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6.猫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这次《猫》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猫的生动描绘和特点的描述。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察,这让我感到很高兴。然而,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词语理解和运用,尽管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举பைடு நூலகம்,但部分学生在实际运用时仍然显得有些困难。我意识到,可能需要设计更多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这些词语,从而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猫》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修辞手法和段落结构。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猫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猫的细致描绘,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如“顽皮”、“懒洋洋”、“警惕”等,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含义。
3. 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 段落结构:分析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来描绘猫的特点,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
举例解释:例如,在讲解“它的眼睛像两颗绿宝石”这句话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比喻的意义,并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比喻手法,使自己的文章更加生动。
2. 教学难点
- 词语运用:学生需要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新学的词语,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难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6猫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6猫
பைடு நூலகம்
②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作者用 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 情?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作者用了“难过”一词表达自己的痛苦心 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难过”所表示的 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果断,冤枉了第三 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 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教师小结
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
情。”作者以真挚的感情描写了养猫 带来的生活乐趣。文章的主题,也正 是通过“我”一系列复杂感情变化的 细节描写来不断升华的。
课堂练习
熟读写第三只猫的部分,思考下列 问题。 (1)从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 地位等方面,说说这只猫与前两只猫 的区分。
第三只猫本是被人遗弃的,是“我家” 出于同情拾来的,而第一只猫是从隔壁要来 的,第二只猫是从舅舅家要来的。
第①句用朴素的言语创造了一只活泼可爱 的猫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能够唤起我们的想 象——小猫逗玩的动态、情形栩栩如生。第② 句写出了一只在冬天的早晨被人遗弃、无家可 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的可怜的猫。
问题二:“我心里十分地难过, 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难过” 一词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痛苦的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 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要强烈 得多。因为自己的果断,冤枉了第三只猫, “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 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布置作业
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 也被咬死,“我”将怎样想,怎样做? 请写成200字的片段作文。
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 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的, 取了一条红带……”;作者则是“坐在藤椅 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 态度是怎样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章《猫》的基本概念。这是一篇描写作者与猫相处的文章,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示了猫的性格特点。这篇文章有助于我们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我们对动物的关爱。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描述的具体事例。这些事例展示了猫的习性、情感以及与人类的互动,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猫的喜爱。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写作方法的应用:学生在学习观察细致、抓住特点的写作方法时,可能难以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需要教师通过举例、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举例解释:
-在课文结构分析方面,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画出文章的思维导图,明确文章的起承转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
-在思想感情体会方面,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会作者对猫的关爱,并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生字词:让学生掌握本文的生字词,如:幽雅、懒惰、叮嘱、惩戒等。
2.课文内容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以及猫的性格特点。
3.课文结构分析: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猫的性格特点。
-课文内容理解: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及猫的性格特点,把握文章的主旨。

七年级语文上册16猫课件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16猫课件新人教版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阅读《巴蜀英才》P84《猫》片段,完成练习。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阅读《巴蜀英才》P85《纪念》,完成练习。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描述猫咪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猫咪性格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描述一个动物。
3.文章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并学会运用到写作中。
4.写作技巧: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猫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5.课堂讨论:针对课文内容,讨论猫的性格特点及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7.拓展阅读:推荐与猫相关的其他文章或故事,激发学生对动物保护的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生字词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逗”、“懒”、“躲”等,并理解其含义。
2.课文阅读:阅读课文《猫》,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描写手法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描绘动物特点”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5.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拓展阅读,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猫的认知和情感,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课时16猫》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课时16猫》课件

1
第一只猫
3
第三只猫
2
第二只猫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品味第一部分 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状?
作者从猫“刚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状。主要 写了猫的两种形状: 一是自身的形状,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 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怠惰愁闷。二 是逗着玩的形状,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 不肯出来,不理会。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家里人都很爱好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 在它眼前来回地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 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由于 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爱好它。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这只猫终究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 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伤心”, “我” 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品味第二部分
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 园中乱跑”“不怕生人” “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 树”“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预习摸索
摸索问题
摸索1:作者一共养了 几次猫?这几只猫的外 形、性情各有何特点?
速读 课文
摸索2:作者对这几只猫 的感情有何不同?为何?
摸索3:这篇文章的主旨 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 章自然浑厚的风格,摸索这篇文章应当用什么基调朗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6 猫 》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6 猫 》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6 猫》教案一. 教材分析《猫》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与猫之间的故事,揭示了猫的性格特点和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本文将分析课文内容,提炼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情感态度的把握仍有一定难度。

学生对动物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可能对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入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纽带,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猫的性格特点。

3.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关系,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4.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课文中情感态度的把握。

3.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思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情感氛围。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3.案例教学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总结规律和启示。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教学卡片和生字词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猫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老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课文内容相关问题,老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自己与动物的经历,分享感受,老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6.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自己与动物的故事,字数不限。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6《猫》课件(29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6《猫》课件(29张ppt)
命运遭遇无常或弱小者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duó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清三只猫不同的命运遭遇 ,透过猫的命运对社会、人生做出思考。
2、学习通过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来刻画形 象。
夯实字词
污浊不光滑。
鼓动别人去做 不愉快的样子
注音:
污涩

红绫 怂恿 怅然 蜷伏
líng sǒng yǒng chàng
2、同学们,如果让你们用数学符号“>”来表 示“我”及家人对这三只小猫的喜好程度, 你会怎样排列他们的顺序?从这样的排列 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与家人养猫的目的 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第二只猫>第一只猫>第三只猫
人们之所以要养猫,就是因为猫可以供人赏 玩、为人所用,这是人的自私之处。人类养 猫(对动物好)是有目的的。当你没用时, 他就不爱理睬你,对人类对物都是如此。
★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 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每个人要完善自我,奋发向上,让别人 接纳自己。
寄语:
尊重他人 尊重生命 自我完善 自我提高
学习任务五:跟着作者学写作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有详有略 2、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3、抓住特点,进行细节描写。
课堂总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 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 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 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 晰。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 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 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 优点、发扬长处做最好的自己。这样,你 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
农夫出去撒种,有的落在路旁,飞鸟来吃尽了。 有的落在土浅的石头地上,土既不深,发苗最快, 太阳出来一晒,因为根浅就枯萎了。有的落在 荆棘里,荆棘长起来,把它挤死了。又有的落在 沃土里就结了果实,成为三十倍、六十倍,甚至 一百倍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6 猫》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6 猫》教学课件

②中间句的作用:提示思路,为下文做 铺垫,埋下伏笔;承接上文,开启下文 (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等。
③结尾句的作用:总结全文,卒章点题,照应开头(首尾 呼应),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独立成段,使文章意味绵 长,发人深省;升华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提出问题, 引起思考;充满哲理,委婉含蓄等。
真题演练
第一句话表现了第一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难 过,但还不至于太伤心,也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
第二句话表示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 着总结上文的作用,又为下文被动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
第三句话比上一句程度更深,一个“永不”显示了作者 态度的决绝,放在文章最后,既呼应了开头,又开拓了文意, 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常用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引用、反问、 设问、互文、通感、反语、反复、对比等。
真题演练
(中考真题)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⑨班主任的话语如同晨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 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就在那一瞬间,我们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 我们迎着阳光齐步向跑道跑去。
不为大家所喜欢,若 有若无。“大家都不 喜欢它,……连三妹 那样爱猫的,对于它, 也不加注意。如此地, 过了几个月,它在我 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 的动物。”
结局 病死
亡失
死亡
二、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 别处要一只来给你。”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 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 我家永不养猫。”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1.(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比喻。将小猫比喻为带着泥土的白雪球,突出了小猫 的活泼可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5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50张PPT)


污涩
líng
红绫
cchàng
怅然
yuān
冤枉
biàn
nüè
辩诉 虐待
请输辩入一你辩的题字目音
chèn chēng
chèng
称:相称 / 称呼 / 台称(同“秤”)
zuān
zuàn
钻:钻研 / 电钻
sàn
sǎn
散:散步 / 松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 课件( 共50张P PT)
导入
你养过猫吗? 说说你“养猫的那些事儿”.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识记并理解生字词,把握 文章主要内容。
2.理解作者行文的结构安排——伏笔、呼应、 详略得当。
3.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词语运用等角度 赏析语言,了解作者及其家人三次养猫经历 中的情感变化。
4.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 考文章主题。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字西谛,福 建长乐人,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 家。他的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 的故事》、散文集《山中杂记》等。 1922年,他主编中国第一个儿童文学 刊物《儿童世界》。
请读输入一你读的字题音目
duó
yù sǒng yǒng quán
chéng
铎 忧郁 怂 恿 蜷伏 惩戒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 课件( 共50张P 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 课件( 共50张P PT)
深入探究——结构安排
结尾句段的作用 • 结构上:
1.总结全文; 2.呼应标题或开头。 • 内容上: 1.归纳主旨,卒章显志; 2.暗示主题,升华主旨。 • 表达效果上: 1.引发读者思考; 2.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6猫【考点精讲版】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6猫【考点精讲版】

[中考真题] (德阳中考)找出在全文结构上起关 键作用的三个句子,并分别指出其作用。
考点 分析关键语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答题思路] 掌握关键语句在文章不同位置的作用: ① 在开头:总领全文;点明题意;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
感情基调;吸引读者等。 ② 在中间:承上启下;做铺垫,埋伏笔等。 ③ 在结尾:首尾呼应;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等。
[参考答案] 开头句 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作用:总领全文,概括了所养的猫的共同命运。 中间句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作用:承上启下,为下文蓄势。 结尾句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作用:呼应开头,总结全文,开拓了文意。
返回
默读全文,画出文中描写“我”和家人对三只猫的 态度的语句,并简要分析“我”和家人对待前两只猫 和第三只猫的态度截然不同的原因。
三只猫的亡失, 知识分子的自省
16 猫
“猫”是本文的写作对象,也是本 文的行文线索。标题简洁、醒目。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识记“懒惰、怂恿、怅然、惩戒”等重点词语。 2. 学习默读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概括并比
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重点) 3. 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 结构。(难点) 4.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 生哲理。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第一句话表现了这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难过,但还不 至于太伤心,也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
第二句话表示“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 文的作用,又为下文被动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6 猫-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6 猫-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16猫-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课件

16猫-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课件
先写小猫的来历和特点
再写小猫的遭遇和结局
2.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 第三只猫
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我” 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 失让“我”刻骨铭心。
3.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 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 来,猫的遭遇是什么?
人教版 七年级 语文(上)
第五单元
16 猫
自学互研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现代著名作
家、翻译家、文学史家。笔名西谛, 福建长乐人。 •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著有《取火者的逮捕》《欧行日记》 《海燕》《山中杂记》《插图本中国 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
背景链接
《猫》最初发表于1925年11月出版的 《文学周报》第199期。
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8.请分别把“猫”的不幸遭遇和“我”作为描写的侧重点,归纳 文章主旨。 把“猫”的不幸遭遇看作描写的侧重点: 揭示了生活中发生不幸的原因。
把“我”看作描写的侧重点: 表现“我”严于律己的精神,(“我”是一个善良的、正义 的、严于律己的、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
怅然( chàng ) 怂恿( sǒng yǒng) 忧郁( yù ) 虐待( nüè )
2 词义 【蜷伏】 弯着身体卧着。 【怂恿】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怅然】 形容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惩戒】 通过处罚来警戒。 【畏罪潜逃】 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逃跑。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标记描写猫的来 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 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完成 表格。
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展 开想象,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结构上: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 内容上:这一句充满了我的自责,忏 悔,负疚,痛苦的感情。
1从真相大白后,“我”的忏悔中我们 能否说说“我”是怎样的人?
讨论明确:“我”是一个善良的、正义的、 严于自省的、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
在同一件事上,作者对待不同的猫 的态度可能是不同的,猫的遭遇可 能是不同的。那么这是什么造成 的?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 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得不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件定性: 案件反思:


难过、自责、内疚。
启示:待人接物不要有偏见,应当平等公正, 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文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在文中结构和内 容上的作用?
1把“我”看作描写的侧重点,本文的主题是:
①“做人的道理”: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 物,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②流露出一种热爱小生命、同情弱 小者和勇于自责的感情。
2把猫的不幸遭遇看作描写的侧重点.本文的主题 是: 揭示弱小者总是不幸的。要自立自强,完善自 我。
时间顺序: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 —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
1 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 首尾呼应。 一段一句:结构上暗示层次划分。内容上总领全文,点明题意。 最后一段:结构上呼应开头。内容上总结全文。这一句充满忏
悔、负疚、痛苦的感情。 3 文中有伏笔,铺垫。 4 以猫的被养与亡失为线索。
◆这两句一前一后,首尾呼应是作者的议论和抒情。 这两句标志着“我”思想感情受到两次震撼。
思考2简要分析我家不喜欢第三只猫的原因:
因为它不如前两只猫好看,性情忧郁、懒惰。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 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抓住动作、神情描写,突出猫 的机警、灵活。传达出“我” 的喜爱之情。
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 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 来滚去。 ……它便扑过来抢,又扑 过去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犯罪嫌疑人:_那__只__丑___猫_________
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 在_桌__子__上__,___对__鸟__笼__凝___望__着。
2、案发后的表现: 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 _好__像__还பைடு நூலகம்_在___吃__着__什__么___。___
运用比喻、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猫的漂 亮、可爱、活泼,表达了对它的喜爱及 与它玩耍时的乐趣。
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 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 它也会扑过去捉。
用“又会”“也会”组织句子,通过 “跑”、“爬”、“捉”等动词, 突出 了猫的活泼、顽皮、有趣。透露出“我” 的喜爱之情。
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 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 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 阳。
通过“树上——墙上——街上”活动地 点的变化,还运用“跃”、“跑” 等动 作描写,突出了猫的活泼、好动、顽皮。
1、自由朗读,思考这部分写了哪些 内容,再复述。
忧郁懒惰可怜猫, 少时被弃大无好。 受冤客死别家瓦, 只因凝望芙蓉鸟。
卷宗
案发现场情况: 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16
◆ 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 福建省长乐县1920年底,与茅盾、叶
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 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 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
界》,并主编《小说月报》。
líng
红绫
quán
蜷伏
诅zǔ 骂
chàn
忏悔

污涩
chéng
惩戒
sǒng yǒng
怂恿
chàng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 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 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1、对于挥舞大棒、妄下断语的我 2、对于第三只“可怜的猫” 3、对于第二只猫 4、对于隔壁周家的丫头 5、对于那个捉走第二只猫的过路人……
启示:待人接物不要有偏见,应当平等 公正,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 伤害无辜。
怅然
níng
凝望
dīng zhǔ
叮嘱
每只猫的故事,分别在文中的哪些段落?
第一只猫:1-2 第二只猫:3-14 第三只猫:15-34
1、朗读,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 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 作品内容。 2、学生按句式说话 。
读 “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 我看到了一只 活泼可爱的 猫。
浑身黄色的
更加 宠 活泼 物
被一个
怅然 愤恨
过路人 诅咒
路人 捉去了
来 历


性 情
在家 中的 地位
结 局
对我 的
影响
第三次:
丑猫
(15—34)
遭人遗 弃,拾 来的。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 不活泼 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 忧郁 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懒惰
被我
若有若 无,大 打伤 家不喜 致死 欢,不 大注意 它。
找出每次养猫中能体现感情 的直接或间接的句子
第一只 难过酸辛 第二只 怅然愤恨 第三只 忏悔自责
来 历


性 情
在家 中的 地位
结 局
对我 的
影响
第一次: 从隔壁
要来的
花白猫
(1—2)
花白的毛,很活 泼,如带着泥土 的白雪球似的。
很活泼
宠物
病死 一缕 酸辛
从舅舅
第二次: 家要来 小黄猫 的
(3—14)
Thank you




for
作 文
watching
者 稿
◆前一句是别人夺去自己所爱之物,伤害了自己的感 情时发自内心的气愤。
◆后一句抒发的是自己伤害了无辜,充满内疚,悔恨 之情。
同学们,有时候我们读郑振 铎的《猫》会有这样的感慨:这 篇文章表面是写猫,却分明是一 幕世态人情的写真!那渗透在字 里行间的一种真情,一种感人肺 腑的力量,就是文学作品艺术上 的美的体现。通过本课的学习, 请关爱我们的动物,更关爱我们 生活中的“可怜猫”-----那些弱 小的人,让真情真爱流溢人间。
更难过 得多。 永不养 猫。
• 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 为什么不单写这一次,而要写另外两次呢?
铺垫 对比
(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
作者是怎样运用“伏笔”来写前两只猫的命 运的?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第一只:“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 光泽的毛也污湿了”——暗示了它“死亡”的必然之 势。 第二只:“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 人。”“跑到街上,在哪里晒太阳”“总看见它在铁门 外边。”“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暗示了它亡 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