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建筑工程裂缝通病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开裂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开裂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防空鼓开裂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方案防开裂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方案(一)、现象:1、规则裂缝:在两种不同材料墙体的分界处出现,如混凝土墙柱与陶粒空心砌块的交接处,呈竖向规则裂缝。

2、内墙不规则裂缝:出现在墙体的抹灰层,呈鸡爪纹或龟背纹。

(二)、原因分析:1、当前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均为无砂大孔混凝土,其本身强度低,收缩性大,是产生裂纹和裂缝的主要原因。

2、由于填充墙和主体结构这两种材料这线膨胀系数、弹性模量不同,这些材料在相同的环境、温度和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不同,容易在两种材料交接面处产生裂纹和裂缝。

3、混凝土柱子与填充墙间的拉结未按规范做拉结筋或拉结筋伸入填充墙的长度不够。

施工不规范。

4、基层处理不干净,抹灰砂浆粘贴不牢。

5、抹灰用的砂浆配合比、强度不合适。

因陶粒空心砌块强度比较低,抹灰用的砂浆强度不宜太高。

6、一次抹灰过厚,造成收缩率过大。

砂浆和易性差等原因均能造成抹灰开裂。

(三)、预防措施针对以上抹灰开裂和空鼓产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可从前期砌体和后期抹灰两环节来考虑。

(1)前期砌筑工程方面控制1、提高砌块本身强度,砌块必须经养护28天后出厂,严禁使用热砌块及生产后不足28d出厂的砌块。

2、水泥进场后,即使有出厂合格证,也必须经过试验室严格复试合格后方能使用;砌筑用砂应采用中砂,含泥量不超过5%;石灰膏的熟化时间不少于7天。

3、按设计要求确定砌筑砂浆强度和配合比,必须保证砂浆质量。

4、砌筑前一天,应将陶粒空心砌块及与原结构相接处,洒水湿润,以保证砌体良好粘结。

5、混凝土柱子与填充墙间墙体拉结筋可采用预埋或植筋形式。

如采用植筋形式,在结构上钻孔后,孔内一定要清理干净。

结构胶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拉结筋伸入填充墙内长度和拉结筋的间距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确保墙体拉结筋质量6、如预留墙体拉结筋不在砖缝处,应重新植筋,严禁将拉结筋弯折后压入砖缝内。

7、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至少7天以后,方可将其斜砌挤紧;补砌时,砌体倾斜角度应控制在50至80度,对双侧竖缝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建筑工程裂缝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裂缝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裂缝控制措施
一、抹灰裂缝控制
1、特点分析
抹灰裂缝是质量通病,也是本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

2、施工对策
2.1制定详实可行的抹灰施工方案,从技术上确保抹灰工程的质量。

2.2施工前对抹灰工人进行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的工人方可上岗施工,从人员上确保抹灰的质量。

2.3制定合理的砂浆配合比,并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砂浆的拌制,从原材料方面进行控制,确保抹灰工程的质量。

2.4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从制度和体系上确保抹灰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地面裂缝控制
1、特点分析
地面裂缝的控制也是本工程控制重点之一。

2、施工对策
2.1制定详实可行的地面施工方案,从技术上确保地面工程的质量。

2.2施工前对地面施工的工人进行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的工人方可上岗施工,从人员上确保地面的施工质量。

2.3制定合理的砂浆和混凝土配合比,并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砂浆的拌制,从原材料方面进行控制,确保地面工程的质量。

2.4合理设置分隔缝,根据户型布置,主要在墙体阳角处、长度超过6m处及与墙体交接处。

2.5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从制度和体系上确保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

对渗漏,裂缝质量通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对渗漏,裂缝质量通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对渗漏,裂缝质量通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多年以来建筑工程质量有从标准到规范有了长足的发展,不段细化、量化,建筑工程质量有法可依,工程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存在于建筑工程的质量通病一直困扰着建设者,尽管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方法,但仍然普遍存在。

下面就建筑工程渗漏和裂缝通病防治提出以下措施。

一、渗漏:
功臣渗漏多数出现在屋面防水外墙渗漏及厨卫的渗漏。

纠其原因,一是;结构缺陷,二是施工原因。

对于由于结构缺陷引起的裂缝而产生渗漏通过改善设计方法加以解决;增加配筋提高砼强度等级,添加加剂等方法解决。

对于施工原因引起的渗漏主要是;由于砼不夯实;预留洞口架眼封堵不符合要求。

以及防水层施工不符合要求造成的,施工过程中针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严格按技术交底并旁站监督施工过程,从操作人员、材料质量、施工方案综合考虑加以解决。

二、裂缝:
今年来由于砼普遍使用商品砼,经验表明,楼面裂缝较多,我们通过每个工程的分析调查发现,主要是商品砼有明显缺陷造成的,主要是粉煤灰质量不符合要求且添加量较大,塌落度较大控制不严。

若本工程能够把握商砼质量找一家信誉良好的厂家,加上精心施工,本工程的渗漏及裂缝防治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它有关质量控制要求请参阅本大纲各项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裂缝及防渗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裂缝及防渗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裂缝及防渗质量通病防治技
术措施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建筑工程施工裂缝及防渗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1总则
1.1为提高住宅工程质量,克服住宅工程质量通病,规范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以下简称通病防治)工作,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的住宅工程。

1.3本导则是结合本地区住宅工程质量实际,对住宅工程存在的裂缝、渗漏等质量通病进行有效的控制。

1.4在住宅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建设过程中,除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等规定外,还应执行本导则。

2基本规定
2.1通病防治由建设单位住组织实施,参建各方质量责任主体应按各自职责履行《导则》的规定。

2.2通病防治所发生的相关费用应列入工程概预算。

2.3施工图审查机构应重视审查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并将其列入审查内容。

2.4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通病防治列入监督重点。

2.5住宅工程竣工验收是除执行现有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所规定的以外,还应提供下列相关资料:
2.5.1由参建各方会签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
第 2 页共 3 页
感谢您的浏览!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第3 页共3 页。

墙体裂缝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墙体裂缝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墙体裂缝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墙体裂缝是建筑结构常见的质量问题,可能是由于材料质量差、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规范等原因导致的。

为了防止墙体裂缝的出现并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加强材料质量控制:墙体裂缝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建筑材料质量不过关,因此应加强材料质量控制。

建筑材料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由正规厂家生产,并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

特别是墙体用的砂浆和砖块等材料,要保证质量稳定,不得有裂纹、异物或混凝土不均匀等问题。

2.合理设计墙体结构:在墙体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地基条件、建筑物受力特点等因素,合理确定墙体的尺寸、厚度和受力形式,以提高墙体的抗震和抗裂能力。

同时,在墙体布置上要避免大面积的水平或垂直连墙,以减少墙体受力集中的可能性。

3.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施工质量。

首先,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相关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合格。

其次,要加强施工工艺控制,特别是在墙体浇筑、找平和封顶等工序中要保证施工工艺规范。

最后,要加强现场监理,密切关注墙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并及时处理。

4.墙体裂缝处理技术:墙体裂缝出现后要及时进行处理,以防止裂缝继续扩大。

可以采用以下技术进行裂缝处理。

首先,对于小型裂缝,可以使用填缝胶或填充剂进行填补,然后打磨平整。

对于较大的裂缝,可以采用植筋和封顶等技术,增加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墙体,如发现裂缝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以防止裂缝的进一步扩大和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

总之,墙体裂缝是建筑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防治墙体裂缝需要从材料质量控制、设计、施工和维护等多个方面着手。

只有全面加强质量管理,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理墙体裂缝,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

房屋建筑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房屋建筑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房屋建筑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房屋建筑质量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概述常见的建筑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

一、墙体开裂墙体开裂是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可能是基础不均或者施工不合格。

防治方法包括:1. 选择合格的材料。

2. 确保施工过程规范。

3. 基础不均衡的情况下,更换不合格的材料或采取加固措施。

二、屋顶漏水屋顶漏水是常见质量问题,可能是因为施工不合格或材料质量不过硬引起。

防治方法包括:1. 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和防水涂料。

2. 做好防水层的加固处理。

3. 在施工过程中做好质量把控。

三、地面裂缝地面裂缝是常见质量问题,可能是因为基础不牢固或地面材料不经济牢固而引起。

防治方法包括:1. 确保地面基础扎实可靠。

2. 选择合格的地面材料。

3. 在施工过程中做好质量把控。

四、门窗不严密门窗不严密是常见质量问题,可能是因为施工不合格或材料质量不符合标准造成的。

防治方法包括:1. 选择优质的门窗材料,确保合适的密封。

2. 将插销安装到位并扣紧螺丝。

五、内部墙面开裂内部墙面开裂是常见质量问题,可能是因为构造物没有很好地融入或粘结。

防治方法包括:1. 选择适当的粘合剂和墙补材料。

2. 在施工的过程中注意人工技术。

3. 等待粘结完整。

结论由于建筑质量问题是因为形成过程中的不合规定和不完全理解,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的按照规定执行。

通过准确的人工技术和合适的施工流程和高质量。

总之,本文总结了房屋建筑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和防治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防治渗漏、开裂质量通病的工程措施

防治渗漏、开裂质量通病的工程措施

2.存 在问题 :抹灰层 开裂、空鼓
或 多孑L砖 ,或普通混凝土小 型空心砌块 ,或现浇混凝
产生原 因 :基层处理不合理 、砂含 泥量大 、未按
土坎 台等 ,其 高度不 宜小 于 200ram。
要求 挂网 、养护不及时等。
处理意见 :按规 范要求进行整 改。
规范要 求 :抹灰层应 无空鼓 、面层 无裂缝 。
透明缝 、瞎缝和假缝 。
筋 ,保证施工洞 口填堵后墙 面的整体性 、稳定性 ,防
处理意见 :拆 除砌体 ,交接处按规范将灰缝填塞 止抹灰层开裂 。
饱 满
处理意见 :拆 除部分砌 体 ,按规范要求 留置施工
5.存 在 问题 :拉 结 筋 预 留间 距过 大
洞 口
产生原因 :拉结筋未按 图纸要求施工 。
34
处理意见 :拆 除门洞 预制过梁并进行 现浇。
空隙 ,待 填充墙 砌筑完并 应至少 间隔 7d后再 将其 补
5.存在 问题 :砌体 留置阴
砌挤 紧。
产生原 因 :砌筑 时违规 留阴槎 。
处 理意见 :拆 除顶部灰 砂砖 ,采 用 “倒八字 ”砌 法。
规范要求 :临时间断处 ,当不能 留斜槎 时 ,除转
抹 灰 工 程
1.存 在 问题 :拉 毛质 量差 ,毛刺 感 不足 ,间距
产生原因 :砌筑时竖缝无砂浆 。
过 大
规 范要求 :竖向灰缝不得出现透 明缝 、瞎缝和假缝 。
产生原 因 :抹灰前未对工人进行技术 交底 ,且工
处 理意见 :拆 除砌体 ,重新砌 筑。
人 质量意识 淡薄 ,随意施 工 。
9.存 在 问题 :砌体 顶砖 的预 留 高度 过 大,导 致

墙体裂缝质量通病防治

墙体裂缝质量通病防治
4、框架填充墙使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墙体时,构造柱间距不应大于3m,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每500mm墙高设置通长配筋砂浆带,配筋不少于2φ6,并应与构造柱可靠连接;门窗洞口左右应采取浇筑芯柱或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等加强措施,上部设置过梁。
5、顶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7.5。






对施工过程加强监理力度,材料强度进行现场抽样,杜绝虚假现象,对达不到要求的砌体坚决拆除,对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的做法立即停工整顿。严把施工质量关。






1.温度裂缝:一般不影响结构安全。经过一段时间观测,找到裂缝最宽的时间后,通常采用封闭保护或局部修复方法处理,有的还需要改变建筑热工构造。
4.2.10顶层框架填充墙采用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时,墙面应采取满铺加强网粉刷等必要的防裂措施,加强网应位于抹灰层中部。
4.2.11对设计规定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必须开洞、开槽时,应采用专用机具钻洞、切槽,避免捶击、打凿;管线埋设、回填应采用适当的材料,保证密实牢固,抹灰层设置加强网等防裂措施。
4.2.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不应与其他块材混砌。
4.2.4砌体得不应低于80%,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
4.2.5填充墙砌体留置的拉结筋应与原结构有可靠连接,留置位置应与砌体灰缝相符合,不得弯折使用。
4.2.6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常温条件下的日砌高度应控制在1.6m以内。
4.2.7当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15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其倾斜度宜为60°,并用砌体同级砂浆填满挤实。

建筑工程施工裂缝及防渗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裂缝及防渗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裂缝及防渗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裂缝和渗漏问题是常见的质量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令人不满,还会影响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

本文将讨论建筑工程施工中裂缝和渗漏问题的原因和防治技术措施。

施工裂缝问题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原因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裂缝问题通常出现在以下情况:1.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如果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 比如强度不够, 就会导致裂缝问题。

2.使用材料不当:如果建筑材料不能满足建筑质量要求, 就会导致裂缝。

3.建筑施工过程能力不足:如果施工队伍技术不熟练或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就会出现裂缝问题。

防治措施然后我们来看看如何防止裂缝问题。

1.合理设计建筑结构:建筑设计应该尽可能的满足建筑的承载能力。

2.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选择优质的建筑材料。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该以质量为重要指导原则。

3.施工现场管理必须严格: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管制和管理。

渗漏问题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原因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渗漏问题通常是以下原因引起的:1.建筑地基强度不足: 如果建筑地基强度不达标,则会导致渗漏。

2.建筑结构材料渗漏: 如果建筑材料质量不达标,且无法防止水渗,就会出现水渗漏。

3.施工现场地势不平坦: 如果施工现场地势不平坦,水就会流入建筑物内部。

防治措施如何预防水渗问题?1.建筑地基处理:在建筑地基附近设置防水层或加强地基的承载能力。

2.合理选材:选用防渗能力高的建筑材料。

3.制定完善的防渗漏施工方案:在施工前,应该制定完善的防渗施工方案,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渗漏问题。

结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裂缝和渗漏问题是常见的质量问题。

在进行建筑施工前,应该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认真思考,选用适合的建筑材料,制定完善的防渗漏方案, 加强现场管理严格限制施工能力不足的人员进入工地等等。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 就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施工中裂缝和渗漏的发生率,使建筑工程质量稳定。

现浇面层混凝土裂缝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现浇面层混凝土裂缝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现浇面层混凝土裂缝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 通病表现特征1.1龟裂:混凝土面层龟裂,一般呈网状或发射状,裂缝较浅而细,裂缝长短粗细不一,裂缝宽度一般均小于0.2mm 。

1.2不规则裂缝:混凝土面层不规则裂缝,主要发生在简支板面板拼缝处及梁顶位置,基本呈蜿蜒弯曲形状,裂缝宽度不一,但裂缝宽度明显大于龟裂,且呈通长型。

1.3 在电缆井、电箱坑等四角护边角钢处成约450角的发射型裂缝向外延伸。

2 通病成因2.1 龟裂成因2.1.1 粗骨料级配不佳,含泥量、针片状及细颗粒含量等偏高,而细骨料——砂的细度模数偏小,有机物质含量偏高等;码头面层龟裂面层板缝裂缝小型坑四周斜向裂缝2.1.2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砼坍落度过大,施工时一般按按泵送工艺考虑坍落度为120~180mm,且混凝土中未添加抗裂性材料;2.1.3 浇筑混凝土前,底层预制面板未充分润湿或存在积水;2.1.4 混凝土摊铺不当,采用振动器赶运混凝土,造成下灰时混凝土粗细骨料分布不均匀;2.1.5 振捣不当,振捣不密实、不均匀;2.1.6 阴雨天气浇筑面层混凝土,顶面砂浆被冲洗,配合比被改变;炎热天气或大风天气浇筑面层混凝土,当在高温或大风时段进行收面时,面层混凝土水份损失过快;2.1.7 收面方法、时间不当,压面遍数不够,特别是在初抹、压光过程中操作的精细程度和对抹面机机械的速度控制不到位;2.1.8 养护方式不当,养护时间偏少等,特别是在面层收面完成后不能立即对面层进行浇水养护。

2.2 不规则裂缝成因2.2.1 预制面板安装不密实,座浆不饱满,致使面板部分悬空而引起面层裂缝;2.2.2 梁槽、板缝混凝土与现浇面层混凝土未分次浇筑,或梁槽、板缝混凝土与现浇面层混凝土虽分次浇筑但浇筑间隔时间过短,两者间因混凝土浇筑厚度差异性较大,混凝土收縮性不一,由此而产生不规则裂缝;2.2.3 一次浇筑面积较大,面层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2.2.4 面层混凝土未作切缝处理或切缝不及时等。

外墙裂缝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外墙裂缝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外墙裂缝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砌筑砂浆应符合相应规范标准的要求,有专用砌筑砂浆的应采用专用砌筑砂浆砌筑。

2、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细砂和混合粉。

砌筑砂浆应随拌随用,严禁在砌筑现场加水二次拌制。

砌体工程的各层在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其中底层和顶层四周圈通,高度不宜小于90mm,纵筋底层和顶层不少于3φ10,其它层不少于3φ8,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宽度大于2.1m的洞口两侧应设置构造柱。

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多孔砖、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在施砌时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 (宜大于40d);应控制砌块砌筑时的含水率,表面有浮水时不得施工。

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不应与其他块材混砌。

在常温条件下的日砌高度应控制在 1.6m 以内。

4、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的抹灰,应采取在基层抹灰中部设置加强网等防止开裂的措施,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

墙面抹灰应在墙体砌筑30d后方可进行,外墙抹灰面应设分格缝。

顶层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

对设计要求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当必须在砌筑完成的墙体上开洞、开槽时,应采用专用机具钻洞、切槽,避免捶击、打凿;洞槽修补时应采用适当的材料,保证密实粘结牢固,抹灰层应设置加强网等防裂措施。

5、砌体结构住宅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顶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7.5,当采用混凝土多孔砖时,顶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0。

2.斜屋面应在檐口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3.斜屋面卧梁下口的砌体应砌成踏步形。

4.填充墙砌体留置的拉结筋应连接牢固,后置筋应做拉拔试验;留置位置应与砌体批数相符合,不得弯折使用;采用加气混凝土切块时,构造柱与留槎部位应采用切槽埋设拉结筋。

5.填充墙砌至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成至少间隔15d后,用柔性材料填嵌密实,或用斜砖砌挤紧,其倾斜度宜为60°,并用同级砂浆填满挤实。

建筑工程常见的21个裂缝通病:形式、原因、防治,总结全了

建筑工程常见的21个裂缝通病:形式、原因、防治,总结全了

建筑工程常见的21个裂缝通病:形式、原因、防治,总结全了本文针对建筑工程常见的21个裂缝通病,从①地下室裂缝、②楼板裂缝、③填充墙裂缝三方面,图文总结了各种裂缝的形式和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推荐工地粉们收藏学习!一、地下室裂缝篇地下室裂缝七种形式及原因01、垂直裂缝渗水表现形式: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后,钢筋混凝土墙体中部区域和护壁柱边出现垂直裂缝,并有渗漏水现象。

形成原因:防水混凝土未使用低水化热水泥或未掺抗裂纤维和膨胀剂,拆模过早和养护不良。

02、施工缝渗水表现形式:地下室变形缝和施工缝新旧混凝土相接处沿缝隙处有渗漏水现象。

形成原因:地下室分仓过大或变形缝、施工缝部位设置不合理,施工缝界面处理马虎或带压力水浇筑。

03、底板裂缝渗水表现形式:地下室底板出现裂缝并有渗漏水现象。

形成原因: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底板厚度不够或跨度过大,或建筑物沉降过大造成底板反力过大,抗浮桩及锚杆设计不合理。

04、顶板裂缝渗水表现形式:地下室顶板出现有规律的井字形分块裂缝并有渗漏水现象。

形成原因: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够或过厚,混凝土配合比和材料不当,振捣不密实和养护不良,有覆土的顶板采用空心楼盖。

05、顶板线盒处渗水表现形式:地下室顶板线盒或线管处渗水。

形成原因:地下室顶板线盒、线管布置不合理,线盒位置钢筋未加强。

地下室顶板上有堆载或重型运输通道未进行加固。

06、管周渗水表现形式:预埋套管及直埋管道穿防水混凝土墙处有渗漏水现象。

形成原因:穿墙套管未焊止水环或止水环规格尺寸不满足要求,止水环焊接质量不良。

07、穿墙螺栓周渗水表现形式:外墙及水池墙体穿螺杆处有渗水现象。

形成原因:穿墙螺杆止水环尺寸过小或未满焊或焊接不饱满,拆模过早致使螺杆周边混凝土被扰动。

地下室裂缝防治措施01、防水混凝土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并掺抗裂纤维和膨胀剂,粗骨料级配需连续。

提高早期强度,适当增加配筋等。

02、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初凝前应二次振捣,终凝前采用机械磨压,人工多遍抹压平整并压光,终凝后立即采用塑料布和多层保水性强的材料覆盖保温保湿养护,保温养护时间不少于2天,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建筑工程常见的21个裂缝通病形式原因及防治方法

建筑工程常见的21个裂缝通病形式原因及防治方法

本文针对建筑工程常见的21个裂缝通病,从①地下室裂缝、②楼板裂缝、③填充墙裂缝三方面,图文总结了各种裂缝的形式和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推荐工程朋友们收藏学习!一地下室裂缝篇地下室裂缝七种形式及原因01垂直裂缝渗水表现形式: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后,钢筋混凝土墙体中部区域和护壁柱边出现垂直裂缝,并有渗漏水现象。

形成原因:防水混凝土未使用低水化热水泥或未掺抗裂纤维和膨胀剂,拆模过早和养护不良。

02施工缝渗水表现形式:地下室变形缝和施工缝新旧混凝土相接处沿缝隙处有渗漏水现象。

形成原因:地下室分仓过大或变形缝、施工缝部位设置不合理,施工缝界面处理马虎或带压力水浇筑。

03底板裂缝渗水表现形式:地下室底板出现裂缝并有渗漏水现象。

形成原因: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底板厚度不够或跨度过大,或建筑物沉降过大造成底板反力过大,抗浮桩及锚杆设计不合理。

04顶板裂缝渗水表现形式:地下室顶板出现有规律的井字形分块裂缝并有渗漏水现象。

形成原因: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够或过厚,混凝土配合比和材料不当,振捣不密实和养护不良,有覆土的顶板采用空心楼盖。

05顶板线盒处渗水表现形式:地下室顶板线盒或线管处渗水。

形成原因:地下室顶板线盒、线管布置不合理,线盒位置钢筋未加强。

地下室顶板上有堆载或重型运输通道未进行加固。

06管周渗水表现形式:预埋套管及直埋管道穿防水混凝土墙处有渗漏水现象。

形成原因:穿墙套管未焊止水环或止水环规格尺寸不满足要求,止水环焊接质量不良。

07穿墙螺栓周渗水表现形式:外墙及水池墙体穿螺杆处有渗水现象。

形成原因:穿墙螺杆止水环尺寸过小或未满焊或焊接不饱满,拆模过早致使螺杆周边混凝土被扰动。

地下室裂缝防治措施01防水混凝土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并掺抗裂纤维和膨胀剂,粗骨料级配需连续。

提高早期强度,适当增加配筋等。

02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初凝前应二次振捣,终凝前采用机械磨压,人工多遍抹压平整并压光,终凝后立即采用塑料布和多层保水性强的材料覆盖保温保湿养护,保温养护时间不少于2天,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图解建筑工程开裂防治措施,建议收藏

图解建筑工程开裂防治措施,建议收藏

图解建筑工程开裂防治措施,建议收藏一地下室混凝土开裂1.1 地下室底板开裂1.1.1 原因分析1 未充分考虑基坑周边渗透汇聚地表水等形成“水盆”效应,未充分考虑地下室抗浮设计措施。

2 抗浮能力达不到工程要求。

3 未达到设计要求就停止降水。

4 混凝土因浇筑时间间隔超过初凝时间而产生冷缝。

5 不同标高部位回填不密实,因不均匀下沉造成底板开裂。

6 室内陆坪施工处理不当产生开裂。

7 入场混凝土的质量性能不稳定。

1.1.2 防治措施1.1.2.1 设计措施1 当持力层地基土和地下室周边土层的透水性较小或为不透水层时,地下水位较低或无地下水时,勘察单位应综合考虑提供设计建议和抗浮设防水位建议值,结构设计单位优先采取合理的抗浮设计措施,辅助进行有组织排放地表水、以堵住各种与地下室相通的裂隙。

2 地下室抗浮设计时,应明确施工停止降水的相关条件及要求。

采用独立基础、桩基承台加抗水板的地下结构底板型式时,设置抗浮锚杆的抗水板厚度不应小于400mm,并应进行单锚和群锚的抗拔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计算及验算,且应根据试验确定的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进行复核。

3 勘察单位或设计单位应提供抗浮锚杆的设计参数。

4 细石混凝土地坪设计厚度不应小于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5,且应配置Ф4@100 或直径不小于Ф6.5、间距不大于200mm 的单层双向钢筋(丝)网。

1.1.2.2 材料措施地下室底板混凝土中应掺加防水外加剂和抗裂纤维。

1.1.2.3 施工管理措施1 抗浮锚杆施工前应做基本试验,并将试验参数反馈给设计单位进行复核。

2 抗浮锚杆的抗拔力测试应按检测方案实施,抗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3 不同标高部位宜采用素混凝土回填,防止回填土不均匀下沉造成底板开裂。

4 室内陆坪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切缝,切缝间距可结合柱网间距,但不得大于6m×6m,切缝深度应不小于板厚的 1/3。

5 地下室底板应根据后浇带的布置,分块一次性浇筑完毕。

房屋建筑工程裂缝及渗漏质量通病的预防

房屋建筑工程裂缝及渗漏质量通病的预防

房屋建筑工程裂缝及渗漏质量通病的预防摘要: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房屋所有人的利益,它带来的弊端不仅仅是外观上的,而且会影响房屋整体结构的安全。

房屋建筑工程中墙体结构裂缝、防水卷材屋面渗漏等质量通病, 本文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此基础上从管理方面制定了一些对策, 以减少或避免该类质量通病的产生。

关键词: 裂缝, 渗漏, 质量通病, 预防措施1 墙体结构裂缝防治1. 1 温度裂缝的主要形态最常见的温度裂缝出现在混凝土平屋盖房屋的顶层两端墙体和山墙上。

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

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 不再继续发展, 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

温度裂缝有明显的规律性: 两端重中间轻, 顶层重往下轻, 阳面重阴面轻。

1. 2 裂缝的预防措施防止主要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砌体结构开裂, 宜采取下列措施: 1) 当采用整体式或装配式的钢筋混凝土屋盖时, 宜在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2) 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 间距不大于30 m; 3) 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 m 时, 宜设置分隔缝, 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 mm, 用弹性油膏嵌缝;4) 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应满足现行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6 的规定, 控制缝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 间距不宜大于30 m; 5) 非地震地区, 在房屋顶层宜设钢筋混凝土圈梁。

若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梁, 圈梁不宜外露。

若不设圈梁, 可在屋盖四周檐口下的砌体内配置适当转角钢筋。

2 屋面防渗漏2.1 屋面防水施工存在的问题2.1.1设计单位不恰当的防水设计设计人员在对防水层的选材、标准图及节点的应用上未按照“规范”要求执行或者设计人员对防水材料的熟悉度不够,在选择优质的防水材料上经验不够丰富,图纸设计使用的防水构造类型套用的标准图节点图等与实际情况不符。

另外建设单位存在着干预防水设计的情形,设计人员把防水材料选材交由建设单位决定致使设计阶段失去对建筑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防渗防裂防漏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建筑工程防渗防裂防漏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建筑工程防渗防裂防漏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屋面、楼地面开裂渗水通病及防治措施(1)凡捣制楼面、屋面极,其运输和行人道必须架空在已绑扎好的钢筋上,严禁因运输或行人直接踩踏辗压钢筋,而致政楼面产生裂纹渗漏隐患。

(2)配制役的砂、石必须过磅,严格掌握水灰比,要认真按规程搅拌和捣插密实。

墙、柱、池壁捣制投时,应设专人敲击旁板,保证役密实可靠。

(3)凡楼面、屋面进捣制或水泥砂浆批挡完成后,必须设专人淋水养护,采取措施,防止烈日暴晒,致使混凝土或砂浆失水过快,引起早期干缩开裂,降低强度且会渗漏。

(4)为了保证楼地面水泥批挡以后不起砂、起鼓、空壳,操作时应严格掌握砂浆配合比,特别是水灰比,对作为防渗的墙裙、脚线、傍水的批挡,一定要严格按图纸要求的配比,不得随意降低砂浆标号。

(5)为防止墙身的渗漏,外墙批挡一定要做两层,底层砂浆标号不低于50号,面层一定要压实磨光或磨平。

(6)框架结构的梁底处砖墙的塞砖一定要灰浆饱满,顶面靠梁底灰缝不要马上填补,可让墙身灰缝自然沉缩三天后或待墙面粉刷时,才一起用较高标号的砂浆抹实。

2、卫生间渗水、阳台渗漏及防治措施(1)对卫生间及过廊的楼地面,必须严格按设计标高跌级,并应有足够的斜水坡度和小明沟。

所有排水管日必须低于楼地面,务使这些楼地面不会积水。

(2)对卫生间管道和洁具的安装,必须明确岗位责任制,要有专人负责。

在安装前应首先检查这些管件洁具材料的质量,不合格的不安装。

安装时对各种承插接头,特别是存水湾(鹅颈)的接头封闭,应严格捣插密实。

对穿过楼面的立管,应接楼面的预留孔洞四周凿成上大下细的漏斗形,并洗刷干净,扫上浓水泥浆,用高标号细石进灌至稍低于原楼面约2cm,并捣插密实,待投凝固后,再用水泥砂浆挡平,并在立管四周批一个高约3~5cm的防水圈,以防楼地面的水沿着立管边渗下。

(3)厕箱四周和底部必须作水池防水批挡处理,以防止厕台面或管口接头处渗漏,致影响下一层,若有积水可设引流排入竖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货分享】建筑工程裂缝通病防治措施一、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防治一、设计1 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

当平面有凹口或洞口时,凹口、洞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

2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20㎜,厨房、浴厕、阳台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不应小于90㎜。

3 当阳台悬挑长度不小于1.5m时,阳台应采用梁板式结构;当悬挑长度小于1.5m且需采用悬挑板式结构时,悬挑板根部厚度不应小于外挑长度的1/10,且不应小于120mm,悬挑板面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且应在悬挑板底配置抗裂分布钢筋。

4 房屋屋面及建筑物两端开间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直径不宜小于φ8㎜。

5 在现浇板断面或板跨急剧变化处、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现浇板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直径不应小于φ8㎜,洞口削弱处应每侧配置附加钢筋,并应在板的上表面配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

6 在房屋各楼层阳、阴角处及较大板块的四角部位应设置沿两个方向正交、斜向平行或放射状布置不少于7φ10附加钢筋,附加钢筋的长度应不小于1/3板短跨,且不小于1200mm,附加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

7 大柱根部板面受力钢筋长度应从柱边起算。

剪力墙、柱根部板面负筋宜适当加强。

8 除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外,砌体结构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240×240㎜,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宜大于300㎜。

圈梁转角处应增加2φ12转角筋。

9 现浇板受力钢筋应采用延性、韧性较好的热轧带肋钢筋,宜采用细且密的配筋方式。

10 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 否则必须有减少混凝土收缩的设计措施。

11 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宜在房屋中部设置施工后浇带。

施工后浇带两侧应设置双层加强钢筋。

12 预埋管线不应集中通过现浇楼板,应分散布置,设计中水、电、设备等各专业应相互配合,在同一位置管线重叠不得超过两层,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

线管的直径应小于楼板厚度的三分之一,且不应超过50㎜,并使管壁至板上下边缘净距不应小于25㎜。

13 现浇板内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若在跨中没有上排钢筋,则沿管线方向在板的上表面增设φ6双向间距100宽600㎜的钢筋网片,多根管线并排时,增设钢筋网片的宽度应超出管线每边300㎜。

14 不宜将给排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楼板中。

二、材料1 水泥。

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对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对防裂抗渗要求较高的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铝钙含量不宜大于8%。

使用时水泥的温度不宜超过60℃。

2 骨料。

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砂的含泥量不得超过3%,石子的含泥量不得超过1%,使用前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

拌制混凝土宜采用中、粗砂,不应采用粉砂和细砂。

3 矿物掺合料。

粉煤灰必须符合国家Ⅱ级灰的标准,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5%;矿渣粉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30%;沸石粉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0%;采用复合矿物掺合料时,其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30%。

掺和料的总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50%。

4 外加剂。

选用外加剂时,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5 水。

应符合《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当使用混凝土搅拌站中的回收水时,应经过沉淀,去除砂石、泥浆澄清后方可使用。

6 混凝土配合比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规定,根据设计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工作性能等进行配合比设计。

7 预拌混凝土的砂率宜控制在40%以内。

8 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坍落度。

楼板、屋面的混凝土坍落度宜小于120㎜;高层建筑混凝土楼板坍落度根据泵送高度宜控制在小于180 ㎜,多层及高层建筑底部的混凝土楼板坍落度宜控制在小于150 ㎜。

9 严格控制现浇楼板混凝土单方用水量不大于180 kg/m3。

10 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水泥用量宜为270 kg/m3~450 kg/m3,高强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50 kg/m3。

11 混凝土供应商提出的混凝土性能指标和相关生产技术资料应当齐全。

三、施工1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认真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

夏季应尽量避开当日高温时段,春季应避免在大风天气下施工。

现场应有特殊情况下的混凝土施工应急预案和措施。

2 混凝土进入浇筑现场时应按规定检查入模坍落度,高层住宅不宜大于180㎜,其它住宅不宜大于150㎜。

严格执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严禁对预拌混凝土现场加水,改变水灰比。

3 支撑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应进行模板设计,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上下层模板支架的立杆应对准,并在底部铺设垫板。

现浇板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立杆间距不宜大于900mm,严禁在虚土上支撑模板。

4 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

后浇带两侧的支撑拆除时间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设计文件无明确要求时,应待后浇带施工完毕且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拆除。

5 现浇板板底钢筋绑扎完后方可进行管线预埋,结束后方可进行上层钢筋绑扎,严禁钢筋绑扎与管线施工同步。

6 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以及钢筋间距。

混凝土浇筑时应设置板厚标高控制点,严格按照设计板厚浇筑混凝土,还应铺设架空通道,保证钢筋不位移不变形,并确定专人负责。

7 现浇板中的线管应分散布置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并排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线管间的最小净距不小于25㎜。

8 混凝土浇筑宜一次连续完成,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9 在现浇板混凝土初凝前宜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2~4次压抹,宜采用机械磨光机抹平。

10 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O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堆放建筑材料等重物。

11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时,承重结构构件的模板支撑方能拆除。

跨度小于8m的梁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结构构件的模板支撑方能拆除。

跨度大于8m的梁板及悬臂结构,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结构构件的模板支撑方能拆除。

12 混凝土现浇板浇筑完成后12h以内应覆盖养护,并淋水保湿,可采用麻袋或薄膜包裹覆盖。

对普通混凝土的养护至少应持续7d,对添加缓凝剂的混凝土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至少应持续14d。

13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并加设临时支撑。

二、地下室底板上浮防治1、及时做好基坑降水排水;2、与设计单位联系,尽可能采用2:8灰土或3:7灰土回填;3、采取必要的抗浮措施:(1)增加压重;(2)设置抗拔桩或抗浮锚杆;(3)采用盲沟排水;(4)其他有效措施。

4、分层夯实,确保回填土质量;5、后浇带施工完后及时做好顶板的覆土;6、有抗浮要求的地下室底板厚度不得小于400;7、设计为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可采取盲沟、集水坑疏水的降低水压措施。

三、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1、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2、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质量问题和原因:(1)混凝土温差产生内约束拉应力导致混凝土裂缝(2)混凝土降温后收缩,外约束对混凝土产生的拉应力导致混凝土裂缝(3)混凝土自身收缩产生的混凝土拉应力导致混凝土裂缝3、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指标:(1)混凝土浇筑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大于50℃;(2)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大于25℃;(3)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大于2.0 ℃/d;(4)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

4、大体积混凝土采取的一般技术措施:(1)降低入模温度优化配合比,减少水泥用量,采用双掺法配置混凝土(掺入矿渣和粉煤灰),尽可能采用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降低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热;降低砂、石、水泥温度;采用冰水拌合混凝土等。

(2)减缓浇筑速度(3)分层浇筑(4)选择浇筑时间(5)减缓表面温度的降低(保温覆盖、蓄水养护)(6)搭设暖棚(7)降低中心温度(采用较少)(8)模板保温(9)铺设滑动层(10)采用温度监测技术,及时数据分析,采取措施,指导施工四、砌体工程裂缝防治一、设计1 住宅工程的地基基础设计应以控制变形值为主,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进行地基变形计算,并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沉降变形观测。

2 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应设置伸缩缝,当采用可靠技术措施时,可在规范允许范围内适当放宽。

3 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与承重墙体连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φ6水平钢筋和φ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φ4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000mm,6、7度抗震设防时底部1/3楼层,上述拉结钢筋网片应沿墙体水平通长设置。

砌体结构中非承重后砌隔墙与承重墙、柱连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600mm设置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柱内不应小于500mm。

4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体与主体结构沿墙高每隔500mm~600mm设置2φ6拉结钢筋,拉结钢筋伸入墙内长度,应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要求,6、7度抗震设防时宜通长设置。

5 砌体结构的底层和顶层(包括跃层)的窗台标高处,应设置纵横墙通长的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腰梁,其高度宜为砌块块高的模数,且不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纵筋不少于4φ10,箍筋φ6@200,纵向钢筋均应与构造柱可靠连接;其它各层的外窗应设置现浇或预制混凝土窗台板,高度不小于60,纵筋不少于2φ10,单肢箍筋φ6@200,窗台板嵌入窗间墙内每边不少于600 mm 。

6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填充墙,当墙长大于5m时,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且墙顶与梁应有拉结;当墙高超过4m时,应于墙体半高处设置高度不小于120mm与墙等厚的钢筋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端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7 砌体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梁、柱、剪力墙墙肢等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外、内墙面应采用热镀锌电焊网(直径≥1.0mm)或加强型耐碱玻璃网格布抹聚合物砂浆并锚固的加强带进行抗裂处理,加强带距接缝部位的宽度:内墙每边不应小于150mm,外墙每边不应小于250mm。

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砌体填充墙应满铺热镀锌电焊网砂浆面层加强。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轻质隔墙板等易产生裂缝的墙体,应采用满铺热镀锌电焊网(直径≥1.0mm)或加强型耐碱玻璃网格布抹聚合物砂浆并锚固的抗裂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