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3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24.孟子主张“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这表现了变革时代A.知识分子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B.知识分子信仰体系的混乱无序C.国家分裂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D.儒家思想成为人们普遍的信仰25.(改编)右图为汉代长安城平面图。
据图可知,当时的长安城A.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B.属于封闭性政治中心C.是中国最早的国际大都会D.城市经济功能的大大增强26.下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
这一变化反映了A.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B.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强化C.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D.自耕农阶级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27.唐宋时期重要官员的任免需要经过皇帝和宰相商量,而清朝中枢机构的任职多由皇帝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中常有“行走”这一具有临时差遣性质的字眼。
这表明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B.文官政治日益成熟C.行政效率不断提高D.科举制度逐渐完备28.(改编)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书中提到:“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
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一闻《海国图志》《瀛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
”这主要反映了A.中外交涉事物的减少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抗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D.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29.辛亥革命中各省纷纷宜布独立,辛亥革命之后,中央政府是否合法有道,其判断的标准已转移到地方,即各省是否承认中央的最高主权权威。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24.礼起源于先民的习俗仪式,重在敬神。
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又创作舞乐、史诗,激发人们的认同感。
这一变化反映出A.儒家学派始于周公旦 B.自古以来中国社会重视“礼”C.周礼重心从神转为人 D.礼乐制度重在维护社会等级25.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
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
这一变化说明A.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 B.孟子彻底摆脱夷夏观念C.孔子思想不利于社会发展 D.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26.《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
但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记载,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被斩首。
由此可见A.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接近真相B.历史研究需要通过多方采证C.考古是认知历史的唯一有效途径D.历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认知27.南朝时期,政府推行一种“土断”制度,即清查大量被“私门”、“大户”吞噬的人口,把他们编入国家户籍。
这一制度A.标志国家户籍制度成熟B.使得门阀士族开始走向衰退C.使得均田制进一步推广D.削弱了士族门阀的经济实力28.(原创)唐代确立了严格的官吏致仕(退休)制度。
官吏致仕的法定年龄为七十岁,或“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
五品以上的官致仕,直接奏皇帝批准,六品以下则由尚书省奏皇帝批准。
这有利于A.官僚制度发展成熟B.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C.完善社会养老体系D.形成尊老的社会观念29.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
由此可见宋代话本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动摇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规范C.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30.引起下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的主要原因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据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A.社会环境动荡不安B.租佃关系的不断发展C.制度的变革和创新D.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31.元代的地方区划“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
精品解析: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4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B.明清时期中国是全球贸易的中心
C.清朝统治者主动参与当时经济全球化贸易
D.对外政策受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影响较大
3.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收录两汉及以前画家16人;收录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128人,其中包括顾恺之、张僧繇等杰出画家。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有( )
①纸张的普遍使用 ②门阀士族的推动 ③北人的大量南迁 ④儒家思想的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清代土地契约中的“民田”并非是与“官田”相对的概念,指拥有“田底权”的田地,与“客田”(拥有“田面权”)相对。田底持有者没有耕作权,只有收租权,而田面持有者享有耕作权,并向田底持有人交租。民、客田用语上的区分,表明土地田底权与田面权的分离已成为清代部分地方的乡规俗例。这类现象的普遍()
——宋人笔记《曲洧旧闻》
材料四 天下岁入粮数,南方6890307石,北方5224393石。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占全国比重尤高,各约占37%和10%。
——整理自(明)宋濂等《元史·食货志》
(1)谈谈材料一对于该主题研究的意义。
(2)相较于材料一,材料二至四提供了哪些探究该主题的新视角?并简要说明它们为什么可以做为该主题研究的史料。
A.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B.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C.生产力发展的需要D.人地矛盾不断激化
2.据史料记载:“限关”的同时,清朝政府为应对海陆边境贸易需求,采取一系列政策。如1684年开海,施行积极的海外贸易政策,1727年重开南洋,此后东洋和南洋贸易一直持续至清末。18世纪的广州成为环球海上航路的重要中转港。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旨在维护传统封建等级秩序B.继承了德法共治的治国理念
C.适应了多元社会的发展需要D.确保了司法系统的独立运行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理)数学试题(解析版)

2019年重庆一中高2019级高三下期月考理科学数学一、选择题1.设集合2{log 1}A x x =≤,集合2{|20}B x x x =+-<,则A B U 为( )A. (0,1)B. (2,2]-C. (,2]-∞D. (2,1)- 【答案】B【分析】先通过解不等式得出集合,A B ,然后再求A B U .【详解】由2log 1x ≤得,02x <≤,即(]0,2A =.由220x x +-<得,21x -<<,即()2,1B =-.所以(]2,2A B =-U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解对数不等式和二次不等式以及集合的并集运算,属于基础题.2.已知复数z 满足()2201913z i i +=+,则||z =( )A. B. C. 14 D. 【答案】A【分析】由2019450433i i i i ⨯+==-=先求出复数z ,然后再求||z .【详解】由2019450433i i i i ⨯+==-=.所以由()2201913z i i +=+得:()213z i i -=+即()23z i i -=+,故:33122i i z i +-==-所以||2z ==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复数的运算,复数的模长的计算,属于基础题.3.设函数31log (1),1()1,12x x x f x x -->⎧⎪=⎨⎛⎫ ⎪⎪⎝⎭⎩…,则(1)f =( )A. 0B. 1-C. 1D. 2【答案】C 【分析】根据函数的表达式直接将(1)f 的值代出可求出答案. 【详解】由函数的表达式有111(1)12f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分段函数求函数值,属于基础题.4.已知第一象限内抛物线24y x =上的一点Q 到y 轴的距离是该点到抛物线焦点距离的12,则点Q 的坐标为( )A. (1,2)-B. (1,2)C.D. 1,14⎛⎫ ⎪⎝⎭ 【答案】B【分析】设()(),0,0Q x y x y >>,根据抛物线的定义以及题目条件可得12x x +=,从而求出Q 点的坐标.【详解】抛物线24y x =的准线方程为:1x =-.设()(),0,0Q x y x y >>,则点Q 到y 轴的距离为x ,点Q 到准线的距离为1x +.根据抛物线的定义有:点Q 到焦点的距离为1x +.又点Q 到y 轴的距离是该点到抛物线焦点距离的12. 所以12x x +=,得1x = ,则2y =即(1,2)Q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抛物线的定义的运用,属于基础题.5.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记有如下问题:“今有五等诸侯,其分橘子六十颗,人別加三颗”,问:“五人各得几何?”其意思为:“现在有5个人分60个橘子,他们分得的橘子个数成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问5人各得多少橘子.”根据这个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得到橘子最多的诸侯比最少的多12个B. 得到橘子的个数排名为正数第3和倒数第3的是同一个人C. 得到橘子第三多的人所得的橘子个数是12D. 所得橘子个数为倒数前3的诸侯所得的橘子总数为24。
2021届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试题(解析版)

2021届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试题一、单选题1.复数z 满足21iz i=-,则复数z 的虚部为()A .﹣1B .1C .iD .﹣i【答案】B【分析】利用复数的除法运算化简211ii i=-+-,再利用复数的代数形式求出结果.【详解】解:∵()()()()2121211112i i i i i z i i i i ++====-+--+,则复数z 的虚部为1.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的除法运算.复数的除法运算关键是分母“实数化”,其一般步骤如下:(1)分子、分母同时乘分母的共轭复数;(2)对分子、分母分别进行乘法运算;(3)整理、化简成实部、虚部分开的标准形式.2.已知集合{}22,A xx x Z =<∈∣,则A 的真子集共有()个A .3B .4C .6D .7【答案】D【分析】写出集合{1,0,1}A =-,即可确定真子集的个数.【详解】因为{}22,{1,0,1}A xx x Z =<∈=-∣,所以其真子集个数为3217-=.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真子集个数问题,属于简单题.3.已知某圆锥的母线长为4,底面圆的半径为2,则圆锥的全面积为()A .10πB .12πC .14πD .16π【答案】B【分析】首先求得底面周长,即侧面展开图的扇形弧长,然后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侧面积,即圆锥的侧面积,再求得圆锥的底面积,侧面积与底面积的和就是全面积.【详解】底面周长是:2×2π=4π,则侧面积是:14π48π2⨯⨯=,底面积是:π×22=4π,则全面积是:8π+4π=12π.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锥的全面积计算,正确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与原来的扇形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圆锥的母线长是扇形的半径,圆锥的底面圆周长是扇形的弧长.4.为了衡量星星的明暗程度,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在公元前二世纪首先提出了星等这个概念.星等的数值越小,星星就越亮;星等的数值越大它的光就越暗.到了1850年,由于光度计在天体光度测量的应用,英国天文学家普森又提出了亮度的概念,天体的明暗程度可以用星等或亮度来描述.两颗星的星等与亮度满足()12212.5lg lg m m E E -=-,其中星等为k m 的星的亮度为(1,2)k E k =.已知“心宿二”的星等是1.00,“天津四”的星等是1.25,则“心宿二”的亮度大约是“天津四”的()倍.(当||x 较小时,2101 2.3 2.7x x x ≈++)A .1.27B .1.26C .1.23D .1.22【答案】B【分析】把已知数据代入公式计算12E E .【详解】由题意211 1.25 2.5(lg lg )E E -=-,12lg0.1E E =,∴0.1212101 2.30.1 2.70.1 1.257 1.26E E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数学新文化,考查阅读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在新环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用数学的思想解决问题.5.向量,a b 满足||1a = ,a 与b 的夹角为3π,则||a b - 的取值范围为()A .[1,)+∞B .[0,)+∞C .1,2⎡⎫+∞⎪⎢⎣⎭D .3,2⎫+∞⎪⎢⎪⎣⎭【答案】D【分析】把||a b -用数量积表示后结合函数的性质得出结论.【详解】22222||()2121cos 3a b a b a a b b b b π-=-=-⋅+=-⨯⨯+ 21b b -+= 2134423b ⎛⎫=+≥⎪⎝⎭- ,所以3||2a b -≥ .1||2b = 时取得最小值.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模,解题关键是把模用向量的数量积表示,然后结合二次函数性质得出结论.6.已知三棱锥P ABC -,过点P 作PO ⊥面,ABC O 为ABC ∆中的一点,,PA PB PB PC ⊥⊥,PC PA ⊥,则点O 为ABC ∆的()A .内心B .外心C .重心D .垂心【答案】D【分析】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一点E ,连接PO ,由于PA ,PB ,PC 两两垂直可以得到PA ⊥面PBC ,而BC ⊂面PBC ,可得BC ⊥PA ,由PO ⊥平面ABC 于O ,BC ⊂面ABC ,PO ⊥BC ,可得BC ⊥AE ,同理可以证明CO ⊥AB ,又BO ⊥AC .故O 是△ABC 的垂心.【详解】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一点E ,连接PO ,由于PA ,PB ,PC 两两垂直可以得到PA ⊥面PBC ,而BC ⊂面PBC ,∴BC ⊥PA ,∵PO ⊥平面ABC 于O ,BC ⊂面ABC ,∴PO ⊥BC ,∴BC ⊥平面APE ,∵AE ⊂面APE ,∴BC ⊥AE ;同理可以证明CO ⊥AB ,又BO ⊥AC .∴O 是△ABC 的垂心.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解题时要注意数形结合,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7.设sin5a π=,b =,2314c ⎛⎫= ⎪⎝⎭,则()A .a c b <<B .b a c <<C .c a b<<D .c b a<<【答案】C【分析】借助中间量1和12比较大小即可.【详解】解:由对数函数y x =在()0,∞+单调递增的性质得:1b =>=,由指数函数12xy ⎛⎫= ⎪⎝⎭在R 单调递减的性质得:2413311142212c ⎛⎫⎛⎫⎛⎫= ⎪ ⎪ ⎪⎝⎭⎝⎭⎝⎭=<=,由三角函数sin y x =在0,2π⎛⎫ ⎪⎝⎭上单调递增的性质得1sin sin 562a ππ=>=.所以c ab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考查运算能力,化归转化思想,是中档题.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借助中间量1和12,尤其在比较a 与c 的大小时,将c 变形得24331142c ⎛⎫⎛⎫= ⎪ =⎪⎝⎭⎝⎭,进而与12比较大小是重中之核心步骤.8.已知三棱锥P ABC -的四个顶点均在同一个确定的球面上,且BA BC ==,2ABC π∠=,若三棱锥P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3,则其外接球的半径为()A .2B .3C .4D .5【答案】A【分析】由题意分析知三棱锥P ABC -体积的最大时,P ,O ,O '共线且O P '⊥面ABC ,P 在大于半球的的球面上,根据棱锥体积公式求得||O P ',进而应用勾股定理求外接球的半径.【详解】由题意知:AC 中点O '为面ABC 外接圆圆心,若外接球球心为O ,半径为R ,三棱锥P ABC -体积的最大时,P ,O ,O '共线且O 在P ,O '之间,∴1||33P ABC ABC V S O P -'=⋅⋅= ,1||||32ABC S BA BC =⋅⋅= ,即||3O P '=,||||32AC O C '==,所以()22222'|||'|33O C OC OO R R =-=--=,解得2R =,故选:A【点睛】关键点点睛:理解三棱锥P ABC -体积的最大时P 的位置及与球心、底面外接圆圆心的关系,结合棱锥体积公式、勾股定理求球体半径.二、多选题9.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A .若,,//m n m n αβ⊂⊂,则//αβB .若,m n m α⊂⊥,则n α⊥C .若,m n αα^Ì,则m n ⊥D .若//,,m n αβαβ⊂⊂,则//m n【答案】ABD【分析】根据空间线、面关系,结合空间关系相关图例以及线线、线面、面面间的平行、垂直判定与性质,即可知选项的正误.【详解】A :,,//m n m n αβ⊂⊂,α、β不一定平行,错误.B :,m n m α⊂⊥,n 不一定垂直于α,错误.C :由线面垂直的性质:,m n αα^Ì,则必有m n ⊥,正确.D ://,,m n αβαβ⊂⊂,m 、n 不一定平行,错误.故选:ABD10.下列函数中,在(0,1)内是减函数的是()A .||12x y ⎛⎫= ⎪⎝⎭B .212log y x =C .121=+y x D .2log sin y x=【答案】ABC【分析】根据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判断确定选项中各函数是否为减函数即可.【详解】A :1(2t y =为减函数,||t x =在(0,1)上为增函数,所以||12x y ⎛⎫= ⎪⎝⎭为减函数;B :12log y t =为减函数,2t x =在(0,1)上为增函数,所以212log y x =为减函数;C :1y t =为减函数,21t x =+在(0,1)上为增函数,所以121=+y x 为减函数;D :2log y t =为增函数,sin t x =在(0,1)上为增函数,所以2log sin y x =为增函数;故选:ABC【点睛】结论点睛:对于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有如下结论1、内外层函数同增或同减为增函数;2、内外层函数一增一减为减函数;11.下列关于函数1()2sin 26f x x π⎛⎫=+⎪⎝⎭的图像或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为()A .函数()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83x π=对称B .将函数()f x 的图像向右平移3π个单位所得图像的函数为12sin 23y x π⎛⎫=+ ⎪⎝⎭C .函数()f x 在区间5,33ππ⎛⎫-⎪⎝⎭上单调递增D .若()f x a =,则1cos 232a x π⎛⎫-=⎪⎝⎭【答案】AD 【分析】令1262x k πππ+=+得到对称轴,即可判断A ;根据平移变换知识可判断B ;求出其单调增区间即可判断C ;利用配角法即可判断D.【详解】对于A ,令1262x k πππ+=+()k ∈Z ,解得22()3x k k Z ππ=+∈,当1k =时,得83x π=,故A 正确;对于B ,将函数()f x 的图像向右平移3π个单位,得112sin[()]2sin 2362y x x ππ=-+=,故B 错误;对于C ,令122()2262k x k k Z πππππ-+<+<+∈4244()33k x k k Z ππππ⇒-+<<+∈,故C 错误;对于D ,若12sin()26x a π+=,则11cos()sin[()]23223x x πππ-=+-=1sin()262ax π+=,故D 正确.故选:AD【点睛】方法点睛:函数()sin (0,0)y A x B A ωϕω=++>>的性质:(1)max min =+y A B y A B =-,.(2)周期2π.T ω=(3)由()ππ2x k k +=+∈Z ωϕ求对称轴(4)由()ππ2π2π22k x k k -+≤+≤+∈Z ωϕ求增区间;由()π3π2π2π22k x k k +≤+≤+∈Z ωϕ求减区间.12.定义在(0,)+∞上的函数()f x 的导函数为()'f x ,且()()f x f x x'<,则对任意1x 、2(0,)x ∈+∞,其中12x x ≠,则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有()A .()()()1212f x x f x f x +<+B .()()()()21121212x xf x f x f x f x x x +<+C .()1122(1)x x f f <D .()()()1212f x x f x f x <【答案】ABC【分析】构造()()f x g x x=,由()()f x f x x '<有()0g x '<,即()g x 在(0,)+∞上单调递减,根据各选项的不等式,结合()g x 的单调性即可判断正误.【详解】由()()f x f x x '<知:()()0xf x f x x'-<,令()()f x g x x =,则()()()20xf x f x g x x '-='<,∴()g x 在(0,)+∞上单调递减,即122112121212()()()()()g x g x x f x x f x x x x x x x --=<--当120x x ->时,2112()()x f x x f x <;当120x x -<时,2112()()x f x x f x >;A :121()()g x x g x +<,122()()g x x g x +<有112112()()x f x x f x x x +<+,212212()()x f x x f x x x +<+,所以()()()1212f x x f x f x +<+;B:由上得21121212()()()()x f x x x x f x x x -<-成立,整理有()()()()21121212x xf x f x f x f x x x +<+;C :由121x >,所以111(2)(1)(2)(1)21x x x f f g g =<=,整理得()1122(1)x x f f <;D :令121=x x 且121x x >>时,211x x =,12111()()()()g x g x f x f x =,12()(1)(1)g x x g f ==,有121()()g x x g x >,122()()g x x g x <,所以无法确定1212(),()()g x x g x g x 的大小.故选:ABC【点睛】思路点睛:由()()f x f x x '<形式得到()()0xf x f x x'-<,1、构造函数:()()f x g x x =,即()()()xf x f x g x x'-'=.2、确定单调性:由已知()0g x '<,即可知()g x 在(0,)+∞上单调递减.3、结合()g x 单调性,转化变形选项中的函数不等式,证明是否成立.三、填空题13.若一个球的体积为323π,则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_.【答案】16π【解析】由题意,根据球的体积公式343V R π=,则343233R ππ=,解得2R =,又根据球的表面积公式24S R π=,所以该球的表面积为24216S ππ=⋅=.14.设向量a ,b 不平行,向量a b λ+ 与2a b + 平行,则实数λ=_________.【答案】12【解析】因为向量a b λ+ 与2a b + 平行,所以2a b k a b λ+=+ (),则{12,k k λ==,所以12λ=.【解析】向量共线.15.一般把数字出现的规律满足如图的模型称为蛇形模型:数字1出现在第1行;数字2,3出现在第2行;数字6,5,4(从左至右)出现在第3行;数字7,8,9,10出现在第4行,依此类推,则第21行从左至右的第4个数字应是____________.【答案】228【分析】由题知,第n 行有n 个数字,奇数行从右至左由小变大,偶数行从左至右由小变大,则前20行共有20(120)123202102+++++==L 个数字,第21行最左端的数为21021231+=,从左到右第4个数字为228.【详解】观察数据可知,第n 行有n 个数字,奇数行从右至左由小变大,偶数行从左至右由小变大,则前20行共有20(120)123202102+++++==L 个数字,第21行最左端的数为21021231+=,所以第21行从左到右第4个数字为228.故答案为:228.【点睛】关键点睛:本题考查合情推理、数列的前n 项和,解题关键要善于观察发现数据特征,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综合性较强,属于较难题型.四、双空题16.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且101a <<,20201a =,则q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能使不等式12121110m m a a a a a a ⎛⎫⎛⎫⎛⎫-+-++-≤ ⎪ ⎪ ⎪⎝⎭⎝⎭⎝⎭ 成立的最大正整数m =______.【答案】(1,)+∞4039【分析】根据已知求得1a 的表达式,由此求得q 的取值范围.根据12121110m m a a a a a a ⎛⎫⎛⎫⎛⎫-+-++-≤ ⎪ ⎪ ⎪⎝⎭⎝⎭⎝⎭ 成立列不等式,化简求得m 的取值范围,从而求得最大正整数m .【详解】由已知201911201911a qa q =⇒=,结合101a <<知2019101q <<,解得1q >,故q 的取值范围为(1,)+∞.由于{}n a 是等比数列,所以1n a ⎧⎫⎨⎬⎩⎭是首项为11a ,公比为1q 的等比数列.要使12121110m m a a a a a a ⎛⎫⎛⎫⎛⎫-+-++-≤ ⎪ ⎪ ⎪⎝⎭⎝⎭⎝⎭ 成立则1212111m ma a a a a a +++≤+++ 即()111111111m m a q a q q q⎛⎫-⎪-⎝⎭≤--,将120191a q=代入整理得:40394039m q q m ≤⇒≤故最大正整数4039m =.故答案为:(1,)+∞;4039【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考查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属于中档题.五、解答题17.在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底面ABCD 是等腰梯形,M 是线段AB 的中点,1160,22,2,DAB AB CD DD C M ∠=︒====(1)求证:1//C M 平面11A ADD ;(2)求异面直线 CM 与1DD 所成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14.【分析】(1)易得1111//,C D MA C D MA =,则四边形11AMC D 为平行四边形,得到11//C M D A ,再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2)由//CM DA ,将异面直线CM 与1DD 成的角,转化为 DA 与1DD 相交所成的角,然后在1ADD ,利用余弦定理求解.【详解】(1)因为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且2AB CD =,所以//AB DC .又由M 是AB 的中点,因此//CD MA 且CD MA =.如图所示:连接1AD ,在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因为1111//,CD C D CD C D =,可得1111//,C D MA C D MA =,所以四边形11AMC D 为平行四边形.因此11//C M D A ,又1C M ⊄平面11A ADD ,1D A ⊂平面11A ADD ,所以1//C M 平面11A ADD .(2)因为//CM DA ,所以异面直线CM 与1DD 成的角,即为 DA 与1DD 相交所成的直角或锐角,在1ADD中,1C M =,所以111,2AD AD DD ===,由余弦定理可得:22211111cos 24AD DD AD ADD AD DD +-∠==-⋅,所以异面直线CM 和1DD 余弦值为14.【点睛】方法点睛:判断或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1)利用线面平行的定义,一般用反证法;(2)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 ⊄α,b ⊂α,a ∥b ⇒a ∥α),其关键是在平面内找(或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证明时注意用符号语言的叙述;(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a ⊂α⇒a ∥β);(4)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α∥β,a ⊄β,a ∥α⇒a ∥β).18.已知数列{}n a 满足:13a =,且对任意的n *∈N ,都有1,1,n n a a +成等差数列.(1)证明数列{}1n a -等比数列;(2)已知数列{}n b 前n 和为n S ,条件①:()1(21)n n b a n =-+,条件②:11n n n b a +=-,请在条件①②中仅选择一个条件作为已知条件.............来求数列{}n b 前n 和n S .【答案】(1)证明见解析;(2)答案不唯一,具体见解析.【分析】(1)由条件得121n n a a +=-,利用等比数列定义可得证.(2)选条件①得(21)2nn b n =+,选条件②得1(1)()2nn b n =+⋅利用错位相减法可得解.【详解】(1)由条件可知112n n a a ++=,即121n n a a +=-,∴()1121n n a a +-=-,且112a -=∴{}1n a -是以112a -=为首项,2q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12nn a -=,∴()21nn a n N*=+∈(2)条件①:()1(21)(21)2nn n b a n n =-+=+,123325272(21)2nn S n =⋅+⋅+⋅+++⋅ 23412325272(21)2n n S n +=⋅+⋅+⋅+++⋅利用错位相减法:123413222222222(21)2nn n S n +-=⋅+⋅+⋅+⋅++⋅+⋅- 118(12)6(21)212n n n S n -+--=++⋅--化简得()12(21)2n n S n n N +*=-+∈条件②:11(1)()12nn n n b n a +==+⋅-231111234(1)2222n nS n =⋅+⋅+⋅+++⋅ 234111111234(1)22222n n S n +=⋅+⋅+⋅+++⋅ 利用错位相减法:23411111111(1)222222n n n S n +=++++-+⋅ 1111[1()]11421(1)12212n n n S n -+-=+-+⋅-化简得()13(3)(2n n s n n N *=-+∈【点睛】错位相减法求和的方法:如果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求数列{}n n a b 的前n 项和时,可采用错位相减法,一般是和式两边同乘以等比数列{}n b 的公比,然后作差求解;在写“n S ”与“n qS ”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n n S qS -”的表达式19.已知椭圆C 的两个焦点分别为12(1,0),(1,0)F F -,短轴的两个端点分别为12,B B .且122B B =.(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过点2F 的直线l 与椭圆C 相交于P ,Q 两点,且11F P FQ ⊥ ,求直线l 的方程.【答案】(1)2212x y +=;(2)10x +-=,或10x -=.【分析】(1)由题干条件可得c 和b 的值,进而求出2a 的值,从而求出椭圆方程;(2)首先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不符合题意;当斜率存在时,联立方程,可得()22121222214,2121k k x x x x k k -+=⋅=++,又110F P FQ ⋅= ,向量坐标化可得()()()2221212111110k x x k x x k F P FQ ⋅--==++++uuu r uuu r ,代入1212,x x x x +⋅,化简,即可求出k 的取值,从而求出直线方程.【详解】解(1)由条件可知:1c =,又122B B =,所以1b =,则22a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2212x y +=(2)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其方程为1x =,不符合题意;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1)y k x =-,22(1)12y k x x y =-⎧⎪⎨+=⎪⎩得()()2222214210k x k x k +-+-=,()2810k ∆=+>,设()()1122,,,P x y Q x y ,则()22121222214,2121k k x x x x k k -+=⋅=++,()()1111221,,1,F P x y F Q x y =+=+ ,∵110F P FQ ⋅= ,即()()()()()22212121212111110x x y y k x x k x x k +++=+--+++=,即()()()222222221411()102121k k kk k k k -+--++=++化简得:2201172k k =+-解得217,77k k ==±.故直线l的方程为10x +-=,或10x --=.【点睛】方法点睛:(1)将向量转化为坐标的关系;(2)联立直线和椭圆,求出两根之和,两根之积;(3)将两根之和和两根之积代入坐标关系中,解出k .20.已知()cossin 222x x x f x ⎛⎫=+ ⎪⎝⎭,记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1)求()f B 的取值范围;(2)当4a =,433b =,且()f B 取(1)中的最大值时,求ABC 的面积.【答案】(1)30,12⎛+ ⎝⎦;(2)833或433【分析】(1)利用公式对函数化简,根据B 角的范围,求函数值域.(2)由(1)求出B 的大小,利用正弦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出结果.【详解】(1)2()cossin sin cos 222222x x x x x x f x ⎛⎫=+=+ ⎪⎝⎭13(cos 1)3sin sin 2232x x x π+⎛⎫=+=++ ⎪⎝⎭因为B 为三角形的内角,所以(0,)B π∈所以4,333B πππ⎛⎫+∈ ⎪⎝⎭,所以3()0,12f B ⎛∈+ ⎝⎦(2)34()11,,23333f B B B ππππ⎛⎫⎛⎫=++=+∈ ⎪ ⎝⎭⎝⎭,,326B B πππ∴+==,由正弦定理得:4343sin 1sin sin sin 22a b A A B A =⇒=⇒=()0,,3A A ππ∈∴=,或23A π=,若3A π=,则2C π=,183sin 23ABC S ab C ==若23π=A ,则6π=C,1sin 23==ABC S ab 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恒等变换、正弦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等基本数学知识,考查了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目.21.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2,120,,AB AC AA BAC D D ==∠=分别是线段11,BC B C 的中点,过线段AD 的中点P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AB AC 于点,M N .(1)证明:平面1A MN ⊥平面11ADD A ;(2)求二面角1A A M N --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155.【分析】(1)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MN ⊥平面ADD 1A 1;又MN ⊂平面A 1MN ,所以平面A 1MN ⊥平面ADD 1A 1;(2)建立空间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法进行求解即可.【详解】(1)证明:∵AB=AC ,D 是BC 的中点,∴BC ⊥AD ,∵M ,N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MN ∥BC ,∴MN ⊥AD ,∵AA 1⊥平面ABC,MN ⊂平面ABC ,∴AA 1⊥MN ,∵AD,AA 1⊂平面ADD 1A 1,且AD∩AA 1=A ,∴MN ⊥平面ADD 1A 1∴,又MN ⊂平面A 1MN ,所以平面A 1MN ⊥平面ADD 1A 1;(2)设AA 1=1,如图:过A 1作A 1E ∥BC ,建立以A 1为坐标原点,A 1E ,A 1D 1,A 1A 分别为x ,y ,z 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A 1(0,0,0),A(0,0,1),∵P 是AD 的中点,∴M ,N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则31,,122M ⎛⎫ ⎪ ⎪⎝⎭,31,,122N ⎛⎫- ⎪ ⎪⎝⎭,则131,,122A M ⎛⎫= ⎪ ⎪⎝⎭,()10,0,1A A =,)NM = ,设平面AA 1M 的法向量为(),,m x y z=,则100m AM m A A ⎧⋅=⎪⎨⋅=⎪⎩,得10220x y z z ++=⎨⎪=⎩,令1x =,则y =,则()1,m =,同理设平面A 1MN 的法向量为(),,n x y z=,则100n A M n NM ⎧⋅=⎨⋅=⎩,得310220x y z ++=⎪⎨⎪=⎩,令2y =,则1z =-,则()0,2,1n =-,则()15cos ,5m n m n m n ⋅===-⋅,∵二面角A-A 1M-N 是锐二面角,∴二面角A-A 1M-N 的余弦值是15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垂直的判定以及二面角的求解,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进行求解,综合性较强,运算量较大.22.已知21()(1)2xf x e ax b x =---.其中常数 2.71828e ≈⋅⋅⋅⋅⋅⋅.(1)当2,4a b ==时,求()f x 在[1,2]上的最大值;(2)若对任意0,()a f x >均有两个极值点()1212,x x x x <,(ⅰ)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ⅱ)当a e =时,证明:()()12f x f x e +>.【答案】(1)max ()1f x e =-;(2)(ⅰ)1b >;(ⅱ)证明见解析.【分析】(1)由题得2()4(1)x f x e x x =---,()24x f x e x '=--,()2x f x e ''=-,由[1,2]x ∈,可得()0f x ''>,即()'f x 在[1,2]上单增,且2(2)80f e -'=<,即()0f x '<,可知()f x 在[1,2]上单减,求得max ()(1)1f x f e ==-.(2)(ⅰ)利用两次求导可得(,ln )x a ∈-∞时,()'f x 单减;(ln ,)x a ∈+∞时,()'f x 单增,再由()f x 有两个极值点,知(ln )ln 0f a a a a b =--<',即ln b a a a >-恒成立,构造函数()ln g a a a a =-,利用导数求其最大值,可得实数b 的取值范围;(ⅱ)设()()(2),(1)h x f x f x x ''=--<,求导可得()h x 在(,1)-∞单增,得到()(2)f x f x ''<-,可得()()112f x f x ''<-,()()122f x f x ''->,结合()'f x 在(1,)+∞上单增,可得()()122f x f x >-,得到()()()()2222122222222x x f x f x f x f x e e ex ex e -+>-+=+-+-,构造22()22x x M x e e ex ex e -=+-+-,(1)x >,再利用导数证明()2(1)M x M e >=,即可得到()()12f x f x e+>【详解】(1)由2,4a b ==得,2()4(1)x f x e x x =---,求导()24x f x e x '=--,()2x f x e ''=-,[1,2]x ∈ ,2[,]x e e e ∴∈,20x e ∴->,即()0f x ''>()f x '∴在[1,2]上单增,且2(2)80f e -'=<,即[1,2]x ∀∈,()0f x '<,()f x ∴在[1,2]上单减,max ()(1)1f x f e ∴==-.(2)(ⅰ)求导()x f x e ax b '=--,因为对任意0,()a f x >均有两个极值点12,x x ,所以()0f x '=有两个根,求二阶导()x f x e a ''=-,令()0f x ''=,得ln x a=当(,ln )x a ∈-∞时,()0f x ''<,()'f x 单减;当(ln ,)x a ∈+∞时,()0f x ''>,()'f x 单增,由()0f x '=有两个根12,x x ,知(ln )ln 0f a a a a b =--<',即ln b a a a >-对任意0a >都成立,设()ln g a a a a =-,求导()ln g a a '=-,令()0g a '=,得1a =,当(0,1)x ∈时,()0g a '>,()g a 单增;当(1,)x ∈+∞时,()0g a '<,()g a 单减,max (()1)1g g a =∴=,1b ∴>又0,,()ba b f e x f x a -⎛⎫''-=>→+∞→+∞ ⎪⎝⎭Q ,所以实数b 的取值范围是:1b >.(ⅱ)当a e =时,()x f x e ex b '=--,()x f x e e ''=-,令()0f x ''=,得1x =当(,1)x ∈-∞时,()0f x ''<,()'f x 单减;当(1,)x ∈+∞时,()0f x ''>,()'f x 单增,又12,x x 是()0f x '=的两根,且12x x <,121,1x x <∴>,121x ∴->设()()(2),(1)h x f x f x x ''=--<,即22(2)2()2,(1)xxx xe ex b ee x b e e ex e x h x --⎡⎤=-=-------+<⎣⎦,则2()2220x x h x e e e e e -=+->-='()h x ∴在(,1)-∞单增,()(1)0h x h ∴<=,即()(2)f x f x ''<-又11,x <,()()112f x f x ''∴<-,()()122f x f x ''∴->又()f x ' 在(1,)+∞上单增,122x x ∴->,即1222x x x <-<,又()f x 在()12,x x 上单减,()()122f x f x ∴>-()()()()2222122222222x x f x f x f x f x e e ex ex e-∴+>-+=+-+-令22()22x x M x e e ex ex e -=+-+-,(1)x >则2()22x x M x e e ex e -'=--+,2()20x x M x e e e -''=+-≥()M x '∴在(1,)+∞单增,且(1)0M '=,()0M x '∴>,故()M x 在(1,)+∞单增又21x > ,()2(1)M x M e ∴>=,即()()12f x f x e+>【点睛】方法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极值,最值,以及证明不等式,证明不等式的方法:若证明()()f x g x <,(,)x a b ∈,可以构造函数()()()F x f x g x =-,如果()0F x '<,则()F x 在(,)a b 上是减函数,同时若()0F a ≤,由减函数的定义可知(,)x a b ∈时,有()0F x <,即证明了()()f x g x <,考查学生的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考查逻辑思维能力与推理论证能力,属于难题.。
2019届湖南省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3)

2019届湖南省⾼三9⽉⽉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3)2019届湖南省⾼三9⽉⽉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选择题1. 孟⼦发扬孔⼦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
孟⼦这些⾔论所强调的是A .努⼒完善个⼈品德B.坚持个⼈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2. “苟可致富强者,⼉⾃为之,吾不内制也”。
“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
若师⽇⼈之更⾐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
”从材料来看,慈禧的主要意思是A .有条件地⽀持变法B.希望清王朝复兴C.祖宗之法不能变D.反对洋务运动3. 关⽻因其忠义勇武,被世⼈称颂,⾄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帝”。
这种现象反映了A .关⽻的个⼈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的取向C.对关⽻的信仰符合官⽅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关⽻“神”的地位4. 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 .“五经”为阐发孔⼦儒学思想⽽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断绝5. 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
“半亩⽅塘⼀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来”,这⾸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A .孔孟思想B.黄⽼学说C.两汉经学D.宋明理学6. 宋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往往撇开旧注,⾃抒新意,有很⼤胆的见解,虽经典本⾝,也有⼈怀疑。
这现象表明A .商品经济勃兴带动⽂化繁荣B.私学教育发展培养思辨精神C.民族⽭盾尖锐影响学术风⽓D.程朱理学推动儒学实现复兴7. 17世纪来华传教⼠曾将《论语》《⼤学》等译为拉丁⽂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理雅各⼜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在西⽅引起轰动。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3月)物理试题题(解析版)

重庆市第一中学高2019届(三下)适应性月考物理试题卷(3月)2019.3二、选择题(4-17为单选, 18-21为多选,每题6分,共48分)1.2018年8月23日报道,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 )项目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并将对国内外各领域的用户开放。
有关中子的研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子和其他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B. 卢瑟福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C. 在中子轰击下生成的过程中,原子核中平均核子质量变小D.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部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所产生的【答案】ACD【解析】【详解】A、所有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故A正确;B、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是:,故B错误;C、裂变反应释放出能量,根据质能方程知,在中子轰击下生成和的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由质量亏损,原子核中的平均核子质量变小,故C正确;D、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部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ACD。
2.如图所示,卫星A、B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用T、a、v、S分别表示卫星的周期、加速度、速度、与地心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有()A. T A>T BB. a A>a BC. v A>v BD. S A=S B【答案】A【解析】【详解】ABC、根据可知线速度为:,周期为:,加速度为:,A的轨道半径较大,则:,,,故A正确,B、C错误;D、由开普勒第二定可知绕同一天体运动的天体与中心天体连线在同一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A、B不是同一轨道,所以A、B与地心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不同,故D错误;故选A。
3.静电场方向平行于x轴,其电势φ随x的分布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折线,图中φ0和d为已知量。
一个带负电的粒子在电场中以x=0为中心、沿x轴方向做周期性运动。
已知该粒子质量为m、电量为-q,忽略重力。
规定x轴正方向为电场强度E、加速度a、速度v的正方向,下图分别表示x轴上各点的电场强度E,小球的加速度a、速度v和动能E K随x的变化图象,其中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象的斜率表示电场强度,沿电场方向电势降低,因而在的左侧,电场向左,且为匀强电场,故A 错误;由于离子带负电,粒子在的左侧加速度为正值,在右侧加速度为负值,且大小不变,故B错误;在左侧粒子向右匀加速,在的右侧向右做匀减速运动,速度与位移不成正比,故C错误;在左侧粒子根据动能定理,在的右侧,根据动能定理可得,故D正确。
重庆市2019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重庆市2019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 p3.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 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 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 108郡、国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________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 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________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4. 《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5.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是,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
这一举措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息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6.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7.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人教版数学高三期中测试精选(含答案)8

【答案】A
9.设 a, b, c 是互不相等的整数,则下列不等式中不恒成立的是( )
A.| a b || a c | | b c |
C.
|
a
b
|
a
1
b
2
B. a2
1 a2
a
1 a
D. a 3 a 1 a 2 a
【来源】上海市上海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x [2, 4] ,不等式 f (x) t 2 恒成立,则 t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来源】山东省菏泽一中、单县一中 2016-2017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
题 【答案】 (,10]
2x y 1 0,
12.设关于
x
,
y
的不等式组
x m 0,
表示的平面区域为 D ,若存在点
【答案】(1)见解析;(2) 2- n 2 n n2
2n
2
7x 5y 23 0
30.已知
x,y
满足条件:
x
7
y
11
0
,求:
4x y 10 0
(1) 4x 3y 的最小值; x y 1
(2) x 5 的取值范围.
【来源】上海市上海中学 2015-2016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an
2n
的前
n
项和
Sn
.
【来源】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 2019-2020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数学(文科)
试题
【答案】(1) an
1 2
n
;(2)
Sn
2n1
n2
n
2
.
34.已知等差数列an 的前 n 项和为 Sn , a2 a8 82 , S41 S9 .
2019届重庆市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重庆市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有学者指出,中国地方政体自秦到清经历了三个阶段,依次为郡政阶段、州政阶段、省政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相调适的产物。
文中的“州政阶段”主要是指A.先秦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D.明清时期2. 《东汉会要》载: “ 西都 ( 西汉 ) 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至东都 ( 东汉 ) 则诸生试家法 ( 经术),文吏课笺奏”。
汉代选官制度的这一调整A . 有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B . 奠定了九品中正制的基础C . 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D . 使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3. 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松江“俗务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媼( 年老的妇女 ) 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织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
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
”材料反映了A.小农经济走向衰落B.私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4. 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
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
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A . 反对帝国主义的不彻底性B . 受《北京条约》的影响较深C . 迫切学习西方的强烈愿望D . 对西方列强存在某种幻想5. 下面是1865年和1894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万海关两),以下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p6. ly:Calibri; font-size:10.5pt"> 1865年 1894年增幅进出口总值 12019.7 28605.9 137.99% 进口值 6003.6 14605.4 143.28% 出口值 6016.1 14000.5 132.72%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B.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C.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日益加深D.中国对外贸易值出超情况逐年增长7.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
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B.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C.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7.下表为《北宋商税情况简表》,据此可知当时的北宋()
A.废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C.税收主要来自于商业贸易
D.民众不堪赋税负担
8.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豪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人口税演进》等
材料二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欧美等国的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欧洲关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个人私权保障功能;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了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C.巩固国家的统一
D.防止王国发生叛乱
4.汉代各地都市中的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些平民基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产地较远,据此可知,汉代()
A.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间的长途贩运开始出现
B.民间工商业迅速发展
C.官营手工业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
D.墓葬等级差别已消失
A.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B.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C.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D.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9.1904年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向全国商人发出建立商会的号召,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商会和分会发展到800个,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近代商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1.西周初年,周王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是整个天下的保护神。
周王此举有利于A. 强化血缘宗法B. 加强中央集权C. 凸显宗教信仰D. 增强文化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把殷王的祖先神,改造成了整个天下的保护神,加强了不同族群之间的联系与认同,有利于文化认同,维护周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中“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观点无关,故排除A项;周朝没有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也没有体现这一点,故B项错误;宗教信仰不是周王此举的目的,故C项错误。
2.西周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是对先祖的孝,一是对在世父母的孝,前者更为周人所重视,自春秋以来,“孝”的对象逐渐由在世父母取代先祖。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宗法制逐渐趋于瓦解B. 个体家庭经济得到发展C. 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D. 人文道德观念开始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末战国初,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加上手工业技术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进一步发展起来,因此“孝”的对象逐渐由在世父母取代先祖,更加注重家庭成员的作用,故B项正确;“孝”不管是孝敬在世的父母还是祖先,都是宗法血缘的体现,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宗法制逐渐趋于瓦解的内容,因此A项错误;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西汉,故排除C项;材料无法判断得出人文道德观念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故D项排除。
3.秦始皇在划定郡界时,部分地区采用“犬牙相入”的原则,不完全根据自然地理区划;汉初,刘邦“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使各个政区的辅境相互交错。
秦汉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方便政令的传达B. 促进各地间的交流C. 巩固国家的统一D. 防止王国发生叛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犬牙相入”“犬牙相制”可知,这样的措施能够从地理上限制和分散地方势力,防范地方割据,巩固国家的统一,故C项正确;“犬牙相入”“犬牙相制”与方便政令传达、促进各地间的交流无关,故AB项错误;秦朝废除分封制后已经没有王国,故D项不正确。
4.汉代各地都市中的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些平民基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产地较远,据此可知,汉代A. 区域间的长途贩运开始出现B. 民间工商业迅速发展C. 官营手工业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D. 墓葬等级差别已消失【答案】C【解析】【详解】题中“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作坊和商业机构”说明是官营手工业者,“平民墓葬”则体现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流通。
故C项正确。
材料不能得出区域间的长途贩运是汉代才开始出现的,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强调官营手工业,故B项错误;平民墓葬中出土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并不能说明墓葬等级差别已消失,故D项错误。
5.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客气的质疑。
该变化反映出A. 古代正统思想频繁更替B. 佛道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C. 皇族好恶决定社会风气D. 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东汉时期“尊儒成风”,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反映了从东汉到魏晋时期对儒学态度的变化。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战乱之中,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学思想开始产生了怀疑。
这说明了时代的变迁影响着价值观念的选择。
故D项正确。
西汉以来,中国古代正统思想一直都是儒学,故AB项错误;皇族的好恶对社会风气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无法起决定性作用,故C项错误。
6.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这表明A. 封建皇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B. 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极大提高C. 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D. 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变化说明封建皇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相权受到削弱。
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关于行政效率的论述,无法得出此结论。
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三省六部制依然存在。
故C项表述错误;材料只能表明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地位上升,并不能说明它们的决策权也扩大了。
故D项错误。
7.下表为《北宋商税情况简表》,据此可知当时的北宋...............A. 废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C. 税收主要来自于商业贸易D. 民众不堪赋税负担【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数据表明,宋朝的商税额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说明宋朝的商业有所发展,体现了宋朝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宋朝并没有废弃“重农抑商”的政策,材料无法反映这一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对商业税与其它方面税收进行比较,故无法得出C项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众的状况,故D项错误。
8.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豪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A. 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B. 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C.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D. 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D 项正确;收女弟子是主张男女平等,但不能说明明代女子地位的变化,故A项错误;仅凭衣着并不能说明李贽致力于儒学与佛学和融合,故B项错误;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且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9.1904年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向全国商人发出建立商会的号召,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商会和分会发展到800个,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
近代商会的发展A. 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B. 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正式产生C. 客观上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D. 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兴起【答案】C【解析】【详解】近代商会的发展,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客观上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故C项正确;一战前列强没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实业救国”思潮在1904年以前已经兴起,故排除ABD三项。
10.国共两党曾一起合作,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
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辟B. 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 国共两党共商和平建国D.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共两党曾一起合作,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可知,这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内容,故B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辟时,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破裂;国共两党共商和平建国是重庆谈判的内容;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是指第二次合作;故ACD三项错误。
11.下图是反映抗日战争的一组漫画。
对这组漫画理解合理的是,这组漫画A. 表达了对国民党政府的失望B. 创作于“九一八”事变期间C. 表明抗战已经进入反攻阶段D. 主题是坚信中国的抗战必胜【答案】D【解析】【详解】漫画强调在抗战中形成的全民族抗战力量,组成强有力的拳头,最终把日本帝国主义打跑,故D 项符合题意;漫画的内容没有体现对国民党的态度,故A项错误;根据漫画中的文字可知,全国各地都动员起来抗战,说明此时已经不是九一八事变期间,故B项错误;材料的内容不能判断出抗战已经进入到反攻阶段,故C项错误。
12.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拥有土地的农民“有权自由经营、买卖和出租”。
这一规定A. 无法适应后来工业化开展B. 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C. 体现了计划经济的优越性D. 适应了三大改造的需求【答案】A【解析】【详解】土地改革法虽然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其本质上还是一种传统的小农经营模式。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资金、技术、人力、生产规模等方面都十分薄弱,生产效率和生产力都十分低下,而当时我国要进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改造都要求具备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这种小农经营从根本上无法满足这一需要,因此无法适应后来工业化开展,也无法适应了三大改造的需求,故A项正确,D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后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也是生产资料的私有,故B项错误;土改时我国还没有进入计划经济时代,故C项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
秦国确立了以“使民无得擅徙”等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
西汉时期随着口赋、算赋等的征收,因而家庭资产也成为户籍登录内容……《唐律·户婚律》规定“父母在,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元朝的户籍制度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各户具有不同特权。
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者是外出,出门须持有路引(通行证)。
随着清代“摊丁入亩”的实行,人口统计遂与“保甲编户”正式结合起来,以弭盗安民为要任的保甲法也从此为清查户口所倚重。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人口税演进》等材料二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清政府在参考欧美等国的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
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欧洲关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个人私权保障功能;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
新的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了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答案】(1)特点:①户籍制度历史悠久,不断发展完善②户籍制度与赋役、行政管理制度相结合③对人口流动控制严格④带有宗法伦理色彩⑤等级特权色彩浓厚。
(2)变化:①体现人格平等②突出私权保障③户籍管理法制化④解除人身束缚⑤借鉴西方户籍制度。
影响:①推动我国户籍制度近代化②推动社会阶层流动⑧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④推动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