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问题研究--对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些启示

合集下载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出现再工业化的现象,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及中国的应对之策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出现再工业化的现象,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及中国的应对之策

1、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出现再工业化的现象,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及中国的应对之策。

经济危机后,为了重振本土工业,美国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

推出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和措施。

为应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带来的挑战,我国应提高工业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依靠先进制造技术、加大科研投入、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去。

2009年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发出了向实体经济回归的信号。

此举表明,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已充分认识到不能依赖于金融创新和信贷消费拉动经济,开始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再工业化”成为美国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

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将对中国的工业化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方面,两国将产生更多的竞争,使得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

另一方面,美国目前仍拥有世界最高技能的劳动力和先进的装备,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发达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发展先进制造业极容易受到美国的技术封锁。

目前,中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制造业是中国高速成长的动力引擎。

然而,中国制造业的总体水平并不高,表现为:经济创造力较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率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附加值不高,仍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下游,出口的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单价较低、附加值较低的“三低”产品,大量进口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价格的“三高”产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大新兴产业的投入,提高先进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应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带来的挑战。

中国全面开放市场,参考或沿用美国成功的监管模式,必将形成外资、内资的蜂拥而至。

拥有技术整合经验和投资组织经验的美国企业一定会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为他们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的企业和各种风险与创业投资管理机构也会伴随而来。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曾经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发展,美国逐渐走上了过度去工业化的道路,这给该国带来了诸多经验教训。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快速工业化的国家来说,美国的经验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表现过度去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产业面临严重萎缩甚至消亡的现象。

在美国,过度去工业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业基地的衰落。

过去,美国的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这些地区曾经是美国制造业的中心。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许多企业将生产线转移到了海外,导致这些地区的工业基地逐渐荒废,一些工厂甚至关闭。

这不仅造成了大量工人失业,也导致了当地经济的萧条。

城市的凋零。

随着工业的衰落,许多城市面临了严重的经济问题。

曾经繁荣的城市渐渐变得冷清,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渐萎缩。

与此城市的贫困和犯罪率也开始上升,城市的社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社会分裂的加剧。

过度去工业化导致了美国社会的分化和对立。

一方面,部分地区和人群因为失业和贫困而陷入困境,一些城市和群体却因为科技和金融领域的发展而富裕起来,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

二、经验教训与启示美国的过度去工业化经验对中国而言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必须保持制造业的竞争力。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民生活水平。

与其盲目地进行过度去工业化,不如通过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来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以保持制造业的发展。

要注重工业转型升级。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必须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使中国的制造业向价值链的高端迈进,实现高质量发展。

需要谨慎处理全球化的影响。

全球化为各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中国需要通过加强国际合作,防范和化解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公平、包容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再工业化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再工业化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再工业化"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与启示金融危机后,为了重振本土工业,美欧等发达国家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推出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和措施。

为应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带来的挑战,我国应提高工业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加大科研投入,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去。

1."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的四大挑战尽管发达国家正走在"再工业化"的路上,但已不可能再回到传统制造业为经济基础的时代。

拿美国来说,一方面,从经济结构看,制造业产值占其GDP比重只有11%左右,还不及金融服务业的一半,制造业弱势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另一方面,美国制造业"回归"走的是高端路线,基建和科研、教育、可再生能源及节能项目、智能电网、医疗信息化、环境保护等是其投资的重点,这也就意昧着美国在意图打造先进制造业,而不是真的想重现"美国制造"时代。

可以说,当前的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实际上就是在走一条经济转型之路,给我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诸多挑战与启示。

挑战一,我国制造业竞争力可能大幅度弱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居世界之首。

劳动力成本低廉曾经是我国制造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我国制造业产品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有相当竞争力的关键。

然而,中美劳动力成本正在发生此涨彼消的变化。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对这一趋势非常关注,2011年推出了《美国制造复活》的报告,称"中国的工资水平以年均15%一20%的幅度在上涨,持续下去的话,2015年前后美国南部等地的生产成本将低于中国"。

因此,制造业回归美国就成为企业重要的选择,而我国制造业如果没有了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型升级将成为 "中国制造"的唯一选择。

美国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负面影响研究

美国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负面影响研究

美国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负面影响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制造业作为国家的经济支柱,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年来,美国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国内制造业的复兴与发展,这无疑对全球制造业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同样受到了这一战略的挑战和冲击。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以期为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首先将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背景、目标及具体措施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明确其对我国制造业的潜在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探讨美国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在出口市场、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实证数据和案例分析来支撑相关观点。

本文还将从政策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转型升级提供有益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为我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其他国家在应对类似全球经济挑战时提供参考。

二、美国再工业化的背景与现状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源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为应对国内经济衰退和产业空心化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经济复兴策略。

该战略旨在通过重振国内制造业,提高实体经济比重,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以重塑美国的全球竞争优势。

背景方面,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逐步将制造业重心转向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导致传统制造业空心化。

然而,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新兴市场的崛起,美国开始意识到制造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美国面临严重的就业问题和经济衰退,再工业化成为刺激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

现状方面,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扶持和法规调整等措施,鼓励国内企业投资制造业,并吸引海外企业回流。

同时,美国还加强了与新兴市场的合作,寻求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美国曾经是世界上工业强国之一,其制造业一度占据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但现实却是美国的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遭遇了一个长期衰退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这种衰退主要是由于过度去工业化造成的。

过度去工业化是指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体系的发展模式,其结果是减少制造业的产值和就业机会,并且导致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

过度去工业化对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

在经济方面,过度去工业化导致美国工业的产值和就业机会大幅下降,客观上推高了失业率和社会福利负担。

而随着制造业的减少,美国的生产基础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害,这也降低了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社会方面,时间长了,不仅工业劳动力失去了生计,同时还出现了城市的老化和人口流出,导致城市的腐朽。

在政治方面,过度去工业化促成了美国政府的巨大债务,而随着政府在制造业方面的投资减少,实际上也削弱了美国国家的影响力和实力。

对于中国来说,过度去工业化也严重威胁到其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历了高速的工业化进程,其几乎涉及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但是,现在很多大规模制造业企业已经显现出了在去工业化方向上,让国内制造业产业转换和升级变得更加迫切的现象。

如果中国没有建立全新的国民经济发展模式,也很可能迅速陷入过度去工业化的危机之中。

针对美国的经验教训,中国应该及时改革自己的国内发展模式,着重发展服务业,培育新兴产业,进一步增加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同时,国家应该积极强化对制造业的支持,为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政府应该更加注重人才培养,鼓励企业注重技术、研发和创新,为中国的制造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性,从而在保持发展的同时减轻过度去工业化带来的压力。

总之,过度去工业化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种危机,可能导致经济、社会、政治的变化、挫折和困境。

中国应该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并加强对制造业的支持,创造更好的制造环境,保证其制造业的未来,避免造成过度去工业化的局面。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1. 引言1.1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引发的问题美国过度去工业化引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经济发展受阻。

随着过度去工业化,美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受到了影响,制造业逐渐衰退,劳动力市场出现结构性失衡,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缓慢。

其次是产业结构失衡。

过度去工业化导致了美国产业结构的不均衡发展,一些传统产业逐渐式微,新兴产业发展不均衡,整体产业结构失衡严重。

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过度去工业化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劳工权益受损。

随着产业衰退和劳动力市场调整,劳工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逐渐下降,劳动力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这些问题的积累和恶化,使得美国在过度去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1.2 中国面临的去工业化挑战中国在去工业化过程中需要面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难题。

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部分传统产业逐渐式微,而新兴产业尚未完全成熟,产业结构失衡成为一大隐患。

如何有效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成为中国在去工业化转型中急需解决的难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中国在去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

过度的工业化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在去工业化的同时确保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劳工权益保障也是中国在去工业化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劳工就业和待遇受到影响,部分劳工面临失业、工资下降等困境。

如何在推动去工业化的同时保障劳工的权益,是中国必须加强的一个方面。

中国在面对去工业化挑战时,需要认真总结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注重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重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保障劳工权益,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 正文2.1 经验教训一:忽视实体经济发展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之一是忽视实体经济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曾经过度重视金融和服务行业发展,忽视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美国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从制造业强国到服务业主导的转变。

这一转变被称为“去工业化”,它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对于其他国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特别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来说。

本文将探讨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1.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的制造业逐渐式微,服务业开始崛起。

这一转变的深层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解读。

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导致了制造业的转型和下岗工人的增多。

美国的经济结构逐渐趋向于高附加值的服务业,特别是金融、科技和娱乐产业。

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市场规律的作用也对制造业的衰退产生了影响。

尽管美国的去工业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经济发展和繁荣,但也产生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挑战。

过度依赖服务业可能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对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制造业的衰退可能造成工人失业和经济不平等问题,给社会带来不公平和不稳定。

过度去工业化还可能导致国家的产业脆弱,对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力构成挑战。

3. 对中国的启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之一,也在经历着转型和升级的过程。

面对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中国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和借鉴。

要注重经济结构的平衡和稳定发展,不能过分依赖制造业或者服务业。

要关注工人就业和社会公平,不能让转型升级的过程造成大量失业和收入差距。

要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实力,不断提升国家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4. 中国转型升级的路径和策略5. 结论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中国需要认真总结美国的经验教训,加强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避免陷入过度依赖制造业或者服务业的困境。

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和产业实力,中国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国际工业结构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尤其是在过去几十年,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在不断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而这一转型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许多国家开始了“去工业化”或“后工业化”的进程。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在上个世纪就开始了这一过程。

美国这一经验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更能给当前仍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带来重要的启示。

首先,美国的过度去工业化过程中,面临了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

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转型缓慢、就业机会减少等原因,美国的工业基础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导致许多传统的制造业企业逐渐萎缩或关闭,大量工人失去了工作,工业用地和城市经济也遭到严重的破坏。

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化过程的高度消耗资源、高污染等原因,美国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这些问题影响到了大多数工业城市的质量和居民的生活条件。

其次,美国在应对去工业化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

例如,美国政府通过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税收、补贴、环保法规等手段,鼓励企业进行经济运营、节约能源,同时对环保问题也进行了大力治理,建立了一系列的环保法规和实施机制。

这些政策和举措对加速产业结构转型、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考虑到中国现阶段仍在快速工业化阶段,从美国的去工业化经验中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首先,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从而促进工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和升级。

其次,我们需要重视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加强环保和节能减排工作,并且对污染企业进行整治,限制环境污染的蔓延。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和人才培养工作,增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美国的过度去工业化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工业经济的模式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许多人担心,中国也可能会像过去的美国一样,经历过度去工业化的阶段。

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管理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

美国经历过度去工业化的过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

当时,美国的制造业经历了高速增长的时期,品种繁多的消费品(如汽车、电器、纺织品等)使得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巨头之一。

但随着许多制造业转移到亚洲等低成本地区,美国的制造业逐渐衰落,最终导致了整个美国经济的失衡。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提出了“去工业化”政策,旨在促进服务业和高科技行业的发展。

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并没有如预期般成功。

在去工业化时期,美国制造业的就业人数锐减,服务业和高科技行业的增长速度没有达到预期水平。

此外,去工业化政策的实施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美国制造业企业倒闭。

此外,去工业化政策还导致了美国的经济失衡。

随着制造业的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国内的收入分配不平衡也日益严重。

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美国的经济衰退,大量的人失去了工作,社会动荡不安。

在研究美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中国的结构调整,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必须认识到去工业化并不等于完全放弃制造业。

相反,应该着力于提高制造业的质量和效率,以保持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其次,必须注重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这些行业不仅可以为中国的就业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还可以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

此外,政府还应该采取措施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最后,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必须注重社会公正和经济平衡。

政府应该推出相关政策,用以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教育的普及,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分享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

综上所述,美国的过度去工业化教训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平衡发展各个产业,促进社会公正和经济平衡。

美国再工业化进程及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再工业化进程及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再工业化进程及对中国的影响作者:王茹来源:《国际商务财会》2023年第22期【摘要】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国际关系中既是对手,也是盟友。

制造业在一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受到美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曾因承接美国的“去工业化”而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

后续美国因国内“去工业化”而产生的经济社会问题又使美国不得不进行“再工业化”,同样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当前我国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美国制造业“再工业化”战略及两国制造业发展历程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方向提供一定启示。

【关键词】制造业;去工业化;再工业化;PMI【中图分类号】F471.2;F124一、美国“再工业化”发展历程美国的“再工业化”主要源于美国在二战后的“去工业化”,彼时美国主导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为谋求最大经济效益而外包基础加工、组装环节以及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而进入“去工业化”阶段。

进入“去工业化”阶段后,美国将该部分制造业外包给劳动力价格更低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仅保留位于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设计等环节以及高端制造业,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此时的美国,已经掌握大量的知识产权与专利技术,能够依靠垄断知识产权与专利收取高昂的费用。

同时,美国大力发展虚拟经济,对外提供金融服务贸易,致力于追求高投资回报率。

而当时的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因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成为最大的承接国家,大量的外资及生产线设备的引进使得中国的制造业也迎来快速起步阶段。

但是美国经济的虚拟化却导致了美国国内的一些问题,首先是制造业产业条线转移使得国内失业率剧增,美国中西部地区以发展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因失去产业支柱而迅速凋敝,美国东部一些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和钢铁企业迅速萎缩,这些企业所在的城市甚至因失去稳定税收、大量举债而不得不宣布破产。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近几十年来,美国经历了从工业大国到服务业主导国家的转型过程。

这一转变的背后,既有各种原因的推动,也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教训。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加剧。

随着全球贸易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美国的传统工业开始面临来自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劳动力和优势产业的竞争。

这使得一些传统产业纷纷外迁或关闭,导致工人失业和社会经济问题的加剧。

对于中国而言,正处于全球化进程中,应警惕自身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努力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以避免重复美国的经历。

美国去工业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科技进步和自动化引发的生产效率提高。

随着科技进步的加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许多传统工业的生产已经不再依赖大量的人力投入。

这导致了一些制造业工人的失业,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中国在工业繁荣的必须重视技术进步的推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

美国去工业化的过程也暴露出一些制度问题。

由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政府政策的不协调,美国的工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对劳动者的保护不够充分,就业市场的动荡等。

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需要重视制度机制的建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障劳动者权益,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和社会保障体系。

美国去工业化的经验也提醒我们要关注环境可持续发展。

工业化进程中,美国经历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污染和资源消耗等。

在中国高速工业化的必须更加重视环境问题的防控和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为中国应对工业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在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下,中国要积极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加强科技创新,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关注人民福祉和环境可持续性。

中国还应重视制度建设,保障劳动者权益,提供稳定的就业环境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

这样才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我们需要明确去工业化的含义。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程度逐渐减少,经济结构也向着服务业和高技术行业转变,这个过程就被称为去工业化。

美国在20世纪后半叶就开始了这一过程,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之一就是产业结构失衡。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的制造业不断衰落,而服务业则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导致了美国的经济结构出现了严重失衡,过度依赖于金融、房地产等行业,而忽视了制造业的重要性。

当金融危机爆发时,美国的经济遭受了重创,这也是产业结构失衡的一个直接后果。

与此美国过度去工业化还导致了工业基础的流失。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的许多传统制造业都逐渐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

这导致了美国的工业基础不断流失,技术和人才的流失也成为了制约美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也导致了就业问题的严重影响。

制造业是一个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行业,然而随着制造业的衰退,许多工人失业,这也导致了美国的就业问题不断恶化。

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期间,许多工人失业,社会矛盾激化,这也是过度依赖服务业和金融业的一个直接后果。

我们需要重视工业基础的建设。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首先取决于其工业基础,我们需要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工业升级,以增强国家的竞争力。

我们需要重视就业问题。

制造业是一个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行业,我们需要加大对制造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我们需要保持产业结构的平衡。

服务业和高技术行业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过分依赖这些行业,要保持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实现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

我们需要重视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保持产业结构的平衡,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中国未来在工业化和去工业化的过程中能够吸取这些经验教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和损失,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1. 引言1.1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背景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中叶以后,美国经济开始逐渐向服务业转型,而工业产值在国民总产值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

这一转型过程中,美国大量传统制造业企业因为竞争压力、成本问题以及全球化影响而选择关闭或转移生产,导致了工业化水平不断下降。

美国的劳动力市场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大量工业工人失业,这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和失业问题。

很多美国人认为过度依赖制造业已经给美国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认为美国必须加快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以应对全球经济的挑战。

过度去工业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失业率上升、地区经济不平衡、人口流动问题等,这些问题给美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面对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中国需要审时度势,避免重蹈覆辙。

要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保持平衡,注重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转型升级,以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中国迅速发展的现状中国迅速发展的现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增长。

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中国在科技创新、教育、文化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显示出了强大的综合国力。

中国的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稳定和谐。

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的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2. 正文2.1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美国在20世纪后期开始出现过度去工业化的迹象。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服务业的兴起,美国的制造业逐渐衰退,工业产值的比重不断下降。

这导致了许多工厂关闭,工人失业,经济增长放缓。

过度去工业化给美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欧美再工业化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与启示(现代商业)

欧美再工业化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与启示(现代商业)

欧美“再工业化”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与启示方云霄唐山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文章摘要】金融危机后,为了重振本土工业,美欧等发达国家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推出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和措施。

为应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带来的挑战,我国应提高工业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加大科研投入,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去。

【关键词】再工业化启示欧美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一方面将对我国的工业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将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意义。

尽管发达国家正走在“再工业化”的路上,但已不可能再回到传统制造业为经济基础的时代。

我们必须认识到,欧美的“再工业化”绝不仅是简单的“实业回归”,而是在二次工业化基础上的三次工业化,实质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如先进制造技术、新能源、环保、信息等新兴产业,从而重新拥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工业体系。

从经济结构看,美国制造业弱势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还不及金融服务业的一半。

同时,美国制造业“回归”走的是高端路线,美国意在打造先进制造业,而不是真的想重返“美国制造”时代。

可以说,当前的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实际上就是在走一条经济转型之路,给我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诸多挑战与启示。

首先,我国制造业竞争力可能大幅度弱化。

目前,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劳动力成本低廉曾经是我国制造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然而,中美劳动力成本正在发生此涨彼消的变化。

一旦我国制造业没有了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型升级将成为“中国制造”的唯一选择。

其次,发达国家继续成为新一轮产业全球分工体系中的控制者,而发展中国家依然成为被控制者。

虽然我国制造业已经有很大的规模,但在整个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一直处在价值链的低端,而发达国家则处在价值链高端。

因此,我国目前的制造业应该说是依附型制造业,依附发达国家的关键技术、依附他们的市场,依附他们的订单。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美国一直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道路上摸索前行。

过去几十年,美国经历了一次从重工业时代向服务业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被称为“过度去工业化”。

而这个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对于其他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正在经历工业化和经济转型的国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1. 社会结构转型带来的问题美国的重工业时代兴起于19世纪末,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

这一时期,工业生产是美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大量的工业劳动力在工厂里从事制造业工作。

但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工业开始走向衰落,大量工厂关闭,数百万人失业,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工业城市变得贫困和空荡,一些地区的失业率飙升,社会问题也愈发凸显。

2. 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随着重工业时代的结束,美国经济开始向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型。

这种转型在短期内给美国经济带来了繁荣,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服务业的增长并没有给底层劳动者带来足够的就业机会,高新技术产业则更多地依赖高学历、高技能的劳动者,加剧了社会的阶层分化和贫富差距。

3. 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问题过度去工业化过程中,美国曾经遭受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损耗等多种环境问题的困扰。

长期以来对环境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水、空气、土壤等多个方面的环境问题,也给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4. 对全球产业链的重新定位和调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影响着全球产业链的格局。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过程中,很多工业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导致了全球产业链结构的重新定位和调整。

二、对中国的启示1. 形成多元化的经济增长模式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增长模式不能过度依赖于某一行业或某一批劳动者,而应该形成多元化的经济增长模式。

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应该在继续发展制造业的逐步培育和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经济增长模式。

美国去工业化问题研究及其对当前中国的启示

美国去工业化问题研究及其对当前中国的启示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0722017年7月 美国去工业化问题研究及其对当前中国的启示 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卜志成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政策制定尤为关键。

去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需要我们认真去分析借鉴他国经验。

本文通过探析美国“去工业化”问题,以期更好地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去工业化 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政策制定中图分类号:F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7(a)-072-021 去工业化问题研究背景“去工业化”指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表现出的制造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的现象。

在全球工业化进程中,相继发生三次产业革命。

第一次产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由机器大生产代替传统工厂手工业,这是工业化的起源。

第二次产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英国经济出现长达30年的滞涨姿态,经济发展缓慢,而美国、德国等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却比较迅速,渐渐代替英国成为工业化舞台的领路人。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三次产业革命由美国率先发起,国际经济格局发生转变,世界制造业活动领域开始向更多国家和地区扩散,首当其冲的就是日本和东亚四小龙的崛起。

尤其在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中国的沿海地区高速发展,相继步入工业化阶段。

而美国等“赶超工业化大国”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开始进入后工业化社会,这就是所谓的去工业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增长乏力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的出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出现去工业化的苗头,表现为被迫去工业化。

相比较而言,美国由于先发优势,相对得到不少好处,但是不利的影响也比较突出,引爆了美国的“次贷”危机。

然而,这一场风暴在欧洲和日本等国家的蔓延,则爆发了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

美国“再工业化”及其对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启示

美国“再工业化”及其对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启示

企业推销产品 ; 第二 ,提高贸易融资 ,扶持企业发展 促进社 会就业 的两个基本动 因,我们主要通过 美国制
新业务 ; 第三 ,削减贸易壁垒 ,协助企业打开 市场 ; 造业增 加值 、制造业 就业两个方面 的数据来分析 其国
第四 ,加强贸易规则执法 ,确保 “ 公平 贸易”和保护 内表现 。 国 内市场 ; 第五 ,致力于世界经济平衡增长 ,为扩大 出 口创 造有 利的外部环境 。
力从海外 向国 内转移的一种现象 ,既包括把海外 的工 间 ,基 本稳 定在 2 5 %左 右 ;自 1 9 6 8 年开 始 ,开始 呈 厂迁移回国 , 也包括在 国内建设新厂 。金融危机之后 , 现下跌趋 势 ,尽 管在 1 9 7 4— 1 9 7 7年有 短暂 的上升 , 随着 中国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成本不 断攀升 、航运等 但 自 1 9 7 7年之 后逐年 下降 ,2 0 0 7 年 仅为 1 2 . 1 %,危 0 0 9年 达 到 历 史 最 低 点 的 1 1 . 0 % ;但 物流成 本不断上 涨 、以及 人 民币汇率持 续升值 ,“ 中 机 发 生 后 的 2
托 白
经 济 决 策 分析
一 … ~ 一
资与部 署 ; 四是通过 跨机构、跨领域投资组合 ,优化 美 国吸引制造业 回流 的重要途 径。因此,美 国政府 采 联 邦政府 先进 制造业投资 ; 五是通过研究和实验税 收 取多种措施 降低本国制造业成本 ,以吸引制造业 回流 : 减免 、政府投 资等方式 ,加大公共和私营部 门对先进 制造业 的研 发投资力度 。
图1 美 国制造业增加值 占 G D P比重变动图
数据 来 源 : 根 据 美 国 经 济 分析 局 相 关 数据 整理 得
口 2 0 1 3ຫໍສະໝຸດ . 5 挽 吩 经 济 决 策 分析

美国再工业化的政策措施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再工业化的政策措施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再工业化的政策措施及对中国的启示*○孟祺[摘要]杠杆化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

为提高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美国实施了再工业化的政策。

对于美国来说,工业化体现在发展清洁新型能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研发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

目前中国也面临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上升、产业结构调整,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提供了经验教训和启示:重视制造业的发展,防止产业空心化和虚拟化;加大创新投入,发展先进制造业,抢占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位置;重视低端制造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关键词]美国;再工业化;政策表现;启示[中图分类号]F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12X(2012)—06—0160(05)[作者]孟祺,副教授,博士,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杭州310024一、引言和文献综述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国际劳动分工的发展,发达国家普遍把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去工业化”的进程。

西方国家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脱离了以工业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结果导致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和2012年欧债危机。

为应对危机和提高就业率,西方国家提出了再工业化的战略。

特别是美国,2009年奥巴马政府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出口倍增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是提高就业,关键是发展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

为吸引制造业投资,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促进包括新兴高科技产业和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回流。

根据埃森哲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有2/3的美国大制造商在过去两年中搬迁了工厂,美国为最受欢迎的搬迁目的地。

大型跨国企业减少了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中国2012年上半年吸引FDI同比下降3%就是例证。

不仅仅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跨国企业回流,即使是一般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纺织服装业也开始出现了转移,2012年7月阿迪达斯关闭了在中国的最后一个工厂。

经过再工业化政策的实施,美国制造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开始出现回升,美国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009年的11.2%上升至2011年的11.9%,制造业的就业比重也大幅增加。

美国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问题研究--对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些启示汇编

美国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问题研究--对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些启示汇编

美国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问题研究--对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些启示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也跃居世界第三,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过度依赖外需、政府投资主导、环境问题严重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陷入困境。

很多学者提出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走出这一困境,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这些深藏在中国经济内部的很多问题暴露无疑,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迫切需要转变,产业结构迫切需要调整。

与此同时, 低碳时代的到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国在经历长时间的去工业化过程之后,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的经济早已陷入疲软状态,为保持强势状态, 只得通过泡沫来掩盖。

终究这一状态难以维持,这次的金融危机便是明证。

针对这种经济失衡状态,美国政府和不少学者纷纷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提倡美国经济"再工业化。

且不管这是美国经济的长期策略导向还是政治作秀或贸易保护主义的外衣,这一回归策略都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为严重依赖外资、外需的中国来说,这种影响更是不可小觑。

在面临内外部环境转换的双重压力之下,中国经济急需找到出路。

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首先对美国的去工业化过程及再工业化趋势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其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威胁,并结合中国经济自身存在的缺陷,对中国经济尤其是中国工业的发展路径提出了一些看法。

跟工业化有关的问题一直是专家学者们较热衷的话题,因此关于这方面的文献数不胜数,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观点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论文思路。

文章第二部分对危机前美国的去工业化状况进行了分析。

我们首先对去工业化的含义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对美国去工业化之前的工业化过程进行了回顾,然后利用数据说话,说明美国之前确实存在去工业化,而正是这种去工业化,导致美国工人失业和贸易赤字,从而成为导致这次危机的元凶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再工业化是实现再平衡的路径,这部分内容为第三部分再工业化的探索奠定基础。

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工业化产生的影响

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工业化产生的影响

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工业化产生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之一,其再工业化政策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本文将探讨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工业化产生的影响,并讨论其中的一些重要方面。

一、经济竞争与合作美国再工业化政策的实施加剧了国际经济竞争,尤其是在一些传统制造业领域。

美国在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和形成知识产权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给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带来了很大挑战。

中国的一些制造业企业不得不面对来自美国的竞争压力,需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和技术升级,以保持竞争力。

然而,美国的再工业化也为中国提供了合作的机会。

在全球价值链中,美国企业需要寻找低成本的生产基地,中国正好具有这样的优势。

因此,一些美国企业将生产转移到中国,借助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庞大市场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这种经济合作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中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增长。

二、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美国再工业化政策的推行促进了技术和创新的发展,这对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技术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美国的再工业化政策强调技术创新,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这对中国在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正积极推动自主创新,但与美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需要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提高自主研发能力,降低对外技术依赖。

同时,中国还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转化效率,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再工业化带来的经济增长也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这是美国和中国都需要面对的共同挑战。

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工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对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包括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

美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对中国提供了一些经验和技术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问题研究--对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些启示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也跃居世界第三,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过度依赖外需、政府投资主导、环境问题严重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陷入困境。

很多学者提出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走出这一困境,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这些深藏在中国经济内部的很多问题暴露无疑,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迫切需要转变,产业结构迫切需要调整。

与此同时, 低碳时代的到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国在经历长时间的去工业化过程之后,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的经济早已陷入疲软状态,为保持强势状态, 只得通过泡沫来掩盖。

终究这一状态难以维持,这次的金融危机便是明证。

针对这种经济失衡状态,美国政府和不少学者纷纷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提倡美国经济"再工业化。

且不管这是美国经济的长期策略导向还是政治作秀或贸易保护主义的外衣,这一回归策略都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为严重依赖外资、外需的中国来说,这种影响更是不可小觑。

在面临内外部环境转换的双重压力之下,中国经济急需找到出路。

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首先对美国的去工业化过程及再工业化趋势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其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威胁,并结合中国经济自身存在的缺陷,对中国经济尤其是中国工业的发展路径提出了一些看法。

跟工业化有关的问题一直是专家学者们较热衷的话题,因此关于这方面的文献数不胜数,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观点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论文思路。

文章第二部分对危机前美国的去工业化状况进行了分析。

我们首先对去工业化的含义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对美国去工业化之前的工业化过程进行了回顾,然后利用数据说话,说明美国之前确实存在去工业化,而正是这种去工业化,导致美国工人失业和贸易赤字,从而成为导致这次危机的元凶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再工业化是实现再平衡的路径,这部分内容为第三部分再工业化的探索奠定基础。

文章第三部分描述了危机后美国对再工业化的探索。

通过对再工业化进行定义和衡量,说明美国最近几个月确实存在再工业化倾向,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美国近几个月来的失衡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究竟这种倾向是不是长期的呢又或者这只是政治家们用来拉选票的手段美国再工业化将给中国带来哪些挑战呢第四部分首先分析了中国工业发展的现状,说明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对美国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问题的研究,得出了中国工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文章最后部分对相关课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结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的特色及不足,展望部�1�7�1�7则阐述了这方面内容还有哪些问题尚需解决,哪些理论尚需完善,以使其能更好的指导实践。

关键词: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 2 Abstracts During the tllin)ryears'reform and opening,Chinese economy has got tremendous development,and GDP has been the third largest in the world.Dowever at the meantime,it also brings many problems,such as over-dependence on external demand、government�9�9 led investment,th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1�7�1�7�1�7n and SO on.These problems make the long-term'S growth of china in dilemma.Many scholars have pointed the way to get rid is change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then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outbreak of this crisis made many internal problems outside,and the mod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to alter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needs to adjust urgently.Meanwhile,the coming of low-carbon era comes up ahigher requirements.Afterlong-times'de-industrialization,American economy lacking of real economy'S support has already caught in the weak state.In order to keep the strong state,they create bubbles to cover up.After all this state Call hardly sustained,and this financial crisis is the best ernment and sc�1�7�1�7�1�7olars put forward the slogan"saving the country by real economy'',it is equal tore-industrialization.Whether it is the long-term strategic orientation,or political showing or the trade protectionism 7Scoat,this slogan Can make far impact on the world economy especially to Ch ina.Under the double pressur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Chinese economy must find an outlet. Just on the background,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de�9�9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trend of re-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United Status,then analyze the threats to Chinese economy contact its own shortcomings,final provide some views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hinese industry. Exports and scholars have been mole enthusiastic about the industrialization- related�1�7�1�7�1�7ssues,so the related researches are numerous.In the first part it combs the relevant point in world wide.puts forward its own ideas on the base.The second pan' analyzing the de�9�9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pre-crisis.Firstly I interpreted the definition of de-industrialization secondly overview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America.Then、Ⅳim the嗷ofdata�1�7�1�7�1�7testifying the existence ofde-industrialization in America and it is thisde-industrialization leading to unemployment and tradedeficit thus become amain cause of this crisis.On this basis,coming up the way to realize re-balallce一-1e�9�9 industrialization,and this part is the base for the third part.The t址rd part describes the exploration ofre-industrialization post-cr�1�7�1�7sis.By define and measure 3�9�9 re。

industrialization indicating the existence of the trend of re�9�9 industrialization in recent months,but the effect iS not evident and the imbalance has not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Is it along trendo.r is it the means to win votes for politiciansAnd what challenges will be encountered by China.111e fourth part,analyzing the stat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hina,indicating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n in terms of the research before,get some enlightenments on Chinese industry.The last part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issues and gives prospects.nle conclusions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hortcomings of this paper the prospects describe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and the theory to be improving,SO they Can guide practice better. Key words:IndustrializationDe-industrialization Re-industrialization 4 1绪论1绪论1.1 问题的提出 .在世界经济发展史和全球工业化过程中,先后出现过三次产业革命,也因此形成了工业化的三段发展历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