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寒战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05
食欲不振:食 欲减退,消化 不良
04
肌肉酸痛:全 身肌肉酸痛, 乏力
发热原因
01
感染:细菌、病 毒、真菌等感染
02
炎症:身体组织 炎症反应
03
04
肿瘤:恶性肿瘤 引起的发热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系统异
常导致的发热
诊断方法
体温测量:测量 体温,判断是否
高热 1
影像学检查:进 4
行X光、CT等影 像学检查,判断
观察病情
01
监测体温:定时测量
体温,观察体温变化
趋势
02
观察呼吸:观察呼吸
频率、深度和节律,
判断呼吸困难程度
03
观察皮肤:观察皮肤
颜色、湿度和弹性,
判断脱水程度
04
观察意识:观察意识
状态,判断有无昏迷、
谵妄等意识障碍
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 态,避免焦虑
和紧张
鼓励病人积极 面对疾病,增
强信心
提供心理支持, 帮助病人缓解
定期检查
定期测量 体温,观 察病情变

定期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等
指标
定期进行 心电图、 胸片等检

定期进行 康复训练, 促进身体
恢复
THANK YOU
汇报人
压力
关注病人的情 绪变化,及时 进行心理疏导
高热病人的饮食护理
饮食原则
饮食清淡:避免油腻、辛辣、 刺激性食物
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维生 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
多喝水:补充水分,促进新陈 代谢
适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以 免加重胃肠负担
营养补充
01
高热病人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

三、口腔护理
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每日早晚应进行口腔护理,饮食前、后均应漱口,可用小方巾沾 上盐水抹拭口腔黏膜及牙龈,以防细菌滋生,保证口腔卫生。口唇干燥者可涂以液状石蜡或稀甘油, 有疱疹者可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软膏。
四、皮肤护理
高热患者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家人应及时用干净毛巾擦拭和更换衣被;条件允许应洗头、 洗澡以保持皮肤的清洁,但要防止着凉,避免对流风。
第二部分
抽搐病人的护理
一、基本定义
抽搐是不随意运动的表现,是神经-肌肉的疾病的病理现象,通常表现为横纹肌的不随意收缩。临床上常
见的有以下几种:惊厥、强直性痉挛、肌阵挛、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扭转痉挛、肌束颤动、习惯性 抽搐。
二、抽搐的观察
应注意有无发作先兆,抽搐从哪个部位开始、如何扩展,发展的顺序,抽搐发作持续的时间,有无意识丧 失、双眼上翻、瞳孔变化、面色青紫、口唇发绀、口吐白沫或血沫、大小便失禁等情况,频繁发作者应记录发 作次数。
(1)化学降温 化学降温主要指应用退热 药,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减少产热,加速 散热。体温过高时(成人≥38.5℃,小孩 ≥39.0℃),应遵医嘱给予降温药如:复方 阿斯匹林(APC)、美林等。但应避免用药 过量或在短期内反复用药以免发生虚脱。
(2)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主要有冰袋、冰 帽、冷湿敷、乙醇擦浴、温水擦浴、冰水 灌肠以及针灸等,应根据病情加以选择。 ① 头部冷敷:将毛巾浸于冰水或冷水中, 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度)或冰袋(具体作 法:从冰箱中取出冰块放入冷水中,冲去 棱角后装入热水袋或用专用冰袋中,连水 带冰装1/2袋,排出空气盖紧盖口即可)敷 于额部,5~10分钟更换1次。有胃寒、寒 战的病人不宜使用冷敷。注意后背、前胸 区、腹部和足底等部位切勿冷敷,以免引 起胸闷、腹泻等不良反应。② 擦浴法:用 温水毛巾或蘸41~43℃酒精反复擦拭前额 、颈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体表大血 管分布较密集的区域,擦拭至皮肤潮红为 止,擦洗后及时用干毛巾擦干水珠,降温 同时,应在足心置热水袋,头部敷冰袋。 ③ 泡澡:将病人置于温水浴槽内,用软毛 巾或海绵轻轻擦抹全身15~30分钟,使血 管扩张达到散热目的。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高热病人每4h测1次体温 ,绘制于体温单上,观察其热 型及临床过程,观察呼吸、血 压的变化及一些伴随症状。在 患者大量出汗或退热时,应注 意有无虚脱现象。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体温测量注意事项

1.精神异常、昏迷、不合作、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者,不可自口腔测温。
进食、吸烟、面颊部做热冷敷者,应推迟30分钟后,方可测口腔温度。

2.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及某些心脏病病人(刺激肛门后,迷走 神经兴奋,会引起心律不齐﹚不可由直肠测温。坐浴或灌肠后需待30分钟
后,方可测直肠温度。
• • •
(二)疑为传染病者,应先行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三)入院后尽早留取大、小便标本及血培养送检。
(四)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可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发热时鼓 励病人每日饮水3000ml以上;对不能进食可按医嘱静脉补液,纠正水电
解质紊乱;昏迷病人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五)测量T、P、R:一般为3-4次/日,≥38.5每4小时测量一次,待体温恢 复正常后可改可为每日测量1-2次。
病毒、寄生虫与细菌等。 二、非感染性发热
(1)组织损伤严重创伤、大手术、无菌性坏死、烧伤、放射、化学性炎症等。
(2)恶性肿瘤 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网状细胞瘤、肉瘤等。
(3)变态反应与过敏性疾病药物热、输血和输液反应、血清病、注射异体蛋白 等。 (4)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痛风、血卟啉病、重度脱水等
发热的分期

1、体温上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
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
畏寒、颤抖。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体温持 续在较高转状态,因皮肤血管开始扩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现 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和脉搏、心率加快。
• •
3.对极度消瘦的病人,不适腋下测温。沐浴后需待20分钟后再测腋下温度 。 4.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合时,应重复测温,必要时可同时测量另一部位 对照,以使得到更为准确的体温数值。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分类(发热程度)
• 低热:37.5℃ ~ 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
低热持续2周以上,则可称之为长期低热;
• 中等热:38.1℃ ~39℃,多见于急性感染; • 高热:39.1℃ ~41℃,见于急性感染;高热持续2周以上
者,即为长期高热;
• 过高热:>41℃,如中暑。
分类(常见热型)
• 1、稽留热:体温高达
39℃以上。波动幅度< 1℃。见于伤寒、肺炎。
• 2、间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温骤升
至39℃以上,而后降 至正常以下,经一个 间歇后,再规律地交 叉出现,见疟疾。
• 3、弛张热:体温在
39℃以上,波动幅 度大于2~3℃。而 最低温度始终高于 正常。见败血症。
4、不规则热:一日间 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 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 感、肿瘤病人发热。
• •
3.对极度消瘦的病人,不适腋下测温。沐浴后需待20分钟后再测腋下温度 。 4.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合时,应重复测温,必要时可同时测量另一部位 对照,以使得到更为准确的体温数值。

5.为婴幼儿、意识不清或不合作病人测温时,护士须守候在旁或用于托扶 体温计以免发生意外。

6.甩表时用腕部力量,不可碰及他物,以防碰碎。切忌把体温计放在热水

• •
4.口腔测温:口表水银端置于病人舌下部位,闭口3分钟,取出。
5.直肠测温:肛表用油剂润滑,水银端插入肛门3~4cm, 3分钟取出。 6.腋下测温:先擦干腋窝下汗液,体温计水银端放腋窝深处, 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计,10分钟取出。
• •
7.检视体温计读数,记录。 8.将水银柱甩至35°C以下,放回消毒液容器中。
发热的分期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模板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模板
判断呼吸衰竭和缺氧程度
06
尿量监测:观察尿量变化,判 断脱水程度和肾功能状况
观察病人的症状表现
01
体温变化:监测体温变化,了解发热程度和持 续时间
02
呼吸频率:监测呼吸频率,了解呼吸困难程度
03
心率变化:监测心率变化,了解心脏功能状况
04
精神状态: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了解意识状 况和反应能力
05
皮肤状况:观察皮肤状况,了解脱水、皮疹等 皮肤问题
保持水分:鼓励病人多 喝水,防止脱水
03
物理降温:使用冷毛巾、 冰袋等物理方法帮助病 人降温
04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 合理使用退热药或其他 药物进行治疗
05
休息与饮食:保证病人 充足的休息和营养丰富 的饮食,提高抵抗力
06
预防感染:保持室内清 洁,避免交叉感染,注 意个人卫生
02
发热病人的病情监 测
药物降温注意事项
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
观察药物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 生
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产生 不良反应
注意药物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 良后果
定期监测体温,确保降温效果达到预 期
04
发热病人的生活护 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01
保持室内温度 适中,避免过 热或过冷
02
03
定期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 新鲜
使用空气净化 器或加湿器, 提高室内空气 质量
04
避免在室内吸 烟,减少二手 烟的危害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A
B
C
D
发热病人需要补充足够 的水分,以维持正常体
温和生理功能。
建议每天摄入2-3升的 水分,包括白开水、果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演示课件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演示课件
详细描述:在治疗期间,应注意生活调理,如保持良好 的作息时间、合理饮食、适当锻炼等。这些措施有助于 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THANKS.
高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02
降温措施
01
02
03
药物降温
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退烧 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 等,注意观察降温效果及 不良反应。
物理降温
采用冰敷、温水擦浴等方 法降低体温,注意避开前 胸、后颈等敏感部位,避 免引起寒战和不适。
补充水分
高热会导致出汗增多,应 鼓励病人多喝水或遵医嘱 静脉输液,以补充体内水 分和电解质。
详细描述:在等待就医期间,应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 脉搏、呼吸等体征,以及是否有伴随症状,如头痛、咳 嗽、呕吐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详细描述:为病人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调节适宜的室温,以降低病人的不适感。同时,鼓励 病人多饮水,补充体内水分流失。
就医流程与准备
总结词:提前预约挂号 总结词:合理安排出行 总结词:遵循医嘱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演 示课件
目录
• 高热疾病概述 • 高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 高热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 高热病人的日常保健建议 • 高热病人的就医指导
高热疾病概述
01
高热的定义与标准
总结词
定义与标准
详细描述
高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以口腔温度为标准,超过37.5℃即可判定为 高热。
高热的分类与原因
就医后的病情沟通与配合治疗
总结词:定期复诊 总结词:保持良好心态 总结词:注意生活调理
详细描述:在治疗后,应遵医嘱定期复诊,以便及时了 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如有异常情况,如体温持续不 退、症状加重等,应及时就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热寒战病人的护理
什么是高热寒战
◆ 寒战大多发生在急性发热性疾病 之前。感染性疾病的致病原,作用于 机体引起发热时,病人全身发冷、起 鸡皮疙瘩和颤抖,即肌肉不自主活动, 此称为恶寒战栗,简称寒战。
2
◆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发热可使吞 噬细胞活性增强,机体生成增多,白细胞 内酶的活力及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抵卸 疾病的侵袭,促进机体恢复。因此如发热 不是太高,一般情况尚好,不应盲目或急 于降温治疗。但是如果发热过久或高热持 续不退,对机体有一定危害性。可使代谢 加快耗氧量增加,脂肪代谢发生紊乱而致 酮血症,发生自身蛋白质的破坏而致消瘦, 脑皮质兴奋、抑制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 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功能紊乱等, 出现一系列严重症状,加重病情,影响机 体恢复,因此应尽快查明原因。
10
2)化学降温 化学降温主要指应用退热药以抑制体温调节
中枢,减少产热,加速散热。体温过高时 (成人≥38.5℃,小孩≥39.0℃),应遵医 嘱给予降温药如:复方阿斯匹林(APC) 、美林等。但应避免用药过量或在短期内 反复用药以免发生虚脱。
11
◆ 3 保持清洁和舒适 高热患者在退热过程中 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 被;条件允许应洗头、洗澡以保持皮肤的清 洁,但要防止着凉,避免对流风。加强口 腔护理,饮食前、后均应漱口,观察舌苔、 舌质,保证口腔卫生。口唇干燥者可涂以 液状石蜡或润唇膏,有疱疹者可用抗生素 或抗病毒软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 通风,调整被盖,限制活动等。
16
谢谢捧场!
17
9
1)物理降温
◆ 物理降温主要有冰袋、冰帽、冷湿敷、乙醇擦浴、温水擦浴、冰水灌肠以及
针灸等,应根据病情加以选择。 ◆ 头部冷敷:将毛巾浸于冰水或冷水中,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度)从冰箱中取
出冰块放入冷水中,冲去棱角后装入热水袋或用专用冰袋中,连水带冰装1/2 袋,排出空气盖紧盖口即可)敷于额部,5~10分钟更换1次。有胃寒、寒战 的病人不宜使用冷敷。注意后背、前胸区、腹部和足底等部位切勿冷敷,以 免引起胸闷、腹泻等不良反应 ◆ 擦浴法:用温水毛巾或蘸41~43℃酒精反复擦拭前额、颈部、腋窝、肘窝、 腹股沟等体表大血管分布较密集的区域,擦拭至皮肤潮红为止,擦洗后及时 用干毛巾擦干水珠,降温同时,应在足心置热水袋,头部敷冰袋。 ◆ 泡澡:将病人置于温水浴槽内,用软毛巾或海绵轻轻擦抹全身15~30分钟, 使血管扩张达到散热目的。
14
◆ 6 安全护理 ◆ 高热病人有时会躁动不安、谵安、寒
战,应注意防止坠床、舌咬伤,必要时用 床档、约束带固定患者。
15
◆ 7 心理护理 ◆ 患者在发热期间会有寒战、面色苍白、头
痛、出汗等导致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 护士应经常巡视患者,耐心解答患者提出 的问题,作好心理护理。对于长期高热的 患者更应该注意其心理反应。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因
◆ 急性高热 ◆ 1、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早期,各系统
急感染性疾病。 ◆ 2、非感染疾病、暑热症、新生儿脱水症、
颅内损伤、惊厥及癫痫大发作等。 3、变态反应 过敏、异体血清、疫苗接种反
应、输液、输血反应等。
4
长期高热
◆ 常见病:败血症、沙门氏菌属感染、结核、 风湿热、幼年类风湿症等。
◆ 少见病:恶性肿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结缔组织病。
12
◆ 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高热病人每4h测1次体 温,绘制于体温单上,观察其热型及临床 过程,观察呼吸、血压的变化及一些伴随 症状。在患者大量出汗或退热时,应注意 有无虚脱现象。
13
◆ 5、饮食鼓励: ◆ 病人进食营养丰富即高热量、高蛋白、高
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清淡流质、半 流质饮食并少量多餐。鼓励病人多饮水, 每日摄入量不少于3000ml,必要时按医嘱 静脉补充液体。
5
◆ 1 收集患者资料 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 全身状况、文化程度,对高热知识的了解 程度,评估发热的原因,排除影响体温的 生理因素。
8
降温处理
◆ 高热刚开始时,患者可能出现寒战,此时 不要急于采取退热措施,而应注意保暖, 调节室温,补充衣着。寒战后体温可迅速 上升,不及时采取退热高热患者体温一般 在39.0℃以上时,应予物理降温或化学降 温。30min后必须再次测量体温,将结果记 录于体温单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