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油岩石的渗透率

合集下载

致密油储层岩石孔喉比与渗透率、孔隙度的关系

致密油储层岩石孔喉比与渗透率、孔隙度的关系

致密油储层岩石孔喉比与渗透率、孔隙度的关系李伟峰;刘云;于小龙;魏浩光【摘要】Pore-throat ratio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icroscopic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ight oil reservoir rocks and it has great effect on the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and displacement pressure of reservoirs. After pore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reservoir rocks were analyzed, such as pore-throat ratio, coordinate number, pore radius and throat radius, the theoretical relation between microscopic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macroscopic physical properties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tight oil reservoir rocks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composite capillary model. Then, constant-rate mercury injection experiment data of 44 suites of cores taken from Chang 6 oil formation in Banqiao area were used for fitting. It is indica ted that the porosity (φ) and permeability (k) of tight oil reservoir rocks are controlled by pore radius and throat radius, respectively. There is a good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e-throat ratio and φ0.5/k0.25. Oil dis-placement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on two suites of cores whose permeabilities are close and porosities are more different.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water displacing oil resistance in tight sandstones with higher φ0.5/k0.25 is higher.%孔喉比是致密油储层岩石最重要的微观物性之一,对储层的剩余油分布与驱替压力影响很大.利用复合毛细管模型,考虑储层岩石的孔喉比、配位数、孔隙半径和喉道半径等孔隙结构参数,建立了致密油储层岩石的微观物性与宏观物性孔隙度、渗透率之间的理论关系式.并用44组板桥地区长6油层组致密油储层岩心的恒速压汞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致密油储层岩石孔隙度φ 主要受孔隙半径影响,喉道半径控制岩石的渗透率k,孔喉比与φ0.5/k0.25间具有确定的函数关系.利用2组渗透率接近、孔隙度差异较大的岩心驱油实验,证实φ0.5/k0.25值大的致密砂岩,水驱油阻力大.【期刊名称】《石油钻采工艺》【年(卷),期】2017(039)002【总页数】5页(P125-129)【关键词】致密油;孔喉比;孔隙度;渗透率;驱油阻力;恒速压汞实验【作者】李伟峰;刘云;于小龙;魏浩光【作者单位】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中心;西北大学地质系;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中心;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钻采所;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1致密储层岩石的储集空间主体为纳米级孔喉系统,具有小孔微喉或者细孔微喉的特征,孔喉比能达到几十甚至数百,贾敏效应严重[1-5]。

致密油藏孔隙度渗透率

致密油藏孔隙度渗透率

致密油藏孔隙度渗透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致密油藏是指岩石孔隙度极低,无法自然流动油气的油气藏。

在致密油藏中,油气主要储存在岩石的裂缝或微孔隙中,无法通过自然渗流方式被开采。

对致密油藏进行开发是一个技术难度较高的挑战。

孔隙度和渗透率是评价致密油藏的两个重要参数。

孔隙度是指岩石内部的空隙比例,反映了岩石中可储存气体或液体的空间大小。

在致密油藏中,由于孔隙度极低,导致油气无法通过孔隙间自由流动,使得油气的开采难度增加。

而渗透率则是指岩石中油气的渗流能力,反映了油气在岩石中运移的速度和能力。

对于致密油藏来说,由于孔隙度低,渗透率一般也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气的开采效率。

为了提高致密油藏的渗透率,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改造和提高方法。

首先是通过射孔、酸化等工艺手段,改变致密油藏的岩石结构和孔隙度,增加油气的渗流通道。

其次是采用增产技术,如水平井、压裂等措施,提高油气开采效率。

还可以通过地质勘探技术,选择合适的区块和开发方式,提高致密油藏的渗透率和开采效率。

近年来,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致密油藏的勘探和开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被应用到致密油藏的开采中,如多孔介质模拟、水平井、压裂技术等,提高了致密油藏的开采效率和渗透率。

我国对于致密油藏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为进一步提高致密油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致密油藏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是影响其开采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

在当前背景下,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致密油藏的开采技术与方法,以提高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效率,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随着技术不断进步,致密油藏的开采效率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为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文章2000字】。

第二篇示例:致密油藏是指储层岩石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的油气藏。

由于孔隙度较小、渗透率较低,使得油气在地层中难以流动,开采困难。

在当今油气勘探开发中,致密油藏的勘探开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采油工常用公式

采油工常用公式

采油工常用公式一、地质 1、孔隙度%100⨯=fPV V φ 式中ф——储油岩石的孔隙度,%; K ——岩石中的孔隙体积; V f ——岩石的外表体积。

2、含流体饱和度%100%100⨯=⨯=fo p o o V VV V s φ 3、饱和度关系当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时,岩石孔隙中有油、水两相,其饱和度关系为: S 。

+s w =1 (1—7) 原始条件下原始含油饱和度为:S oi =l —S wr , (1—8)当地层压力小于饱和压力时,岩石孔隙中有油、水、气三相的关系为: S o +S w +S g =1 (1—9) 4、绝对渗透率可由达西定律求得:PA LQ K ∆=10μ式中K ——储油岩石的渗透率,μm 2; L ——岩心的长度,cm ; A ——岩心的截面积,cm 2;Q ——通过岩心的流量,cm 3/s ; △P ——岩心两端的压差,MPa ; μ——流体的粘度,mPa ·s 。

5、气的有效渗透率 )(10222212P P A LP Q K g g g -=μp 1、p 2——分别为岩心入口处和出口处压力,MPa 。

6、油的相对渗透率 %100⨯=KK K oro 7、水驱油藏的最终采收率。

wiorwi w S S S ---=11η8、原油体积系数osoo V V B =式中 V o ——原油在地下所具有的体积,m 3;V os ——原油在地面脱气后所具有的体积,m 3。

9、溶解气油比与压力的关系为:P R s α=,α称为溶解系数:bsi s P R P R ==α10、原油体积系数与压缩系数及收缩率概念?公式?ae oso o o P P V V V C ---=1收缩率 ooso 收缩V V V -=δ注意原油的压缩系数在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为正,低于饱和压力时为负。

11、综合压缩系数(以岩石体积为基准)P V Vw S w C S C C C f o o f t ∆∆=--=)(φφ12、弹性储量为:)(b i f t P P V C V -=∆13、在正几点法井网中,注采井数比为:23-n 14、折算年产量=12月份产量×365/12月份的日历天数36531⨯=十二月全年Q Q15、月、日注采比woo o wi q B q Q B +=ρ16、累计注采比poopii W B N W B +=ρ17、采油强度与注水强度是流量与油层有效厚度的比值:hQ Q h =18、水驱指数是累计注水量与累计采水量之差与累计采油量的比值:ppi s N W W J -=对于刚性水驱油藏,水驱指数应等于1。

油气藏渗透率测量方法及预测模型研究

油气藏渗透率测量方法及预测模型研究

油气藏渗透率测量方法及预测模型研究油气藏渗透率是评价油气藏储层性质和开发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确地测量和预测油气藏渗透率对于油气田的评价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油气藏渗透率的测量方法及预测模型的研究。

一、油气藏渗透率测量方法油气藏渗透率的测量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直接法主要包括孔隙度法、导雾法和浸透法,间接法主要包括滴定法、渗透试验法和压汞法。

1. 孔隙度法孔隙度法是基于固体完整岩心的渗透性浊度测量。

该方法通过分析岩心截面的图像来计算孔隙度和渗透率。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数据准确等特点,但对于破碎的岩石和非均质的储层效果较差。

2. 导雾法导雾法是利用液态干燥剂将岩心中的水分转化为冷凝的雾气来测量渗透率。

该方法适用于非饱和和饱和储层的渗透测量,具有准确度高、操作简单等特点。

3. 浸透法浸透法是使用透明的浸透液来填充岩心进行渗透性测量。

该方法通常使用含有染料的液体,通过观察染料的扩散速度来计算渗透率。

该方法对于非均质岩石和非饱和储层的测量效果较好。

4. 滴定法滴定法是一种间接测量渗透率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染料注入岩心,并记录染料通过岩心的速度,再根据一定的关系式来计算渗透率。

滴定法适用于非饱和和饱和储层的渗透测量,但对于非均质储层效果较差。

5. 渗透试验法渗透试验法是一种直接测量渗透率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分析在特定时间内在岩心上产生的压力差来计算渗透率。

渗透试验法适用于非饱和和饱和储层的渗透测量,但对于破碎和非均质的储层效果较差。

6. 压汞法压汞法是利用汞的高表面张力和不流动性来测量渗透率。

该方法通过将汞注入岩心,测量岩心上汞的压力来计算渗透率。

压汞法适用于非饱和和饱和储层的渗透测量,但对于非均质储层效果较差。

二、油气藏渗透率预测模型的研究油气藏渗透率的预测是评价油气藏开发潜力和储层性质的关键步骤。

目前常用的预测模型包括经验模型、统计模型和物理模型。

1. 经验模型经验模型是根据实际生产数据建立的预测模型,它依赖于统计方法和经验参数。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3储层的主要物理性质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3储层的主要物理性质

在注水开发油田,含水百分数不断上升,其变化的含水饱
和度称之为自由水饱和度。 3 、含水饱和度与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间的关系 关系较为密切。
四、岩石的比表面
1、概念 单位体积岩石中所有颗粒的总表面积。是度量岩石颗粒 分散程度的物理参数。颗粒越细,比表面越大。 2、岩石比表面的计算
沙姆韦和伊格曼提出的沉积物的颗粒比表面积估算图
晶粒之间形成片状喉道。
(四)碳酸盐岩储集岩中的孔隙结构
捷奥多罗维奇根据孔隙的大小、形状和相互连通关系的分类: 1、孔隙空间由孔隙及相当于孤立的近乎狭窄的连通喉道组 成。
(2)孔隙空间的缩小部分为连通喉道,喉道变宽即成孔隙。
(3)孔隙由 细粒孔隙性 连通带所连

(4)孔隙系 统在白云岩
的主体或胶
(3)相对渗透率 饱和多相流体的岩石中,每一种或某一种流体的有效渗透 率与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二)碳酸盐岩的渗透率
1、碳酸盐岩总渗透率和渗透率贡献值
2、利用岩心资料计算裂隙渗透率
3、帕森斯的碳酸盐岩储集岩裂隙渗透率公式
(三)渗透率的影响因素 主要影响因素:粒度和分选,有正相关性。 研究资料:结晶石灰岩和白云岩的粒径大于0.5mm时,
二、砂岩储集岩的孔隙与喉道类型以及孔隙结构特征 (一)砂岩储集岩的孔隙类型 1、原生孔隙
是岩石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孔隙。形成后没有遭受过溶蚀
或胶结等重大成岩作用的改造。 (1)粒间孔隙 发育于颗粒支撑碎屑岩的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具有孔 隙大、喉道较粗、连通性好以及储渗条件好的特征,是最重
要的有效储集孔隙类型。
分为3大类15种基本类型。
2、根据碳酸盐岩储渗条件的孔隙分类 主要考虑储层孔隙对流体的储集与渗滤影响,采用根据

1.4 储层岩石的渗透率详解

1.4  储层岩石的渗透率详解
气测渗透率计算公式直线渗流的岩心中压力分布qulpqulpqul克林肯堡效应克林肯堡效应气体滑动效应表示的是气体在管道中流动时管壁处流速不为零而液体在管壁处流速为零
第四节 储层岩石的渗透率
教学目的:
掌握达西定律、岩石绝对渗透率的定义、计算、 测定;气体滑脱效应、平均渗透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达西定律,岩石的绝对渗透率,气体滑脱效应。
八、岩石渗透率的确定
1.直接测定法 1)常规小岩心液体渗透率测定
恒速泵
液体容器
岩心夹持器
2)气测渗透率方法
K
2Q0 P0uL A(P12 P22 )
3)垂直管流量计法
K BuL 103 TA
2.间接测定法
1)利用渗透率和孔隙半径的关系计算
K r2 8 2
2)利用测井资料估算
K
C a
S
b wi
1)、并联(多层纵向不均一)地层的总渗透率 A.直线渗流
K Kihi hi
B.平面径向渗流
Q K 2 h(Pe Pw )
u ln Re / Rw
K Kihi
h i
2) 串联地层的总渗透率(多层横向不均匀) A.直线渗流:
P1
P2
Q
K1
K2
K3
P1
P2
P3
W
L1
L2
L3
Qh
L
P P1 P2 P3
② 多孔介质中只存在一种流体,即岩石 100%的饱和某一种流体;
③ 流动必须是在层流范围之内.
例题:设有一块砂岩岩心,长度 L=3cm,截面积A=2
cm2,其中只有粘度为1cp的水通过,在压差△P=2atm 下通过岩石的流量Q=0.5cm3/s,根据上面所讲的达西 定律得:

油气储层渗透率预测算法

油气储层渗透率预测算法

油气储层渗透率预测算法油气储层渗透率是确定油气储层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石油勘探中,为了确保油气储层的产出和生产效益,研究油气储层渗透率预测算法显得尤为重要。

1. 渗透率预测算法的重要性油气储层渗透率是指储层中流体(油、气、水等)在岩石质地中移动的能力。

渗透率是储层胶结、孔隙度、孔隙连通及自然裂缝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渗透率对储层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如何准确地预测油气储层的渗透率是石油勘探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2. 常用的渗透率预测算法目前,常用的预测算法主要包括核磁共振、脱离方法、测井资料和地质统计学等方法。

核磁共振是一种在油气勘探领域中常用的成像工具,它可以跨越岩石层的矩阵和孔隙空间之间的界面,有效地评估储层中的油气储量、孔隙度、水饱和度等信息。

但核磁共振还不能解决脆性储层以及高温和高压环境下的问题。

脱离方法是一种基于衰减率的射线测试方法,在脱离时间和衰减率之间建立关系,并通过分析脱离时间和衰减率的变化,预测出渗透率。

但这种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环境条件适应性差。

测井资料是预测渗透率的重要数据来源之一。

通过测量井中岩石参数的变化,如电阻率、声波速度、密度等,可以预测出储层岩石特征和孔隙度等信息。

但是测井数据通常只有表层信息,对于三维预测领域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地质统计学是经典的预测渗透率方法。

它通过对反映渗透率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地质因素(如厚度、连通性、含水层等)进行统计分析,预测储层的渗透率。

但是,地质统计学需要大量的、高质量的地质数据,计算过程较为复杂。

3. 基于人工智能的新算法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一些基于人工智能的新算法也开始得到广泛关注。

这些算法与传统的算法相比,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又能够自动标注数据,节省人力成本。

目前较为常用的神经网络模型包括BP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模型等。

其中,深度学习模型在图像、语音等领域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应用和成果。

储油(气)岩石的毛细管压力(毛管力)

储油(气)岩石的毛细管压力(毛管力)

(4)最小非饱和的孔隙体积(Smin):
最小非饱和的孔隙体积表示 当注入水银的压力达到仪器最高 压力时,没有被水银侵入的孔隙 体积百分数。这个值表示仪器最 高压力所相应的孔喉半径(包括 比它更小的)占整个岩样孔隙体 积的百分数。 Smin越大表示这种 小孔喉越多。 Smin值还取决于所 使用仪器的最高压力。
如果是驱替过程, pc 应为驱替时的毛
细管压力,高度用克服毛管力进入的非 润湿相高度表示
pc(n) gh f Snw
二、油层毛细管压力测定方法
主要测定方法有 1、半渗透隔板法、 2、压汞法、 3、离心机法、 4、动力驱替法 5、蒸气压力法等。
三、毛细管压力换算
进行毛管压力换算的原因有二个: 1、不同测定方法使用的流体不同,由于界面张力及润湿 性的差异,测得的毛管力不同; 2、相同的流体在室内和油藏条件下的界面张力及其对岩 样的润湿性不同,其毛管力也不同。
液滴
附加压力Pc的大小可用利用表面能的概念来导出
假定为等温可逆条件,推动 管上端之活塞使液滴体积增 加dV,其表面积也相应增加 dA,此过程外界对体系所作 的净功为:
W pcdV 体积功
显然,此功应等于体系表面
能之增量,W dA 即: pc dV dA 所以: pc dA dV
在研究排驱压力的同时,必须 注意与排驱压力相应的曲线平 坦部分所占饱和度的百分数, 即SAB的大小和曲线的切线与纵 轴的交角。 SAB越长, 角越 小,则表示最大连通孔喉的集 中程度越高,即岩石孔隙的分 选性越好,岩石的孔隙结构越 均匀,反之,则岩石孔隙的分 选性越差,岩石的孔隙结构越 不均匀。
排驱压力( Pd )在有的著作中叫驱
替压力、门槛注入压力、入口压力、 进入压力等。它是指驱替液(非润湿 相)开始进入岩心孔隙的最小压力, 也可以是孔隙系统中最大连通孔喉的 毛管压力。它是沿毛管压力曲线的平

2-5岩石渗透率详解

2-5岩石渗透率详解

意义:孔喉的大小和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对渗透率 的影响远远大于孔隙度的影响。
第五节
油藏岩石的渗透性
包含在Carman-Kozeny 公式中的τ系数中
岩石孔隙内表面的粗糙度:
孔隙内表面粗糙程度不同,当流体经过时对
流体的滞留和拖曳作用不同,流体所受的阻力也
不同。
第五节
油藏岩石的渗透性
2. 成岩作用
压实作用 ◆压实作用 胶结作用 溶蚀作用
第五节
油藏岩石的渗透性
达西实验的条件:
★岩石孔隙100%为某种流体饱和; ★流体在岩石孔隙中的渗流保持为层流; ★流体与岩石不发生反应。
与所通过的流 K是仅与岩石自身性质有关的参数 , 体性质无关 它只决定于岩石的孔隙结构。
K为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第五节
油藏岩石的渗透性
(1)水平线性稳定渗流的达西公式
二、气测渗透率
Q
K g A dP
dx
在岩石长度L的每一断面的压力不同,气体体积流 量在岩石内各点上是变化的,是沿着压力下降的方向 不断膨胀。 第五节 油藏岩石的渗透性
玻义尔— 马略特定律
QP Q0 P0 Q1P1 Q2 P2 常数
则:
Q
K g A dP
dx
Q0 P0 Q P Q0 P0 dx K g 气测渗透率的 A PdP
岩石渗透率与平 均颗粒直径的平方 成正比,与颗粒的 标准偏差成反比。
砂岩的粒度分布范围越广,颗粒分选性越差,胶结物质 含量来自多,其渗透率就越低。第五节
油藏岩石的渗透性
构造特征 层理和纹理的发育程度,沉积旋回、韵律等。
●层理的方向性、递变性等构造,导致砂岩渗透率的方向性。
渗透率方向性是指岩石渗透率在水平方向上和 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岩石渗透率测定方法

岩石渗透率测定方法

岩石渗透率测定方法岩石渗透率是指岩石内部流体(如水、油气)通过岩石孔隙或缝隙的能力,是评价岩石储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岩石渗透率测定方法。

1. 压汞法压汞法是一种常用的岩石渗透率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汞的表面张力测定孔隙体积和岩石渗透率。

首先将样品置于一个容器中,然后通过双向压力装置使汞进入样品孔隙中,测得样品体积和样品渗透率。

该方法的优点是测量精度高,适用于多种岩石类型。

2. 油水置换法油水置换法是通过测量岩石中水溶液被油置换的速度来确定渗透率。

首先将样品置于一个装有水的容器中,然后在容器的上方加入一层油。

通过渗流计测量岩石中水的置换速度,进而得到渗透率。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适用于低渗透率的岩石。

3. 封闭式测压法封闭式测压法是利用孔隙压力的变化来确定岩石渗透率的方法。

首先将样品置于一个封闭装置中,然后通过向装置中加压,观测孔隙压力随时间的变化。

利用Darcy定律和经验公式,可以计算出岩石的渗透率。

这种方法需要较长的测试时间,但适用于多种岩石类型。

4. 稳态渗流法稳态渗流法是通过稳态流动的条件来测定岩石渗透率的方法。

首先将样品置于一个测压装置中,施加一定的压力差,然后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岩石的流体量和有效渗流面积,计算出岩石的渗透率。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高渗透率的岩石。

5. 动态压力法动态压力法是通过测量岩石孔隙中渗透流体的动态压力来确定渗透率的方法。

首先将样品置于一个流动装置中,通过施加一定的流速,测量进口和出口处的压力差。

通过Darcy定律和经验公式,可以计算出岩石的渗透率。

该方法适用于特殊形态的岩石。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辅助方法可用于确定岩石渗透率,如压缩气体法、核磁共振法和CT扫描法等。

这些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岩石和不同的实验条件有着不同的适用性。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岩石渗透率的测定,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综上所述,岩石渗透率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储油(气)岩石的相(有效)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相渗)

储油(气)岩石的相(有效)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相渗)
其数学表达式为:
K ro
Ko K
K rw
Kw K
K rg
Kg K
K ro 、K rw 、K rg ——分别为油、气、水的相对渗透率; K ——为绝对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虽然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在岩石孔隙结构、流体性 质一定时,它主要表现为流体饱和度的函数。因此通常用相对渗透 率曲线来表示它。
整理课件
孔隙结构越复杂,曲线 整体向右偏移且向下凹。这 说明:润湿相的起始饱和度 越大,流动初期相对渗透率 上升慢,后期上升迅猛。
整理课件
高渗大孔隙连通性好的岩心,二相渗流区范围大,共存水饱和度低,
端点(共存水饱和度点及残余油饱和度点)相对渗透率高。而低渗小孔隙
岩心及大孔隙连通性不好的岩心正好与此相反。这是因为连通性好的大孔
整理课件
(2)流体中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在孔隙介质中共同渗流的油、水相态,根据巴巴良的研究可能有三种:油 为分散相,水为分散介质;油是分散介质,水是分散相;油、水为乳化状态。 这三种状态在渗流过程中互相转化。
油为分散相 水为分散介质
油是分散介质 水是分散相
油、水为乳化状态
分散体系的渗流与许多物理化学因素有关,而这些物理化学因素与 油水中的极性化合物的多少有关,与油水中的表面活性物质及其含量有 关,因为这些物质的多少使油水界面张力、流体在岩石表面上的吸附作 用发生变化。当渗流条件一定时,使油从分散介质转变为分散相是由油 滴聚合和油滴在固体表面上粘附时整间理课所件决定的。
三、岩石和流体的润湿性
一般岩石润湿性从 亲水向亲油转化时,油 的相对渗透率趋于降低, 水的相对渗透率增高。
润湿相与油相有效渗透率的关系
润湿角 0
47 90 138 180

岩心孔隙度渗透率及毛管压力曲线测定及应用

岩心孔隙度渗透率及毛管压力曲线测定及应用

毛管压力曲线、 孔喉分布特征参数
9505 型压汞仪
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孔喉 分布特征、储层分类及渗流
规律研究
二 孔渗及毛管压力曲线测定分析
1、孔隙度、渗透率测定分析
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测定,是提供地面条件下的有效 孔隙度值和渗透率值,考察岩样孔隙发育程度和孔喉连 通程度。测定的理论依据是气体状态方程、流体渗流原
小不一(直径 0.05~ 0.01mm),连通性较差
处于中部位置,略细歪度, 细喉峰明显高于粗喉峰,粗 喉峰位置可降至大于 10φ

普遍发育填隙物内孔 隙,孔径小(直径 0.01~
0.005mm),连通性差
右上方分布,细歪度,细喉 峰非常明显,粗喉峰不明显 或出现在 10~12φ 处,但峰
值一般比较低
35
30
25
100 90 80 70 60
20
50
40 15
30 10
20
5 10
0
0
3.2 6.4 12.5 25 50 100 200 400
Éø ͸ ÂÊ £¬ 10-3¦Ì m2
øÉ ¸Í Ê ¬£ 10-3̦ m2 Ù°Ö·¬º ¿Á ¬£ %
ÛÀ Ƽ Ù°Ö·¬º ¿Á ¬£ % Ù°Ö·¬º ¿Á ¬£ % ÛÀ Ƽ Ù°Ö·º¬ ¿Á ¬£ %
y = 0.002e0.611x R2 = 0.7398
100
10
1
0.1 0
5
10
15
20
25
30
¿×϶ ¶È £¬ %
ʯ ¶« 4¾® Çå Ë® ºÓ × é ¿×϶ ¶È Ö±· ½ ͼ £¨2657.04m¡« 2669.14m£©

致密油藏孔隙度渗透率

致密油藏孔隙度渗透率

致密油藏孔隙度渗透率
致密油藏,一种重要的油气资源,其储层特征主要表现为低孔、低渗。

孔隙度与渗透率是评价储层物性的关键参数。

孔隙度指的是岩石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反映了储层的储油空间大小。

而渗透率则是指油气在储层中流动的能力,它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油藏的开采难度和产能。

在致密油藏中,由于储层物性差,孔隙度和渗透率通常较低,这给油气的开发带来了很大挑战。

为了提高采收率,通常需要采用水平井、多级压裂等先进技术手段来增强储层的渗透性。

同时,通过精细的地质评价和储层建模,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油藏的产能和开采效果,为油气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致密油藏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研究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评价储层物性的基础,也是制定开发方案和优化开采技术的重要依据。

岩石渗透率资料课件

岩石渗透率资料课件

环境地质评价与工程中的应用
地质灾害防治
岩石渗透率的资料可以帮助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和可能性 ,如滑坡、泥石流等,从而为防治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
岩土工程设计
在岩土工程设计中,岩石渗透率的资料可以帮助设计者了 解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地下水的流动规律,从而更好地设计 工程的方案。
环境保护
岩石渗透率的资料可以帮助评估地下水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如污染物迁移、地下水污染等问题的研究,从而为环境 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油气藏渗透率的措施
提高油气藏渗透率的措施包括压裂、酸化等技术,这些技术 可以扩大地层裂缝,提高流体在裂缝中的流动能力,从而提 高采油速度和采收率。
另一种提高油气藏渗透率的措施是注水,注水可以保持地层 压力,减少流体流动对地层的破坏,同时也可以将原油推向 更远的距离,从而提高采收率。
05
岩石渗透率资料的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整理 数据统计 绘制图表 解释与评估
对获取的渗透率数据进行清洗、整理,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 性。
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等,以反 映数据的基本特征。
将整理后的数据绘制成图表,如直方图、散点图等,以直观地 展示数据分布和变化规律。
根据数据处理结果,结合地质、地球物理等信息,对岩石渗透 率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等进行解释和评估。
岩石渗透率资料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岩石渗透率概述 • 岩石渗透率的测量与评估 • 岩石渗透率的分类与特点 • 岩石渗透率与油气藏开发 • 岩石渗透率资料的应用 • 岩石渗透率资料获取与处理方法
01
岩石渗透率概述
定义与意义
岩石渗透率
岩石渗透率是指在一定压力梯度 下,流体通过岩石的体积流速, 是衡量岩石渗透性能的重要参数 。

2-5岩石渗透率讲解

2-5岩石渗透率讲解



P P
2 1
2 2
0
200
第五节
油藏岩石的渗透性
五、渗透率的影响因素
1.沉积作用
(1)岩石结构和构造特征
岩石结构
C d a K
K Cd e
2 1.35 a
— 常系数,具体数值与岩石粒度有关; — 岩石平均颗粒直径,μm; — 岩石颗粒的标准偏差; — 岩石渗透率, × 10-3μm2。
Klinkenbeger实验结果
等价液体渗透率 或
Klinkenberg渗透率
第五节
油藏岩石的渗透性
Klinkenberg渗透率: K
式中
Kg 1 b / P
b— 与岩石孔隙结构及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有关的系数,亦称 Klinkenberg系数。
4c P b r
c— 比例系数; λ— 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r— 岩石孔隙半径; P — 平均气体压力。
流体的渗流速度过高
第五节
油藏岩石的渗透性
六、油藏岩石渗透率的评价
储层渗透率评价
级 别 K × 10 -3μ m 2 储 层 评 价
1
2 3 4 5
>1000
1000 ~ 100 100 ~ 10 10 ~ 1 <1
渗透性极好
渗透性好 渗透性一般 渗透性差 渗透性极差
第五节
油藏岩石的渗透性
七、非均质储层渗透率的计算
在距井轴半径为r,宽度 为dr,厚度为h的微元上,由 定义得:
kA dP k 2rh dp Q dr dr
p r rw pw 边界条件 p p r r e e
第五节
2KhPe Pw Q lnre rw

储油气岩石的渗透率

储油气岩石的渗透率
1/2<n<1时,为渗流过渡区。这时渗流速度已相当大(即Re>Red),流 体在多孔介质中惯性力已明显表示出来,故直线渗流定律已破坏。
n=1/2时,为渗流的平方区(类似于管路水力学中紊流平方区)。这时渗 流速度已很大(Re>>Red),惯性力也很大。在这以后惯性力的增加与 压力的下降又成不变的比例关系。
dL
dL dx
v K ( dP g dZ ) dL dL
v K dp
dx
分离变量: vdx K dP
积分
v L dx K P2 dP
0
P1
v K(P1 P2 )
L
v K(P1 P2 )
L
因v Q A
Q KA(P1 P2)
L
可以看出: 由微分方程所导出的 水平线性稳定流表达 式与根据达西公式一 般表达式所得出的结 果是一致的。
2)均质砂柱由极细小的细砂组成,具微小的连通孔隙通道, (达西改变砂子类型,实际上仅改变了k的大小);
3)渗流速度较小,且变化不大; 4)试验装置始终保持在垂直条件下;
之后,曾有他人在改变边界条件4 (即将实验装置摆放成各种角度的倾 斜位置)重复进行达西实验,结果发 现不管装置倾斜程度如何,只要测验 管水头差(h1-h2)相同,则流量相同
Q KA Pr KAP1 P2 gZ1 Z2
L
L
Q KA( p1 p2 ) 水平线性稳定渗流的达西定
L
律的基本表达式
从达西定律的微分形式推导, Z1=Z2(水平),代入达西定律微
分形式的一般表达式
v K d(P gZ) K ( dP g dZ )
dL
dL dL
dZ 0 dp dp
(二)不可压缩液体渗流的达西公式表达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径向 稳定渗流
Q2Kh(pe pw) ln(re rw)
Q0 Kp0h(lnpe2(re/prww 2))或KQ0hp(0ple2n(rep/w 2r)w)
当在改变边界条件1时,即用各种液体而不仅仅是水作实验时达定律 仍成立,但发现流体粘度对流量有影响; 因此达西公式进一步表示为:
Q kA(h1 h2)
L
上述实验表明,不管如何改变边界条件,达西定律是成 立的。改变不同介质与流体所导致的对流量的影响主要是因 为渗流系数发生了改变。
因此原始达西公式中的k只代表了某种特定流体 在特定介质条件下的渗流能力。
p1Q 1p2Q 2pQp0Q 0
Q p0Q0 p
因: p p1p2 2
故Q: p0Q0 2p0Q0 p p1p2
只要将流量用平均流量代替即可 Q p0Q0 2p0Q0 p p1p2
水平线性 稳定渗流
Q KA(P1 P2)
L
Q0
KA(p12 p22)或K
2p0L
2Q0p0L
A(p12 p22)
L
此公式即为达西公式的折算压力表达式
由于总水压头(总能量) Pr=ρgh=P(压力计压能)+ρgZ(势能)
故 Pr1=ρgh1=P1+ρgZ1 Pr2=ρgh2=P2+ρgZ2
Z1 h1 h2
Z2
代入达西折算压力公式:
Q K A Pr KA ( Pr1 Pr2 )
L
L
KA( P1 gZ 1)( P2 gZ 2)
二、达西公式的推广
(一)达西公式的微分方程
对于实际中不均匀的孔隙介质,加上不均质的流体(即 多相)流体同时渗流时,常作非平面、非稳定的线性渗流。 大量实验证明,达西定律也是适用的。
达西公式的一般表达式为:
Q K P A r K P 1 A P 2 g Z 1 Z 2
L
L
当岩样水平时,流体作水平渗流,Z1-Z2=0,则:
dx
分离变量: vdx K dP
积分
v
L
dx
K
P2 dP
0
P1
v K(P1 P2)
L
v K( P1 P2 ) L
因v Q A
Q KA ( P 1 P 2) L
可以看出: 由微分方程所导出的 水平线性稳定流表达 式与根据达西公式一 般表达式所得出的结 果是一致的。
2. 平面径向渗流
Q KAP
L
式中,当△Pr,L无限小时,可写成:
vQK dPr
A dL
上式即为达西公式的微分形式,公式前面的负号代表压力 增加的方向与渗流距离增加的方向相反。即在渗流方向上, dPr/dL应该是负值。 由于Pr=P+ρgZ 代入上式得:
vKd(PdLgZ)
这是达西定律的微分形式
(二)不可压缩液体渗流的达西公式表达式
L
L
QKA(p1p2) 水平线性稳定渗流的达西定
L
律的基本表达式
从达西定律的微分形式推导, Z1=Z2(水平),代入达西定律微
分形式的一般表达式
v Kd ( P d L g) Z K (d d P L gd d)Z L
dZ 0 dp dp
dL
dL dx
vK(dPgdZ) dL dL
v K dp
vK (ddLpgddZL)
Q dr K•dp
2h r
dLdr
dZ 0 dL
v K • dp
dr
Q Q v
A 2rh
Q K • dp
2rh dr
Q re drK pedp
2h rw r pw
2Q hlnre(rw)K (pepw) Q2Kh(pe pw) ln(re rw)
平面径向渗流的达西定 律的基本表达式
前面介绍的公式是建立在一块岩心实验基础上的, 并且认为这块岩心的孔隙介质由均质介质组成,流体在 内部的渗流向一个方向。
实际上,地下流体的渗流是相当复杂的,下面主要 讨论几种简单渗流方式的达西公式表达式。
1. 水平线性稳定渗流
从达西定律一般表达式推导,Z1=Z2(水平),代入一般表达式
Q K P A r K P 1 A P 2 g Z 1 Z 2
由此可看出,不同的流体、不同的介质条件,其渗流系 数是不同的。
达西公式中的h1和h2代表了渗流液体液面相对于某一基准面水柱的高度
Z1 h1 h2
Z2
我们可将水头高 h1、h2分别换算成液 面h高度时的压力 Pr1和Pr2(称为折算 压力),即:
Pr1=ρgh1 Pr2=ρgh2 将上述折算压力 代入达西公式,即:
h1=Pr1/ρg h2=Pr2/ρg
达西公式 vQkh1 h2
A L
v
Q
k(Pr1
g
Pr2
g

k(Pr1
P
r2

A
L
gL
或Q kAPr
gL
注:Pr的大小与选用的基准面有关,称为基准压力或折算压 力该公式实际上是以压力形式表示油层中各点液体所具有的 总能量)
设k=Kρg K=k/ρg,则 Q K APr
L
KA( P1 P2) g( Z1 Z 2)
L
Z1 h1 h2
Z2
达西定律的 一般表达式
当ΔZ=0时,即流体为水平流动时
Hale Waihona Puke Q K A(P1 P2)L
变换上式,得:
K QL
AP
K—即为岩石的渗透率(cm2)
当流体性质不变情况下,岩石渗透率仅仅是与多孔介质(岩石性 质)有关的参数。
上述达西公式是均质孔隙介质中单相流体在作直线稳定渗流情况下 推导出来的一个平均关系式。如不满足上述条件,岩石的渗透率就会降 低。实际上,孔隙介质是不均匀的,流体在孔隙介质中的渗流也常常表 现为非稳定的线性渗流。经大量实验证明,很多渗流是符合达西定律的。 但对于高速流动的液体,以及速度极低或极高的气体,达西定律就不适 用了。
参数的物理含义
Q2Kh(pe pw) ln(re rw)
式中: h——地层厚度(m);
p e ——外边界压力(Pa);
p w ——内边界压力(m);
re ——外边界半径(m);
rw ——内边界半径(m)。
(三)达西公式的修正 —— 可压缩气体的达西公式
可压缩气体的最大特点是:当压力减小时,气体会发生 膨胀,温度一定时气体的膨胀服从波义尔定律:
储油岩石的渗透率
之后,曾有他人在改变边界条件4 (即将实验装置摆放成各种角度的倾 斜位置)重复进行达西实验,结果发 现不管装置倾斜程度如何,只要测验 管水头差(h1-h2)相同,则流量相同
另外,人们通过改变边界条件2,用实际岩心代替砂柱进行实验,证 明达西定律是成立的,但介质特性(k)对流量有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