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范围
认知心理学教学大纲
《认知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认知心理学2、课程类别:必修课3、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4、课程地位:专业主干课程5、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6、总学分:3学分7、先修课程:预修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二、课程目标认知心理学是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上开设的专业性很强的深化课程,主要探讨信息加工的机制和知识的表征方式。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方法论课程。
它精密、科学、巧妙的实验设计是心理学专业学生所要学习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特别是要学生弄清楚信息加工的内部机制和知识的表征方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范式,学会认知心理学的几种主要的实验设计。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4学时)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对认知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方法及其发展有初步的了解。
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对象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二、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方法一、减法反应时实验二、相加因素法实验三、“开窗”实验四、出声思考五、计算机模拟第三节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及影响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1.内部原因:2.外部因素:二、认知心理学的影响第四节关于认知心理学的争论一、关于人与计算机的类比二、关于加工方式第二章知觉(6学时)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和掌握知觉领域中的一些重要的研究和存在地问题。
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一、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
二种对立的知觉理论:假设考验说和刺激物说三、知觉加工(一)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二)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四、模式识别(一)模板说(二)原型说(三)特征说“鬼城”模型(四)优势效应1.词优势效应2.客体优势效应第三章注意(6学时)教学目的要求:从信息加工角度了解注意的作用过程,掌握注意的模型来理解注意的机制。
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一、过滤器模型二、衰减模型第二节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一、反应选择模型二、两类注意模型的比较第三节中枢能量理论一、双作业操作二、中枢能量及其分配第四节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一、两种加工过程二、特征整合理论第四章记忆结构(6学时)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记忆的结构及其特征,掌握关于加工过程的模型及其特点,对记忆结构有一定的认识。
认知心理学常见的42个定义
认知:就是感觉输入的转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
(1967)范式:是一定的研究对象和特定研究思潮和方法的结合体。
范例:指一种概念的典型例子,用来规定这个概念的直接证明的定义。
抽象分析:将条件与结果加以对照即将输入和输出联系起来进行推理,以实现某以心理现象的内部心理机制。
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在于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核心是揭示认知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减法反应时:通常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种过程,这两种反应时之差即为该过程的时间。
基本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包含另一种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阶段。
相加反应时: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时以系列的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
基本逻辑: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以特定的加工阶段,这样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的实验,从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就可以确定这以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
出声思考:在研究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如解决问题可利用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原理: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可利用外部言语进行思考,使思维过程外部言语化,这样就可以直接观察人的思维过程。
问题行为图:使一种分析口语记录的方法,可直观的看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操作的序列。
由两个部分组成:知识状态和操作。
认知心理学将心理过程看做是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心理加工过程,即认为信息加工方式是系列的或串行的。
部位标记说:将知觉看作刺激在神经系统湖泊脑中留下烙印,将知觉当作一种只具有直接性质的心理现象。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的学科,涉及人类的感知、记忆、思考和问题解决等方面。
这门学科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研
究人类思维的组织和运作方式。
认知心理学关注人类思维的各个方面,包括知觉、注意、记忆、研究、语言、智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它试图了解人脑如何接收、处理和解释信息,以及思维对行为的影响。
一些认知心理学的主要领域包括:注意和集中;记忆和遗忘;
知觉和认知;语言和沟通;情绪和决策;推理和问题解决。
通过实验研究和观察,认知心理学研究人们如何感知外界的事物,如何记忆和提取信息,如何使用语言进行思考,以及如何解决
问题。
它还关注个体差异和心理过程的发展。
认知心理学在许多领域和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
在教育领域,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优化教学方法。
在心理健康领域,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处理认知障碍和认知失调。
在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领域,它可以提供关于人类与技术交互的理论基础。
总而言之,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和认知的运作方式,揭示了人脑的奥秘,并在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认知心理学术语解释(很全)
第一章认知心理学:研究认知活动的功能、表现、内在结构和心理机制的心理学分支。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怎样学习知识、储存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学科,研究的范围包括注意、知觉、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言语、认知发展等。
它也是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发生认识论:皮亚杰创立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智能结构与成人有着质的差别。
智力发展是心理结构对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过程。
而且是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试验和发现进行的主动的、建构性的适应过程。
该理论从儿童智能发展的角度为认知心理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人因工程学:应用心理学分支之一,目的是根据人类认知和操作等方面的特点来设计仪器设备中的合理、高效的人际界面。
信息加工学说:20世纪50年代末、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推动了信息加工理论,用计算机对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过程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理论。
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的新思潮,认为人类认知是处于不同状态的认知单元联结组成的网络的功能。
神经生理学方法:CT技术、MRI(磁共振成像)和FMRI(功能性磁共振)技术、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技术、ERP(事件相关电位)技术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成像技术CT:计算机个X线相结合的闹成像技术。
根据不同的身体组织具有不同的密度这一特征,以多个连续的层面图像的方式显示身体不同的组织。
第二章注意:注意选择和放大刺激特征,从而完成认知活动的导向和认知资源的分派功能。
注意是以刺激的一部分特征得到加强而进入意识,另一部分特征被漠视而完成它的使命。
选择性注意:注意的基本功能就是选择,选择性注意就是这一基本功能的体现。
过滤器模型:布罗德本特提出来的注意理论。
他认为,注意就是一个过滤器或是一个闸门,在信息负荷超过认知加工容量的情况下阻断一部分信息,放行另一部分信息进入加工系统。
分听任务:在分听任务中被试通过耳机接收声音刺激,左右耳朵传来的声音信息内容是不同的,并且要求被试仅注意追随耳听到的声音,对于非追随耳听到的声音不要注意。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感知:研究人类感知信息的过程,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知方式,以及感知信息的选择和分类等问题。
2. 学习与记忆:研究人类学习和记忆的过程,包括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检索等问题;同时也研究遗忘和记忆干扰等问题。
3. 思维:研究人类思维的过程,包括推理、判断、决策等问题,以及思维的错误和偏见等问题。
4. 语言:研究人类语言的认知过程,包括语言的理解、生成和使用等问题,以及语言障碍的治疗和预防等问题。
5. 知觉与行为:研究人类知觉与行为的关系,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的行为控制机制、行为的动机和目标等问题。
6. 认知发展:研究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包括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认知能力的不同发展阶段和特点等问题。
7.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神经基础和神经机制,包括使用神经成像技术研究认知过程的神经网络和脑区等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认知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为认知障碍的治疗和预防、设计智能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系统等领域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 1 -。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特齐全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1.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
2. 认知心理学:目前所说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是指以信息加工观点为特征的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
3. 认知路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4. 内省: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的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5. 信息加工途径:1.来自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科学。
由两部分组成;2.第一是心理过程能够通过计算机的操作相比较,而得到最好的理解。
3.第二是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6.陈述性记忆:一个人对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它适合于存储经加工处理后形成的任何具有意义联系的东西。
7.认知科学:当今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一个领域,它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
8.认知神经学:着重考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如何解释认知过程。
9.脑损伤:涉及到组织的破坏,通常由中风、肿瘤或事故引起。
10. ET扫描:是指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这种扫描技术能够通过测量血流模式,得到脑活动图。
ET扫描能够用来研究诸如注意、表象和阅读这样的认知过程。
11. MRI:磁共振成像;让无害的强磁场穿过头部,采集来自集结在不同组织的不同部位中的分子的射线,来为脑解剖学提供详细的图像。
12.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只需5秒便能做出一个血流改变图像,而MRI需要90秒,相比ET,其产生的图像更加精确,费用低。
13. ER :事件相关电位;此技术能够记录被试在对刺激进行反应时,脑电活动的微小变动(持续时间不到1秒)。
这种技术又称诱发反应电位技术。
14. 单细胞记录技术:此技术不能安全用于人类;研究者通过将微电极插在单个神经元旁边或者甚至插进单个神经元,来研究动物和神经系统的特征。
这个研究对视觉模式识别有重要意义。
15. 人工智能:1.是计算机科学的分支,关心如何通过创建计算机程序,来让计算机显示出典型地只和人类相联系的智能行为。
认知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是指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它是认知心理学中居主导地位的范式和理论取向。
2. 在这个意义上,认知心理学是以个体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在把人看作信息加工系统时,揭示人类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提取和运用,其研究范围按照人的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表象、记忆、思维、言语、推理、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
3.两种加工方式:串行加工和并行加工4.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就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系统。
5.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Neisser出版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确立。
6. 减法反应时实验起初是用来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但是反过来看,也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定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认知心理学正是这样来应用减法反应时实验的。
减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阶段。
这种实验在原则上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实践上是可行的。
认知心理学也正是应用减法反应时实验提供的数据来推论其背后的信息加工过程的。
但是,减法反应时实验也有其弱点:使用这种方法要求实验者对实验任务引起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心理过程有精确的认识,并且要求两个相减的任务中共有的心理过程要严格匹配,这一般是很难的。
这些弱点大大限制了减法法的广泛使用。
7. 加法反应时实验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的时间变化。
使用加法反应时实验可以证实信息加工过程是否包含一个假定的环节。
加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分别是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一特定的加工阶段。
认知心理学(完整版)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 种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其成为西方心理学 认识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 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 思维和语言等。
格式塔心理学 拓扑心理学
皮亚杰学派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格式 塔心 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 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 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格式塔” (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 式,亦即物体的性质,例如,“有角的”或“对称的” 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 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在 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另一种涵义是指 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
库特· 考夫卡
• 考夫卡(K. Kaffka, 1886—1941)算半个 犹太人。个子很小,身体瘦弱,瘦长的脸上一 幅严肃的样子,内向、敏感,而且极为容易动 摇。可无法解释的是,他的这些特点尽管使他 成为一个没有启发能力的讲师,可对于他的一 些女学生却极富吸引力。他在演讲台上没有一 刻的轻松,可在写字台上他却是位感到游刃有 余的刀笔手,并在桌上形成了一系列的格式塔 心理学学术报告。 • 他出生于德国的柏林,年青时就读于柏林 大学,1909年他在斯顿夫的指导下获得哲学 博士学位。1910年,他到法兰克福,开始与 惠特海默及苛勒的长期交往。不过考夫卡在法 兰克福大学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他于1912年 就转到了德国中部的基赞大学任教,并一直在 那工作了12年。二十世纪20年代考夫卡为逃 避德国纳粹而来到美国,担任美国史密斯学院 心理学教授,一直工作至其去世。
认知心理学1-4章
认知心理学第一章绪论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兴起于本世纪50 年代中期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对象1.研究范围: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2.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Newell 和Simon 认为无论是有生命的(人)或人工(计算机)信息加工系统都是操纵符号的,符号是模式,符号的功能是代表、标志或指明外部世界的事物,一些符号通过一定联系而形成符号结构,符号和符号结构是外部事物的内部表征,一个符号结构可以标志另一个符号结构,或标志一个程序,信息加工系统得到某个符号就可得到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或进行该符号所标志的操作,信息加工系统也就是物理符号系统或符号系统。
目的在于强调这种符号系统确实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或者在现实世界中是可以实现的。
信息加工系统的一般结构: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加工器(包含 3 个因素:一组基本信息过程、短时记忆、解说器)二、认知心理学的实质1.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2.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3.认知的内部心理机制问题被称作心理学中的“心理主义” 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方法抽象分析法:不管应用哪一种方法,认知心理学都强调将条件与结果加以对照,即将输入和输出联系起来进行推理,以发现某一心理现象的内部机制一、减法反应时实验1.研究快速的信息加工过程如识别、短时记忆2.由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 提出,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要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目前所说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是指以信息加工观点为特征的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
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对象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
所谓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但是这种类比只是机能性质的,也就是在行为水平上的类比。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信息加工系统的一般结构二、认知心理学的实质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就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
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方法一、减法反应时实验1、基本原理: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要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2、减法反应时实验起初是用来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的,但是反过来看,也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定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3、Posner(波斯纳)关于短时记忆编码的研究。
二、相加因素法实验1、基本逻辑: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一特定的加工阶段。
2、通过单变量和多(双)变量的实验,从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就可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
3、Sternberg斯滕伯格最初将这个反应时实验用于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三、“开窗”实验1、如果一个实验技术能够直接的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那就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这种实验技术即称作“开窗”实验。
2、现在可用一种字母转换实验为例加以说明。
四、出声思考1、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持续的时间较长,内部操作更为复杂,存在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克服这种困难的一个有效方法是让个体利用外部言语进行思考,即进行出声思考。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4
认知过程
• 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 学将认知过程看成一个由信息的获得、编码 (Encoding & Coding)、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 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 的系统。
• 信息的获得就是接受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信息。感觉的作 用就在于获得信息。 • 信息的编码是将一种形式的信息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信息, 以利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使用。个体在知觉、表象、想象、 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中都有相应的信息编码方式。 • 信息的贮存就是信息在大脑中的保持,在记忆活动中,信息 的贮存有多种形式。 • 信息的提取就是依据一定的线索从记忆中寻找所需要的信息 并将它取出来。 • 信息的使用就是利用所提取的信息对新信息进行认知加工。
7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认知心理学家关心的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 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 内部心理过程。 人们不能直接观察内部心理过程,只能通过 观察输入和输出的东西来加以推测。所以, 认知心理学家所用的方法就是从可观察到的 现象来推测观察不到的心理过程。有人把这 种方法称为会聚性证明法,即把不同性质的 数据会聚到一起,而得出结论。
6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 包括认知活动、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 (计算机模拟)等。
• 认知活动的研究主要是指旨在揭示认知活动 的信息加工过程的心理机制 • 认知发展的研究旨在探讨个体认知能力的发 展规律 • 人工智能的研究旨在以心理学关于心理过程 的理论为依据,建立心理过程的计算机模型 (计算机程序),以验证心理学理论的正确 性,并将成果运用于自动化机器的控制。
2
什么是认知
• “认知”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的认知与认识的含义基本相同,指个体 通过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 等形式,把握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认识 活动。 • 狭义的认知与记忆含义基本相同,是指个体 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一门探究人类心理活动的学科,它关注人类内部的思想、情感、行为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涉及广泛,主要包括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
本文将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进行详细讨论。
一、认知心理学1.知觉知觉是指人类通过感官接受外界信息,形成心理印象的过程。
视、听、嗅、味、触等感觉都是知觉的来源。
认知心理学运用刺激-反应理论和感知过程理论,研究知觉的发生机制,如光的传递、声波的传播、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等。
2.记忆记忆是指人类对过去事件的获取、存储、提取以及使用。
认知心理学研究记忆的作用、记忆过程的机制、记忆能力的变化和记忆障碍等,如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工作记忆等。
3.思维思维是指人类在获取信息后加工、整理、判断、推理、解决问题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研究思维的基本形式、思维过程的特点、思维策略的选择和思维偏差、创造性思维等。
4.语言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基本工具,也是思维和文化的表达形式,它具有规则性、通用性和表达性的特征。
认知心理学研究语言的心理过程,如语音知觉、语义理解、语法产生、语言发展等。
二、情感心理学1.情绪情绪是指基于个体的需求、价值、态度和情况而触发的主观体验。
情绪与行为紧密相关,如高兴会导致微笑、愤怒会导致暴力等。
情感心理学研究情绪的产生、调节和表达,如情绪的分类、情绪与认知之间的关系、情绪的调节方法等。
2.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对自身情感、思维、行为方面的状况健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个体的适应能力。
情感心理学研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心理健康评估方法、心理健康的干预方法等。
三、社会心理学1.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的知觉、评价、解释和记忆。
社会认知关注个体对自己、他人和群体的印象和认知过程,如偏见、公正性、社会比较、自尊等。
2.群体行为群体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互动。
社会心理学关注群体行为的形成、演变和影响因素,如群体效应、社会规范、领袖影响等。
3.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指个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方式和行为的学科,研究内容涉及到人的意识、想象、记忆、思维、语言等。
一、知觉
知觉,是指人们从周围环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可以通过眼睛、耳朵、皮肤、味觉、嗅觉等来感知外界的信息,这是人们对外界信息的第一步。
研究知觉过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如光学、声学、机械、化学、生物、生理、神经科学等,还涉及到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的专业知识。
二、思维
思维,是指人的智力活动,是指人们用抽象、分析、推理等方法获取、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过程。
研究的内容包括判断、逻辑、记忆、概念形成、解决问题等。
包括信息加工、概念形成、决策等特定的过程,还有常用的技巧如分析、联想、比较、作图等。
三、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人类以感知、思维、记忆、语言、情感等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客观认知过程和主观认知过程,客观认知过程是指人们在面对现实情况时,以某种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主观认知则是指人们在构建以及理解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时,以某种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
四、语言
语言,是指人们以某种方式表达思想和感受的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之一。
认知心理学研究语言过程,涉及到语言表达、词汇学习、语法知识、语言习得等等。
其中,语言习得是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它既涉及到语言本身的特征,又涉及到语言交流时的文化因素。
认知心理学概念
认知心理学概念
1.认知: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通过感官获取信息然后加工处理而来的。
认知是一种主观的、活动性的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多个方面。
2. 模型: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是建立模型来描述人类认知的过程。
模型可以提供关于人类认知能力和行为的预测和解释。
3. 知觉:知觉是人类通过感官接受信息和理解外部世界。
它包括感觉、辨认、分类、关联和组织等过程。
4. 注意:注意是指人类在信息处理中选择和集中心理资源的过程。
人类有限的注意资源会影响到信息加工的速度和质量。
5. 记忆:记忆是指人类对信息的储存、保留和检索过程。
记忆包括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等不同类型。
6. 语言:语言是人类沟通和交流的主要手段,它涉及到词汇、语法、语音和语义等多个方面。
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7. 思维:思维是指人类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包括逻辑推理、决策和判断等多个方面。
8. 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指人类在信息处理和认知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和偏差。
这些错误和偏差可能会导致人类对信息的错误理解和判断,从而影响行为和决策。
- 1 -。
认知心理学知识点
认知心理学知识点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和信息处理的规律。
它探索人类认知、记忆、学习、语言、解决问题和决策等心理过程。
在本文中,将介绍几个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感知与注意力感知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接受和解释,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
通过感知,人们能够获得关于物体、声音和环境的信息。
注意力是认知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指的是人们对特定刺激或信息的集中和选择性处理。
注意力有助于我们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重要的内容并加以处理。
二、记忆与遗忘记忆是人类的重要认知能力之一,分为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工作记忆是短时记忆,负责储存和处理当前需要立即使用的信息;长期记忆是相对持久的记忆,能够储存大量的知识和经验。
遗忘则是指人们从记忆中无法回忆出或无法识别出曾经学习或经历过的信息。
三、学习与认知发展学习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指的是人们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认知发展研究则关注儿童在认知能力上的逐步成长和发展。
了解学习和认知发展的规律,有助于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学习效果。
四、推理与问题解决推理是指人们通过逻辑与推理能力,从已知事实或信息中得出新的结论。
问题解决则是人们面对问题时,通过思考和探索找出解决方案的过程。
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是认知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的规律。
五、语言与思维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认知工具,通过语言,人们可以进行沟通、表达思想和感情。
语言发展研究揭示出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认知能力。
六、决策与判断决策和判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认知过程。
决策是指从多个选择中选择一个最佳的行动方案,判断则是根据已有信息对事物进行评估和分类。
决策和判断能力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人们在面对各种决策和判断任务时的思维过程。
以上便是几个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思维过程,提升自身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
认知⼼理学复习资料认知⼼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认知⼼理学:从⼴义上来说,是指⼀切对认知或认识过程的研究,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等。
从狭义上来说,认知⼼理学主要是指以信息加⼯观点为特征的⼼理学,即信息加⼯⼼理学。
信息加⼯所谓的信息加⼯观点就是将⼈脑与计算机进⾏类⽐,将⼈脑看做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系统。
2、⾃下⽽上的加⼯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通常是说先对较⼩的知觉单元进⾏分析,然后再转向较⼤的知觉单元,经过⼀系列连续阶段的加⼯⽽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上⽽下的加⼯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般知识开始的加⼯,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的所有阶段或⽔平,从调整特征觉察器直到引导对细节的注意等。
Navon实验,H和S 先整体后局部,⼀些视觉加⼯有着有限的深度,只有总体特征可被知觉。
整体加⼯对于⼀个客体,先知觉整体,再由此知觉其各部分。
局部加⼯对于⼀个客体,先知觉其各部分,进⽽再知觉整体。
3、模式识别当⼈们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
常表现为把所知觉的模式纳⼊记忆中的相应的范畴,对它加以命名,即给刺激⼀个名称。
模式是指由若⼲元素或成分按照⼀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
模板说⼈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与外部模式有着⼀⼀对应关系的模板,在模式识别过程中,外部刺激与模板进⾏⽐较,匹配程度最⾼的模板(最⼤程度重叠)即被认为与外部刺激相同,外部刺激从⽽得到识别。
完整的模板说加⼊了⾃上⽽下加⼯和预加⼯过程。
但仍有明显局限——模板数量巨⼤,记忆负担沉重,模式识别缺少灵活性、呆板原型说 Posner原型研究三⾓形畸变模式原型是⼀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反映⼀类客体具有的基本特征,是概括表征在模式识别过程中,外部刺激与原型进⾏⽐较,当刺激与某⼀原型有最近似的匹配,即可将该刺激纳⼊此原型所代表的范畴,从⽽得到识别。
⽐较完整;明确地阐述了原型的具体特征和编码形式;强调原型在范畴⽔平的分类操作中的作⽤;可以容纳模板匹配——灵活,富有弹性减轻记忆负担缺陷:只有⾃下⽽上加⼯,⽽没有⾃上⽽下加⼯。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种分支。
它主要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等等。
现代的认知心理学的主流观点就是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
按照这个观点,我们可以把认知氛围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已给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操作的过程单元,而反应则是由这个阶段的操作产生的。
认知心理的主要观点有“将人脑看作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以及“强调人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有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这些观点,衍生出了一些适合认知心理学的主流研究方法——“反应时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和类比”。
我认为核心的五个概念分别是:记忆,语言,问题,推理,决策。
记忆多模型系统分三种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又因视觉和听觉的不同分为图像记忆和声象记忆。
如果我们注意这些记忆,我们对这些记忆的印象就会加深,感觉记忆会变为短时记忆。
这种注意不一定是刻意的,可以使你控制加工,也可以是由于多次见到而自动加工。
短时记忆需要某种程度上的激活长时储存的相关信息,短时记忆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变为长时记忆。
相关观点和理论:英国心理学家Alan Baddeley的工作记忆理论:我们的即时记忆是包括很多组成部分的一个系统,在我们完成其他认知任务的时候,这个系统可以短暂地保持和操纵相关的信息,Craik和Lockhart对深度加工提高回忆成绩的原因的分析和他们的加工水平理论:记忆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水平的直接函数。
一个刺激如果较长时间的呈现在个体面前,就可能得到较高水平的加工。
相关实验有:乔治米勒的神奇数字“7”,Atkinson和Shiffrin的模型,。
记忆多模型系统的概念可以让我们记忆知识的时候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记忆方法,而不是笨拙的“傻背”。
这种理论在外语教学的时候作用极大,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的以有趣的方式理解外语单词的含义,加深他们对外语学习的印象。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种分支。
它主要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等等。
现代的认知心理学的主流观点就是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
按照这个观点,我们可以把认知氛围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已给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操作的过程单元,而反应则是由这个阶段的操作产生的。
认知心理的主要观点有“将人脑看作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以及“强调人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有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这些观点,衍生出了一些适合认知心理学的主流研究方法——“反应时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和类比”。
我认为核心的五个概念分别是:记忆,语言,问题,推理,决策。
记忆多模型系统分三种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又因视觉和听觉的不同分为图像记忆和声象记忆。
如果我们注意这些记忆,我们对这些记忆的印象就会加深,感觉记忆会变为短时记忆。
这种注意不一定是刻意的,可以使你控制加工,也可以是由于多次见到而自动加工。
短时记忆需要某种程度上的激活长时储存的相关信息,短时记忆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变为长时记忆。
相关观点和理论:英国心理学家Alan Baddeley 的工作记忆理论:我们的即时记忆是包括很多组成部分的一个系统,在我们完成其他认知任务的时候,这个系统可以短暂地保持和操纵相关的信息,Craik和Lockhart对深度加工提高回忆成绩的原因的分析和他们的加工水平理论:记忆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水平的直接函数。
一个刺激如果较长时间的呈现在个体面前,就可能得到较高水平的加工。
相关实验有:乔治米勒的神奇数字“7”,Atkinson和Shiffrin的模型,。
记忆多模型系统的概念可以让我们记忆知识的时候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记忆方法,而不是笨拙的“傻背”。
这种理论在外语教学的时候作用极大,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的以有趣的方式理解外语单词的含义,加深他们对外语学习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
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
2.韦伯定律:是由德国著名的生理学家与心理学家E.H. 韦伯发现,韦伯-费希纳定律是表
明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Φ/Φ=C,其中Φ为原刺激量,△Φ为此时的差别阈限,C为常数,又称为韦柏率。
3.程序性记忆:是一种惯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
运动技能的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关于如何做某事或关于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知识。
4.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它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
理活动的基础
5.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
程。
6.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
7.脑区:简称ER,是“脑力功能分区”的简称,发源于医学对大脑不同区域功能的研究,
结合现代科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发展而来。
脑区由多个脑力纬度组合而成,这种组合已经突破了医学的范畴,成为一种社会学理论的产物
1.意识有哪些主要功能。
(1)帮助生存-限制功能、选择储存、执行控制
(2)对现实的个人建构和文化建构-双文化脑的研究、默认网络
2.简述鲁利亚的机能系统学说。
鲁利亚根据脑损伤病人进行机能恢复的研究提出机能系统
学说。
该学说认为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一种动态的和系统的机能定位。
鲁利亚把脑分成以下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
(1)第一机能系统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称为动力系统。
由脑干网
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组成。
它的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它的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2)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的系统。
它位于大脑皮层的后部,包括皮层
的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
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包括听觉、视觉、一般机体感觉),实现对信息的空间和时间整合,并把它们保存下来。
(3)第三机能系统也称为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它
包括额叶的广大脑区。
它的基本作用是产生活动意图,形成行为程序,实现对复杂行为形式的调节与控制。
当这些脑区受到破坏时,患者将产生不同形式的行为障碍。
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
其中每个机能系统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
3.影响记忆的因素有哪些?学习方法、学习材料、学习者本身(如能力、动机、情绪、经
验等)、遗忘曲线(遗忘和时间的关系)、时间等,此外还有闪光灯效应和莱斯托夫效应。
4.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计算机模拟、神经活动记录、心理学实验设计和神经
活动记录的结合
5.什么是深度知觉,其主要机制是什么?深度知觉,亦称“立体知觉”或“距离知觉”。
对物体的立体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知觉。
深度知觉的机制:由于人的两只眼睛相距大约65mm,当人们用双眼观察物体时,物体分别在两只眼睛的视网膜上成像。
有时候两个像正好落在对应点上,形成了单一融合的视像,有时候落在非对称点上,于是形成了不
同程度的视差。
由此可见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影像并不是完全重叠的。
这些不重叠的信息通过视神经到达视交叉。
而人类的视神经钟,只有来自鼻翼的部分交叉工作,来不交叉,形成了半交叉现象。
因此来自双眼的不重叠信息在视觉皮层处汇聚,导致了双眼视差,进而转化为神经冲动,传入大脑,经过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活动,才产生了深度知觉。
可见,在二维空间的视网膜上,立体物是两个稍有差别的平面物像。
只是在经过大脑的加工之后,才有了深度知觉。
1、请论述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脑是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一方面,大脑的发育及功
能状态的维持等需要不断地有新鲜的氧和营养物质支持;另一方面,大脑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各个系统也起到中枢调节的作用。
(二)正常的大脑结构与功能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旦出现障碍,会对心理功能产生明显影响,出现一系列认知、情感和意识活动方面的障碍。
(三)可见,脑本身就是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的统一体。
第三节主要研究方法,心理的生理基础研究进展总是与研究方法有关2、动物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技术。
(1)实验性切除: 通过对动物的脑部分损毁,观察动物随后的行为,这种方法是神经科学中目前使用的最久的方法。
2)电解法:对皮层下区域插入金属电极,通以电流将神经元内的物质电解,导致神经元的死亡随后观察脑损毁后的动物行为的变化等。
这种方法是传统生理心理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2、中文和英文的差异是否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关?-含义理解的差异:听,listen,
hear-语言应用的差异:“必将遭到可耻的失败”-逻辑思维的差异。
西方人注重思辩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辩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不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而是基于事实。
3、试述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研究方法、意义和局限性。
基本观点:行为主义的主
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
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
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
(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
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
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
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
斯金纳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意义:(一)强化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特征(二)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三)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四)严格实验巩固心理学的科学地位。
局限性(一)生物学化倾向严重(二)缩小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三)犯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
认知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