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 单元写作“写事要有点波澜”定向练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重点】学习、掌握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技巧。

一、典文·赏析

开头即为文章定下了不

寻常的基调。

此处描写看似随意,却大

有深意。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是

这样吗?

已经三次拒绝,真是好事

多磨啊。

这一系列的文字有何作

用?

多么的有情有义!

照应前文,为情节发展

张本。

故事的高潮所在,都是

谁该涌出泪水?令人深

思。

【赏析】文章用“情节突转法”来构思情节,钥匙的出现是文章的高潮所在,在结构上形成了奇峰突起、江河陡转之势,它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写她的“笑”和“流泪”,这是必要的伏笔和照应。在高潮来临前,作者不惜笔墨、不厌其烦地描写问楼、认房、上楼、讲笑话等内容,为情节的高潮蓄势,不断强化读者的期待心理,使矛盾爆发情节突转时具有飞瀑流泉从天降的艺术效果,造成读者心灵的强烈震撼。

二、技法·点拨

无论是侧重写人的记叙文,还是侧重写事的记叙文,都少不了写事件。对于事件的叙述如果一泻无余,那就好像在一马平川上看风景,从头看到底,读来没有情趣;叙事曲折回旋,波澜起伏,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一)选择曲折复杂的事件

事物本身就是复杂的,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天有阴晴,月有圆缺,潮有涨落,草木

有枯荣,这是自然界的变化。塞翁失马,乐极生悲,这是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的人事变化。文章的波澜就是这种事物复杂多变性的反映。

问题(1)《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为什么能够两千多年一直吸引着无数的读者?

【提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事件本身矛盾错综复杂:晋国与郑国有矛盾,秦国与晋国早有嫌怨,郑公与烛之武之间有隔阂。在如此复杂的背景下展开的故事,焉能不吸引读者?

(二)掌握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叙述性文章“尺水兴波”,除了具备对客观事件的正确认识和严密清晰的表达思路以外,关键还在于写作技巧的运用,在于如何组织材料。

1.情节突转法

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的《项链》就是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使用这种方法必须注意行文中铺垫、伏笔的设计。

谁烧的“阿房宫”?

从前,有位县督学来到县立中学视察工作。他一进校门,便见到该校的壁报上写有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督学的文学底子很厚,看到杜牧的诗句,油然想起他的《阿房宫赋》,于是顺口问起了学生:“你们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

学生们一脸惶恐,不住地摇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

看到眼前的窘迫情景,督学啼笑皆非。他立即来到校长室,对校长指责道:“贵校学生国文程度低落,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校长心平气和地说:“本校学生一向诚实,既然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

督学非常气恼,他万万没有想到鼎鼎的校长居然不知道阿房宫是怎么一回事!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封呈文,给教育局长,禀明原委。

不久,督学收到局长复函:“烧掉就算了,再拨经费重建阿房宫。”

督学看后,目瞪口呆。

问题(2)请分析《谁烧的“阿房宫”?》一文情节是怎样变化的。

【提示】学生们说阿房宫不是自己烧的,督学啼笑皆非;校长的浅薄无知让督学非常气恼;局长的复函更让督学目瞪口呆。文章在情节的不断突转中紧紧抓住读者,启发人思考。

2.悬念法

悬念法通常是精心设置疑窦和矛盾,在文章开头用超乎寻常的语气去叙述或交代一种异于常人思维的结果,以引起读者探其究竟的欲望。鲁迅的《祝福》、房树民与王石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等就是很好的代表。常见的设计悬念的方法有如下三种:

(1)反常法:利用人的反常言行设置悬念,使读者产生急于了解导致这种言行的原因的期待心理。

(2)倒叙法:先把结果或能吸引读者的部分放在开头,然后再以时间为序叙述,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3)切隔法:中途中断叙述,转述他事,以引起读者的期待心理。(章回体小说普遍使用此法)

使用悬念法要注意:①制造悬念要不着痕迹,切合情理,既要“悬”,又不能“玄”,不可故弄玄虚,不要出现漏洞;②要紧紧围绕主题来设置悬念,不能在枝节问题上“悬置紧张”,以免削弱主题思想。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他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五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

“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生气。后来,他平静下来了。开始想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小孩的房间:“你睡了吗,孩子?”“爸,还没,我还醒着。”小孩回答。

“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将今天的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0美金。”“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问。

“因为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刚好够你一个小时的工资,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问题(3)上面的小故事让人心潮难平,请分析该文情节设计的妙处。

【提示】故事在开头设置悬念:孩子为什么要钱?要了钱干什么?再加上父亲对孩子

的误会,使情节在结尾达到了高潮,主题就是这样在悬念的激发下震撼了读者。

3.误会法

造成误会,抓住读者心理,让读者在顿悟中感受作文的中心,领会其中的奥妙,增强文章的戏剧性。误会可以是一方误会另一方,也可以是双方互相误会;可以是一个误会,也可以是多个误会;可以是悲剧性的误会,也可以是喜剧性的误会。

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至亲。

问题(4)在上面的小故事中,老太太的子孙随着唐伯虎的诗情绪变化非常大,有时惊讶,有时喝彩,有时甚至要动手打唐伯虎,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提示】“这个婆娘不是人”是什么?这是对老太太的侮辱,其子孙如何不惊。“九天仙女”竟是老太太,其子孙焉能不喜。说人家的“儿孙个个都是贼”岂不讨打;能把“蟠桃”这种天上才有的东西弄到手,其子孙定不是一般人物。由夸奖老太太到夸奖其子孙,把所有的人都夸奖了一遍,自然能叫好声一片。唐伯虎巧妙制造误会,调动了众人的情绪,可谓高手。

4.抑扬法

“抑”,就是抑制,对人、事、物进行贬抑;“扬”,就是扬起,对人、事、物进行褒扬。叙述中,先让情况尽量向某一个方向发展,造成对后面情节的一种充分的反向蓄势,然后使情况向相反的方向陡转,从而形成落差和波澜,给人以感情冲击和心灵震撼,进而使读者得到充分的审美满足和享受。抑扬法分为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

使用这种方法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另一方起的是衬垫作用。

一个妇女晚上出门被人抢劫,她赶紧报了案。

一位健壮的出租车司机晚上送客人后在路上被人抢劫,他赶紧报了案。

两个小伙子晚上喝酒喝到很晚,回家的路上被人抢劫,他们也赶紧报了案。

警察高度重视这几起案件,经过综合分析,他们找到了这几件案子的共同点:深夜,劫匪是一个坐在路中央的男人,劫匪说的话一样:快点,别等我站起来,否则就麻烦了。

警察们经过周密布置,采取了果断行动。一位警察奋不顾身,冲上前去将劫匪扑倒在地,死死按住他,不让他动分毫。另三位警察马上跟上,给劫匪戴上了手铐。四位警察将劫匪提起了往车上一塞,“啊?!他的腿呢?”

他已经没有了双腿,他是个残疾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