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夹具设计习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床夹具设计习题答案
1.1定位原理及定位误差计算1.
2.
答:
a.不完全定位,限制了x y z和y z,合理
b.完全定位,六个自由度都限制了,合理
c.过定位,x重复定位,可将左顶尖去除或者改为自由顶尖
3.在阶梯轴上铣削一平面,该零件在短V形块、圆头支钉和浮动支点上定位。试分析该定位方案有何不合理之处?如何改进?
答:欠定位。短V形块不能限制Z方向的旋转以保证尺寸L的加工。
改进:将短V形块改为长V形块。
4.题图4为连杆零件在夹具中的平面及两个固定的短V形块1及2上定位,试问属何种定位?限制了哪些不定度?是否有需要改进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答:过定位,限制了x y z x y z ,其中x重复定位。
改进:将右侧的V形块改为可左右活动的V形块。
5.
答:该方案属于六点定位。左边两个短V形块相当于一个长V形块,限制了y y z z四个自由度,右边短V形块限制了x x两个自由度。
8.
试确定合理的定位方案并绘制定位方案草图。
答:一面两销定位原理。
9.题图9为在杆件上有宽度为b的开口槽,内孔D已加工,试确定合理的定位方案并绘制定位方案草图。
答:直径为d的圆弧端用V形块定位,半径为D的内孔用浮动菱形销定位。
11.题图11(a)为在圆盘零件上加工O1、O2及O3三孔的工序简图,题图11(b)、(c)、(d)为用三轴钻床及钻模同时加工三孔的几种定位方案(工件底面的定位元件未表示),试分别计算当α=90°时各定位方案的定位误差。
12.
解:加工面C以O1O2连线为基准,因此=0
不重
1
=
0.0866
2sin
2
O Td δα
=位置
2
=
0.12
O Td
δ=位置
1
2
0.1866=arctan
arctan
2160
O O
L
δδδ+=位置位置角度
1
2
1=0.18663
L O O Td δδδδ++=<定位不重位置位置
即该工序定位合理,定位误差为0.1866
13.
1.2夹紧方案及夹紧力计算
1.试分析图示各种夹紧方案有何错误和不当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答:
(a)错误:作用点在支承范围之外,夹紧力与支反力构成力矩,夹紧时工件将发生偏程,使定位面与支承元件脱离,以致破坏原有定位。
措施:使夹紧力作用在稳定区域内,即使夹紧力作用点左移。
(b)错误:夹紧力作用于工件薄壁处,易产生工件夹具变形。
措施:将夹紧力作用点往中间移,使夹紧变形尽可能小。
(c)错误:夹紧力作用点远离工件加工表面,加工过程中易产生振动。
措施:在靠近工件加工处采用辅助支承。
(d)错误:左右夹紧力作用不在同一直线上,会产生力矩,不利于工件保持稳定。
措施:应使夹紧力和左边支承钉处于同一直线上。
(e)错误:夹紧机构与工件表面接触对夹紧元件和工件表面的精度要求高,定位不稳定。
措施:采用支承钉夹紧。
(f)错误:该夹紧为平行夹紧,由于工件尺寸误差,采用刚性元件会使不同表面受夹紧力不一致,甚至夹不住。
措施:将夹紧元件换成浮动的或能自动调节的。
2.
问题:①右边Φ6的孔定位稳定性不高,可靠性低,加工过程中易产生振动。②左边导孔太长③右端导孔与工件表面距离太长。
改进:①在其下加装浮动支承或辅助支承。②减小导孔长度。③适当缩小导孔与工件表面距离。
3.
答:(c)方案更为合理。
4.
解:1)螺旋机构
原始力矩 112502
L
M Q N m =⋅
=⋅
夹紧力 ()121221
tan tan 2
Q
M W d r αϕϕ=
++ ,标准螺
旋角40α︒
≤,取30α︒
=
1
arctan 0.1 5.71ϕ
︒
==,代入数据得1
14686.7W N =,
1114686.7Q W N
==
2)斜楔机构 1
2
tan 2tan Q W
αϕ
=
+,其中30α︒
=, 5.71ϕ︒
=,带入数
据得2
18893.3W N =
2218893.3Q W N
==
21
11965.75Q L W N L
=
=
9.套类零件在题图24所示的自动定心车床夹具上安装车外圆,现已知切削力矩M 切=50N ·m ,D=80mm ,α=15°,各处摩擦系数均为0.15,安全系数K=1.5,试求拉杆所需之拉力Q 。
解:
由M 切=3F 1r 1 r=d/2 求得F 1=833.3 N 总切削力F=3F 1=2500 N
取d=40mm r=20mm
每个卡爪夹紧力8329W N == 对于斜楔机构1
tan 2tan Q W αϕ=+
t a n 0.1ϕ= 可得1(tan 2tan )4730Q W N αϕ=+= Q 0=3Q 1=14191 N Q=1.5Q 0=21287 N
1.3对定误差计算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