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模板】

合集下载

【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细则】国家开放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细则】国家开放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细则】国家开放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国家开放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国开教?20XX?10号关于印发《国家开放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各分部、学院:国家开放大学20XX年将启动学士学位授予工作。

为做好学位授予工作,提高学位授予质量,我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制定了《国家开放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本办法开展相关工作。

附件:国家开放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国家开放大学20XX年4月5日抄送:行业(部委)合作办学单位、校内相关部门国家开放大学校长办公室主动公开20XX年4月5日印发附件:国家开放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学校按照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或备案的学科门类及专业授予相应的学位。

第二章申请条件第三条申请学士学位的学生须符合以下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2.较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承担专门技术工作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第四条符合第三条规定的本科毕业生,达到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要求,经审核符合以下学术水平要求者,可授予学士学位:1.必修课程平均成绩75分及以上;2.学位论文成绩良好(或80分)及以上;3.通过以下任何一种外语考试,成绩合格:(1)国家开放大学学士学位英语考试;(2)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考试;(3)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三级(PETS-3)或以上;(4)国家大学英语(含其他语种)四级考试(425分及以上)。

第五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授予学士学位:1.在读期间受到学校留校察看及以上纪律处分或触犯法律受到处罚者;2.在读期间存在考试作弊和抄袭他人成果等严重违反学术诚信等行为者。

关于印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通知

关于印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通知

校学位字〔2009〕173号关于印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通知各院、系、直属单位,机关各部、处、室:为适应新形势下学位授予工作,学校研究决定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校学位字〔2007〕3号)进行修订,修订后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已经校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施行。

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校学位字〔2007〕3号)同时废止。

特此通知。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八日主题词:学位 授予 规章 通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政办公室 2009年7月28日印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我校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授权的学科、专业或学位类型授予硕士、博士学位。

第二章硕士学位第三条 学术水平硕士生或具有同等学力人员,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一)掌握有关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第四条 资格审查(一)硕士学位申请者的资格审查,由院(系)组织专人按照本细则第三条的规定,结合其培养计划负责进行。

(二)硕士学位申请条件,由各学位分委员会根据学科特点和培养模式自行制定。

(三)单考委培硕士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遵照同等学力硕士学位申请标准执行。

(四)对于在校期间受到记过处分者,需由本人申请、院(系)推荐、校学生工作部(处)审核认为确有显著进步表现,经校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校学位办”)全面资格审查后予以学位申请资格。

(五)对于在校期间受到留校察看处分者,需在解除留校察看期后,由本人申请、院(系)推荐、校学生工作部(处)审核认为确有显著进步表现,经校学位办全面资格审查后予以学位申请资格。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公告[0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公告[001]
黄刚刚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陆燕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孙亦灵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许志杰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王子明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丁创世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黄康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陈志娟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张占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管考令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孔杰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马云林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肖梦晴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张泽权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王星星
过程工程研究所
卢治国
过程工程研究所
张亮
过程工程研究所
白云坡
过程工程研究所
迟胜男
过程工程研究所
赵永强
过程工程研究所
陆咏晴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夏英杰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张永
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朱昌垒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高司恒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邵宗贵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马修臻
青海盐湖研究所
王超
成都生物研究所
杨利霞
成都生物研究所
马艳彬
生物物理研究所
陈耐
生物物理研究所
刘璨
生物物理研究所
江宝塔·穆哈德斯
微生物研究所
杨兰
微生物研究所
杜晓辰
微生物研究所
樊起傅
微生物研究所
李凌娟
微生物研究所
王博
微生物研究所
王芳芳
微生物研究所
卓继明
微生物研究所
张映雪
水生生物研究所
任诗思
水生生物研究所
杨慧

学位授予公告-中国科学院大学

学位授予公告-中国科学院大学
1443022017011186
殷秋运
力学研究所
1443022017011187
周吕文
力学研究所
1443022017011188
樊智勇
力学研究所
1443022017011189
杨喆
力学研究所
1443022017011190
刘静思
物理研究所
1443022017011191
陈靖
物理研究所
1443022017011192
黄程德
力学研究所
1443022017011180
张业
力学研究所
1443022017011181
陈进财
力学研究所
1443022017011182
马兴普
力学研究所
1443022017011183
项高翔
力学研究所
1443022017011184
薛春东
力学研究所
1443022017011185
周凯
力学研究所
1443022017011143
刘金泉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1443022017011144
刘景森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1443022017011145
刘亮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1443022017011146
刘夏临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1443022017011147
马永尚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1443022017011148
秦彦齐
物理研究所
1443022017011193
韩兴杰
物理研究所
1443022017011194
厉康康
物理研究所
1443022017011195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学位授予实施细则(2015年修订)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结合我所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我所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所有权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或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我所有权培养学位的学科、专业进行学位授予的初评工作,并报国科大学位评定委员会终审。

学术水平第三条硕士生或具有同等学力人员,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向国科大学位评定委员会申报授予硕士学位:(一)掌握有关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第四条博士生或具有同等学力人员,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向国科大学位评定委员会申报授予博士学位:(一)掌握有关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二)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三)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资格审查第五条硕士学位申请者的资格审查,由导师、研究生部对硕士生整个学习阶段进行全面审核,包括培养计划的完成情况、思想品德、科研作风、学习成绩和业务能力等进行全面审核,并分别提出审查意见,任何一方意见均不公开,如有一方未通过审查,则取消本次申请资格。

审查结果由研究生部通知学位申请者本人。

(一)硕士课程学习和考试要求●参加国科大集中教学的学生,以国科大基础学院相关要求为准。

●硕士生除完成30学分的课程学习外,同时须完成必修环节5学分(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

(二)申请硕士学位发表文章及成果基本要求申请学术型硕士学位需以第一作者(本所为第一署名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为第二署名单位)在EI或SCI源刊发表(含录用)与攻读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申请专业硕士学位需以第一作者(本所为第一署名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为第二署名单位)在EI源刊发表(含录用)与攻读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或第一作者取得的软件著作权1项;或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1项。

中国科学院教育局关于颁发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证书的通知

中国科学院教育局关于颁发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证书的通知

中国科学院教育局关于颁发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证书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科学院•【公布日期】1987.03.25•【文号】[87]科教字160号•【施行日期】1987.03.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中国科学院教育局关于颁发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证书的通知([87]科教字160号)院属有关单位:为把颁发学位证书的工作做好,现将有关事项规定如下:一、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82)学位字007号文件精神,各学位授予单位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颁发学位证书。

二、颁发学位证书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各单位应认真负责地搞好这一工作。

必须由所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决定后,方能发给学位获得者。

证书必须由学位授予单位统一编号,指定专人用毛笔、正楷填写,字体工整,内容准确无误,加盖学位授予单位钢印(个别单位没有钢印的可盖单位公章),由所长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方为有效。

三、学位证书由各学位授予单位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订购,订购时间及手续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通知。

四、学位证书是表明学位获得者在学术上达到哪一级学位的证件,不得作其他用途。

如发现学位获得者有不符合条件的,由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撤销授予其学位的决定,并收回发给本人的证书。

五、在我院学习的外国留学生,申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如达到规定的水平,应和中国的学位获得者一样,授予相应的学位,发给他们相应的学位证书。

六、各学位授予单位应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文件(86)学位办字034号文《关于做好授予学位的备案、统计、报表工作和颁发学位证书、送交学位论文工作的通知》,每年一月底前将上年度授予学位的人员名单、报表及有关材料,分别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院教育局备案。

七、各学位授予单位要严格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颁发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证书的通知》((82)学位字007号,附件四)的规定及本通知,填写、颁发学位证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委员会章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委员会章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委员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委员会(以下简称“校学位委员会”)领导全校的学位工作,负责全校的学科建设,在国家授权范围内负责全校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的评定和授予工作,负责全校学位授予质量的评估。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二条学位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秘书长1名,副主任委员和委员若干名。

第三条主任委员由校长担任。

秘书长、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由主任委员提名,校长工作会议讨论通过,并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安徽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四条校学位委员会原则上每年4 月、6 月、12 月份各举行一次全体会议。

如有特殊情况可以临时召集主任委员或全体委员会议。

第五条校学位委员会下设学位分委员会,包括:数学学科学位分委员会、物理天文学科学位分委员会、化学与材料学科学位分委员会、地学环境学科学位分委员会、生命学科学位分委员会、力学工程学科学位分委员会、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学科学位分委员会、管理人文学科学位分委员会、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学位分委员会、微尺度国家实验室学位分委员会、军工保密类学位分委员会、智能所学位分委员会和若干专业学位分委员会(即“专业学位(管理类)学位分委员会”、“专业学位(工程类)学位分委员会”)等;学校将根据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需要调整与增设部分学位分委员会。

第六条学位分委员会主任委员由校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校学位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学位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由相关院系推荐,各学位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校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与秘书长会议讨论通过。

第七条校学位委员会与各学位分委员会,若有需要投票表决的事项,到会委员人数须高于委员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

第三章各级组织机构职能第八条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制定我校学位委员会、学位分委员会职能。

第九条校学位委员会职能(一)学科建设工作1.审议学校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规划;2.对学校各级重点学科申报进行初审;3.负责学校各类专业学位授权点申报的初审;4.在国家授权的学科领域内,自行审批新增各级学位点;5.根据学校学科发展需要,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学科调整的建议;6.负责学校新增博士生导师的资格评审和每年博士生导师招生的上岗选聘工作;7.审定学校各授权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明确学士学位的条件和要求,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全校范围内授予学士学位的本科教育。

第三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规范的原则,确保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质量。

第四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组织和实施。

第五条学士学位分为学术学位和应用型学位两类,分别授予学术型本科生和应用型本科生。

第六条学术型本科生和应用型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的条件和要求分别由学术委员会和教务处制定,并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第二章学士学位的条件和要求第七条学士学位的条件和要求包括学分要求、课程要求、学业要求和综合素质要求。

第八条学分要求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业总学分要求的基础上,满足专业学科、通识教育和实践环节学分的要求。

第九条课程要求是指学生须按照学习计划完成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并达到相应的课程考核要求。

第十条学业要求是指学生须在规定学年内达到学业水平,完成相应的学业考核。

第十一条综合素质要求是指学生须在学业水平的基础上,全面发展自己的学科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创新素养等方面的能力。

第三章学士学位评定的程序和方式第十二条学士学位评定的程序分为自评、专家评审和学位委员会评定三个阶段。

第十三条自评是指学生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士学位申请材料并进行自我评价。

第十四条专家评审是指由学校学术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对学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并给出评审报告。

第十五条学位委员会评定是指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学生的自评和专家评审报告,进行最终学位评定。

第十六条学士学位评定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术能力、学术道德和综合素质进行评定。

第十七条学士学位评定的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评定结果应当及时通知学生。

第四章学士学位授予的具体要求第十八条学士学位授予按照学校学位授予的程序和要求进行。

第十九条学士学位授予应当公开进行,学生和教师代表有权参与学士学位授予仪式。

【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细则】国家开放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细则】国家开放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细则】国家开放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国家开放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国开教?20XX?10号关于印发《国家开放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各分部、学院:国家开放大学20XX年将启动学士学位授予工作。

为做好学位授予工作,提高学位授予质量,我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制定了《国家开放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本办法开展相关工作。

附件:国家开放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国家开放大学20XX年4月5日抄送:行业(部委)合作办学单位、校内相关部门国家开放大学校长办公室主动公开20XX年4月5日印发附件:国家开放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学校按照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或备案的学科门类及专业授予相应的学位。

第二章申请条件第三条申请学士学位的学生须符合以下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2.较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承担专门技术工作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第四条符合第三条规定的本科毕业生,达到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要求,经审核符合以下学术水平要求者,可授予学士学位:1.必修课程平均成绩75分及以上;2.学位论文成绩良好(或80分)及以上;3.通过以下任何一种外语考试,成绩合格:(1)国家开放大学学士学位英语考试;(2)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考试;(3)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三级(PETS-3)或以上;(4)国家大学英语(含其他语种)四级考试(425分及以上)。

第五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授予学士学位:1.在读期间受到学校留校察看及以上纪律处分或触犯法律受到处罚者;2.在读期间存在考试作弊和抄袭他人成果等严重违反学术诚信等行为者。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条例》,特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依据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和教育部授权,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按学科门类以及专业,向符合条件的学位申请人授予硕士、博士两级学位。

第三条本工作细则适用于国科大按照国家招生计划录取的、在中国科学院所属各研究院、所、台、站、中心等研究生培养单位(以下简称“培养单位”)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博士生”)的学位授予,以及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博士学位的学位授予工作。

第二章学位申请人资格与要求第四条凡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并具有规定的学术水平的学位申请人,可按本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向国科大申请相应的学位。

第五条国科大及培养单位在受理学位申请人提出的学位申请后,学位申请人不得同时向其他学位授予单位申请相同学位。

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应组织专人对学位申请人的思想政治表现进行审核,并提出具体审核意见。

第六条硕士学位申请人必须完成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和学位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列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一)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二)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第七条博士学位申请人必须完成本学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和学位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列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一)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二)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三) 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第八条学位申请人提出学位申请前,应取得的科研学术成果(如专利、专著、经评定的科研成果等)、发表的论文数量和刊物级别的要求,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具体规定,并报国科大学位办公室备案。

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学位授予工作,加强学位管理,保证学位的质量和有效性,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管理。

第三条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由学校举办的教育机构授予。

第四条学位授予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条学位授予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保证学位授予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第六条学位授予应当与国家教育政策相适应,服务国家创新和发展需求。

第七条学士学位是高等教育的初级学位,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初步评价。

第八条学士学位的授予要求包括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九条学士学位的授予可分为常规学士学位和优秀学士学位。

第十条常规学士学位授予的条件为: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规定的课程,达到学校要求的毕业要求。

第十一条优秀学士学位授予的条件为:学生在常规学士学位的基础上,有突出的学术成果或创新项目。

第十二条硕士学位是高等教育的研究生学位,是对学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评价。

第十三条硕士学位的授予要求包括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十四条硕士学位的授予可分为学术硕士学位和专业硕士学位。

第十五条学术硕士学位的授予条件为: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规定的课程,通过硕士论文答辩。

第十六条专业硕士学位的授予条件为: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规定的课程,通过专业实践项目。

第十七条博士学位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学位,是对学生独立研究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高评价。

第十八条博士学位的授予要求包括课程学习、综合考试、学术报告和博士论文。

第十九条博士学位的授予要求严格,对学生的科研工作和学术成果有较高的要求。

第二十条博士学位的授予要求还包括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要求。

第二十一条博士学位的授予要依据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评审和审批。

第五章学位授予管理第二十二条学位授予工作应当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学位授予的质量和有效性。

第二十三条学位授予的程序包括申请、评审、审批、公示和授予等环节。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整体工作目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位授权机构的规定,落实学术委员会的职责,组织实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工作。

第二条工作职责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工作,由研究生院学术委员会负责。

具体由招生教育质量办公室实施。

第三条工作原则1.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导向;2.以科研为基础,以学术为本;3.努力提高学位授予工作的质量和水平;4.依法开展学位授予工作。

第四条授予学位类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授予研究生的学位类别:博士学位、硕士学位。

第二章学位授予要求第五条硕士研究生1.硕士研究生修满课程规定,通过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2.须参加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评审;3.论文须发表或录用。

第六条博士研究生1.不少于两年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各类基本课程成绩均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英语水平达到规定标准;2.取得所修专业的硕士学位;3.发表或录取学术论文;4.完成论文研究和相关学术活动;5.在学术委员会指定的领域或者具有突出的、学术创造性的成果;6.须参加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评审。

第三章学位授予审批工作第七条学位授予程序学位授予程序:提交申请、评审、学位授予、获得证书。

第八条评审学术委员会成立专门的选题、答辩、评审等各种委员会。

第九条学位授予学校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决定,须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

第十条获得证书经审核通过者,授予相应学位证书,并发放研究生学位证书。

第四章违规处理第十一条违规行为1.破坏学术诚信;2.造假成果,抄袭剽窃他人成果;3.学术道德与合法行为的严重违规行为。

第十二条违规处理违规行为根据严重程度,给予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学术处罚直至退学,甚至另案处理。

第五章附则第十三条本细则的意见解释权由研究生院学术委员会办公室管理。

第十四条本细则解释权属于研究生院学术委员会办公室,有关干部教师、研究生、工作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发生疑问,请咨询闵行校区研究生院学术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学位授予细则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学位授予细则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学位授予细则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有关文件规定,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天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授权,中国科学院大学按学科门类以及专业,向符合条件的学位申请人授予硕士、博士两级学位。

第三条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并完成某项研究工作,对所研究的课题及本人独立完成的论文应当有自己的新见解,表明作者确已在本学科领域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且在学术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

第四条博士论文的要求:应是在导师原则指导下,由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研究工作,表明作者确已在本学科领域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且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应具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

学位论文的选题第五条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整个学习期间的一个重要的阶段。

它既使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融汇贯通和应用,又使研究生的实践工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论文开题报告则是保证论文进度、质量的重要前提。

因此,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选题报告制度。

申请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在入学后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内进行并完成;申请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应在入学后的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内进行并完成。

有特殊情况的,经台研究生部批准可适当推迟。

涉密论文的密级申请须在论文开题之前,由导师或者研究生提出申请,提交台保密委员会审批;参加涉密项目研究工作的研究生,导师应及时将其界定为“涉密研究生”,纳入我台涉密人员管理范围;此外,若是涉密研究生在学期间小论文由于涉密,不能公开发表,由学位会主席决定该生申请学位所需满足的科学研究成果条件。

第六条选题报告应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进行。

报告的内容及要求如下:阐述所选论文题目的背景及意义;明确论文是属基础研究还是工程技术、应用研究或其它类型(一旦开题,一般不再修改论文类型,若是修改,需要研究室重新组织开题);提出论文的具体实现方案并进行论证;论文的预期结果和水平;提出完成论文所需的经费预算。

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学位授予仪式日程安排【模板】

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学位授予仪式日程安排【模板】
(一)8:30-10:00 学位授予仪式(礼堂)
议程:(研究生院副院长王颖教授主持):
1.介绍嘉宾
2.宣布仪式开始,奏唱国歌
3.邓勇言
6.培养单位(所长)发言
7.白春礼院长讲话
8.学位授予仪式…
9.宣布仪式结束
(二) 10:00-10:30 集体合影(草坪)
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学位授予仪式日程安排
时间
安排内容
地点
7月16日
(周五)上午
(8:30—10:30)
7:00—7:40
各所领队带学生签到、领入场券、换装
玉泉路礼堂西侧签到处
8:10前
导师代表签到、换装
礼堂内二楼报告厅签到,换装,礼堂内前排就座
主席台人员签到、着装
礼堂一楼贵宾室
7:00—8:10
着装学生、家属、人教干部凭入场券进入礼堂就座;
无入场券学生、家属在教一阶教室(礼堂西侧)就座
礼堂内指定位置
8:25
主席台人员就位
主席台
8:30—10:00
仪式进行
玉泉路礼堂内
10:00—10:30
集体合影
照像架
10:30—11:00
自由照像、归还衣物
在那儿租借,即到那儿归还
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学位授予仪式程序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工作,确保学位授予工作质量和规范性,根据《学位授权和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所有层次、所有类别的学位授予工作。

第三条学位授予工作应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严格按照学术标准和程序进行评定和授予。

第四条学位授予工作应统筹推进学位授予、学位管理和学位审核三个方面的工作,形成相互协调、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

第五条学位授予工作应注重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科学创新的融合,促进学位授予质量的不断提高。

第六条学位授予工作应注重学位授予和学术道德的培养,引导研究生规范学术行为,增强学术诚信和创新能力。

第七条学位授予工作应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

第二章学位授予的条件和程序第八条学术硕士学位的授予应符合以下条件:(一)已完成规定的学习和研究任务,取得规定的学分。

(二)具有较扎实的学科基础和较高的研究能力,能独立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

(三)在公开发表论文、参加学术会议或担任学术职务等方面表现出突出的表现。

第九条学术博士学位的授予应符合以下条件:(一)已取得学术硕士学位,并具备一定的学术基础。

(二)通过学位申请,获得导师和专家委员会的认可。

(三)完成规定的学习和研究任务,取得规定的学分。

(四)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原始创新能力,在其中一学科领域进行了独立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第十条学位授予程序:(一)学位授予程序包括申请、审核、答辩、评定、决定和公布等环节。

(二)学位申请材料包括个人申请书、学位论文、推荐信、学位申请表等。

(三)学位审核主要包括学位论文的审核、学术成果及学术活动的审核、研究生培养情况的审核等。

(四)学位答辩分为开题报告、专家评审、公开答辩和结题报告四个环节,评分结果以及专家评审报告对学位申请的审核具有重要意义。

(五)学位评定应综合考虑学术成果、学术活动、学术道德和学科发展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学位授予工作的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学位授予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学位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我校对本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的管理。

第三条学位授予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学位授予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第四条学位授予工作由学位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第五条学位授予工作应当坚持“质量为本、服务至上”的原则,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第六条学位授予工作依法接受国家主管部门的监督,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七条学位授予工作要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为学位授予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

第二章学士学位授予管理第八条学士学位授予应当依据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学位授予标准,确保学生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课程完成学业,通过必修课程考试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进行综合评定。

第九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由学位办公室负责,学位办公室需监督和检查各学院学位授予工作的实施情况,并及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培训。

第十条学位办公室负责统筹安排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时间,制定学位授予的具体流程和标准。

第十一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中,学位办公室应当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把关,组织专家对学生论文进行评审,并及时公示评审结果。

第十二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中,学生必须完成学业规定的必修课程并通过考试,同时需完成规定的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

学位办公室需对学生的学业进展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十三条学士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和学业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确定是否授予学士学位。

第三章硕士学位授予管理第十四条硕士学位授予应当依据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学位授予标准,要求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和课程要求下完成学业,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考核、学术论文等环节进行综合评定。

第十五条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由学位办公室负责,学位办公室需监督和检查各研究生院学位授予工作的实施情况,并及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培训。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公告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公告
柴军营
高能物理研究所
1443022018010060
ZAIB UN NISA
高能物理研究所
1443022018010061
董建蒙
高能物理研究所
1443022018010062
苑皓伟
高能物理研究所
1443022018010063
张晓桐
高能物理研究所
1443022018010064
王晓琳
声学研究所
1443022018010065
危文俊
近代物理研究所
1443022018010084
李钟汕
近代物理研究所
1443022018010085
张俊伟
近代物理研究所
1443022018010086
曾勇
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1443022018010087
李帅
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1443022018010088
葛玉玮
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1443022018010089
谢维
声学研究所
1443022018010066
李登科
声学研究所
1443022018010067
李磊
声学研究所
1443022018010068
朱乔茜
声学研究所
1443022018010069
戴卫明
理论物理研究所
1443022018010070
刘志远
理论物理研究所
1443022018010071
THANAPONG PHIMSEN
陶孟泽
物理研究所
1443022018010049
刘阳阳
物理研究所
1443022018010050
于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条例》,特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依据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和教育部授权,**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按学科门类以及专业,向符合条件的学位申请人授予硕士、博士两级学位。

第三条本工作细则适用于国科大按照国家招生计划录取的、在中国科学院所属各研究院、所、台、站、中心等研究生培养单位(以下简称“培养单位”)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博士生”)的学位授予,以及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博士学位的学位授予工作。

第二章学位申请人资格与要求第四条凡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并具有规定的学术水平的学位申请人,可按本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向国科大申请相应的学位。

第五条国科大及培养单位在受理学位申请人提出的学位申请后,学位申请人不得同时向其他学位授予单位申请相同学位。

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应组织专人对学位申请人的思想政治表现进行审核,并提出具体审核意见。

第六条硕士学位申请人必须完成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和学位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列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一)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二)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第七条博士学位申请人必须完成本学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和学位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列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一)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二)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三) 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第八条学位申请人提出学位申请前,应取得的科研学术成果(如专利、专著、经评定的科研成果等)、发表的论文数量和刊物级别的要求,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具体规定,并报国科大学位办公室备案。

第三章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第九条硕士学位的考试课程与要求如下:(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二) 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一般三至四门。

要求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三) 一门外国语。

要求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般听说和写作能力。

硕士生必须修满课程学习三十学分,并完成必修环节五个学分,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第十条博士学位考试课程与要求如下:(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二) 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一般二至三门。

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三) 第一外国语。

要求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博士学位的具体课程和要求以及是否必修第二外国语,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决定。

第十一条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必修环节的总学分数不少于五学分。

必修环节以考查为主,可计入相应学分。

必修环节的具体实施及学分数,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第四章学位论文答辩申请第十二条符合上述资格要求的学位申请人可以向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对学位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

第十三条学位申请人通过资格审查,并按《**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定》完成学位论文后,可向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同时提交下列材料:(一) 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二) 符合学位论文撰写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份数由培养单位确定,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均应附电子版;(三) 已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抽印本、接受发表(有正式录用函)的学术论文复印件或已取得的其他学术成果证明材料;(四) 学位论文中文和英文详细摘要,具体份数由培养单位确定。

第五章学位论文评阅第十四条学位论文评阅人,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确定。

学位申请人的导师不能作为评阅人。

评阅人应对学位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论文答辩委员会参考。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应聘请二至三位同行专家评阅,评阅人应为副教授、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博士学位论文一般应聘请三至五位同行专家评阅,评阅人应为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其中除本单位专家外应有一至两位外单位同行专家。

第十五条学位论文和学位论文评阅书,应由培养单位研究生部负责寄送,评阅意见及有关材料应密封传递,学位申请人及其导师不得参与。

第十六条学位论文评阅过程中,如有一位评阅人持否定意见,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应再增聘两位评阅人进行评阅。

累计有两位评阅人持否定意见者,本次学位申请无效。

第六章学位论文答辩第十七条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

答辩人导师可作为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且在评议阶段应回避。

学位论文的评阅人一般应参加该论文答辩委员会。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三至五位副教授、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成员中除本单位专家外一般应当有外单位专家。

若答辩人导师作为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应至少由4人组成,答辩人导师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且评议阶段应回避。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本单位及外单位的五至七位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必须包括二至三位外单位的专家。

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博士生指导教师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二。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博士生指导教师担任。

第十八条答辩委员会设秘书一名。

答辩委员会秘书应由责任心强、工作认真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或在学高年级研究生担任。

答辩秘书参加答辩工作全过程,并对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的提问、答辩人的回答及答辩委员会决议等情况做客观、详细的记录。

答辩秘书没有表决权。

第十九条除有保密要求外,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应按程序公开举行。

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应授权相关人员介绍答辩委员会人员组成情况,交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答辩会议。

答辩会议程为:(一) 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开会;(二) 学位申请人报告学位论文;(三) 答辩委员会成员和参会人员提问,学位申请人回答问题;(四) 学位申请人答辩结束后,学位申请人的导师可就学位论文及答辩中提出的问题作补充说明;(五) 答辩会休会,学位申请人及参会人员退场;(六) 答辩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教育管理人员可列席。

其议程如下:1.学位申请人导师向答辩委员会介绍学位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及其它需说明的问题;2.答辩委员会结合论文评阅人对学位论文的评阅意见、达到的水平以及答辩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评议学位申请人的学位论文是否达到所申请学位要求的学术水平;3.答辩委员会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获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方可作出建议授予学位申请人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决议;4.答辩委员会成员填写论文答辩情况和学位授予建议书,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在学位授予建议书签署姓名。

(七)答辩会复会,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决议,学位申请人发言,答辩会结束。

第二十条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出席答辩会和答辩委员会会议,在答辩前必须审阅论文,答辩时进行提问和参加投票表决。

未出席答辩会和答辩委员会会议的委员不得委托他人或以通讯方式投票。

第二十一条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经答辩委员会成员过半数同意,可做出半年后至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的决议。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经答辩委员会成员过半数同意,可做出半年后至二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的决议。

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若答辩委员会未做出修改论文重新举行答辩的决议,或申请人逾期未完成论文修改,或重新答辩仍不合格者,一般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

第二十二条硕博连读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一)硕博连读研究生转博两年后,如确属达不到博士研究生培养要求,无法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博士学位论文,本人可申请终止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导师同意,报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后,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要求申请硕士学位。

(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认为博士学位申请人的学位论文虽未达到博士学位论文水平,但已达到硕士学位水平,可做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

申请人须重新按照申请硕士学位的要求,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和相关申请材料,报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三)若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已做出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的决议,申请人已获得博士毕业证书,则不能再申请硕士学位。

第七章学位初审第二十三条培养单位研究生部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学位申请人的以下材料一并提交本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一) 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二) 学位论文评阅书;(三) 论文答辩情况和学位授予决议书;(四) 学位论文摘要。

第二十四条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应按答辩委员会上报的答辩决议和学位申请人的名单,对学位申请人进行全面审查和综合评价;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委员过半数通过,做出拟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决议。

第二十五条培养单位研究生部应按规定时间,将加盖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公章的拟授予学位人员名单及其学位电子信息报送国科大学位办公室;同时,还应向国家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提交学位论文(附电子版)各一份。

第八章学位授予第二十六条学科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审核培养单位上报的相应学科拟授予硕士学位人员名单;负责审议培养单位上报的相应学科拟授予博士学位、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拟授予硕士、博士学位人员名单;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委员半数以上通过,提出本学科群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名单。

第二十七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审核通过学科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的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名单,做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决定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委员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国科大学位办公室负责将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人员名单报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八条学位获得者名单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发文公布。

学位授予日期,为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终审做出同意授予学位决定的日期。

第二十九条缓议学位申请(一)缓议学位是指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一致意见,对学位申请人做出暂缓学位申请的决议,并在缓议决议书中将缓议理由详细说明。

(二)博士学位最长缓议期限两年,硕士学位最长缓议期限一年。

缓议人员在最长缓议期限内可再次提出学位申请,再次申请学位仅限1次,逾期按自动放弃处理。

(三)根据缓议决议要求须重新进行学位论文答辩者,应按学位申请及审核的程序和要求重新办理。

(四)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经过缓议再次申请学位者,须按缓议决议的要求进行逐项重点审核,经不记名投票表决,做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建议,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