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寒战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05
食欲不振:食 欲减退,消化 不良
04
肌肉酸痛:全 身肌肉酸痛, 乏力
发热原因
01
感染:细菌、病 毒、真菌等感染
02
炎症:身体组织 炎症反应
03
04
肿瘤:恶性肿瘤 引起的发热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系统异
常导致的发热
诊断方法
体温测量:测量 体温,判断是否
高热 1
影像学检查:进 4
行X光、CT等影 像学检查,判断
观察病情
01
监测体温:定时测量
体温,观察体温变化
趋势
02
观察呼吸:观察呼吸
频率、深度和节律,
判断呼吸困难程度
03
观察皮肤:观察皮肤
颜色、湿度和弹性,
判断脱水程度
04
观察意识:观察意识
状态,判断有无昏迷、
谵妄等意识障碍
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 态,避免焦虑
和紧张
鼓励病人积极 面对疾病,增
强信心
提供心理支持, 帮助病人缓解
定期检查
定期测量 体温,观 察病情变
化
定期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等
指标
定期进行 心电图、 胸片等检
查
定期进行 康复训练, 促进身体
恢复
THANK YOU
汇报人
压力
关注病人的情 绪变化,及时 进行心理疏导
高热病人的饮食护理
饮食原则
饮食清淡:避免油腻、辛辣、 刺激性食物
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维生 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
多喝水:补充水分,促进新陈 代谢
适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以 免加重胃肠负担
营养补充
01
高热病人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

三、口腔护理
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每日早晚应进行口腔护理,饮食前、后均应漱口,可用小方巾沾 上盐水抹拭口腔黏膜及牙龈,以防细菌滋生,保证口腔卫生。口唇干燥者可涂以液状石蜡或稀甘油, 有疱疹者可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软膏。
四、皮肤护理
高热患者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家人应及时用干净毛巾擦拭和更换衣被;条件允许应洗头、 洗澡以保持皮肤的清洁,但要防止着凉,避免对流风。
第二部分
抽搐病人的护理
一、基本定义
抽搐是不随意运动的表现,是神经-肌肉的疾病的病理现象,通常表现为横纹肌的不随意收缩。临床上常
见的有以下几种:惊厥、强直性痉挛、肌阵挛、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扭转痉挛、肌束颤动、习惯性 抽搐。
二、抽搐的观察
应注意有无发作先兆,抽搐从哪个部位开始、如何扩展,发展的顺序,抽搐发作持续的时间,有无意识丧 失、双眼上翻、瞳孔变化、面色青紫、口唇发绀、口吐白沫或血沫、大小便失禁等情况,频繁发作者应记录发 作次数。
(1)化学降温 化学降温主要指应用退热 药,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减少产热,加速 散热。体温过高时(成人≥38.5℃,小孩 ≥39.0℃),应遵医嘱给予降温药如:复方 阿斯匹林(APC)、美林等。但应避免用药 过量或在短期内反复用药以免发生虚脱。
(2)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主要有冰袋、冰 帽、冷湿敷、乙醇擦浴、温水擦浴、冰水 灌肠以及针灸等,应根据病情加以选择。 ① 头部冷敷:将毛巾浸于冰水或冷水中, 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度)或冰袋(具体作 法:从冰箱中取出冰块放入冷水中,冲去 棱角后装入热水袋或用专用冰袋中,连水 带冰装1/2袋,排出空气盖紧盖口即可)敷 于额部,5~10分钟更换1次。有胃寒、寒 战的病人不宜使用冷敷。注意后背、前胸 区、腹部和足底等部位切勿冷敷,以免引 起胸闷、腹泻等不良反应。② 擦浴法:用 温水毛巾或蘸41~43℃酒精反复擦拭前额 、颈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体表大血 管分布较密集的区域,擦拭至皮肤潮红为 止,擦洗后及时用干毛巾擦干水珠,降温 同时,应在足心置热水袋,头部敷冰袋。 ③ 泡澡:将病人置于温水浴槽内,用软毛 巾或海绵轻轻擦抹全身15~30分钟,使血 管扩张达到散热目的。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高热病人每4h测1次体温 ,绘制于体温单上,观察其热 型及临床过程,观察呼吸、血 压的变化及一些伴随症状。在 患者大量出汗或退热时,应注 意有无虚脱现象。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体温测量注意事项
•
1.精神异常、昏迷、不合作、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者,不可自口腔测温。
进食、吸烟、面颊部做热冷敷者,应推迟30分钟后,方可测口腔温度。
•
2.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及某些心脏病病人(刺激肛门后,迷走 神经兴奋,会引起心律不齐﹚不可由直肠测温。坐浴或灌肠后需待30分钟
后,方可测直肠温度。
• • •
(二)疑为传染病者,应先行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三)入院后尽早留取大、小便标本及血培养送检。
(四)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可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发热时鼓 励病人每日饮水3000ml以上;对不能进食可按医嘱静脉补液,纠正水电
解质紊乱;昏迷病人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
(五)测量T、P、R:一般为3-4次/日,≥38.5每4小时测量一次,待体温恢 复正常后可改可为每日测量1-2次。
病毒、寄生虫与细菌等。 二、非感染性发热
(1)组织损伤严重创伤、大手术、无菌性坏死、烧伤、放射、化学性炎症等。
(2)恶性肿瘤 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网状细胞瘤、肉瘤等。
(3)变态反应与过敏性疾病药物热、输血和输液反应、血清病、注射异体蛋白 等。 (4)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痛风、血卟啉病、重度脱水等
发热的分期
•
1、体温上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
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
畏寒、颤抖。
•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体温持 续在较高转状态,因皮肤血管开始扩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现 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和脉搏、心率加快。
• •
3.对极度消瘦的病人,不适腋下测温。沐浴后需待20分钟后再测腋下温度 。 4.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合时,应重复测温,必要时可同时测量另一部位 对照,以使得到更为准确的体温数值。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分类(发热程度)
• 低热:37.5℃ ~ 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
低热持续2周以上,则可称之为长期低热;
• 中等热:38.1℃ ~39℃,多见于急性感染; • 高热:39.1℃ ~41℃,见于急性感染;高热持续2周以上
者,即为长期高热;
• 过高热:>41℃,如中暑。
分类(常见热型)
• 1、稽留热:体温高达
39℃以上。波动幅度< 1℃。见于伤寒、肺炎。
• 2、间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温骤升
至39℃以上,而后降 至正常以下,经一个 间歇后,再规律地交 叉出现,见疟疾。
• 3、弛张热:体温在
39℃以上,波动幅 度大于2~3℃。而 最低温度始终高于 正常。见败血症。
4、不规则热:一日间 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 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 感、肿瘤病人发热。
• •
3.对极度消瘦的病人,不适腋下测温。沐浴后需待20分钟后再测腋下温度 。 4.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合时,应重复测温,必要时可同时测量另一部位 对照,以使得到更为准确的体温数值。
•
5.为婴幼儿、意识不清或不合作病人测温时,护士须守候在旁或用于托扶 体温计以免发生意外。
•
6.甩表时用腕部力量,不可碰及他物,以防碰碎。切忌把体温计放在热水
•
• •
4.口腔测温:口表水银端置于病人舌下部位,闭口3分钟,取出。
5.直肠测温:肛表用油剂润滑,水银端插入肛门3~4cm, 3分钟取出。 6.腋下测温:先擦干腋窝下汗液,体温计水银端放腋窝深处, 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计,10分钟取出。
• •
7.检视体温计读数,记录。 8.将水银柱甩至35°C以下,放回消毒液容器中。
发热的分期
•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模板

判断呼吸衰竭和缺氧程度
06
尿量监测:观察尿量变化,判 断脱水程度和肾功能状况
观察病人的症状表现
01
体温变化:监测体温变化,了解发热程度和持 续时间
02
呼吸频率:监测呼吸频率,了解呼吸困难程度
03
心率变化:监测心率变化,了解心脏功能状况
04
精神状态: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了解意识状 况和反应能力
05
皮肤状况:观察皮肤状况,了解脱水、皮疹等 皮肤问题
保持水分:鼓励病人多 喝水,防止脱水
03
物理降温:使用冷毛巾、 冰袋等物理方法帮助病 人降温
04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 合理使用退热药或其他 药物进行治疗
05
休息与饮食:保证病人 充足的休息和营养丰富 的饮食,提高抵抗力
06
预防感染:保持室内清 洁,避免交叉感染,注 意个人卫生
02
发热病人的病情监 测
药物降温注意事项
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
观察药物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 生
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产生 不良反应
注意药物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 良后果
定期监测体温,确保降温效果达到预 期
04
发热病人的生活护 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01
保持室内温度 适中,避免过 热或过冷
02
03
定期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 新鲜
使用空气净化 器或加湿器, 提高室内空气 质量
04
避免在室内吸 烟,减少二手 烟的危害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A
B
C
D
发热病人需要补充足够 的水分,以维持正常体
温和生理功能。
建议每天摄入2-3升的 水分,包括白开水、果
06
尿量监测:观察尿量变化,判 断脱水程度和肾功能状况
观察病人的症状表现
01
体温变化:监测体温变化,了解发热程度和持 续时间
02
呼吸频率:监测呼吸频率,了解呼吸困难程度
03
心率变化:监测心率变化,了解心脏功能状况
04
精神状态: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了解意识状 况和反应能力
05
皮肤状况:观察皮肤状况,了解脱水、皮疹等 皮肤问题
保持水分:鼓励病人多 喝水,防止脱水
03
物理降温:使用冷毛巾、 冰袋等物理方法帮助病 人降温
04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 合理使用退热药或其他 药物进行治疗
05
休息与饮食:保证病人 充足的休息和营养丰富 的饮食,提高抵抗力
06
预防感染:保持室内清 洁,避免交叉感染,注 意个人卫生
02
发热病人的病情监 测
药物降温注意事项
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
观察药物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 生
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产生 不良反应
注意药物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 良后果
定期监测体温,确保降温效果达到预 期
04
发热病人的生活护 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01
保持室内温度 适中,避免过 热或过冷
02
03
定期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 新鲜
使用空气净化 器或加湿器, 提高室内空气 质量
04
避免在室内吸 烟,减少二手 烟的危害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A
B
C
D
发热病人需要补充足够 的水分,以维持正常体
温和生理功能。
建议每天摄入2-3升的 水分,包括白开水、果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演示课件

详细描述:在治疗期间,应注意生活调理,如保持良好 的作息时间、合理饮食、适当锻炼等。这些措施有助于 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THANKS.
高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02
降温措施
01
02
03
药物降温
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退烧 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 等,注意观察降温效果及 不良反应。
物理降温
采用冰敷、温水擦浴等方 法降低体温,注意避开前 胸、后颈等敏感部位,避 免引起寒战和不适。
补充水分
高热会导致出汗增多,应 鼓励病人多喝水或遵医嘱 静脉输液,以补充体内水 分和电解质。
详细描述:在等待就医期间,应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 脉搏、呼吸等体征,以及是否有伴随症状,如头痛、咳 嗽、呕吐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详细描述:为病人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调节适宜的室温,以降低病人的不适感。同时,鼓励 病人多饮水,补充体内水分流失。
就医流程与准备
总结词:提前预约挂号 总结词:合理安排出行 总结词:遵循医嘱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演 示课件
目录
• 高热疾病概述 • 高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 高热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 高热病人的日常保健建议 • 高热病人的就医指导
高热疾病概述
01
高热的定义与标准
总结词
定义与标准
详细描述
高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以口腔温度为标准,超过37.5℃即可判定为 高热。
高热的分类与原因
就医后的病情沟通与配合治疗
总结词:定期复诊 总结词:保持良好心态 总结词:注意生活调理
详细描述:在治疗后,应遵医嘱定期复诊,以便及时了 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如有异常情况,如体温持续不 退、症状加重等,应及时就诊。
THANKS.
高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02
降温措施
01
02
03
药物降温
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退烧 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 等,注意观察降温效果及 不良反应。
物理降温
采用冰敷、温水擦浴等方 法降低体温,注意避开前 胸、后颈等敏感部位,避 免引起寒战和不适。
补充水分
高热会导致出汗增多,应 鼓励病人多喝水或遵医嘱 静脉输液,以补充体内水 分和电解质。
详细描述:在等待就医期间,应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 脉搏、呼吸等体征,以及是否有伴随症状,如头痛、咳 嗽、呕吐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详细描述:为病人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调节适宜的室温,以降低病人的不适感。同时,鼓励 病人多饮水,补充体内水分流失。
就医流程与准备
总结词:提前预约挂号 总结词:合理安排出行 总结词:遵循医嘱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演 示课件
目录
• 高热疾病概述 • 高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 高热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 高热病人的日常保健建议 • 高热病人的就医指导
高热疾病概述
01
高热的定义与标准
总结词
定义与标准
详细描述
高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以口腔温度为标准,超过37.5℃即可判定为 高热。
高热的分类与原因
就医后的病情沟通与配合治疗
总结词:定期复诊 总结词:保持良好心态 总结词:注意生活调理
详细描述:在治疗后,应遵医嘱定期复诊,以便及时了 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如有异常情况,如体温持续不 退、症状加重等,应及时就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热寒战病人的护理
什么是高热寒战
◆ 寒战大多发生在急性发热性疾病 之前。感染性疾病的致病原,作用于 机体引起发热时,病人全身发冷、起 鸡皮疙瘩和颤抖,即肌肉不自主活动, 此称为恶寒战栗,简称寒战。
2
◆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发热可使吞 噬细胞活性增强,机体生成增多,白细胞 内酶的活力及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抵卸 疾病的侵袭,促进机体恢复。因此如发热 不是太高,一般情况尚好,不应盲目或急 于降温治疗。但是如果发热过久或高热持 续不退,对机体有一定危害性。可使代谢 加快耗氧量增加,脂肪代谢发生紊乱而致 酮血症,发生自身蛋白质的破坏而致消瘦, 脑皮质兴奋、抑制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 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功能紊乱等, 出现一系列严重症状,加重病情,影响机 体恢复,因此应尽快查明原因。
10
2)化学降温 化学降温主要指应用退热药以抑制体温调节
中枢,减少产热,加速散热。体温过高时 (成人≥38.5℃,小孩≥39.0℃),应遵医 嘱给予降温药如:复方阿斯匹林(APC) 、美林等。但应避免用药过量或在短期内 反复用药以免发生虚脱。
11
◆ 3 保持清洁和舒适 高热患者在退热过程中 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 被;条件允许应洗头、洗澡以保持皮肤的清 洁,但要防止着凉,避免对流风。加强口 腔护理,饮食前、后均应漱口,观察舌苔、 舌质,保证口腔卫生。口唇干燥者可涂以 液状石蜡或润唇膏,有疱疹者可用抗生素 或抗病毒软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 通风,调整被盖,限制活动等。
16
谢谢捧场!
17
9
1)物理降温
◆ 物理降温主要有冰袋、冰帽、冷湿敷、乙醇擦浴、温水擦浴、冰水灌肠以及
针灸等,应根据病情加以选择。 ◆ 头部冷敷:将毛巾浸于冰水或冷水中,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度)从冰箱中取
出冰块放入冷水中,冲去棱角后装入热水袋或用专用冰袋中,连水带冰装1/2 袋,排出空气盖紧盖口即可)敷于额部,5~10分钟更换1次。有胃寒、寒战 的病人不宜使用冷敷。注意后背、前胸区、腹部和足底等部位切勿冷敷,以 免引起胸闷、腹泻等不良反应 ◆ 擦浴法:用温水毛巾或蘸41~43℃酒精反复擦拭前额、颈部、腋窝、肘窝、 腹股沟等体表大血管分布较密集的区域,擦拭至皮肤潮红为止,擦洗后及时 用干毛巾擦干水珠,降温同时,应在足心置热水袋,头部敷冰袋。 ◆ 泡澡:将病人置于温水浴槽内,用软毛巾或海绵轻轻擦抹全身15~30分钟, 使血管扩张达到散热目的。
14
◆ 6 安全护理 ◆ 高热病人有时会躁动不安、谵安、寒
战,应注意防止坠床、舌咬伤,必要时用 床档、约束带固定患者。
15
◆ 7 心理护理 ◆ 患者在发热期间会有寒战、面色苍白、头
痛、出汗等导致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 护士应经常巡视患者,耐心解答患者提出 的问题,作好心理护理。对于长期高热的 患者更应该注意其心理反应。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因
◆ 急性高热 ◆ 1、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早期,各系统
急感染性疾病。 ◆ 2、非感染疾病、暑热症、新生儿脱水症、
颅内损伤、惊厥及癫痫大发作等。 3、变态反应 过敏、异体血清、疫苗接种反
应、输液、输血反应等。
4
长期高热
◆ 常见病:败血症、沙门氏菌属感染、结核、 风湿热、幼年类风湿症等。
◆ 少见病:恶性肿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结缔组织病。
12
◆ 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高热病人每4h测1次体 温,绘制于体温单上,观察其热型及临床 过程,观察呼吸、血压的变化及一些伴随 症状。在患者大量出汗或退热时,应注意 有无虚脱现象。
13
◆ 5、饮食鼓励: ◆ 病人进食营养丰富即高热量、高蛋白、高
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清淡流质、半 流质饮食并少量多餐。鼓励病人多饮水, 每日摄入量不少于3000ml,必要时按医嘱 静脉补充液体。
5
◆ 1 收集患者资料 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 全身状况、文化程度,对高热知识的了解 程度,评估发热的原因,排除影响体温的 生理因素。
8
降温处理
◆ 高热刚开始时,患者可能出现寒战,此时 不要急于采取退热措施,而应注意保暖, 调节室温,补充衣着。寒战后体温可迅速 上升,不及时采取退热高热患者体温一般 在39.0℃以上时,应予物理降温或化学降 温。30min后必须再次测量体温,将结果记 录于体温单上。
什么是高热寒战
◆ 寒战大多发生在急性发热性疾病 之前。感染性疾病的致病原,作用于 机体引起发热时,病人全身发冷、起 鸡皮疙瘩和颤抖,即肌肉不自主活动, 此称为恶寒战栗,简称寒战。
2
◆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发热可使吞 噬细胞活性增强,机体生成增多,白细胞 内酶的活力及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抵卸 疾病的侵袭,促进机体恢复。因此如发热 不是太高,一般情况尚好,不应盲目或急 于降温治疗。但是如果发热过久或高热持 续不退,对机体有一定危害性。可使代谢 加快耗氧量增加,脂肪代谢发生紊乱而致 酮血症,发生自身蛋白质的破坏而致消瘦, 脑皮质兴奋、抑制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 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功能紊乱等, 出现一系列严重症状,加重病情,影响机 体恢复,因此应尽快查明原因。
10
2)化学降温 化学降温主要指应用退热药以抑制体温调节
中枢,减少产热,加速散热。体温过高时 (成人≥38.5℃,小孩≥39.0℃),应遵医 嘱给予降温药如:复方阿斯匹林(APC) 、美林等。但应避免用药过量或在短期内 反复用药以免发生虚脱。
11
◆ 3 保持清洁和舒适 高热患者在退热过程中 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 被;条件允许应洗头、洗澡以保持皮肤的清 洁,但要防止着凉,避免对流风。加强口 腔护理,饮食前、后均应漱口,观察舌苔、 舌质,保证口腔卫生。口唇干燥者可涂以 液状石蜡或润唇膏,有疱疹者可用抗生素 或抗病毒软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 通风,调整被盖,限制活动等。
16
谢谢捧场!
17
9
1)物理降温
◆ 物理降温主要有冰袋、冰帽、冷湿敷、乙醇擦浴、温水擦浴、冰水灌肠以及
针灸等,应根据病情加以选择。 ◆ 头部冷敷:将毛巾浸于冰水或冷水中,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度)从冰箱中取
出冰块放入冷水中,冲去棱角后装入热水袋或用专用冰袋中,连水带冰装1/2 袋,排出空气盖紧盖口即可)敷于额部,5~10分钟更换1次。有胃寒、寒战 的病人不宜使用冷敷。注意后背、前胸区、腹部和足底等部位切勿冷敷,以 免引起胸闷、腹泻等不良反应 ◆ 擦浴法:用温水毛巾或蘸41~43℃酒精反复擦拭前额、颈部、腋窝、肘窝、 腹股沟等体表大血管分布较密集的区域,擦拭至皮肤潮红为止,擦洗后及时 用干毛巾擦干水珠,降温同时,应在足心置热水袋,头部敷冰袋。 ◆ 泡澡:将病人置于温水浴槽内,用软毛巾或海绵轻轻擦抹全身15~30分钟, 使血管扩张达到散热目的。
14
◆ 6 安全护理 ◆ 高热病人有时会躁动不安、谵安、寒
战,应注意防止坠床、舌咬伤,必要时用 床档、约束带固定患者。
15
◆ 7 心理护理 ◆ 患者在发热期间会有寒战、面色苍白、头
痛、出汗等导致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 护士应经常巡视患者,耐心解答患者提出 的问题,作好心理护理。对于长期高热的 患者更应该注意其心理反应。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因
◆ 急性高热 ◆ 1、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早期,各系统
急感染性疾病。 ◆ 2、非感染疾病、暑热症、新生儿脱水症、
颅内损伤、惊厥及癫痫大发作等。 3、变态反应 过敏、异体血清、疫苗接种反
应、输液、输血反应等。
4
长期高热
◆ 常见病:败血症、沙门氏菌属感染、结核、 风湿热、幼年类风湿症等。
◆ 少见病:恶性肿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结缔组织病。
12
◆ 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高热病人每4h测1次体 温,绘制于体温单上,观察其热型及临床 过程,观察呼吸、血压的变化及一些伴随 症状。在患者大量出汗或退热时,应注意 有无虚脱现象。
13
◆ 5、饮食鼓励: ◆ 病人进食营养丰富即高热量、高蛋白、高
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清淡流质、半 流质饮食并少量多餐。鼓励病人多饮水, 每日摄入量不少于3000ml,必要时按医嘱 静脉补充液体。
5
◆ 1 收集患者资料 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 全身状况、文化程度,对高热知识的了解 程度,评估发热的原因,排除影响体温的 生理因素。
8
降温处理
◆ 高热刚开始时,患者可能出现寒战,此时 不要急于采取退热措施,而应注意保暖, 调节室温,补充衣着。寒战后体温可迅速 上升,不及时采取退热高热患者体温一般 在39.0℃以上时,应予物理降温或化学降 温。30min后必须再次测量体温,将结果记 录于体温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