者需要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洗牙和检查,以预防二类洞的复发和相关的口腔疾病。

离体下颌第一双尖牙II类洞,V类洞制备

离体下颌第一双尖牙II类洞,V类洞制备
速手机扩展时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层层加深, 间断切割,以水冷却。 ▪ 4。避免切割过多牙体组织。
操作步骤
▪ 1.扩大洞口。 ▪ 2.去腐。 ▪ 3.外形制备。 ▪ 4.抗力形制备。 ▪ 5.固位形制备。 ▪ 6.窝洞清理修整。
下颌第一前磨牙解剖要点
远中
远中邻面
前磨牙中体积最小,颊舌尖高度差别最大。 颊面:颊面向舌面倾斜显著,颊尖高锐,偏向近中,颊 轴嵴在颈1/3明显增大,外形高点亦位于颈1/3。 邻面:近远中接触点靠合缘偏颊侧。
▪ 合面:卵圆形,颊尖很大舌尖很小,牙尖偏近中,颊尖舌 尖之间有横嵴相连,将合面分为较小的近中窝及较大的远 中窝充填体 的作用,防止充填体受水平 分力作用向邻方移位。
▪ 鸠尾固位:一种机械榫固位,多用于双面洞。如后
牙邻合面洞在合面作鸠尾,前牙邻面洞在舌面作鸠尾。 外形似斑鸠的尾部,由鸠尾峡和膨大的尾部组成,借 助于峡部的扣锁作用防止充填体从与洞底呈水平方向 的脱位。
▪ 侧壁。 ▪ 倒凹。 ▪ 鸠尾。 ▪ 梯形。
固位形
II类洞的特点
▪ 先预备邻面洞,再根 据邻面洞的大小预备 合面洞。
▪ 邻面洞组成。
邻面洞深应为1~1.5mm; 颊、舌和龈壁的釉质壁部分应顺釉柱方向,略向外敞开(注意与短斜
面的区别) 在颊、舌和(或)龈壁与轴壁相交的线角处作固位沟。防止邻面部分在水
▪ 舌面:舌面短小,仅及颊面的二分之一。
近中
舌面
II类洞概念
▪ 为后牙邻面龋损所制备成的窝洞。
▪ 包括磨牙和前磨牙的邻面洞、邻舌洞、邻颊洞、邻 合洞、邻合邻洞。
V类洞概念
▪ 所有牙齿颊(舌) 面颈1/3龋损所制 备窝洞。
抗力形
▪ 洞深。 ▪ 盒状洞形。 ▪ 阶梯。 ▪ 外形线圆缓。 ▪ 去除薄壁弱尖。 ▪ 去除无机釉。

牙体-二类洞预备-规培结业用

牙体-二类洞预备-规培结业用

后牙标准Ⅱ类洞预备
刘雪
2019.4.15
鸠尾
•后牙标准Ⅱ类洞其实就是为邻面洞做鸠尾固位形。

•鸠尾的大小应该与邻面缺损大小相匹配。

•鸠尾峡的宽度为:后牙---所在牙颊舌尖间距的1/4-1/3•前牙---邻面洞舌方宽度的1/3-1/2•鸠尾峡位于轴髓线角的内侧,合面洞底的合方。

参考牙体牙髓病学第四版
位置要求
邻面洞形梯形
轴壁直,顺应邻面外形
龈壁平,宽度1-1.5mm
轴髓线角圆钝
点线角清晰圆钝
参考北大八年制实验课课件
细节要求
位置要求
鸠尾膨大部分和下部的比例为2:1-3:2,膨大部小于尾部邻面梯形向咬合面聚拢,即口小底大
邻面颊舌洞缘位于外展隙轴角内,接触区外0.5-1mm
邻面龈缘位于接触区下方0.5-1mm,未损及牙周组织
参考北大八年制实验课课件
•体位
1)患者仰卧位,
2)上牙列咬合面与地面成90度角3)下牙列咬合面与地面成0-45度角4)与术者视线距离为20-30厘米5)医师活动范围7-12点
•术式
1)使用口镜反光或者牵拉
2)握笔式握持器械,无名指作为支点3)点磨,水冷却充分
4)先制备邻面,再制备咬合面和修整洞形•邻牙保护,无邻牙损伤
•合面鸠尾的具体制备方法
1)自邻面向合面中央窝扩展,一次到达深度,侧方扩展
2)深度:釉牙本质界下0.2-0.5mm(前磨牙约1.5-2.0mm深;磨牙约2.0-2.5mm深)
3)避免将鸠尾峡部磨得过宽
愿我们一起成为更好地自己!。

《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 Ⅰ前言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

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口腔内科专业课的过程中,通过实验课的学习验证理论,从而使学到的知识更为巩固;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得到比较全面的口腔内科学基本操作技术的训练。

掌握窝洞的制备原则,掌握牙髓治疗的方法及基本技术的具体操作程序,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68学时。

四使用教材:《口腔内科学实验教程》自编教材:口腔内科学教研室,欧忠辉主编。

Ⅱ正文实验一龋病损害及洞形结构的认识、石膏牙I、V类洞的制备一教学目的在认识龋病损害的基础上掌握窝洞的分类,学会制备石膏牙I、V类洞。

二教学要求(一)理解龋病损害的特征、好发部位及龋病深度的划分。

(二)掌握窝洞定义、结构、命名及分类。

(三)了解I、V类洞形特点及制洞原则,以及I、V类洞的外形设计,倒凹固位形的部位,洞底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一)龋病的认识(二)石膏牙I类洞的制备(三)石膏牙V类洞的制备实验二石膏牙Ⅱ、Ⅲ类洞的制备一教学目的在认识Ⅱ、Ⅲ类洞定义的基础上,学会制备石膏牙Ⅱ、Ⅲ类洞形。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Ⅱ、Ⅲ类洞形特点及制洞原则。

(二)掌握邻面洞龈壁、轴壁、髓壁的制备方法。

(三)掌握Ⅱ类洞邻面洞以及Ⅲ类洞舌面洞的洞形设计。

三教学内容(一)洞形复习(二)石膏牙Ⅱ类洞的制备(三)石膏牙Ⅲ类洞的制备实验三离体下颌磨牙I、V类洞形制备离体上颌磨牙Ⅱ类洞的制备一教学目的在离体下颌磨牙上制备Ⅰ类洞、Ⅴ类洞,学会使用牙科用钻针,掌握离体上颌磨牙Ⅱ类的制备。

石膏牙备洞1

石膏牙备洞1
(1) 洞深:釉牙本质界下 0.2-0.5mm, 牙合面洞:1.5 -2mm。 邻面洞:1-1.5mm即可。 (2)盒状洞形 (3) 阶梯结构 (4)窝洞的外形 (5)去除无基釉避免形成无基釉 (6)薄壁弱尖的处理
32
33
34
固位形:固位形(retention form) (1)侧壁固位: (2)倒凹固位( undercut) (3)鸠尾固位( dovetail) (4)梯形固位
切端为I(incisive Surface.) 颊侧为B(buccal S.) 舌侧为L(lingual S.) 牙合面为O (occlusal S.) 唇侧为La(1abial S.) 近中面为M(medial S.) 远中面为D(distal S.)等。 符号应按习惯的排列顺序书写,如近中咬合面写为MO, 不写为OM,其它如DO,BO,MOD,BOD等均为习惯 写法。符号记在牙位的右上方,如右上第一磨牙近中牙合 面洞记为 6MO
38
[注意事项]
1.雕刻刀应在外形线内下刀,以免扩大洞形。 2.选用合适的支点,用力方向与咬牙合面垂直。 3.勿损伤洞缘的牙面。
3
[实习用品] 各类窝洞的标本、模型,不同牙
位的放大3倍的石膏牙、雕刻刀、铅 笔、刻度探针。
4
[方法和步骤] 1.学习窝洞定义、结构、各部名称、代表符号及牙位表 示法 (1)窝洞定义:牙齿龋洞去净龋坏组织,经手术制备的 具有特定形状的洞。要求填入充填材料后,充填材料及 牙齿均能承担正常咀嚼压力,不折断、不脱落。
Ⅳ类洞
19
Ⅴ 类洞:所有牙的颊(唇)舌面颈1/3处 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包括前牙和后牙颊舌面的颈1/3洞。
Ⅴ类洞
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离体牙二类洞的制备实验报告

离体牙二类洞的制备实验报告

离体牙二类洞的制备实验报告石膏牙二类洞的制备实验报告牙列石膏模型灌注一、原材料石膏:精确模型石膏。

水:常温、清洁二、设备与工具电子秤、量筒、振荡器、石膏碗、石膏调刀、牙科探针。

三、环境要求温度、湿度。

四、操作过程及要求 1.印模检验: 1)与托盘是否结合严密,托盘有无压迫软组织。

2)印模表面是否清晰,有无模糊不清现象。

3)边缘线是否清晰,有无模糊不清现象。

4)印模整体是否有无变形。

2.印模材料形态修整: 1)去除印模材料多余及非工作区不利部分。

2)去除印模材料表面多余的水分及杂质。

3.印模材料的要求 1)普通印模材料放置10分钟立即灌注石膏。

2)硅胶印模材料放置30分钟以上再灌注石膏。

4.石膏材料严格按照说明书方法使用: 1)水分比例,厂家提供。

电子秤,量筒称量。

2)搅拌时间,操作时间,厂家提供。

5.工作区进行确认,进行重点灌注,印模灌注石膏完整。

6.灌注石膏完成,摆放区域、支持点不应影响印模材料形变。

7.灌注石膏的硬固时间,严格执行厂家提供,冬季略久些。

8.取出应顺应模型角度,不可暴力取出。

9.石膏模型检验: 1)石膏模型灌注是否完整。

2)石膏模型表面是否清晰,有无模糊现象。

3)石膏模型边缘线是否清晰,有无模糊现象。

4)是否与口腔内一致,无变形。

10.石膏模型修整形态,去除石膏模型多余部分,咬合是否与口内一致。

五、注意事项 1.稠度适中,应符合灌注的流动性。

2.调拌时间不可过久,一分钟以内。

3.不可反复加水,一次加到量。

4.操作时间要符合石膏厂家。

实一开髓法目的 1.通过离体牙实掌握开髓法的步骤,开随口的部位、方向,如何使用器械等,在基本技能方面达到一定水平,为牙髓治疗的临床操作打下基础。

2进一步熟悉髓腔的解剖形态.从而为预备窝洞时如何判断窝洞与牙髓的距离,为预备窝洞时进行护髓打下基础。

器材: 1.标本、模型、挂图等同实一。

2.包括离体牙的仿头模,电机、机夫、牙钻、石尖、检查用器械、气枪等。

二类洞的制备方法和制备要求

二类洞的制备方法和制备要求

二类洞的制备方法和制备要求二类洞的制备是牙体修复的重要步骤,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用小裂钻从牙合面近远中点隙处进入,钻到釉牙本质界下~处,然后向近远中边缘嵴扩展,磨去边缘嵴。

2. 用小裂钻从牙合面近(远)中,钻针对准邻面牙本质界稍偏牙本质层往龈端钻磨,钻磨到牙颈线以上1mm处,使钻针与牙长轴平行,再向颊、舌方向钻磨扩展至自洁区。

3. 使颊、舌壁末端与龈壁成直角,轴髓壁与髓壁相交成直角,形成一个阶梯形,在相交之线角上作成斜面,磨牙龈壁的宽度在,双尖牙在1mm。

4. 用倒锥钻或裂钻,沿牙合面原有洞的深度,向牙合面沟钻磨形成鸠尾形。

5. 用裂钻除去无基釉,修整洞形,用倒锥钻在牙合面洞底做潜凹,完成Ⅱ类洞的制备。

制备二类洞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去除龋坏组织:龋坏组织含有很多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是使牙髓组织感染的来源和刺激物,它可引起牙体组织继续破坏,甚至引起牙髓疾病。

为了终止龋病过程,避免引起牙髓疾病;并且使修复体能够紧贴洞壁,防止继发龋的发生,一般说来必须去净龋坏组织。

2. 保护牙髓组织:备洞过程中所产生的热刺激和龋坏牙本质内的感染物均可导致对牙髓的不良刺激,应注意加以避免。

同时应熟悉牙体的解剖结构,避免意外穿髓。

3. 尽量保留健康牙体组织:保存健康牙体组织使剩余的牙体组织有足够强度,以承担咀嚼功能,对修复材料的固位来说也很重要。

要求对洞形作最小程度的扩展;窝洞的龈缘只扩展到健康牙体组织,应尽量位于牙龈缘的牙合方;尽量不作预防性扩展。

4. 为达到良好的抗力形,窝洞应制备成:底平、壁直、线角清楚;洞缘线圆滑连续;去除无基釉;有一定洞深,窝洞底一般在牙本质内~ mm。

5. 为达到良好固位形应制备成:底平、壁直以利产生侧壁固位;对于较浅窝洞,应制做倒凹;复面洞应制成鸠尾,鸠尾峡部宽度应为鸠尾的1/3~2/3。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离体下颌第一双尖牙II类洞,V类洞制备

离体下颌第一双尖牙II类洞,V类洞制备
离体下颌第一双尖牙Ⅱ、Ⅴ类 洞制备
付中森
目的和要求
▪ 通过在离体牙上预备洞形,掌握II类洞和V 类洞制备原则及方法。
▪ 练习口腔医师的体位、术式、支点及器械 的使用。
实验用品
▪ 离体牙:下颌第一双尖牙。 ▪ 钻针:高速裂钻,倒锥钻。 ▪ 高低速手机。 ▪ 探针。
知识要点回顾
▪ 下颌第一前磨牙解剖要点。 ▪ II类洞及V类洞概念。 ▪ 抗力形与固位形。 ▪ II类洞及V类洞的洞形要点。
▪ 侧壁。 ▪ 倒凹。 ▪ 鸠尾。 ▪ 梯形。
固位形
II类洞的特点
▪ 先预备邻面洞,再根 据邻面洞的大小预备 合面洞。
▪ 邻面洞组成。
邻面洞深应为1~1.5mm; 颊、舌和龈壁的釉质壁部分应顺釉柱方向,略向外敞开(注意与短斜
面的区别) 在颊、舌和(或)龈壁与轴壁相交的线角处作固位沟。防止邻面部分在水
V类洞特点
▪ 洞形为肾形。 ▪ 位于牙齿颊面或舌
面的龈三分之一处。 ▪ 切壁止于牙面颈1/3
与中1/3交界处,龈 壁近龈缘。 ▪ 近远中壁止于轴面 角处。
▪ 洞底为一弧形平面,其弧度与牙齿颊面或舌面弧度 一致。
▪ 洞壁与洞底垂直,线角清楚,近远中侧壁向洞口微 张。
▪ 洞底应达釉牙本质界下0.5mm,洞深约1.5mm。
▪ 舌面:舌面短小,仅及颊面的二分之一。
近中
舌面
II类洞概念
▪ 为后牙邻面龋损所制备成的窝洞。
▪ 包括磨牙和前磨牙的邻面洞、邻舌洞、邻颊洞、邻 合洞、邻合邻洞。
V类洞概念
▪ 所有牙齿颊(舌) 面颈1/3龋损所制 备窝洞。
抗力形
▪ 洞深。 ▪ 盒状洞形。 ▪ 阶梯。 ▪ 外形线圆缓。 ▪ 去除薄壁弱尖。 ▪ 去除无机釉。

石膏牙、离体牙Ⅱ 类洞形预备PPT课件

石膏牙、离体牙Ⅱ 类洞形预备PPT课件
2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方法和步骤] 复习上颌第一磨牙的外形特征。
3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Ⅱ类洞的制备
Ⅱ类洞的定义 Ⅱ类洞的预备要点:根据病变范围预备成单面洞/双面洞。 如累及接触区,则制备成双面洞(邻合面洞)。
4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Ⅱ类洞的制备
邻合面洞:先预备邻面洞部分, 再根据邻面洞大小制备合面洞。 邻面洞部分:
17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若牙的近、远中邻面都发生龋损,且累及接触区, 在前磨牙一般应预备成邻拾邻复杂洞,两个邻面部分 借骀面部分连为一体,起到相互固位的作用。 在磨牙,如龋坏范围大,可预备成邻殆邻洞,但如龋 坏范围小,特别是上磨牙,可分别预备两个邻抬洞, 以保留斜嵴。
18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后牙邻面牙颈部龋损,未累及接触区,作单面洞有困难时, 可从颊或舌方进入,预备成邻颊洞或邻舌洞,在颊或舌面 作鸠尾,预备原则与邻骀洞相同。如龋损范围小,则不必 向颊面或舌面扩展作鸠尾,只需在拾轴线角和龈轴线角作 固位沟即可。此部分的窝洞不承受咀嚼压力,主要考虑固 位形,防止充填体向颊(舌)侧和近(远)中方向移位。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合面洞形为鸠尾形邻面洞向咬合面扩展包括窝沟在内形成鸠尾洞形的膨大部分在颊舌尖之间缩窄形成鸠尾峡部峡部宽度为颊舌牙尖间距离的1413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石膏牙、离体牙Ⅱ 类洞形预备
1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目的和要求] 掌握G.V.BlackⅡ类洞形的特点及制备原则; 掌握龈壁、轴壁、髓壁及邻面的形成。 [实验内容] 在石膏制上颌第一磨牙、离体磨牙制备标准Ⅱ 类洞形。
20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21
19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单面洞:后牙邻面龋损在相邻牙缺失时,或龋接近牙颈部 且不承受咀嚼压力,主要预备固位形,预备成盒状洞 形,洞底与邻面弧度一致,略呈突面,这样既保护了牙髓, 又使洞深一致。在拾轴线角和(或)龈轴线角作固位沟或倒 凹,以加强固位。此类单面洞的预备在近中面较容易,而 远中面较困难。

石膏牙制备实验报告

石膏牙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石膏牙的制作流程及技巧。

2. 熟悉石膏牙模型的制备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验器材1. 石膏粉2. 水杯3. 模具4. 石膏牙模型5. 离体牙6. 钳子7. 刀片8. 砂纸9. 水平尺10. 纸巾11. 实验台三、实验步骤1. 模具准备(1)将模具清洗干净,确保无杂质和污垢。

(2)将模具放置在实验台上,确保平稳。

2. 石膏制备(1)根据石膏粉和水的比例,准确称量石膏粉和水的重量。

(2)将称量好的石膏粉放入水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3)待石膏粉充分吸水后,再次搅拌均匀,确保石膏浆体均匀。

3. 模型灌注(1)将调制好的石膏浆体倒入模具中,确保模具中石膏浆体均匀分布。

(2)轻轻震动模具,使石膏浆体中的气泡排出。

(3)等待石膏浆体凝固,一般需要20-30分钟。

4. 石膏牙模型制作(1)用钳子将石膏牙模型从模具中取出,确保模型完整。

(2)用刀片轻轻去除石膏牙模型表面的多余石膏。

(3)用砂纸对石膏牙模型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

5. 石膏牙模型检查(1)将石膏牙模型放置在水平尺上,检查模型是否平整。

(2)观察石膏牙模型表面是否有裂纹、气泡等缺陷。

6. 实验总结(1)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成功制备了石膏牙模型,模型表面光滑,无裂纹、气泡等缺陷,符合实验要求。

2. 实验分析(1)在石膏制备过程中,石膏粉和水的比例要准确,确保石膏浆体均匀。

(2)在模型灌注过程中,要保证石膏浆体均匀分布,避免气泡产生。

(3)在石膏牙模型制作过程中,要轻柔操作,避免损坏模型。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石膏牙制备实验,我们掌握了石膏牙的制作流程及技巧,熟悉了石膏牙模型的制备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重细节,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成功。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实验提供了改进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4
32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磨牙双面洞
其他Ⅰ类洞形
面窝沟龋与颊(腭)面沟裂龋相连 颊(腭)面龋损较大, 面边缘嵴脆弱 颊(腭)面制成梯形,面制成鸠尾形
10:14
33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其他Ⅰ类洞形
上前牙腭面洞
圆三角形
洞深1~1.5mm洞底平行舌面源自侧壁垂直洞底10:14
34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10:14
21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裂钻(fissure burs):
钻针工作端平头圆柱状或尖 头锥柱状。裂钻可用于开扩 和加深洞形。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球钻(round burs):
工作端为有多刃缘的球体, 用于去除龋坏牙本质,揭 髓顶和备倒凹固位型。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倒锥钻(inverted burs):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Ⅵ类洞:发生在前牙切 嵴和后牙牙尖等自洁区的 龋损所备成的窝洞。此类 洞多见于有发育缺陷的牙。 Ⅶ类洞:所有牙的牙颈 部处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窝洞的命名:窝洞的名称以其所在的牙面命名。 面洞、颊面洞、近中邻面洞………. (请熟 记各牙面英文字母表达方式!!!)。 切缘incisal 唇面labial 颊面buccal 舌面lingual 腭面palatal I La B L P 面 occlusal 近中面 mesial 远中面 distal 唇颊面 facial O M D F
10:14
17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执笔式
支点:无名指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离体前磨牙面制备Ⅰ类洞
Ⅰ类洞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器械
口镜、探针、镊子
机头 快机:涡轮机 慢机
10:14
20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车针
快车针、慢车针
形状:裂钻(558,701) ,球钻(2,4号),倒锥钻 材质:钢钻针,碳钨钢针,金刚砂钻针 功能:切割钻、磨光钻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窝洞的结构
髓壁
洞缘
颊壁 轴髓线角 轴壁
龈壁
舌轴龈点角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石膏牙、离体牙 Ⅰ类洞形预备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目的和要求] 1. 掌握G.V.BlackⅠ类洞形的特点及制备原则;
2. 掌握盒状洞形的构成及其制备方法;
3. 掌握I类洞的固位形和抗力形的设计。 [实验内容] 在石膏制下颌第一磨牙、离体上颌前磨牙面 雕刻制备标准Ⅰ类洞形。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石膏牙、离体牙Ⅰ类洞形制备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窝洞制备
窝洞的定义:
窝洞是指用牙体外科手术的方法将龋坏组织 去净,并按要求制备成一定形状的洞形。 窝洞用以容纳和支持修复材料,达到恢复 牙齿外形和咀嚼功能的目的。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窝洞的分类:
G.V.Black分类: 1908年Black根据龋洞发 生的部位将龋洞分为5类,因龋损部位是决 定洞形设计的主要因素,故以此龋洞分类 为基础,将预备出的相应窝洞亦分为5类, 为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窝洞分类法。 按窝洞涉及的牙面数分类:根据窝洞涉及 的牙面数将窝洞分为:单面洞、双面洞、 复杂洞。
作业
1.Ⅰ类洞形的制备要点是什么? 2. 如何才能准确而有效地、产热少地磨除牙体组织?
3.Ⅰ类洞形是包括哪些部分的洞形?
4.本次实验课所制备的Ⅰ类洞的抗力形和固位形有 哪些?
10:14
35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Ⅲ类洞:为前牙邻 面未累及切角 的龋损
所备成的 窝洞 . 包括 切 牙和尖牙的邻面洞、邻 舌面洞和邻唇面洞。
Ⅳ类洞:为前牙邻 面累及切角 的龋损所
备成的窝洞。包括切牙 和尖牙的邻切洞。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Ⅴ类洞:所有牙的颊(唇)舌 面颈1/3处的龋损所备成的窝 洞。包括前牙和后牙颊舌面的 颈1/3处洞。
工作端为倒锥形,钻侧及钻端均 有刃缘。用于修整洞底,制备倒 凹和扩展洞形(Ⅴ类洞)。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金刚砂钻针(diamond drills):
由金属原材、不同大小的颗粒的金刚 砂和金属基质组成。形态也可有上述 各类型。对牙齿呈点状磨削,用于切 割牙体、预备或磨光。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器械的握持、支点的掌握
钝,牙尖下方的洞底侧壁牙本质上做倒凹固位形固位。
10:14
15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复习下颌第一磨牙的外形特征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石膏牙面雕刻Ⅰ类洞
在石膏牙上设计窝洞外形,用红蓝铅笔标出。窝洞应包括咬合面 上的全部窝沟裂隙(预防性扩展的原则),避开牙尖和嵴。外形 线要圆缓。画好后请老师看一下! 在外形线内0.5-1.0毫米处,用雕刻刀平行于牙长轴形成洞侧壁,要 求有支点,准确按外形成形。 制备与侧壁垂直的洞底,深约5.0毫米。 修整洞形,使之呈现底平、壁直、侧壁相互平行的标准盒状洞形。 可在牙尖下的侧壁线角处作出倒凹。 在整个雕刻过程中,要求石膏牙的咬合面朝上,平放于实习台上, 以执笔式持雕刻刀。
器械的握持:执笔式
支点: 无名指。在口内置于邻近硬组织上。石膏 牙操作时置于牙上,离体牙操作时置于左手。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在离体上颌前磨牙上制备标准Ⅰ类洞形
设计洞形:用铅笔沿上颌前 磨牙的窝沟画出设计洞形 (要求包括全部窝沟在内)。
开扩洞口:用锋利的裂钻或 柱形金刚砂钻从中央窝处钻 入牙体组织,达到釉牙本质 界下0.2-0.5毫米(洞深约 1 .5 毫米)。由于牙本质和 牙釉质的硬度不同,故钻针 进入牙本质内时,术者手指 可感觉阻力减少,且磨下的 牙本质粉末也明显增多。
10:14 29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车针与面垂直,洞底与面平行
10:14 30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其他Ⅰ类洞形
上颌后牙面窝沟单面洞
两个龋洞范围小,分别备洞,尽量保留斜嵴或横 嵴。
10:14
31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其他Ⅰ类洞形
磨牙颊(腭)面单面洞
不承受咀嚼压力,位于自洁区 范围小,制成单面洞 洞口略小于洞底不作预防性扩 展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Ⅰ类洞:为发生在所有牙面发育点隙裂沟的
龋损所备成的窝洞。包括磨牙和前磨牙的面洞、
上前牙腭面洞、下磨牙颊面 2/3的颊面洞和颊 面洞、上磨牙腭面 2/3的腭面洞和腭面洞。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Ⅱ类洞:为发生于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备的窝洞。
包括磨牙和前磨牙的邻面洞、邻面洞、邻颊面 洞、邻舌面洞和邻邻洞。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Ⅰ类洞模型 石膏模型
实验器材
窝洞制备的离体牙标本
口腔综合实习台 石膏制下颌第一磨牙 离体前磨牙 铅笔,雕刻刀,小尺,各型钻针,探针。
10:14
14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面Ⅰ类洞洞形的特点
底平壁直,外形圆缓,有一定深度的盒装洞型。窝 洞外形应包括咬合面上的全部窝沟裂隙,避开牙尖和 嵴。深度达釉牙本质界下0.2-0.5mm。点线角清楚而圆
右上颌第一磨牙面洞
6O
左下第二前磨牙近中邻面洞 左下第二前磨牙近远中邻面洞
5MO
5 MOD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洞壁:
窝洞的结构
侧壁:与牙面垂直的洞壁。以所在牙面命名(颊壁、龈壁) 髓壁:与洞侧壁垂直,位于洞底覆盖牙髓。 洞角:洞壁相交形成洞角。洞角以构成它的各壁联合命名 线角:两壁相交构成(颊髓线角、轴髓线角) 点角:三壁相交构成(舌轴龈点角) 洞缘:窝洞侧壁与牙面相交构成洞的边缘。是由洞侧壁与牙面 相交形成的线角,即洞缘角或洞面角。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扩展洞形:钻入釉牙本质 界后,扩展至所设计的外 形。扩展时注意只向侧方 加压,不向深部加压,以 免加深窝洞。用低速手机 扩展时要一次到达深度, 不可层层加深,以免产热 过多刺激牙髓组织。术中 应保持钻针长轴垂直于洞 底,采用点磨法,即钻针 钻磨时向面方向提拉。
修整洞形:盒状洞型。可 用小球钻在牙尖下面的侧 壁线角处形成倒凹。
10:14 28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
注意事项
雕刻刀和手机的握持方法—执笔式。 要有支点,无名指,支点要稳。 牙本质必须用慢速手机备洞,训练支点、手感。 注意“点磨”。 转针转动中出入牙齿,转针停转后进出口腔。 用低速手机扩展时要一次到达深度,不可层层加 深,以免产热过多刺激牙髓组织。用高速手机扩 展时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层层加深,以使水流能喷 至钻针尖端。 爱惜离体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