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精编版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1)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表
(1)初期:1940不列颠之战
(2)扩大:1941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
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12.7日本偷袭珍珠港)
(3)转折(1942年下):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转折点)、中途岛海战(亚太战场转折点)、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转折点)。
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客观上推动了科技进步。
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
挽救了人类文明,避免了历史倒退;
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二战
胜利的原因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法西斯恐怖独裁反人类、反社会,违背历史潮流的,威胁世界和平,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改变了力量对比4)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6.6诺曼底登陆
结束的标志
1918、11德宣布投降
1945、9、2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
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重要会议
战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1943年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1945年雅尔塔会议
战后世界
政治格局
形成了臭名昭著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对峙的两极格局
中国参战
结果
战胜国之一,但在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遭宰割(爆发五四爱国运动)
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二战中参加了开罗会议,并通过了有利于中国的决议。
国际机构
国际联盟(1920)
联合国(1945)
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格及史实
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实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实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
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
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结束:
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3.列举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作打击法西斯的史实
(1)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美英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
(3)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
(4)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表
各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被压迫殖民国家的统治和掠夺,使这些国家的民族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
:①二战结束后,一些战时的军用技术迅速转为民用,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如原子弹技术导致了原子能的应用,导弹技术导致了航天技术的发展。)
②受苏联影响,二战后世界上诞生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如中国、越南、朝鲜、蒙古、东欧八国等二战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③沉重打击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如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纳米比亚等国二战后走上独立道路。)
附:两次世界大战对比
主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转折点)
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柏林战役、诺曼底战役等。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法西斯三次突袭:进攻波兰;进攻苏联;偷袭珍珠港
结果
同盟国失败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胜利,法西斯国家失败
消极影响
(危害):
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具体原因:
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疯狂扩军备战.
1、德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
2、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和英法绥靖策
性质:
帝国主义战争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目的
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原料
不仅打败对方,而且要在战败国内建立法西斯专政,使各国人民面临生存问题
参战国:
同盟国:德、意、奥协约国:英、法、俄
轴心国:德、日、意同盟国:英、苏、美、中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战比较表
(一战转折点)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②这场帝国主义的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加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疫病等夺去生命的超过一千万。
A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B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C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D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E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间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26个国家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比较表2011.11
名称
起止时间
根本原因
交战双方
性质
开始标志
战争中的重大事件
结果
影响
启示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7→1918.11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或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同盟国(德、奥匈、意)→协约国(英、法、俄)
是一次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①1941.6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来德国法西斯在欧洲大陆上的第一次大失败。苏联红军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使全世界人民受到极大鼓舞。②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12.7)此次战争突出日本法西斯的野心与骄横,它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扩大。③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不断壮大,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④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7-1943.2)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主要依据是德军从此被迫转入战略防御}。它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⑤1943年意大利新政府向反法西斯投降。⑥诺曼底登陆(1944.6.6)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它加速了法西斯灭亡,对德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⑦1945年2月,召开雅尔塔会议。⑧1945.5柏林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欧洲战争以法西斯国家的失败而告终。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表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时间
1914—1918历时四年
1939—1945历时六年
规模
参战国30多个,卷入人口达1.5亿,伤亡约3000多万人
先后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约20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9000多万
交战
双方
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为首)
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为首)
③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战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中国民族有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轴心国军事同盟(法西斯国家:德意日)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美英苏中法等国为主)
转折点
凡尔登战役(绞肉机)(1916年2月)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夏-1943年2月)
性质
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非正义战争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正义的战争
结果
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
影
响
①是一场空前的浩劫,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②一战激化了参战国的矛盾,引发了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以《凡尔赛和约》为核心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新体系——凡尔赛体系
④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①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它的规模和破坏程度远远超过一战;
②二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被打败,曾经是一流国家的英法受到严重的削弱,美苏两个大国崛起,世界历史在战后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两极格局。
P81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
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
战争原因:一战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二战为法西 斯主义和反法西斯主义的较量
参战国家:一战涉及33个国家,二战涉及61个国家
战争规模:二战规模更大,破坏力更强,伤亡人数更多
战争结果:一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立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转折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登战役,1916年,法德两国展 开激战,最终德国失败,此役成为一战的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1943年, 苏德战争中,苏联取得胜利,此役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战争中的重要战略和战术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的重要战略和 战术:包括阵地 战、消耗战和潜
章节副标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后果
战争对欧洲的影响: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速了欧洲的衰落。 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导致了国际联盟的成立,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战争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促进了军事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推动了民用科技的进步。
战争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战争原因: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和扩张,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军 国主义势力威胁到世界和平
直接起因: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1939年德国进攻波 兰,导致英法对德宣战
两次世界大战的相似之处
战争起因:均由国际政治和 军事紧张局势升级引发
战争范围:两次世界大战都 波及全球,涉及众多国家和
民族
战争原因:均源于帝国主义 国家之间的争夺和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
第⼀次世界⼤战和第⼆次世界⼤战的对⽐表
1、两次世界⼤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两次世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次世界⼤战同盟国的核⼼,也是第⼆次世界⼤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战主要都在两⼤军事集团间进⾏,第⼀次世界⼤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次世界⼤战在轴⼼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次世界⼤战是⼀场⾮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次世界⼤战是世界⼈民反法西斯正义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
⼀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战争后建⽴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了国际联盟。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1939年9⽉⼆战的全⾯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解。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一战二战对比表格
一战二战对比表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1914——1918年1939——1945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过程开始标志: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
国投降开始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
扩大:苏德战争爆发
进一步扩大: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结束标志: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偷袭珍珠港、莫斯科保卫
战、斯大林格勒会战、诺
曼底登陆
交战双方
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
轴心国世界反法西斯同
盟
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对世界政治格局的
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
二战胜利的原因(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法西斯恐怖独裁反人类、反社会,违背历史潮流的,威胁世界和平,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
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改变了力量对比,为战胜法西斯国家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战的启
示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②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并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这样才能最终避免战争。
一战与二战的对比表
开罗会议(《开罗宣言》)
德黑兰会议(开辟第二战场)
、
1944年诺曼底登陆(加速灭亡)
1945年雅尔塔会议(战中、战后)
易北河会师、柏林战役
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
波茨坦会议(《波茨坦公告》)
美投原子弹、苏对日作战
日本无条件投降
影
响
2.促进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在欧亚多国建立
并形成阵营
3.促进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殖、半殖获得独立
4.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二战期间揭开第三次科技革命序幕
5.催生国际组织:
联合国(1945年~今)
6.促使思想观念变化:
和平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反战和平运动高涨
深刻启示
1.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应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国际地位
直接
(
损失
30多个国家卷入,军民伤亡3900余万,军费开支1805亿美元,间接损失1516亿美元
61个国家卷入,军民伤亡9000余万,军费开支万亿美元,物质损失共4万亿美元
深
远
影
响
1.战后出现的国际关系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
\
2.促进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
项目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背
景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在瓜分世界的斗争中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
—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扩军备战
民族主义恶性发展
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
经济危机打击下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
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1)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
一战二战对比表格.doc
一战二战对比表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1914——1918年1939——1945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过程开始标志: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
国投降开始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
扩大:苏德战争爆发
进一步扩大: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结束标志: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偷袭珍珠港、莫斯科保卫
战、斯大林格勒会战、诺
曼底登陆
交战双方
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
轴心国世界反法西斯
同盟
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对世界政治格局的
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
二战胜利的原因(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法西斯恐怖独裁反人类、反社会,违背历史潮流的,威胁世界和平,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
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改变了力量对比,为战胜法西斯国家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战的启
示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②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并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这样才能最终避免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精编版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精编版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1)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
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
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背景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希特勒为首德纳粹党、军部)、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
性质
帝国主义战争(目的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交战双方
三国同盟(德意奥)
三国协约(英法俄)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德意日)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战场
主要在欧洲
欧洲战场(苏德战场和诺曼底登陆开辟的第二战场)、亚洲战场(中国战场)、非洲战场、太平洋战场
著名战役
1916年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首次使用飞机)
莫斯科战役(1941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柏林战役(1945年)、诺曼底登陆战役(1944年)、珍珠港战役(1941年12月7日)、平型关大捷(1937年)、台儿庄战役(1938年)、百团大战(1940年)
启示
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反对霸权主义;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等
结果
1918年11月德国宣告投降(结束的标志)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结束的标志)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重要
会议
战后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1942年华盛顿会议
1943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
1945年雅尔塔会议
影响
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产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极对峙局面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中考复习专题三 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格
盟国的联合行动
1942.1.1日
中美英苏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1945.2月
苏英美三国举行雅尔塔会议
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建立联合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944.6.6日
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945.4月
苏军攻克柏林
5.8日德国投降,欧洲战场的战事结束
1945.8月
苏联对日宣战
1945.8月
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结束
1945.9
1943.9月意大利投降
1945年4月,苏军攻克柏林,5.8日德国投降,欧洲战场的战事结束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签署投降书。日本投降
以正义一方的胜利告终
二战线索
爆发
1939.9.1
德军突袭波兰(白色方案),英法对徳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扩大
1941.6.22
德军突袭苏联(巴巴罗萨计划)
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进一步扩大
1941.12.7
日本偷袭珍珠港(虎!虎!虎!)
战争达到最大规模
转折
1943.2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原子弹、细菌战
人物
普林西普(评价:是爱国青年,见九上)
结果
协约国一方获胜,同盟国失败
反法西斯同盟获胜,法西斯一方失败
影响
首次世界大战,规模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十分残酷,损失巨大
无论从战争的规模、时间、波及的范围、残酷性、破坏和灾难等方面(即战争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过一战。
新两次世界大战比较表
转折: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和二战的转折点)
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6.6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
轴心国集团的瓦解:1943.9意大利投降
结束:1945.5柏林战役,德国投降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9.2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反法西斯同盟战胜轴心国集团
(中苏美英等26国)(德意日)
性质
帝国主义战争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影响
给交战国带来深重灾难,产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人类的一场空前的浩劫;美国成为资本主义的霸主;形成社会主义阵营;帝国主义力量受到削弱。
经济危机的影响;
法西斯的扩张;
英法美的绥靖纵容
过程
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交战双方:同盟国与协约国
(德意奥)(英法俄)
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三条战线:东、西、南
残酷战役:凡尔登战役(转折战役)
结果: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的宣战
扩大: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战后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表》
名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1914.7.28——1918.11.11
1939.9.1——1945.9重新划分世界
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格2
帝国主义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影响
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1919召开巴黎和会,1921—1922华盛顿会议《四国公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成立国际联盟(全体一致原则)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5、这场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1、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促进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2、欧洲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战后形成新的国际新秩序:雅尔塔体系,美苏主导,两极格局;
3、社会主义国家从一国到多国
一战:1914—1918
二战:1939—1945
背景
①根因:资本主义发展政治、经济不平衡,矛盾尖锐(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②具体:两大军事同盟的形成
①根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②德,日对凡—华体系的不满;
②直接原因:1929—1933经济危机打击下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②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侵略(实质:以牺牲小国利益来维护本国利益)
参战国
同盟国:德、奥匈帝国、意(后加入协约国)
协约国:英、法、俄
法西斯国家(轴心国):德、意、日
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建立
过程
①导火线:1914年6月28萨拉热窝事件
欧洲是主战场:
②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
③第二阶段:1915—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马河战役、日德兰海战(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1)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
②1938年德吞并奥地利。
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
⑤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6)评价:①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开创了国际合作新形式。
②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
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因此也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7)矛盾: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
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2.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1)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存在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至1991年。
(3)建立:①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②二战后不久,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盟破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
③20世纪50年代末,战后国际格局由两大阵营的对峙发展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两极格局形成。
(4)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5)发展历程: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随之终结。
3.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1)形成背景: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2)存在时间:1991年至今。
(3)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①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
②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③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
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一超多强”的局面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下去。
(4)评价: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资本扩张,第三世界面临机遇与挑战。
(二)两极格局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比较1.相同点:(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3)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破坏。
2.不同点:(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两极格局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2)前者调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3)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4)前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的崛起而破产,而后者则是两个战胜国的妥协;(5)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6)体系的性质不同。
前者的本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由于二战后反法西斯性质和社会主义的介入而是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的多重性质(三)当前世界格局的变动与前两次世界格局变动的不同(1)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
(2)不是通过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导致各国地位变化的。
(3)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的确立要通过各国之间的斗争和妥协来实现,这取决于各国的综合国力的强弱,而综合国力对比相对稳定的局面的形成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所以,新旧世界格局的交替过程必然是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
(四)推动或制约世界格局演变的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力量的消长、军事实力的变化、新兴势力的崛起。
(五)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关系的三种类型1.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与斗争。
2.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国家侵略与反侵略、称霸与反称霸的矛盾与斗争。
3.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对抗。
(六)制约各国相互关系和对外政策的重要因素1.各国的国家利益。
2.各国的综合实力。
3.各国的意识形态。
4.地缘政治的存在。
5.各国的历史传统。
各国长期的6.各国的国内斗争。
(七)认识1.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国际经济关系,它影响着国际政治关系的变化。
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是导致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根源,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3.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由大国间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决定的。
4.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则,国家间的竞争实际就是实力的较量。
5.冲突和合作是国际关系中最活跃、最鲜明的特征。
6.地缘关系也是国际关系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7.在近现代史上的国际格局中,由于各国谋求自身的国家利益,其冲突和摩擦也就不可避免。
因此,任何格局从它们形成之日起就孕育着变动的因素。
因而任何一种格局,实际上是一种不稳定的、充满矛盾斗争的国际关系状态。
(八)20世纪中国在国际关系格局三次变动后的国际地位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条”等,遭到无理拒绝,华盛顿会议签定《九国公约》,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之下。
2.雅尔塔体系中: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作出重大奉献,中国国际地位提升,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3.两极解体,多极化形成过程中: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重要力量。
(九)和谐世界1、我国为建立和谐世界所作的努力(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如70年代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建立和发展了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等。
(3)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推进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如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战略,加入APEC、WTO、创建上海经济合作组织。
(4)加强国际合作,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如“9.11”后,我国与国际社会相互合作,联合反恐等。
(5)提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台湾的主张。
(6)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提高综合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作贡献。
2、建立和谐国际秩序的举措(1)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恐怖主义。
(2)发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作用。
(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4)国际间应该和平共处,用和平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求得共同发展。
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一)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
参与国家:三国协约──英、法、俄;三国同盟──德、意、奥。
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国际联盟(国联)成立:美国倡议,但没有参加,英法主宰。
宗旨:制裁侵略,维护和平。
实质: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
(三)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联盟轴心国集团:参与国:德、意、日。
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影响:有利于法西斯的扩张,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临。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时间地点:1942年,华盛顿。
参与国: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影响: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反法西斯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四)联合国成立: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
1945年10月成立。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友好合作。
(五)欧洲联盟:时间国家:1993年,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
性质:欧洲国家间的政治、经济联盟,目前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影响:加速了欧洲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标志着欧洲走向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
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