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空间设计与场地分析

合集下载

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设计浅析

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设计浅析

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设计浅析住宅是人类由于生存的需要而建造的人为空间,这种人为空间从来就包含着住宅的室内空间和住宅的外部环境空间。

随着居民的精神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论从业主,开发商,亦或设计方,都越来越关注外部环境空间的品质,并出现越来越多成功的设计作品。

本文将从空间组织、绿化设计及居民的需求三个方面并结合相关实例来谈谈住宅区的环境空间设计。

一、外部环境的空间组织住区的建筑空间有其空间序列,而居住区的外部环境空间也有其秩序性,并与建筑空间序列相互制约,相互融合。

根据平面构成原理,平面构成中的要素是——点、线、面。

点是环境设计中的基本构成要素。

点与空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区分。

通常由视觉决定点的视觉效果可以适用空间,同样空间的视觉效果也可适用于点。

在实际规划设计中,通过对居住区的绿化特殊性、用地环境秩序、平面构成等诸多方面综合分析,从而确定绿化空间的关键点、中心空间、过渡空间。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景观视觉焦点。

视觉焦点的选择应注意其在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中的地位以及所起的作用,运用对景作用、引导作用、吸引作用、影壁作用以及框景作用。

2.主体景观空间。

应为环境空间的功能中心与审美中心,根据不同的特点和用途特征进行重点设计,因地制宜,形成各自的不同特性,成为小区的主体景观。

3.过渡景观带。

过渡景观带在居住区环境空间中同样重要,它既要和视觉焦点相呼应,又要起到与主体景观空间过渡的作用。

设计中可充分利用植物因素,注意乔、灌木在树种、颜色、树型、体量上的动感特征,以取得与主体景观空间的呼应。

4.路径。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区域内既要有“节点”,又要有“路径”,才能形成“场所感”。

现有的一些住宅小区的绿地系统经常是组团绿地加上中心绿地,这种做法往往过份概念化,结果形成了一块块“邮票”式的方块绿地,景观不成系统,使用效益低。

因此我们还应重视步行景观路线的设置。

这种设置应着眼于“路径”的设计,它强调了人流路线和景观的结合,使得原有的自我中心式的绿地和人的行为方式联系在一起。

论体育建筑外部空间的场所精神营造

论体育建筑外部空间的场所精神营造

论体育建筑外部空间的场所精神营造随着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成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生活方式。

体育场馆作为人们进行体育运动的场所,其外部空间的场所精神对于提升运动体验和凝聚人们的共同精神追求起到了关键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营造出一个既美观又富有意义的体育场馆外部空间呢?体育场馆的外部空间设计应注重人文关怀。

体育运动是一种体验和分享的过程,体育场馆外部空间的设计不能只是考虑单纯的功能和美学,也应该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可以在空间设计中设置休闲区域、休憩座椅、景观花园等设施,为运动者和观众提供一个愉悦的休息场所,让人们在运动之余也能享受到身心放松的乐趣。

体育场馆的外部空间设计应强调运动精神的表达。

运动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体育场馆作为运动的场所,应该通过其外部空间的设计来凸显运动的精神魅力。

可以在设计中运用动感的线条、流线型的造型和丰富多样的色彩,使体育场馆在外观上就展现出一种活力和力量感,激发人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进而增强体育运动的魅力和号召力。

体育场馆的外部空间设计应融入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

体育场馆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它的外部空间设计应该与当地的文化和自然环境相协调。

可以在设计中结合当地的建筑元素和传统文化,运用当地的材料和技艺,使体育场馆在外观上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气息和文化特色,凸显其与环境的融合性和可持续性。

体育建筑外部空间的场所精神营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美学、功能、文化和环境等因素。

通过注重人文关怀、强调运动精神的表达、融入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以及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为体育场馆外部空间营造出一个既美观又具有精神意义的场所,提升人们的运动体验和凝聚力量。

幼儿园室外活动场地设计案例解析与实用建议

幼儿园室外活动场地设计案例解析与实用建议

幼儿园室外活动场地设计案例解析与实用建议在幼儿园的成长环境中,室外活动场地是孩子们进行户外运动和游戏的重要场所,它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

一个优质的幼儿园室外活动场地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分析案例和提供实用建议,来探讨如何设计及优化幼儿园室外活动场地。

一、环境评估与规划1. 环境评估对于室外活动场地的设计,需要从环境评估开始。

考虑场地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对场地的自然条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如果场地处于炎热的地区,就需要考虑提供充足的阴凉和通风设施。

2. 规划设计在环境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室外活动场地的规划设计方案。

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活动需求和安全考量,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如游乐区、植物园、户外教室等,以及规划合适的交通组织,从而确保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的安全。

二、多元化的游乐设施1. 安全游乐设施在设计游乐设施时,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选择具备安全认证的游乐设施供应商,确保设施符合当地的安全标准,避免因游乐设施设计不当而导致意外伤害发生。

2. 多元化设计除了考虑安全因素外,多元化的游乐设施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可以设置攀爬架、滑梯、秋千等设施,满足幼儿不同的动作需求和兴趣爱好,促进其身体协调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三、自然环境与绿化设计1. 自然环境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接触自然,可以在室外活动场地增加自然环境的设计元素,比如水池、花园、小溪等,创造出自然、舒适的活动氛围。

2. 绿化设计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植被的选择和布局,增加植被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设置树荫和遮阳设施,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遮阳和休息场所。

四、活动与学习空间的整合1. 开放空间设计在室外活动场地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开放空间的设置,为孩子们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能够尽情奔跑、游戏和探索。

2. 教学空间在活动场地中,可以设置户外教室、观察台等功能空间,为教师进行户外教学提供条件,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体验。

居民生活区外部环境设计要点分析

居民生活区外部环境设计要点分析

居民生活区外部环境设计要点分析居民生活区外部环境设计是指对住宅区周边的公共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提高居民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下面是对居民生活区外部环境设计要点的分析。

1.绿化景观设计:居民生活区外部环境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提供良好的绿化景观。

可以考虑种植各种树木、草坪和花卉,增加居民区的绿化覆盖率,使居民可以享受到美丽的自然景观,提高居住的舒适感。

2.交通规划:居民生活区外部环境设计要考虑到居民的出行需求,合理规划和布局交通网络。

设计适当数量和布局合理的道路、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同时要考虑到交通流量,设置交通标志和信号,确保居民的交通安全。

3.公共设施建设:居民生活区外部环境设计要合理规划公共设施的布局和建设。

可以考虑建设公园、操场、休闲广场和公共健身设施等,为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还可以考虑建设儿童游乐设施和院落活动场地,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需求。

4.废物处理和环境保护:居民生活区外部环境设计要合理规划垃圾桶和垃圾收集点的布局,确保居民可以方便地进行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

还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因素,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和排放口,防止污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5.安全保障:居民生活区外部环境设计要注重安全保障。

可以考虑设置监控设备和安全报警系统,加强对居民生活区的安全监管。

还可以考虑设计安全通道和紧急避难场所,确保居民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得到保护和疏散。

6.便利设施设计:居民生活区外部环境设计要考虑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合理规划便利设施的布局。

可以考虑建设商店、超市、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满足居民的购物、就医、教育等需求,提高生活的便利性。

7.文化氛围营造:居民生活区外部环境设计要注重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可以考虑设置文化广场、雕塑、艺术品等,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节日庆祝活动,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居民生活区外部环境设计要点包括绿化景观、交通规划、公共设施建设、废物处理和环境保护、安全保障、便利设施设计以及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

建筑外部空间调研报告

建筑外部空间调研报告

建筑外部空间调研报告根据建筑外部空间的调研报告,以下是我对其结果的总结:建筑外部空间是指建筑物周围的区域,包括庭院、花园、露台、停车场等。

它对建筑物的整体氛围和使用体验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对建筑外部空间的调研,我发现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关注和改进:1. 功能性:建筑外部空间的功能性是其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它应该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用户需求,提供合适的功能和设施。

例如,在商业建筑中,停车场和出入口的位置应该方便顾客进出;在住宅建筑中,花园和露台的设计应该能满足居民的休闲和娱乐需求。

调研显示,一些建筑外部空间的设施和功能还有待改进,提高其实用性和适应性。

2. 美观性:建筑外部空间的美观性对于提升整体环境质量和吸引人们使用非常重要。

通过调研,发现有些建筑外部空间的景观设计不够出色,缺乏绿化和装饰元素。

所以,需要加强对建筑外部空间的美化工作,选择合适的植被和艺术装饰来提升其美观程度。

3. 可持续性:在建筑外部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中,要注重可持续性的考虑。

这包括采用环保材料、节能灯具和水资源管理等。

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建筑外部空间缺乏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对环境和资源的浪费较为严重。

因此,建议在设计和管理建筑外部空间时,要加强对可持续性的考虑,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4. 人性化设计:建筑外部空间应该以人为本,关注用户的需求和感受。

通过调研,发现有些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不够人性化,缺乏足够的座椅和遮阳设施,给人们使用带来了不便。

建议在设计建筑外部空间时,要充分考虑人们的舒适性和便利性,提供舒适的座椅、合适的遮阳设施等。

综上所述,建筑外部空间的调研结果显示需要在功能性、美观性、可持续性和人性化等方面加强设计和改进。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和提升,可以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和增加建筑物的价值。

因此,建议在未来的建筑项目中,更加注重对建筑外部空间的规划和设计。

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校园景观中的外部空间设计

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校园景观中的外部空间设计

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校园景观中的外部空间设计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特别关注校园景观中的外部空间设计。

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优化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大学校园已不再是单纯的教育场所,而是集教育、生活、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

因此,对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教育功能的需求,还要兼顾师生的生活体验和心理需求。

外部空间作为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直接关系到校园的整体风貌、生态环境以及师生的日常活动。

良好的外部空间设计能够提升校园的整体品质,增强校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出发,分析外部空间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实践案例,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空间设计,打造出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大学校园。

本文还将关注外部空间设计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以及如何通过空间设计来传承和弘扬大学的特色和精神。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原则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应以创建具有教育意义、生态可持续、文化丰富、功能多样且美观宜人的校园环境为目标。

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功能性与实用性原则:校园景观的设计应满足师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需求,如提供足够的绿地、运动场所、休息区域等。

同时,景观设施的设计也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方便使用。

教育性原则: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校园景观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元素。

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景观,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生态性原则: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生态可持续性,采用环保材料和绿色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通过植被覆盖、雨水收集等手段,提高校园的生态质量,为师生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文化性原则:大学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在设计中融入学校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

(完整版)景观设计——场地分析

(完整版)景观设计——场地分析

(完整版)景观设计——场地分析一、对场地的区位分析:区位分析,可以说是将场地放在其周边的区域关系内进行场地的定性分析。

在这里,我们着眼的不外于如下两点:1、周边交通关系——列出详尽的各种交通形式的走向。

通过分析,可以得到制约下一步设计的一些要素,如人行车行出入口、停车场、避让要素(轻轨、高速路的噪音避让等);2、项目定位关系——确定项目在整体区域中的定位。

分析周边的用地性质,列出其他相同项目的分布及服务半径,确定本项目的服务对象、服务规模,更重要的是为下一步的项目构成找到依据。

(如公园设计中,每一种休憩项目的设置,都应拿出相应的依据——甚至图上的每一根线,我们都应该知道是怎么来的。

二、对场地的社会人文分析:所谓的社会人文,实在是一个自己杜撰的词。

这里,想表达的是如下分析的综合:1、历史信息2、民风民俗3、适宜该场地的理想生活模式这一步工作,有利于我们在下一步的设计中把握场地的人文特质。

三、对场地的地形地貌分析:对于有可以利用的地形,自然要好好的把握。

有可能的应该做出这样两张图:1、场地坡度分析——分析并找出适宜的建设用地,减少对场地的人为破坏。

2、场地坡向分析——阳坡和阴坡当然是不一样的了。

对于景观设计而言,地形的变化是一个有利的因素,大家可要好好的把握喔!没有地形可以利用的场地,当然就省了心了。

四、对场地的生态物种分析:场地现状的生态物种,是维持场地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如地表泾流的生态涵养群落,地貌特征的特有动植物群落等,保护并恢复这些生态群落,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五、对场地的地质水文分析:场地现状的地质水文资料,自然也是景观设计的重要条件。

不同的地质条件,决定了不同的自然景观特色,而地下水位的高低、天然泉眼的有无,对于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更是不用我废话了。

六、对场地的风水格局分析:这个就看各位的堪舆术的造诣了。

所谓“风水”,只不过是古代一种朴素的规划理念罢了。

若是甲方偏好,而你也不惧这一个,那就大胆的分析吧。

建筑中的室外空间规划

建筑中的室外空间规划

建筑中的室外空间规划在建筑设计中,室外空间规划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室外空间不仅是建筑物的延伸,也是人们休闲、活动及交流的场所。

合理的室外空间规划不仅可以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还能提升建筑物的整体价值。

本文将探讨建筑中的室外空间规划,并分析其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一、室外空间规划的重要性室外空间规划在建筑设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场所。

在城市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往往较快,室外空间提供了一个可以适应人们放松心情的场所。

其次,室外空间规划还可以改善建筑物的整体景观。

通过合理的植被搭配、景观照明等手法,可以使建筑物更加美观大方,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此外,室外空间规划还可以提供有效的交流与活动场所,促进社交互动,增强居民之间的联系。

二、室外空间规划的实施方法1. 确定功能需求:在进行室外空间规划时,首先要明确该空间的功能需求。

根据不同建筑物的用途,室外空间的规划可以多样化。

比如,住宅区的室外空间可以以休闲、娱乐为主,商业区的室外空间可以考虑商务活动的需求。

2. 合理布局:室外空间的布局应该合理利用场地资源,确保各功能区域顺畅连接。

例如,可以设置绿化带、步行道、广场等,使整个室外空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 植被配置:植被是室外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可以为室外空间增添生机与美感。

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其适应性、生长周期等因素,确保植物的养护工作不过于繁琐。

4. 设施设置:室外空间规划还需要考虑到相关设施的设置。

例如,根据功能需求设置座椅、遮阳设备、景观灯光等,以提供便利与舒适的使用体验。

5. 环境保护:在室外空间规划中,环境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例如,选择环保材料进行建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通过合理的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6. 安全考虑:在室外空间规划中,安全应该放在首位。

合理设置疏散通道、防护设施等,确保人们在室外空间的使用过程中安全无忧。

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分析

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分析
商业综 合体外 部空间设计 分析
■ 赵 蒙蒙
【 摘
要】商业综合体是人类文 明发展的成果,是城市 的中
所存在 的,具有 不可替代的商业价值 。它 的商业价 值主要体现在它 将为大量的商业活动 提供场 所。在 商业综合体 中,越 来越呈现 出多功能 、多乐趣、多
组 合 的特 点 。这 就 需 要 外 部 空 间为 它 分担 一 部 分 的
3 .外部空间的生态化 为 了更好地 满足市 民们 的身体 和精神需求 ,外 部 空间的景观 设计将更加 的绿色和生 态。这有利于
对城 市 的整体 风貌 的建 设有 着不 可估量 的 重要影
响.


商业综合体外部 空间的特征 ( 1 )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具有双重属性。它既
调 节 小 范 围 内 的 环 境 ,缓 解 城 市 的 热 岛 效 应 , 能 够
们通常会集中到这一地点 ,进行 约会 、人 际交往、 散 步等 娱乐休闲活动 。在设计上 ,足够 的容纳空间 可 以帮 助商 业综 合体外 部空 间实 现这样 的社会 功 能 ( 3 )在城市文 明方面 ,商业综合体外 部空间的 设计必须对城市的历史建筑 、文化古迹加 以保护 , 并与之相互协调,形成和谐 、稳定 的联系 。这样 做 不仅 保护了当地的历史 点。例如 露天的休闲场所 、商 业活动 的举办
地等 。
设计时,必须考虑人的感受,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特点。
2 .外部空间的垂直发展 在城 市用地 紧张的今天 ,建筑物 的发展越来越
【 关键词】商业活动 公共场所 建筑 空间 建筑设计
趋 向集约化 。商业综合体的外部空间也不例外 。( 1 ) 在外部 空间出现 了天桥 、空 中走廊等 设置 。这些设

浅谈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

浅谈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

浅谈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一.概述城市综合体是指在城市中的居住、办公、商务、出行、购物、文化娱乐、社交、游憩等各类功能复合、相互作用、互为价值链的高度集约的街区建筑群体。

它具备完整的街区特点,是建筑综合体向城市空间巨型化、城市价值复合化、城市功能集约化发展的结果;同时通过街区作用,实现了与外部城市空间的有机结合,交通系统的有效联系,成为城市功能混合使用中心,延展了城市的空间价值。

城市综合体是人类社会经济进步的体现,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些规模巨大的建筑物,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不容忽视。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城市综合体凭借特殊的区位价值和高度整合的功能,正逐渐成为城市中最具活力和人气的公共空间。

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与综合体内部空间的过渡空间,衔接内部空间和城市空间。

一方面,综合体外部空间是建筑的边界空间,另一方面又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节点,因此综合体外部空间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

不同于其它类型的建筑外部空间,有非常深刻的城市内涵。

强调和关注外部空间设计是提升综合体自身品质以及实现与城市有机联接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本文通过对综合体外部空间范围、形态、城市功能以及城市设计理论的解析,探讨综合体外部空间交通设计,空间尺度分析,以及景观环境设计和历史文化文脉分析,探索综合体外部空间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以及设计趋势,目的是更好的提升综合体的设计水平及空间品质。

二. 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研究2.1交通体系可达性是支持人们城市公共活动的基本条件。

购物中心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区,紧邻交通网络的集结处,比如地铁站、轻轨站、公交车站,综合体的外部可达性简单来说就是由其本身集散人流能力的强弱决定的。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位于公交换乘或者地铁出入口附近的商业项目通常能够或者持续的、大量的人流,而道路或者其他障碍物阻隔的街道两旁,通过设置人行天桥或者地下通道,也能有效的把街道另一边的人流导入商场。

另外,可在商场的各楼层设置人流导入口,直接将地面或地下的人流导入各个楼层,从而实现各楼层人流的均好性,避免单个楼层导入人口的拥挤性。

外部空间环境认知和设计

外部空间环境认知和设计

03
外部空间环境设计要素
地面设计
01
02
03
地面铺装
选择合适的地面铺装材料, 如石材、砖、混凝土等, 以增加空间的美观度和实 用性。
地面标高
通过调整地面的标高,创 造出层次感和立体感,同 时满足排水需求。
地面纹理
利用不同的纹理效果,增 强空间的视觉效果和触感 体验。
植物配置
植物种类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 件和景观需求,选择适宜 的植物种类,包括乔木、 灌木、花卉等。
人文性原则
总结词
人文性原则强调关注人的文化背景、审美需求和心理感受,使空间环境更具人文关怀。
详细描述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需求,创造出符合人们心理感受的空间。 同时,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文化元素融入空间设计中,提升空间的文化内
涵。
生态性原则
总结词
生态性原则强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使空间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
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注重人性和生态,强调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外 部空间环境的设计也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生态保护。
02
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原则
功能性原则
总结词
功能性原则是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核心,强调空间的使用价值和功能需求。
详细描述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空间的使用目的和功能需求,合理规划布局,满足人们的 日常活动需求。同时,要注重空间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提高使用者的满意度。
理。
人文关怀的加强
人文关怀的加强
未来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将更加注重人文关 怀,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设计将更加关 注人的行为习惯、心理感受和情感需求,通 过人性化的设计,营造出舒适、安全、温馨 的空间环境。

论体育建筑外部空间的场所精神营造

论体育建筑外部空间的场所精神营造

论体育建筑外部空间的场所精神营造体育建筑作为体育活动的场所,其外部空间设计和营造对于体育活动的进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外部空间的设计不仅是为了满足体育活动的功能需求,更重要的是要营造出一种场所精神,激发出运动员和观众的激情和活力。

本文将就体育建筑外部空间的场所精神营造进行一些探讨。

一、体育建筑外部空间的功能需求体育建筑是体育活动的场所,其外部空间需要满足一定的功能需求。

外部空间需要容纳大量的人群,包括运动员、教练员、观众等。

需要有足够宽敞的通道和休息区域。

外部空间需要提供便利的交通和停车设施,以便运动员和观众能够方便地到达场馆。

外部空间还需要提供足够的休息和饮食设施,让人们能够感到舒适和愉悦。

除了以上的功能需求之外,体育建筑外部空间还需要特别关注体育场馆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加强对绿色环保材料的使用,提供良好的排水系统以及绿化设计都是体育建筑外部空间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体育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需要符合场馆所处的环境和文化背景。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因此体育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和文化特点。

通过融入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文化符号,可以使体育建筑外部空间更具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体育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需要考虑运动员和观众的参与体验。

一个好的体育场馆应该能够给人带来愉悦和舒适的感觉,使人们愿意长时间待在其中。

外部空间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人的舒适感和参与体验,例如在座椅和休息区域的设计上可以考虑人体工程学和人性化的需求。

为了营造体育建筑外部空间的场所精神,设计师需要采用一些特定的营造手法。

可以通过使用线条和色彩来打造动感和活力。

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能够营造出一种充满活力和挑战的感觉,激发人们对体育活动的热情。

可以通过景观设计来打造场所精神。

景观设计是体育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绿化和景观布置,可以营造出一种舒适和愉悦的氛围。

在景观设计中可以融入一些符合体育运动精神的元素,如球场等,以强化体育建筑的场所精神。

论体育建筑外部空间的场所精神营造

论体育建筑外部空间的场所精神营造

论体育建筑外部空间的场所精神营造体育建筑除了满足人们进行运动活动的基本需求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中传递出特定的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是指一个建筑或环境所具有的独特氛围和人们在其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在体育建筑外部空间的场所精神营造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入体育场馆所在的城市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这些特色和历史对运动员和观众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情感认同感。

因此,在体育建筑外部空间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入。

比如,在建筑表皮、颜色、形态、细部处理等方面,可以采用当地的自然元素、文化符号和艺术构思等进行设计,以此来营造出独特的场所氛围,增强人们的情感共鸣。

二、功能区域的划分体育场建筑通常包括比赛场地、训练场地、观众席、休息区等多个功能区域。

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中,需要明确各功能区域的位置和界限,避免相互干扰和产生混淆。

在一些大型综合体育场馆外部空间设计中,会考虑到人流量大的问题,因此会增加一些游乐设施和休闲娱乐区,以便在运动比赛结束后,可供观众进行娱乐休闲活动。

三、人与建筑的交互设计体育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应依据人类活动的需求,考虑人与建筑之间的交互关系。

众所周知,体育活动需要广阔的场地,因此在体育场馆外部空间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人类活动的空间需求。

同时,为了进行互动和提供方便,体育建筑外部空间中的交通路径应设计得合理方便,如观众席、停车场等的便利性。

四、可持续发展和技术应用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在体育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因素。

例如,可以运用太阳能、风能等新兴技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保护环境。

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设备等工具来增加运动比赛的趣味性和驾驭性。

总之,体育建筑外部空间的场所精神营造需要树立特色、考虑功能需求、充分考虑人与建筑之间的交互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从而打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空间环境,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和心理体验,为运动健身和娱乐活动的进行创造良好的空间条件。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建筑场地指建筑物所在的区域,其范围大致相当于厂区、居民点和自然村的区域,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篇1一、地形条件1.布局地形的形态往往直接影响场地设计的总体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

如河谷地带。

水网地区等,将导致总体布局呈线状结构。

地形的起伏有利于形成生动的空间和变化丰富的建筑轮廓线。

2.竖向地面的高程和用地各部位的高差,是场地设计中对不同高程的利用、竖向空间及景观组织和地面排水及防洪水等方面考虑的重要依据。

3.小气候地形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分析不同地形及与之相伴的小气候特点,将可更合理地布置建筑、绿地等设施。

如在山地利用向阳坡面布置居住建筑,可获得良好的日照等。

4.坡度充分利用和结合自然地面坡度,可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在项目用地选择和总体布局上,需了解的各项建设用地适用坡度。

二、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及投资量和建设进度,因此,场地设计必须考虑建设项目对地基承力和地层稳定性的要求。

建筑物对土壤允许承载力的要求如下:一层建筑60~100kPa、二、三层建筑100~120kPa;四、五层建筑120kPa。

当地基承载力小于100kPa时,应注意地基的变形问题。

同时,场地内的项目建设一般不应位于地下矿藏上面,或有崩塌、滑坡、断层、岩溶等地段。

以下是几种不良的地质现象及其防预措施:1.冲沟冲沟是土地表面较松软的岩层被地面水冲刷而成的凹沟。

冲沟的防治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两个方面。

前者指植树、植草皮、封山育林等工作;后者为斜坡上作鱼鳞坑、梯田、开辟排水渠道或填土以及修筑沟底工程等。

2.崩塌崩塌是山坡、陡岩上的岩石,受风化、地震、地质构造变动或施工等影响,在自重作用下,突然从悬崖、陡坡跌落下来的现象(如图1-2-1所示)。

对于可能出现小型崩塌的地带,应实施加固防治措施。

大型室外游乐区外围空间分析

大型室外游乐区外围空间分析

大型室外游乐区外围空间分析
一个好的游乐设施有赖于这个设施的设计者、参与者和使用者对整体设施的深入了解。

在建造游乐设施时,我们要考虑周边的位置环境和孩子们的群体,了解本地的知识和对场地的勘察以及功能上的设置,这些在设计户外游乐设施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让孩子能在乐园中更好的放松下来,放慢娱乐节奏,多玩一段时间,在娱乐休闲设施的附近还应该在附近设置一些舒适的休息区域,一方面可以吸引小朋友玩耍,还可以增强娱乐场地的社交氛围,家长在陪同孩子玩耍时还可以在附近休息社交,任何一所游乐场都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设计师在设计游乐设施时还应该了解清楚孩子的成长特征和家
长的需求。

孩子的成长呈动态性,家长在选择孩子玩耍的游乐设施会倾向于适合孩子年龄段和能力的设施,所以在功能性上要花很多心思,单一的游乐设施会让孩子觉得枯燥无味,失去玩耍的兴趣,那设施就失去了存的意义。

游乐设施在摆放上也应划分不同的区域,以便于孩子们在玩耍时因来往奔跑时不会受伤,那些运动量大的设施与相对安静的设施要分开摆放,参与活动人数较多使用量较大的设施也应该分开摆放,以避免人群过于集中在某一个区域。

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技术的场地选择与规划方法

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技术的场地选择与规划方法

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技术的场地选择与规划方法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在室外环境中运用艺术设计技术,通过创造性的手法和艺术形式来美化、装饰、改善和提升室外环境的质量和形象。

在进行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时,场地的选择和规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场地选择与规划方法。

首先,在选择适合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场地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地理位置、流动性、环境特点和功能需求。

地理位置是选择场地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场地的地理位置应当与艺术设计主题相匹配,能够体现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例如,如果设计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那么地理位置可以选择在历史文化名城、古代建筑遗址或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地区。

地理位置还应考虑到交通便捷性,方便游客的到来。

流动性是指场地周围的人流量以及不同时间段人流分布的情况。

选择具有较高人流量的场地可以使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更多地被观赏和欣赏,提高设计效果的传播和影响力。

在选择具有较高人流量的场地时,还需要考虑人流的流动性,即人流的方向和分布情况,以便安排和布局艺术设计元素,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被人们注意到和欣赏。

环境特点是指场地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特点。

选择与场地周围环境特点相呼应的室外环境艺术设计,可以更好地融入自然和谐的整体环境中,达到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例如,在城市公园中进行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时,可以考虑利用场地的绿地、湖泊、树木等自然元素与设计元素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功能需求是指场地需要满足的使用功能。

室外环境艺术设计通常是为了美化和装饰环境,但也要兼顾场地的实际功能需求。

例如,如果场地是一个公共广场,需要考虑设计元素的安全性、耐久性和舒适性,以满足人们休闲、集会、交流等功能需求。

在进行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时,场地的规划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规划包括场地的布局、形式、尺度和比例等方面。

场地的布局是指在场地内合理布置各种设计元素,形成整体的景观效果。

根据设计主题和功能需求,可以采用不同的布局形式,如中心布局、对称布局、层次布局等。

外部空间设计与场地分析

外部空间设计与场地分析

外部空间设计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一、外部空间的组合1.建筑与外部空间的图底关系(建筑物布置的基本框架)(1)从场地周围建筑物的规划布局现状出发(2)考虑用地情况与朝向(3)处理好使用功能的关系2.外部空间构图的主要手段(1)主从与重点(整体性):对称、轴线、向心(2)对比:同一性质物质的悬殊差别(多样统一)大与小、曲与直、高与低、长与短、虚与实、疏与密、简单与复杂、开敞与封闭、内向与外向、色彩的冷与暖、明与暗(3)韵律和节奏:同一形体或要素按照一定规律重复出现、交替使用或秩序的连续变化常用于沿街、滨河等线状布置的建筑群的空间组合韵律美按其形式特点可分为一下几种不同类型注意:简单重复的数量不宜太多——单调、呆板、枯燥(4)比例:建筑群的整体或局部在其长宽高的尺寸、体量间的关系——和谐街道等线形空间:两侧建筑高度与其距离的比例关系H/D=1:1~1:2.5小于1:1产生幽闭感,大于1:2.5造成空旷感在庭园与广场空间中形成围合感,其空间的高宽比H/D≥1:4一般在建筑高度的两倍距离2H内将无法看到建筑的全貌3.场地空间美的创造(景意兼备为上品,有景无意居中流,景意皆无为下等)(1)整体美:①注重全局的整体性(整体的结构布局、形体轮廓、基本色调的和谐完整为先我,其后进行质感、色彩、细部处理)②形成体系、突出重点自上而下的层次与秩序:不同体形、规模、外观的建筑体系;不同级别、内容、形式与质感的空间体系;人、物、能、污和信息的流动体系;商务、卫生、文体、游憩等服务体系层次与秩序中明确重点(视觉焦点):尽端、转折、交叉、汇集处③使建筑、空间和人融为有机整体:建筑与空间的协调,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山水地貌、建筑风格等因素的整合(2)生动美:①新:时代感(思想、技术、形式、材料)②动:实动与虚动③活:气、势(3)充实美(繁琐与简洁的适度):多样(形式与内容)、多趣(联想与情趣的直接表现或暗示)、多场所(休憩、交往、娱乐、活动)、多景(树木、花草、水体、雕塑、小品、室外家具)、多对比、多功能(4)乡土美(地方特色):历史、文化、风俗、民族、自然、经济(5)亲和美:适用:以人为本安全:空间的稳定与均衡、舒适而无压迫感、防火与防震等防灾安全、交通安全、减少犯罪——归属感(“可防卫”的空间设计)可达:人与车的关系(交通顺畅、便捷无折返)人性化尺度(比例关系):使步行者感到舒适与被尊重,空间亲切有人情味(小空间)私密性与邻里感:空间的私密性与公共性追求自然:绿地、水面、室外活动场所4.外部空间的组合形式(1)对称式(实轴与虚轴):适用于位置、形体、朝向等方面无严格功能制约关系的建筑群空间特性(2)自由式:因地制宜,适应性较强(3)庭园式:适用于要求适当展开又联系紧凑的建筑群(4)综合式:适用于建筑功能较复杂、地形变化不规则的场地二、外部空间的构成(点、线、面、体)1、空间的限定:界线(抽象、具象)、界面(底面、侧面)2、外部空间的视觉分析(1)距离(远景、中景、近景):0~0.45 m为亲密距离(强烈的干涉作用)0.45~1.30m为个人距离(亲切谈话)1.30~1.80m一般社会距离(日常交谈)3.60m为公共距离,(单向交流的集会、演讲或旁观而无意参与)近距离观察物体的最远距离9.0~12.0m可以区别人的面部表情,一般性的观察物体及其材料质地20.0~25.0m看清面部特征、发型、年龄,可以辨认材料,是适宜的观演距离60.0~70.0m确认性别、大概年龄、行为目的,推测材料类别,是观看大型体育比赛的最远距离180.0m左右,社会性视域,可分辨人的轮廓、性别与姿态,开始构成空间远景或背景500~1000m,根据光影,背景及对象的移动可分辨出人群或机动交通工具,开始构造天际轮廓线。

建筑外部空间案例分析

建筑外部空间案例分析
目录
建筑外部空间案例分析
大庆铁人广场 重庆工学院花溪校区园林规划 西班牙巴塞罗纳北站广场 常熟市石梅广场
大庆铁人广场
大庆铁人广场位 于黑龙江省大庆 市中心地带。
该广场设计集中 了大型雕塑、浮 雕、音乐激光喷 泉、大屏幕、张 拉膜等多种造景 手段保留现状大 乔木,将现代的 与传统园林造景 手法相结合。
常熟市石梅广场
常熟市石梅广场设计中, 在保持常熟的古城风貌,
延续了浓郁的传统文化 氛围同时,有突出风格 对比。
再吸收传统文化的特点,
由从静态走向动态景 观,形成与古城风貌相
协调,又有别于古典园林 风格。
并以浓郁的绿荫、开阔的 草坪、生动活泼的水面构 成公园广场的主要景观, 突出自然地魅力。
建筑外部空间案例分析
重庆工学院花溪校区园林规划
在设计中,设计师按照“在发展中调整, 在调整中发展”的动态调整原则,逐步 创造有特点的校园景观物质环境。
将每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加 以考虑改造。
校园是一个微型城市,人与人的交往无
处不在,对于生活、工作、学习,在此 的师生,这种精神空间尤为重要。
所以在设计中,在整体通盘控制下的细
将每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加 以考虑改造。
校园是一个微型城市,人与人的交往无
处不在,对于生活、工作、学习,在此 的师生,这种精神空间尤为重要。
所以在设计中,在整体通盘控制下的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多重的系统叠加调整,形成了一个
多元的、稳定的、立体的景观。并
使资源在校园内达到最佳的整合和分布 状态。
建筑外部空间案例分析
化,多重的系统叠加调整,形成了一个
多元的、稳定的、立体的景观。并

设计说明及场地分析

设计说明及场地分析

场地分析:1.区位分析:美术学院中庭长47米,宽29.6米,位于美术学院内,是围和的封闭空间,位于江西师范大学西南角、南昌市东部郊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中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2.文脉分析:美术学院中庭场地分析包涵两个要素:A.它是美术学院中庭,设计应体现美术学院。

B.它的使用人群主要是老师及学生。

3.南昌是英雄城,学校整体颜色是红色,庭院四周都是红色墙砖。

设计说明:1.灵感来源:日本园林—枯山水。

枯山水:枯山水又称干山水,在小园林特别是坪庭中运用广泛。

其喻指以砂拟水、以石代岛的做法。

2.作为大学美术学院中庭园林,该建筑在形成一种和谐、宁静的气氛之余还要显现出学生的活力,让师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有一席休闲、娱乐之地。

该园林设计主要以立体绿化为主,地面采用日式园林中的枯山水风格,四周墙面采用立体绿化,用植被覆盖整个墙面只露出窗户,与平面园林相呼应,让美术学院中庭处于绿茵之中。

3.园林布局:A.平面布局:该园林平面布局灵感来源于图1,由住路口向后延伸形成一种前简后繁、前实后虚的形态。

园林中“岛”的形态来源于米罗的艺术作品中的肾形和卵形以及阿米巴曲线(图2)。

图1 图2 图3B.庭院南北立面布局:把平面图倒立在立面图上,在墙体的里面进行立体绿化设计,利用不同的植物在立面上种出图案,这样一来能软化建筑物的生硬感,是建筑物周围富有生命力,人类在庭院中活动能感觉到朝气盎然。

如图3。

种上不同种类的植物也能让学生在学习环境景观的过程中能更直接的认识环境中的植物、了解植物。

总平面图平面流线图平面地形图北立面种植区域图:迎春花:连翘:海桐:云南黄馨南立面种植区域图:鹅掌花:六月雪:常春藤:长春蔓南北立面设计说明:南北里面植物种植造型以此园林平面为摹本并略加改造,根据阳光的直射和四季温度的变化种植相应的植物,以形成立体绿化,改善局部微气候,提高空间利用率。

东立面种植区域图:爬山虎:凤仙花:灯心草西立面植物区域图东西立面设计说明:东西立面植物种植造型以原始建筑外形为基础,根据阳光直射和四季温度气候变化而种植相应的植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部空间设计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一、外部空间的组合
1.建筑与外部空间的图底关系(建筑物布置的基本框架)(1)从场地周围建筑物的规划布局现状出发(2)考虑用地情况与朝向(3)处理好使用功能的关系
2.外部空间构图的主要手段(1)主从与重点(整体性):
对称、轴线、向心(2)对比:
同一性质物质的悬殊差别(多样统一)大与小、曲与直、高与低、长与短、虚与实、疏与密、简单与复杂、开敞与封闭、内向与外向、色彩的冷与暖、明与暗(3)韵律和节奏:
同一形体或要素按照一定规律重复出现、交替使用或秩序的连续变化常用于沿街、滨河等线状布置的建筑群的空间组合韵律美按其形式特点可分为一下几种不同类型注意:
简单重复的数量不宜太多——单调、呆板、枯燥(4)比例:
建筑群的整体或局部在其长宽高的尺寸、体量间的关系——和谐街道等线形空间:
两侧建筑高度与其距离的比例关系H/D=1:
1~1:
2.5小于1:
1产生幽闭感,大于1:
2.5造成空旷感在庭园与广场空间中形成围合感,其空间的高宽比H/D≥1:
4一般在建筑高度的两倍距离2H内将无法看到建筑的全貌
3.场地空间美的创造(景意兼备为上品,有景无意居中流,景意皆无为下等)(1)整体美:
①注重全局的整体性(整体的结构布局、形体轮廓、基本色调的和谐完整为先我,其后进行质感、色彩、细部处理)②形成体系、突出重点自上而下的层次与秩序:
不同体形、规模、外观的建筑体系;不同级别、内容、形式与质感的空间体系;人、物、能、污和信息的流动体系;商务、卫生、文体、游憩等服务体系层次与秩序中明确重点(视觉焦点):
尽端、转折、交叉、汇集处③使建筑、空间和人融为有机整体:
建筑与空间的协调,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山水地貌、建筑风格等因素的整合(2)生动美:
①新:
时代感(思想、技术、形式、材料)②动:
实动与虚动③活:
气、势(3)充实美(繁琐与简洁的适度):
多样(形式与内容)、多趣(联想与情趣的直接表现或暗示)、多场所(休憩、交往、娱乐、活动)、多景(树木、花草、水体、雕塑、小品、室外家具)、多对比、多功能(4)乡土美(地方特色):
历史、文化、风俗、民族、自然、经济(5)亲和美:
适用:
以人为本安全:
空间的稳定与均衡、舒适而无压迫感、防火与防震等防灾安全、交通安全、减少犯罪——归属感(“可防卫”的空间设计)可达:
人与车的关系(交通顺畅、便捷无折返)人性化尺度(比例关系):
使步行者感到舒适与被尊重,空间亲切有人情味(小空间)私密性与邻里感:
空间的私密性与公共性追求自然:
绿地、水面、室外活动场所
4.外部空间的组合形式(1)对称式(实轴与虚轴):
适用于位置、形体、朝向等方面无严格功能制约关系的建筑群空间特性(2)自由式:
因地制宜,适应性较强(3)庭园式:
适用于要求适当展开又联系紧凑的建筑群(4)综合式:
适用于建筑功能较复杂、地形变化不规则的场地
二、外部空间的构成(点、线、面、体)
1、空间的限定:
界线(抽象、具象)、界面(底面、侧面)
2、外部空间的视觉分析(1)距离(远景、中景、近景):
0~
0.45 m为亲密距离(强烈的干涉作用)
0.45~
1.30m为个人距离(亲切谈话)
1.30~
1.80m一般社会距离(日常交谈)
3.60m为公共距离,(单向交流的集会、演讲或旁观而无意参与)近距离观察物体的最远距离
9.0~
12.0m可以区别人的面部表情,一般性的观察物体及其材料质地
20.0~
25.0m看清面部特征、发型、年龄,可以辨认材料,是适宜的观演距离
60.0~
70.0m确认性别、大概年龄、行为目的,推测材料类别,是观看大型体育比赛的最远距离
180.0m左右,社会性视域,可分辨人的轮廓、性别与姿态,开始构成空间远景或背景500~1000m,根据光影,背景及对象的移动可分辨出人群或机动交通工具,开始构造天际轮廓线。

(2)水平视野:
在水平面内无需转动头部和眼睛就可以看得见的角度范围双眼视区:
人的双眼同时看景物时,两只眼睛的视野重叠(约120°)所形成的中间视区人能较好观赏景物的最佳视区在60°以内观赏建筑的最短距离应该等于建筑物的宽度,相应的最佳水平视野应为54°左右(3)垂直视野:
人可以较好的观赏景物的最佳仰角在20°左右,大体相当于建筑物高度的三倍距离近景观赏时,视点距建筑物应有建筑物高度的二倍距离,仰角约27°观赏单体建筑时的视点距建筑物的极限距离应保持建筑物高度的一倍距离,最大仰角不应超过45°(视觉疲劳,透视变形)
3.空间的围合与界面(1)空间的封闭性:
封闭性强的空间:
内聚力、收敛性——安全感、整体感封闭性差的空间:
扩张性、外部化——流动感、开放度(2)侧界面的围合方式:
四面围合的空间:
强烈的封闭感,顶界面的限定,向心的、明确的三面围合的空间:
封闭感较高,方向性,安定感(3)侧界面的高度:
30CM(膝下):
勉强区别领域,产生区域边缘,暗示非正式的小憩60~90CM(腰下):
视觉连续性存在,空间划分作用加强,凭靠休息、眺望
1.2M(头部以下):
空间分隔作用强,安全感,视觉空间连续
1.8M(超过视线高度):
空间与视线连续中断,较强封闭感侧界面高度H与空间间距D的关系:
D/H<1时,界面相互干涉,产生封闭恐惧感D/H=1时,位于空间中心的垂直视角53°,难看到界面全貌,注意力集中于细部D/H=2时,垂直视角45°,观察到界面全貌,细部,较好封闭感D/H=4时,垂直视角27°,观察完整界面的最佳位置,空间形成封闭感的最远界线D/H=6时,垂直视角18°,视线可及界面背后其他物体D/H>6时,空间界面隐入背景,空间具有开放性(4)底界面的处理:
①铺装:
不同性质、级别空间的地面铺装、质地处理不同例如:
地面铺装由粗糙、普通变为精致美观,常暗示从交通性空间进入游憩性空间利用底界面铺装材料的图案、色彩、质感和拼缝加强地面的方向感和尺度感②空间:
上升:
强调空间或建筑的重要性,形成仰视构图(平台)下沉:
动中求静、闹处寻幽
4、空间的协调与统一(1)同一法:
相同的图式逻辑母题、重复、雷同(2)主从法:
建立空间的主次、重点等秩序向心、重点、对称(3)对位法:
通过位置关系求得各形式要素的联系(4)渐变法
三、外部空间的动态组织(视点不断移动时动态观察对外部空间的组织要求——路径、连续性)
1、空间的诱导:
通过行为主体对远处景物的有趣、新奇、期待等心理活动,进而产生的行为倾向(1)引发诱导的因素:
合理延续的暗示有趣味的对象空间之间的转接点——出入口空间性质的改变(从冷到暖、硬质到软质、阳光下到阴影处)交通流的指引象征、重复或符号的暗示(2)转折与诱导(曲径通幽、曲则有情):
长短景搭配(空间对比)、藏而不露(3)障碍设置:
人工障碍、自然障碍①视觉障碍:
建筑、高大乔木、环境小品②行为障碍:
地形高差、水体、栏杆、小灌木、矮墙
2、空间的层次与渗透(1)直接渗透:
建筑、道路、绿化、环境小品等连续性质的界面或形体在空间中的延续、交错(2)间接渗透(连续、层次)①以宏观环境因子为中介:
应用于场地规模较大、周边自然景观较丰富的场地视线通廊②以中观环境因子为中介:
门洞、空朗、柱列、底层架空、建筑间隙、树丛、山石、雕塑等形成的空隙③以围观环境因子为中介:
围墙上的门窗洞、花格隔断等
3、外部空间的序列组织:
空间之间连接的构造秩序(1)轴线与序列(开始、引导过渡、高潮前准备、高潮、结尾):
沿着一条轴线向纵深方向逐一展开沿纵向主轴线和横向副轴线依纵、横向展开沿纵向主轴线和斜向副轴线同时展开迂回、循环式的(2)情绪序列:
按人的生理疲劳曲线组织各序列段落按认得心理兴奋曲线组织各序列段落从空间意象入手,将城市文脉渗入在空间序列中按空间的功能性质组织序列段落,功能相近的相对集中,逐步过渡场地分析
1.场地的地理特征:
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2.场地的建设条件:
场地与区域的关系:
在区域中的位置、同类设施与相关设施分布、区域交通设施与交通流向、区域基础设施条件与环境状况场地与周围环境:
周围土地适用状况、邻近建筑空间。

道路分布、公共服务设施、管线系统与容量、环境保护场地内部建设及现状:
现存建筑物与构筑物状况及可利用价值、绿化分布、场地平整情况、景观特征
3.场地的公共限制:
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规定当地的城市规划要求与规划管理的有关规定与场地建设有关的消防、人防、交通、市政等主管部门的要求场地建设与使用的其他限制场地要素分析:
除在枝叶浓密,巨砾出现的地方外,场地的特点是陡且开阔场地基本被枝叶和陡坡分成两半朝向东北,寒冷土壤条件是除了暴露在森林中的以外,均带有大块砾石除西北、东南边界外,场地完全被单个家庭住宅区的开发所包围主入口最好开在东侧,其次为西侧借助于来自上游的河系(西方)可以使排水系统满足要求当高度升高时,视野扩大北部的松柏浓密,很吸引人池塘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