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振动和波解析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波动与振动分析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波动与振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a8abd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d.png)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波动与振动分析波动与振动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波动与振动的基本概念、波动与振动的特性以及波动与振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波动与振动的基本概念波动是指能量或信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现象。
振动是物体在某个平衡位置附近作来回往复运动的现象。
波动与振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都是通过在介质中传递能量的方式来实现的。
二、波动与振动的特性1. 频率与周期:波动与振动都具有频率与周期的特性。
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波动或振动的次数,周期是指波动或振动完成一次循环所需的时间。
2. 波长与振幅:波长是指波动中相邻两个相位的距离,振幅是指振动中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
3. 波速与传播方向:波速是指波动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传播方向与波动的振动方向垂直。
三、波动与振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声波与音乐: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振动的方式在介质中传播。
音乐正是通过声波的传播,使人们能够听到悦耳的音乐。
2. 光波与光学:光波是电磁波的一种,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学作为光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学科,应用广泛,如镜子反射、透镜成像等。
3. 海浪与海洋:海浪是由水面受到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波动现象。
海洋中的波动与振动对海洋生态、气候等都有重要影响。
4. 电磁波与通信:无线电、电视、手机等通信设备利用电磁波进行信息传输。
电磁波的振动与波动特性在现代通信中起到关键作用。
5. 震动与建筑物:地震是地壳中的振动现象,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要求极高。
通过对波动与振动的研究,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波动与振动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有着复杂的理论体系,也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通过深入学习波动与振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自然现象,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8f48731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65.png)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是高中物理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下面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详细介绍这两个知识点。
一、机械振动1.振动的定义及特点振动是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的现象。
振动具有周期性、往复性和简谐性等特点。
2.物理量与振动的关系振动常涉及到的物理量有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
振动的物体在其中一时刻的位移与速度、加速度之间存在着相位差的关系。
3.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指振动物体的加速度与恢复力成正比,且方向相反。
简谐振动的周期、频率和角频率与振幅无关,只与振动系统的特性有关。
4.阻尼振动阻尼振动是指振动物体受到阻力的影响而逐渐减弱并停止的振动。
阻尼振动可以分为临界阻尼、过阻尼和欠阻尼三种情况。
5.受迫振动受迫振动是指振动物体受到外界周期力的作用而发生的振动。
当外力的频率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产生共振现象。
6.驱动力与振幅的关系外力作用下,振动物体的振幅由驱动力的频率决定。
当驱动力的频率与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接近时,振幅达到最大值。
二、机械波1.波的定义及特点波是指能量或信息在空间中的传递。
波有传播介质,传播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波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
2.机械波的分类及特点机械波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种,它们的传播方向与介质振动方向有关。
横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而纵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
3.波的传播速度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和波的频率有关。
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与波长成正比,与频率成反比。
在不同介质中,波长相等时,传播速度与频率成正比。
4.波的反射、折射和干涉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障碍物或介质边界,导致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当波的传播路径中存在两个或多个波源时,会发生波的干涉现象。
5.波的衍射波在通过缝隙或物体边缘时会发生波的弯曲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波的衍射。
波的衍射现象是波动性质的重要表现之一6.声波的特点及应用声波是一种机械波,的传播媒质是物质的弹性介质。
振动与波知识点总结
![振动与波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800c44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8.png)
振动与波知识点总结一、振动的基本概念振动是物体围绕某一平衡位置来回摆动或者来回重复运动的现象。
振动是物体相对平衡位置的周期性运动,也就是说,振动是由物体周期性地向着某一方向偏离平衡位置,然后再向着相反方向偏离平衡位置并且这个过程一直不断地重复。
振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振动物体、平衡位置和振动的幅度、周期和频率等。
振动的产生是由于外力的作用或者物体本身的内部力的作用。
二、振动的表征和描述1. 振动的幅度:振动物体在振动过程中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称为振幅,用A表示。
振幅是一个振动过程中最大的位移值,代表了振动物体最大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
2. 振动的周期:振动物体完成一个完整的往复运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振动周期,用T表示。
振动周期是一个振动过程完成一次往复运动所需要的时间。
3. 振动的频率:振动物体完成一个往复运动所需要的次数称为振动频率,用f表示。
振动频率是一个振动过程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往复运动的次数。
4. 振动的角速度:振动物体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角度偏移称为角速度,用ω表示。
角速度是一个振动过程单位时间内振动物体完成的角度偏移。
5. 振动的相位:描述振动在某一时刻相对于起始位置的位置状态的概念,通常用角度来表示。
相位是一种描述振动物体在振动过程中某一时刻相对于起始位置的相对状态的概念。
三、振动的共振现象当外力的频率与振动系统自身的振动频率相同时,振动系统会出现共振现象。
共振现象会使振动系统产生很大的振幅,甚至导致系统的破坏。
共振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音乐中的共振现象会增加声音的响亮度,而机械振动中的共振现象则可能导致机械系统的破坏。
四、波的基本概念波是由物质的振动或者波的传播介质本身的运动所产生的,波是一种传播能量和动量的方式。
波可以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类型。
1. 机械波:需要通过介质来传播的波称为机械波,比如水波、声波等。
2. 电磁波:不需要介质来传播的波称为电磁波,比如光波、无线电波等。
波的传播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种类型。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210736126fff705cc170ae7.png)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总结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5.机械波、横波、纵波:波就是振动的传播,通过介质传播。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振动的传播是匀速直线运动,这种运动,用波速V表征。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波速V不变(大小不变,方向不变),所以波速V是一个不变的量。
介质分子并没有随着波的传播而迁移,介质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是热运动,其平均速度为零。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页 1 第近、振动方向相同)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高中物理振动和波知识点1.简谐运动(1)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2)简谐运动的特征:回复力F=-kx,加速度a=-kx/m,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3)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①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②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③周期T和频率f: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互为倒数关系,即T=1/f.(4)简谐运动的图像①意义:表示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注意振页2 第动图像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②特点:简谐运动的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③应用:可直观地读取振幅A、周期T以及各时刻的位移x,判定回复力、加速度方向,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2.弹簧振子:周期和频率只取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振子的质量,与其放置的环境和放置的方式无任何关系.如某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的周期为T,不管把它放在地球上、月球上还是卫星中;是水平放置、倾斜放置还是竖直放置;振幅是大还是小,它的周期就都是T.3.单摆:摆线的质量不计且不可伸长,摆球的直径比摆线的长度小得多,摆球可视为质点.单摆是一种理想化模型.(1)单摆的振动可看作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α<5°.(2)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并且指向平衡位置的分力.(3)作简谐运动的单摆的周期公式为:①在振幅很小的条件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振幅无关.②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摆球的质量无关,只与摆长L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有关.③摆长L是指悬点到摆球重心间的距离,在某些变形单摆中,摆长L应理解为等效摆长,重力加速度应理解为等效页3 第重力加速度(一般情况下,等效重力加速度g'等于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时摆线的张力与摆球质量的比值).4.受迫振动(1)受迫振动:振动系统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2)受迫振动的特点:受迫振动稳定时,系统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3)共振: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物体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共振的条件: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5.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①波源;②介质(2)机械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注意]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液体不能传播横波.(3)机械波的特点①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页 4 第②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③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6.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关系(1)波长:两个相邻的且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2)波速:波的传播速率.机械波的传播速率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3)频率:波的频率始终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4)三者关系:v=λf7. ★波动图像:表示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当波源作简谐运动时,它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波,其波动图像为正弦或余弦曲线.由波的图像可获取的信息①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振幅(注意单位)②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波长(注意单位).③可求任一点在该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包括大小和方向)④在波速方向已知(或已知波源方位)时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页 5 第⑤可以确定各质点振动的加速度方向(加速度总是指向平衡位置)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听得懂高中生要积极主动地去听讲,把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用心来听,熟记高中物理概念定义,这是“知其然”,老师讲解的过程就是“知其所以然”,听懂,才会运用。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知识点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318fa7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19.png)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振动和波①基本定义:- 振动呢,简单说就是物体在一个位置附近来回晃悠。
比如说钟摆,它就在某个中心位置左右摆来摆去,这就是一种振动。
- 波就有点意思了,它是振动在介质里传出去的一种形式。
就像往平静的湖水里丢一块石头,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向外传播,这个水波其实就是振动在水里传播形成的。
②重要程度:- 在高中物理里,这振动和波可是很重要的部分。
它把力学和能量等知识很好地联系起来了。
很多物理现象的解释都离不开它,像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在某些方面也和波有相似性。
③前置知识:- 得先把牛顿定律这些力学知识掌握好。
还得对能量的概念,像动能、势能有一定理解,因为振动过程中能量也是在不断转换的。
④应用价值:- 在现实生活里,振动和波到处见得到。
声音就是一种波,所以研究振动和波能帮助改善音响设备。
地震波的研究对建筑抗震很关键,怕地震把房子震坏了得搞清楚这个波到底是啥情况呀。
还有在通信方面,像无线电波那也是波呀,弄清楚波的传播特性就能更好地制定通信策略。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 在高中物理知识体系里,它属于波动学范畴,与力学、电磁学都有联系。
就像是一个桥梁把好几个知识块连接起来了。
②关联知识:- 和力学中的简谐振动挂钩,也与能量守恒密切相关。
像波动里就涉及能量的传递嘛。
在电磁学里,光是电磁辐射一种,也属于波,所以电磁感应里可能也会涉及波相关概念。
③重难点分析:- 重点呢,振动方程、波函数这些是关键内容。
难点啊,我觉得要对波的图象的理解,像波的干涉、衍射的物理图象在脑子里有时候不那么容易建立起来。
要能想象出那些波是怎么叠加、绕过障碍物的。
这得有点空间想象力。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里可是常常出现呀。
选择、填空里会有关于振动周期、波长这些概念的考查。
在解答题里更不得了,经常要分析波动图象、计算波速、判断波的干涉现象等。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振动里面的简谐振动可是基础的基础。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808b17104a1b0717ed5dd71.png)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总结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5.机械波、横波、纵波:波就是振动的传播,通过介质传播。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振动的传播是匀速直线运动,这种运动,用波速V表征。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波速V不变(大小不变,方向不变),所以波速V是一个不变的量。
介质分子并没有随着波的传播而迁移,介质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是热运动,其平均速度为零。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高中物理振动和波知识点1.简谐运动(1)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2)简谐运动的特征:回复力F=-kx,加速度a=-kx/m,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3)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①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②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③周期T和频率f: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互为倒数关系,即T=1/f.(4)简谐运动的图像①意义:表示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注意振动图像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②特点:简谐运动的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③应用:可直观地读取振幅A、周期T以及各时刻的位移x,判定回复力、加速度方向,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2.弹簧振子:周期和频率只取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振子的质量,与其放置的环境和放置的方式无任何关系.如某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的周期为T,不管把它放在地球上、月球上还是卫星中;是水平放置、倾斜放置还是竖直放置;振幅是大还是小,它的周期就都是T.3.单摆:摆线的质量不计且不可伸长,摆球的直径比摆线的长度小得多,摆球可视为质点.单摆是一种理想化模型.(1)单摆的振动可看作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α<5°.(2)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并且指向平衡位置的分力.(3)作简谐运动的单摆的周期公式为:①在振幅很小的条件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振幅无关.②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摆球的质量无关,只与摆长L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有关.③摆长L是指悬点到摆球重心间的距离,在某些变形单摆中,摆长L应理解为等效摆长,重力加速度应理解为等效重力加速度(一般情况下,等效重力加速度g'等于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时摆线的张力与摆球质量的比值).4.受迫振动(1)受迫振动:振动系统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2)受迫振动的特点:受迫振动稳定时,系统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3)共振: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物体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共振的条件: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5.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①波源;②介质(2)机械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注意]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液体不能传播横波.(3)机械波的特点①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②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③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6.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关系(1)波长:两个相邻的且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2)波速:波的传播速率.机械波的传播速率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3)频率:波的频率始终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4)三者关系:v=λf7. ★波动图像:表示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当波源作简谐运动时,它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波,其波动图像为正弦或余弦曲线.由波的图像可获取的信息①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振幅(注意单位)②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波长(注意单位).③可求任一点在该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包括大小和方向)④在波速方向已知(或已知波源方位)时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⑤可以确定各质点振动的加速度方向(加速度总是指向平衡位置)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听得懂高中生要积极主动地去听讲,把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用心来听,熟记高中物理概念定义,这是“知其然”,老师讲解的过程就是“知其所以然”,听懂,才会运用。
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机械振动与机械波解析复习过程
![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机械振动与机械波解析复习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14a6d964fad6195f312ba6cc.png)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简谐振动一、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二、知识点说明1.弹簧振子(简谐振子):(1)平衡位置:小球偏离原来静止的位置;(2)弹簧振子:小球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是一种机械运动,这样的系统叫做弹簧振子。
(3)特点:一个不考虑摩擦阻力,不考虑弹簧的质量,不考虑振子的大小和形状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弹簧振子的s—t图像是一条正弦曲线,如图所示。
3.简谐运动及其图像。
(1)简谐运动:如果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函数的规律,即它的振动图像(x-t图像)是一条正弦曲线,这样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2)应用:心电图仪、地震仪中绘制地震曲线装置等。
三、典型例题例1:简谐运动属于下列哪种运动()A.匀速运动 B.匀变速运动C.非匀变速运动 D.机械振动解析:以弹簧振子为例,振子是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并且平衡位置处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从平衡位置向最大位移处运动的过程中,由F=-kx可知,振子的受力是变化的,因此加速度也是变化的。
故A、B错,C正确。
简谐运动是最简单的、最基本的机械振动,D正确。
答案:CD简谐运动的描述一、学习目标1.知道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含义。
2.知道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并正确理解与振幅无关。
二、知识点说明1.描述简谐振动的物理量,如图所示:(1)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2)全振动:振子向右通过O点时开始计时,运动到A,然后向左回到O,又继续向左达到,之后又回到O,这样一个完整的振动过程称为一次全振动。
(3)周期: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符号T表示,单位是秒(s)。
(4)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符号用f表示,且有,单位是赫兹(Hz),。
(5)周期和频率都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周期越小,频率越大,振动越快。
高中物理选修知识点机械振动与机械波解析
![高中物理选修知识点机械振动与机械波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a5685a1eb91a37f0115c18.png)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简谐振动一、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二、知识点说明1.弹簧振子(简谐振子):(1)平衡位置:小球偏离原来静止的位置;(2)弹簧振子:小球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是一种机械运动,这样的系统叫做弹簧振子。
(3)特点:一个不考虑摩擦阻力,不考虑弹簧的质量,不考虑振子的大小和形状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弹簧振子的s—t图像是一条正弦曲线,如图所示。
3.简谐运动及其图像。
(1)简谐运动:如果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函数的规律,即它的振动图像(x-t图像)是一条正弦曲线,这样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2)应用:心电图仪、地震仪中绘制地震曲线装置等。
三、典型例题例1:简谐运动属于下列哪种运动()A.匀速运动? ?B.匀变速运动C.非匀变速运动? ?D.机械振动解析:以弹簧振子为例,振子是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并且平衡位置处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从平衡位置向最大位移处运动的过程中,由F=-kx可知,振子的受力是变化的,因此加速度也是变化的。
故A、B错,C正确。
简谐运动是最简单的、最基本的机械振动,D正确。
答案:CD简谐运动的描述一、学习目标1.知道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含义。
2.知道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并正确理解与振幅无关。
二、知识点说明1.描述简谐振动的物理量,如图所示:(1)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2)全振动:振子向右通过O点时开始计时,运动到A,然后向左回到O,又继续向左达到,之后又回到O,这样一个完整的振动过程称为一次全振动。
(3)周期: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符号T表示,单位是秒(s)。
(4)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符号用f表示,且有,单位是赫兹(Hz),。
(5)周期和频率都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周期越小,频率越大,振动越快。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https://img.taocdn.com/s3/m/d11f43b133d4b14e852468ff.png)
3.受迫振动
(1)驱动力:作用于振动系统的周期性外力。
(2)受迫振动:物体在外界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 思考: 物体做受迫振动时,振动稳定后的频率与什么 有关?
视频
(3)受迫振动的特点
物体做受迫振动时,振动稳定后的频 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 无关。
4.共振
(1)定义:驱动力的频率f等于物体的固有频 率f0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 做共振。 (2)共振曲线
摆角 1º 2º 3º 4º 5º 6º 7º 8º 9º 10º 11º 12º 13º 14º 15º 20º 30º 45º 60º 90º
正弦值 0.01754 0.03490 0.05234 0.06976 0.08716 0.10453 0.12187 0.13917 0.15643 0.17365 0.19081 0.20791 0.22495 0.24192 0.25882 0.34202 0.50000 0.70711 0.86603 1.00000
(2)图象法:由单摆周期公式不难推出:l=4gπ2T2,因此,分别测 出一系列摆长 l 对应的周期 T,作 l-T2 的图象,图象应是一条通过 原点的直线,求出图线的斜率 k=ΔΔTl2,即可利用 g=4π2k=4ΔπT2Δ2l求得 重力加速度值,如图所示.
练习
某同学在正确操作和测量的情况下,测得多组摆长 L 和对应的周 期 T,画出 L-T2 图线,如图所示.出现这一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摆 球 重 心 不 在 球 心 处 , 而 是 在 球 心 的 正 ____ 方 ( 选 填 “ 上 ” 或 “下”).为了使得到的实验结果不受摆球重心位置无法准确确定的 影响,他采用恰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在图线上选 取 A、B 两个点,找出两点相应的横纵坐标,如 图所示.用表达式 g=________计算重力加速度, 此结果即与摆球重心就在球心处的情况一样。
高中物理振动与波动概括
![高中物理振动与波动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c6819eb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e.png)
高中物理振动与波动概括高中物理中,振动与波动是重要的概念,涉及到许多基本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对振动与波动进行概括性介绍,包括定义、基本特征、数学描述以及相关应用等内容。
一、振动的概念与特征振动是物体在围绕某个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的现象。
物体在振动过程中,会围绕平衡位置发生周期性的运动。
振动的特征主要包括振幅、周期、频率和角频率。
1.1 振幅振幅是指振动过程中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振幅越大,物体振动时的位移范围越大。
1.2 周期与频率周期是指完成一次完整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用T表示。
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次数的多少,用f表示,其倒数称为周期。
频率和周期具有倒数关系,即f=1/T。
1.3 角频率角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角度变化的快慢,用ω表示。
角频率和频率之间有一个2π的关系,即ω=2πf。
二、波动的概念与特征波动是能量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现象。
波动可以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
2.1 机械波机械波是需要介质传播的波动。
机械波的特征包括波长、波速和振幅等。
- 波长是指波的传播方向上一个完整波形的长度,用λ表示。
- 波速是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用v表示。
- 振幅是指波峰或波谷到达最大位移的距离。
2.2 电磁波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波动。
电磁波的特征包括频率、波长和光速等。
- 频率和波长与机械波类似,分别表示电磁波的振动次数和波的长度。
- 光速是指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用c表示,它是一个常量。
三、振动与波动的数学描述振动与波动可以通过数学工具进行描述和分析。
对于简谐振动而言,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正弦函数来表示。
3.1 简谐振动的数学描述简谐振动的数学描述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x = A sin(ωt + φ)其中,x表示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A表示振幅,ω表示角频率,t表示时间,φ表示初相位。
3.2 波动的数学描述波动的数学描述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y = A sin(kx - ωt + φ)其中,y表示波的振动位移,A表示波幅,k表示波数,x表示位置,ω表示角频率,t表示时间,φ表示初相位。
高考物理振动和波知识点
![高考物理振动和波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fb5897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01.png)
高考物理振动和波知识点高考物理——振动和波知识点在高考物理中,振动和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许多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物理原理。
本文将从波的基本概念、波的分类、波的特性和振动的特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波的基本概念波是一种能量传递的方式,是一种扰动在空间中的传播。
波可以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大类。
机械波是由介质传递的波动,如声波、水波等;而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波动,如光波、无线电波等。
二、波的分类根据波动的方向和介质振动的方向,波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指波动方向与介质振动方向相同的波动,如声波;而横波是指波动方向与介质振动方向垂直的波动,如水波。
三、波的特性1. 波频和周期波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波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波的周期是指波动完成一个周期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秒。
频率和周期之间有以下关系:频率=1/周期。
2. 波长和波速波的波长是指波动一个周期所对应的长度,单位为米;波的波速是指波动的传播速度,单位为米/秒。
波长和波速之间有以下关系:波速=频率×波长。
3. 反射、折射和衍射当波遇到边界或介质发生了改变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
反射是指波遇到物体边界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折射是指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衍射是指波遇到间隙或障碍物时发生偏折的现象。
四、振动的特性振动是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的周期性运动。
振动有以下几个特性:1. 振幅振幅是指物体从平衡位置最大偏离的位置,它与振动的能量大小有关。
振幅越大,物体的振动能量越大。
2. 频率和周期振动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周期是指物体完成一个完整振动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秒。
频率和周期之间有以下关系:频率=1/周期。
3. 谐振当外力和阻力相等时,物体会发生谐振现象,即振动的幅度达到最大值。
4. 能量转换振动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如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声能等。
总结:高考物理中的振动和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许多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物理原理。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动解题技巧类析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动解题技巧类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e6fcb4d1f34693daef3e23.png)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动解题技巧类析一、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1.波是波源的振动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介质中的每个质点只在自己的平衡位置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2.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距波长整数倍的两质点,振动起来后的情况完全相同,相距半个波长奇数倍的两质点振动情况总是相反。
3.介质中任何一个质点的起振方向总是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且滞后于波源的振动。
4.波速由介质决定,频率由波源决定,同一介质中波速相同,与波长和频率无关。
二、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2.联系:振动是一个质点随时间的推移而呈现的现象,波动是全部质点联合起来共同呈现的现象,简谐运动和其引起的简谐波的振幅、频率相同;图象的形状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三、横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的关系1.带动法(特殊点法)如图,为一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判定图上P点的振动方向。
在P点的附近靠近波源的一方的图线上另找一点P/,若P/在P的上方,P/带动P向上振动,P向上振动;若P/在P的下方,则P/带动P向下振动,P向下振动。
2.微平移法沿波的传播方向将波的图象进行微小平移,然后由两条波形曲线来判定,如上图A/B/C/D/是ABCD运动后的位置,所以AB向上运动,CD向下运动。
3.上下坡法沿波的传播方向看,上坡的质点向下振动,下坡的质点向上振动,即“上坡下,下坡上”下图中AC在上坡上,向下振动,B在下坡上,所以向上振动,4.刮风法设风沿波的传播方向刮,则风吹的地方,草被刮倒向下运动,背风的地方,风刮不到草则向上生长,即向上运动。
5.逆复描法逆着波的传播方向,沿波形图线复描,凡提笔经过的点向上振动,凡向下拉笔的点向下振动。
例1 一列简谐波在t=0时的波形如图1所示,图2表示该波传播介质中某个质点此后一段时间内的图象,则()A.若波沿轴正方向传播,图2为a点的振动图象B.若波沿轴正方向传播,图2为b点的振动图象C.若波沿的负方向传播,图2为c点的振动图象D.若波沿的负方向传播,图2为d点的振动图象,解:在图2的的图象中,t=0时刻,质点在平衡位置并向轴的正方向运动,而图1的波形却表明在t=0时刻,质点b、d才在平衡位置,而a、c不在平衡位置,所以A、C不正确;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可知质点b向上运动,B对,同理,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质点d向上振动,D对。
高中物理振动与波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振动与波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89e4670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d.png)
高中物理振动与波动知识点总结
哇塞,同学们!今天咱来好好唠唠高中物理的振动与波动知识点!你想想啊,振动就像是一个小精灵在那蹦跶,而波动呢,就像是一群小精灵排着队往前跑!
先说振动吧!就像你荡秋千,秋千来回晃,这就是振动啊!振动有啥特点呢?有振幅呀,那就是秋千晃的幅度大小,幅度大那摆动得就厉害呗!还有周期,你荡一次秋千用的时间就是周期喽!来,再想想那个钟摆,滴答滴答地晃,这也是振动呀!
说到波动,就好比是水面上的涟漪,一圈一圈往外扩。
波动有波长,就像涟漪一个圈到下一个圈的距离。
频率呢,就是涟漪产生的快慢喽!声音不也是一种波动嘛,高音低音就是频率不一样导致的呀!
咱再说说振动和波动的联系,就好像两个好朋友。
振动可以引起波动呢!你敲一下鼓,鼓面振动了,声音就以波动的形式传出去啦!
“诶呀,那这些知识点到底有啥用啊?”你可能会这么问。
用处可大了去啦!以后你学好多东西都得靠它们呀!比如理解声波、光波,甚至无线电波!你不想知道手机信号是咋传的?可不就是靠波动嘛!
总之呀,高中物理的振动与波动知识点就像是一把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超级重要的!咱可别小瞧它们,得好好学,才能在物理的世界里畅游无阻呀!同学们,加油吧!让我们把这些知识点都拿下!。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机械波知识要点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机械波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cc2f8c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6.png)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机械波知识要点1、简谐运动、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1)简谐运动: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
特征是:,。
(2)简谐运动的规律:①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动能最大、动量最大;位移最小、回复力最小、加速度最小。
②在离开平衡位置最远时:速度最小、动能最小、动量最小;位移最大、回复力最大、加速度最大。
③振动中的位移x都是以平衡位置为起点的,方向从平衡位置指向末位置,大小为这两位置间的直线距离。
加速度与回复力、位移的变化一致,在两个“端点”最大,在平衡位置为零,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3)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称为振幅。
它是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
它是标量。
(4)周期T和频率f: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T,它是标量,单位是秒;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称为振动频率,单位是赫兹(Hz)。
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它们的关系是:T=1/f。
2、单摆的概念(1)单摆的概念:在细线的一端拴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上,线的伸缩和质量可忽略,线长远大于球的直径,这样的装置叫单摆。
(2)单摆的特点:①单摆是实际摆的理想化,是一个理想模型;②单摆的等时性,在振幅很小的情况下,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振幅、摆球的质量等无关;③单摆的回复力由重力沿圆弧方向的分力提供,当最大摆角时,单摆的振动是简谐运动,其振动周期T=。
(3)单摆的应用:①计时器;②测定重力加速度g,g=。
3、受迫振动和共振(1)受迫振动:物体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其振动频率和固有频率无关,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受迫振动是等幅振动,振动物体因克服摩擦或其它阻力做功而消耗振动能量刚好由周期性的驱动力做功给予补充,维持其做等幅振动。
(2)共振:①共振现象:在受迫振动中,驱动力的频率和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幅最大,这种现象称为共振。
②产生共振的条件:驱动力频率等于物体固有频率。
振动和波知识点总结
![振动和波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ac5f35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8.png)
振动和波知识点总结振动和波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础概念,它们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从小至分子的振动到大至地球上的地震波都是振动和波的表现。
振动和波的研究不仅在理论物理和工程技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对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以下内容中,我将对振动和波的基本知识进行总结,包括定义、特征、分类、数学描述等方面的内容。
1. 振动振动是物体围绕平衡位置做有规律的来回运动的现象。
振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振幅、周期、频率和相位。
振动可以分为机械振动、电磁振动和声学振动等不同类型。
(1)机械振动机械振动是指物体由于外力的作用,导致物体围绕平衡位置做周期性的来回运动。
典型的机械振动包括弹簧振子、简谐振动、阻尼振动等。
弹簧振子是挂在弹簧上的质点由于弹簧的弹性力而做的振动。
简谐振动是一种特殊的机械振动,它的加速度和位移成正比。
阻尼振动则是在振动过程中受到阻力的影响,振动逐渐减弱并最终停止。
(2)电磁振动电磁振动是指在电场或磁场作用下的振动现象。
最典型的电磁振动包括交流电路中的电磁振荡以及电磁波的传播。
在交流电路中,电容器和电感器的交替充放电导致了电荷和电流的振动。
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波动,具有能量传递和传播的作用。
(3)声学振动声学振动是指在介质中传播的机械波的形式,它包括了横波和纵波两种类型。
声波在空气、水、固体等介质中的传播都是声学振动的表现。
声学振动的特点是由固体、液体或气体的粒子围绕平衡位置做有规律的运动,从而传播声音。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类型有关,例如在空气中的声速比在水中的声速要慢。
振动的数学描述可以借助于正弦函数或复数的方法来进行。
通过正弦函数可以对振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进行描述,而借助复数则可以对振动的相位和振幅进行描述。
2. 波波是指物质、能量或信息传递的方式,它在空间中按照一定规律传播的现象。
波的特征包括波长、频率、波速和振幅等。
(1)机械波机械波是需要介质来传播的波动,包括了横波和纵波两种类型。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详解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cad1f17e53a580217fcfe42.png)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详解5.1简谐振动5.1.1、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点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回复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相反。
即满足:的关系,那么这个物体的运动就定义为简谐振动根据牛顿第二是律,物体的加速度,因此作简谐振动的物体,其加速度也和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方何相反。
现有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上端固定在P点,下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平衡时的位置记作O点。
现把物体拉离O点后松手,使其上下振动,如图5-1-1所示。
当物体运动到离O点距离为x处时,有式中为物体处于平衡位置时,弹簧伸长的长度,且有,因此说明物体所受回复力的大小与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x成正比。
因回复力指向平衡位置O,而位移x总是背离平衡位置,所以回复力的方向与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反,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也是简谐振动。
注意: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并不就是弹簧伸长的长度。
5.1.2、简谐振动的方程由于简谐振动是变加速运动,讨论起来极不方便,为此。
可引入一个连续的匀速圆周运动,因为它在任一直径上的分运动为简谐振动,以平衡位置O为圆心,以振幅A为半径作圆,这圆就称为参考圆,如图5-1-2,设有一质点在参考圆上以角速度作匀速圆周运动,它在开始时与O的连线跟轴夹角为,那么在时刻t,参考圆上的质点与O 的连线跟的夹角就成为,它在轴上的投影点的坐标(2)这就是简谐振动方程,式中是t=0时的相位,称为初相:是t时刻的相位。
参考圆上的质点的线速度为,其方向与参考圆相切,这个线速度在轴上的投影是)(3)这也就是简谐振动的速度参考圆上的质点的加速度为,其方向指向圆心,它在轴上的投影是)(4)这也就是简谐振动的加速度由公式(2)、(4)可得由牛顿第二定律简谐振动的加速度为因此有(5)简谐振动的周期T也就是参考圆上质点的运动周期,所以5.1.3、简谐振动的判据物体的受力或运动,满足下列三条件之一者,其运动即为简谐运动:①物体运动中所受回复力应满足;②物体的运动加速度满足;③物体的运动方程可以表示为。
高中物理振动与波
![高中物理振动与波](https://img.taocdn.com/s3/m/81a240a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f.png)
高中物理振动与波振动与波是高中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贯穿了整个物理学的学习过程。
振动与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体现在机械振动、光学波动等方面,也涉及到声音、电磁波等广泛的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物理中振动与波的相关知识,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内容。
振动是一种围绕平衡位置周期性往复运动的物理现象,比如弹簧的振动、钟摆的摆动等。
在振动中,存在振幅、频率、周期等基本概念。
振幅是振动过程中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频率是单位时间内振动完成的次数;周期是振动完成一个完整循环所需的时间。
这些概念是理解振动现象的基础,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进行直观的观察和验证。
波是一种能够传播的物理现象,是振动的一种传播形式。
根据传播介质和振动方向的不同,波可以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
机械波需要通过介质传播,比如水波、声波等;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比如光波、无线电波等。
波的基本特征包括波长、波速、频率等,其中波长是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波速是波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频率是单位时间内波的完整周期数。
在物理学中,振动和波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基础概念上,还涉及到振动的叠加、波的干涉等更为复杂的现象。
例如,当不同频率的振动叠加在一起时,会产生干涉现象,出现增强或消减的效果,这就是波的干涉。
而在光学领域,光的波动特性也表现出干涉、衍射等现象,这些现象对于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在振动与波的学习中,理解能量和能量守恒也是至关重要的。
振动过程中,系统的动能和势能会相互转化,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同样,波传播过程中,能量也会随着波的传播而传递,但总能量仍然保持恒定。
掌握能量的转化规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振动与波的本质。
总的来说,高中物理中的振动与波内容涵盖了丰富多彩的现象和理论,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观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模型建立和数学推导,同学们可以深入理解振动与波的内在联系,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教科版 高中物理选修3-4 机械振动+机械波
![教科版 高中物理选修3-4 机械振动+机械波](https://img.taocdn.com/s3/m/5b84983955270722192ef7b5.png)
(1)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动的振幅。
①振幅是标量。
②振幅是反映振动强弱的物理量。
(2)周期和频率:①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叫做振动的周期。
②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叫做全振动的频率。
它们的关系是T=1/f 。
在一个周期内振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为振幅的4倍;在半个周期内振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为振幅2倍;在1/4个周期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一定等于振幅 3)简谐运动的表达式:)sin(ϕω+=t A x 4)简谐运动的图像:振动图像表示了振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反映了振动质点在所有时刻的位移。
从图像中可得到的信息: ①某时刻的位置、振幅、周期②速度:方向→顺时而去;大小比较→看位移大小 ③加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大小→与位移成正比 3、简谐运动的能量转化过程:1)简谐运动的能量:简谐运动的能量就是振动系统的总机械能。
①振动系统的机械能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则系统机械能越大。
②阻尼振动的振幅越来越小。
2)简谐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系统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在平衡位置处,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在最大位移处,势能最大,动能为零。
(二)简谐运动的一个典型例子→单摆: 1、单摆振动的回复力:摆球重力的切向分力。
①简谐振动物体的周期和频率是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条件决定的。
②单摆周期公式中的L是指摆动圆弧的圆心到摆球重心的距离,一般也叫等效摆长。
4、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三)受迫振动:1、受迫振动的含义:物体在外界驱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叫做受迫振动。
2、受迫振动的规律: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策动力的频率,而跟物体固有频率无关。
1)受迫振动的频率:物体做稳定的受迫振动时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2)受迫振动的振幅:与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和驱动力频率差有关3、共振:当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固有频率相等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知识点振动和波解析
高中物理知识点振动和波解析
1.简谐振动F=-kx{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 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
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