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小南京村美好乡村综合示范区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三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三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三篇篇一: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村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

根据镇党委、镇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镇党委、镇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四项重点工作,提升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总体目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天星村村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房前屋后常年保持干净整洁,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

建设绿色天星村,进村路和主巷道有绿化景观,道路、房前屋后、渠道两旁全部绿化,庭院建花坛,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农村。

基本原则:坚持以民为本,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示范带动,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坚持长效管理,推动村级环境卫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全民参与,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组、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天星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一)环境治理1、切实抓好卫生整治工作。

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门前屋后“三堆”,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消灭所有卫生死角,使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

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保洁责任路段,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日产日清”。

建筑垃圾由建房户自行清运到指定填埋场,不得和生活垃圾混倒。

3、建立完善各项制度。

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落实保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切实提升村级卫生规范化管理水平。

公园城市指标体系下的金寨县绿地系统规划

公园城市指标体系下的金寨县绿地系统规划

2022年第8期现代园艺序号指标内容指标分项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 2/人)基础项≥9≥10≥122每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基础项≥0.06≥0.07≥0.093人均专类公园面积(m 2/人)基础项中小城市≥1.0;大城市≥1.5中小城市≥1.2;大城市≥1.7中小城市≥1.5;大城市≥2.04城镇开发边界内人均游憩绿地面积(包括公园绿地和风景游憩绿地)基础项≥16≥20≥225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基础项≥90%≥92%≥95%610HM 以上块状公园500m 服务半径覆盖率基础项≥85%≥90%≥95%7城市每万人拥有绿道长度(km )基础项≥1≥1.5≥28建成区绿地率基础项≥35≥37≥38评分标准初现级公园城市基本建成现级公园城市全面建成级公园城市表1公园城市指标中与绿地系统相关的内容1研究区域概况1.1研究区域与范围金寨县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西部,大别山腹地,地处三省七县二区的交汇处,区位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境内群山起伏,河流纵横,环境资源条件丰富,有利于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生态型产业。

境内拥有史河、西淠河两大水系,两河支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本次研究范围为《金寨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心城区开发边界范围,约为100.03km 2,其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62.67km 2。

1.2金寨县绿地现状金寨县建成区现状用地规模为24.2km 2,现居住人口16.45万人。

现公园绿地主要由二龙岗生态公园、栖凤湖公园、桂花公园、人口文化公园、木鱼山公园、红军广场及其他街头绿地与口袋公园组成,总面积约168.26hm 2,主要分布在老城区与中心城区,尽管“一带两廊、三轴四区”的绿地系统结构已经初步呈现,但因东部新城的建设发展带来的人口与建设用地增加,导致公园绿地的用地比例减少,降至城市用地的6.95%,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0.22m 2/人,公园绿地与广场空间分布均匀性较差,步行5min 覆盖率为69%,与公园城市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村庄布点规划指导意见的通知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村庄布点规划指导意见的通知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村庄布点规划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六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0.29•【字号】六政办[2012]108号•【施行日期】2012.10.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村庄布点规划指导意见的通知(六政办〔2012〕108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区、示范园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根据《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六发〔2012〕1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村庄布点的需要,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六安市村庄布点规划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2012年10月29日六安市村庄布点规划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皖政〔2012〕97号)、《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标准》(皖政办秘〔2012〕148号)、《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试行)》(建村〔2012〕191号),突出村庄布点规划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结合六安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全面转型、跨越发展、富民强市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农田整治为突破口,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布点、突出特色,着眼长远性,注重操作性,确保美好乡村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二、目标任务(一)村庄布点规划于2013年3月底完成审批和备案,充分体现布点科学易实施,一村一品秀特色的规划理念。

(二)自然村总量减少,到2016年全市自然村总量减少比例:皖中片区(寿县、霍邱县、舒城县、叶集试验区、金安区、裕安区)25%,皖西片区(金寨县、霍山县)15%;到2020年减少比例:皖中片区48%,皖西片区38%。

美丽乡村中心村庄建设中的绿化现状及建议

美丽乡村中心村庄建设中的绿化现状及建议

Technology Forum︱324︱2017年2期美丽乡村中心村庄建设中的绿化现状及建议乐绪芹安徽 金寨 237300摘要: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发展,美丽乡村中心村庄建设也在快速推进。

本文结合金寨县中心村庄建设绿化现状,提出成立绿化建设组织、规划绿化方案、做好绿色宣传工作、优选本土树种、加强后期管理等建议。

关键词:美丽乡村中心村庄建设;绿化建设;规划;管护 中图分类号:[F299.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02-0324-01在美丽乡村中心村庄建设中绿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运用植被对农村居住环境进行美化,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体系中,绿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结合安徽省金寨县美丽乡村中心村庄建设,浅谈一下建设中绿化现状与对策。

1 美丽乡村中心村庄建设中的绿化现状 金寨县在美丽乡村中心村庄建设中,绿化建设起步较晚,发展的不是非常成熟,在美丽乡村绿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 绿化建设没有得到重视 在美丽乡村中心村庄建设中有些乡镇领导急于出成绩,往往只注重近期效果,把资金都用在房屋建筑及道路修建或道路硬化等方面,而在绿化建设上很少下功夫,甚至有的领导错误的认为,美丽乡村中心村庄建设就是搞建筑建设,漂亮的楼房就是经济发展的体现,至于园林绿化是赔本的事情,投人大量资金,没有直接经济效益,不重视生态园林建设。

1.2 缺少系统规划 在建设美丽乡村中心村庄建设过程中,房屋与道路是两个主要的建设方面,因此,这两方面的规划普遍相对系统。

而相比来讲,绿化建设的规划却不受重视,即便有一些规划,也没有被充分落实。

在美丽乡村中心村庄建设的过程中,绿化建设需要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

但在实际操作时,很多承建单位为了节省规划时间与设计经费,采用了统一的建设方案,不仅缺乏每个地区的独有特色,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村庄的原有景观。

1.3 绿化效果差 在美丽乡村中心村庄绿化建设中,各村庄只对道路、广场进行了简易绿化,没有跟村庄周围山场、田地及农户庭院等很好地结合起来,绿化局限于“点”,没扩展到“面”。

城乡互动导向下我国乡村空心化问题_省略_探索_以安徽省金寨县小南京村为例_张云彬

城乡互动导向下我国乡村空心化问题_省略_探索_以安徽省金寨县小南京村为例_张云彬

2017年5月第26卷第3期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May.2017Vol.26No.3收稿日期:2016-12-17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山地丘陵区空心村综合整治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BAL01B03)作者简介:张云彬(1970-),男,安徽桐城人,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教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博士,硕士生导师。

祝彩虹(1983-),女,安徽潜山人,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讲师,硕士。

丁文清(1983-),女,安徽阜阳人,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讲师,硕士。

城乡互动导向下我国乡村空心化问题分析及解决路径探索*———以安徽省金寨县小南京村为例张云彬,祝彩虹,丁文清(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摘 要:我国的乡村空心化问题实质上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关系非均衡发展状态的一种空间表现。

在城乡经济互通导向下,空心村产业规划中应为来自城市的资金、技术、信息留有空间;而空心村也应借助科技和信息平台更直接的为城市经济服务。

城乡空间互置使得在更便捷的城镇用地开拓乡村工业发展空间和将空心村综合开发形成市民游憩空间甚至生活空间成为可能。

城乡文化互融有利于城市文化经营理念带动乡村文化复兴与产业化,也有利于城市文化因为传统乡村文化的融入而找到民族性的根基。

城乡风貌互补倡导在保持洁净安全前提下,城市风貌和乡村风貌各自的特色塑造。

以上方法已经应用于小南京村美好乡村综合示范区总体规划实践中。

关键词:乡村空心化;城乡互动;乡村规划;乡村发展中图分类号:TU-09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463(2017)03-0001-08Analysis of and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China’s Hollow Village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Rural Interaction:Taking the Xiaonanjing Village of Jinzhai County as an ExampleZHANG Yunbin,ZHU Caihong,Ding wenqing(School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230036,China)Abstract:The problem of hollow villages in China is,in essence,a kind of spatial reflection of the unbalanced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relationship.Estate planning of hollow villages should leave enough roomfor the capital,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ransferred from urban areas.And hollow villages shouldalso in a more straightforward way serve urban areas with the help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information platforms.Mutual spatial replacement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will make itpossible to expand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y in more convenient urban land,and todevelop hollow villages in a comprehensive way so as to make them turn into recreation or even livingspace attracting urban dwellers.Fusion of urban and rural cultures can not only urge managementconcepts of urban culture to promote the renaissance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rural culture,but alsohelp urban culture to find native foundation as it is blended with traditional rural culture.Finally,town and country can supplement with each other in styles and features,and they,under theprecondition of keeping clean and safety,can shape their own styles and features.These measureshave already been applied in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Xiaonanjing Village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demonstration zone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Key words:hollow villages;urban-rural interaction;rural planning;rural development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乡村的空心化现象随之出现,这也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相关学者的高度关注。

红色革命老区生态山水新城--安徽省金寨现代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探索

红色革命老区生态山水新城--安徽省金寨现代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探索

66大别山区横跨鄂豫皖三省,既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山区。

2011年,中央把大别山区列为全国11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作为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2012年6月18日至21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来金寨县调研,实地了解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共商老区扶贫开发大计。

金寨现代产业园区是落实吴邦国委员长视察金寨指示精神,由全国人大机关对口集中帮扶金寨县实施的“5+1”项目之一。

2012年7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金寨现代产业园区,并成立由省长担任组长的安徽省抓金寨促全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园区实行独立运作,享受省级开发区和皖北现代产业园区各项政策。

金寨县面临千载难逢的新机遇,步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一、区位金寨现代产业园区位于合肥经济圈合六叶城镇发展轴上,六安市西部,东距合肥市约110公里,距六安市约45公里,距武汉市约210公里。

地处金寨县东北部,南接县城新区,西临金寨县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抵史河总干渠及县界,东起沪蓉高速公路。

划范围为50.7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为31.45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面积8.68平方公里。

二、目标金寨现代产业园以构筑山水新城为总目标,力争打造一座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和魅力的现代产业园区、生态和谐园区、引领示范新城。

1、现代产业园区。

结合金寨实际情况,积极发展绿色农特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优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引进高校和科技研发机构,提升整个金寨县的产业科技水平;此外,重点培养休闲旅游业,以现代服务业为重要抓手,加快三产发展;未来打造在整个安徽省都具有一定示范效应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2、生态和谐园区。

充分利用现有山水生态本底资源,打造成为安徽省乃至中部地区最具特色的、生态环境突出的、人气旺盛的和谐园区。

结合山地布置科教文化中心、低密度商业、康体娱乐等综合性设施,使园区成为环境优美、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宜红色革命老区 生态山水新城——安徽省金寨现代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探索□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黄晓迪本文通过金寨现代产业园区的快速建设和发展,以构建“实力金寨、活力金寨、魅力金寨、小康金寨、幸福金寨”这一目标,概述了集山区、库区、老区于一体的全国重点贫困县,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和拼搏,已踏上了科学发展的新征程。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02•【字号】皖政秘〔2024〕48号•【施行日期】2024.03.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六安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报请批准〈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六安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六安市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地区,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大别山革命老区区域中心城市。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落实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六安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26.8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42.1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837.8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不超过561.46平方千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1%;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超过25.23亿立方米;湿地保护率不少于60%;水域空间保有量不低于219.03万亩。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以三条控制线为刚性约束条件,构建“一屏三带三区”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高质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落实大别山革命老区区域中心城市使命,提升合六同城化发展水平,共建淮河生态经济带,加强与周边城市空间协同。

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总结

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总结

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总结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总结1一、主要做法(一)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

近几年,我们坚持多规合一的思路,先后编制了“1+4”旅游规划、《“十三五”旅游专项规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旅游扶贫规划》《全域旅游规划》《红色旅游规划》等系列规划,根据“两主两副,两环两带,四大片区”的全域旅游发展布局,高标准、高起点布局乡村旅游。

成立了以书记、县长为组长,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乡镇及县直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组,统筹全县旅游工作,由县文化旅游体育局统筹、制定、协调、贯彻全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工作。

(二)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投入。

近年来,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旅游业发展奖励政策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20_年起每年设立2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0_年起每年拿出200万元作为农家小院发展专项资金。

坚持向上争资、政府投资、社会融资、招商引资并举,景区及道路等基础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筹集资金近20亿元,建成小南京至汤家汇红色旅游快速通道、马店至响洪甸战备路(环湖观光大道)、天堂寨景区入口道路、火车站快速连接线等一批重要旅游道路,全面提高旅游通达能力;改扩建一批通往乡村旅游点的乡村旅游道路,实现通往重点旅游村落的公路全部具备公共交通通行条件;精心打造大别山风景道和中国红岭公路,沿途建成多处驿站、观景平台,成为自驾旅游新网红。

同时,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全面完善全域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和乡村旅游交通标识系统。

聚力旅游扶贫项目建设,近两年统筹整合旅游扶贫专项资金6857万元,重点支持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八个一”项目建设,建成旅游步道(栈道)26处、乡村旅游驿站32个、生态停车场52个,旅游厕所32座。

总投资20亿元的华强旅游文创街区项目和总投资15亿元的'“徽风皖韵”古建旅游小镇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恒大集团计划总投资80亿元的生态养生谷项目和西庄温泉项目,已经完成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计划投资1.5亿元的天堂寨房车露营基地项目,已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行政许可。

金寨县国土空间规划布局研究

金寨县国土空间规划布局研究

金寨县国土空间规划布局研究摘要:国土空间开发,正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国土空间开发的基本形势、战略方向、关键问题,探讨国土空间布局优化的技术路径和总体框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设生态、农业和城镇三类空间,实现国土空间的布局优化,从而为政府的规划、空间布局等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1、县域国土空间布局现状特征(1)总体特征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边陲,大别山北麓。

东邻六安、霍山,南连英山、罗田,西接麻城、商城,北界固始、霍邱。

本县处于大别山区腹地,平均海拔500米,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境内山岭纵横,山势崇隆,海拔千米以上高峰120余座,最高峰天堂寨海拔1729.13米,为大别山第二高峰。

境内河流属淮河水系,有史河、西淠河两大干流,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坐落于中部,是典型山区丘陵国土空间格局。

(2)生态空间的特征金寨县位于皖鄂豫三省交汇处的大别山脉地区,其生态优良、资源条件突出,是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是25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是长江、淮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金寨县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丰富,根据最新三调数据显示:金寨县生态空间面积3046.64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77.74%,其中林地面积占生态空间的比例为93.67%,河流、水库面积占生态空间的比例为5.43%,总体呈现山林西南多东北少的生态空间特征。

(3)农业空间的特征金寨县农业空间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比例较小,其中,耕地面积约392.94平方公里,占全域面积10.03%,主要分布在南溪镇、白塔畈镇、汤家汇镇、燕子河镇、吴家店镇等;园地面积约213.95平方公里,占全域面积5.46%,主要分布在白塔畈镇、梅山镇、油坊店乡;农村宅基地面积约72.53平方公里,占全域面积1.85%,主要分布在白塔畈镇、梅山镇、南溪镇。

受地形影响,金寨县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根据最新三调数据,金寨县耕地面积392.94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0.03%,耕地布局较为分散,单个图斑面积较小,破碎度高,不利于农业机械化操作。

金寨2018拆迁规划方案-更新版

金寨2018拆迁规划方案-更新版

金寨2018拆迁规划方案一、背景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是合肥市的西南门户。

2018年,金寨县政府启动了拆迁规划方案,旨在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提升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二、拆迁范围金寨县拆迁范围主要包括城区和周边地区的非法搭建和违规建设。

其中,城区拆迁范围包括:1.市区西部的城郊乡、仙人岛、梨树坝等村庄的非法搭建和违规建设;2.市区东部的党岭村、铁路村等村庄的非法搭建和违规建设;3.市区南部的景华村、新桥村等村庄的非法搭建和违规建设。

周边地区拆迁范围包括:1.华族乡、双桥乡、黄溪乡等地的非法搭建和违规建设;2.天堂寨、白泥坑、金钟山等地的非法搭建和违规建设。

三、拆迁方案1.安置方案为了保障拆迁户利益,金寨县政府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安置方案。

首先,政府将为拆迁户提供一定的安置费用,用于拆迁户的安置和搬迁。

如果拆迁户房屋与宅基地分离,政府将提供一套新的住房,以便拆迁户有合适的住房安置。

另外,政府还将为拆迁户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或者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

2.拆迁计划为了保障拆迁工作的顺畅进行,金寨县政府将拆迁计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拆迁规划的制定,主要是确定拆迁范围,确定具体的拆迁对象,编制拆迁计划。

第二阶段是拆迁准备阶段,主要是组织拆迁人员进行拆迁前的工作,包括前期通知、拆迁协议签订、安置协议签订等。

第三阶段是实际的拆迁工作,主要是实施拆迁工作,包括房屋拆除、清理现场等。

3.拆迁管理为了保障拆迁工作的有序进行,金寨县政府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拆迁管理制度。

首先,政府将设立专门的拆迁办公室,负责制定、执行拆迁规划和拆迁计划。

其次,政府将组织社会力量进行监督,确保拆迁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

另外,政府将对拆迁工作进行全程管理,确保拆迁工作的平稳、有序、安全进行。

四、实施措施1.落实政策金寨县政府将完善相关住房拆迁政策,细化拆迁方案,确保拆迁工作的合法、公正、公平。

同时,政府将大力落实安置政策,确保拆迁户的生活水平不会下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乡村旅游资源科学化整合的研究

乡村旅游资源科学化整合的研究

乡村旅游资源科学化整合的研究作者:水维娜张鸿钦钟敏陶丹丹褚夫佳来源:《商场现代化》2019年第06期摘要:金寨县小南京村位于大别山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梳理了小南京村旅游业的相关资源,对其开发潜力展开多角度的研究,从政府和企业的视角提出资源整合的建议。

研究结果为小南京村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景区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参考。

关键词:乡村旅游;资源整合一、引言乡村旅游产业作为旅游业新兴热点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十三五规划和供给侧改革中均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呈现“井喷式”的增长。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较晚,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经验都十分稀缺,在乡村旅游的开发和规划过程中,容易出现旅游资源沉睡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我们对乡村旅游规划进行理论性的探讨和实践性的研究。

金寨县小南京村是知名的重点革命老区,交通便利,风景优美,在乡村旅游的热潮中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由于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有后劲不足之势。

本文站在经济、管理、生态等多学科交叉的角度,运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和综合借鉴比较分析的方法,从自然、资本、人力、客户、信息五个方面分析总结小南京村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对策,对金寨县今后开展乡村旅游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现状及问题1.现状分析中国旅游业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乡村旅游成为旅游市场里一个新的热点。

金寨县小南京村紧跟时代潮流,抓住乡村旅游的机遇,在国家政策扶持下,从传统封闭的村庄逐步向带有乡村特色的旅游自然村转型。

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下,通过政府帮扶,政策引导,利用区位优势,充分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打造拥有乡村特色的旅游扶贫示范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小南京号称“鸡鸣狗叫听三省”,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小南京信义光伏农业生态园,现有光伏农业智能温室大棚。

金寨县城总体设计规划说明书

金寨县城总体设计规划说明书

第一部分:规划修编背景第一章现行总体规划基本情况一、现行总体规划编制与审批情况现行金寨县城总体规划,即包括01版金寨县城总体规划(2001-2020)和04版金寨县城总体规划调整(2004-2020)。

01版金寨县城总体规划于2001年12月编制完成,2002年10月,六安市人民政府以六政秘【2002】183号文批复实施。

为适应金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需要,2004年11月,报经六安市人民政府同意,金寨县人民政府组织对01版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了局部调整,并报金寨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六安市人民政府备案。

二、现行总体规划主要技术内容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城镇化水平近期(2010年)达到30%;远期(2020年)达到40%。

(2)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规划将城镇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中心城市——县城;第二级:中心镇——南溪、青山、吴家店、燕子河;第三级:双河、响洪甸、古碑、斑竹园、油坊店、开顺、白塔畈、汤家汇、银山畈、果子园、槐树湾、张冲、关庙、天堂寨14个建制镇。

(3)城镇体系布局结构规划形成“一核三轴四星”呈“A”字型城镇空间分布格局,即以县城为核心,南溪与吴家店、青山与燕子河为两翼,交通干线为发展轴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核”:县域中心城市——县城;“三轴”: 209省道、210省道和霍(山)商(城)公路城镇发展轴;“四星”:中心镇——南溪、青山、吴家店、燕子河。

2、县城总体规划(1)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梅山镇的梅山、银湾、新河村、史河新村4个行政村和县城新区的红石、农场、龙岗、郑小岭、江店、街道、龚岭7个行政村以及县城建成区全部;董冲、司楼、黄林、王店、新楼、怀里6个行政村部分(以河流或山脊线等界定界限)。

总面积74.93平方公里。

(2)城市性质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以发展生态旅游和丝绸业、绿色食品贸易为主的山水城市。

(3)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9.0万人;远期(2020年):12.0万人。

金寨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明白纸

金寨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明白纸

金寨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解读一、城市职能1.全国层面——红色文化之城——国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区域层面——商贸物流之城——省际区域门户城市和商贸物流中心3.省域层面——新兴产业之城——新兴的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4.六安层面——休闲旅游之城——旅游休闲产业的重要服务基地5.金寨层面——功能集聚之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二、城市性质中国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别山区域综合旅游服务中心,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主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

三、城市规模1.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15 年):14 万人;中期(2020年):18万人;远期(2030 年):25万人。

2.城区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规划期末2030年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为27.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0平方米;近期(2015 年)城区建设用地规模1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4平方米;中期(2020 年)城区建设用地规模2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0平方米;四、城市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立足城市资源环境条件,坚持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中部崛起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发挥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立足产业特色,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新型产业,注重滨水特色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加快城区建设,努力将金寨县城建设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五、城区用地布局规划1.城市发展方向选择规划期内,新城组团以向东北方向发展和集中紧凑南北向发展为主;老城组团以向北优化发展为主;新城组团所在区域尤其是望儿山以西地区将成为城区未来的重点发展空间。

2.空间拓展策略(1)生态引领山水营城(2)北工扩容南旅提质(3)产城联动有机组织(4)完善交通增强辐射3.城市空间规划结构规划城区形成“一带、两廊、四轴、四片”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带”——以史河为依托的滨河空间景观带以史河水域及两岸防护林带为景观主体,南连梅山水库风景区,形成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多功能生态型的风景地带。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土地利用和治理【发文字号】六政办[2012]121号【发布部门】六安市政府【发布日期】2012.12.04【实施日期】2012.12.0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六政办〔2012〕12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区、示范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六发〔2012〕16号)精神,进一步发挥农村土地整治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要求,在确保耕地质量不下降、数量不减少和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全面推进田、水、路、林、村、矿综合整治,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确保美好乡村建设目标实现。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政府主导,市场推动。

坚持以县区政府(管委)为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统筹整合资源。

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土地整治。

(二)坚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充分发挥全市《土地整治规划》、《村庄布点规划》的引领作用,以基本农田整治为重点,与散乱、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相结合,整体设计,统筹推进田、水、路、林、村、矿综合整治。

(三)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顺应人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期待,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合理调整村镇建设、产业发展、农田保护、生态涵养等用地布局,统筹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用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荥阳金寨回族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荥阳金寨回族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荥阳市金寨回族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方案金寨回族乡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十一月目录1 乡域概况及《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1)1.1 乡域概况 (1)1.2 《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1)1.2.1 耕地和基本农田控制指标实施情况 (1)1.2.2 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实施情况 (1)1.2.3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情况 (2)2 规划目标 (3)2.1 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3)2.2 保障重点区域、重点建设项目的合理用地需求 (3)2.3 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3)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4)3.1 农用地结构调整 (4)3.1.1 耕地面积 (4)3.1.2 园地、林地面积 (4)3.1.3 其他农用地 (4)3.2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4)3.2.1 城镇工矿用地 (4)3.2.2 农村居民点用地 (5)3.2.3 交通水利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 (5)3.3 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5)4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6)4.1 耕地保护 (6)I4.2 基本农田保护 (6)5 合理安排建设用地 (7)5.1 城镇工矿用地 (7)5.2 农村居民点用地 (7)5.3 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 (7)6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8)6.1 生态建设 (8)6.2 环境保护 (8)7 土地整治 (9)8 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0)8.1 土地用途分区 (10)8.2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0)9 重点项目安排 (11)10 村土地利用控制 (12)11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3)11.1 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上而下的控制 (13)11.2 做好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 (13)11.3 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和机制 (13)11.4 健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 (13)11.5 建立健全公共参与制度 (13)附表 (15)II前言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5〕41号)要求和《荥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县级调整方案)下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主要控制指标,结合本地实际,金寨回族乡人民政府对《金寨回族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形成《金寨回族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调整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2
现状解读
Planning and Analysis
2.1 区位分析 2.2 规划范围 2.3 现状条件分析 2.4 SWOT分析
金寨县
小南京
美好乡村综合示范区总体规划
The Master Plan of JinZhai Xiaonanjing Beautiful Country Comprehensive Demonstration Region
目 录
01 背景研究
1.1 规划背景 1.2 项目缘起 1.3 规划依据 1.4 技术标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5 总体布局
5.1 布局原则 5.2 总平面图 5.3 空间结构 5.4 功能分区 5.5 道路交通 5.6 景观系统
08 村庄布点规划
8.1 规划总则 8.2 村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8.3 村庄布点规划 8.4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指引 8.5 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指引 8.6 布点建设时序及近期建设 8.7 实施保障措施
2
规划及产业 发展背景
小南京村一直以来未进行过总体规划编制,村庄和产业发展缺乏 规划统一指导,在新的发展时期,小南京村缺乏新的总体规划对其在 宏观层面上进行经济、社会、环境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急需新的 总体规划指导综合示范区发展。
1.1.3六安市“承东传西 ”战略地位 在长三角产业不断升级与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合作,作为皖江带城市承接东部产 业西移的重要轴心六安市,具有承东传西的重要战略意义,在承接动产西移的同时 迎融中部崛起的黄金机遇。六安不在是一个独立经济体,六安市牵手周边兄弟城市 合肥、淮南、阜阳、巢湖、安庆等,形成一个紧密的跨区域经济合作体系。 六安市域经济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和基础产业,以接受产业扩散为 主。小南京位于金寨县的北部,农业特色明显,是区域农业发展的重点。 1.1.4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农民致富的需要 目前,金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已经在快速推进,但城乡一体化的形成对农村必 须有一个现代农业产业来支撑,对促进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让农民变 为产业工人,增加农民收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十分必要。 金寨县小南京村美好乡村综合试验区就在这样紧迫的环境背景和省市县三级政 府领导的重视关怀下孕育而生;它是立足农业综合开发,既要解决农业生产能力提 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问题,又要满足城乡一体化和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对农业多功 能的要求;他是安徽探索农业综合开发的开发方式、投融资模式、治理措施及综合 效益等,打造国内领先的示范样板,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 乡统筹发展的需求。他是安徽农业综合开发改革的起点,也将是一条探索全国农业 综合开发的创新之路。
1.1 规划背景
1.1.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 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 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 设农民五星生活的美好家园。需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是完善农村 发展体制机制。 1.1.2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 在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修编的基础上,按照“培育中心村 、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从2013年开始 ,每年重点培育建设1500个左右中心村,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 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周期2年;每年治理改造10000个左右自然村,以村庄环境 综合整治为重点,建设周期1年。到2016年,力争全省4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 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省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 要求。
01
背景研究
Background Research
1.1 规划背景 1.2 项目缘起 1.3 规划依据 1.4 技术标准
金寨县
小南京
美好乡村综合示范区总体规划
The Master Plan of JinZhai Xiaonanjing Beautiful Country Comprehensive Demonstration Region
09 村庄整治规划
9.1 规划总则 9.2 村庄建设规划 9.3 村庄整治规划 9.4 总投资估算
13 规划实施
13.1 政府、校企和农户关系的定位 13.2 组织构建与运营 13.3 营销策略
03 案例研究
3.1 相关研究及借鉴 3.2 国内外案例分析
07 分区规划
7.1 生态体验观光区 7.2 优质农业示范区 7.3 精品园艺展示区 7.4 丘陵林业开发区 7.5 山岳风景游览区 7.6 乡村别墅度假区 7.7 美好乡村示范区
全国知名的幸福山水家园 体现新时期大别山道路精神的特色安农小镇 村企合作的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实验基地 安徽省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美好乡村示范点
金寨县
小南京
美好乡村综合示范区总体规划
The Master Plan of JinZhai Xiaonanjing Beautiful Country Comprehensive Demonstration Region
4
农耕文化情 结背景
休闲农业是休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是先祖最原始, 也是应用最广泛的谋生方式。虽然经过若干次社会分工,越来越多的 人逐渐从农业领域分离出来从事其它产业,但是对于人类生存、繁衍 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文明,在现代城市人心中仍具有挥之不去的情结。 因而,参观了解或亲身参与和体验农业劳作,品味农家生活成为令城 市人向往的一种休闲方式。
1.4 技术标准
(1)《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T 310-1996;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3)《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TD; (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 (5)《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 4-1999; (6)《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20203-2006; (7)《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 (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 (9)《机井技术规范》SL 256-2000; (10)《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11)《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 (12)《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T246-1999; (13)《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 103-95; (14)《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 J85-85; (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16)《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标准(试行)》
10 河流水系规划
10.1 现状分析 10.2 水系整治布局
14 投资效益分析
14.1 经济技术指标 14.2 投资估算 14.3 效益分析
04 总体策划
4.1 规划原则 4.2 规划思路与理念 4.3 设计手法 4.4 项目定位 4.5 发展目标 4.6 主题形象
11 游憩系统规划
11.1 游憩线路规划 11.2 总体布局与项目策划
2.1 区位分析
2.1.1金寨县概况 (1)地理位置及行政规划 金寨县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腹地,地处三省七县二区结合部。西、 南两面与河南省、湖北省毗邻,209、210省道纵贯南北,临近312国道; 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可常年通航。名胜古迹有天堂寨国家级森林公园,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响山寺,马鬃岭,金刚台,千佛庵,金寨天马等。 金寨县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贫困山区县和旅游资源大县,也是 我国第二大将军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金寨县下辖:梅山镇、南溪镇、双河镇、斑竹园镇、古碑镇、青山镇、 燕子河镇、白塔畈镇、天堂寨镇、吴家店镇、麻埠镇、汤家汇镇、油坊店 乡、槐树湾乡、花石乡、沙河乡、桃岭乡、铁冲乡、长岭乡、张冲乡、关 庙乡、全军乡、果子园乡。 (2)旅游资源 光辉的革命历史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使金寨旅游资源“红、绿、蓝” 三色兼备。战争年代留下了众多革命遗址,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革 命纪念地30多处。“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天堂寨奇松怪石、飞 瀑云海,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县城 梅山翠岭环抱、碧水穿城;梅、响两大水库高峡平湖,碧波万顷,绿岛葱 茏;大自然造就的西庄温泉,日出水量644吨,出口水温54℃,茶西河谷 度假区正在建设,即将对外开放。白马大峡谷、燕子河大峡谷、红石谷, 怪石清泉,自然幽静。县内现有5A景区1处、4A景区2处、3A景区4处。 (3)农业发展 板栗:金寨县是全国板栗生产重点县,现有板栗面积50万亩,年产 板栗3万吨,产量居全国第一,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经济林板栗之 乡 ”。 茶叶:金寨是全国首批20个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之一,是中国 十大历史名茶六安瓜片的原产地和主产地,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之一,是国 务院办公用茶定点生产县。 菌药:金寨县中药材资源多达1363种,自古便有安徽的“西山药库” 之称。这里盛产西洋参、茯苓、灵芝、天麻等贵重药材,是全国22个药 材基地县、6个茯苓基地县之一,境内的沙河乡被誉为“中国灵芝第一 乡”。 高山菜:全县建立了以四季豆、辣椒、番茄、生姜、高山茭白、菜 用百合等为主导品种的生产基地6.8万亩,年产量达7.5万吨。此外,可年 产野生绿色食品山竹笋5000吨、野生葛粉1000吨、珍珠菜4000吨、将军 菜(苦菜、天香菜)800吨、蕨菜1000吨。 特色养殖:县内草山、草坪、草坡资源极为丰富,无污染,为大别 山黄牛、山羊、土猪、土鸡等特色养殖提供了充足的饲料,这些地方特色 品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属纯绿色食品。全县可养水面12万亩,养殖 的鱼产品通过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认证,槐树湾乡誉为“安徽省网箱养鱼第 一乡”。
1.2 项目背景
宏 观 政 策 背 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