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马嘉蓉沈阳师范大学摘要:本文我们将讨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我们在中国现实中实际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要通过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是一场不小的挑战,我们要利用以往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推动已有经典理论和符合中国国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尽力使得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能够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基本价值观相互融合,并更接地气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与基本国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是以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发展和扎根的契机,作为基本原则与行动指南,并形成了适应于中国社会的一些系统的理论。
首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层面他们不仅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存在在这些矛盾的解决过程中。
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基础,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的作用,才能真正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我们的行动的纲领。
使得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能够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基本价值观相互融合,并更接地气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先从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开始解决与调和,以期完成对于整个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的改造和提升。
马克思主义原理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是终极的力量,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
在1999年,为了庆祝新千年,英国的一家广播电台BBC 在全球范围内做了一个广泛的民意调查,这项通过互联网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一万名位为人类文化与思想做过贡献的,以及对人类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中,哲学家马克思在最后的选择中排名第一。
在选择马克思的网民中,很大比例上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网民,但是他们却选择了社会主义的思想启蒙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来没有哪种思想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在促进人类精神文化不断地进步与探索。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在当前形势下,要坚决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保障人民生活基本要求。
要充分认识和了解无产阶级思想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一直是目前理论研究的重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比过去有利更开阔的视野。
随着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以及三个代表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成果,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中国的理论界掀起了高潮。
并引导我们走出理论的误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模式在当前的形势下,中国需要变革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而在变革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让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模式就是指按照中国的特点去适应它,也就是把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起来,这方面产生的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 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理论和建设的实践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的第一个质地飞跃就是毛泽东思想地诞生。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并坚信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也走了弯路,遭受过挫折。
而毛泽东则领导大家走上依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并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
中国革命的实践告诉我们,如果盲目地依照马克思主义,革命不可能取得成功。
毛泽东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不仅在指导武装斗争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依靠毛泽东思想,中国开始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工业国,为日后的改革开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3-4页,7-8页)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毛泽东思想的概念。
13页简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5-19页)(论述)毛泽东思想概念有三层:1、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
这些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主要内容: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本身的建设)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a、把对人民内部的民主和对反动派的专政互相结合起来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关于人民内部要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在科学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经济工作上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实质是实事求是,要义是创新,主题是发展。
我们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始终不渝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涵,对于我们从整体性上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不断推动党的指导理论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对待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态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相统一,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根植于中国社会、中国实践、中国文化的土壤,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和主题: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
“中国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目标,它包含双重的含义或两大阶段的任务。
一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通过社会革命扫除中国发展的根本性制度障碍,解决中国发展的根本性制度安排和道路选择问题。
二是民族振兴、社会发展。
通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两大阶段的任务,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个历史进程所围绕的主题。
社会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
发展的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取向,是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从实质上说,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人类社会解放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功能就在于指导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也就是应用马克思主义来观察、解决中国发展问题和形成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的历史进程关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最先是由邓小平概括的。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它是一个不断选择的动态的历史过程。
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将近九十年的历史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可以划分为两次大的飞跃过程,分别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明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探究其经验和启示,对今后更好的坚持马克思主义道路,发扬两大理论系统的优越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启示(一)20世纪20年代——20世纪70年代,理论的下降过程,同时也是理论上升过程的开端,最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共产党从一成立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科学真理,显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将这些普遍真理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却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等都曾经提出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
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而言,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
其杰出的代表就是毛泽东。
在经过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及后来的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必须要走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
因此,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他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据以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的应用它。
”[ 中国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一册, 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 , P658—659 转摘自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 P1 —2.]随后,毛泽东在战火中继续在理论上系统的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分析和批判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并及时吸取抗日战争的新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特别是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的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呢?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1页)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由此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8页)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
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力量源泉。
其次,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怎样学习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重大的基本问题上,大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一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条主义态度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当作语录,当作《圣经》,开口闭口“拿本本来”。
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要求的理解和体会
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要求的理解和体会哎,说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咱们老百姓啊,虽然不一定能讲得头头是道,但心里那份感触,可是实实在在的。
你想啊,马克思主义,那可是外国传来的高深学问,但到了咱们中国,嘿,它就变得接地气了,跟咱的生活紧密相连,这不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魔力嘛!咱们得明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那是得结合咱们中国的实际情况,得考虑咱们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社会现状。
你想想看,要是生搬硬套,那不就像穿错了鞋,走路都别扭嘛!所以啊,马克思主义得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长出适合咱们自己的果子来。
说到这,我就想起了那句老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马克思主义也是这样啊,到了中国,就得适应咱们这片土壤,才能结出甘甜的果实。
这果实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咱们中国人自己走出来的路。
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底有啥要求呢?我觉得啊,首先就是得实事求是。
这话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啊。
咱们得从实际出发,不夸大,不缩小,不弄虚作假。
就像种地一样,你得知道啥时候该种,啥时候该收,不能瞎忙活一场,到头来啥也没捞着。
再一个,就是得与时俱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咱们的思想观念也得跟上趟儿。
不能老是抱着老一套不放,得学会变通,学会创新。
就像咱们现在用的智能手机,以前哪有这玩意儿啊?可现在呢,离了它都不行。
这就是与时俱进的力量。
还有啊,就是得坚持群众路线。
咱们党可是从群众中来的,到群众中去的。
要是脱离了群众,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所以啊,咱们得时刻想着群众的利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说到这,我就想起了我爷爷。
他是个老党员了,一辈子都为群众操心。
记得小时候,村里修路,他天天泡在工地上,累得跟啥似的。
可他说啊,这是为群众办事,心里高兴。
这就是咱们共产党员的情怀啊!总之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得让马克思主义在咱们中国这片土地上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姚筱雪劳动人事学院 2014200944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
18世纪3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期,欧美各国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实现了由工场工业到大工业的过渡,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既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也使这种制度开始显示出它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
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对抗性,引发、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最近本的两个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位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到了19世纪30年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开始变成居于首要地位的社会矛盾。
马克思指出,从30年代起,“阶级斗争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明的和带有威胁性的形式”。
19世纪30-40年代,法国、英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1831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年第二次起义;1836年在英国爆发了连续长达十余年的、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但是,由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起义总以失败告终。
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
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
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求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在探索中不断发展丰富。
列宁根据对俄国国内革命形势及国际状况的科学分析,得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线的几点认识
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线的几点认识田克勤李婧[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基本理论范畴中的一个重要问题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线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㊁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㊂它是反映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的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深入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㊂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线问题,有助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并为学科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㊂[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线[作者简介]田克勤,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李婧,法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个逻辑命题,又是一个历史范畴㊂从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线是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这一基本原则的坚持和发展;从历史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线是中国共产党深入总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从现实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线是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㊂一、中国化主线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理论和实际的统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㊂理论需要与理论满足需要的契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前提㊂马克思说过: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㊂ [1]11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以后,中心问题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指导各国革命的实践,就是在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㊂恩格斯曾郑重声明: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㊂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㊂ [2]691列宁也指出: 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㊂ [3]毛泽东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时明确指出: 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㊂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6年第1期作用的㊂ [4]1515这就指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间 需要 与 满足需要 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人们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线问题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㊂从理论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与可能,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上是一个民族化㊁本土化的问题㊂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被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所接受并实现中国化,正是由于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中国革命㊁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产生了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客观需要,而马克思主义也极大地满足了中国的这种需要㊂马克思主义并非一诞生就传入中国并为中国先进分子所接受㊂当马克思主义在欧洲诞生时,中国正因鸦片战争而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和北美工人运动中广泛传播㊁逐步成为主流思想时,先进的中国人才刚刚开始向西方国家寻求资产阶级革命的道理㊂这样一个时代的落差必然造成中国共产党人在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理论需求十分迫切而理论准备严重不足㊂一方面,当时的中国确实迫切需要像马克思主义这样的能够使自己摆脱列强侵略和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而以往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资产阶级学习又未能满足这样一种需求;另一方面,曾同中国相似的经济政治落后的俄国,由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了俄国革命的实际问题而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㊂1919年,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双重影响下爆发的五四运动,为中国的先进分子迅速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直接的帮助,进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运用㊂从实践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与可能,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品格所决定的㊂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与实践性品格㊂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实践性品格的基本含义在于,在对客观必然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人的能动的实践活动,使历史的必然性变为现实的可能性㊂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基本根据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特质,使它既体现了西方的文化传统,又蕴含了非西方文化的因素,因而具有世界性的意义㊂同时,这种实践性特征与中国文化主张 入世 ㊁强调 经世致用 的特质,在根本上又是相似和相通的㊂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以往的 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1]61;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1]9; 光是思想竭力体现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 [1]11㊂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品格,非常适合当时中国救国救民的现实需要㊂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并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把理论联系实际还是脱离实际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还是相分裂的问题,看作全党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态度问题,看作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㊂毛泽东认为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从客观实际产生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获得了证明的最正确最科学最革命的真理 [5]817,强调 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㊁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5]820;强调要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这两种错误倾向,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使之中国化,并为中国人民所掌握,成为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有效武器㊂因此,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至少应该包括三个基本维度:一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㊁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使之 中国化 为革命㊁建设和改革的指导思想㊂在这里, 马克思主义 是关键词或核心概念, 中国化 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㊂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线的几点认识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㊁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进行系统的科学总结,使之 马克思主义化 为新的理论成果㊂在这里, 中国经验 是关键词或核心概念,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成果是中国经验的理论升华㊂三是马克思主义只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使之以中华民族文化的表达方式展示出来,具有中国风格㊁中国气派,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新文化,而中国文化也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下,才能实现自身在古今中外的融会贯通中的创造性转化㊂在这里, 中国文化 是关键词或核心概念,是经过创造性转化产生的中国新文化,承载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㊂中国革命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同样离不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㊂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够满足中国不同时期的实践需要,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 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2]691㊂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产生并且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强大力量,使中国社会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㊁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基本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决中国革命㊁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的理论需求㊂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从书本出发,轻视实际,靠照搬照抄马克思列宁主义词句解决问题,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㊁神圣化的教条主义是错误的;从狭隘经验出发,轻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满足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的经验主义也是错误的㊂虽然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其思想方法的本质是一致的㊂它们是从不同的两极发生的东西,都是只看到片面,没有看到全面,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㊁理论和实际相脱节为基本特征的㊂而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的精髓,正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根本原则㊂二、中国化主线是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不断认识㊁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又是不断认识㊁理解和掌握中国国情以及揭示中国革命㊁建设和改革规律的过程,还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㊁推进理论创新的过程,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㊁观点㊁方法,努力把握本国国情特点和时代特征,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和基本精神的理解和把握,同对本国国情的理解和把握,同开辟中国革命㊁建设和改革道路的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过程和全部成果的主线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偶然的,从历史背景来说,是因为以往向西方学习未能满足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需求,而又在客观上做好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准备㊂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夕,先进的中国人在各种文化背景下,提出了各种形式的救国方案:为解决器物不如人的问题,搞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为解决制度不如人的问题,搞维新变法,变封建专制为君主立宪,或搞革命起义,变封建专制为民主共和;为解决观念不如人的问题,搞再造中国文化的新文化运动㊂然而,所有这些努力均无法改变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沦的命运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先进中国人向外来文化学习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与中国国情相近的俄国㊂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 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㊂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㊂ [4]1471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6年第1期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明确了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㊂中共二大以后,党就已经开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因而比较正确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㊁任务㊁动力㊁前途等问题,初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㊂大革命失败后,党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要从本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认识和掌握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党的路线㊁方针㊁政策㊂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针对当时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㊁把外国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明确指出: 马克思主义的 本本 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㊂我们需要 本本 ,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㊂ [6]在这里,毛泽东既指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之间的正确关系,又倡导了一种与教条主义相对立的㊁正确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态度,并在实际上明确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㊂遵义会议以后,党不仅逐步纠正了以教条主义为主要特征的 左 倾冒险主义在军事㊁政治㊁组织和思想上的错误,而且通过红军长征胜利结束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实现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伟大历史性转变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问题的解决紧密联系起来,在领导军队和人民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推动了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系统解决㊂在总结中国革命两次胜利㊁两次失败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于1938年10月在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这一科学命题㊂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在总结党的建设和发展历史经验时,明确提出了 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7]611这一基本原则,并运用这一原则系统总结了党在正确认识和处理统一战线㊁武装斗争㊁党的建设等基本问题方面的历史经验,强调党所取得的一切胜利,说到底都是 凭借着党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更加深入的更加统一的理解 [7]612,而党在以往革命中所遭受的失败,说到底则是由于党 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㊁统一的了解 [7]610, 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7]611㊂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这一纲领性著作中,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 第一次结合 所产生的理论成果进行了系统阐述,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体系,科学地回答了当时困扰许多人的 中国应该向何处去 的问题㊂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进一步指出: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㊂ [5]795这就从不同角度正确回答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形成了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这一中国化主线的重要观点㊂从党的七大到党的八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伟大成果 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胜利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的成功推进,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迅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统一;同时顺利完成了农业㊁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㊂1956年,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上的开幕词中进一步强调指出: 我国的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㊂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这是我们党的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线的几点认识贯的思想原则㊂ [5]1094尽管后来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偏离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的正确轨道,因而发生 左 的错误并导致 文革 十年动乱,但即使是在犯错误的情况下,党仍然反复强调要坚持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的原则㊂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们吃了苦头总结出来的经验㊂ [8]95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㊂ [8]3三、中国化主线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反复强调: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㊂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㊂ [8]6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1979年3月,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最先提出了 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的命题㊂他强调指出: 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㊂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㊂ [8]163这一命题的提出,为党根据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道路提供了科学的思路㊂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据邓小平在此以前多次讲话中所阐述的指导原则,系统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对我们已经找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内容,作了比较完整的概括㊂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一科学概念㊂十二大以后,邓小平又反复强调: 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㊂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㊂ [8]29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根据此前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相关论述,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㊂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这些年来经常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㊂强调要坚持党的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步伐㊂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在首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㊁调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基础上,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㊁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角度,系统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经验,阐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高度评价了这一理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指导作用㊂1997年10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简称为 邓小平理论 ,并将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㊁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㊂党的十五大强调指出: 马克思列宁主义㊁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㊂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㊂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㊂ [9]这就深刻揭示了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㊁毛泽东思想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进而揭示了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线㊂党的十七大把包括邓小平理论㊁ 三个代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6年第1期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重大战略思想概括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之中,强调指出,这一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㊁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㊂党的十七大还把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一条历史经验,强调指出: 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㊁与时代发展同进步㊁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㊁创造力㊁感召力㊂ [10]这就进一步凸显了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这一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㊂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党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㊂党的十八大将 自信 分别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既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无疑和对我们所取得伟大成就的充分肯定,又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㊂坚定道路自信,就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定理论自信,就是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要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制度自信,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自觉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㊂ 三个自信 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贯穿其中的乃是对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的高度自信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㊁反映中国人民意愿㊁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11]㊂从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 老祖宗不能丢 ㊁但要说出老祖宗没有说出的 新话 ,到十五大提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和发展,到十七大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拓展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都深刻反映了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都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根本原则的坚持和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主线㊂近年来,伴随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扎实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快速发展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学科研究方向尚需凝练,学科建设有待规范;优秀中青年人才缺乏,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培养质量有待提高;研究成果对基础理论和重大问题关注不够,学科影响力有待提升 [12]㊂认真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对学科基础理。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理解
大学生眼中的马克思主义:
大多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十分肤浅,仅仅停留于表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很多内容认识模糊。
对马克思主义地运用极少,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做自己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指导作用认可度不高;对马克思课程的学习不够注重、积极,缺乏主动性和热情。
有一小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存在质疑、抵制的态度,甚至曲解、误解马克思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价值。
可能是发展市场经济中所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社会贫富差距问题、腐败现象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等,使一些青年学生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念发生动摇,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迷失。
学习过程中的弊端:
目前大学马克思主义课程理论教学和宣传的形式、方式和方法过于僵化、呆板,落后于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对教学、宣传手段的要求。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和宣传中“大”和“空”的现象,一味地戴理论高帽。
空话、套话多,其结果往往使青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认为马克思主义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空洞无用。
学风不够端正,形式主义比较严重。
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应有的认知理解:
我们当代大学生一定要严以律己,努力学好马克思中国化理论的指导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汲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思想精髓;在日常生活中,应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科学地判断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多关注国内国际大事,增长知识见解,同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地分析事情;多参加思想教育活动和多看书籍,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渭南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皇甫世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从传播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起开始运用创新马克思主义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
其间,时而凯歌行进,时而挫折失误,一路坎坷,但最终还是从胜利走向胜利。
今天,认真总结、分析、研究、探讨这段历史,汲取经验教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义重大。
我下面讲的四个问题,主要是给大家增加一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知识,了解一些当前的研究动态,提高大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意义的认识。
同时,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谈一些看法。
不正确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义、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只有毛泽东一人有这个思想,党的其他领导人就没有此类思想。
李大钊同志早在1919年8月写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就提出了把主义适用到实际中去,“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有些不同”,(《李大钊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本着主义作实际的运动”(同上,第4页)的思想。
此后还多次提到此类思想。
除李大钊外,恽代英、张太雷、陈独秀、周恩来、李达、蔡和森、瞿秋白等同志都先后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讲过此类的话和思想。
还应该承认,共产国际在此思想的形成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4年七八月份召开的共产国际七大作出决定,共产国际执委会“一般地不要直接干预各国共产党内部组织上的事务”,应该由各国党的领导者“独立地来正确解决共产国际运动的政治任务和策略任务”。
各国党要“善于利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分析问题的武器”,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应用到各国的“具体环境中去,应用到具体条件中去”,“避免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和笼统公式去代替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3篇)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3篇)篇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篇二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又不断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进程,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读后感(900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读后感(900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读后感初看到这本书时,顿时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深遂、道理之博大精深,需要一定的“修炼”才能真正的读下去。
之所以现在来翻看这本书,源于每周五下午的例行学习,上周学习了中国人民大学王向明教授的第二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和第三讲雄关漫道以及第四讲风雨前行,王向明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加上生动的实例,让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工作之余,找到这本书加以拜读。
下面,我仅对书中的部分章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不能不顾中国具体国情,盲目发展。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不断结合的的历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正是“蕴含”在党的“结合”思想之中。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有三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理论和实践经验都相对缺乏,革命走过弯路,是遵义会议之后才走上正确的轨道。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为第一次飞跃形成的***思想和第二次飞跃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这三点内涵同时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不管在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还是对中国的文化都是十分重要的。
坚持马克国主义,就要是解决实际的问题当中去落实,并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
只有自觉的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才能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重大事件创造性的思考,作出理性的结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最高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决定了我们要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很长很长的时间,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与时俱进,我们作为当代发展中的个体,同样需要与时俱进,首先要认识自已,认清自已的工作、生活,其次,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当下社会出现的各种思潮,以及国内国际形势,能够客观的分析,进而做出理性的判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优秀范文五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在于: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具体来说包括两方面。
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仅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必须随时随地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同一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任务、一定国家和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二是使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具体的民族形式。
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各个民族的具体特点相结合,与其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在这个国家扎根并真正发挥自己改造世界的功能。
二、中国当时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的急迫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契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其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
一次次惨痛的失败和教训,使中国人民在付出巨大代价的同时,又追求着救国救民的真理,理论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犹如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搞社会主义才能救得了中国。
马克思主义是作为一种新的具有超前意识和内涵的文化,而被中国先进分子所选择和接受的。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上的契合。
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它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性的理论,它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进步要素具有价值契合点和学理上的相似性,这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获得了文化根据,使得这个域外的理论迅速传入中国,并与本土文化相融合,适应了中国社会变迁的巨大精神需求,在中国社会进程中发挥出强劲的精神动力、理论旗帜与思想解放作用。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联系,进行第一次结合,实现第一次飞跃,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形成了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建国以后,在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实践相联系,进行第二次结合,实现第二次飞跃,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所组成。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原创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而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其中邓小平理论是基础和核心,科学发展观是最新表现和境界。
这就是我们党建党以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经历“两次结合”、“两次飞跃”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
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由此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
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认识
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认识【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但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应用,更要重视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
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各个领域都要充分展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进中国化创新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但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应用,更要重视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
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各个领域都要充分展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而中国人得知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是1899 年通过《万国公报》,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介绍的。
作为19 世纪西欧文化伟大成果之一的马克思主义,当时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社会主义者实践行动的伟大思想体系,是德国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造,并用德、英、法等文字写成著作。
马克思主义学说自19 世纪40 年代诞生后,不仅有众多追随者,还产生了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者。
加之属于印欧语系的德、英、法等语言文字与汉藏语系的汉语文字又完全不同,各自的语言符号和表达形式不同,而且各自语言文字中所包涵的语义要表达到相互交流和贯通,必须经过精心的翻译和传教。
从19世纪上叶开始,欧洲一些国家随着机器生产的应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社会经济发展及贸易的扩大,世界开始全球化进程,逐步对全球各大洲民族国家间的距离开始缩短。
同时又由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需要,各国间的信息流通步伐加快,作为东方的中国也被动地溶入全球化。
而此时的中国是以小农为主体的国家,其传统的小农业生产经济结构和皇权家庭专制统治的政治结构开始遭到破坏。
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当西方资本主义用低廉价格的商品来开辟中国的市场,摧毁中国的万里长城时,中华民族所能经历的便是一个以仇视到屈服,以抗争到从属,尤其是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朝野震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得到伸张。
结合实践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联系实践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因地制宜具体到我国的国情而实行。
目的是为了理论更加适合中国国情,更有实际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中国所处的环境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分析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而且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同其他国家也不可能相同。
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经过艰苦的实践和探索,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的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已经为中国革命的实践所证明。
新中国成立以后,医治战争创伤、实行“一化三改”,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邓小平理论是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他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答案。
邓小平理论关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关于必须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关于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等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和创新,为我们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也为全党结合新的实践,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别专业姓名学号………………………………密……………………………………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考查试卷
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
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
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理论和政治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告诉我们: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
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因而有了实践是检验
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
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作的题为<<论新阶段>>中提出开始,已经走.过了72个春夏秋冬,共有两个理
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中国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
从这可以看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是相当的丰富
从毛泽东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中国人民开始实践马克思主义。
在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时代
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大众在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
主义的斗争过程中,深刻和创造性地分析了中国各个阶级情况和社会
形态,明确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总路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在
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同时共产党人在不断实践不
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创造性的得到了毛泽东思想这一
重要理论成果,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
论成果。
这一理论成果引导我们成功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
义改造及建设。
当时间进入20世纪70年代,和平和发展成为了时代主题。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我国要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次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对中国的城市农村等不断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进行思想等各个方面的解放,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最终形成一个一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邓小平理论;接着以江泽民为中心的共产党人在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同时意识到国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等这种新形势下看到党的建设在这一时期的重要性,从而提出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并找到了答案,这个答案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好的推进了理论成果;由于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经济体制等方面没能够发展好,这一切造成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出现,我们的党通过对过去发展模式等各个方面的反思,想到了我们应该怎样更良性地发展,创造性的回答了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应运而生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以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综合上面,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通过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其运用过程,其精髓是实事求是。
而当我们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无论是以
解放思想为精髓的邓小平理论,还是以“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的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思想,还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难发现每一个理论成果的形成都是基于对于中国现实情况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同时这些都可以在毛泽东思想中找到它们的应有之义,即实事求是。
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都是一脉相承的,不同的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的侧重点不同。
在新时期的今天我们仍有需要继续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保持我党理论之树常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是科学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题中要义。
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重要和突出问题。
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地处理了认识与实践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指导意义与中国自身特点和时代特征的辩证关系,使马克思主义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化,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历史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所以新时期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当今时代的客观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实际需要。
我们要不断客观的分析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并且能够适时的对自己的理论做出新的改进和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才能尽快走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的建设好我们的国家,真正的让我们的广大人民过上有质量、有尊严、充满幸福感的新生活。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知道其精髓是实事求是,对于
一个国家是如此的重要,同样对我们当代的个人也是一样,同样我们要想发展自己就必须首先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随后才能在制作出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的计划。
如果能很好的执行的话,我想才能取得较好的进步,取得能够令人较满意的成绩。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精髓在个人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所在。
以上这些就是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