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答题模板
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模板
![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f58637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f.png)
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模板一、概括题1. 概括文章内容•如果是记叙文,就找清楚人物、事件、结果。
比如说写小明在学校参加跑步比赛,一开始落后,但是他不放弃,最后超过了其他选手获得冠军。
那概括起来就是“小明参加学校跑步比赛,虽开始落后但最终夺冠”。
•如果是说明文,就找说明对象和它的特征。
像介绍大熊猫的文章,就说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它黑白相间,爱吃竹子,生活在四川等地的山林里。
2. 概括文章主旨•先看文章写了什么事,然后想作者通过这件事想表达什么情感或者观点。
比如一篇文章写了一个老人在街边卖艺,很多人都匆匆而过,只有一个小女孩停下来给了老人钱还陪老人聊天,主旨可能就是赞扬小女孩的善良,呼吁人们多关注弱势群体。
二、赏析题1. 赏析词语•先解释这个词语的本义,然后说它在文中的意思,再分析这个词语对表达文章内容或者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例如“小心翼翼”这个词,本义是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在文中如果形容一个小偷作案时的样子,就生动地写出了小偷害怕被发现的心理。
2. 赏析句子•从修辞手法入手,如果句子用了比喻,就说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
比如“月亮像个大圆盘挂在天上”,把月亮比作圆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形状。
•从描写手法分析,如果是人物描写,像外貌描写能刻画人物形象,动作描写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要是描写一个人“他跑得气喘吁吁,汗水湿透了衣衫”,通过动作和外貌描写,表现出这个人的疲惫。
三、作用题1. 标题的作用•可能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像背影,“背影”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也可能暗示文章的主旨,比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爬山虎可能暗示着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那种敬仰之情,就像爬山虎一样郁郁葱葱。
•还可能吸引读者的兴趣,一个很奇特的标题就会让读者想要去读文章。
2. 段落的作用•开头段落可能是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像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就引出了下文对春天的描写。
语文题型答题模板
![语文题型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8188ad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5.png)
语文题型答题模板一、现代文阅读理解1. 概括文章内容- 答题模板:谁(主要人物)+在什么情况下(时间、地点、背景等)+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比如说这篇文章啊,就是讲那个小明(主要人物),在暑假(时间)去乡下奶奶家(地点)的时候,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做的事),然后经过他的细心照料,小鸟康复飞走了(结果)。
2. 赏析句子(从修辞角度)- 答题模板:这个句子运用了[具体修辞],比如“她的笑容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灿烂”,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把她的笑容(本体)比作春天的花朵(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笑容的灿烂(表达效果),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喜爱之情(情感)。
如果是拟人呢,像“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庞”,把风儿当作人来写,赋予风儿“抚摸”这个人才有的动作,生动地写出了风儿轻柔的特点,也让句子充满了画面感。
3. 赏析句子(从描写角度)- 答题模板:这个句子运用了[描写方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要是动作描写的话,像“他猛地跳起来,伸手去抓那只蝴蝶”,通过“跳”“伸手抓”这些动作描写,准确生动地写出了他想要抓住蝴蝶的急切心理和敏捷的动作。
外貌描写呢,就像“她有着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通过描写她的头发和眼睛,勾勒出她的外貌特征,使读者能在脑海中想象出她的样子。
4. 理解句子含义- 答题模板:首先要从句子的字面意思去理解,然后再联系上下文和文章主旨。
比如说“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字面意思就是风雨过后会有阳光,乌云之上是晴空。
但联系文章的话,如果文章是讲一个人经历挫折后获得成功,那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在经历困难挫折(风雨、乌云)之后,总会迎来成功和希望(阳光、晴空)。
5. 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模板:从人物的[具体事例]中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性格特点]的人。
例如,文中的小红在看到老人摔倒时,毫不犹豫地去扶老人起来,还送老人去医院,从这个事例就可以看出小红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五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模板
![五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02a1e0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e.png)
五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模板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类题目。
题目1:解析: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答题模板:谁 + 做了什么 + 结果怎样。
3. 答案:林海音(文中的“我”)在书店偷偷读书,经历担忧、惧怕、快乐等复杂心理,最终收获知识。
题目2:解析:1. 按照模板,“谁”是一家人,“做了什么”是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结果怎样”是通过议花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2. 答案: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最后通过议花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二、理解词语含义类题目。
题目3:解析:1. 理解词语含义答题模板:本义 + 文中义。
3. 答案:“信赖”本义是信任并依靠,文中指珍珠鸟对“我”信任的态度。
题目4:解析:1. 先看本义,“垂头丧气”本义是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3. 答案:“垂头丧气”本义是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文中指廉颇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的情绪状态。
三、分析人物形象类题目。
题目5:解析:1. 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模板:从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以及事件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 答案:诸葛亮是一个胸有成竹、自信、足智多谋、沉着冷静的人。
从他答应周瑜三天造十万支箭的语言描写,向鲁肃借船等的动作描写,以及面对周瑜陷害时的神态描写都可以体现。
题目6:解析:1. 依据答题模板。
文中武松不听店家劝告执意上冈(语言、动作描写),表现出他倔强、勇敢;在冈上遇到老虎时,他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动作描写),体现出他武艺高强、勇猛无畏;打完老虎后,他一步步挨下冈来(动作描写),也显示出他的真实,不是一味地逞强。
2. 答案:武松是一个倔强、勇敢、武艺高强、勇猛无畏且真实的人。
从他不听店家劝告执意上冈、赤手空拳打虎以及打完虎后挨下冈等描写中可以看出。
四、理解句子含义类题目。
题目7:解析:1. 理解句子含义答题模板:从句子中的关键词、修辞手法、表达的情感以及与全文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2.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不可估量”,强调了圆明园毁灭损失的巨大。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全套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3f74e1bb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77.png)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全套一、理解主旨1. 问文章的主旨大意是什么?/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 这篇文章让你有何感悟?3. 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4. 分析文中作者的情感态度。
答题策略:1. 在分析文章主旨时,要紧扣文题,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抓住关键词语和中心句,梳理文章结构,合理归纳。
2. 按照题目要求,根据阅读理解合理筛选并概括重要信息。
3. 在归纳时要全面,不遗漏。
二、分析结构1.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段落大意。
2.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3. 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4. 文章是怎样安排结构的?5. 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6. 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7. 文中使用了什么顺序?8. 文章为什么先写……后写……。
9. 如何理解文章的过渡段/过渡句?10. 文章的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11. 文中的段落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12. 请从文中横线处(或其他地方)提取一个语意群,包括关键信息并进行解释。
答题策略:1. 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结合文本材料,按照不同的阅读层次和角度进行梳理。
2. 明确结构上的作用和特点,根据上下文做出合理的推断和认识。
3. 注意文中的关联词、过渡句、总结句等关键信息,把握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4. 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归纳。
5. 在分析时要注意文章的文体特点,如议论文要注意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等。
6. 注意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段落之间的关系,以及段落内部的层次关系。
7. 答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
三、把握文意1. 请解释文中某句话的意思。
2. 文章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请说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3. 某句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表现主旨有何帮助?/是否为文章的点睛之笔?/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d60515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8.png)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一、阅读理解。
1. 阅读文章,抓住主题思想,了解文章大意。
2. 仔细阅读问题,理清问题要求,确定解题思路。
3. 通读全文,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答案往往就在文章中。
二、填空题。
1. 通读全文,找出与填空题相关的信息。
2. 确定填空题的词性和语法要求,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空格。
3. 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保持句子通顺。
三、词语解释。
1. 通读全文,找出生词或生词短语所在的句子。
2.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推测生词的意思。
3. 结合词语前后的语境,进行合理推测。
四、短文填空。
1. 通读全文,了解短文大意,抓住短文的主题思想。
2. 根据短文内容,理清空格处所需填入的词语。
3. 注意词语的搭配和语法要求,保持句子通顺。
五、阅读表达。
1. 仔细阅读短文,抓住短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根据问题要求,理清回答问题的思路,确定要点。
3. 结合短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归纳,进行逻辑表达。
六、综合填空。
1. 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抓住主题思想。
2. 根据空格前后的语境,理清空格处所需填入的词语。
3. 注意词语的逻辑关系和语法要求,保持句子通顺。
七、作文题。
1. 仔细阅读题目,确定作文要求和题目要点。
2. 确定作文的立意和写作思路,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3. 注意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保持文章内容连贯,思想清晰。
八、阅读策略。
1. 阅读文章前,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和结构。
2. 针对不同题型,采取不同的解题策略,合理分配时间。
3. 解答问题时,注意语言表达和逻辑推理,保持答案清晰、准确。
以上就是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祝大家考试顺利!。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阅读理解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b39bd64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06.png)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阅读理解一、概括文章内容类解析:概括内容时,要明确文章的主要人物(父亲和“我”)、事件(父亲送“我”、买橘子等)以及文章的情感线索(父子情)。
一般按照“谁 + 做了什么 + 结果如何(或表达了什么情感)”的模式来概括。
答案:文章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解析:先分别概括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部分的内容,再点明文章通过两者对比所表达的情感。
二、赏析词语类答案:“攀”“缩”“倾”这几个动词生动地描写出父亲爬月台时的艰难动作。
“攀”字写出了父亲用手抓住高处的吃力,“缩”字表现出父亲两脚往上移动时的小心翼翼,“倾”字体现出父亲身体倾斜的状态,这几个词将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努力和对儿子的爱细致地刻画了出来。
解析:赏析词语先解释词语的基本含义,然后分析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一般从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情感等方面入手。
答案:“低唱”“弹琴”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油蛉和蟋蟀当作人来写,“低唱”形象地写出油蛉叫声的轻柔,“弹琴”生动地表现出蟋蟀叫声的悦耳,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和乐趣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解析:对于这种赋予事物以人类行为的词语,往往是运用了拟人修辞,从修辞角度分析能更好地把握其表达效果。
三、赏析句子类答案: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把水和垂柳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水的温暖、多情以及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同时,句子描写了水藻的绿,从侧面烘托出济南冬天的温暖。
解析:赏析句子首先判断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这里是拟人),然后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写出水的特点和生机,表达情感),再看有没有其他描写手法(如侧面烘托)及其作用。
答案: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盛开的紫藤萝比作瀑布。
“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开得茂盛、繁密的特点,气势非凡,给人一种震撼的美感,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花的惊叹与喜爱之情。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万能模板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万能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c87d665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7.png)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万能模板一、概括文章内容类(3题)题1:概括记叙文主要内容。
- 公式:谁 + 做什么 + 结果如何。
题2:概括说明文主要内容。
- 公式:说明对象 + 特征。
题3:概括议论文主要内容。
- 公式:论点 + 论证过程概述。
二、分析人物形象类(3题)题4:分析记叙文人物形象(正面描写)- 公式:外貌描写(如有)+ 动作描写 + 语言描写 + 神态描写 + 心理描写(如有)得出人物性格特征。
题5:分析记叙文人物形象(侧面描写)- 公式:通过他人反应(侧面描写)+ 结合事件来分析人物形象。
题6: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综合描写)- 公式:综合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以及他人对人物的态度、人物所处环境等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 解析:从外貌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可知他生活穷困潦倒;语言描写“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体现他的迂腐;他给孩子们分茴香豆的动作描写,又显示他善良的一面;他人对他的态度是嘲笑、戏弄,也反映出他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下。
综合来看,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穷困潦倒、迂腐、善良但又被社会所不容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
三、理解词语含义类(3题)题7:理解文中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记叙文)- 公式:本义 + 文中联系上下文分析语境义。
题8:理解文中词语的指代义(说明文)- 公式:往前找,一般指代前面提到的相关事物或现象。
- 解析:在文中找到提到“这些自然现象”的句子,然后往前查找,会发现它指代的是“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题9:理解文中词语的深层含义(议论文)- 公式:结合文章论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社会背景等分析深层含义。
四、赏析句子类(4题)题10:赏析记叙文句子(从修辞角度)- 公式:修辞(判断)+ 修辞作用 + 写出了……(内容)+ 表达了……(情感)- 解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模板和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模板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59b898c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0.png)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模板和技巧阅读答题模板:
1. 阅读理解题
问题:(问题内容)
答案:(答案内容)
解析:(解析内容,包括原文支持)
2. 段落填空题
问题:(问题内容)
答案:(答案内容)
解析:(解析内容,解释答案与原文的联系)3. 完成句子题
问题:(问题内容)
答案:(答案内容)
解析:(解析内容,解释答案与原文的联系)阅读答题技巧:
1. 仔细阅读题目:阅读题目时要仔细理解题干的要求,明确需要从文章中找到哪些信息。
2. 找准定位句:有效的阅读技巧之一是通过找定位句,即在文章中寻找与问题相关的关键词或关键信息。
3. 精读相关句:在找到定位句之后,要对其进行仔细阅读,理解其含义,并找出与问题相关的答案。
4. 多次阅读原文:如果在第一次阅读时没有找到答案,可以多读几遍原文,利用上下文的线索来推断答案。
5. 注意选项干扰: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选项的干扰性,不要被与原文相关但并非完全正确的选项所迷惑。
6. 验证答案:在确定答案之后,要再次确认答案是否与原文相吻合,以避免错误。
7. 训练技巧:多进行阅读理解训练,熟悉各种题型的出题特点和解题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七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模板
![七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d038f4e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2.png)
七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模板一、概括文章内容类题目。
题目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记叙文)- 答题模板:本文记叙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题目2:概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
- 答题模板:本文主要介绍了说明对象+其主要特征(方面1、方面2等)。
二、赏析句子类题目。
题目3:赏析句子(从修辞角度)。
- 答题模板:这个句子运用了XX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把XX比作XX (如果是比喻)/将XX赋予人的XX(如果是拟人)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事物的特点或者人物的情感等),表达了作者XX的思想感情。
- 解析:“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把春天比作小姑娘,同时赋予春天“笑着,走着”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美丽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题目4:赏析句子(从描写角度,描写人物句子)。
- 答题模板:这个句子运用了XX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生动细致地写出了人物的XX(外貌特征、语言特点、动作的敏捷或迟缓、心理活动、神态变化等),表现了人物的XX(性格、品质等)。
题目5:赏析句子(从描写角度,描写环境句子)。
- 答题模板:这个句子运用了环境描写,通过描写XX(景物),渲染了XX(氛围,如凄凉、欢快等),烘托了人物XX(心情、性格等),为下文XX(情节发展,如埋下伏笔、做铺垫等)。
三、理解词语含义类题目。
题目6: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 答题模板:本义+文中义。
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字典中的意思),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解释其在文中的特殊含义(与文章主题、人物、情节等的联系)。
- 解析:例如“这件事发生得很蹊跷。
”中的“蹊跷”,本义是奇怪、可疑。
在文中是指这件事情发生得很奇怪,可能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与文章所讲述的神秘事件情节相联系。
题目7: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 答题模板:这个词语(形容词/动词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事物的特点、人物的状态等),如果是叠词,还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语文阅读理解 36个答题模板
![语文阅读理解 36个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c756243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7.png)
语文阅读理解36个答题模板1.文章开头的作用: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文章结尾的作用:深化主题、升华情感、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4.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描写来分析。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6.分析标题的作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线索、暗示文章主旨。
7.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联系上下文、分析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8.理解句子的含义:联系上下文、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9.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10.分析段落的作用:引起下文、承上启下、总结上文。
11.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等。
12.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3.分析文章的主旨:通过文章的内容、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来分析。
14.分析文章的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等。
15.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生动形象、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等。
16.分析文章的情感:作者的情感表达、文章的主题思想等。
17.分析文章的写作意图: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思想。
18.分析文章的文化背景:文章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等。
19.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文章的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结构布局等。
20.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作者通过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1.分析文章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描写来分析。
22.分析文章的情节: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23.分析文章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对文章的作用。
24.分析文章的语言表达:用词、句式、修辞等方面的特点。
25.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悬念、伏笔、照应等写作技巧的运用。
26.分析文章的选材:选材的典型性、新颖性等方面的特点。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有哪些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463e00e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6.png)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有哪些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一、问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章开头:①句子在文中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点出了……;②同时句子起到了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的作用;③句子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句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总领下文的……总结上文的……3、文末:句子起到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的作用,……(简单解释)二、问修辞手法的作用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三、要求对段意概括归纳回答要简洁,千万不要长篇大论没有重点!①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②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③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四、问插叙的作用先在原文中找到插叙的部分,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以及它和全文的联系。
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五、要求归纳文章的中心公式: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品质/精神)表达了的……(敬佩/喜爱/怀念等等感情)②记事为主:记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喜爱/不舍等感情)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观点)六、问记叙的要素的作用公式: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模板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26fcd3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4.png)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模板
以下是 9 条关于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模板:
1. 一定要先读题目呀!就像走路得先知道方向一样。
比如,题目问“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那咱就带着这个问题去读文章,找线索,这样多有针对性啊!
2. 仔细读文章,可别像小猴子掰玉米似的,要一字一句地品。
就说那篇《秋天的怀念》,里面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答题的关键。
3. 找到关键语句,哎呀,就像在大海里捞到珍珠一样珍贵!比如“他静静地看着远方,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伤”,这往往就是解题的要点呢!
4. 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要设身处地地想。
假如你就是文章里的那个人,碰到那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呀?像《孔乙己》里的孔乙己,你得想想他为啥那样行事。
5. 对于修辞手法,那可得敏感点呀!“太阳像个大火球”,这不就是比喻嘛,作用不就显而易见了嘛!
6. 归纳中心思想可不能含糊,这可是文章的灵魂!《背影》表达的不就是父爱嘛,多明显!
7. 回答问题要完整,别丢三落四的。
人家问你三个点,你就只说一个,那能行吗?就好比吃饭,得营养均衡呀!
8. 注意分值答题,三分的题你就回答一句话?那肯定不行啊!就像买东西,给的钱少能买到好东西吗?
9. 做完检查一遍呀,可别有错别字啥的。
你想想,要是因为错别字丢分,多冤枉啊!
总之,语文阅读理解答题要细心、用心,掌握这些技巧模板,肯定能让你事半功倍!。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完整版大全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完整版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b783a5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6.png)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完整版大全在语文阅读理解中,掌握一定的答题模板可以帮助我们更系统、更高效地回答问题。
以下是一份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的完整版大全,供参考:1. 理解主旨大意:- 首先,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 其次,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通常作者会在这些部分明确表达主旨。
- 最后,找出文章中的关键句和关键词,它们往往能够体现文章的核心观点。
2. 分析段落大意:- 阅读每个段落的首句和尾句,通常这些句子会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
- 识别段落中的过渡句,它们有助于理解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 总结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这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
3. 理解词语含义:- 根据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具体含义,注意词语在特定语境中可能具有的特殊含义。
- 考虑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有时作者会使用比喻或象征手法。
- 理解词语的修辞作用,如夸张、反讽等,这些修辞手法会影响词语的含义。
4. 理解句子含义:- 分析句子的结构,理解主谓宾等成分之间的关系。
- 注意句子中的修饰语和连词,它们会影响句子的意思。
- 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观点。
5. 分析写作手法:- 识别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分析其作用。
- 观察作者的叙述方式,如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等,以及它们对文章的影响。
- 分析文章的布局结构,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以及它们如何服务于文章的主题。
6. 评价文章内容:- 评价文章的观点是否合理,论据是否充分。
-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式,如归纳、演绎等,以及它们的有效性。
- 评价文章的语言风格,如简洁、生动、幽默等,以及它们对读者的影响。
7. 联系实际,拓展思考:- 将文章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 思考文章中的观点和信息如何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 拓展思考,探讨文章主题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和意义。
8. 总结全文:- 回顾文章的主旨大意,总结作者的主要观点。
高考语文阅读题万用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阅读题万用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dc3272f4b35eefdc8d33319.png)
高考语文阅读题万用答题模板(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古诗鉴赏题的做法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语文课外阅读答题模板
![语文课外阅读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77a8fc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7.png)
语文课外阅读答题模板
语文课外阅读答题模板如下:
1. 文章主旨概括:本文主要讲述了(文章主题),通过(主要事件或情节)展现(主题特点)。
2. 人物形象分析:文中某个人物具有(特点)的形象,从他的(行为或言论)中可以看出。
3. 阅读感悟:读完本文,我深感(主题或主题特点),这启发了我应该(具体行动或思考)。
4. 句子含义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解释句子字面意思),在文中表达了(作者情感或主题)。
5. 对比分析:本文与另一篇作品在(对比点)上有很大不同,分别体现了(两篇文章的特点)。
6. 修辞手法分析:文中使用了(修辞手法),如(具体例子),增强了(修辞效果)。
7. 文章结构分析:本文的结构清晰,首段(或某一段)提出了(主题),中间(或某一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或论述,最后一段总结了全文。
8. 词语含义解析:文中“XX”一词指的是(具体含义或形象),表达了作
者的(情感或观点)。
9. 段落作用分析:某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如承上启下、总结全文等),通过描写(内容)强化了(主题或情感)。
10. 阅读策略分析:在阅读本文时,我采用了(如预测、提问、澄清等阅读策略),这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文章内容。
这个模板适用于大多数语文课外阅读题目,具体答题时可以根据题目要求和文章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语文阅读答题模板
![语文阅读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584c95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6.png)
语文阅读答题模板
一、开头作用
1. 开篇点题,统领全文
2.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3.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4. 为下文埋下伏笔
5. 开头用典,使文章言简意赅,含义深刻。
二、结尾作用
1. 总结上文
2. 呼应开头(或标题)
3. 卒章显志,点明主题
4. 回味无穷,引发读者思考。
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 文首:开篇点题,埋下伏笔,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3. 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四、修辞手法及作用
1. 比喻:形象生动,表现了……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给人以不可辩驳之势。
9. 引用:引用古诗文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和抒情意味;引用名人名言可提高说服力。
10. 对比:对比使被表现的事物特征更突出、更鲜明。
11. 反语:使用反语能增加话语的幽默感和深刻度。
12. 顶真:顶真句使语句连贯、音韵铿锵。
语文阅读考试答题模板
![语文阅读考试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07ce50010a6f524ccbf85aa.png)
语文阅读考试答题模板一、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
(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答题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小说阅读
1 鉴赏人物形象
常见题型: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模板:。
是一个。
的人物形象;作为。
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2 鉴赏小说的情节
概括小说的情节
¥
常见题型:用一句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文中共写了几件事请一次加以概括。
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部分)
答题模板: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分析情节的作用
常见题型:文中写了。
的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事物,。
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题模板:。
的情节在文中有。
作用,突出了。
,表现了。
3 分析小说的环境
*
对自然环境描写的考查
常见题型:本文第。
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本文第。
段的景物描写运用了什么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本文多次出现对。
的描写,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请阅读第。
段内容,试分析其景物描写的提点及作用
答题模板:环境景物的特点:描写了。
的景象,渲染了。
气氛,呈现出。
的格调。
环境描写的手法:运用了。
手法,突出了(表现了)。
环境描写的作用: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
,为。
活动提供了背景,与。
(情节)形成对比;烘托(衬托、映衬)了。
(精神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
的形象;引发。
思想(情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 鉴赏小说的艺术手法
对小说语言特色的考查:手法的运用;整体的语言风格。
]
答题模板:先点明手法,再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这种手法,最后表明表明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塑造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题。
对小说表达方式的考查:记叙;描写
答题模板:运用了。
的表达技巧;表达了。
内容;达到了。
的艺术效果。
5 对人物个性的探究
常见题型:请结合小说主人公的形象,探究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意图
小说的人物形象,都充满丰富的个性,你认为主人公是那个,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该人物个性的理解
请你谈谈对。
人物的看法。
答题模板:自己的见解加从文中引述论据加围绕观点进行分解式的分析,阐明自己的见解。
二、散文阅读
1 理解词语的含义
!
常见题型:说说你对。
词的理解
句中。
词的含义是什么
句中。
、。
个指代什么
文章标题。
的含义是什么
答题模板:词语本意+语境意义+在情感主旨修辞等方面的作用。
2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常见题型:联系上下文,应该怎样理解。
这句话
请解释。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请简析这句话的含义
联系全文,说说你对。
话的理解
&
答题模板:点关键词义+句子本意+析语境意义。
3 分析句段的作用
常见题型:说说。
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或好处
说说划线处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或好处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一段或一句
某段或某句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大题模板:形式方面的作用+内容方面的额作用或主旨情感方面的作用
4 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
常见题型:文章是围绕什么逐步开展写作思路的请简要分析
本文结构严谨,请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
作者围绕什么谢了哪些事
文中主要写了。
、。
这些是怎样组织到一起的
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
答题模板:文章以。
为线索,首先写了。
,其次写了。
,最后写了。
5 归纳概括文意
常见题型: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结合全文,概括。
的主要原因、
作者为什么说。
请简要概括
作者从哪些方面写。
的请分条概括
答题模板:没有固定的模板,1 2 3
;
6 鉴赏技巧
常见题型:文中。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谈谈你的理解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
请结合有关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其作
用。
本文对。
大多用第。
人称,而在后文却又用了第。
人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赏析
为了凸显文章的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是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赏析。
段
文中。
段有何作用请赏析
文章开头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板:运用了什么技法,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7 赏析形象
&
常见题型:简要分析。
形象特点
文章写。
有什么作用
简要分析文中。
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义
作者着意描写。
的目的是什么
答题模板:。
是一个。
形象,在形式上。
,在内容上。
,对表现文章的内容或主题起到一个。
作用。
8 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常见题型: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这种观点
作者这样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请分析、
答题模板: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