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

合集下载

《拿来主义》课件(完整版)

《拿来主义》课件(完整版)

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提出了“拿来 主义”的口号,呼吁国人要勇于吸收 外来文化的精华,同时也要批判地继 承本国文化的优秀传统。
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 北三省沦陷,而国内则政治腐败、经 济凋敝、文化落后。
2024/1/24
5
文章主题思想
《拿来主义》是一篇具有强烈现 实意义的杂文,其主题思想是倡 导“拿来主义”,即主张积极吸
拿来主义鼓励吸收外来文化的优 秀成果,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从
而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拿来主义,中国可以更加自 信地展示自身文化的独特魅力和 价值,同时积极借鉴其他文化的 优点,丰富和发展自身文化内涵

推动社会进步
拿来主义不仅限于文化领域,还 可应用于经济、科技、教育等各 个领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024/1/24
13
跨文化交流中拿来主义应用
尊重文化差异
在跨文化交流中,拿来主义强调 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多样性, 以平等、开放的态度进行对话和
交流。
2024/1/24
促进文化融合
通过拿来主义,不同文化之间可以 实现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形成新 的文化成果和共识。
推动国际合作
拿来主义有助于增进不同国家之间 的了解和信任,促进国际间的合作 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拿来主义的历史渊源
拿来主义起源于近代中国,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为寻求民族自强 和文化振兴而产生的一种文化思潮。
拿来主义的核心理念
拿来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在学习借鉴外来 文化时,要有所选择、有所扬弃,保留对自身有益的部分。
2024/1/24
12
拿来主义在当代中国现实意义

鲁迅的拿来主义课文原文

鲁迅的拿来主义课文原文

鲁迅的拿来主义课文原文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

拿来主义中心观点

拿来主义中心观点

拿来主义中心观点
拿来主义的中心思想:《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杂文。

他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

主题思想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拿来主义。

在“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反复比照之下,引出“拿来主义”。

一味的“送去”,则有可能走上卖国之路。

一味的接受“送来”,则意味着甘心接受文化的经济的侵略。

“送去”与“送来”不行,“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主要论点
1.“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吓破了胆、无所措手足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表示自己的“左”而故意毁坏遗产的“昏蛋”,为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扫除障碍。

2.“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根据人民的利益,“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对于那种“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的“废物”,即那种“全盘继承”论者,投以蔑视和厌恶。

3.创新,即“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占有”、“挑选”,是为了推陈出新,创造新文艺。

要推陈出新,就必须勇于批判继承。

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

《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

05
拿来主义的未来展望
全球化背景下的拿来主义
全球化视野
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拿来主义应具备全球视野,借鉴世 界各地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民族文化的坚守
在全球化背景下,应保持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传承,弘扬民族优 秀传统文化,发挥拿来主义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作用。
跨文化理解与沟通
加强跨文化交流,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沟通,促进文化的 融合与创新。
文化多元性价值
文化多元性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 定,有助于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在拿来主义中,这一理论体现在对待 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实践上,即应 该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特点,吸收 其中的有益成分,推动文化的创新和 发展。
文化多元性的实现
实现文化多元性需要政府、社会和个 人共同努力,包括制定相应的政策和 法规、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 解、培养公民的文化素养等。在拿来 主义中,这一理论体现在对待本土文 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上,即应该从实 际出发,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特点 ,采取科学合理的态度和方法来推动 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拿来主义反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保持 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传承。
拿来主义要求具备分辨精华与糟粕的能力,以及对外来文化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的能力。
拿来主义的历史背景
拿来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期,当时中国面临着外来文化和思想的冲击 ,民族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拿来主义的思想是在反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背景下提出的 ,它强调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借鉴,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深度交融
跨文化交流的趋势日益加强,不同文化之间 的交融将更加深入,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将进一步增强。

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拿来主义的含义:吸收外来事物的长处为我所用。

鲁迅的“拿来主义”是指拿自身想要的,是有选择性的拿。

怎么解读拿来主义:
鲁迅提出了他的“拿来主义”。

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

”他山之石能够攻玉,拿来主义也未尝不可。

通俗的意思便是,要把外国好的东西借鉴过来,为我们所用。

拿来主义出处:
《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根据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的杂文。

这篇文章,一是针对国民政府崇洋媚外,出卖民族文化遗产的投降主义,二是针对革命文艺阵线内部的两种错误倾向,即割断历史,全盘否定的“左”倾错误和拜倒在洋人脚下,主张全盘吸收的右倾错误。

作品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让人不能不对鲁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叹为观止。

《拿来主义》ppt课件完美版拿来主义的ppt

《拿来主义》ppt课件完美版拿来主义的ppt
拿来主义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目录CONTENTS
• 拿来主义概述 • 拿来主义的核心观点 • 拿来主义的实践应用 • 拿来主义的挑战与应对 • 拿来主义的未来展望 • 《拿来主义》原文解析
01
拿一种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借鉴和吸收,即从其他文化、传统、艺 术等中汲取精华,融入自己的创作和实践中。
它强调的是一种开放、包容、创新的态度,反对封闭、保守、固步自封。
拿来主义不是简单的模仿或复制,而是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挖掘出其他文化的优 秀元素,并与自己的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或思想。
强调创新
在“拿来”的基础上,鲁迅认为 我们还应该有所创新,结合中国 的实际情况和文化传统,对外来 文化进行改造和升华。
重视传统
鲁迅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 们的根基和灵魂,在接受外来文 化的同时,我们必须重视和发扬 中国的传统文化。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01
拿来主义的未来展 望
全球化背景下的拿来主义
1 2 3
全球化趋势
全球化进程加速,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 加频繁,拿来主义将更加活跃,有助于推动各国 文化的交融与创新。
文化交流与互鉴
在全球化背景下,拿来主义将促进不同文化的交 流与互鉴,有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 性。
跨国合作与资源共享
01
拿来主义的核心观 点
批判继承
批判地看待传统文化
在继承传统文化时,应保持批判的态 度,对其中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部分进 行反思和剔除。

《拿来主义》ppt课件

《拿来主义》ppt课件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 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语句背后深层含义剖析
“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
鲁迅并非真的主张吝啬,而是 强调在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 化时,要有选择的拿取,不能 一味送出,也不能全盘接受, 而是要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批判 性吸收。
注重创新与发展
鲁迅强调,在全面吸收的基础上,必须注重创新与发展。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保持文化的活力和竞争力,推动 文化的不断进步。
提倡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鲁迅提倡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认为只有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拿来主义的 思想精髓。他鼓励人们要勇于挑战权威和传统观念,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真理和价值。
04
创新思维及个性化表达培养
独立思考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拘泥于传统观念和固定模式。
跨界融合
尝试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跨界融合,产生新的灵感和思考。
勇于尝试
鼓励大胆尝试新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展现个性化风采。
反思总结
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不断优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
中西文化对比下拿来主义思考
03
文化适应与融合
在跨文化交流中,应努力适应不同文 化的环境和习惯,促进文化的相互理 解和融合。同时,要注重本土文化的 保护和传承,避免文化同质化。
未来文化发展趋势预测
文化多元化与包容 性
文化科技融合创新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 多元化和包容性将成为未来文 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不同文化 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将更 加频繁和深入。
语句启示和反思
“拿来主义”的启示

《拿来主义》赏析

《拿来主义》赏析

《拿来主义》赏析文章《拿来主义》: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

“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

什么叫“拿来主义”呢?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采取“拿来”的态度呢?这就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弄明白的问题。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

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

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

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正确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

本文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

“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

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

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

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第一课时三、研读标题,发现问题。

提问:本文标题属于议论文标题中的哪种类型?你读了标题之后明确了什么,有哪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本文标题属于论题型。

我们从标题明确了本文是要谈论有关“拿来主义”的问题。

读标题后,要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拿来主义”?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四、阅读课文,解决问题。

(一)这两个问题正是我们理解这篇杂文的钥匙,是我们阅读本文的入门。

《拿来主义》原文

《拿来主义》原文

拿来主义鲁迅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

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

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

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

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在1923年创作的一篇文章。

本文以拿来主义为标题,探讨了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动向,并对这种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以下是《拿来主义》的原文及鉴赏。

《拿来主义》原文:我们现在有些文人,就叫做拿来主义的。

凡所见所闻,索性只是拿来,模仿一下,修改一改,就用。

其结果,而使他们有了聪明伶俐的名气。

似乎总在他们口口相传中获得一种美丽的力量,忽然而然,成了一股潮流。

我身为文科出身的人物,又生在中国之绝世的困境之时,未免饱以异闻足以悲悯的情感,彷佛没有依靠了。

我三四十年的在都市的生活里,可惜一切信心,除非是自己培养出来的,总有那么亮人的希望,又因而总有一些可怕的日子。

我和江湖比较过,我赞美巫山奇女子和古人中各色丑恶之徒,皆只发表个人的高尚或光荣。

一点尊严像江湖,没有。

但我不赞美拿来主义。

原因何在呢?恐怕命的最后一字已写在揭不破但却又总要破的这个“理”上,虽然没有斧凿破的恐怕。

古人积累的涌泉,所闻到的蛙声,所见的山光,一时一时局外流人,如苍飛赴耕者之去留间,没有一个真正觉察它们悲愉、恶俗,乖激、暗妩、浅薄、深动,真实地接触它们的地方。

在那新的illumination,但是没有它们,就不见这一奇丽之势。

应该到现在为止!这一种拿来主义横暴跋扈了将近一世纪了。

它几乎赶尽了《杂剧》的曹郎、鲁人。

其陆用的,凡实事一概抄写,仿佯,顺风行舵;其海用的,凡希奇的新鲜的情调,一切请款,小册子,皆取之不穷。

其至繁艳而又巫山,但因它的原则,终究那么嘲笑着自己。

拿来主义只是来拿来,来当覆盆草的,知道为什么么?那是因为中国的文学是一个漩(xuan)涡,在其中,谁要去批判呢?何况,中国现成的东西却太质脆,失了尊严;到了这个时势,人们那么需要哥的笑,怎么去批判拿来主义呢!所以拿来主义可以长存。

所以吗,拿来主义终于有了重要的担子哪!只有拿走的东西才有赏值,否则不过只是碑石之类的——《拿来主义》鉴赏:《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对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犀利批判的一篇文章。

《拿来主义》ppt课件

《拿来主义》ppt课件

送去主义
表现:只是送出去 结果:亡国灭种,祸延子孙。
古 梅古画 兰董和 芳新

作者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
尼采
中国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
自诩是太阳
自诩地大物博
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
光热无穷
物资丰富
者见得大度。
反语、讽刺,“丰富”和“大度”
只是给予 不想取得
只送去,不拿来
都是媚外求荣的借口,是自欺欺人的疯
拿 来 主 义:
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
独立思考有主见 要看得清有辨别力 主动选择自己拿
中心论点
第8段中“大宅子”比喻什么?
得了一所 大宅子!
中外文化遗产
文中提到对待“大宅子”有几种典型态度?分别
是什么?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孱头 徘徊不敢走进门
不敢接触 不敢择取
逃主义

昏蛋
一把火烧光
盲目排外 全盘否定
发疯而死
亡国灭种
话,突出了当局的自高自大。“丰富” 类比论证:讽刺和批判送去主义的
其实是贫乏,“大度”其实是背叛出卖。
愚蠢可笑。
送来主义
表现: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的各种小东西 结果:深受其害,引起中国青年对外国文化的一概排斥。
美国电影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吸食鸦片日本的宣传 画
错误态度
不敢进门 放火烧光 接受一切
逃避害怕 全盘否定 全盘肯定
正确态度 (占有、挑选)
鱼翅 鸦片 烟枪烟灯 姨太太
精华
吃掉
精华+糟粕 送药房
旧形式旧制度 展览,毁掉
糟粕
走散
后立
破立 结合
阅读第十段,思考以下问题:

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

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

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拿来主义》原文: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

二、前文花了很多笔墨写闭关主义和 送去主义有什么作用?
①铺垫。为提出拿来主义做准备,使拿来主义的 出现顺理成章。 ②对比。与拿来主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拿来主 义。
三、本文的说理有什么特点?
①以小见大。写一些小事来批判大的政策、主义 和思想。 ②运用对比。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形 成对比。 ③使用反语。使用反语对送去注意、闭关主义的 奉行者和推崇者进行讽刺。 ④使用比喻。一些道理不直接去说而是用比喻来 呈现。
一、“一,‘拿来’”。 作者批判对遗产和外来事物有畏惧心理的孱头,也 批判为表明自己的革命故意毁坏遗产或为表自己的 爱国诽谤外来事物的混蛋,更痛恨欣然接受遗产和 外来事物中的不良成分的废物。 ②挑选。“要运用我们的脑髓,放出眼光”。有益 的要拿来并使用,有用但也有毒的要吸收有用的清 除有毒的;无用的要直接毁灭。 ③创新。要经过创新使遗产和外来事物为民族革命、 进步、发展服务。

《拿来主义》ppt课件

《拿来主义》ppt课件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创新
板书设计
(破) (破) (立)
小结:论证思路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拿来主义
因Leabharlann 排外 媚外误国 卖国
因 为
果 论 证
因为闭关主义、
所以 送去主义都不好,
所以只能拿来主义
小结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对立 拿来主义
先破错
误的观点,

对 比 论
再提出相 对的正确 的观点,先
立 证 破后立。
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 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梦》、万众《彷徨》
作者介绍:
(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
鲁迅: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
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们正处于求学阶段,一不小心,大众文化成为他们文化精神的销蚀 剂,无聊与庸俗替代了文化品位,自然易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一年级的强盗;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小妞没人陪;四年级的帅哥 一群群;五年级的情书漫天飞;六年级的鸳鸯成双对。”如此庸俗 的儿歌从儿童口中吐出实在让人尴尬,不过谁能否认成人文化和低 俗文化对孩子的冲击?灰色儿歌同时折射出教育力量的式微。灰色 儿歌之所以能够迅速流传,是因为它们一方面迎合了小学生好奇、 爱模仿、喜欢从众的心理;另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家庭、教育中的 不和谐因素,反映了一些学校缺乏理想的教育教学环境,缺乏健康 向上的校园文化。 (揭原因——从表层、深层“破”析)
分析课文
思考(第一到第三段)1:作者是 怎样批判“送去主义”的? 请完 成小练习.
作者先指出了“送去主义” 产生的根源是闭__关__主__义____,其实,两 者是一脉相承的.然后列举了“送 去主义”的表现有_送__古__董________ 和_____送古画新画__,以及___送 梅兰芳___.接着,作者一针见血地

拿来主义全文(32页)

拿来主义全文(32页)

拿来主义全文(32页)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时代。

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融,使得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地处理和吸收外来文化,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拿来主义的概念、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一、拿来主义的概念拿来主义,顾名思义,就是指从其他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元素,为己所用。

它强调的是开放、包容、创新,主张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以促进自身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二、拿来主义的内涵1. 开放性:拿来主义要求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对外来文化持接纳和学习的态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2. 包容性:拿来主义强调在吸收外来文化时,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是正常现象。

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和尊重这些差异,从中汲取有益的元素。

3. 创新性:拿来主义主张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自己的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拿来主义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1. 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拿来主义表现为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本土化,将外来文化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

2. 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领域,拿来主义表现为引进国外优秀的文化产品,如电影、音乐、书籍等,以丰富我国文化市场。

同时,我们也要鼓励本土文化创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3. 社会治理:在社会治理领域,拿来主义表现为借鉴国外先进的社会治理经验,如法治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以提升我国社会治理水平。

同时,我们也要结合我国国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体系。

拿来主义是一种开放、包容、创新的文化态度,它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积极践行拿来主义,为我国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四、拿来主义的实践策略1. 深入研究:在拿来外来文化之前,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其背景、内涵和特点。

《拿来主义》ppt

《拿来主义》ppt
2023
《拿来主义》ppt
目录
• 拿来主义概述 • 拿来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 拿来主义的核心观点 • 拿来主义的实践应用 • 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 拿来主义的未来展望
01
拿来主义概述
拿来主义的定义和内涵
拿来主义是一种文化观念和思想体系,主张在文化交流和融 合中,吸收、借鉴和利用国内外优秀的文化和资源,促进本 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增强文化自信
在吸收外国文化的同时,应该保持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只有对本国文化充满 信心,才能够在吸收外国文化的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判断。
创造新文化的发展空间
创造新文化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本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必须积极创造新文化的发展空间。只有在这样 的环境下,才能够鼓励人们勇于探索和创新,推动本国文化的繁荣发展。
推进教育国际化
拿来主义可以借鉴国际教育的成功经验和 做法,推动我国教育的国际化和现代化。 例如,可以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教 学方法,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和在线教育等 形式的国际教育合作,同时加强国际教育 交流和合作研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 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05
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创新性举措
拿来主义者需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商业模式,注重 技术研发和创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和产品 ,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同时,也需要加强教 育和文化交流,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人才,以推动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
THANK YOU.
挑战
拿来主义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如文化差异、制度障碍、技术瓶颈等。此外 ,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给拿来主义带来了一定的困 难。
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瓶颈
问题

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

5 拿来主义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享年55岁。

人称“文思革”。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文章简介拿来主义一词是鲁迅首倡的。

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的莫过于五四前后,与以往历次的文化革新不同,这次新文化的倡导者对旧文化几乎彻底发生了怀疑,传统中国似乎“老旧”得只剩下了小脚、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全盘西化”因此一度一呼百应。

可是没过多久,新文学的过分年轻、稚拙就让不少人大失所望,胡适的两个蝴蝶儿几乎成了笑谈。

于是人们发现,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呀呀学语。

针对三十年代这种“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他的“拿来主义”。

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主义也未尝不可。

很多人知道鲁迅的“拿来主义”主张,但鲁迅所说的“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则了解的人较少了。

鲁迅一生中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字数几乎与他的创作相等,而这仅是鲁迅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一部分。

古文中也曾有类似思想出现,却都没有被传诵。

相对论、方法论等大文章中,也都有类似的概念,却也同样没有被普遍应用和普及。

“每件事物都有另外的一面”,也是人人皆知的谚语,却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应用?而拿来主义也只是一个旧主题,新衣裳。

正赶上了特殊的年代,而由于鲁迅的名气,而被流传甚广。

拿来主义概述

拿来主义概述

拿来主义概述拿来主义(Appropriationism)是一种创作技术或艺术运动,通过借鉴、复制或改编他人的作品来创作新的艺术作品。

拿来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将已有的艺术、文化或知识进行再利用,以此来表达创作者的观点、情感或思想。

1. 拿来主义的起源拿来主义的概念最早由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提出,他以其代表作《泉》而闻名。

这件作品是一个卫生间器具,在1917年的一次展览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杜尚通过挑选并标志性地展示这个现成品,挑战了传统的艺术概念和审美观念,开创了拿来主义的新时代。

2. 拿来主义的特点拿来主义强调艺术创作的自由性和开放性。

创作者可以从多种来源获取素材,包括现成品、文化符号、图像、声音片段等。

这些素材可以来自任何领域,如绘画、音乐、电影、摄影等。

拿来主义的关键在于对现成物品进行重新组合和重构,从而创造出全新的作品。

3. 拿来主义的意义与影响拿来主义对于当代艺术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的原创性标准,重新定义了艺术创作的方式。

通过拿来主义,艺术家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批判社会现象,反思传统和权威。

4. 拿来主义与知识产权拿来主义也引发了一系列有关知识产权和版权的辩论和问题。

当创作者使用他人的作品时,是否需要征得原作者的许可?这个问题尚无定论。

一方面,拿来主义主张艺术作品的共享和再创造,认为创作者应该有权利使用已有的素材。

另一方面,一些人认为拿来主义侵犯了原作者的知识产权,剽窃了创造者的劳动成果。

5. 当代拿来主义的艺术家在当代艺术领域,有许多艺术家采用了拿来主义的创作技巧。

他们以自己的方式重新解读和再创作已有的艺术作品,展示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意。

例如,美国艺术家雪莉·莱维特(Sherrie Levine)通过摄影复制了一系列传统艺术作品,以此来探讨原创性和艺术权威的概念。

6. 结语拿来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技术和思想,旨在突破传统的艺术观念,推动艺术的自由化和开放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来主义鲁迅阅读理解(一)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 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1.“叫作…发扬国光‟”“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这里运用了何种修辞?这种修辞在鲁迅的作品中经常见到,请从《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举出一例。

答:2.“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其中能否将“捧”“挂”分别改为“拿着”“展览”?说说你的理由。

(4分)答:3.选文第三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作者写这一段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答:4.作者在阐述“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4分)5.简要分析“抛来”与“抛给”的不同。

答:参考答案:1.反语。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2.不能。

“拿着”“展览”属于中性词,而“捧”“挂”则带有一定的奚落意味,从而能够刻画出“送去主义”者的丑恶嘴脸。

3.类比论证。

旨在告诫“送去主义”的危害。

4.一是先不谈“拿来主义”,却大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表面上绕了个弯子,实际上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二是“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

答案:“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

5.“抛给”指帝国主义为了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传播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等阴谋罪行,“给”字表示是怀有企图,非接受不可的。

7.对文中语句、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的且不说罢”暗示“送去主义”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同时用“单是”落到“学艺上”,使论说内容集中。

拿来主义阅读答案B.“不知后事如何”暗示反动当局借展览之名,行盗卖之实。

C.“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中的“抛给”是接受者的自我安慰,自我粉饰,表面上很是得体,实际上暗含对方的轻蔑、侮辱。

D.“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摩登”有幽默意味,捎带着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语句,使用反语这种讽刺手法的一项是(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B.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C.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D.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9.文章一开始就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对这一手法及作用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为了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从反面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

B.文章以驳论为主,所以在开头先树立批驳的“靶子”。

C.拓展文意,使文章内容丰富,又产生波澜。

D.先从历史的发展谈起,使人们汲取历史教训,从而引出“拿来主义”。

参考答案:7.C 8.B 9.A阅读理解(二)他占有,挑选。

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得“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阿刺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①总之,我们要拿来。

②我们要或存放,或使用,或毁灭。

③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④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⑤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第一段中的“鱼翅”“烟枪和烟灯”“姨太太”运用的修辞方法是()A.借代B.暗喻C.明喻D.借喻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的词语各指什么?“鱼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烟枪和烟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姨太太”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4.下面各句分别阐明“拿来主义”的问题是什么?①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②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③我们要或存放,或使用,或毁灭。

()④他占有,挑选。

()⑤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5.如何理解“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句话的内涵?答:【参考答案】1.借代和借喻的区分。

解题过程点拨及答案:借代和借喻要区分开来,借代是甲乙两事物相关,或材料代,或质地代,或局部代……借喻是比喻,只有喻体出现,本体和喻词不出现,喻体和本体有相似点。

正确答案应为D。

2.答案:文化遗产中在内容方面糟粕与精华互见、需要区别对待的部分/文化遗产中毫无价值的旧形式(如八股文)/文化遗产中仅供剥削者享用的腐朽淫糜的东西(如色情文化)3.所考知识点:文段思路,层次。

点拨及答案:该段文字是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的。

层次划分应为D。

4.所考知识点:文句理解,提要概括。

①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②实行“拿来主义”的前提条件;③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方法;④同③;⑤实行“拿来主义”的结果。

5.答案:这句话揭示了继承文化遗产的意义。

强调实行“拿来主义”对于改造民族素质和建设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其中特别提到“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显示了作者认为首要的是改造民族精神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真知灼见。

阅读理解(三)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

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1.文中的“大宅子”指代____________,这里用的是__________论证方法,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这一句在文中的意义正确的是()A.介绍得到“大宅子”的几种途径。

B.讽刺做了富翁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

C.强调对于文化遗产的无条件接受。

D.讽刺批判某些人为得到“大宅子”的不择手段。

3.根据课文观点,指出下列词语所指代的内容。

孱头:昏蛋:废物:参考答案:1.文化遗产比喻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2.C 3.“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外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

“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阅读1-6自然段,回答问题。

1)《拿来主义》一开始就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什么?2)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一句的含义。

3)“送去”“送来”与“拿来”的实质性区别是什么?有什么的不同的后果?4)文中为什么要举尼采的例子?4、阅读7-10自然段,回答问题。

1)第7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第8段中“孱头”、“昏蛋”、“废物”三类人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各是怎样的?(各用4字表述)3)第9段中的下列事物各比喻什么?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4)第9段中“看见鱼翅”,“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一句的内涵是(不超过25个字)5)第10段中“使用”、“存放”、“毁灭”与上文的对应内容分别是:①使用:②存放:③毁灭:6)“拿来”者应具有的素质是什么?阅读《拿来主义》第3~7段,回答11~14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⑶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⑷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⑸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⑹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