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第二章(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合集下载

理论力学 第2章力系的简化习题解答

理论力学  第2章力系的简化习题解答

第二章 力系的简化 习题解答2-1在立方体的顶点A 、H 、B 、D 上分别作用四个力,大小均为F ,其中1F 沿AC ,2F 沿IG ,3F 沿BE ,4F 沿DH 。

试将此力系简化成最简形式。

解:各力均在与坐标平面平行的面内,且与所在平面的棱边成45°角。

将力系向A 点简化,主矢'R F 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为045cos 45cos '21=-=F F F Rx ,FF F F F F Ry 245cos 45cos 45cos 45cos '4321=+-+=,F F F F Rz 245cos 45cos '43=+= 。

用解析式表示为: ()k j F +=F R 2'设立方体的边长为a ,主矩A M 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为 045cos 45cos 32=⋅+⋅-=a F a F M Ax , Fa a F a F M Ay 245cos 45cos 42-=⋅-⋅-= ,Fa a F a F M Az 245cos 45cos 42=⋅+⋅= 。

用解析式表示为:()k j M +-=Fa A 2。

因为,0'=⋅A R M F ,所以,主矢和主矩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一个力,即力系的合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与主矢相同,'R R F F =;合力作用点的矢径为()i MF r a F R R =⨯=2'',所以,合力大小为2F ,方向沿对角线DH 。

2-2三力321,F F ,F 分别在三个坐标平面内,并分别与三坐标轴平行,但指向可正可负。

距离c b a ,,为已知。

问:这三个力的大小满足什么关系时力系能简化为合力?又满足什么关系时能简化为力螺旋?解:这力系的主矢为k j i 321'F F F F R ++=; 对O 点的主矩为k j i a F c F b F M O 213++=。

当主矢与主矩垂直时,力系能简化为合力。

理论力学-2-力矩的概念和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理论力学-2-力矩的概念和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力F对x、y、z轴之矩为: Mx (F) = 0
M y (F) = 0
4 M z (F) = − Fd 5
法2:根据力对轴定义 :
4 M z ( F ) = M z ( Fx ) = − Fd 5
2.1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
♣ 分布荷载专题
分布在较大范围内,不能看作集中力的荷载称分布荷 分布在较大范围内,不能看作集中力的荷载称分布荷 若分布荷载可以简化为沿物体中心线分布的平行力, 载。若分布荷载可以简化为沿物体中心线分布的平行力, 则称此力系为平行分布线荷载 简称线荷载 平行分布线荷载, 线荷载。 则称此力系为平行分布线荷载,简称线荷载。
2.1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
已知: 三角形分布载荷的q、 已知 : 三角形分布载荷的 、 梁长l, 合力、 梁长 , 求 : 合力 、 合力作用 线位置。 线位置。 l x 1 FR = ∫ qdx = ql 解:合力 0 l 2 设合力作用线距离A点距离为 点距离为d 设合力作用线距离 点距离为 y
B
问题: 如何用数学 问题 工具描述非共点力
F
A B
F
系对刚体的作用效
D
A
F
应?
第2章 力矩的概念和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章
2.1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
返回
2.1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
♣ 力对点之矩 ♣ 力对轴之矩 ♣ 合力矩定理 ♣ 分布荷载专题
2.1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
力对点之矩:力使物体绕某一点转动效应的度量 绕某一点转动效应的度量。 ♣ 力对点之矩:力使物体绕某一点转动效应的度量。
2l
3
l
3
q2
q1
l
第2章 力矩的概念和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章

理论力学第二章

理论力学第二章

第2章 力系的等效与简化2-1试求图示中力F 对O 点的矩。

解:(a )l F F M F M F M M y O y O x O O ⋅==+=αsin )()()()(F (b )l F M O ⋅=αsin )(F(c ))(sin cos )()()(312l l Fl F F M F M M y O x O O +--=+=ααF (d )2221sin )()()()(l l F F M F M F M M y O y O x O O +==+=αF2-2 图示正方体的边长a =0.5m ,其上作用的力F =100N ,求力F 对O 点的矩及对x 轴的力矩。

解:)(2)()(j i k i Fr F M +-⨯+=⨯=Fa A O m kN )(36.35)(2⋅+--=+--=k j i k j i Fam kN 36.35)(⋅-=F x M2-3 曲拐手柄如图所示,已知作用于手柄上的力F =100N ,AB =100mm ,BC =400mm ,CD =200mm ,α = 30°。

试求力F 对x 、y 、z 轴之矩。

解:)cos cos sin (sin )4.03.0()(2k j i k j F r F M αααα--⨯-=⨯=F D Ak j i αααα22sin 30sin 40)sin 4.03.0(cos 100--+-=力F 对x 、y 、z 轴之矩为:m N 3.43)2.03.0(350)sin 4.03.0(cos 100)(⋅-=+-=+-=ααF x M m N 10sin 40)(2⋅-=-=αF y Mm N 5.7sin 30)(2⋅-=-=αF z M2—4 正三棱柱的底面为等腰三角形,已知OA=OB =a ,在平面ABED 内沿对角线AE 有一个力F , 图中θ =30°,试求此力对各坐标轴之矩。

习题2-1图A r A习题2-2图(a )习题2-3图(a)ABr 解:)sin 45sin cos 45cos cos ()(k j i i F r F M θθθ+︒+︒-⨯=⨯=F a A O )45sin cos sin (k j ︒+-=θθaF 力F 对x 、y 、z 轴之矩为:0)(=F x M230sin )(aF aF M y -=︒-==F Fa aF M z 4645sin 30cos )(=︒︒=F2-5 如图所示,试求力F 对A 点之矩及对x 、y 、z 轴之矩。

《理论力学》第二章力系的简化习题解

《理论力学》第二章力系的简化习题解

第二章力系的简化习题解[习题2-1] 一钢结构节点,在沿OA,OB,OC的方向上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已知,,,试求这三个力的合力.解:作用点在O点,方向水平向右.[习题2-2] 计算图中已知,,三个力分别在轴上的投影并求合力. 已知,,.解:合力的大小:方向余弦:作用点:在三力的汇交点A.[习题2-3] 已知,,,,求五个力合成的结果(提示:不必开根号,可使计算简化).解:合力的大小: 方向余弦:作用点:在三力的汇交点A.[习题2-4] 沿正六面体的三棱边作用着三个力,在平面OABC内作用一个力偶. 已知,,,.求力偶与三个力合成的结果.解:把,,向平移,得到:主矢量:的方向由E指向D.主矩:方向余弦:[习题2-5] 一矩形体上作用着三个力偶,,.已知,,,,求三个力偶合成的结果.解:先把在正X面上平行移动到x轴.则应附加力偶矩:把沿轴上分解:主矩:方向余弦:[习题2-6] 试求图诸力合成的结果.解:主矢量:竖向力产生的矩顶面底面斜面-0.76 0.2 0.75 主矩:方向余弦:[习题2-7] 柱子上作有着,,三个铅直力, 已知,,,三力位置如图所示.图中长度单位为,求将该力系向点简化的结果.解:主矢量:竖向力产生的矩3.5 1.7 0主矩:方向余弦:[习题2-8] 求图示平行力系合成的结果(小方格边长为)解:主矢量:ABCD8.4 -4.35主矩:方向余弦:[习题2-9] 平板OABD上作用空间平行力系如图所示,问应等于多少才能使该力系合力作用线通过板中心C.解:主矢量:由合力矩定理可列出如下方程:[习题2-10] 一力系由四个力组成。

已知F1=60N,F2=400N,F3=500N,F4=200N,试将该力系向A点简化(图中长度单位为mm)。

解:主矢量计算表0 0 600 200 0300 546.41 -140方向余弦:-110.564 120 0 主矩大小:方向余弦:[习题2-11]一力系由三力组成,各力大小、作用线位置和方向见图。

理论力学第二章(2)

理论力学第二章(2)

合力FR 的大小等于原力系的主矢
合力FR 的作用线位置
MO FR
小结:平面任意力系简化结果讨论
主矢
FR 0
FR 0
主矩
MO 0
MO 0 MO 0
MO 0
最后结果
说明
合力 合力作用线过简化中心
合力 合力偶
合力作用线距简化中心M O FR
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平衡
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21
简化为一个力:
c os (FR
,
i)
Fx FR
,
cos(FR ,
j)
Fy FR
原力系的主矢与简化中心O的位置无关
主矩: 原力系中各力对简化中心O之矩的代数和称为原力
系对点O的主矩。
n
M O M O (F1) M O (F2 ) ...... M O (Fn ) M o (Fi ) i 1
主矩与简化中心的选择有关
称点O为简化中心 F1’、F2’、….Fn’平面汇交力系,合力为FR’
M1、M2、….Mn平面力偶系,合力偶矩为MO
10
1、主矢和主矩
FR’=F1’+F2’+….+Fn’=F ’= F
主矢:量(简平称面为力主系矢中)所有各力的矢量和FR′称为该力系的主矢
主矢FR′的大小和方向余弦为:
FR (Fx )2 (Fy )2
11
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
一般力系(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汇交力系+力偶系
(复杂力系)
(两个简单力系)
汇交力系 力偶系
力,FR‘(主矢) , (作用在简化中心)
力偶 ,MO (主矩) , (作用在该平面上)

华北电力大学理论力学第二章 力系简化理论

华北电力大学理论力学第二章 力系简化理论

第二章力系简化理论◆力的平移定理◆力系的主矢和主矩◆力系向一点简化◆力系简化结果分析§2–2 主矢和主矩·力系向一点的简化∑∑⨯==ii i O O F r )F (M M R i ix iy ix F F F i F j F k'==++∑∑∑∑ 称为该力系对O 点的主矩(principal moment )称为该力系的主矢(principal vector )式中, 分别表示各力对x ,y ,z 轴的矩。

(),(),()x y z M F M F M F空间任意力系的n 个力的矢量和1. 力系的主矢、主矩取任意点O , n 个力对O 点之矩的矢量和kF M j F M i F M M i z i y i x O ∑∑∑++=)()()(由F 1、F 2组成的空间力系,已知:F 1 = F 2 = F 。

试求力系的主矢F R 以及力系对O 、A 、E 三点的主矩。

1. 计算力系主矢令i 、j 、k 为x 、y 、z 方向的单位矢量,则力系中的二力可写成力系的主矢为:)43(51j i F +=F)43(52j i F -=FiF F F F F i i R 562121=+==∑= 例:求主矢、主矩解:解: 2. 计算主矩应用矢量叉乘方法,力系对O 、A 、E 三点的主矩分别为:()2211M M F r F O O i i i i i ====⨯∑∑2211F r F r ⨯+⨯=)43(53j i k +⨯=F )43(54j i j -⨯+F)12912(5k j i -+-=F)43(51j i F +=F)43(52j i F -=F∑=⨯+⨯=⨯=2121i EC EA i i E F r F r F r M )12912(5k j i ---=F)12912(k j i +--=F)43(5)34(j i k j -⨯-=F )43(53)43(54j i k j i j -⨯-+⨯-=FF 2210F r F r M ⨯+=⨯=∑=AC i i i A 对O 点对A 三点对E 点其中,各 ,各i iF F '= ()i o i M M F =该汇交力系与力偶系与原任意力系等效。

理论力学常见问题解答:第2章

理论力学常见问题解答:第2章

理论力学常见问题及解答第2单元:力系的简化1. 任意力系亦可由力平行四边形法则(或力多边形法则)得到简化结果吗? 解答:不能。

因为平行四边形法则(或力多边形法则)只能应用于汇交力系。

参考资料:贾启芬,刘习军. 《理论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第2版萧龙翔等.《理论力学》,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关键词:任意力系,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多边形法则,汇交力系2. 如何应用力的平移定理解释偏心力对立柱的作用效果?解答:将力平移到立柱的轴线上,得到一个力和一个附加力偶,该力使立柱产生受压变形,而该力偶使立柱产生弯曲变形。

参考资料:贾启芬,刘习军. 《理论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第2版萧龙翔等.《理论力学》,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范钦珊. 《理论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美)施皮格尔(M.R.Spiegel ). 《理论力学 • 理论和习题》,科学出版社1983关键词:力的平移定理,立柱,作用效果3. 如何理解力系的两个不变量?解答:主矢量'R 和主矢量与主矩的标量积O M R '均与简化中心O 无关,是力系的固有属性,因此称为力系的不变量。

参考资料:贾启芬,刘习军. 《理论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第2版萧龙翔等.《理论力学》,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范钦珊. 《理论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洪嘉振,杨长俊. 《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3版) 关键词:力系的不变量,主矢量,主矩,简化中心4.如何从力系简化,理解固定端约束反力的表达方法?解答:固定端约束的反力是空间分布力系,将该力系向梁与基础连接点简化,得到一个力(主矢量)和一个力偶(主矩),将该力和力偶矩矢量向三个方向正交分解,得到固定端约束反力的表达方式,如图。

参考资料:贾启芬,刘习军. 《理论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第2版萧龙翔等.《理论力学》,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范钦珊. 《理论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洪嘉振,杨长俊. 《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3版)(美)施皮格尔(M.R.Spiegel). 《理论力学•理论和习题》,科学出版社1983关键词:固定端,反力,力系简化5.当力系第二不变量为零时,共有几种简化结果?解答:共3种:力系平衡,力,力偶。

理论力学-2-力矩的概念和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理论力学-2-力矩的概念和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力的可传递性
在刚体上作用三个相互平行的力,这三个力是等效的,即 它们可以互相替换而不改变刚体的运动状态。
04
CATALOGUE
刚体的转动
刚体的定轴转动
定义
刚体绕某一固定轴线旋转的转动称为定轴转动 。
描述参数
定轴转动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和转动惯量。
运动特点
刚体上任意一点到旋转轴的距离保持不变,刚体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但 方向不同。
刚体的平面运动
描述参数
刚体的平动和绕某轴的转动。
定义
刚体的运动轨迹位于一个平面内,称为平面 运动。
运动特点
刚体上任意一点的速度方向与平面平行,刚 体上各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刚体的定点运动
定义
刚体绕通过某固定点O的轴线旋转的转动称为定点转动。
描述参数
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和转动惯量。
运动特点
刚体上任意一点到定点O的距离保持不变,刚体上各点的线速度 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
国际单位制中,力矩的单位是牛顿米(N·m )。
力矩的几何意义
表示方法
力矩的几何意义可以通过向量点积来 表示,即M=r×F,其中r表示从转动 轴到作用点的矢量,×表示向量点积 。
方向
力矩的方向与力臂的方向垂直,遵循 右手定则,即右手握拳,四指指向转 动方向,大拇指指向即为力矩的方向 。
力矩的物理意义
转动效果
力矩描述了力对物体转动的效应,它决定了物体转动 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转动平衡
在转动平衡状态下,合外力矩为零,即物体不发生转 动。
转动惯量
力矩和转动惯量共同决定了物体的转动效果,转动惯 量越大,物体对力矩的响应越慢。
02
CATALOGUE

理论力学第2版范钦珊陈建平主编第二章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理论力学第2版范钦珊陈建平主编第二章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MO(F) (r F) (xi yj zk )(Fxi Fy j Fzk ) (yFz zFy )i (zFx xFz ) j (xFy yFx )k 力对点 O的矩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为
MOx (F) yFz zFy
MOy (F) zFx xFz MOz (F) xFy yFx
M F rBA sin F d
(2) 方向:转动方向;
与rBA转到F方向一致。
(3) 作用面:力偶作用面。
也是rBA和F所在的平面。
rBA
二、力偶的表示方法:
1、用组成力偶的两个力F, F。
2、用力偶矩矢 M。 3、用力偶作用面内的旋转箭头。
无论用哪种方法表示,都应该能 清楚的反映出力偶的三个要素。
MOz (F) xFy yFx
方法二:
设作用在刚体上的力F 的作用点为A,将力 F分解为两个力,其中 Fz // oz ,另一分力 Fxy
在过A且垂直于oz轴的平面xy内,则:
M z (F) Mo (Fxy ) Fxyd
方法三
先将空间力向直角坐标系的各坐标轴投影,将这些投影视为分 力,分别确定这些分力对同一坐标轴之矩,然后取其代数和。
新作F用点 的矩. B
MB MB (F) rBA F
F′
B
F″ B
F=
F=
A
A
说 明:
F′ MB
A
①力平移的条件是附加一个力偶m。
②力的平移定理是力系简化的理论基础。
力向一点的平移定理实例
(a)
(b)
三.一般力系的简化
Fi Fi Mi MO (Fi )
汇交力系与力偶系等效代替一般任意力系.
3i
4
j
12k 9 j 12i

理论力学 第二章 平面力系的等效简化

理论力学  第二章   平面力系的等效简化

y
MO R'
Ox
简化结果:主矢 R ,主矩 MO 。
1. R' 0 , MO 0
2 . R' 0 , MO 0
3 . R' 0 , MO 0
4 . R' 0 , MO 0 力系平衡。
1. R' 0 , MO 0
F1 F2
AB
I
Fi
y
MO Ox
1. R ' = 0,MO≠0 简化结果
系,否则为空间平行力系。
6
五、 任意力系(一般力系) 若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既不汇交于一点,又不全部相互
平行,则该力系称为任意力系。 如各力作用线还位于同一平面内,则称为平面任意力系,
简称平面力系;否则称为空间任意力系,简称空间力系。
空 间 力 系
7
平面力系 P26.图2.6
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2 力的平移定理
这种合成方法叫力系向O点简化,O称为简化中心。
17
y
MO
AB
R'
主矢: R' F 'i
OI x
大小:R' R'x2 R'y2 ( Fx)2 ( Fy)2
主矢 R
方向:
arccosRx R
arccos Fx F
与简化中心位置无关.
主矩MO
大小:MO mO (Fi )
方向:方向规定
+,
为一合力偶,MO=M 与简化中心 O 无关。
20
2 R' 0 , MO 0
F1 F2
AB
I
Fi
y
R'
Ox

理论力学 第二章 力系的等效简化(20P) (2)

理论力学 第二章 力系的等效简化(20P) (2)

矩形均布载荷: 矩形均布载荷:
Fq = ql
三角形分布载荷: 三角形分布载荷:
1 Fq = ql 2
AB的分布载荷对 例7:如图所示,求作用于悬臂梁AB的分布载荷对A点 :如图所示,求作用于悬臂梁AB的分布载荷对A 的矩。 的矩。 解:
L 2L M A = − Fq1 − Fq 2 2 3 1 2 = − (q1 + 2q2 )L 6
V
A
A 积分法 A A 均质细杆: 长度L×截面积A) 均质细杆:P=γLS, (比重γ ×长度 ×截面积 比重
∫ =
A
xd A
∫ =
A
yd A
∫ =
A
zd A
xc=∑Li xi/L ∑
yc=∑Li yi/L ∑
zc=∑Li zi/L ∑
∫ =
L
xd L L
积分法
∫ =
L
ydL L
∫ =
L
L
zdL L
OO′ = d = FR × M O
2 FR
2、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
F1 A1 A2 An
主矢: 主矢: 主矢, 主矢,主矩
F2 Fn
F1 M1
=
简化中心
M2 F2 Mn O
Fn
=
附加力偶
FR MO
F R = Σ Fi
FRx = ∑ Fix FRy = ∑ Fiy
FRX FRY cos α = , sin α = FR FR
合力: 合力:
Fq = ∫ q ( x )d x
b
作用点: 作用点:
xc
∫a q( x )dx ⋅ x =
Fq
a b
∫a xq( x )dx = b ∫a q( x )dx

理论力学:第2章 力系的简化

理论力学:第2章 力系的简化
第 2 章 力系的简化
2-3 沿着直棱边作用五个力,如题 2-3 图所示。已知 F1=F3=F4=F5=F,F2= 2 F,
OA=OC=a,OB=2a。试将此力系简化。
解:将所有力向 O 点简化
Fy=0 Fz=F2sin45F4=0
Fx=F1F2cos45=0
M ox | OC | F | OB | F 3aF

Si xi Si

4

2

2.5

0.75

6.25

11 6
4 2.5 6.25
1.67(m)
yc

Si yi Si

4

0.5

2.5

3.5

6.25

8 3
4 2.5 6.25
2.15(m)
所以有 xC 1.67 m, yC 2.15 m 。
2-12 题 2-12 图所示由正圆柱和半球所组成的物体内挖去一正圆锥,求剩余部分物体 的重心。

6)
圆锥: V3

1 3
π

5 2
2

4
题 2-12 图
zc
Vi zi Vi

2 3


5 2
3 10.9375源自 5 2
2

(4

6)

5



5 2

2

4 3
2 3


5 2
3



5 2
2

(4
此力系简化结果。

理论力学5-2 力系等效与简化

理论力学5-2 力系等效与简化

2 2
a
Pa
z
d MA R
A
y
xd R
z
RA y x MA
第5章
力 系 简 化 与 平 衡 问 题
例2
已知 F1 2KN , F2 4KN, F3 10KN , 求此力系 的合成结果
F1 C a
F3 a B54
3
a
O aA F2
第5章
力 系 简 化 与 平 衡 问 题

R (F1 F3 cos )i (F2 F3 sin ) j
A
x
B
y l
第5章
力 系 简 化 与 平 衡 问 题

dR ghdA gy sindA
l
R g sin 0 ybdy
1 bl2 g sin
2
yP
1 R
l
ydR
0
1 g sin l y2bdy
R
0
2l 3
R
dR
h dA y
x
y
yP
ri rO ri
— 虚转动位移
第5章
力 系 简 化 与 平 衡 问 题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系等效
力系{F1, F2, …, FN}在这组虚位移上所作的 虚功为:
N
A Fi ( rO Θ ri ) i 1
N
N
Fi rO Fi ( Θ ri )
i 1
i 1
R rO MO Θ
返回
第5章
力 系 简 化 与 平 衡 问 题
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任意力系总可以简化成或者零力系,或者 一个力,或者一个力偶,或者一个力螺旋
在力系简化过程中,如果我们让力通过 O点,并以O点为矩心计算力系的主矩来 确定力偶,称O点为简化中心。

理论力学-第2章

理论力学-第2章

力偶与力偶系
♣ 力偶的性质
性质二:只要保持力偶矩矢量不变,力偶可在作用 性质二:只要保持力偶矩矢量不变, 面内任意移动和转动,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不变。 面内任意移动和转动,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不变。
F F F′ F F′ F′
力偶与力偶系
♣ 力偶的性质
性质三:保持力偶矩矢量不变, 性质三:保持力偶矩矢量不变,分别改变力 和力偶臂大小,其作用效果不变。 和力偶臂大小,其作用效果不变。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
♣ 力对轴之矩
力对轴之矩的计算
方法二: 方法二: 将力向三个坐标轴方 向分解,分别求三个分力对轴之 向分解 分别求三个分力对轴之 矩。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 矩♣ 力Βιβλιοθήκη 轴之矩力对轴之矩代数量的正负号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 矩
♣ 力对轴之矩
力对轴之矩与力对点之矩的关系
MO ( F ) = Fd
M = ∑Mi
i=1
n
力偶与力偶系
已知: 结构受力如图所示, 已知: 结构受力如图所示 图中
例题 1
M, r均为已知 且l=2r. 均为已知,且 均为已知 试: 画出 和BDC杆的受力图; 画出AB和 杆的受力图; 杆的受力图 求: A、C二处的约束力。 二处的约束力。 二处的约束力
力偶与力偶系
力系的简化
力系简化的基础是力向一点平移定理
♣ 力向一点平移定理
力系的简化
♣ 力向一点平移定理
力向一点平移
F :力; :力 e O :简化中心 简化中心; 简化中心
α :F与O所在平面 所在平面; 与 所在平面
n :α 平面的法线 平面的法线; en :n 方向的单位矢。 方向的单位矢。
力系的简化

理论力学课后答案(范钦珊)

理论力学课后答案(范钦珊)

C(a-2)DR(a-3)(b-1)DR第1篇 工程静力学基础第1章 受力分析概述1-1 图a 、b 所示,Ox 1y 1与Ox 2y 2分别为正交与斜交坐标系。

试将同一力F 分别对两坐标系进行分解和投影,并比较分力与力的投影。

习题1-1图解:(a )图(c ):11 s i n c o s j i F ααF F +=分力:11 cos i F αF x = , 11 s i n j F αF y =投影:αcos 1F F x = , αs i n 1F F y =讨论:ϕ= 90°时,投影与分力的模相等;分力是矢量,投影是代数量。

(b )图(d ): 分力:22)cot sin cos (i F ϕααF F x -= ,22sin sin j F ϕαF y = 投影:αcos 2F F x = , )cos(2αϕ-=F F y讨论:ϕ≠90°时,投影与分量的模不等。

1-2 试画出图a 和b习题1-2图比较:图(a-1)与图(b-1)不同,因两者之F R D 值大小也不同。

(c ) 22x(d )1-3 试画出图示各物体的受力图。

习题1-3图B或(a-2)B(a-1)(b-1)F(c-1) 或(b-2)(e-1)F(a)1-4 图a 所示为三角架结构。

荷载F 1作用在铰B 上。

杆AB 不计自重,杆BC 自重为W 。

试画出b 、c 、d 所示的隔离体的受力图,并加以讨论。

习题1-4图1-5 图示刚性构件ABC 由销钉A 和拉杆D 支撑,在构件C 点作用有一水平力F 。

试问如果将力F 沿其作用线移至D 或E (如图示),是否会改为销钉A 的受力状况。

解:由受力图1-5a ,1-5b 和1-5c 分析可知,F 从C 移至E ,A 端受力不变,这是因为力F 在自身刚体ABC 上滑移;而F 从C 移至D,则A 端受力改变,因为HG 与ABC 为不同的刚体。

1(f-1)'A(f-2)1O(f-3)F F'F 1(d-2)F yB 21(c-1)F A B1B FDx y(b-2)1(b-3)F yB 2 A A B1B F习题1-5图AxF(b-3)E D(a-3)B(b-2)(b-1)F 'CBC(c)AxF1-6 试画出图示连续梁中的AC 和CD 梁的受力图。

第二章力系简化

第二章力系简化

例 在图示长方体的顶点B处作 用一力F,F=700N。分别求力F 对各坐标轴之矩,并写出力F对 点O之矩矢量Mo(F)。 解1:力F矢量作用点坐标为: B( x, y, z ) B(2,3,0) 力F矢量在三个坐标轴的投影为:
( Fx , Fy , Fz ) ( 100 14,150 14,50 14)
F2
z
M1 M3
45°
F2 F3 O F1
y
M2
F3 F1
O
45°
y
x
x
M x M 1x M 2 x M 3 x 0
M y M 1 y M 2 y M 3 y 11.2 N m
M z M 1z M 2 z M 3 z 41.2 N m
3.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作为空间力偶系的特例,平面力偶系合成的结果 是位于各分力偶作用平面内的一个合力偶, 该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即
M M1 M 2 M n M i
代数和
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各分力偶 的代数和等于零。即
M Mi 0
[ M O ( F )]x M x ( F ) [ M O ( F )] y M y ( F ) [ M O ( F )]z M z ( F )
力矩关系定理: 力对点之矩矢量 在过该点之轴上 的投影等于该力 对该轴之矩.
M O ( F ) M x ( F )i M y ( F ) j M z ( F )k
M D
30 30
B R C
A
E
解: 1.研究AB杆
M i 0
M FD AD 3R FD
M D

理论力学第二章 力系的简化习题解

理论力学第二章 力系的简化习题解

1F 2F 3F 0135090O第二章 力系的简化习题解[习题2-1] 一钢结构节点,在沿OA,OB,OC 的方向上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已知kN F 11=,kN F 41.12=,kN F 23=,试求这三个力的合力.解:01=x F kN F y 11-=)(145cos 41.102kN F x -=-= )(145sin 41.102kN F y ==kN F x 23= 03=y F)(121030kN F F i xi Rx =+-==∑=00113=++-==∑=i yi Ry F F122=+=Ry Rx R R F F 作用点在O 点,方向水平向右.[习题2-2] 计算图中已知1F ,2F ,3F 三个力分别在z y x ,,轴上的投影并求合力. 已知kN F 21=,kN F 12=,kN F 33=.解:kN F x 21= 01=y F 01=z F)(424.0537071.01cos 45sin 022kN F F x =⨯⨯==θ)(567.0547071.01sin 45sin 022kN F F y =⨯⨯==θ)(707.0707.0145sin 022kN F F z =⨯== 03=x F 03=y F kN F z 33= )(424.20424.0230kN F F i xi Rx =++==∑=)(567.00567.0030kN F F i yi Ry =++==∑=)(707.33707.003kN F F i zi Rz =++==∑=合力的大小:)(465.4707.3567.0424.2222222kN F F F F Rz Ry Rx R =++=++=方向余弦:4429.0465.4424.2cos ===R Rx F F α 1270.0465.4567.0cos ===R Ry F F βy8302.0465.4707.3cos ===R Rz F F γ 作用点:在三力的汇交点A.[习题2-3] 已知N F 621=,N F 322=,N F 13=N F 244=,N F 75=,求五个力合成的结果(提示:不必开根号,可使计算简化).解:01=x F 01=y F N F z 621-=02=x F N F y 322= 02=z F N F x 13-= 03=y F 03=z F)(221222460cos 45cos 0044N F F x =⨯⨯==)(3223222460sin 45cos 0044N F F y -=⨯⨯-=-=)(4222445sin 044N F F z =⨯==)(353)62(3457cos sin 22255N F F x =⨯++⨯==θγ)(454)62(3457sin sin 22255N F F y =⨯++⨯==θγ )(62)62(34627cos 22255N F F z =++⨯==γ)(43210050N F F i xi Rx =++-+==∑=)(4432032050N F F i yi Ry =++-++==∑=)(462400625N F F i zi Rz =++++-==∑=合力的大小:)(93.634444222222N F F F F Rz Ry Rx R ==++=++=方向余弦:33344cos ===R Rx F F α33344cos ===RRy F F β 33344cos ===R Rz F F γ "'08445433arccos====γβα 作用点:在三力的汇交点A.[习题2-4] 沿正六面体的三棱边作用着三个力,在平面OABC 内作用一个力偶. 已知N F 201=,N F 302=,N F 503=,m N M ⋅=1.求力偶与三个力合成的结果.解:把1F ,2F ,3F 向1O 平移,得到:主矢量: 0302050213---=--=F F F F R)(42.0202.0)(11m N F F M x ⋅-=⨯-=⨯-= 0)(1=F M y0)(1=F M z)(62.0302.0)(22m N F F M x ⋅-=⨯-=⨯-= )(5.415.03015.0)(22m N F F M y ⋅=⨯=⨯=0)(2=F M z 0)(3=F M x)(5.715.05015.0)(33m N F F M y ⋅-=⨯-=⨯-=0)(3=F M zM 的方向由E 指向D.)(25.825.65.2)()(3111m N F M F M M O O OC ⋅=+=+=∑)(8.01502002001sin 22m N M M x ⋅=+⨯==θ)(6.01502001501cos 22m N M M y ⋅-=+⨯-=-=θA 3F mm图题42-D图题52-xya0=z M)(2.98.0064)(31m N M F M Mx i i x x⋅-=++--=+=∑∑=)(6.36.05.75.40)(31m N M F M M y i i y y⋅-=--+=+=∑∑=00000)(31=+++=+=∑∑=z i i z zM F M M主矩:)(88.90)6.3()2.9()()()(222222m N M M M M z y x O ⋅=+-+-=++=∑∑∑方向余弦:9312.088.92.9cos 0-=-==∑M M xα 3644.088.96.3cos 0-=-==∑M M yβ 088.90cos 0===∑M Mzγ [习题2-5] 一矩形体上作用着三个力偶),('11F F ,),('22F F ,),('33F F .已知N F F 10'11==,N F F 16'22==,N F F 20'33==,m a 1.0=,求三个力偶合成的结果.解:先把1F 在正X 面上平行移动到x 轴. 则应附加力偶矩:)(11.010)(11m N a F F M x ⋅=⨯==)(1)(11m N F M M x x ⋅==)(22.010211m N a F M y ⋅-=⨯-=⋅-=01=z M把2F 沿z y ,轴上分解:)(314.117071.01645cos 022N F F y =⨯==)(314.117071.01645sin 022N F F z =⨯== 02=x M)(263.22.0314.11222m N a F M z y ⋅-=⨯-=⋅-= )(263.22.0314.11222m N a F M y z ⋅=⨯=⋅=03=x M 03=y M)(21.02033m N a F M z ⋅-=⨯-=⋅-=100131=++==∑∑=i xi xM M)(263.40263.2231m N M M i yi y⋅-=+--==∑∑=)(263.02263.2031m N M Mi zi z⋅=-+==∑∑=主矩:)(387.4263.0)263.4(1)()()(222222m N M M M M z y x O ⋅=+-+=++=∑∑∑方向余弦:2280.0387.41cos 0===∑M Mxα 9717.0387.4263.4cos 0=-==∑M M y β 0599.0387.4263.0cos 0===∑M M zγ [习题2-6] 试求图诸力合成的结果. 解: 主矢量:0725=-+=R F)(086.175.02.0)76.0()()()(222222m N M M M M z y x O ⋅=++-=++=∑∑∑方向余弦:6996.0086.176.0cos 0-=-==∑M M xα1842.0086.12.0cos 0===∑M M yβ 6906.0086.175.0cos 0===∑M M zγ[习题2-7] 柱子上作有着1F ,2F ,3F 三个铅直力, 已知kN F 801=,kN F 602=, kN F 503=,三力位置如图所示.图中长度单位为mm ,求将该力系向O 点简化的结果.解:)(190506080kN F -=----= 主矢量: )(891.307.15.3)()()(222222m N M M M M z y x O ⋅=++=++=∑∑∑方向余弦:8995.0891.35.3cos 0===∑M Mxα 4369.0891.37.1cos 0===∑M Myβ 0891.30cos 0===∑M Mzγ [习题2-8] 求图示平行力系合成的结果(小方格边长为mm 100)图习题82-题2—9图解: 0937712=---+=F主矢量:主矩:)(46.9)35.4(4.8)()(2222m kN M M M y x O ⋅=-+=+=∑∑方向余弦:8879.046.94.8cos 0===∑M M xα 4598.046.935.4cos 0=-==∑M M yβ [习题2-9] 平板OABD 上作用空间平行力系如图所示,问y x ,应等于多少才能使该力系合力作用线通过板中心C. 解: 主矢量:)(3046587kN F R -=-----= 由合力矩定理可列出如下方程: 43088854⨯-=⨯-⨯--y12064404=++y )(4m y =33066654⨯=⨯+⨯+x )(6m x =[习题2-10] 一力系由四个力组成。

《理论力学》第二章-力系的简化试题及答案

《理论力学》第二章-力系的简化试题及答案

第2章 力系的等效简化2-1 一钢结构节点,在沿OC 、OB 、OA 的方向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已知F 1=1kN ,F 2=2kN ,F 3=2kN 。

试求此力系的合力。

解答 此平面汇交力学简化为一合力,合力大小可由几何法,即力的多边形进行计算。

作力的多边形如图(a ),由图可得合力大小kN F R 1=,水平向右。

2-2 计算图中1F 、2F 、3F 三个力的合力。

已知1F =2kN ,2F =1kN ,3F =3kN 。

解答 用解析法计算此空间汇交力系的合力。

kN F F F F ix Rx 424.26.0126.0222221=´´+=´´+=S =kN F F F iy Ry 566.08.018.022222=´´=´´=S =kN F F F F iz Rz 707.313222223=´+=´+=S =kN F F F F Rz Ry Rx R 465.4222=++=合力方向的三个方向余弦值为830.0cos ,1267.0cos ,5428.0cos ======RRz R Ry R Rx F FF F F F g b a2-3已知 N F N F N F N F 24,1,32,624321====,F 5=7N 。

求五个力合成的结果(提示:不必开根号,可使计算简化)。

解答 用解析法计算此空间汇交力系的合力。

N F F F F F ix Rx 0.460cos 45cos 537550043=´´++-=S =N F F F F F iy Ry 0.460sin 45cos 547550042=´´+-=S =N F F F F F iz Rz 0.445sin 7625041=´++-=S =N F F F F Rz Ry Rx R 93.634222==++=合力方向角:4454),(),(),(¢°=Ð=Ð=Ðz F y F x F R R R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x c
F
b
o
o x
a
M y ( F ) M o ( F ) Fc
F
M z ( F ) M o ( F ) Fa
15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理论力学》
3、力对点之矩与力对通过 该点的轴之矩的关系 (转动效果的度量)
z
Fz F
y
x A
o
y
力对点之矩矢:
M o (F ) r F
Fx Fxy cos Fx F sin cos
Fy
F
O Fx x
Fy Fxy sin
y F y F sin sin
Fxy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Fz F cos
6
力的分解:
F Fx Fy Fz
力F在直角坐标系中的
Fz z
F
O x
Fy
解析式
Fx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力矩的符号
M O F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力偶矩的符号
M
27
《理论力学》
力偶系和力偶系的合成
MR =M1+M2+…+Mn
M
力偶系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28
《理论力学》
§2-3 力系等效定理
1.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Fn 。 设刚体上作用一平面任意力系F 1 、F 2 · · · · · ·
的夹角可为任意值。 的夹角为90o。
36
在平面任意力系, M与 R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思考: 主矢,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有无关系?
主矢:作用在简化中心,大小和方向却与中心的位 置无关; 主矩:作用在该刚体上,大小和方向一般与中心的 位置有关。
F1
F2
z
F3
=
M1
x
F1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19
《理论力学》
力偶(F,F’)两个力所在平面称力偶作用面。
两力作用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称为力偶臂。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20
《理论力学》
平面问题:力偶对刚体的转动效应(大小和
方向)用力偶矩来度量。
力偶矩定义:
M Fd 2ABC M F , F M Fd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21
《理论力学》
空间问题:力偶对刚体的转动效应(大小和转
向,力偶作用面的方位)用力偶矩矢来度量。
M
F
力偶矩矢定义:
r

F’
M rF
r F Fr sin
力偶矩矢等于力偶中一个力对另一个力 作用线上任意点之矩.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22
《理论力学》
其中: R F
i
对于力对轴之矩,合力矩定理则为:合力对一轴
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同一轴之矩的代数和。
M x ( R) M x ( Fi ) M z ( R) M z ( Fi )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M y ( R) M y ( Fi )
18
《理论力学》
§2-2 力偶与力偶系 力偶: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共线 的两个力组成的特殊力系。
y
Fx Fx i Fy Fy j Fz Fz k
7
F Fx i Fy j Fz k
《理论力学》
思考: 力的投影与分力之间的关系?
(直角坐标系和非直角坐标系)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8
《理论力学》
§2-1 力对点之矩和力对轴之矩
力的运动效应: 平动效应和转动效应
一、力对点之矩:度量力使刚体绕某点转动效应的物理量。
是定位矢量。 ②力矩的大小:
m O ( F ) F h 2OAB 面积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10
《理论力学》
③矢量
mo ( F ) 的指
向按右手法则确定。 ④力对点之矩的解析式 以O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则力
作用点的矢径及力可表示为解析式:
r xi y j z k
(已知力及其与三个轴的夹角)
z
Fx F i F cos
Fz
F
β
Fy F j F cos
Fy
y
5
x
Fx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o

Fz F k F cos
力在直角坐标系上的投影(二次投影法)
(已知力及两个夹角)
z Fz
Fxy F sin
y
Fy
M Y (F ) zFx xFz
M X (F ) yFz zFy
14
A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理论力学》
例:直角曲杆OABC受水平力 F作用;求力对坐标轴的矩。 解: 因为力与x轴共面,
z o
x B
a
A
b
y
M X (F ) 0
C y
b
c F
计算对y轴的矩
计算对z轴的矩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32
一.力线平移定理
o

F
M Mo F
F
A o F



M
M F
o
F


A
A
F ' F F
33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M Mo F
平移定理:

M
F
o


A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向其它点平移时,必须 增加一个附加力偶,其力偶矩等于原力对 平移点之矩。 其逆过程也成立,即当一个力与力偶矩矢垂直 时,该力和力偶也可以用一个力来等效替换。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9
《理论力学》
(2)在空间问题中,力对点的矩为矢量(为了表示力使物体绕
矩心的转动效应,须表示出三个要素:力矩的大小、力矩作用 面的方位及力矩在其作用面内的转向,这三个要素必须用一个 矢量表示:
mO ( F ) r F
①力对点之矩依赖于矩心的 位置,所以空间力对点的矩
R'
=
将力系合成:
R' F'1 F'2 ... F'n F 1 F 2 ... F n Fi
原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称为力系的主矢量,简称主矢(
29
它是不是原力系的合力?),用 R' 表示,即 R' F i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理论力学》
力系中所有力对于同一点之矩的矢量和,称为力系 对这一点的主矩,即: MO mO ( F 1 ) mO ( F 2 ) ... mO ( F n ) mO ( F i )
于是:
F Xi Y j Zk
i
mO ( F ) r F x
X
j y Y
k z Z
11
注意:力作用点的坐标及力的投影有正负。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理论力学》
二、力对轴之矩
(度量力对绕定轴转动刚体的作用效果)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12
《理论力学》
力对轴之矩是一个代数量,其值等于该力在垂直与该轴的 平面上的投影对于这个平面与该轴的交点的矩.
力偶矩矢的 大小、作用面方位、转向 M
M
Z
F1
F
c
F2
F2
o
b
a
y
x
F
d
M
F
右手螺旋
具体问题中两种表现形式:
F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F
F
F
23
《理论力学》
力偶的三要素及其性质:
空间问题中的力偶矩是矢量,其对物体的作用决定于力偶三
要素: ●力偶矩的大小
:m Fd
●力偶作用面在空间的方位
Z
F
1.定义:力对轴之矩
Fz
A
F1
M Z ( F ) M o ( Fxy )
2ABO
如果力与轴共面:
Fxy B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O则
M Z ( F1 ) 0
13
《理论力学》
2、力对轴之矩的计算 z 在A(x,y,z)点作用力F
Fz
F o x y Fx x
求力的分力后
M Z ( F ) M Z ( FX ) M Z ( FY ) M Z ( FZ ) xFy yFx
●力偶在作用面内的转向:力偶 矩矢与力偶的转向符合右手螺旋 法则 。 力偶对刚体的作用完全决定于力偶矩矢。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24
《理论力学》
力偶的基本性质
①力偶只能使物体转动。因此,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等效,它既 不能合成一个力,也不能与一个力平衡。力偶只能用力偶来平衡。 ②力偶对任一点之矩恒等于力偶矩而与矩心位置无关,因此 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完全决定于力偶矩。
Fy Fx ( yFz zFy )i ( zFx xFz ) j ( xFy yFx )k
M Y (F ) zFx xFz M Z (F ) xFy yFx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16
x
力对通过该点的轴之矩:M X (F ) yFz zFy
《理论力学》
o
M2 M3
F2
F3 =
y
M
R
o
37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